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者

2022-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重症肺炎患者

重症肺炎患者采取肺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中将针对临床期间对于重症肺炎病患给予肺康复护理工作所能达到的效果以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定理论指导和参考。方法:选取收治时间范围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两年内接受治疗和应用护理工作的病患共计66名为主要研究对象,本科收治的病患高龄居多,一般在70~100岁之间,其中40~70岁区间的病患多脊柱和多发伤类,按其住院期间应用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分组两组之后,分别对比不同的指标数据。结果:两组病患接受差异性护理工作后的详细指标数据见正文表格处,通过数据比对可以看出,均是应用肺康复护理工作的观察组33名病患的数据占优势,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临床期间对于患有重症肺炎病患而言,通过后期给予肺康复护理工作可在极大程度上改善病患的肺功能,同时还可以强化病患护理满意度和促进恢复。

关键词:重症肺炎;肺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临床期间对于重症肺炎病患而言,开展治疗是其中的重点,另一重要环节为护理工作的开展,由于病患自身肺部功能明显受损,因此需要重视肺部的康复护理工作,主要以呼吸锻炼、扩胸运动为主,能够尽可能避免肺功能的恶化、提升预后。本次研究中通过给予肺康复指导,逐步引导病患进行简单的上下肢肌肉锻炼活动,可以促使病患自身养保和心率血压的明显优化,进而强化肺活力,促使肌肉力量的提升。开展肺康复护理的目的主要在于帮助病患可以维持独立生活的能力,并获取最大程度的社会活动能力,以此为基础开展多方面持续不断的肺康复护理工作。当前临床期间所开展的肺康复护理,已不再局限于锻炼、护士教育引导,还包含实践训练和体育运动等[1]。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收入的66名重症肺炎病患护理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资料整理好,具体内容如下。

1病患一般资料与具体方法

1.1病患一般资料

此次选取确诊并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的病患共66名为主要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在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两年时间内,以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作两组之后,分别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共包含37名男性病患,其余均为女性病患;本科收治高龄病患数量相对较多,一般于70~100岁范畴之间,其中40~70岁区间的病患多脊柱和多发伤类。两组病患的个人资料、呼吸功能等数据比对无明显差异,但组间具良好可比性,且本次66名病患均知晓此次研究并同意参与其中。具体的纳入规范为,经诊断符合重症肺炎者。具体的排除规范如下:首先,排除合并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其次,排除合并神经疾病、配合依从性较差者[2]。

1.2具体方法。

对照组33名病患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含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病患自身的病情变化情况,要求其卧床维持休息,并合理指导病患的用药以及饮食习惯。

观察组33名病患开展肺康复护理工作,前提是在基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之下,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内容:(1)呼吸锻炼。护理人员要指导病患开展适量的呼吸锻炼活动,首先示范腹式呼吸的方法,之后积极鼓励病患跟随练习。且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每天练习三次,每次持续10分钟即可。关于缩唇呼吸法,主要是维持上半身处于静止状态,在吸气的过程中闭口,注意用鼻子进行吸气,在没有屏住呼吸的情况下吸气并数秒[3]。在吸气的过程中保持腹部的隆起,呼气的过程中保持腹部的凹陷,呼气时,嘴唇呈吹口哨状将气体慢慢呼出,这样尽可能延长呼吸时长的2~3倍。期间可选择站立也可以是坐式,由此能够帮助病患在呼气的过程中,促使口腔和气道压力明显增加,避免小气道过早陷闭问题出现;还可以减少肺泡内的过多残气存留的可能,通过练习逐步减少呼吸的频率,这样可以帮助病患自身增加潮气量,从而实现肺泡有效通气量的改善和优化,有利于氧气摄入和二氧化碳的相应排出,还可以通过吹气球或吹泡泡的训练帮助开展肺康复护理。主要方式为:闭口,用鼻子深吸一口气之后,摒气约1秒后吹气球,直到呼气极限为止。每日维持三次的训练,每次持续时长在8分钟左右即可。(2)扩胸运动。护理人员要指导病患双臂维持伸直的状态,之后缓慢的吸气,在此期间向前平举手掌,维持掌面是向下的状态,后两臂要向两侧进行转动,开展扩胸运动,缓慢呼气时收回上臂,每日维持三次的练习即可,一次维持5~10分钟左右。(3)伸展运动。病患需要将双臂上举,缓慢吸气之后收回手臂的时候,缓慢呼气,每日的练习频率,一周为三次,每次时长维持10分钟左右。(4)运动锻炼的指导。针对不同病患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科学运动指导工作,可灵活选取如步行、瑜伽、太极、八段锦等活动。与此同时,还要告知病患具体的运动维持时长和强度,使得病患可以在满足自身锻炼康复需求的同时,不会对自身产生损伤。(5)心理疗法。很多病患由于受到疾病的负面影响,出现不同的负面情绪,特别是会丧失是自信,对于自理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方面存在疑惑,基于心理认为自身对于家庭和社会而言是一种负担,由此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问题[4]。由此不难看出,临床期间不只要重视功能护理锻炼活动的开展,还要重视病患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使其在强化自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起自信,以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病情和生活。护理人员要具有时刻注意病患心理变化的意识,尽可能避免会对病情的治疗和护理产生负面影响,提升治疗依从性。当护理人员难以和病患进行直接的沟通时,需要家属的辅助。于细节方面和家属多核实,如病患是否存在药物禁忌,过敏史或者食物忌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且还需要病患家属成为护理工作开展的帮手,积极配合病患的治療和护理工作开展。针对病患和家属提出的疑问,保持耐心一一作答。由此来通过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以使得病患和家属对其产生信任,为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如果病患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会影响到个人的体能,需要在遵医嘱的情况下考虑使用相应的镇静药物。

在开展上述运动锻炼过程中,由于病患的年岁较大,老年群体居多,因此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和运动的频率。

1.3具体评判指标

本次首先对比两组病患护理前、护理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其次,对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病患的负面情绪评分。最后,对比护理满意度。肺功能改善以第1秒用力呼吸量和用力肺活量数据为主。负面情绪的测评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展开统计;护理满意度主要包含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5]。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针对66名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和后续的数据分析,均应用SP SS20.0软件进行收集分析。计量、技术资料应用x±s、%表示出,t/X2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的统计数据比对有明显差异,同时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干预前、干预后肺通气功能改善比对

观察组对照组病患应用差异性干预前、干预后的详细指标数据比对见表1。

3讨论

临床期间,重症肺炎病患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肺康复护理,也可以实现肺功能的有效锻炼,达到既定的恢复效果。所谓肺康复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指导病患进行呼吸训练等活动,有效促使呼吸功能的强化和改善。且肺炎这一病症于实际临床医治期间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后续的发生发展较为严重,会导致不同并发症[6]。一般认为致病因素为受病毒和细菌感染所致,由此致使病患的终末期到肺间质肺泡出现了炎症反应的情况。随着后续病情的加重,会恶化为重症肺炎疾病类型,产生较高的病死率。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会对重症肺炎病患预后产生极大影响的因素为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为强化疾病预后,并促使病患疾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合理护理干预工作。常规的重症肺炎护理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肺炎疾病的护理严格要求,随着当今人们对护理、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肺康复护理方法应运而生。在促使医护人员可为病患提供针对性治疗方法、详细评估和康复护理活动的基础之上,可以给予综合性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稳定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了延续的影响作用。且于护理工作开展期间,通过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护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使得病患取得良好的预后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早日恢复健康。

