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强度等级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体力劳动强度等级

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最佳临界值的校准、验证与运用

摘 要:基于錄像观察分析的视角,以儿童体力活动强度等级评价量表为工具校准并验证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活动计数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简称切点),然后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频数分析等研究8种切点和6种采样间隔时间组合情况下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差异及相关推荐量的满足程度。结果:1)SB的切点为0~116次/15 s,LPA的切点为117~551次/15 s、MPA的切点为552~997次/15 s,VPA的切点为≥998 次/15 s;2)SB、MVPA随着体力活动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相反,LPA和TPA则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3)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本研究切点和李堃切点在SB和TPA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切点在SB和T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4)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8个切点在L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5)采用1 s采样间隔时间时,Cauwenberghe切点和Evenson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采用60 s采样间隔时间时,ButtleVM切点和Buttle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他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不同切点之间的MVP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MV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下降,T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上升。为此,当使用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中国学龄前儿童的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时,建议国内学者选择本研究切点和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强度;活动计数;临界值

学龄前儿童是指还没有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在世界范围内,每个国家的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本研究所指的学龄前儿童,也称为幼儿,为我国3~6岁在入幼儿园期间的儿童,相当于国外的preschool的年龄界定,区别于学龄儿童(>6岁)和婴儿(<3岁)。

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简称“PA”)指“任何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运动”[1]。学龄前儿童时期良好的PA状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儿童与青少年的超重与肥胖问题[2-3],而且对于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也是有利的[4-6]。还有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PA习惯可以延伸到小学[7],而儿童与青少年时期良好的PA水平有助于其在学业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8]。因此,在生命早期提高儿童的PA水平,预防体质量过度增加是解决肥胖与体质量降低后发生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最具成效的方法之一。然而,当前准确测评学龄前儿童的PA时存在诸多挑战。首先,学龄前儿童由于自身认知能力发展的限制,还不能有效评估自己的PA情况。其次,学龄前儿童PA的特点是缺乏计划性,在低强度PA中夹杂短时间的中等和高强度活动[9],这样的PA特点会导致家长或教师等评估其PA状况的难度增大,进而导致他们评估的PA结果难以令人满意[10]。

近些年,Actigraph加速度计,尤其是三轴加速度计作为一种PA的客观测量工具,体积小、方便携带,可以全天24 h(洗澡、游泳除外)全面测评学龄前儿童的PA水平,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相关研究中的运用日益增加。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指标:1)静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简称“SB”);2)低强度体力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简称“LPA”);3)中等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简称“MPA”);4)高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简称“VPA”)。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计算出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简称“MVPA”;MVPA=MPA+VPA)和总体力活动(total of physical activity,简称“TPA”;TPA=LPA+MPA+VPA)等指标。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国内学者运用Antigraph加速度计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相关研究时采用的PA强度最佳临界值(简称“切点”)基本源自国外。国外学者建立的切点可能由于文化差异、被试差异等因素不一定适用于国内学龄前儿童。李堃 等意识到这一问题,其基于加速度计以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儿童为被试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适用于5~6岁儿童的切点[11]。然而国内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4岁儿童的加速度计切点依然处于缺失状态。因此,本研究第1个目的即引入国外校验切点时常用的儿童PA强度评价量表(CARS)和校验程序,结合观察录像,基于三轴加速度计建立国内学龄前儿童的PA强度最佳临界值,并在自由体力活动中进行验证,以更好地监测学龄前儿童的PA水平。

另外,相关研究还表明,基于加速度计不同采样间隔和切点的选择会影响到PA的监测水平,从而导致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也较差。例如:Cain等[12]认为切点对学龄前儿童PA研究有影响,并对学龄前儿童PA的切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认为自从2008年以后,Sirard切点和Pate切点系统取代Freedson切点(6~18)和Puyau切点(6~16)在学龄前儿童研究中不断被运用,改变了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研究中没有单独PA切点的情况。Scott探究了学龄前儿童不同切点对学龄前儿童PA强度采集的影响,然而其仅探讨了采样间隔为10 s时的情况[13]。目前,尚无学者针对学龄前儿童同时将不同切点和不同采样间隔纳入同一背景下进行系统考量。因此,本研究第2个目的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系統探究以Antigraph加速度计为工具的8个切点(本研究、李堃 等[11]、Butte等[14]中的ButtleVM切点和Buttle切点、Cauwenberghe等[15]、Evenson等[16]、Pate等[17]和Sirard等[18])在不同采样间隔(1 s、5 s、10 s、15 s、30 s和60 s)上的差异性,同时了解这48种情况下PA推荐量的满足程度,以明确不同切点和采样间隔之间的关联,推动学龄前儿童PA测评工作的深入发展。国内PA的推荐量主要参考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研制的《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1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被试

首先,参照已有相关研究的样本量、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11,14-18],预计本研究建立的PA强度最佳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85%,灵敏度的容许误差为10%;特异度为90%,特异度的容许误差为10%;选取置信度1-α=0.85,经“PASS 2019”软件计算,灵敏度所需要的样本量为35名,特异度所需要的样本量为28名。结合实际调研条件,本研究在长沙市幼儿园分层随机选取6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PA强度最佳临界值校准的被试;其次,按照同样的抽样程序从长沙市幼儿园再次选取6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PA强度最佳临界值交叉验证的被试,大、中、小班各20人(男童10人,女童10人);最后,以班为单位随机选取长沙市6所幼儿园的36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不同切点和采样间隔组合适用性探究的被试,由于该部分对数据的监测要求较高,最后有效数据回收率为81.4%,包括198名5~6岁儿童(女童102人)和95名3~4岁儿童(女童45人)的PA数据(见表1)。未纳入分析的学龄前儿童有67人(女童36人),其中小班缺失13人(女童8人),缺失率14.4%;中班缺失35人(女童20人),缺失率22.3%;大班缺失19人(女童8人),缺失率16.8%。未纳入分析学龄前儿童在身高(t=-0.378,p=0.018)和体质量(t=-2.970,p=0.003)方面均显著小于纳入分析学龄前儿童,但在年龄上2个人群并没有显著性差异(t=1.364,p=0.176)。未纳入分析的学龄前儿童和纳入分析的学龄前儿童身高和体质量的差异可能要归因于女童的缺失率(53.7%)略高于男童或大、中、小班缺失比例不均衡。

1.2 研究工具

1.2.1 三轴加速度计

加速度计由一个或多个压电传感器组成,一个压电传感器由一个压电原件和一个震动体组成[20]。本研究运用三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BT(Pensacola,FL,USA)对学龄前儿童的PA强度进行监测。当前,Actigraph设备已经被超过60个国家的几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所采用,主要的实验室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英国儿童健康研究所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

1.2.2 儿童PA强度等级评价量表(CARS)

CARS量表(Children’s Activity Rating Scale,简称“CARS”[21])由Puhl提出,主要采用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PA强度进行评估,其将学龄前儿童PA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静坐、静坐伴随四肢或躯干活动、低强度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每个体力活动等级均有详细的计分项目和清晰的计分规则,还将不同体力活动强度的等级用心率和摄氧量等进行了校准,使CARS量表的不同体力活动强度等级可以更好地反映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后来有学者对CARS量表中的计分规则和计分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15],使CARS量表变得更加完善。CARS量表在基于加速度计的PA强度最佳临界值的校验研究[11,15,18]及其他相关研究中被广泛使用[22]。

1.2.3 佳能单反摄像机和Dartfish运动视频分析软件

由于研究过程对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过程要求十分清晰且能够反复观察,因此,本研究需要佳能单反摄像机(vEOS 200D II)和瑞士Dartfish运动视频分析软件(v4.5.2.0)。高清摄像机用于对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情况进行录制。Dartfish运动视频分析软件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最广泛的专业运动视频分析系统,曾多次应用于奥运会项目。本研究运用此软件对录制视频进行反复观察,确定相应体力活动类型,以秒或分钟为单位进行视频切割。

1.3 研究流程

首先,对学龄前儿童PA强度最佳临界值进行校准。1)测试前,按15 s采样间隔设置加速度计,录入学龄前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高和体质量等信息,完成充电工作,并于测试前1 d交给班主任,让班主任给受试儿童提前1 d佩戴,以便受试儿童提前适应加速度计的佩戴;2)测试当天,受试儿童佩戴加速度计按规定时间依次参加本研究指定类型的体力活动(见表2),教师在进行相关活动时要配合课题组成员引导受试幼儿按照本研究的要求进行,尤其是快走和跑步,要明确快走和跑步的动作要领,快走速度控制在4.5~5 km/h,跑步速度控制在6~6.5 km/h;3)使用佳能高清摄像机全程跟踪拍摄受试儿童,且尽量不影响到受试儿童的自然活动状态。

其次,采用类似校准研究的步骤对受试儿童PA强度最佳临界值进行交叉验证,区别在于体力活动类型不同,交叉验证阶段体力活动类型为自由活动(非结构化活动),自由活动的类型和强度没有必须要求,但研究人员应鼓励受试儿童尽可能多地进行不同强度的PA,时间为10 min[11]。

最后,基于最佳临界值对360名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进行测量,从2018年4月开始测试,2018年12月测试结束,前后历时8个月。主要包括以下3个步骤。

1)测试前。①走访并向幼儿园园长介绍本项目争取合作;幼儿园园长同意后对合作幼儿园的教师进行培训,介绍本研究项目的内容、测试流程和注意事项等。②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项目的内容,进而与家长签订《家长知情同意书》,并发放《加速度计使用说明》等相关资料。

2)测试中。①学龄前儿童在一周内连续7 d(5个工作日和2个周末)佩戴加速度計,期间除洗澡、游泳、睡觉外其他时间均要求佩戴。②测试过程中反复提醒家长在离园后,尤其是周末给孩子佩戴加速度计。

