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之歌教案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长江之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1长江之歌教案

1、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诗的情感主线,找出相关语句,领悟内涵,培养预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情和豪迈。《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好,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二、范读课文

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

(1)正确、流利、有感情;

(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

三、初读课文

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哺bǔ涤dí埃āi灌ɡuàn溉ɡài

(2)词语:

灌溉 哺育 尘埃 荡涤 气概 春潮

(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赞美、依恋)

2、讨论交流: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指导朗读中心句。

4、质疑:

(1)如果诗歌仅有这么一句话,你觉得如何?

(2)这首诗先叙事,后抒情来赞颂长江,那么诗人谈了长江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回去后翻阅有关长江的资料,下节课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写本课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的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指名朗读。

(3)讨论评议

3、细读第二段

(1)学生齐读

(2)讨论评议

(3)小结:

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长江依然以它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

三、朗读全文,体会感情。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

2、播放《长江之歌》,学生学唱。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和阅读训练。

第2篇:1、《长江之歌》 教案

1 长江之歌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诗歌赞美长江,并不是直接描写波澜壮阔的长江水,而是从人们对长江的真情实感入手,将长江比作母亲,用第二人称直接抒发对母亲的赞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的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收集有关长江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3.整理问题并尝试解决: (1) 长江的源头在哪? (2) 长江分别流经哪些省? (3) 我们泰州属于长江的哪个流域? (4) 摘抄几句有关长江的诗词句。 4.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第一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能够读通课文,自读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儿女。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审题。

“之”是“的”, “歌”是歌颂、赞美。

“长江之歌”就是——?(长江的赞歌、赞美长江的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学生交流。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灌溉了全国耕地的一半以上。长江流域还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有上海、南京等许多大城市,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口有4亿多,占全国人口近三分之一。

是呀!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3.出示与长江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卜算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1)指名朗诵。

(2)根据你喜欢的诗词,读一读,品一品。 (3)说说诗句中的长江给你的感受。

4.《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初读指导

1.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老师示范) 涤:左窄右宽。

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试背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在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对照互批,课后订正

二、指名朗读课文,再小组朗读

三、精读课文

1、观看视频《长江之歌》。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为什么这句诗最能体现作者对于长江的情感? (作者把长江当作了母亲,自己是她的孩子。) 还有相同感觉的同学说说吗?

(中华民族从长江身上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说得好,谁能把作者对于长江的母子情读出来。 指名读。 齐读。

4、这一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

这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诗歌还有其他特点(相机介绍押韵、对偶等简单知识) 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默读、交流、讨论。

同学们,诗歌的语言特点之一是委婉含蓄,作者不会直白地说出事物的特点或者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表达,引起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细细的去品味。

6、精读第一节:

预设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1)自由读,小组讨论: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作者是用含蓄的语言告诉我们,长江,它横跨神州大地,源远流长。)

(2)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预设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3)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7、精读第二节。 (1)学生自读,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预设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预设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五、再次出示相关诗文。

1、师引导鉴赏。

2、选择自已喜欢的诗歌朗诵、吟诵。

3、试着写一写自己对长江的认识与感受。

仿照例句写句子,赞美你所敬爱的人或你喜欢的事物。

例:(长江)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

⑴(小鸟)你用清澈的歌喉,唤醒世间万物;你用

, 。

⑵ ( )你用 , ;你用 , 。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任选以下2题,同桌合作完成。

形式:画长江简易图;唱《长江之歌》;介绍长江的地理环境;展示长江的图片;介绍与长江有关系的人、事;自出小报;长江的环保。

板书:

1长江之歌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我们赞美--无穷的源泉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们依恋--母亲的情怀

第3篇:1.长江之歌教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丹徒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1.长江之歌

主备人:吕晶 审核学校:丹徒实验学校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需要注意的是,文中前后两次出现,重复吟唱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两句表达了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反复吟唱的艺术渲染节奏感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这两遍重复是感情的升华,语气第2次比第1次更强烈、更激情,令人油然而生对祖国、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弄清诗歌中“主歌”与“副歌”之间的有机联系。体会“副歌”的意义,学习诗歌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调动对长江的积累,激发对长江的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抓住“走、奔”等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丹徒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二、课堂研讨