通过肺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促使病患呼吸肌力量的增强,进而促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肺功能康复设计多学科的知识,集合体育锻炼、医学知识教育、生活方式优化、饮食习惯改变、提供护理支撑等方面,帮助病患更好的实现顺畅呼吸。同时,规律长期的肺康复可以促使病患生活质量的提升,积极应对呼吸急促等症状,提升自己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进而维持肺部的健康。于实际开展的肺康复护理工作中涵盖两方面重点,首先是以物理康复的模式使得病患可以优化肺部的通气功能,促使肺部的清洁与气体的交换,避免痰液的潴留,强化呼吸肌的力量。其次,还可以实现个性化运动训练以及健康教育优势及价值的充分发挥,避免呼吸困难症状发生的可能强化运动耐力。

综合上述所言,临床期间对于重症肺炎病患而言,在预后过程中通过给予肺康复护理,能够促使病患肺功能的改善。在提升治疗依从性的同时,还可以强化治愈自信和措施,尽早恢复健康,值得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深入研究,以期为病患提供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工作,更好满足治疗和预后需求。

参考文献:

[1]游雪娇.坐立位叩背康复护理联合音乐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36):5247-5249.

[2]陈浩岩.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早期康复护理对脱机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5):190-192.

[3]靳芳.路径化康复护理在重症肺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8):125-128.

[4]徐佳卿,张文婷,林丹舒,高莹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肺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1(04):350-353.

[5]尼格拉·艾克帕尔.重症肺炎患者采取肺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8):142+153.

[6]韓丽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5):73-74.

作者:程群霞

第2篇: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模式及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7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呼吸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水平以及呼气峰流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水平以及呼气峰流速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护理模式;实施效果

[

重症肺炎是目前发病率很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同时,男性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很多患者也有吸烟史。老年重症肺炎可损害肺段和肺叶的氧扩散功能,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和中毒症状,如氧合紊乱、低蛋白或低氧血症等。其发病机制与病原体直接侵袭、免疫因素、呼吸道防御和净化功能降低、血管痉挛、充血水肿、缺氧等有关,易导致肺组织坏死、器官功能和呼吸衰竭,病死率高,可达30%左右,是呼吸内科的急危重症,控制呼吸道炎症,确保呼吸通畅是提高老年重症肺炎疗效和预后,挽救生命的关键。目前,药物和吸氧治疗已成为重症肺炎治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仍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1]。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除了重症肺炎,大部分患者还患有其他一些心肺疾病,因此治疗难度和风险明显增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實施呼吸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我院7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呼吸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水平以及呼气峰流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探析了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模式及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7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35。纳入标准:①符合老年重症肺炎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者昏迷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无法配合的患者。

其中实验组年龄62~76岁,平均(68.21±2.27)岁,男24:女11。对照组年龄61~75岁,平均(68.11±2.91)岁,男22:女13。两组一般资料统计P>0.05。本研究经伦理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有效探索患者心理活动规律,以科学的态度、恰当的语言[1]、恰当的方式对患者的内心情绪进行有效的护理指导。为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痛苦,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职业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护理指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关注治疗过程患者病情的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实验组实施呼吸道护理模式。①湿化气道。采用蒸馏水和0.45%盐水配制湿化液,减少气道刺激,避免痰垢形成。湿化液用量150mL/kg,250mL/d,温度32℃~36℃。经气管持续滴注湿化液,湿化液注射量为0.2mL,注射量为0.4mL,并根据痰液性质和生命体征调整剂量,确保适度湿化。②呼吸重症监护:引导患者卧位休息,使用坐垫抬高背部和颈部,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如果患者痰液较浓、较难吸出,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才能成功解除痉挛、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需体位引流,或使用振动祛痰剂辅助排痰。③吸氧护理:代偿性缺氧患者会同时呼吸加快,护士需给予吸氧,整体减轻呼吸、循环系统负担;提前评估患者缺氧状态,给予氧气,轻度缺氧控制氧流量在1~1.5l/min。Ⅱ度缺氧患者给予间歇或持续供氧,每分钟氧流量控制在2~4L。并密切监测吸氧过程中的呼吸节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紫绀。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水平以及呼气峰流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0~100分,越高越好)、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构成比用卡方统计,计量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水平以及呼气峰流速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水平以及呼气峰流速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均显著升高,而其中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实验组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t=7.905,P=0.000<0.05)。实验组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4.35±3.21分,而对照组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70.57±2.01分。

2.3平均住院时间 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7.35±2.12d短于对照组9.44±2.67d,P<0.05。

2.4并发症率 实验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χ2=6.641,P=0.016<0.05)。实验组并发症有1例,占2.86%,而对照组并发症8例,占22.86%。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老年人重症肺炎已成为临床常见病。目前,本病主要采用呼吸机治疗,但研究发现,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身体功能差、耐受性差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患者极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治疗和预后。因此,在治疗期间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加强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既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又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重症肺炎手术疗效优良,但手术会对患者呼吸功能造成很大不良影响,加之老年患者心肺功能较差,容易产生血流紊乱,进一步导致气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堵塞,严重影响通气。因此,在临床上,许多患者选择内科保守治疗,但疗效较低。治疗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呼吸道护理管理,从湿化气道和排痰、吸氧等方面加强护理指导,确保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工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病情稳定,早日康复。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用呼吸道护理管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有效的胸腔引流,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2-3]。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纤毛运动能力和保护功能降低,以混合感染为主,炎症进展迅速,气道炎症不能及时缓解,易造成呼吸道阻塞、酸中毒、肺不張、窒息等严重后果。通过加强呼吸道护理,可改善通气状况。呼吸道护理的出发点是全面改善老年患者的呼吸和肺功能,可以增强护理干预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保证护理行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促进各项重症监护方案的实施,减少护理缺陷[4-5]。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护理呼吸道,可以增强呼吸道排痰能力,保证呼吸道有效排痰,抑制病原菌繁殖和持续气道感染,减少炎性渗出和并发症,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减少氧合紊乱,缓解低氧血症,防止误吸、循环或呼吸衰竭,有利于治疗成功,改善病情,早日康复[6]。

综上,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丹丹. 盐酸氨溴索联合血必净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 2020, 44(05): 624-627.

[2] 郭根守. 针对性临床急救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0, 8(05): 286-287+293.

[3] 景敏.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3): 252-253.

[4] 庹骏.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探讨[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36): 55+79.

[5] 陈雪春. 大剂量氨溴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 7(35): 14-14.

[6] 吴亮, 虞意华, 李莉, 等. 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支气管镜治疗老年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J]. 中华烧伤杂志, 2020(04): 267-272.