3)测试后。对测量数据不符合要求或者有缺失的部分要求受试者及时进行补测。

1.4 数据分析

1.4.1 PA强度临界值的校准分析

首先,采用“Dartfish”运动视频分析软件确认学龄前儿童的运动状态,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活动录像片段,同时详细记录该片段的前后时间,并具体到秒。其次,使用加速度计专用分析软件“Actilife 6.13.3”提取相应时段的PA强度数据。数据提取的标准是,同一活动状态下的佩戴时长至少1 min,采样间隔为15 s [11,14-18],未佩戴的时间计算方式为Choi算法[7,23]。再次,按照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对各个强度体力活动进行编码。计算SB和LPA的最佳临界值时,将SB编码为1,LPA、MPA和VPA一律编码为0;计算LPA和MPA的最佳临界值时,将SB和LPA均编码为1,将MPA和VPA都编码为0;确定MPA和VPA的最佳临界值时,将SB、LPA和MPA均编码为1,将VPA编码为0。最后,利用“Medcalc17.8.5”软件中ROC曲线对加速度计测量的受试儿童PA相应时段的活动计数(activity count)和对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各强度编码进行分析,校准活动计数在受试儿童PA强度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

1.4.2 PA强度临界值的交叉验证分析

首先,按照CARS量表的计分规则对自由活动中受试儿童的PA强度进行评估。每15 s计算一次受试的PA等级,称为15 s间隔活动等级。其次,将15 s间隔活动等级对照CARS等级转换规则进行转换,转换为与加速度计监测相对应的活动等级。具体来说分为SB(1-2)、LPA(2.1-3)、MPA(3.1-4)和VPA(4.1-5),如表3所示。强度等级SB和VPA在转换等级中次数为0,所以等级比例均为0%;LPA有3次即占3/4,所以等级比例为75%;MPA有1次即占1/4,所以等级比例为25%。最后,将加速度计监测到的强度等级比例和CARS评估的强度等级比例一致性进行卡方检验,并计算Kappa系数,以验证建立切点的有效性。

1.4.3 PA强度临界值的适用性分析

首先,提取360名学龄前儿童的PA监测数据。提取的标准是,采样间隔15 s[11,14-18],每周佩戴时长至少3 d(工作日2 d+周末1 d),每天至少480 min,未佩戴的时间计算方式同样为Choi算法[7,23]。其次,将适用性研究中被试的有效PA强度数据在Antilife 6.13.3中进行转换,转换为1 s、5 s、10 s、15 s、30 s和60 s的数据集。再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8种切点、6种采样间隔(48种组合)条件下SB、LPA、MVPA和TPA的差异情况。最后,采用频数分析探究48种组合条件下受试儿童的体力活动推荐量的满足程度。

2 研究结果

2.1 不同PA强度水平的最佳临界值校准

受试儿童SB、LPA、MPA和VPA的最佳临界值分别是0~116次/15 s、117~551次/15 s、552~997次/15 s、≥998次/15 s。使用ROC曲线分析在不同体力活动强度水平上的灵敏度分别为91.28%、88.08%和91.39%,特异度分别为89.16%、87.16%和98.01%(见表4)。

2.2 不同PA强度水平的最佳临界值验证

依次从60名学龄前儿童的自由活动中截取了4~5 min的视频,这样就形成了119个1 min样本,476个epoch(15 s)。卡方检验显示,2位PA领域专家计分等级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0.873(见表5),在此基础上对有争议的计分点对照视频进行确认,形成一致的专家评估等级。卡方检验显示,专家等级评估与加速度计等级评估一致性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K=0.410(见表6)。

2.3 不同切点与不同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5~6岁受试儿童的体力活动测评情况

采樣间隔时间变化时,SB除Cauwenberghe切点和Sirard切点外,其他切点均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MVPA除Pate切点外,其他切点均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增加而显著下降;LPA除Cauwenberghe 和Sirard切点外,其他切点均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增加而显著上升;TPA除Cauwenberghe切点和Sirard切点外,其他切点均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见表7)。

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本研究切点和李堃切点在SB和TPA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其余切点在SB和T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6种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8个切点在LPA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1 s采样间隔时间时,Cauwenberghe切点和Evenson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采用60 s采样间隔时间时,ButtleVM切点和Buttle切点的MVPA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他情况下不同切点之间的MVP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7)。

2.4 不同切点与不同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5~6岁受试儿童体力活动的推荐量满足情况

MV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下降,但李堃切点和Sirard切点由于测量数据过低,变化幅度较小;TPA推荐量满足情况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上升,但Cauwenberghe切点和Sirard切点由于测量数据过低,变化幅度较小,ButtleVM切点测量数据则由于测量数据过高,变化幅度同样较小(见表8)。

2.5 不同切点与不同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3~4岁受试儿童PA的推荐量满足情况

基于Antigraph加速度计佩戴腰部时适用于3~4岁受试儿童的切点有5个(见表9)。MVPA满足量随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降低,TPA则随采样间隔时间变长而提高。MVPA满足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uttleVM切点、Pate切点、Buttle切点、本研究切点和Siard切点。TPA满足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uttleVM切点、Buttle切点、本研究切点、Pate切点和Siard切点。

3 讨论

3.1 本研究切点的有效性

本研究SB和LPA的最佳临界值与国内李堃的切点相同,但高于Buttle切点(60 次/15 s)和Everson切点(26次/15 s),低于本研究罗列的其他切点。本研究中的LPA和MPA的最佳临界值低于李堃的切点(781 次/15 s)、ButtleVM切点(977 次/15 s)、Cauwenberghe切点(585 次/15 s)、Everson切点(574 次/15 s)和siard切点(891 次/15 s),但高于Buttle切点(530 次/15 s)和Pate切点(420 次/15 s)。本研究MPA和VPA的最佳临界值高于Pate切点(842 次/15 s)和Cauwenberghe切点(881 次/15 s),但低于Siard切点(1 255 次/15 s)、Everson切点(1 003 次/15 s)、ButtleVM切点(1 528 次/15 s)、Buttle切点(1 112.5 次/15 s)和李堃的切点(1 006 次/15 s)。

不同学者建立的最佳临界值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有2点。第一,校准工具的差异。当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切点建立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以CARS量表为校验工具得出切点,例如:Cauwenberghe切点和Sirard切点。二是以VO2(便携式代谢测量系统)为校验工具得出切点,例如:Pate切点和Everson切点。三是综合运用2个及2个以上工具进行校验得出切点,例如:李堃切点和Butte切点,李堃综合运用了CARS和心率带建立了国内5~6岁儿童的体力活动切点,而Buttle则综合运用了心率加速度计、双标水和室内量热器材建立了3~5岁儿童体力活动切点。以上3种方式各有其优劣势,本研究运用儿童PA强度等级评价量表作为校标工具,是因为CARS量表在评价儿童PA中有广泛的使用率,成为一种被认可的PA测评工具。虽然该量表作为加速度计校标工具只是常见的方法之一,严谨性不及能量代谢法,但量表作为校验工具生态效度较高,且易于在实践中推广和应用。第二,校准体力活动的差异。学前阶段,多数研究均是采用严格控制体力活动类型和体力活动速度来校准切点,例如,Siard切点的校准活动为“坐(肢体不动/动)、慢走(3.2±0.6 mph)、快走(4.3±0.6 mph)和慢跑(6.9±3.9 mph)”;再如,Pate切点的校准体力活动为“坐、慢走(2 mph)、快走(3 mph)和慢跑(4 mph)”。以上研究所采用的校准体力活动均存在速度控制的问题,虽然研究者尽力控制了学龄前儿童的活动速度,但由于学龄前儿童自身条件的限制,控制效果往往不理想。后来,学者开始采用跑台来精准控制学龄前儿童的速度,然而跑台毕竟属于人为创设的运动环境,不太符合儿童日常实际的运动情境。因此,本研究将校准活动自然地融入学龄前儿童一日的日常生活中,虽然在中高强度类型体力活动中本研究和已往研究一样尽量控制学龄前儿童的活动速度,但毕竟控制力较弱,实际上很难精准控制学龄前儿童的活动速度,所以对照录像确认学龄前儿童的活动速度和体力活动状态,能更精确地评估学龄前儿童不同强度的体力活动。本研究切点的交叉验证结果也表明,录像观察分析视角下,基于CARS评估的自由体力活动强度等级与加速度计测量的体力活动强度等级具有中等强度的一致性。

3.2 切点对PA数据采集的影响

不同校验工具得出的PA切点存在差异,进而会导致对学龄前儿童PA水平的判断出现偏差。以CARS为校验工具得出的切点评估的PA水平易出现“地板效应”,例如,Cauwenberghe切点和Sirard切点得出的LPA和TPA与其他切点之间相差甚远(见表7),且会发生LPA小于MVPA的现象,与目前公认的学龄前儿童以LPA为主的体力活动特点截然相反。李堃切点虽然综合了心率测量校准,但是和Sirard切点测量的MVPA水平结果相近,与其他切点测量的MVPA结果相比,PA推荐量满足程度相去甚远(见表8和表9)。本研究切点虽然与以VO2为校验工具建立的切点及综合手段建立的切点具有一定的相近性,但与这些切点测量的不同强度PA依然存在诸多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完全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切点,因此,学者未来以加速度计评估学龄前儿童PA水平时,一定要阐述选用的切点,否则很难厘清学龄前儿童真实的PA水平。

另外,到目前为止,虽然诸多学者在研究中运用了三轴加速度计,但依然更加依赖并使用垂直轴为基础的PA切点,上述8个切点中仅Buttle等建立了三轴综合的矢量切点,从结果来看,利用三轴综合切点进行测量的SB明显更少,PA量也明显高于其他切点。

3.3 采样间隔时间对PA数据采集的影响

Obeid等[24]认为,与3 s采样间隔时间相比,15 s、30 s、60 s分别作为采样间隔时间的情况下MVPA依次减少了2.9 min、9.0 min和16.7 min。Vale等[25]研究认为,5 s的采样间隔时间测量的MVPA比60 s多17 min。Colley等[26]则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相比60 s、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可以捕获更多的MVPA,平均高64.9 min,然而测量的TPA较少,也就是说测量的LPA大大减少。