(一)以长江为话题,多角度审视长江。

1.在1983年播出了一部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让我们先来听听它的主题歌。(学生欣赏)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吗?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今天学习的就是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

3.你们对于长江有什么了解吗?(交流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长江,感受母亲河的伟大。 (二)走进诗歌,感知文本。 1.检查预习情况,分小节读诗歌。 适时指导字词:“奔”读音

“溉”的字形

2.随着大家对于这首诗歌了解的加深,说说作者为长江写的一首什么歌?如果加一个词语,可以加个什么词语?(赞歌、赞美、依恋) 3.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与唱。 (三)提出疑问,直指重点。

1.再读诗歌,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2.归纳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四)感悟文本,品词析句。 要点:

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A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课件展示祖国版图:“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B 你从远古走来,

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课件介绍中国的历史:“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丹徒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要点:

2.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总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五)齐读诗歌,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

宏伟博大 贡献巨大

三、当堂训练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习字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长江之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2.赏读诗歌,体会现代诗主歌副歌区别、押韵反复等写法并练笔。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丹徒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收集描写长江黄河的词语、古诗。

2.收集关于长江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

二、课堂研讨

(一)词语练习,加强积累。 1.回忆形容长江的词语。

波浪滔滔 滚滚长江水 荡涤尘埃 气势磅礴 2.读到这些词,你能形容一下长江吗? 3.齐读课文。

(二)赏读诗歌,学习写法。 1.读诗歌发现共同点。 交流:

(1)两小节都出现了一组相同的诗句。

(2)简介主歌和副歌:歌曲有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的歌词每段都有变化,成“主歌“,另一部分的歌词固定不变,称”副歌“。副歌集中表现了整首歌的主题,有时作者直接抒发的情感,一般放在主歌的后面。

这首歌曲的“副歌”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理解副歌,说说这些诗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1)同桌讨论从副歌中读到了什么?

(2)交流总结:前后互用,强化表达的作用,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增强了歌词的艺术感染力。

3.这首诗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写作的三个特点。 语言美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第二人称的亲切称呼,语言精炼而形象,直抒胸臆。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像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节奏美

全诗每一节的结尾都是作者的深情赞美:“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不仅在结构上产生回环往复,读之朗朗上口,突出了诗的主旋律,深化了主题,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丹徒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韵律美(作为诗来讲,它十分讲究韵律,读一读这首诗,押韵的字是(来、采、概、海、怀、埃、外、代)。 作者采用相同的句式

你从 , ; 你向 , 。 你用 , ; 你用 , 。 来构建全诗,一气呵成,诗极具韵律美。

(三)尝试背诵,丰富积累。

1.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

2.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积累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拓展延伸,共品长江。 1.身临其境,赞美长江。

我们都是长江的儿女,闭上眼睛,想象着我们现在就来到了长江边,对着长江吟诵我们心中的歌,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后全班交流。 2.展示其他赞美长江的古诗词。 参考举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拯救母亲河长江

面对千古赞颂的长江,面对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总是希望她永远年轻,永远健美,可是当我们面对现实,当我们眼睁睁看着一车车的垃圾倒入长江,我们还能坦然地唱《长江之歌》吗?展示收集关于长江受到危害以及保护长江的资料,并说说对长江如此的沧桑,还想怎样来保护母亲河。

三、当堂训练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几句诗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反复品味并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赞美家乡或亲人的诗句。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丹徒区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们赞美 ,你是 ; 我们依恋 ,你是 。

板书设计: 1.长江之歌

押韵 现代诗歌

反复 拟人

四、巩固练习

理解诗句意思。

在每一朵红花、每一片绿叶上,都闪耀着我们汗珠的晶莹。

在每一条根须、每一条叶脉中,都流动着绿化祖国的深情。

第4篇:教案长江之歌

初中唱歌教学——《长江之歌》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长江之歌》体会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2.能够主动参与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教学重点:流畅准确的演唱旋律

