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地带

2023-05-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长江沿江地带一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记住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自然条件。

2.记住长江沿江地带特大城市、重要工业基地及钢铁走廊和汽车走廊的分布。 3.知道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 能力目标:

从长江南北支流的延伸对南北经济的辐射作用的客观事实,来认识沿江地带对周围地区的辐射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区域间相互联系的学习,提高学生彼此协作、共同研究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活动 教学重点 知识目标2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本区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导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我国沿海工业基地的分布,其中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在哪里?它位于哪条河流沿岸?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 1.读图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

2.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河流、气候及资源状况。 地形:地势低平,平原低山丘陵为主。

1 河流:河网稠密,湖泊众多。地表水资源丰富。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降水丰沛。 资源:上游多煤、天然气和水能,下游主要是铁和铜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认识“H”型工业格局

1、说出“H”型格局东西沟通了哪两地区,起到了什么作用? 2.找出东西纽带中的四大重要城市。 3.辐射作用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4.认识世界上重要的沿河产业带有哪些?(莱茵河、密西西比河)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1.读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比较长江上中游和下游分布的工业城市稠密与稀疏的不同?找出沿江地带四个特大城市。 2.了解上海多方面的优势表现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1.读图找出沿江地带四大工业基地,说出各自主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2.找出沿江地带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几个? 3.记住长江沿江地带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

五、生态问题及治理保护

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出现的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洪涝灾害集中分布在中下游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酸雨严重,水体污染)

2、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和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当堂训练 做练习,巩固深化 归纳评价 总结知识要点。 学生谈论收获与体会。

第2篇:长江沿江地带(1)

八年级地理学科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没江地带教学案(1)

设计者 zhzhj时间

10、

5、11序号19

知识与技能:在地形图上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并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使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范围及其区域自然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客观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才能合理开发利用。 教学重点1.在地形图上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掌握从哪些方面分析区域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 识别地形图

导入: 讲课之前,请大家先把书翻到78页的阅读材料:“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讲的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利用江河湖海的优势,发展经济,形成一个发达经济带,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下面,来看两个事例:一个是欧洲的莱茵河,(展示课件:莱茵河图片,并做适当讲解)它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河流之一,被誉为欧洲的黄金水道;一个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展示图片,并讲解)。1莱茵河——欧洲的黄金水道,产业区,城市圈;2密西西比河——钢铁走廊〕教师: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河

流众多也要开发利用好河流。那么其中最具开发潜力的河流是那一个?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长江的情况: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板书) 1.优越的地理位置 (板书)

教师:学习某个地区,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在什么地方?它的具体范围?

活动一:

1、看75页的地形图,找出长江依次流经的地形区A、B、C、D,并结合旁边的图例,说一说哪些地形区容易开发,哪些地形区不容易开发?为什么?(A 青藏高原,B 横断山脉,颜色深,海拔高,地形复杂,难以利用。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多为绿色和浅黄色,海拔较低,多平原,容易开发。教师要强调说明“巫山”的位置,长江三峡,

水能利用较好,有葛洲坝、三峡水利工程。)

2、找出这一地区的纬度范围在多少度之间?

生:25°N~35°N之间。教师补充:属于亚热带。

3、看书第一段,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

范围:东起、西至四川,东西长多千米,南北宽度大约在长江两岸千

米,是一个典型的“”区域。

本区地理范围广,地理位置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长江横贯东西,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有着便利的水上交通条件,自古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承转:本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板书)

想一想,我们分析某地的自然条件,常从哪些方面分析?(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教师:我们的课本主要按照四个方面叙述的, 教师写板书,找学生回答具体内容。

地形:地势较低,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板书) 河流:地表水资源丰富,长江“黄金水道”,水运便利。气候:气温 、降水。

自然资源:地表水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展示气候图,指导学生分析回答冬夏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情况。

活动二:

1、大家看“长江上游景观”结合文字叙述,想一想,这样的地形地势,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利用方式?

2、仿照上面的叙述,试述长江中下游景观特点。想想,这样的地形,可以发展什么产业? 活动三:请大家看“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的分布”图,要注意旁边的图例说明,你能说出长江沿江地带,都有哪些自然资源?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要了解:开发长江,首先要考虑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它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好长江。 巩固练习:

1、长江沿江地带主要地形为()

A、平原和高山B、平原和盆地C、平原和低山丘陵D、平原和山地

2、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3、有“鱼米之乡”美誉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成都平原

4、长江三峡位于()

A、重庆和湖北交界处B、四川和湖北交界处 C、四川和重庆交界处D、湖北和湖南交界处

第3篇:长江沿江地带教案1

第八章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相对地理位置—沿长江地带分布的特点;并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出简单的评价;初步培养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气候的特点,培养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对比分析及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地理差异并初步培养对比分析学习的能力。 3. 通过学习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了解长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自己从交通、商业贸易、高新技术、西部开发等方面综合分析其纽带与辐射作用的综合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4. 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和工业分布图及相关文字资料,描述本区域内人口、城市和工业部门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与地区差异,进而俩界长江沿江地带中心城市在区域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因果推理的能力。

5.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长江沿江地带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江水污染、酸雨等生态问题的危害与治理保护,培养推理和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逐步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发展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难点: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对比、分析、综合等方面的地理能力,并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教学方法 导学法、讲练结合

四、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

五、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水,至今我们仍记忆犹新。当时全国军民团结一致,终于战胜了这场特大洪灾。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下面我们就一同走进长江流域,一起去领略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板书: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图8-17)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和回答问题:1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是什么样的?