本研究纳入常见的学龄前儿童PA切点及采样间隔时间,更加系统地揭示了不同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PA和SB之间的关联。总体来看,SB、MVPA随着PA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相反,LPA和TPA则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该结果与国外已有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呈现了我国受试学龄前儿童基于加速度计测量的PA水平在不同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的具体差异情况(见表7),这些差异信息可以为我国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选择合理的采样间隔时间提供参考。

当前,学龄前儿童PA的特点已得到公认,“以LPA为主,中间夹杂MVPA”。由此推论,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加,会更容易造成MVPA测量效能的下降。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不仅MVPA,SB同样也随着PA采样间隔时间增加而减少,其原因可能是受试儿童SB虽然较长,但却呈现零星分布的特点。此外,由于學龄前儿童以LPA为主,在评估PA时,随着采样间隔时间的增长,观测到LPA的概率相对也会更高,以此来推断的LPA水平也势必会增加,而LPA增加,会导致TPA的增加,虽然MVPA增加也可以导致TPA的增加,但相比LPA的增加量,MVPA对TPA的增加量作用较小,因此,TPA和LPA均呈现出“随着采样间隔时间增长而增大”的特点。

当前,研究者更加倾向于使用较短的采样间隔时间对学龄前儿童的PA进行测量,主要是基于MVPA对健康的效益基本已得到公认,以更短的采样间隔时间可以发现更多的MVPA。

3.4 国内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测评中的切点和采样间隔时间选择的思考

3.4.1 对于切点选择的思考

较多国内研究选用Pate切点作为学龄前儿童PA强度的最佳临界值。赵星 等选择Pate切点的理由是,Pate切点将加速度计测量的活动计数值与耗氧量进行关联,校验工具更加客观科学[27];赵广高等在其相关研究中同样选用了Pate切点,其理由是Pate切点在世界范围内使用次数最多,但其对Pate的切点进行了更改,SB与LPA的分界值选用了Treuth切点和Evenson切点的SB与LPA分界值(100 次/60 s),而放弃了Pate切点原本的799 次/60 s[7,20,23,28],可能是发现了单独采用Pate切点时LPA数据或TPA数据的明显异常,与公认的学龄前儿童PA特点不符。具体来说,利用Pate切点分析国内学龄前儿童时,LPA小于或略高于MVPA,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龄前儿童PA以LPA为主的体力活动特点,由此导致TPA推荐量满足情况也很差。此外,采用2个切点融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在国际研究中并不常见,且缺乏依据。路飞扬在研究中同样采用了Pate切点,研究结果表明,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幼儿园学龄前受试儿童日均MVPA为54.4 min,LPA为54.2 min,MVPA大于LPA,显然不符合学龄前儿童PA的特点[29]。

也有国内学者在研究中使用了其他切点,例如,徐风娅选用Buttle切点对学龄前儿童PA进行研究[30]。此外,还有国内学者虽然使用加速度计对学龄前儿童PA特征进行研究,但没有具体说明研究所选用的切点[31]。可见,国内学者基于加速度计对学龄前儿童PA进行研究时,在切点选择上并不一致。由此,在已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对这些切点在国内的适用性进行探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以加速度计为测评工具的学龄前儿童PA相关研究的开展。

3.4.2 对于采样间隔时间的思考

基于加速度计的学龄前儿童PA采样间隔时间对测评结果的影响,国内较多学者还没有意识到,在相关研究中虽然使用了加速度计,但却没有阐明采样间隔时间[29-31]。赵星 等认为Pate等[17]的研究将Actigraph加速度计所得计数值与耗氧量进行关联,得出了15 s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不同体力活动强度级别对应的计数值,因此,其本人的研究也应该选择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27]。然而,赵广高 等在学龄前儿童PA相关研究中却均使用了1 s的采样间隔时间,认为1 s采样间隔时间是学龄前儿童PA研究中使用较多的、较为合理的数值对参数赋值[7,20,23,28]。同样,王玉龙也表明较短的数据采样间隔时间可以更好地捕捉学龄前儿童经常发生的短促的间歇性的PA,但其最终选用的采样间隔为时间5 s [32]。由此可见,国内目前对于学龄前儿童PA的采样间隔时间并没有达成共识,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诸多研究结果之间很难进行直接比较。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不同采样间隔时间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差异,有利于推动国内学龄前儿童PA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1 s的采样间隔时间相比其他采样间隔时间,只是最大化地测量了学龄前儿童的MVPA水平,但却严重低估了学龄前儿童的TPA水平,实质是低估了LPA水平,由此分析PA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效益,往往只能发现MVPA的效益,而相对低估LPA的健康效益。同理,对于SB来说,相对被高估了,由此导致了关于学龄前儿童SB水平过高的系列研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较短的采样间隔时间导致的。

采样间隔时间的选择应立足于“测准”,并非基于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目的。以此为据,既然目前基于加速度计的学龄前儿童PA切点均是在15 s的采样间隔时间基础上建立的,那么研究者在运用时也应选择与切点建立时相同的采样间隔时间,即15 s,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便于不同研究之间进行比较。

3.5 本文研究结果对于3~4岁儿童的适用性

已往不同切点之间进行比较时往往忽略了切点建立时的适用年龄范围[13,25-26],本研究则弥补了这一缺憾。首先,以适用于5~6岁儿童切点为基础探讨了其在国内的适用性。然而5~6岁儿童的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3~4岁儿童。对于3~4岁儿童来说,主要有5个切点,分别为Pate切点、Siard切点、Buttle切点和ButtleVM切点和本研究切点。但本研究发现3~4岁和5~6岁儿童的体力活动强度在不同切点和采样间隔时间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因此,在文中未加以呈现。对比表8和表9可知,3~4岁儿童体力活动推荐量满足情况变化规律与5~6岁儿童也基本相同。

4 结论

不同采样间隔时间和切点均会显著影响基于Antigraph加速度计的学龄前儿童PA的测量,当使用Actigraph加速度计测量中国学龄前儿童的不同强度PA时,建议使用的采样间隔时间为15 s,建议使用的切点依次为0~116次/15 s、117~551 次/15 s、552~997 次/15 s、≥998 次/15 s。

参考文献:

[1] 吉喆,崔玉鹏,李林,等. 加速度计在能量代谢检测中的应用现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31(9):839.

[2] LEPP?魧NEN M H, HENRIKSSON P, DELISLE N C, et al. Longitudinal physical activity, body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preschooler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7, 49(10): 2078.

[3] S?魧?魧KSLAHTI A, NUMMINEN P, VARSTALA V,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s a preventive measur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early childhood[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2004, 14(3): 143.

[4] APA. 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fourth edition)[M].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4: 332.

[5] SHAW D S. Codevelopment of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problems in early childhood[J]. Development & Psychopathology, 2004, 16(2): 313.

[6] MARK H, EMMANUEL S, GITA M.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elevision view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ged 4 to 12 years[J]. Pediatrics, 2009, 123(5): 1263.

[7] 方慧,全明輝,周傥,等. 儿童体力活动变化趋势特征及其对体适能影响的追踪研究[J]. 体育科学,2018,38(6):46.

[8] 李凌姝. 身体活动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及其中介变量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9] PATE R R, O’NEILLJR, BROWN W H,等. 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研究的10大问题[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6):48.

[10] KOHL H W, FULTON J E, CASPERSEN C J. Assess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review and synthesis[J]. Preventive Medicine, 2000, 31(2): 54.

[11] 李堃,许梦雪,王博,等. 使用九轴加速度计建立5~6岁儿童体力活动强度分界值的校准与验证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10):989.

[12] CAIN K L, SALLIS J F, CONWAY T L, et al. Using accelerometers in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studies: a review of methods[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2013, 10(3): 437.

[13] SCOTT A E. The Influence of accelerometer cut points on determining the percent of preschool-age children meeting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D]. WestVirginia: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2015.

[14] BUTTE N F, WONG W W, LEE J S, et al. Prediction of energy expenditure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preschoolers[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 2013, 46(6): 1216.

[15] CAUWENBERGHE E, LABARQUE V, TROST S G, et al. Calibration and comparison of accelerometer cut points in preschool childr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besity, 2010, 6(2): 582.

[16] EVENSON K R, CATELLIER D J, GILL K, et al. Calibration of two objective measures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 children[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8, 26(14): 1557.

[17] PATE R R, ALMEIDA M J, MCIVER K L, et al. Valid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an accelerometer in preschool children[J]. Obesity, 2006, 14(11): 2000.

[18] SIRARD J R, TROST S G, PFEIFFER K A, et al. Calib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n objective measur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preschool children[J]. 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2005, 2(3): 345.

[19] 北京體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EB/OL].(2019-07-31)[2020-02-26]. https://www.sohu.com/a/238091925_100046254.

[20] 全明辉. 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研究[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5.

[21] PUHL J, GREAVES K, HOYT M, et al. Children’s activity rating scale (CARS): description and calibration[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990, 61(1): 26.

[22] 周嘉琳,罗冬梅. 直接观察法评估儿童身体活动的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39(3):476.

[23] 全明辉,张涵彬,张佳仪,等.体力活动与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关联关系的中介变量研究[J]. 体育科学,2017,37(2):47.

[24] OBEID J, NGUYEN T, GABEL L,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in ontario preschoolers: prevalence and measurement issues[J].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011, 36(2): 291.

[25] VALE S, SANTOS R, SILVA P, et al. Preschool children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ment: importance of epoch length choice[J].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2009, 21(4): 413.

[26] COLLEY R C, HARVEY A, GRATTAN K P, et al. Impact of accelerometer epoch length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outcomes for preschool-aged children[J]. Health Report, 2014, 25(1): 3.

[27] 赵星,赵斯龙,罗冬梅,等.幼儿园不同类型户外体育活动的强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J]. 体育科学,2016,36(8):34.

[28] 赵广高,王茹,全明辉,等.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身体生长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4):65.