作者:谢玉花

第3篇: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疗效与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疗效与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患者均予敏感抗生素及呼吸支持,其中对照组采用胃灌器,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输液器(型号CY-B型)。比較两组营养状态(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B,PAB,HG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有较好应用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重症肺炎;疗效;营养状态;影响研究

[

肺炎的严重性取决于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和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如果肺炎患者肺部出现非常严重的细菌感染后极易出现重症肺炎,会有呼吸衰竭,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障碍、视盘水肿、昏迷、惊厥、脉搏微弱、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发给加重、肺部锣音增多等临床症状[1-2]。重症肺炎是ICU常见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由病原菌感染致使的肺部炎症反应的爆发,逐渐形成脓毒症,使机体多个重大脏器组织受到严重损伤,极大地缩短了患者生存时间,在临床治疗中主要给予抗生素及呼吸支持治疗,但常常由于机体消耗增加,出现蛋白质的高分解代谢和负氮平衡,继发脓毒血症及多脏器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治疗失败,所以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是治疗重症肺炎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据研究表明,重症肺炎患者采取不同肠内的营养供给方式,有利于减少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重症肺炎的治疗有效率,缩短重症肺炎患者的康复进程,并且可以降低重症肺炎的病死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4]。因此,本文以重症肺炎患者为例,探讨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重症肺炎患者疗效与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22±6.34)岁。入选患者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全部受试者或家属了解研究过程,同意参加研究,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胃灌器,使用胃灌器分次注入的方法,用50mL胃灌器由胃管注入,200~250mL/次,4~6次/d,营养液温度为38℃左右,两组患者体位,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降床头抬高30°~45°,共治疗10d;

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输液器(型号CY-B型)。使用营养液连接肠内营养输液器(型号CY-B型),在近胃管端连接恒温器,将肠内营养输液器(型号CY-B型)连接肠内营养泵(型号HK-300),营养泵前端连接胃管输入营养液,输入速度开始为20~30mL/h,后增至60mL/h,3~5d后可达80~100mL/h,输入温度为38℃~40℃。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两组患者两组营养状态,包括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白蛋白的正常值为35~55泌;前白蛋白正常值为20~40mg/dL;在海平面水平,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5];②参考两组患者并发症状况,包括包括腹泻、反流误吸、感染、血糖波动、胃管堵塞情况;③参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判标准:咳痰、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消失,胸X线检查无异常,血象正常为痊愈;咳痰、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X线或血象好转判定为好转;仍有明显咳痰、咳嗽、发热,转院或死亡为无效[6]。

1.4 统计分析 用SPSS19.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取其自然对数,使之正态化后进行分析。正态分布变量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B、PAB,HG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人数,好转入数,均多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为86.67%,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状况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重症肺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ICU患者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研究表明,为患者提供合理、科学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甚至可以降低病死率。对于危重患者及早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了临床共识,但对于重症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积极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该类患者疗效影响,为患者喂养方式提供更优参考方案,将是日后临床工作研究重点。目前重症肺炎患者实行营养支持已成为了临床共识,但选择何种更适合于重症肺炎患者的喂养方法,目前文献参考鲜有。而营养液连接输液管方法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重症肺炎患者患者营养供给提供了更优的方案,不仅提高了治疗疗效,减少了病死率,还适应了社会及经济效益[7-8]。

近年来,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在重症肺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B、PAB、HG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有利于提高重症肺炎患者ALB、PAB、HGB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有利于降低重症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中采用营养液连接输液管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康复进程,不仅解决了营养液补液管和静脉输液管容易混淆和漏液的问题,还积极探索了重症肺炎患者合适的营养给予方式的相关问题,具有积极临床实践价值[9-10]。并且营养液连接输液管的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细菌易位,提供安全均衡符合生理需要各种营养素和微量元素,起到免疫刺激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的促进机体健康,产生肠粘膜的燃料和其他重要的生长因子,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1-12]。目前重症肺炎患者多采用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患者肠内营养供给较好,不仅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还促进了患者的胃肠道功能[13]。

综上所述,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在重症肺炎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避免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有效率,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大亮,黄雪敏,岑树坤,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8,17(1):46-50.

[2]蒙素丹,谢斌.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3):518-522.

[3]胡玲,章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与肠内增强免疫营养在治疗重症肺炎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3):525-529.

[4]周晓娜.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多巴酚丁胺和酚妥拉明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3):507-512.

[5]梁微波,潘洁仪,余裕恒,等.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ICU心脏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16):2391-2394.

[6]何清,刘韬滔,冯喆.亚胺培南与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6):414-418.

[7]李大亮,黄雪敏,岑树坤,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8,17(1):46-50.

[8]李大亮,黄雪敏,岑树坤,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8,17(1):46-50.

[9]方草,陈志乐,陈进芳.热毒宁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重症肺炎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6):1468-1470.

[10]孙宏,李坷,杨倩,等.不同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对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1):92-98.

[11]冯波,邢星敏,贺玲.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持续输注中加温效果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19,33(4):30-32.

[12]练敏,吴润秋,金玉,等.经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给予腸内营养液在儿科重症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8,26(6):344-348.

[13]林令君,于勇,侯玉溪.肠内营养途径对重症肺炎患者营养支持效果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9,45(10):1001-1004.

基金项目:河源巾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开发类)(编号:190612191502700)

作者简介:陈远平(1984.12-),男,广东河源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科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重症医学疾病的诊治。

作者:陈远平 黄美泽 朱利理

第4篇:重症肺炎

重症肺炎又称中毒性肺炎或暴发性肺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所致肺实质性炎症,造成严重菌血症或毒血症进而引起血压下降、休克、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谵妄和昏迷。

一.病因 重症肺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其次为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还有少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这些病原体所分泌的内毒素造成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并引起神经反射调节异常,引起中毒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引起血压下降,并发休克,造成细胞损伤和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二.诊断

(一)呼吸系统表现:起病急骤,进展快,早期主要为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呈稽留热,伴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常有紫绀,肺部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

(二)休克表现:在发病24~72小时内,也有在24小时内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血压低于10.7/6.67kPa(80/50mmHg)或测不出,伴有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出汗、口唇发绀、神志模糊、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尿少或无尿。

(三)其他临床表现:可出现心率增快、心律紊乱、奔马律等心肌损害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胃肠道表现,严重者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老年患者体温可以轻度升高或低于正常。

(四)血常规:血白细胞高达10×109/L~2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有核左移,并且出现中毒颗粒和核变性,甚至可有类白血病反应。

(五)X线表现:早期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或局限性一个肺段的淡薄、较均匀阴影,以后迅速发展为肺段、肺叶炎症。不同类型的肺炎有不同的X线表现,应注意区别。

(六)痰液检查:使用抗生素前应当争取做痰培养,一般连续送3次。留痰时应注意晨起漱口、刷牙、用力咳嗽,使深部支气管的分泌物能够咳出,以保证痰的质量。咳出的痰应立即送检,不应超过2小时。

(七)动脉血气分析:由于肺部广泛炎症引起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血气分析主要表现为动脉低氧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过度通气的患者可以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肺部病变进展迅速,造成通气量下降者也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

