轮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也推动者学校教育不断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将给教育界带来新一轮现代化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轮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轮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1:

普通高校轮滑课的情感教学艺术分析

摘 要:轮滑课是近年来高校增設的体育选项课程,该运动具有惊险性、刺激性、观赏性、游戏性、环保性、艺术性等特点,更是培养学生情感和增强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最重要和迎合当下大学生挑战极限和追求时尚心理,逐渐成为高校体育靓丽风景线。但部分大学生都是在进入大学后首次接触轮滑课,再加上轮滑动作有极大难度,对该项课程既害怕又感到新奇,在练习中会出现如恐惧、焦虑、紧张等情感体验,较易发生事故。对此,需要体育教师重视轮滑课中的情感艺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才能更好提高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轮滑课情感教学艺术,望给予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校 轮滑课 情感教学 策略

目前多数开设轮滑课高校都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提高学生滑跑技能,忽视学生心理和生理等特点,更忽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活动。其中学生作为高校轮滑课教学对象,也是是性格各异以及有着丰富情感的大学生。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近80%~90%左右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轮滑课,一旦没有控制好心理则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无疑加大轮滑课教学难度。对此高校体育课应结合学生心理分析情感教学,从而真正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

1 普通高校轮滑课面临困境

目前高校轮滑课主要面临以下方面困境:首先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较强的自我认知;多数大学生在轮滑课学习中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潜意识认为自己因身体素质差而导致运动能力薄弱,缺乏参与轮滑运动自信心,长期以往面对轮滑运动就产生焦虑和畏惧心理。但不可否认完成轮滑课教学的基本条件在于具有一定运动能力和专项素质,一旦自身条件无法达到或满足自身预期心理需求,学生十分容易丧失自信心。其次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由于轮滑涉及较多复杂技术,学生理解相对浅显,再加上练习时间有限,根本没有从解剖学生生物力和生理学等方面系统学习,不能独立自主掌握转弯、站立、终止等基本动作学习,只是单纯模仿练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不知从何谈起,长期以往则对轮滑课学习产生焦虑和疑惑,以致于丧失学习兴趣。

2 情感教学在普通高校轮滑课应用优势

轮滑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是一门需要身体力行的体育实践课程。如果教师在轮滑课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艺术则会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潜能和激情,促使学生将轮滑作为认知对象,消除潜意识中否定、消极、疏远、厌恶等不良情感倾向,更能主动淡化恐惧、焦虑、紧张、失败等情绪情感,会逐渐喜欢轮滑这项运动。合理应用情感教学艺术还能有效维持学生运动动机,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情感是推动是学生行动和产生正确认知的主动力,在学生复杂的心理环境中一旦形成积极情感则会构成较为强大的内驱力量并逐渐推动学生对客观世界规律和本质进行探索。轮滑课教学就需要学生运用顽强的意志力体验,体育教师的的情感教学艺术能帮助学生塑造顽强的意志力,当学生具备自信、果敢等意志品质后就会产生正确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3 在普通高校轮滑课应用情感教学艺术策略

3.1 善于在课堂应用体态和语言艺术

一般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都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面,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就应促使教师都运用平等性语言,如“请你再花点时间好好想一想”、“和老师一起来好吗”、“拿你告诉老师应该怎么做?”,这些平等商量式的教学语言能代替传统“再给你3min”、“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要考考你”等命令式语言,由此一来学生才能从愁眉苦脸和低头不语转换成满脸轻松高兴,才能更好地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当学生不理解轮滑某项步骤时,教师就可耐心运用引导学生,要求指导语和口令时应短促、精练、简洁等讲解动作要领,描述动作形象也应具有形象性,在教学讲评中间、结尾时都应热情和文明且附有逻辑思维性。轮滑教师在课堂中好似舞台上表演的演员,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形成示范作用。而大部分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因而教师在轮滑课上一个充满期盼和鼓励的目光或善意的微小都能会触动学生情感,引发共鸣,正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情感共振会增强学生战胜和克服轮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效果。