教学难点:每句歌词的弱拍起唱

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注意气息的流畅和保持。

(二)导入

1、观看图片说出这条河是什么河。

2、引入其主题曲《长江之歌》

(三)学习歌曲《长江之歌》

(1)听赏歌曲

下面请同学们听赏歌曲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

(2)介绍歌曲

教师:这段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景象,是《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教师:《话说长江》摄制组从众多的词作品中选中了胡宏伟的词。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个部分?

(播放视频)

教师:请说说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分析歌曲结构

教师:这首歌分为几部分?

学生: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是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部和尾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地方?

学生:有三段

教师;我们把它叫做再现段,中间的叫B段。这首歌的曲式结构是带在线的三部曲式。请同学注意:A段与再现段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唱A段和再现段的结尾。

请同学们把再现段再唱一下。

(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片段)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学唱B段,请同学思考:B段的旋律从节奏上、旋律上和A段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演唱、比较0

学生:它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乐比较长音明增加,起伏不大。

教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非常优美。抒情。

教师:下面请同学再把B段歌词唱一下,请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演唱。

(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如果B段用甜美的声音演唱、A段、再现段用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A段用徐缓平稳的声音来赞颂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现段应该是包含激情,表现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

教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并注意歌曲的弱拍进入。

(教师弹奏伴奏,学生演唱全曲)

(4)歌曲结尾

教师:除了你们刚才唱的一种结尾,还可以有一种结尾,你们喜欢哪一种?

(教师演唱两种歌曲结尾)

学生:我们喜欢第一种,结束在“mi”音上,可以使人感觉回味无穷。 学生:我觉得第二种,音乐能使我们感受到长江汹涌澎、奔腾如海的那种宏伟气势,而且预示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华民族儿女必将崛起成为东方巨人,成为世界的巨人。

教师:可以说两种尾声都不错,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

(5)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师:长江养育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赞美着她。请大家思考:这三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学生:第一段饱含深情,用饱满的情绪演唱,第二段声音要甜美一些,第三段应该更加激情地演唱。

第5篇:《长江之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长江宏伟壮观的磅礴气势

3、激发赞美长江、热爱祖国之情

4、学习课文对应、反复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文中对应、反复的写法

三、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长江之歌》是一首抒情诗,诗词意境博大深邃,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长江之歌》是一曲关于长江的颂歌。整首诗歌从两个方面来写:第一部分(第1节)是写实,从长江的地理特点出发,具体写出了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巨人般的气概。第二部分(第2节)则重于抒情,歌颂了长江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奔腾不息、力量无穷的磅礴气势。

诗歌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句式整齐,节奏轻快,极富感染力。并且运用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读来大气磅礴,气势恢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单元主题导入(母亲河-----长江) 板书课题、作者(长江之歌

胡宗伟) 过渡语:你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二)简介长江(欣赏图片

1、第一长河

2、发源地

3、上游、中游、下游)

过渡语:了解了长江,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三)预习检测

1、你认识它们吗?(指定读、齐读) 哺

2、你理解它们吗?(指定回答、齐读) 风采

气概

甘甜

源泉

尘埃

磅礴

过渡语: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为自己鼓鼓掌。

学习有目标,才有方向,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四)出示目标(齐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长江宏伟壮观的磅礴气势。

3、激发赞美长江、热爱祖国之情。

4、学习课文对应、反复的写法。 过渡语:明确了目标,我们来读课文。

(五)自主读识

1、范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

2、自读课文

想一想:这首歌词歌颂了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来个朗读竞赛好不好?

(六)朗读竞赛

1、男生——女生

2、一二组——三四组

过渡语:读了课文,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七)合作读议

1、课文的两节分别从什么角度歌颂长江?如何对应写?