三.病情判断

临床上凡出现以下表现,提示病情危重:

(一)全身中毒症状重,表现持续高热,呈稽留热,体温39~40℃,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呼吸困难,紫绀。

(二)在24小时之内,出现休克表现。

(三)合并有心肌损害的表现,心率增快,心律紊乱,奔马律。 (四)查血白细胞增高,有类白血病反应。

(五)血气分析示有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

四.诊断标准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1.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2.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1.呼吸频率>30 次/min; 2.氧合指数( PaO2/FiO2) <250, 3.多肺叶受累4.意识障碍5.尿毒症(BUN>20 mg/dL)6.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 /L)7.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 /L)8.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9.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五.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发热者用冰袋敷前额,或物理降温,有气急紫绀等缺氧者给予吸氧,咳嗽剧烈者可用镇咳祛痰药。

(二)抗感染治疗:尽早控制感染可预防休克发生,在未查清病原体前,要根据临床表现判断最可能的病原,选择2~3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然后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有针对性治疗。控制感染的原则是早期、足量和联合应用抗生素。尽可能用静脉用药途径,使血液迅速达到药物的有效浓度。若为肺炎链球菌感染,要选用大剂量青霉素,1200万~2400万U/d静脉点滴。应用1周左右病变可有明显吸收,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或换用氨基甙类、喹诺酮类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普通青霉素高度耐药,可选用苯唑青霉素2~3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用头孢唑林4~6g/d静脉滴注。也可加用红霉素、利福平等。如果为革兰阴性杆菌或混合感染可选用下列抗生素:①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哌酮等;②新型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舒巴坦、泰门汀等;③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④也可以选用广谱抗生素泰能,目前该药抗菌谱最广;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首选万古霉素,2.0g/d,分2次静脉滴注,使用中注意其肾毒性。

(三)补充血容量:休克的最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有效循环容量不足,因此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治疗的关键。一般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林格氏液、葡萄糖生理盐水以及胶体液,最初的1~2小时可输液800~1000ml,以晶体液为主,一般12小时内输液2000ml,24小时总输液量2500~3500ml,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可指导输液量,一般为0.58~0.98kPa(6~10cmH2O)为界限。年老体弱及肾功能减退者避免输液过快。

(四)纠正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的患者首选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一般轻度酸中毒者静脉滴注250 ml,中度至重度酸中毒者500~900ml。使用中应根据血气情况灵活应用。

(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经过补充血容量、吸氧、纠正酸中毒等项综合治疗后,如果血压仍未回升,而且症状未见好转者可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一般认为,若患者有皮肤湿冷、四肢温暖、冷汗少、尿量少等症状时以血管舒张为主,可选用收缩血管药物。可以使用间羟胺10~40mg加入5%GS 250ml静脉滴注,也可加入多巴胺40~80mg以改善血液量的重新分布,如果病人全身发冷,面色苍白、少尿或无尿等以血管痉挛占优势时,可首选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5~10mg加入5%GS 250ml中静脉滴注。

近来年,国内外用钠络酮治疗休克取得一定效果,该药为吗啡拮抗剂,可以阻滞β-内啡肽等物质产生降压作用,还有稳定溶酶体,保护心肌等作用,在休克状态下一般使用0.4~0.8mg静脉注射,也可置于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六)抗胆碱能药物:常用的有654-2,其作用主要有:抑制交感神经活动,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灌流,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酶的释放,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支气管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用量为10~20mg静脉注射,每半小时至1小时静推1次,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时间。

(七)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越早越好,在有效抗感染的基础上可以大量、短期应用,可用氢化考的松3mg/kg,每6小时静推1次,或氟美松5~10mg/d,一般用量1~3天,情况好转后迅速撤停。

(八)并发症的治疗:及时发现并,如脓胸、中毒性心肌炎、肺水肿、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应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

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伴有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邪热内陷,即现“逆传心包”;或邪热羁留不解,深入下焦,则劫灼真阴,下竭肝肾。 分虚、实两类。以实者居多。初病为阳、热、实证,后期则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病程一般较长。 病机关键:痰、热、毒互结于肺。本病多因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或正不胜邪,必邪气深入,病情发展,其传变趋势有二,一为顺传于肺胃,而气(痰热壅肺)而营而血;一为逆传心包,而心营,而神明(脑)。所谓逆传心包者,为邪热内炽,上扰神明,神明错乱,而有神昏谵语、舌謇之症。若邪热深盛,邪正剧争,正气溃败,骤然外脱,则阴津失其内守,阳气不能固托,终则阴阳不能维系,形成阴竭阳脱。此外,风温热邪,久羁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肾,导致真阴欲竭,气阴两伤。

一.中医诊断标准:

1.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意识淡漠。 2.或伴咳嗽、气急、胸痛等症。 3.有病情较重,传变快等特点。 4.休克或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二.辨证分型

(一)痰热壅肺证:

主症:但热不寒,或有寒战。

次症:口渴,咳嗽,胸痛,咯痰黄稠或铁锈痰或带血丝,鼻扇气粗,小便黄赤。

苔脉: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

(二)热闭心包证:

主症:高热持续,烦躁不安,时有谵语。

次症:呼吸气急,喉中痰鸣,口唇干焦,渴不欲饮,神志不清,或颈项强直,手足抽动。

苔脉:舌质红绛,或起芒刺,舌苔焦黄,脉弦数或细数。气阴两亏证

(三)气阴两虚,痰热未清证: 主症:咳嗽,低热,神疲纳呆。 次症:自汗出,手足心热。 苔脉:舌质红薄,脉细数。

(四)阳气虚脱证:

主症: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

次症:昏厥谵妄,烦躁不安,呼吸气微或气短喘促,不能平卧。

苔脉:舌淡暗,苔薄白,脉微欲绝。

三.辨证施治:

(一)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炙麻黄10g、杏仁10g、生石膏30g、黄芩15g、知母10g、大贝母10g、冬瓜子15g、生苡仁30g、芦根30g [加减]:若有痛者加赤芍、瓜蒌、郁金;痰中带血者加侧柏叶、白茅根;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痰阻气急加葶苈子、枇杷叶;痰黄稠者加瓜蒌、知母;热重者加知母、黄芩、青天葵、瓜蒌;高热、神昏,沾语加安宫牛黄丸。

(二)热闭心包证:

[治法]:清心开窍,凉营解毒。 [方药]:方以清营汤加减。

水牛角120g、黄连5g、生地15g、连翘15g、玄参10g、天竺黄10g、石菖蒲10g、郁金10g、丹参30g。

[加减]:惊厥,抽搐者加钩藤20g、地龙15g、羚羊角3g,并加服紫雪丹;大便秘结,腹硬满疼痛者,加大黄5g、芒硝10g;呼吸气急,喉间痰壅、辘辘有声者,用鲜竹沥送服猴枣散。

(三)气阴两虚,痰热未清证: [治法]: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 竹叶10g、石膏25g、、南沙参12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太子参15g、白术10g、杏仁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枇杷叶10g。

[加减]:呃逆者加半夏、梗米;舌红而干加鲜石斛。

(四)阳气虚脱证: [治法]:顺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味。 人参15g、炮附子30g。

