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差生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转变差生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关心和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如何才能可转变差生的工作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尊重差生的自尊心

后进生因为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可是,他们不行,常常的出错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也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扮鬼脸,欺负女孩子……以各种破坏性的举动赢得大家的注意,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自己如此。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信任和支持是他们进步的最佳武器。

那么,怎样才算尊重差生呢?

1、寻找闪光点。找出差生的特长,比如绘画很好,就多让他出出板报;热爱劳动的,就把集体劳动的指挥权交给他;喜爱运动的,就让他当当体育委员……

2、不要每次都公布差生的成绩。既然跟“差”“后进”沾边,他们的成绩一般都很烂。所以,适当给给他们面子,保留一点他们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取笑他们可怜的成绩,他们有时反而会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

3、师生注意说话的分寸。教师要注意克制,哪怕后进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教师也一定要用较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以势压人,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破罐子破摔。

二、激发差生的学习动机

差生除了学习上差些外,他们的能力并不差,他们当中有的长于组织工作,有的擅长文体活动,有的社会交能力强。教师应根据其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和爱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他

们积极向上,这就需要教师有爱心、有耐心、尽管学生考试很差,都只能平静地说:“考试只不过是为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既使这门功课考得不好,又有什么关系,总结教训再努力,还不迟”。告诉他们学习并不是死记硬背,应结合自己的特点,寻求自己的方式,经常给他们辅导,使差生迎头赶上。比如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差生偶尔答对了,就应该及时鼓励,一旦发现他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同时社让全班同学去帮助他们,安排成绩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差生,教师随时抽检。这样,差生就觉得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歧视他们,疏远他们,慢慢地就会对学生产生兴趣,各方面的成绩自然而然就有提高。培养兴趣,树立信心,适时补救

三、给差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课堂是转化差生的主要阵地,有些教师课堂上不提问差生,日常琐事不理睬差生。我认为:学习、生活中对差生主动要求做的事,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课堂上为他们提供发言、板演机会,让他们成为成功者,享受一些成功者的喜悦。比如对他们降低难度提问,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让他们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担任课代表等,这样就会使差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在各方面都进步的愿望。

四、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信赖、赞扬,差生也不例外。差生在转化过程中不仅要防止,也要允许差生反复,教师的批评应把握分寸,言语不要太刻薄,教师应循循善诱,在教育工作中密切注意差生的言行,寻找差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有时一两句赞扬之词胜过一顿严厉的说教,使他们记忆终生。

总之,在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差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如何转变差生二:

目前,令肩负九义教育重任的老师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是:如何转化差生,教好差生。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树起差生的自信心。

如何去树立差生的自信心呢?这必须了解、把握好差生的心理特征。我从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观察得出:大凡差生,其自卑心理都很重,他们几乎都认为同学们看不起他们,老师更看不起他们,甚至讨厌他们。于是,逆反心理使他产生“破罐破碎”的心理,或者以各种反向行为来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以弥补其因“差”而产生的缺失感。其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不学习、不听老师的话,老师指东,他偏向西,故意捣乱,以引人注目。这是差生自卑心理导致的恶果。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差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才能教会差生去正确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帮助其排除自卑心理,我觉得这是解决“差生”问题的首选佳径。再说差生有自卑心理,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这么肯定自卑的意义:“自卑感是改善人类地位的原因”,“人们在自卑的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可以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的超越。”可见,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自卑中奋起,应象阿德勒说的那样超越自卑。因此,我觉得我们可以把差生的这种自卑心理作为帮助他转化他的切入点。因为差生实质上更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尊重和喜欢,得到同学的仰慕,即像阿德勒说的那样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希望超越自己的自卑,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做老师的必须给予这种机会,甚至为他们制造这种机会。

如何“给”?如何“制”?这得讲究一些窍门。首先,老师要想方设法去发现差生的优点(因为汪广仁教授说天底下绝对没有全差的差生),甚至老师要给他们“制造”一些优点。接着,老师必须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想方设法敞开他的心扉。比如说,你可以带着欣赏的表情(即便装也要装出来),私下朋友式地跟他谈他的优点,尽量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了解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原来也有很多好的地方,老师并非瞧不起自己。然后,千方百计“帮”同学们去发现这些差生的优点(尽管有些优点是老师帮其“制造”出来的)。这样,差生在同学中才有种“抬得起头”的感觉。这些感觉是差生树起自信心的基础,是首要的,必不可少的。

我举个实例吧。2004年我接收的新生中有个姓辜的学生,就如人们所说的那种“什么都差”的学生,人长得牛高马大,在班中颇有煽风点火、推波掀浪的能力。只半个学期,其它科任老师对他的教育已感到黔驴技穷,发出“辜某某若不来了,我买十万炮来放!”……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我着实为这个学生恼火。但“九义”“九义”,我明白这种学生不想教也得教,而且得教好,否则,整个班级将无法收拾。一次又一次的谈话,都收效甚微,最后只得找其家长、小学时的老师、同学,以了解他在家、在小学时具体表现及在校外的平时表现。而从他们的反映看,他似乎确无什么优点。但我从中了解到他家养牛蛙,于是我便和他大谈牛蛙的好处,问他一些养蛙的经验、销售方式,还移花接木式地赞扬他养蛙的成功(其实是他父亲养的,他只是帮手而已),后来布置作业时又故意针对他养蛙的经验,让学生以“我曾经……”为题写篇作文,他表现得相当积极,第一次按时交作文,尽管那篇作文错漏百出,我还是颇费一番心机,帮其精心修改。在作文总结时,我表扬他写得好的方面(尽量挑出其好的方面,那怕是极微小的),并范读了他“写”的那篇作文(其实这个过程便是发现其优点,甚至帮其“制造”优点的过程)。此后,每次作文我都有意精心帮其修改,并多次在总结时范读他的文章。同学们开始觉得他写作文“还有一手”,连班上几个作文稍差的学生也仰慕他的作文能范读(其实这就是帮助同学们去发现差生优点的方法之一)。他从此也渐渐从同学和老师那里寻回一些自信,找回自尊。从此,我上的语文课,他不再像以往那样捣乱,听课也认真多了,而且特别喜欢写作文。其它老师效仿此法,效果也不错。当学期,这位差生的考试成绩竟从段考的班上第59名,提到期考的班上第32名,第二学期又提到25名,纪律上也不用老师头痛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想教育好差生,就必须先树起差生的自信心。难怪张伯伶在其《教育言论集》中这么说:“学校正如一小试验场,场内之人皆有信心,具有改造社会之能力,将来入社会改造国家,才有成效。”能否转化差生,教好差生,是我们班主任能否带好班级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我们的九义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而能否树起差生的自信心则是这些关键中的关键。

上一篇:制度设计物资管理论文下一篇:张之洞师范教育观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