[29] 路飞扬. 传感器结合问卷对南体幼儿园儿童体力活动的研究[D]. 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4.

[30] 徐凤娅. 苏南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及膳食营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 南京:南京体育学院,2017.

[31] 庞家祺,曹立全. 幼儿体力活动水平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 天津科技,2014,41(12):40.

[32] 王玉龙. 父母体重状态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的影响[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作者:常振亚 王树明

第2篇: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体育锻炼对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 劳动者机能水平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对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对该群体机能水平的影响,以期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国民体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机能

林肯有句名言:“生活从40岁开始。”40岁是人体健康转折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工作出成果、出效益的黄金年龄段。人进入中年,身体机能开始进入衰退期,各指标明显发生变化。本研究结合社会学理论,主要分析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国民体质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山东省17个市的40-59岁的城镇非体力劳动者7613人,其中男性3736人,占总人数的49.1%;女性3877人,占总人数的50.9%。

2.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国民体质方面的公报、期刊及论文。

⑵抽样检测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标准》,山东省体育局群体处在全省范围内采取整群随机抽样进行检测。

⑶分析比较法:将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⑷数理统计法:对测试数据运用自然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二、体育锻炼对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机能水平的影响分析

根据卢元镇《体育社会学》,我国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本研究以人体在运动中的主观感受为运动强度的判定标准)中等程度以上。将山东省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划分为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即不锻炼者)、参加体育锻炼但不符合体育人口判定标准者(即有锻炼者)和体育人口等三类人群。由表1可知,体育人口占总人数的23.43%,体育锻炼者占绝大多数。

研究选取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脉压差和台阶指数等4项机能指标。

首先,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体育锻炼对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4项机能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指标中不锻炼者与体育锻炼者间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体育锻炼对改善人体机能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人群进行组间比较发现,肺活量体重指数的各组方差不具有齐性,其余指标的各组方差均具有齐性。其中,安静脉搏指标仅不锻炼者与体育人口间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体重指数除有锻炼者与体育人口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间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脉压差值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台阶指数除不锻炼者与有锻炼者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提高40-59岁的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台阶指数,改善人体的心功能指标,同时体育锻炼对脉压差有影响,但不具有任何统计意义。可见人体脉压差相对稳定,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对脉压差的改善不明显。对于中年人而言,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指数,全面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这与该群体体育参与有着密切关系。

三、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育参与的社会学分析

1.宏观角度分析

⑴城镇非体力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调查发现,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体育参与显著提高。据资料显示,2005年山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44.79元,同比增长13.8%,是近三年来最高增幅。

⑵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大都居住在城市社区中,居住环境及体育设施条件较好,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体育参与氛围浓烈。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群众身边健身场地建设力度加大,共建设了10批“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30000多条,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总计已超过20亿元。

⑶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大多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工会开展的职工体育活动蓬勃发展,职工的福利较高,待遇较好。一般都会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或适当时间组织职工体育活动,体育设施较为充足,条件较好,这些都是推动居民体育参与的充分条件。

⑷医疗卫生改革,推动体育参与向前发展。人们为了共享社会、高质量的生存,绝大多数人对健康的关注都有所加强,态度积极主动。

2.微观角度分析

⑴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态度。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影响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该群体的教育水平较高。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健身观念和健身意识,严重影响居民的健身行为,进而影响居民的体质发展,体育观念是制约群众体育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

⑵城镇非体力劳动者工作环境、家庭环境较优越,为体育参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⑶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中的40-59岁群体,大多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其经济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体育参与是其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充分体现,是促其体育参与的主要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

1.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锻炼,可以明显改善安静脉搏、肺活量体重指数和台阶指数,全面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建议在体育锻炼中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注意锻炼频度、时间和强度的把握。

2.居民的体育参与受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单位及医疗改革等宏观因素制约,受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及教育水平影响。建议加大政府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3.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注重健身方式、方法的改善,实现社区健身的科学性、系统性、时效性,为居民体质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迟荣国,刘元田,李琳琳等.2005年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报告[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7

[2] 陈及治等.体育统计(第一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J].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2006(9).

[4]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李琳琳 马 飞 褚殷超 李姗姗 李 勇

第3篇: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颁布单位】 国家标准局

【颁布日期】 19830929

【实施日期】 19841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

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 1984年12月1日起实施)

【章名】 全文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 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

1.1 平均劳动时间率

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 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通 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 能量代谢率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 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 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平方米来表 示。

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 劳动强度指数

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 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 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劳动强度指数-------- ------------------------

Ⅰ <15

Ⅱ ~20

Ⅲ ~25

Ⅳ >25------------ --------------------

2.1 Ⅰ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 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 Ⅱ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 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 Ⅲ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 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 Ⅳ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 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章名】 附录A: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的 计算方法(补充件)

A.1 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 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 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如遇 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 劳动时间测定计录表----------------- --------------

| | |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 | 开始时间 | 耗费工时 |

| | |动作频率、行走距离、劳名称 | (时、分) | (分) |

| | |动体位等)----|----- -|------|------------

| | |----|------|--- ---|------------

| | |----|------|--- ---|------------

| | |--------------- ----------------

A.2 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 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 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 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 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 焦耳/分·平方米)。

表A2 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 ---------------------工种: 动作项目: 年 月 日--------

-----------------------------姓名: 年龄: 岁 身高: 厘米 体重: 公斤 体表面积: 平

方米------------------------------ -------1 采气时间: 分

秒-------------------------

------------2 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

初读数) 升

气量计的终读数 升

气量计的初读数 升-------------------- -----------------3 量气时气温 ℃ 气

压 帕斯卡-------------------------- -----------4 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由标准状

态下

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查得------------------- ------------------5 换算标准状态呼气量:采 气量乘标准状

态下干燥气体

换算系数 升--------------------- ----------------

标准状态呼气量6 换算每分钟呼气量:-------升/分

采气时间-------------------------- -----------7 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

每分钟呼气量

------- 升/分·平方米

体表面积-------------------------- -----------8 计算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平方米) :

logYe=0.0945x-1.15984„„„(1)

log(13.26-4.1868Ye)=1.1648-

0.0125x„„„„„„„„„„„„„(2)------- ------------------------------

注:①Ye为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平方米);x为每平方

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

②每分钟肺通气量3.0 ̄7.3升时采用公式(1):每

分钟肺通气量8.0 ̄30.9升时采用公式(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 ̄8.0升时采用公式(1)和

公式(2)的平均值。

A.3 劳动强度指数I计算方法

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I=3T+7M

式中:

I——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

=------------(%);

工作日总工时(分)

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

耳/分·平方米);

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

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

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永中、李天麟。

第4篇: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有没有想过你从事的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呢?你从事的如果是体力劳动,那么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是多少呢?具体该怎么划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呢?小编在下文就会为大家介绍到具体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划分。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1、综述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是中国制定的劳动保护工作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标准,是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根据。应用这一标准,可以明确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的重点工种或工序,以便有重点、有计划地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869—83(国家标准局1983年9月29日发布1984年12月1日实施)

现行标准号为:GB3869-1997[1]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2、基本定义

平均劳动时间率

平均劳动时间率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

能量代谢率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该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焦耳/分·米来表示。计算方法见附录A。

劳动强度指数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劳动强度指数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计算方法见附录A。

3、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

Ⅰ<15

Ⅱ~20

Ⅲ~25

Ⅳ>25

Ⅰ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3558.8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5560.1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0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7310.2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1304.4千焦耳/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具体情况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7-07批准1998-01-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是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本修改标准比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能量代谢率energymetabolic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务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劳动时间率workingtimerate(T)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3体力劳动性别系数sex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2.4体力劳动方式系数waycoefficientofphysical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

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体力劳动强度指数intensityindexofphysicalwork(Ⅰ)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Ⅳ≤15

>15~20

>20~25 >25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A1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A1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A1)

表A1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___岁工龄:_____________年

身高:_______________cm2体重:_________________kg体表面积:_________m2

采气时间:__________________min________________s

采气量

气量计的初读数

气量计的终读数

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____________L

通气时气温_____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_____Pa

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查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______________

标准状态气体体积(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_______________L

每分钟气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L/min

换算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L/(min·m2)

能量代谢率:_________________Kj/(min·m2)

调查人签名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A2)计算。

lgM=0.0945х-0.53794(A2)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х——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A3)计算。

Lg(13.26-M)=1.1648-0.0125х(A3)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х一一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A2)和(A3)的平均值。

A2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按表A2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应另选正常生产日,重新测定记录),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A4)

表A2工时记录表

动作名称开始时间

(时、分)耗费工时,min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

调查人签名:年月日

A3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5):

I=T.M.S.W·10(A5)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一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一性别系数:男性二1,女性=1.3;

W—一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一一计算常数。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表B.1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职业描述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I(轻劳动)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II(中等劳动)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III(重劳动)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IV(极重劳动)大强度的挖掘、搬运,

4、计算方法

平均劳动时间率T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

动作

名称开始时间

(时、分)耗费工时

(分)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

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

能量代谢率M

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表A2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

工种:

姓名:

体重:公斤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1采气时间:分

2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气量计的终读数升

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3量气时气温℃气压帕斯卡

4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由标准状态下

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查得

5换算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

换算系数升

6换算每分钟呼气量: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时间升/分

7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

每分钟呼气量/体表面积升/分·米

8计算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logYe=0.0945-1.15984……..(1)

log(13.26-4.1868Ye)=1.1648-0。0125x…..(2)

劳动强度指数Ⅰ

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I=3T+7M 式中: Ⅰ——劳动强度指数;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 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千焦耳/分·米); 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 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永中、李天麟。

五、规定

1、国家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的劳动有哪些?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一)矿山井下作业以及人工锻打、重体力人工装卸冷藏、强烈振动的工作;

(二)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

(三)国家标准规定的第四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四)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

(五)单人连续负重量(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六次以上)每次超过二十公斤,间接负重量每次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

(六)女职工在月经、怀孕、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其它劳动。

2、女职工在月经期间实行哪些特殊保护?