[加减]:口干唇燥者,加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四.其他治疗

(一)针灸

1.刺血法:高热者急刺大椎、十宣放血,神昏加人中、涌泉。

2.毫针:主穴取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邪客肺卫配风门、大椎、风池穴;痰热配少商、曲池、中脘穴;肺热阴伤配太溪、膏肓穴。一般施以捻转泻法,或透天凉手法,足三里施以捻转补法。每日治疗1次。用于大叶性肺炎,证属实者。

(二)耳穴治疗

1.取神门、屏间、肺、支气管、三焦、脑等穴,以白芥子或王不留行子用胶布固定在上述耳穴,每日按压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

2.取支气管、肺、神门、下屏间、咽喉、下脚端、平喘等穴,每次选3~4穴,将绿豆或王不留行子固定于上述耳穴,每日按压2~3次,每次20~30分钟,3日后更换穴位。

3.取肝、神门、肺、气管、平喘等穴,每次选2~3穴,用王不留行子固定按压,每日按压2~3次,每次10~15分钟,3日后换穴按压。

(三)中药外敷疗法 中药外敷有关穴位,药物可入穴循经,直达病所,起到止咳平喘、温化痰湿,促进啰音消失、增强免疫等作用。

以白芥子、白茯苓、白芨各1份研粉外敷治疗肺部反复感染及迁延不愈,每次约1 ~ 3h,获效满意。

在湿啰音较密集处用“大黄4份,芒硝、大蒜各1份”研粉外敷,每次约15 ~ 20 min,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治疗效果显著。

c.中药雾化吸入:针对咳嗽、喘憋症状明显的患者,以中药鲜竹沥、鱼腥草、桔梗、陈皮、法半夏、全瓜蒌、紫菀等组成祛痰雾化剂,以清热解毒宣肺,理气化痰止咳,对肺寒、肺热均疗效确定。治疗以中药制剂20ml,每日1-2次雾化吸入。

(四)中药灌肠:

1.大黄枳实汤: 功效通腑泻热。生大黄、枳实、甘草、山药、寒水石,水煎取汁200ml,高位直肠灌注或保留灌肠30min,每2~4h一次。体温下降后,应视病情而减少灌肠次数。

2.清热灌肠汤:功效清热解毒。生石膏、连翘、荆芥、薄荷、芦根、赤芍,水煎取汁200ml,用法同上。

(五)多频率微波治疗仪: 此仪器作用于支气管、肺部可增强肺部血液循环,有消炎、脱敏和抑菌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支气管、肺泡的通气、换气功能,能使血中氧合血红蛋白量及氧分压增高,促进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改善。

(六)中成药治疗

1.清气解毒颗粒(院内制剂):由鸭跖草,忍冬藤,半枝莲,板蓝根,连翘,柴胡,蝉衣、当归组成。适用于病毒感染性高热,症见高热持续,朝轻暮重,有汗而热不解,或汗出热减旋又复热,余无其他特殊见症可辨者。功用:透邪泄热,清气解毒。每次1包,每日3次。

2.复方鲜竹沥口服液:适用于痰热咳嗽者。功用:清热化痰止咳。每次10~20ml,每日3次。

3.羚贝止咳糖浆:适用于痰湿或痰热咳嗽。功用:化痰镇咳。每次10~20ml,每日3次。

4.双黄连粉针剂:双黄连粉针剂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经研究证实,对多种细菌、病毒及某些致病真菌有较强抑制、杀灭作用,同时具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调节和改变炎症过程的作用。临床每日用双黄连粉针剂8.4 mg/kg,可促进病情缓解,减轻呼吸道症状及体征,减慢呼吸频率,缩短退热过程。还可使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改善阻塞性肺部病变及促进炎症吸收,从而减轻喘憋。 5.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份: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功用:a.、抗病毒[对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I、流感病毒甲II、流感减毒甲III、呼吸道道合胞病毒(RSV)等(体外试验)有灭活作用];b、抗菌;c、解热消炎;d、镇咳;e、增强机体免疫。用法:肌内注射(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2~3次)。静脉滴注(一日250-5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滴注)。

6.痰热清注射液:主要成分: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辅料为丙二醇。功用:清热、解毒、化痰。用于风温肺热病属痰热阻肺症。用法:成人一般一次20ml,重症患者一次可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控制滴数每分钟不超过60滴/次,1次/日。

7.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内含有丹参酮Ⅰ、ⅡA、ⅢB、异丹参酮、丹参素等,能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生物膜。功用:活血化瘀。 通过改善肺微循环障碍,减轻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从而减轻肺泡及间质水肿。可用于肺炎后期炎症吸收较慢者。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禁用。用法:丹参注射液30ml溶于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

8.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黑附子提取物混合而成。其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乌头类生物碱。能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组织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防止内源性细菌以及内毒素攻击等作用。因此 ,对休克的治疗不但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同时能全面防止休克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展 ,提高休克的抢救成功率。用法: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 ;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 静脉推注:一次5-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使用)。

第5篇:探索重症监护患者心理护理

来源:http://

重症监护病人因身体上的各种留置管道、自身的疼痛不适、放满医疗仪器的陌生环境、对病情缺乏认识、与家属情感交流障碍等因素影响下,易出现恐惧、不安、孤独、紧张等不良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将不利于其治疗护理,对其疾病的转归、生活质量以至其家庭都有负面的影响㈦。家属因担心病人的愈后,又或者对病情与治疗都缺乏疗解、对重症监护病房内紧张而复杂的环境难以适应,以及担心高昂的治疗费用等,故容易产生焦虑担忧、情绪不稳等心理障碍日。

因此,在积极为重症监护病人做好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如何使病人及其家属处于最佳的适应心理状态,让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现况

护理人员一般侧重于为重症监护病人执行技术性的治疗与护理措施,而与病人及其家属作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相对地少,或许未能主动地将病情、治疗情况、监护病房的环境、治疗方法及费用等给予家属安排妥善的讲解,以致家属无从充份知晓病人的情况,因此产生焦虑的情绪。

另外,发现92%的家属认为需要亲眼目睹病人方可放心,故能陪伴病人为他们最大的期望 。然而,由于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可能未有及时关顾病人与家属情感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家属又因不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与护理措施、或者担心病人是否得到妥善照顾及关心,加上需要负担高昂的重症监护医疗费用等,都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假设这些信任需求、讯息需求未得到满足的话,家属会因此而十分担忧及不安,并需要额外的心理支援Scragg等 的调查结果显示,远离重症监护病房后的康复者仍然留有持续的心理轻微症状如焦虑、抑郁等,以致对其生活质量有着负面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除了给予病人日常的照顾外,更应关注其心理需要。观察所得,护理人员可能未有充分评估重症监护病人及家属之心理状态,以提供恰当的心理护理,而视情况没有普遍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