3.2 教师正确运用公平表扬情感艺术

高校轮滑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原则,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心、尊重、爱护,使学生也能积极才能参与到轮滑活动课程当中,从而增长轮滑能力。其中公平公正在轮滑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及时鼓励基础差和体质偏弱的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则要对其及时表扬,学生也会因教师的鼓励和表演而不断努力。不能因学生学习较慢而用言语挖挖苦和讽刺,这种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造成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同时公平公正也体现在一视同仁当中,即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习中出现矛盾时,教师则应了解事情发生经过后作出公平处理,不能因优等生成绩优秀而对其偏袒,如果没有公平处理则会助长班级不正之风。此外大学阶段学生虽然已成人,然而仍然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普遍希望得到父母、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认可与关注,尤其轮滑是一项竞技性较强的运动,因而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学习和日常活动中主动帮助和接近学习,拉近和学生之间距离,从而真正提高轮滑学习效果。

3.3 教师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所谓媒介情感即教师利用物质媒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感情境,引导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轮滑运动,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艺术。多媒体以计算机为技术支撑,经综合处理后形成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并建成成逻辑关系传递给学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眼睛、耳朵等多个器官,形成较好地感官体验,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提高轮滑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轮滑是一项较强技术性的运动,教学内容在轮滑实践教学中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不断更新的轮滑技术,教师应在实践教学当中持续补充新知,制作轮滑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收集和授课相关的信息知识,从容更好地完善课件内容。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点在于,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记忆不清的动作反复慢放,也可按照时间拆分一个完整动作,更可以将每个时间段内动作位置和姿势清晰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便于学生深入细致观察整个技术动作,激发学生积极情感和求知欲,进一步提高轮滑教学效果。

4 结语

总之,高校轮滑课不仅仅是技能教学,也是一项情感活动。体育教师只有掌握情感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轮滑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轮运动规律特点综合运用情感教学,促使学生在掌握轮滑技术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目的,真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史友国,赵效江.蚌埠市高校开展轮滑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6):137-139.

[2] 张辉,王小艳,陶德智,等.影响高校轮滑课程开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0):101-102.

[3] 廖祥龙,裘胜浩.论普通高校轮滑课的情感教学艺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6):124-125.

[4] 钱晓年.以引入轮滑为载体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研究[J].情感读本, 2017(17):8-9.

作者:李立超

轮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2:

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研究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也推动者学校教育不断变革,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将给教育界带来新一轮现代化的发展。如何将信息技术的手段与体育教学有效地串联起来,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丰富、形式新颖的优势,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体育课堂,走向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的成长,以及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我国全体体育工作者的探讨与研究的课题。本文力求探究两者的最佳融合点,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体育教育 现代化发展

学校体育必须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才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体育现代化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民健康,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体育教育现代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体育教育领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它打开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容器的角色,它将开辟教育史上的一场新的革命。

1 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其快速、生动、直观、全面的优点,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越来越被深挖。它可以提供先进的网络资源,为体育课堂提供了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相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了最佳的教与学效果入,能使体育教师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2]。并且,它与教学体系紧密结合,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新体系。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将是未来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它代表的课改推进体育现代化还任重道远。

2 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因观念滞后不重视信息技术使用

信息技术进去体育课堂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能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科教育教学的效果。但部分学校的体育老师观念滞后,一方面是个人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觉得信息技术是室内其他老师使用的常规工具,体育课不需要。

2.2 体育信息技术设备匮乏

信息技术设备投入匮乏,尤其是体育教学中可用的信息技术设备更是少之又少,就算是有一个大屏或者是用平板,老师用起来也不太方便,大大的挫伤了体育老师使用设备的积极性。

2.3 信息技术重形式轻内容

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整合的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只追求课件的美观,不深入研究教材,一味强调形式,没有教材、学习方法与信息技术有针对性的整合,降低了信息技术运用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效果。

2.4 依赖信息技术辅助走马观花

为了满足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认为内容要设置的越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就越好[3]。例如在发展学生投掷能力的教学中,教学视频不断地演示各种内容,有的掷纸团、有的扔碉堡、有的打移动靶等等,走马观花地欣赏视频,却忽视了教材的主要重难点。

3 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策略

无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任何阶段,它都只能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4]。但是,通过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体育发展的现代化必然提高。下面介绍信息技术是如何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