2、每节最后四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过渡语:同学们的任务完成的很不错,放松一下,听听这首歌。同学们可以小声跟唱这首歌。

同学们棒极了,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本节内容掌握的情况。

(八)课堂检测(指定回答)

过渡语:古人歌颂长江的诗句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注意积累。

(九)拓展延伸 (齐读、批注)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过渡语:我们来看看今天的作业。

(十)作业:背诵默写这首歌词 附: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胡宗伟

歌颂

宏伟

壮丽 抒发

赞美

依恋 拟人

照应

反复

第6篇:1长江之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借助搜集的资料,边读边展开联想,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借助搜集的资料,领悟“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话说长江》片段。

一、谈话导入:

三、品读感悟:

过渡:既然这是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那诗中哪句话就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呢?

(一)、默读诗歌,直奔中心。

1.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中心句。

2.交流:课件出示句子——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这首诗两段都以这句话结尾,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4.课件出示:因为

,所以

5.再次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又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诗歌的语言比较含蓄委婉,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你可以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课文旁边做做批注)

2.交流,相机指导理解和朗读。

语段一:“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想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1)理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东海,横贯我国东西。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水流量大,水域面积广,可谓是无穷的源泉。

(2)课件出示:长江横贯东西的视频。

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长江?(源远流长、横贯东西、惊涛拍岸、汹涌澎湃„„)诗中哪些词让你感受到长江如此豪迈的气概?(奔、惊涛) 指导朗读这句诗。

(3)指名朗读前一个分句:指导语气可以读平缓一点。

(4)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语段二:“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1)理解:长江古老悠久。她已经奔腾呼啸了几千万年,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诞生和成长,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但还是那样年轻,不知疲倦,充满活力地奔向未来。

出示总结句:我们赞美长江——赞美你

(2)一二两段的首句同时呈现,齐读。师小结:同样都是一走一奔,前句从空间上写出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后句从时间跨度上写出了长江古老而悠久。

(3)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语段三:“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理解:把长江比作母亲,把江水比作乳汁,只有母亲会哺育儿女,长江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何等宽广。

后半句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如一位把高山大海紧紧拉在一起永不分离。(相机出示长江俯瞰图与句子)

(2)换词比较:“挽”能否换成“拉”“连”。(“挽”更能体现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胸怀宽广,力量无穷)相机指导朗读。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无私的母亲,一个默默奉献的母亲,而长江正像这样一位母亲,哺育流域近4亿中华儿女,再加南水北调工程,长江施展着自己的母爱,不求任何回报,支撑着流域的发展,创造者一个又一个奇迹。

语段四:“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1)理解:这句仍用拟人手法,赞美了长江像母亲一样无私纯洁,像母亲一样有着无穷的力量,不仅灌溉着花一样的国土,而且带领儿女们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2)相机出示沿江经济发展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指名学生回答)

(3)出示总结句:我们依恋你呀,长江!你是一位

的母亲!

(4)出示中心句,齐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5)比较体会:赞美和依恋,能否换位。

(三)、总结课文,了解写作特点。

1. 课文为什么两段都以这句话结束呢?(反复写法 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更强调了表达中华儿女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2. 再读读课文,你还发现这首诗歌有什么特点?

(用第二人称来写,拟人化手法,给人亲切之感,也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一首歌词,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适于咏唱)

3. 配乐朗读这首诗。

四、指导背诵:

1.这么美的一首诗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试试看。

课件出示:

你从

;

你向

你用

;

你用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

;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

2.齐背。

五、作业:

1.啊,长江!古往今来,有多少著名的诗人,为你的魅力,昂首歌唱;数千年间,有多少杰出的文豪,为你的丰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2.欣赏:描写长江的诗句(课件出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3.作业:(1)学唱《长江之歌》

(2)搜集描写长江的成语、诗词。

(3)保护母亲河长江。

长江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万顷良田,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然而,1998年的夏天,她却掀起了骇人的滔天巨浪,淹没村庄,冲毁良田„„这是为什么?我国以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护母亲河,我们小学生又该做些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上一篇:电力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中国的光辉历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