2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缺乏心理护理的可能因素

有资料显示重症监护病人及家属对心理护理有所需求 ,然而就近期文献所得,病人及家属仍可能感到这个需求未得到满足。兰美娟等 发现,认为有必要对重症监护病人家属实施关怀的占80%,而真正对家属进行关怀的护士仅占33.3%,被调查的所有护士均认同最主要的因素为时间不足。于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患之间有效沟通是不可缺少的,然而,赵静等 的调查显示不同的因素阻碍护士与重症监护病人家属的沟通,包括护士没有认识到关顾重症监护病人家属需要的重要性,以及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特性、工作量及工作制度等。再者,Price/‘ 的调查显示,护士认为时间不足及未得到同事的支持等因素均使她们避免处理重症监护病人的心理需要,而且为了确保病人的生理上的治疗需要,护士一般认为实施机体

医疗与护理工作优先于心理护理。

护士最大的工作压力源是由于护理人员不足导致工作量增加。因此,护理人虽一般把时间与精力侧重于技术性的护理,以致没有用充分时间向家属作有效的沟通,没有主动地对病情作妥善的解释。

3为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心理护理的建议

3.1对病人及其家属作心理准备及充份的沟通 60%家属认为重症监护病房首要加强的工作是医护患之间的沟通联系 。由于重症监护病人主要为车祸、外伤等突发事件后的危重病人,或大手术后病情不稳定的病人。因此,首要加强护理人员对实施心理护理这方面的认识,建议进行非急症手术前,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人员可先向术前的病人及其家属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环境、规章制度、常规的工作安排等基本情况,以及人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必要性和暂时性,并解释病人术后可能留置的管道、使用的治疗仪器,预先告知家属于病程中可能采取较特别的措施如约束肢体的目的等等,以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固然这些解释也可使用小册子、单张或宣传短片来推行,而辅以问答的方式来解答个别病人及其家属可能存在之忧虑、满足资讯方面的需要。

3.2探视及陪伴病人对于现时重症监护病房实行限制式的探视制度,虽有利于病人的休息、病房的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并可减少于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因家属的不理解或不满引致的医疗纠纷等旧,然而,病人及家属均表达有探视及陪伴病人的需要 。纵观以上的结果.若家属于重症监护病房探视病人前,先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给予相关的讯息,使家属以轻松平静的心态探视病人,而不会在病人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从而减少对病人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同时,这可促进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三者之间的护患关系旧。

3.3实施主责制护理 如前所述,护理人员的人手不足及功能制护理的实施,乃是沟通不足的原因之

一。透过实施以人为本的主责制护理,可加强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有效沟通,让护士对每个病人有充份的认识,以及关顾其心理需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护士可更为妥善分配时间管理自己负责护理之病人及其家属,积极地对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并给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措施作明确的解释,以加强病人的配合。另外,主责制护理可让护士更长远地为病人及其家属着想,以透过指导、健康教育等促进病人的康复,并满足病人及家属于心理方面的需求,故能促使护士对病人实行更有效的个案管理。

3.4加强相关科研,及推行循证护理 由于国内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的研究调查很少,而相关资料的欠缺,故建议对重症监护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障碍、探视制度、心理需要等作更深入调查研究,首要加强了解国内的实际情况,而针对现况进行相应的改善措旌。另一方面,应参照国内外有关循证护理的研究,探索这类新发展及资讯,有望建立一套在本地适合及可推行的心理照顾方案,而予以广泛推行。

4小结

建议在可能情况下,增加护理人员人手,及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可或缺的。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重症监护服务、解释入住的必要性和暂时性等,真正关注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要而实施心理护理、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减轻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心理障碍,有助病人能配合治疗与护理,藉此更能把护理关顾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

护理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护理毕业论文服务,并提供大量论文资料,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第6篇:一例重症肺炎的个案护理

重症肺炎病人个案护理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韩萌

概述 •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它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

• 肺炎是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目前,肺炎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病原以细菌所占比例最高。

• 重症肺炎日益增多: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还经常并发败血症、脓胸、心包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使得治疗更加困难。

病因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和细菌。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导致肺炎。细菌感染的有肺炎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此外还有支原体、真菌和原虫等。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病理生理

病原体入侵肺,引起肺泡腔内充满炎症渗出物,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粘膜水肿,管腔狭窄,从而影响换气和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储留,为增加通气及呼吸深度,出现代偿性的呼吸与心率增快、鼻翼扇动和三凹征。重症可产生呼吸衰竭。由于病原体作用,重症常伴有毒血症,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症状。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及毒血症可导致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以及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诊断标准 • 1 、症状:病初期可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突发寒战、高热可达39~40℃,咳、喘症状加重,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 重症肺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严重者出现嗜睡和烦躁,亦可发生昏迷,通常提示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毒素作用,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心功能不全。

2、 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呼吸浅、快、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三凹征,鼻翼扇动,口唇青紫,早期肺部仅闻呼吸音变粗,以后可闻到中、小湿罗音,后期可闻细小湿罗音或捻发音。当肺炎病灶融合扩大时,肺部叩浊,并听到管状呼吸音。胸部一侧明显叩浊和呼吸音降低,应考虑有无合并胸• • • • • • 腔积液。严重者气急、紫绀、嗜睡、血压偏低。败血症者,皮肤粘膜可有出血点、神志恍惚等。心率突然增快、肝脏进行性增大,提示心功能不全。 3 、实验室检查: 特异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肺炎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高。年老体弱者,白细胞计数可不增加,但中性粒细胞增高。

(2)痰液检查:痰直接涂片以及痰培养上,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3)胸部X线检查显示两肺有小斑片状浸润阴影,以两肺底、中、内带,心胸角居多,亦可融合为大片状阴影,可见于细菌性及病毒性肺炎。 常规检查: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等。

治疗常规 • 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静脉给药。

• 若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或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 注意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 • 防治并发

抗生素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根据药物敏感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中注意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与非浓度依耐性抗生素使用上的差别,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机率。

机械通气治疗 • 无创通气:给予双水平气道内正压通气(BiPAP),吸气压10~15cmH 2 O, 呼气压3~5cmH 2 O,吸氧浓度(FiO 2 )为50%~100%,持续使用。 • 有创通气:呼吸困难无改善,氧合情况恶化,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顽固性降低,X线胸片示病灶迅速进展或无改善,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分泌增多等情况,改用。模式多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压力支持模式(PSV)+呼气末正压(PEEP),以减少人机对抗和气压伤的发生。按ARDS的治疗标准进行脱机,脱机后继续间断无创人工通气治疗,直至病灶基本吸收或病情基本改善。

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 重症肺炎可由ALI发展为ARDS,为了减轻ALI的炎症反应,可采用激素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 重症肺炎消耗性极大,需保证有足够的能量供给。根据病情均衡各营养成分的摄入,综合运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保持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特别是有创通气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滴注白蛋白20g/d 增强免疫功能 • 重症肺炎患者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目前较为确切的免疫调节治疗。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 1. 意识障碍。

• 2. 呼吸频率≥ 30 次/分。

• 3. 少尿,尿量< 20 ml / h 或 < 80 ml /4h 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 4. 动脉收缩压<90 mmHg。

• 5. PaO2< 60 mmHg,PaO2/ FiO2<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 6. X 射线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 48 小时内病变扩大 >50%。