女职工在月经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高空、低温和冷水、野外露天和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从事以上工作的经期应尽可能调整其从事适宜的工作,如不能调整时,根据工作和身体情况,给予经期假1-2天,不影响考勤。

3、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有哪些?

已婚待孕女职工禁忌从事铅、汞、苯、镉等作业场所属于《有毒作业分级》标准第Ⅲ、Ⅳ级的作业。

4、对怀孕女职工有哪些特殊的劳动保护?

女职工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从事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孕妇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承受原劳动的,应根据医务部门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安排其他劳动。工程部门从事野外勘测工作及施工一线的女职工,应安排适当工作。

5、对怀孕的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有哪些?

①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②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乙烯雌酚生产的作业;③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性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④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的作业;⑤伴有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如风钻、捣固机、锻造等作业,以及拖拉机驾驶等;⑥工作中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如焊接作业;⑦《高处作业分级》标准所规定的高处作业。

(6)、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有哪些保护规定?

(一)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每天给予一小时工间休息并计算为劳动时间。

(二)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作产前检查,检查时间视作劳动时间。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三)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假休息,休息期间的工资应为本人标准工资的75%左右。休息期间,不影响其福利待遇和参加晋级、评奖。

7、如何理解“不得在女职工怀孕、生产、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女职工,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合同制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间,凡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合同期已满,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必须延续到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满。

8、对女职工怀孕流产有哪些保护规定?

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应给予产假。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给予十五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四个月以上流产的,给予四十二天产假。

9、女职工的生育待遇有什么规定?

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医疗机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

10、女职工的产假是如何规定的?

(一)正常生育者给予产假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产假期包括星期日和法定节假日;

(二)难产女职工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实行晚育的女职工,按照有关计划生育法规的规定增加产假天数;

如分娩出死胎或分娩中死产,或婴儿死亡,其产假分别按本条上述各项规定确定。

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其福利待遇和参加晋级、评奖。

11、教师正值寒暑假期间生育,产假是如何规定的?

女教师正值寒暑假期间生育,产假顺延。

12、哺乳婴儿的女职工,其哺乳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二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育一个婴儿,每次乳时间增加30分钟。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二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13、女职工在哺乳期间,有哪些特殊保护?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1)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Ⅲ级体力强度的劳动;(2)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锰、氟、溴、甲醇、有机氯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3)不得延长劳动时间,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4)产假期满后,是否办理离岗休假,根据工作情况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由有关部门批准招待。在批准休假期间内工资不得低于75%。(劳动部劳安字[1990]2号《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

14、集体企业、实行承包或租赁的单位是否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集体企业及实行承包或租赁的单位,应该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劳动部劳安字[1989]1号《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

15、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取得法律援助?

可向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当地劳动部门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如女职工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对违反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本办法,侵害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单位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其所在单位的主管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该单位给予被侵害女职工合理的经济补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弄事责任。

16、关于上述各问题中有关用语的含义是什么?

(一)“第

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是指按照国家标准GB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确定的第

三、四级体力劳动强度。

(二)“一级高处作业”:是指按照GB3608-83《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高处作业高度在2-5M时,称为一级高处作业。

(三)“低温作业”:是指经常在5℃以下低温环境中的作业。

(四)“冷水作业”:是指上肢或下肢经常直接接触冷水的作业。

(五)“野外流动作业”:是指各种施工、地质勘测、码头装卸、养路等露天作业。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第5篇: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本标准是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的修订版。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我国已执行多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受劳动部委托对原《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进行修订。本修改标准比GB 3869—8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新标准与旧标准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

(1)把作业时间和单项动作能量消耗比较客观地合理地统一协调起来,能比较如实地反映工时较长、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少的行业工种的全日体力劳动强度,同时亦兼顾到工时较短、单项作业动作耗能较多的行业工种的劳动强度,因而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长期存在的“轻工业不轻,重工业不重”的行业工种之间分级定额不合理现象的问题。

(2)体现了体力劳动的体态、姿势和方式,提出了体力作业方式系数,这比笼统地提所谓体力劳动进了一大步。

(3)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是本标准的重要特色之一。

与旧的体力劳动分级标准相比较,修改后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但任何一个标准都决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标准法规需要不断完善,适时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尊永、金书香、李天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划分原则和级别。

本标准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是劳动安全卫生和管理的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能量代谢率 energy metabolic rate(M)

某工种劳动日内各类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的平均值,单位为kJ/min·m2。

2.2 劳动时间率 working time rate(T)

工作日内纯劳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

2.3 体力劳动性别系数 sex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S)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引起男女性别不同所致的不同生理反应,使用了性别系数。男性系数为1,女性系数为1.3。

2.4 体力劳动方式系数 way coefficient of physical work(W)

在计算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时,为反映相同体力强度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同引起人体不同的生理反应,使用了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方式系数为

1、扛方式系数为0.40、推/拉方式系数为0.05。

2.5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intensity index of physical work(I)

用于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指数大,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体力劳动强度小。

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为四级(表1)。

表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能量代谢率、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A1 平均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工时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按表A1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单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劳动休息时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时间,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单项劳动能量代谢率测定表(表A1)。

表A1 能量代谢率测定表

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L时采用式(A2)计算。

lgM=0.0945x-0.53794 „„„„„„„(A2)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L时采用式(A3)计算。

lg(13.26-M)=1.1648-0.0125x„„„„„„„„(A3)

式中:M——能量代谢率,kJ/min·m2;

x——单位体表面积气体体积,L/min·m2。

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L时采用式(A2)和(A3)的平均值。

A2 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3名,按表A2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应另选正常生产日,重新测定记录),取平均值,求出劳动时间率(T)。

表A2 工时记录表

A3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体力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见式(A5):

I=T·M·S·W·10„„„„„„„„„„„„(A5) 式中:I——体力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h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in·m2; S——性别系数:男性=1,女性=1.3;

W——体力劳动方式系数:搬=1,扛=0.40,推/拉=0.05; 10——计算常数。

第6篇:体力劳动强度分级B3869-83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活动为主的劳动。 劳动强度的分级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

1基本定义

11平均劳动时间率

系指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中间持续一分钟以上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率表示。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 12能量代谢率

将某工种一个劳动日内各种活动与休息加以归类,测定各类活动与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并分别乘以从事各类活动与休息的总时间,合计求得全工作日总能量消耗,再除以工作日总时间,以千卡/分·米2来表示。计算方法见附录A。 13劳动强度指数

是区分体力劳动强度等级的指标。由各该工种的平均劳动时间率,乘以系数3,加平均能量代谢率乘以系数7求得。指数大反映劳动强度大,指数小反映劳动强度小。计算方法见附录A。 2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按劳动强度指数大小分为四级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 Ⅰ≤15 Ⅱ~20 Ⅲ~25 Ⅳ>25

21Ⅰ级体力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850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61%,即净劳动时间为293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22Ⅱ级体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328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67%,即净劳动时间为322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23Ⅲ级体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1746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73%,即净劳动时间为350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24Ⅳ级体劳动

8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2700大卡/人,劳动时间率为77%,即净劳动时间为370分钟,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附录A

平均劳动时间率,能量代谢率和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补充件)

A1平均劳动时间率T计算方法

每天选择接受测定的工人2名,按表A1的格式记录自上工开始至下工为止,整个工作日从事各种劳动与休息(包括工作中间暂停)的时间,每个测定对象应连续记录3天,取3天的平均值,再求出劳动时间率。如遇生产不正常或发生事故时,不作正式记录。

表A1劳动时间测定记录表

动作名称开始时间(时、分)耗费工时(分)主要内容(如物体重量、动作频率、行走距离、劳动体位等) A2能量代谢率M计算方法

根据表A1的记录,将各种劳动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为一类),然后分别计量从事各类劳动与休息时呼出气的体积,按表A2的内容及计算公式,求出各项劳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积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的能量消耗值,再把各项能量消耗值总计,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大卡/分·米2)。 表A2能量代谢率测定记录表 姓名:年龄:岁身高:厘米 体重:公斤体表面积:米2 1采气时间:分秒

2采气量(气量计的终读数减去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气量计的终读数升 气量计的初读数升

3量气时气温℃;气压毫米汞柱

4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由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体积换算表查得

5换算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量乘标准状态下干燥气体换算系数升

6换算每分钟呼气量:标准状态呼气量采气时间升/分 7换算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每分钟呼气量体表面积升/分·米2 8计算能量代谢率(大卡/分·米2)logYe=00945x-053749(1)log(1326-Ye)=11648-00125x(2) 注:①Ye为能量代谢率(大卡/分·米2);x为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呼气量。

②每分钟肺通气量30~73升时采用公式(1);每分钟肺通气量80~309升时采用公式(2);②每分钟肺通气量73~80升时采用公式(1)和(2)和平均值。 A3劳动强度指数计算方法 劳动强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I=3T+7M

式中:I-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分)工作日总工时(分)%; 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大卡/分·米2); 3-劳动时间率的计算系数; 7-能量代谢率的计算系数。

注:净劳动时间,为一个工作日除去休息及工作中间暂停的全部时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提出。 本标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永中、李天麟。 (文末附件:主要劳动动作能量消耗表)

第7篇:表B.1 常见职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表

劳动强度分级 职业描述

坐姿:手工作业或腿的轻度活动(正常情况下,如打

I(轻劳动) 字、缝纫、脚踏开关等);立姿:操作仪器,控制、

查看设备,上臂用力为主的装配工作

手和臂持续动作(如锯木头等);臂和腿的工作(如卡车、拖拉机或建筑设备等运输操作);臂和躯干的II(中等劳动)

工作(如锻造、风动工具操作、粉刷、间断搬运中等重物、除草、锄田、摘水果和蔬菜等)

臂和躯干负荷工作(如搬重物、铲、锤锻、锯刨或凿硬木、割草、挖掘等)。

IV(极重劳动) 大强度的挖掘、搬运,快到极限节律的极强活动III(重劳动)