3.1 促进信息技术区域化均衡发展

教育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关注教师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浪潮下,要使教师学会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呈现的便捷的课堂教学与科技的魅力。学校也要树立信息化“育人”的战略思想,加大信息化建设和投入,规范学科组信息化建设和使用。

3.2 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发展

如果教师坚持旧的规则,停滞不前,那么这样的老师必定将被淘汰。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们的教师更需要终身性学习,不断学习新理论,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能够不断更新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如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等。

3.3 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对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为了适应当前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跟上教师教学方法的步伐,促进中学体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保证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体育课应利用多样化、趣味性的特点,满足青少年的创新心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容量和信息密度,从而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提高教学效率。

3.4 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除了教授起来简单易学的内容外,还有许多动作结构复杂、技术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的内容,如蹲式跳远中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动作,足球中的“传球”,以及篮球中的“投篮”都是瞬间完成的技术动作,很难在学生头脑中迅速构建完整的动作表象,而且教师不能演示慢动作,所以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运动技能由抽象向形象的转化,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运动表象,突破重难点,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3.5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整理各类运动的重点和易出现问题的动作,制作课件教学,共同观察和研究不同运动技术点的差异,找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5]。比如,给出几组立定跳远动作的示范动作,动作中可以包含规范优美的动作、一般动作和错误动作,邀请学生观看课件,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动作比较,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后,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概念,同时产生尝试的欲望。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会对比出不同动作的差异性,根据动作的差异性来判断一个动作的正确与否,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更有针对性,还能克服观察到的错误现象,尽可能的去做正确的动作,或往正确动作上靠近。这样,教师只需要做一点点的讲解,就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掌握学习方法。

3.6 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学习路径的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工具,可以拓展教材的空间,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接触的知识面,以及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比如在雨雪天,不能上室外实践课的时候,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内容,以及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播放一些体育赛事。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课穿插一些讲解,比如通过播放林丹和李宗伟的单打羽毛球比赛,让学生了解打羽毛球的一些场地大小,持拍的方法,进攻和防守的步伐,高远球的击法,杀球的击法,打球过程中的一些技战术,比赛规则等等,让学生自己打球时候能够更加了解本项目,爱上羽毛球这项运动。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自主搜索喜欢的关于体育的一些知识,从而丰富和拓展学生的体育内涵。包括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网球、攀岩、蹦极、冰壶、跆拳道、轮滑等,还有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体育项目竹竿舞、摔跤等,然后将这些项目带入学校,从而给学校体育带来无限魅力。

3.7 促进体育课堂效益的发展

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信息化教育手段走进课堂,摆脱了以往课堂教学枯燥单一的困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它是对教材知识的弥补和延伸,使课堂形式生动形象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信息化教学能使抽象化的动作变得直观化,让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的清晰可见,理解起来也就更加容易。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不仅积极性高,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4 结语

1.体育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塑造坚韧品格的使命。在当今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是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体育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体育课堂教学,可以明显加快体育教学体系的改革进程,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技术动作,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涵也不断更新。但是,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因观念滞后不重视信息技术使用;体育信息技术设备匮乏;信息技术重形式轻内容;依赖信息技术辅助未能掌握精髓等。面对入场词问题,信息技术促进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策略应该在一下几点着手:促进信息技术区域化均衡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发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发展;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学习路径的发展;促进体育课堂效益的发展等。

3.信息化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不一定尽是好处,教师和学生在利用的过程中也要有斟酌、有侧重、有筛选。有的需要慢放和快放,有的需要下来不断讲解,有的甚至是根部不需要视频的辅助,不能一味地为了使用而使用,从而丧失了体育本身的美和体育育人的本质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志兰,廖志强.微课教学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对策[J].亚太教育,2020(15):99-100.

[2] 陈宝.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教育,2019(10):62-63.

[3] 丁宪兵,周开军.信息技术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教育(周刊),2019(02):61.

[4] 高俊霞.利用信息技術促进小学体育发展[J].教育,2016 (03):228.