• 7. 并发脓毒性休克。

• 8. 呼吸衰竭: 动脉血气分析 PaO2< 60 mmHg,PaCO2> 50 mmHg,PaO2/ FiO2< 300。

• 9. 消化道出血、抽搐、肺外感染( 包括败血症) 、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一般资料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16岁,学生,于2007年11月19日因发热,腹痛三天伴呕吐腹泻入院,查体:神志尚清,两肺呼吸音低,闻及湿罗音,咽部充血,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7.6℃,脉搏100/min,呼吸21/min,血压80/60mmHg,主诉:腹痛,头痛,恶心,呕吐,诊断为“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11月20日查胸腹CT提示中毒性鼓肠,心肌酶谱示中毒性心肌炎,SPO2快速下降,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骨穿有中毒症状,红白细胞增殖低下,有巨幼性红细胞,造血系统改变,测血糖偏高,胰岛功能受损,一过性肺水肿,肝功能受损。

二、病理生理分析

肺实质的炎症。因感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细菌、真菌等引起。它通常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咳痰,胸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重症肺炎可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相应表现。

三、治疗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面罩给氧,后改为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治疗以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纠正代谢性碱中毒,一方面胃内减压,另一方面给予鼻饲营养支持,同时用大量丙球,阻断毒素,用白蛋白支持,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经过治疗护理,病情好转,现基本抢救成功,呼吸功能正常,曾出现的心包、胸腔积液已消失,肺衰竭也基本消失,主诉基本正常。体温正常,造血功能基本恢复,病情稳定,患者于2周后正常出院。

四、护理措施

(一)管道护理 病人病重期间有多根管道:气管插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导尿管。呼吸机管道护理方面,妥善固定经口的气管插管,检查插入长度(22cm),固定的绷带松紧适宜,每日行口腔护理,绷带每日更换,牙垫每日更换,定时观察气囊充气情况,确保充气适宜,随时予石蜡油涂搽口唇,防止口唇干裂。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保持在需要的刻度,监测湿化温度,及时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及管道中的冷凝水,集水杯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吸痰要按需吸痰,之前可配合翻身拍背,必要时湿化,并增氧3分钟,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按流程进行,吸引瓶及时更换,旁边备简易呼吸机以防呼吸机发生障碍。

胃管方面确保在位,插入长度为55cm,每日更换固定胶布,每次鼻饲前抽吸胃液,以温开水、鼻饲液、温开水顺序进行,每次小于200ml。一周后更换另一侧鼻孔插入。

深静脉留置管每日治疗前抽回血,每天用消毒液消毒,换药,确保置管处干燥,固定良好,治疗结束后用肝素钠封管,病人的时间治疗一定要按时按量完成,以确保疗效。根据不同药物调节滴速,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导尿管每日用0.05%黏膜碘进行会阴护理,每日更换尿袋,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引流管始终低于膀胱位,防治逆流,并注意观察尿液情况,定时复查尿常规。拔管前采用间歇夹管方式训练膀胱反射功能。

(二)基础护理 插管期间,病人无法自行翻身,每2小时翻身拍背,睡气垫床,翻身时防止气插管脱出,进食流质期间病人大便次数较多,多为水样稀便,每次大便给予温水搽净,并用红外线烘干,以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高热期间予冰袋、冰帽进行物理降温。用毛巾保护好耳廓防冻伤,病人出汗时更换潮湿衣物,使用约束带期间松紧适宜,定时放松并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颜色。镇静期间病人眼睑松弛,不能完全闭合,予湿纱布封盖,保护眼睛,必要时按摩。每次交班详尽、仔细,护理记录准确及时。

(三)心理、安全护理 镇静药停用后病人意识逐渐恢复正常,也能比较好的配合,约束带解除。期间病人不能说话,用写字板进行沟通,尽量满足病人所需,每次做治疗、吸痰时,向病人讲清目的、注意事项,征得病人同意,并配合,能较好的确保病人安全、气管插管的在位。并经常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信心。

(五)体会

重症肺炎来势汹汹。而且能引起多种并发症,从这一抢救病例告诉我们,医护人员要求有高度责任心,及时、准确、快速、合理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第7篇: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时间: 参加人员:

急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救治后,需转运至各检查室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临床科室进一步治疗与护理。途中虽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坠床.窒息. 意外脱管. 心搏骤停等。因此,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 一.危险因素

1.病情因素: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检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循环系统如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方面,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如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梗.心衰.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

2.转运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和肢体的损伤. 骨折加重以及伤口裂开.坠床,还可造成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尿管等滑脱或移位。搬运中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监护探头 血压袖带移位,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例如:转运等待时.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都会延长转运时间,增加转运风险

3.人员因素:转运时如果没有安排合适的. 足够的医务人员护送,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 工作责任心不强. 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 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4、药物与设备因素: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持续检测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则会贻误病情。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使用氧气枕使氧流量很难调节或在放射检查等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准确或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囊漏气;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 ;监护仪功能异常. 电池电量不足. 干扰. 屏幕显示不清;吸引设备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等; 5.沟通因素:患者转运前转运人员未能与接受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 转运的目的和风险. 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不妥当,接收科室的床单位. 监护设备和吸氧吸痰装置等准备不完善,不能及时. 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安全运送,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而运送人员将患者转运后,如果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治疗措施. 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二.整改措施

(一)转运前

1. 风险评估

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进行分析与评估,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 患者承受能力 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转运前对患者各系统评估。(1)循环系统评估:心率. 心律. 血压,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2)呼吸系统评估:呼吸频率. 节律. 深浅度. 痰液量. 性质. 气道是否阻塞. 血气分析等(3)神经系统评估:意识状态. 瞳孔大小. 对光反射. 肢体活动等(4)机械通气患者评估: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 血气分析结果. 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 影响呼吸机转运因素. 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问题。 2. 转运前准备

(1)患者准备:a。转运前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患者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强固定,并标定插管深度,以防转运途中不慎使导管脱落b。有气道阻塞的患者吸净分泌物,放置口咽通气管并固定妥当c.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需用颈托固定好d。颅脑损伤 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准运前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控制烦躁,妥善约束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等。e。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扭曲 挤压,清空尿袋f。选用浅静脉或深静脉留置,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并估计途中液体量是否足够g。检查呼吸机,转运前需要更换转运途中和接受单位可用的通气模式,并保持患者病情稳定h。循环功能不稳定者需积极复苏治疗,血压稳定后方可转运,转运前观察并记录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等,以便于和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进行对照

(2)家属准备: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同时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家属或患者理解并签字同意,从法律的角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其有思想准备,减少纠纷发生(3)护送人员准备:一般为2-3人,其中1名护士,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负责转运。转运人员应熟悉途中所应用的治疗护理措施,熟悉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各种意外应急预案,如心肺复苏 畅通呼吸道技术 静脉留置技术等;掌握意外脱管 供氧中断 意外坠床 窒息或呼吸困难 意外心跳骤停等应急预案