第8篇:2008年抗雪救灾感想-雪灾教我们尊重体力劳动

雪灾之年,我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与平常的年份不同,我们在欢乐、喜庆、团聚的时候,深深地感到这种欢乐是何等的来之不易。如果节前、节中没有各级领导的运筹帷幄,没有无数的抗灾勇士的英勇奋斗,没有无数的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作,打通冰封的道路,让众多的民众回到久别的家乡,给千千万万的百姓在大雪冰封的日子里送来了光明和温暖,我们何以可能安坐在温暖的家中,享受阖家团聚的欢乐。

雪灾之年的春节,不仅难忘,也发人深省,教给了我们许多平时未必想到或者未必深刻领会的道理。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应该更加尊重体力劳动,更加尊重体力劳动者。 在自然灾害肆虐,造成无数的电网结冰倒塌,无数的道路冰封的时候,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最惊心动魄的画面是,崇山峻岭中电力工人在数十米高的铁塔上,手持木棒、铁扳手或橡胶棒敲击结冰的电网。最常见的画面是人们手持铁镐、铁铲或是木制的推雪板在铲除积雪。而最感人的画面是破冰的解放军战士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这些触动心灵的画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尽管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技术装备,但是人的双手、人的体力还是最基础的。在诡谲多变的来源于优秀范文优秀范文网大自然面前,现代化也有其脆弱的一面,而克服这种脆弱性的法宝,就是人的体力、人的双手、人的智慧和勇气。正像电力部门的技术专家所说,手工除冰,看似原始落后,但在这种非常情况下,却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办法。人类遇到各种非常事件,往往会把本来是常识的东西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即使在风调雨顺的日子里,离开了许许多多平凡的依靠体力和双手的劳作,社会的正常生活是无法进行的。劳动创造世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连十九世纪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这样的贵族,都把体力劳动视为高贵而有益的事情,身体力行,手艺高超。

可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一些同志在强调智力和脑力劳动的重要性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漠视了体力劳动的意义。加之,市场经济带来的拜金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使得一些人把“劳动创造世界”这个平凡而重要的真理忘却了。君不见,有的理论家振振有词地声称,要发展就要依靠资本而不是依靠劳动。有的经济学家还大谈,来源于优秀范文优秀范文网只要有了货币,还有什么东西不能买到?不要害怕粮食不够,石油不够,电力不够,只要有了货币,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至于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极低的价值,甚至只有负价值。这些高头讲章,反映出的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心态,好像在当今时代,体力劳动已经失去重要意义,已经不再是高贵的事业,至多是“低层次的”事情。无怪乎,不少青少年说起未来追求,不是做富商、大腕,就是当大官,罕见想当体力劳动者的,不少人平时连家务劳动也不屑去做,“四体不勤”成了一件洋洋自得的事情。我们的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正是应了俄罗斯的另一位大作家契诃夫的话:“培养各种才能,包括愚蠢在内”。现在雪灾来教育我们了,该改变一下这种轻视贬低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了。

如何改变?如何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让尊重劳动,尤其是尊重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成为社会风尚,还有待于社会各界的艰苦持久的努力。

以笔者之见,至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我们的公众舆论要利用各种途径和载体,多多弘扬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的业绩以及他们对发展经济、保障百姓的生活所作出的不可或缺的贡献,表彰劳动者来源于优秀范文优秀范文网的高贵的品格和感人事迹;同时还要敢于批评那些鄙视体力劳动的愚蠢观念,不要再去张扬那些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

第二,我们的学校教育要把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纳入教育计划,尽可能让青少年从小习惯于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劳作,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要把劳动习惯的养成当作一件使子女获得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目。

第三,各级政府要真心实意地把落实“体面劳动”的要求落到实处,逐步提高劳动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让尊重体力劳动体现在制度上。同时,在解决各种民生问题的时候,要切切实实地维护好体力劳动者的权益,不仅如此,还要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维护他们的尊严。

雪灾已成了当前热点问题,也成了当前最需要我们共同度过的难关。雪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很多:

雪灾带来损失。从全国看,雪灾发生后,停水停电、交通受阻、大量旅客滞留车站和机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已显得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因为恶劣天气的影响,连主要证券指数都开始下跌,可以说,已触及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导致群众紧张慌乱和社会秩序混乱。从区内看,虽然对今年农业墒情带来正面影响,但是对正在发展的设施农业可谓一击重创。由于受持续低温、冷冻的影响,有10多万亩大棚受灾,加之交通受阻,农副产品运不出、进不来,这就给本已初露端倪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又添了重重的一层阴影。

雪灾也带来教训。大雪来临,气象部门也发出了红色警报;国家也成立救灾中心;财政部、农业部也向灾情较重的省份紧急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南方一些省份也都实施了国家二级紧急预案;各部门也都全力奋战,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客观评价,各部门反应得晚了些,考虑的不太充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行业之间还缺乏有效相互的协调和配合;广大民众在雪灾面前也是被动的忍受,传统的过年风俗和几乎成为定律的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极端条件下还是铁打不动得以继续;在煤荒面前,传统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运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各级政府还必须为形势越来越严峻做好准备并要相应采取紧急措施。 雪灾也带来启示。平常总能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发达国家动不动就搞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演习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有时也感觉到挺可笑的。但是,仔细想一想,人家这种方式方法确有可取之处。通过演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公共体系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变和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知识。试问我们周围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人对火灾、地震、洪水和爆炸等灾害发生后能够有足够的应对知识?我敢说,不会太多。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雪灾同样带来商机。在看到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灾后很多需要把握的东西。虽然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但“已雪绸缪”也不算晚,一些设施大棚不仅努力保苗,而且还在积极育苗,以备灾后及时提供所需种苗。雪灾之后,针对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各种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必将陆续开工;针对应付灾害天气的各种设备仪器必将生产并投放备用,等等。在逐步改善应急能力的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兴奋点”的坐标似乎越来越明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善于把握时机,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使我们意识到了要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一场突来的“非典”,使我们提高了公共疾病预防能力;也许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后,我们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会有一个切实的提高。如果把握到位的话,祸福转换的经典演绎就有可能发生,让我们公共努力并期待着这一天尽早到来 。

然雪灾尚未完全渡过,雪灾留下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解决,未来的天气情况如何也不十分清楚。但是,有一点不容怀疑,雪灾过后,各地都会对雪灾情况和救灾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表彰。

如何总结,我们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无非就是成绩、经验、效果等,伴随着总结,也会有一大批人受到表彰。一 场自然灾害,很有可能成为一些地方、一些人的功劳薄、军功章。 我们认为,对于抗击这样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从上到下、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农村,确实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地方,也确实有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对这样一次重大战役进行总结、表彰是完全应该的。

但是,对各级政府来说,这次的抗击雪灾工作,要总结,更要反思。因为,透过这次雪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以及带来的不利影响,成绩是无法取代教训的,经验是无法掩盖问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雪灾,成绩和经验恰恰是问题与教训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这次雪灾,值得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

面对几十年才一回、范围如此广的大雪,为何没有发出任何预警信息?我们承认,自然界是反复无常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尚没有达到能够完全左右自然、掌握自然变化的地步。但是,对这么严重、覆盖面这么广的风雪,不可能事先一点反应也没有吧,不可能没有一点儿预警吧?为什么没有发出任何预警和防范信息?是否在“温氏效应”中完全忘记了冬天也会冷、也会下雪了呢?有关部门是否失职呢? 春运的准备工作真的很充分吗?雪灾没有到来之前,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就纷纷表态,已经做好了春运的各项准备工作,随时可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当雪灾来临的时候,为什么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束手无策呢?难道这就是充分准备?难道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一点也没有考虑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难道没有任何预案?

市场供应保证了吗?面对去年以来的价格上涨,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各地都纷纷表态,一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市场供应,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然而,话音未落,一场大雪,就把各种表态重重地“压”在雪下,市场供应顿时紧张起来。不知道各地在表态之前,有没有思考过表态可能会落空呢?有没有思考过表态也要应对突发事件呢?

电力供应为何如此紧张?也许,在这次雪灾中,最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可能就是电力供应问题了。按理,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要保证电力供应。然而,在这场雪灾中,问题最大的恰恰是电力供应。而产生电力供应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是煤炭供应紧张,而煤炭供应紧张,除了雪灾带来的运输问题外,最主要的还是煤炭的库存过少。因为,在雪灾到来的前几天,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还在为电煤价格争得不可开交,电力企业还在通过减少煤炭库存、造成电力供应紧张给有关部门施压,试图提高用电价格。当“狼”真的来临的时候,库存煤炭过少的问题就立即出现了,难道这仅仅是一个煤炭供应紧张的问题吗?