[5] 尤小青.让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牵手[J].新课程学习:上,2009(04):52.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作者:胡鹏 周东雪

轮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论文 篇3:

轮滑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法的实践性研究

摘 要:论文针对北京物资学院轮滑普修课,引入微格教学法并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得出此教学方法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技术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极大提高轮滑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轮滑 微格教学法 实践研究

轮滑运动是一项集健身、娱乐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它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故深受学生的喜爱,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开设轮滑教学课。通过对我校轮滑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微格教学法在轮滑教学上的运用,对丰富授课内容、增加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微格教学的含义

1.1 微格教学的含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1963年由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执教的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Dwght W.Allen)发明的,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并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借助于先进的音像设备、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单项教学技能专门训练,使师范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指导教师、听众反复观看实况录像,对练习者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指导,从而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北京物资学院09级轮滑必修课2个班作为实验组(55人),选取09级另外两个班作为对照组(60人),两组测试对象男女生比例均等。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数理统计法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采用特尔菲法)确定了进行微格教学法的教学技能评价指标权重值。运用统计分析法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用sony摄像机拍摄微格教学技能录像示范带,并在试验中为实验组学生录像。

(3)实验法

2.3实验设计及实施

2.3.1实验条件的控制

实验前,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轮滑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智力情况(按照高考成绩划分)、接受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测试与统计,经统计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视为教学非实验因子基本相同,不存在优劣之分,属于同一等级,可作为对等的实验对象。

在实验过程中,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相同的教学环境、同一教师授课、相同授课时数和同样教学进度,只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下安排相同的复习内容,并严格控制两组学生进行与实验有关的讨论,确保两组学生以相同的精力和愿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保证实验条件的对等性。

2.3.2实验步骤

(1)试验期对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智力和技术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和掌握,并将结果记录备案。、

(2)通过往返调查问卷,确定进行微格教学技能的1级、2级指标及权重值

(3)根据教学技能指标编写微格教学技能录像示范带脚本,并完成拍摄。

(4)设计微格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活动。在16周的轮滑教学中穿插进行微格教学课,将培训教学技能分为初步掌握阶段、基本掌握阶段和完全掌握阶段,将实验组分为10人左右的微格班

(5)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观看微格教学法技能录像带,然后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编写教案,最后进入实践阶段。每一组实践结束后,将进行记录组和学习组的互相交流和反馈,并由教师进行点评。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技术水平与理论知识测试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實验组学生的达标率与对照组学生大致相同,但掌握技术的速度和对难度动作的攻克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采用微格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培养学生对此项目的兴趣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3.2 教学质量测试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后实验组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试成绩与对照组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试成绩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影响轮滑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下面对这两种教学方法作一比较和分析。

(1)试验前首先让试验组学生观看包括慢动作回放的教学技能示范,然后在每一次微格教学之后,都有大量、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并且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视听设备给学生以录像反馈,让学生得到自我逼真的反馈信息,加之,轮滑项目独有的、高速、无法分解和定格等专项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量少而抽象,因而不能完全把学习精力集中到教学技能的培训上,所以教学效果不佳。

(2)微格教学中,学生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走入课堂,从亲身实践两种角色的过程中,即提高了学习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教学能力。而在传统教学中,一堂课全部由教师组织上课,虽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很多,但效果却不够理想,由于学习时间和教师精力有限,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抑制。

(3)从心理学角度看,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所面对的受教育者都是平时朝夕相处的同学,这也减轻了她们上课的心理负担,可以心态平和的进行教学尝试,执行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从而获得授课的直接经验,达到不断提高专项技能的目的,同时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专心的投入到教学技能的实践中来,有效提高了教学技能的培训效果。

(4)微格教学中,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在课前编写教案时,会把自己的教学行为都预先制订出来,假设在教学过程中,受培训体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而每一个教学情况又会引起受培训体的特定学习行为,在这一过程中,角色转换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体育专项基础知识。

4 结论与建议

4.1 通过采用微格教学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快速传递信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的掌握轮滑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

4.2轮滑采用微格教学法,突出了冰上教学的特点,体现出精讲多练的原则,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4.3微格教学直观性强,时间短,效率高,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志刚,北京高校轮滑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2)

2.德瓦埃特.艾伦(美),微格教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02-207

3.张耀光,高校轮滑体育教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究,哈尔滨体育学报,2005.23.4

作者:罗慧坚

上一篇:学生工作计划(3篇)下一篇:安全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三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