(4)转运设备准备:多功能监护仪 气管插管器材 急救箱 注射泵 输液泵 简易呼吸囊 除颤仪 便携式氧气枕等,应确保功能完好 (5)转运药品准备: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阿托品 地西泮等,携带足够的液体和静脉滴注用药,如果在CT MRA等检查时患者躁动可注射地西泮5-10mg。针对转运途中经常出现的颅内压增高 烦躁等,还需要增加配备降颅压 镇静镇痛药物等

(6)书写好交接内容:a.抢救记录包括患者入院主诉 阳性体征 病情和治疗 检查 护理措施等;转运前的情况及对症处理,语言描述恰当 详细 完整 客观,避免出现遗漏,一面为护患纠纷的发生买下隐患b。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

3. 转运前联络与协调 (1)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接收准备,如:需要什么样的床单元,需准备那些急救仪器 联系好接受时间,以便患者一到即能接受检查 治疗 手术等(2)及时通知其他随行人员,如呼吸机治疗师 电梯管理人员 (3)设计人性化转运路线,以快捷 不重复为主旨,尽量缩短等待 交接时间。转运前电话通知应做好详细记录 4. 转运中

(1)转运中安全体位 a.意识障碍或呕吐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b.有脑脊液耳漏的患者头偏向患侧c。胸部损伤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d烦躁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并拉上护栏e. 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2)转运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a.呕吐时,用戴手套的手或便携式吸引器吸引清除分泌物b.痰多时,用便携式吸引器或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抽吸。C.呼吸浅慢或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呼吸囊或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防止管道滑脱,参数设置尽可能与转运前相同。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应急处理

转运途中护士始终站在患者的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意识 瞳孔 面色 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的改变,注意心电监护中各项指标的变化,途中如心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向最近科室转运,呼叫附近医务人员组织抢救。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a.转运途中循环支持应采用输液泵或推注泵,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急救时用药b.有动脉留置针的患者,途中必须暴露穿刺部位,以便观察,防止滑出大出血c.转运途中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防止滑脱 扭曲 挤压。

5. 转运后 协助将患者搬至病床,通过医-医,护-护交接,理顺并固定管道,交代病情:转运途中患者病情 用药情况 治疗详细过程 患者心理状态。接收科室医护人员了解交接内容后,记录并双方签名。转运后回科室进行物品清点 补充 清洁 消毒保养,使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第8篇: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并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7例出现感染,占比为7%,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结论: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

【关键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护理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较其他科多,而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的文献较少。为了探讨我院神经内科近年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一些护理体会,选取了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对其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重症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为22~74岁,平均年龄(46.6±7.8)岁。对上述患者的病情、体温单和病程记录加以仔细的分析,此外对B超室的检查结果以及检验科检查情况进行对照,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指南》的相关规定作为感染的判断标准,对上述患者进行诊断,对其中有7例出现感染的患者情况加以整理分析。

2结果

2.1感染区域

在所有100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感染,占比为7%,其中1例为黏膜和皮肤感染,占比为14.3%,2例为泌尿道感染,占28.6%,3例为呼吸道感染,占比例为42.8%,1例为其他感染,占比为14.3%。

2.2感染原因

采用抗菌药物对本文所选取的所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其中接受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8%的患者出现感染。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的患者中,有4.6%的患者出现感染。在采用留置尿管治疗的患者中,有3.4%的患者出现感染。

3讨论

3.1感染区域和感染原因

本文所选的患者样本中,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概率约为7%。在所有出现感染的患者内,最为多见的即是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的则是泌尿系统感染。分析出现感染者的各项原发疾病,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脑出血患者,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此类患者的吞咽反射和正常生理反射都有各种程度的下降乃至消失,无法及时有效地将呕吐物和痰排出;而当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者吸痰等入侵呼吸道治疗方式时,存在损伤呼吸道黏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免疫屏障的功能,此外接受麻醉处理的患者,其吞噬细胞功能也会随之而降低。另一方面,脑出血患者通常伴有呼吸道的慢性疾病,从而引发了患者局部甚至整体抵抗力下降。基于上述原因,患者呼吸道被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的观察结果还提示,患者的住院时间长短与出现感染的概率成正相关,该情况主要是由于医源性因素及重症患者本身因素所造成。而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会影响患者体内菌群平衡,从而提高了感染的概率。

3.2护理对策

首先,应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因大部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没有正常工作及生活的能力,其精神已经受到了较大的打击,其家属的心情也比较复杂。此时,和意识清晰的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极其重要,应努力改善及消除各方面的负面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应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把患者的实际情况告知家属,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慰,同时应努力取得家属的配合,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其次,应对病区进行充分的消毒。患者治疗前后都应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患者所在病区,应保持空气流通及室内卫生,完善对环境的管理。对于吸氧管、呼吸机、吸痰管等呼吸治疗设备都应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绝对防范一切外源性感染的机会。第三,特殊护理。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若处于昏迷状态,应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床褥干燥及卫生,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疾病。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胸部叩击、震颤、咳嗽、体位引流等协助患者进行排痰。若患者意识模糊,应在病床边准备气管切开包及吸引设备,防止进行气管插管时延误时间,当进行气管切开时,应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的波动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下降,应考虑是否为呼吸道被阻塞,及时进行雾化吸入、彻底吸痰等治疗,清除上呼吸道及口腔的分泌物,此外还应根据血氧饱和度的波动情况判断吸痰的时间,通常在15秒以内。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幅度的变化。若患者大小便失禁,则应加强局部护理。采用三腔式尿管进行导尿,严格根据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若患者使用引流管,则应保证引流管的密封,并防止逆行导致的感染,进行动态监测,另须对女性患者进行会阴部的冲洗,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第四,合理使用药物。相关文献报道,若不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提高患者感染的概率,因此在护理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菌群平衡状况进行密切的监测,严格控制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以药敏测试情况为基础,降低重症患者菌群失调的概率,从而控制感染的发生率。

4结论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通常是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因此要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分析主要因素,进行重点防治。医护人员更应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对医院预防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进行严格的遵守,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针对性地将易感因素加以排除。医疗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应严格洗手,防止将病原体传染给重症患者,另有效防止患者间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适度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无谓的侵入性操作,从而,有效控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龚海燕.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9).

[2]周永生.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0).

第9篇: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书写注意事项

通知

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

1、日间7时至19时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夜间19时至次日7时每四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及各种基本情况。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在“病情观察及措施”一栏,初次记录时需要描述患者情况,在停止时需要描述患者转归情况;如有病情变化,则要及时准确记录,没有病情变化则不需要描述。

4、只有医生下“病危、病重”医嘱的患者需要填写重症患者护理记录单,没有医嘱则不需要填写。

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

1、一级护理同时下心电监护的患者写一般护理记录单,如没有病情变化只需要记录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其他不用记录;如有病情变化,在“病情观察及措施”一栏及时准确记录。

2、记24小时出入量的患者,只需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不需要填写。

3、如有监测生命体征(如Q血压、Q体温)的患者,只需要按时、准确记录需要监测的内容,其他都不需要描记。

4、一般患者如有特殊病情变化需要填写一般护理记录单。

护理部2014-04-03

上一篇:网络培训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