雪灾考出中国9个薄弱

抗灾工作已经全面转入灾后重建阶段。这场罕见的雪灾,对一个国家,对政府,对公民,都是一个考验。在我们交出的答卷里,有国家领导人的身先士卒,有子弟兵的铮铮铁骨,有电力职工的奋不顾身,有普通公民的理智宽容。这份答卷里,没有可能伴随大灾发生的瘟疫流行、大规模群体伤亡事件、由于物品短缺造成的严重骚乱。应该说,这份答卷是合格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几十万人困守火车站,不能忘记湖南郴州黑暗中的春节,不能忘记成千上万的电塔倒塌。

天灾不能避免,我们应对灾害的能力却可以也应该提高。虽然我们在这场雪灾中损失了1000多亿,但在一定意义上,灾难是一笔财富,它将使我们学会如何面对将来。

思考一:灾害预警系统为何关键时慢半拍

如此大面积的天气变异,气象部门应尽早启动应急措施,及时发布警告信息,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指南。广大民众可能会考虑谨慎出行,至少会多准备食物、水、燃料、照明等物品。政府和社会也能够尽早掌握救灾工作的主动权。

2005年12月,美国东北部也经历了一场暴风雪。12月3日,气象部门就发出“灾难天气”的警告。各大报纸和电视广播连篇累牍地提醒市民要注意保暖,还向市民公布了御寒指南。当年11月,德国也普降大雪,虽然受灾范围很广,但损失却不大。这主要归功于德国完善的雪灾预报系统——德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组成的雪灾预防中心,对强降雪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

相比之下,我国的预警系统往往暴露出迟缓化、被动化和淡薄化。公民既不能及时了解情况,也缺乏积极的应对之策。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坦承,这次气象部门对大的雨雪天气过程把握住了,但对雨雪具体落区、降雨雪的时段、大小的预报,还存在一些误差。“我国在气象预报精细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长时效预测中对灾害性天气的持续性和强度估计不足,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国家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表示,国家气象局在2008年将考虑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在2月14日全国政协召开的防治气象灾害座谈会上,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全面反思总结此次雪灾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

要尽快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信息共享机制。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制定重大气象灾害的政府专项应急预案,构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社会联动机制。加快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形成和建立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实时充分共享的信息交换机制。

要完善各有关部门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各部门共用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要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在交通枢纽、重要高速公路等关键地区增加路面温度、积雪厚度等要素的观测以及路面结冰的监测,在南方冰冻天气易发地区增加电线积冰观测。

非典、海啸、台风、雪灾„„近年来,人类社会不断承受着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考验,各国政府在这些突发灾害事件中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识,提高服务公众的能力。但不得不说,我们还缺乏科学全面的灾害防范意识。

思考二:灾害来临时只能坐等政府救援

这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凸显出民众的危机意识不够。在灾难天气下,许多人仍固执地选择了出行,而最后因客观原因滞留时,很多不知道如何自救和相互救助,完全是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有人情绪失控,有人晕倒,更增加了政府救援的难度。

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安全教育不足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 可以说,中国是世界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我们的安全教育却严重缺位,实际上公众在面临危机时,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在一些发达国家,小学就会开设专门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火灾等各种灾害。日本2005年发生了7.2级强烈地震,由于其国民具有极强的防灾意识和抗灾能力,仅有61人受伤,无一人死亡。在震惊中外的“9•11”事件中,人群虽然惊惶,却没有失措,撤退一直有序进行,没有相互践踏。正是这种有序,让被撞击楼层以下的几乎所有人生还。 除民众的自救能力不足以外,整个社会的互助能力也不强。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化资源,几乎看不到民众有组织地向困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列车上的同胞提供救助。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告诉记者,在中国古代,除了官府主导的灾难救济体系外,民间就一直存在普遍性的社会救济网络,宗教团体、慈善机构、同乡会馆、宗族会社等,都是救灾的主力军。

在国外,民间救助组织也很发达,出现灾难事件,常常是政府还没赶到,NGO已经在组织志愿者救援了。有海啸亲历者回忆说,在受灾国家之一的印度,一听到灾难消息,大大小小的NGO组织立刻行动起来。无数的企业也通过各种渠道捐资捐物。不到10天,就有反馈说救援物资已经过剩,多出来的物资和钱物不但足以救灾,还可以用作以后建学校和房舍。 “在某些特殊灾害面前,政府再强大的力量也有鞭长莫及之感。社会救助系统应该是开放的,动员尽可能多的人员和组织加入进来。”王思斌认为,政府应该为民间机构创造更加宽松制度环境,扶持发展

各种服务型的民间组织,使得危机出现时各种力量都能尽力发挥作用。 思考三:信息时代为何信息不畅

在经历非典之后,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和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总体上来说,在这次雪灾中,各大媒体的跟进,使得公众可以多角度了解雪灾的情况。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雪灾导致的成千上万旅客滞留时,我们的铁路、公路系统未能尽到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的职责。当时旅客得到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电视台报道难免笼统,客运咨询电话很难打通,客运公告只有到达车站的旅客才能看到。

据了解,目前铁路、公路等客运部门大多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但在大量旅客滞留期间,没有几家网站在网上及时发布信息,车站现场也没有相应的信息指导与公布。 滞留旅客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车次情况,人群的集体的急躁,导致突发事件暴发的几率大大增加。

专家认为,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政府应该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当事群体进行信息公布,制止谣言的流传,稳定民心。

另外,灾害发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气象、灾情等重要信息没有被有效传达,甚至在雪灾预警发出后的一段时间,灾情扩大等紧要信息也没有通过有效的传播渠道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导致公众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出行计划,使得相关政府和危机管理部门对这场灾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暴风雪暴露了一个尴尬的危机,那就是我国‘危机信息管理的危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说。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呈现频繁多发态势,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畅通、可靠地传递信息,科学、合理地辅助决策,对于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成功处理危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单志广说,目前我国已经在一些领域的信息化工程中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系统,但其功能还不够完备,且相互孤立和分散,协调联动性差。

单志广建议,今后我国需加强跨部门信息决策支持功能的整合、协调与联动,建立统

一、高效的信息决策支持体系。

思考四:危机面前堵还是疏

雪灾严重阻碍了各地的交通运输,铁路由于电力因素被迫中断,高速公路封闭,成千上万的车辆拥堵,人员被困途中。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面对灾害,我们的职能部门还习惯于简单的“关”和“堵”,但却缺乏“防”和“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下雪时直接将高速公路关闭了事,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王旭东研究员认为,遇到极端天气,高速公路宜“疏”不宜“堵”,最好是在引导车的带领下,低速行驶,车动起来,可以利用车辆的碾压和低速通过产生的热气加速冰雪的融化。

他告诉记者,江苏有两座高速公路桥,在雪灾期间一个封闭,结果雪越积越厚,最后不得不动用武警铲冰;而另一个保持低速通行,结果一直保持畅通。

在雪灾期间,有的高速公路开放,有的封闭,摸不准信息的人们最终被堵在路上。王旭东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高速公路管理较为混乱,由于投资体制的多元化,各省管理模式也不同。他认为,今后应最大程度地实现统一管理,遇事才能统筹协调。 此外,交通部门和交管部门之间也往往不够协调。“有些交管部门为了保安全,在高速公路遇到大雪大雾时常常一封了事,而对公路的养护责任又在交通部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行交通部门最清楚,却无法作出决定。”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不是没有成功经验。今年1月9日,宁杭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造成104国道宜兴大港收费站段数千车辆滞留,部分交叉道口出现拥堵,秩序混乱。宜兴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迅速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采取排堵点、线上疏导的方式逐车指挥有序停放等候,积极引导车辆分流,同时联系大港收费站开通所有收费通道,提高收费通行量。经过民警连续11个小时的工作,先后安全疏导过境车辆5000余辆次,104国道交通秩序恢复正常。不仅是在高速公路的处理上,在应对滞留的旅客,政府也更多地采取“堵”而不是“疏”的办法。在旅客滞留最严重的广州火车站,人最多时接近百万。因前期统筹协调做得不到位,信息又未能及时发布,旅客都是在不知道任何消息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火车站广场。几十万人集聚在一个地方,无疑非常危险,有关部门应尽早组织旅客按乘车方向和时间分散候车,再根据实际发车情况分别组织乘车。这样才能使之有条不紊,减少许多意外情况发生。但有关方面却是在局面几乎难以控制之后,才开始采用这个办法,以致车站广场的高危状态一直难以缓解,政府不得已之下调动大批军警高度戒备,结果给人们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在危急情况下,人们心态难免失衡,情绪波动大,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帮助。虽然这次一些地方政府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组织了人力应对。但是,专业性人才和队伍却不多。工作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涛告诉记者,政府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常设危机应对人才库。在国外,大多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承担这项工作。

思考五:电煤储备为何如此短缺

这场罕见的雪灾,让公路、铁路、海运线路被阻断,导致电煤运输不畅,许多地区电力紧张,出现大范围的拉闸限电,特别是贵州,全省41个市县停电。专家指出,交通依赖电力,电力又依赖能源,能源又依赖交通,而经济又依赖上述三者的循环。这次雪灾,实际上是以惨痛的教训给我们上了一课。

大面积拉闸限电,50年一遇的雪灾无疑是罪魁祸首,但天灾之外也有不能忽视的其他因素。事实上,在雪灾到来之前,煤电的全国性紧缺早已显露端倪。据报道,至1月25日,全国电煤库存为2142万吨,不到正常库存的一半;华南大部分火电厂煤炭库存仅有两天用量;至1月底,华南主要电厂煤炭库存从1个月前的130万吨降至70万吨,比去年同期低40%。什么原因导致电煤储备短缺?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认为,大的原因有四:极端恶劣天气影响铁路运输;关停小煤矿造成供应不足;运输瓶颈存在制约;煤炭需求量持续走高。在一些煤炭专家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电煤价格。事实上,在整个产业链上,煤、电厂、电网之间的利益博弈由来已久。有评论认为,煤炭价格市场化,但不准电力企业加价,造成电力企业缺乏发电积极性。再有一说是,前一阵国家和各级政府以行政命令“一刀切”,关闭了许多小煤矿,间接导致许多地方煤电紧张。

2007年12月5日,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发生特大煤矿事故,105人死亡。山西省随即通知,对煤矿实施关闭、10类煤矿停产整顿,临汾市的煤矿,则被要求全部停产整顿。自2007年12月26日起,山西大同80%的煤炭生产企业开始停产整顿,所剩不多的矿井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重点部门、重点企业的需要。煤炭部原副部长韩则认为,应有一个能源部来统一调控能源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将煤电问题分别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电监会分而管之。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市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赵国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我们必须依靠煤作为主要能源,风能、太阳能只能作为一种补充,而核能可能会成为将来主要的能源,但目前技术尚未过关,至少需要数十年时间。“所以我们要有能源危机意识,在节能的同时,提高能源开采的效率。”他认为,目前的私人开采的煤矿技术水平低,对一些储藏较深的煤无法开采,实际上对煤炭资源是一种严重浪费。还有,私人开采的安全生产能力较差,出现问题导致大批煤矿跟着关闭,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煤炭生产。他建议煤炭开采回归国家专营的模式,至少交给地方政府一级。