2、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3、 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评价点拨:长江沿江地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沿江的相对位置,以及依托长江对其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 “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的气温与降水量统计图表,思考下列问题:

1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侯有什么特点?

2、长江上、中、下游的地形差异对其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响?

3、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

评价点拨:这些有用的自然条件为长江沿江地带经济的发展和特色形成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拓展练习:

1、课本75页活动

1、2 在读图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回答,经教师评定后在书上记录答案。

2、完成地理填充地图册。

课堂小结:刚才我们了解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势必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下节课我们将学习长江沿地带的经济情况。

(二) 第二课时 导入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新课教学

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画出长江干流略图;标注重庆、武汉、上海的位置;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以长江为横轴连结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图形;

2、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的作用;沿江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

3、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评价点拨:教师强调应该掌握长江沿江地带“H” 形的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学生小组合作在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上绘出长江主要的南北支流和主要干线。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基础。

2、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

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

4、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小结。

结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相应补充莱茵河流域经济带的相关材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莱茵河流域经济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2、莱茵河流域经济带与长江沿江经济带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3、世界著名产业带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课堂练习:

1、p78页活动1——2题

2、地理填充地图册

(三) 第三课时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 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支流有何内在的联系。

2、 在图中找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密集地区。

3、 举例说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作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外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 比较说明长江上、中、下游城市的密度差异。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整个流域乃至全国都有极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教师补充资料强调长江沿江地带城市与其辐射作用的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

1、分析四大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2、找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

根据课下阅读的资料,小组竞赛,以汽车品牌为例,说出长江沿江地带中汽车工业走廊的主要产品与生产基地。

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和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比较分析四大工业基地部门构成与其所在区域自然资源种类构成的内在联系。

板书: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学生学习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等内容,考虑到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1、课前进行小组分组活动,选出小组长。

2、确立三个探究性问题,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原因危害及其对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形成原因、经济损失、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干流地带水污染形成的原因、环境危害及对策,长江沿江地带及其附近地区三大酸雨区的形成原因。

3、在组长的组织下搜集资料,讨论分析,得出借论。

4、课上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提出质疑,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5、 课下小组修改所得结论,上交小论文。 小结:上一节“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而本节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第二框的内容要重点掌握。

第4篇: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的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中国地形图,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图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纪实》片断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水灾的防治。(学生回答略)

2.经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沿江地带。

板书: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讲授新课]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在黑板前挂出大幅中国地形图或投影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本区年降水量在800 mm~1000 mm,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沿江地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2.让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图8.17)及76页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片,完成活动1,看沿江地带的长江上游与中下游在地形上有什么差异,在图片旁的标注栏里,概要描述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上的这种客观差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对长江沿江地带进行开发利用,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回答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上游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滩多流急,落差较大,我们可以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广阔、湖泊众多、水利资源丰富。湖泊中浮游生物众多、饲料丰富。由于地处亚热带,水温较高,利于鱼类索饵、越冬和繁殖,捕捞、人工养殖都有较好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在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径流量大而变幅小,来水过程较为稳定,有利于发展航运。长江干流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 t级以上海轮,南京以下可通航2.5×104 t级海轮。实现了江海直达和江海联运。

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六朝古都南京,秀丽的黄山、庐山、神奇的三峡,还有我国古代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此外,楚文化遗址、三国遗迹、名人故里、宝刹禅林、葛洲坝水利枢纽,以及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均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当大力开发,并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商业、饮食、城建、园林、文物、文化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 3.引导学生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2,认识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并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区别。并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河湖众多、水利资源丰富。长江上游河流湍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不够丰富,本区除有色金属矿产等少数资源外,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比较贫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湖南、江西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地区,是铜、钨、锑的主要产地。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冷水江的锑矿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产地。

铁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湖北的大冶、安徽的马鞍山、四川攀枝花等。 能源资源相对较少,煤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和贵州六盘水。天然气分布在四川自贡。

非金属资源中磷矿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湖北等省。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其上游资源种类较多。其中水力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下游地区丰富。下游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但能源缺乏。

[课堂小结]

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本区成为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特别是192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了新的机遇。长江沿江地带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自然资源丰富 活动与探究

长江沿江地带位于25°N~35°N之间,同它纬度位置相同的西亚、北非等地气候干旱,试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长江沿江地带气候与其不同。

上一篇:最新费用报销管理办法下一篇:送领导春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