专家普遍认为,天灾是造成能源供应告急的导火索,雪灾过后,相关部门应认真考虑如何合理地推进经济命脉产业的结构改革,以避免这种脆弱导致危机的状况一再出现。

思考六:坐火车何时不再“一票难求”

雪灾发生正值春运期间,上亿人奔波在铁路上,大量旅客滞留,苦不堪言。

中国人习惯于乘用相对于飞机廉价、相对于汽车快捷的火车出行。但是,地域广阔的中国大陆铁路里程,只占全球铁路总里程的6%,却承担着全球24%的客流量。我国铁路人均仅5.8厘米,在世界排名百位之后。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只有一条京广铁路,京广线不堪重负。每年有3000万春运人口的广州,每次春运都像打一场恶战。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曾说,春运客运的日需求量是5000万,可是中国铁路每日的最大承载力只有300万人次,只达到需求量的6%。去年,在中央以人为本精神的倡导下,铁道部承诺春运“不再涨价”,但其人性化的承诺背后却缺乏有力的物质支持,铁路的运力没有跟上,春运的压力更加紧张。

在当前铁路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铁路部门既要千方百计保客运,又要竭尽全力保燃煤及各种重要物资的货运,很难两全。这根脆弱的动脉,稍有外力打击就会阻塞。

思考七:基础设施何时不再脆弱

雪灾导致17个省级电网不堪“重负”,华中、华东部分地区的输电线路出现了40至60毫米厚的覆冰,而根据我国输电线路的架设规范,中部和东部地区输电线路覆冰设计标准大多为10毫米。

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如此脆弱,这究竟是物的因素,还是人的因素?

有分析认为,官场短期行为使本文来自免费公文网公文大全,最大,最全,最专业的公文网得不少地方官员把公共工程当形象工程来建设,官员腐败也“造就”了不少豆腐渣工程。电力、管道顷刻“冻伤”,突出了防冻设计的薄弱,众多的建筑、设施迎雪而塌,映射出各种工作不力、应急缓慢,更映射出安全检查监管督促不到位。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把以往光鲜政绩掩盖着的薄弱的基础设施,以一种让人目瞪口呆的形态展现出来。 有人认为,我们不应该为50年一遇的雪灾去建高标准的电力设施,这样做成本太大。但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尤其是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一些官员在发展房地产等看得见的政绩方面不遗余力,但在维修关系民生之关键基础设施的紧要关头,却暴露了无能。 “我们已经有了世界一流的国家大剧院、举世惊叹的奥运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但是这次雪灾,使我们明白:我们还没有真正完善的密切关系社会民生的基础设施,更没有切实有效的应急后备系统。我们甚至还没有真正切实可靠的铁路网、真正切实可靠的电力网。”一网友如是说。

至少,我们可以把输电线路架得更结实一些吧。 思考八:还要为环境付出多大代价

经历了川渝大旱以及南方暴雪的中国人,终于体会到,极端气候正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我国气温继续攀升,为近50多年来最暖的一年。这一年,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洪涝,“黑色三小时”的济南大暴雨,沙尘暴的魔爪伸向上海,太湖水污染,直到现在的大雪狂袭中国南方„„

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副会长黄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雪灾发生跟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是相关,这是多年来掠夺式发展造成的后果。

黄河说,近年来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很大提高,但落实到行动上还不够。“保护不能光靠嘴说,是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和代价的。”黄河举例说,从今年6月起,我国将全面禁止提供免费塑料袋,人们肯定会感到由此带来的不便,但这对环境保护确实有很明显的作用。全国13亿人,每人少用一个塑料袋,可以拯救一大片土地和氧气层。

汽车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多便利,但尾气排放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黄河告诉记者,一辆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1500棵树才能吸收。近年来,亚太环境保护协会呼吁人们在买车的同时,支付一定的环境补偿资金,由一些环保组织进行植树绿化。“但这一计划实施起来难度很大,许多人不愿意为环保提高用车成本。”

黄河说,环境保护跟慈善事业不同,受益的人群不固定,而且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有时跨代际、国际,需要人们具有更多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但近年频繁发生的灾害事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思考九:何时不再有大规模春运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两亿多人集中在春节前半个月时间,在本来就不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上奔波,这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季节性大迁徙。此次大雪恰好在春节前夕降临,加大了这这场灾难对我国的影响。

这些奔波的人们,绝大多数是农民工。2月21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首次对外发布了普查结果主要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共有1.3亿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

对他们来说,在外辛苦一年,过年回家和亲人团圆是他们长久的期盼。一年只能回一次的家,是他们没日没夜在异地拼命打工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安慰。另外,许多人在外打工都是以年为单位的,临近春节时,他们往往辞去工作,退掉租房,回家团圆后,来年再重新出来找工作。所以,对一些人来说,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选择回家。

如此庞大的人群,他们为什么要年复一年往来奔走?答案很简单:因为家乡太穷,而可以吸引青壮年农村人口打工的城市又都太过遥远。遥远的空间不但发酵了乡愁,也成为压垮铁路交通系统的“不能承受之重”。

在我们的的大城市与乡镇之间,缺少中小城市的过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所有的资源要素都会自动朝大城市集中。西部的落后地区只能源源不断地向大城市输送人力资,形成恶性循环:西部留不住人,越来越穷;而东部大城市则人口压力不断加大,日益超出城市承受能力。

目前,国家确实在调整策略,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都是这种调整。我们的步子,可以更大一点。

此外,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也是造成这种大规模定期迁徙的主要原因。打工者是所在城市的纳税人,却享受不到社会福利,这使得他们无法在一座城市安居乐业,只能像候鸟一样,在家乡和城市间往返。

春节期间的雪灾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雪灾过后,灾后重建固然是重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调研雪灾的前因后果,以及雪灾应对、救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关键问题。

以下将从气象、交通、电力和除雪机械方面谈及。

一、首先是气象问题。

气象问题方面要加强气象研究建设,要引入飞机作为气象研究的平台,力争建设几架专用的气象研究飞机。这不是一个要不要建的问题,而是建几架的问题。

提到气象问题本来首先应该提到的气象预测和气象预警发布机制的问题,但是我首先提的却是气象飞机的建设,好象层次有点低。实则不然。的确,灾后有气象预测方面的人士说曾就雪灾的预警问题上报,但未获批,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似乎要明责任并不在己。(希望我这只是以小人之心度人。但矛盾上交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实,发生问题之后,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要把所有的重点都放在追究责任上,结果是一开会就互相推卸责任,这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不是领导之道。事实是,如果当时预测手段非常科学非常精确,气象预测人士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信心,恐怕上报未获批的时候会采取更加积极的进一步的行动,不获批绝不善罢甘休。通过什么手段可以非常直接地提高我们气象预测的科学性呢?卫星我们有了,精度提高是一方面。大气气象运算的计算机投资也是一方面。气象雷达也是一方面。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如气象飞机带来的影响这么直接,这么不可替代。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最关键的是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而气象飞机就是获取第一手气象资料的不可替代的工具。为什么不可替代?只有你在这次雪灾发生的过程中,乘坐飞机亲自在南方的机场降落的时候,你才能够有切身的体会。那绵延数百公里、厚达数公里的富水云层,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让人震撼。看过那样的现场,你就会对南方要下多大的雪,持续多长的时间有一个直观的,毫不怀疑的判断,你就会在一次上报不批之后不断的据理力争,就可以出示非常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第一手的照片。就可以非常清楚地解释这场大雪到底是不是三峡造成的。(雪的形成一方面是冷空气,一方面是水蒸汽,通过飞机连续监测一片区域的湿度变化就是可以发现源头在哪儿?)

作为气象飞机的补充,要发展低成本空漂气球,飞机投放气球气象探测仪,发展连续测量空气湿度的方法(飞机高速状态下达不到就用飞机投放低成本气球代替)。一旦我们有了气象飞机之后,我们的高级气象预测人员随飞机工作要形成制度。一年必须有几个工作日是从事这样的一线工作。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应该结合卫星图片,有目的的在特定时间对特殊气象条件区域进行现场飞行研究。

二、交通问题

交通问题包括铁路、公路、飞机。

2.1 铁路建设要深入调研影响雪灾应对的关键因素,要力争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电力供应的问题。铁路建设主要是备份设施建设问题,包括备用电源系统和备用控制系统和备用燃气机车头。至少要保证铁路主干线在没有电力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实现备用控制系统操作。也就是说危机时刻至少保证主干道用燃气机车头可以通行,这可以极大的提高无电力供应情况下的恢复速度。另外新的铁路电气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地下电缆随铁路一起埋设,以降低成本提高抗灾能力。但防大水冲击等问题也要考虑。

2.2 公路建设

要深入调研影响雪灾应对过程中公路交通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南北公路干线的备份线路问题,至少在江西段过于依赖九江长江大桥,这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向北的交通。如果高速公路干线“适当”网络化,就可以解决这样类似的问题(过多的冗余建设浪费太大)。其次是关键部位的自动融雪设施建设问题,比如可以考虑在不影响大桥安全的情况下,在原有桥面以一定间距铺设电加热金属板、条或丝。再有就是大力投资发展“有效的”自动除雪机械,在一些关键的交通枢纽合理部署。一旦汽车连续开动,路面就不容易结冰,所以高速公路的封路策略值得研究,什么时候封,什么时候采用限速限距这是一个问题。

2.3 飞机在关键机场枢纽部署除雪机械。对个别机场铺设自动除雪跑道。

三、电力系统建设问题

3.1 电力系统网络化建设问题,网络化要避免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而影响全局,这需要合理布局,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尽量减少投资。

3.2 研究铺设地下输电电缆成本问题

3.3 重要高压电缆线路尽量靠近公路,以提高灾后重建的速度(兼顾幅射对人体的安全影响)

3.4 提高系统建设中抗冰雪标准

3.5 研究低成本防冰冻方案

3.6 部分小火电站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封存作为备份,暂时不拆

上一篇:年会领导致辞大全下一篇:新学期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