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引进政策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人才引进政策

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研究

摘要:改革背景下,人才引进对我国地方建设至关重要,是提高地方经济的主要因素,对于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创新地方政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策略。

关键词:地方政府 高层次人才 引进政策 创新研究

高层次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但是目前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的大量缺乏使我国各地区普遍出现人才短缺的现状,二是高层次人才在我国的分配极不合理,高层次人才主要分布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很多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工作,再加上地方政府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待遇不够高,高层次人才施展能力的空间较少,最终导致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均的情况。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进行创新,提高地方高层次人才数量。

1.地方政府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的不足

1.1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分配不合理、稳定性较差

新形势下,我国的社会发展已經步入了新的阶段,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导致我国各生产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出现断层现象。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但是由于相关的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目前各地方政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另外,我国高层次人才主要分布于北上广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其他地区的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尤其是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地区,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很低。其次,地方政府即使引进了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但是由于待遇水平相较于其他地区较低,对高层次人才没有吸引力,导致这些高层次人才不断流失。

1.2人才引进制度不够完善

制度的不够完善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制度建设中包含很多因素,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增加地方政府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难度。在招聘高层次人才时,地方政府的宣传渠道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地方人才市场以及招聘网站。宣传内容没有创新点,缺乏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手段。在人才的选拔测评方面,很多选拔机制不够合理,测评不够完善,很多地方政府过分重视应聘人员的学历,忽略了其实际工作能力的测评,导致地方政府难以真正招聘到高层次人才。在激励制度的建设方面,政府往往只注重于物质奖励,对于员工的精神奖励远远不足,导致高层次人才在工作过程中的待遇不够公平合理,最终导致人才的流失。

1.3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创新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对于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形式大同小异,在人才的工资待遇以及福利方面相差不大,地方政府没有制定一些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导致高层次人才的流动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而且地方政府即使招聘了一些高层次人才,在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撑的情况下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得不到体现,造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又一次流失的状况发生。由此可见,人才引进策略的创新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要性。

1.4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现如今,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都把精力放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上,忽略了人才的培养,对现有人才缺乏有效利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很低,而且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本地培养的人才流失的情况。同时地方政府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过程中,通常只注重以薪资待遇作为吸引人才注意的手段,忽略了高层次人才入职后的相关培训,也忽略了在职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可能会引起在职人员的负面情绪。此外,地方政府还忽视了地方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的优化,以及相关保障政策的创新,使地方对高层次人才而言缺乏吸引力,不能吸引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可能造成现有人才的流失。

1.5人才管理政策不健全

人才管理政策体系不仅包含人才引进政策,还包括人才培训制度、人才考核制度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优惠制度。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过于重视对人才配偶、子女的照顾以及住房安排等保障制度,忽视了人才激励制度,形成了人才管理政策不健全的局面。人才保障政策能够极大程度的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注意,但是人才激励制度能够激发人才的潜能,这种激励奖励制度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更具吸引力。人才激励制度的缺失使政府的人才保留措施不到位,造成了高层次人才后期工作缺乏动力的情况发生,政府无法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提供保障,使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中处于劣势地位。

2.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创新的措施

2.1强化人才意识,调整人才结构分布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地方政府高层次引进人才数量不足,人才的结构分布也非常不合理,人才的稳定性不够。所以,地方政府要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强化人才意识,调整政府内部的人才结构分布,明确高层次人才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者要积极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目标,提高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人才意识融入到党政工作中,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够得到高度重视。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大该地区人才分布和人才短缺的调研力度,全面掌握本地区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情况,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还要提高地方政府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不仅要大量引进高层次人才,还要留住人才。

2.2人才引进政策的创新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如何吸引高层次人才是最关键的问题。由于各地方政府在引进人才政策方面出现同质化问题,缺少自己的地方特色,对高层次人才缺少吸引力,导致地方政府留不住高层次人才。所以,地方政府要结合自身的地域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等因素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同时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自身的地域特点,使高层次人才能够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地域特色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此外,地方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尽可能地留住当地的人才,在此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以向高层次人才介绍当地的地域文化,也可以向高层次人才介绍相关的补贴政策等,使高层次人才在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况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与自己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信息。

2.3加大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在以往的政策中,地方政府对于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通常以政府自身为核心,忽略了当地的高新科技企业。实际上,高新科技企业较地方政府而言,在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更具吸引力。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丰厚的薪资和福利保障,而且高新技术企业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地方政府要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程度,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在高层次人才上的引进力度,突出高新技术企业的主导地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福利保障,同时推动地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2.4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环境

良好的環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要强化作风纪律,对机关部门实施追踪督查、信息反馈等制度,及时倾听地方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呼声,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网络,提高对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的服务质量。其次,地方政府要对人才引进的数量、质量、保留情况等及时进行调查,通过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优化增加高层次人才的保留人数。同时要提高对人才培训、学术研究活动等的重视程度,使人才队伍环境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要优化企业内部的环境,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对工作环境的管理力度,从而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2.5加大人才入职后的培训力度

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要积极落实对现有高层次人才的培训制度,即使高层次人才的专业素质较高,但是也要加强人才的入职后培训工作,使高层次人才不断接触新的专业知识,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政府和相关企业也要加大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不能因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本地人才的培训,避免造成人才流失的情况。高层次人才与本地人才的同时培养为当地的人才队伍提供了多元化的人才,实现了国内外技术的交流,弥补了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中人才单一的缺陷。

2.6完善人才政策管理体系

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是人才政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地方政府要完善人才政策管理体系,构建与当地经济发展高度匹配的人才管理政策。政府不仅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还要对其进行后续的培训,同时为其阶段性工作计划进行规划,这满足了高层次人才终身学习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也满足了地方政府完善高层次人才建设的要求。此外,要对高层次人才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对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信息和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进行实时监测,使政府和企业能够及时根据人才特点和地方需求对高层次人才的分布进行调整,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当地的人才需求,不断创新人才政策引进体系,优化地方的生活环境,提高地方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培训力度,平衡高层次人才和本地人才的待遇差距,建设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实现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雪菲,李响.地方政府人才政策比较与优化——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39-46.

[2]沈海石.地方政府引进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几点建议[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22-24.

[3]傅华祥.地方政府人才引进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2):238.

[4]赵海怡,田梦琪.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法治环境的发展变化与优化建议[J].人民法治,2019(17):52-57.

作者:李占坡

第2篇: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城市房价的影响经济学原理分析

摘要:在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大中城市高额的房价让不少年轻人萌生退意,没有能力买房甚至逐渐成为大中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本文基于新一线城市争相出台人才政策引进的背景,探讨人才引入城市对于城市房价的影响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应用四象限模型对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预期理论对于人才落户政策颁布后,购房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会通过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情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才落户政策在短期内会推动人口迁入,使得住房需求上升和租金价格上涨最终导致住房价格上涨这一供需引发的房价上升现象。

关键词:四象限分析法 预期理论 人才引进 房屋价格

一、研究背景

2021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年初两会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房地产市场,连续3年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仍是政府2021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了为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缓解住房困难。

在当下,城市房屋价格已经成为民生问题的焦点,尤其是在大城市,高额的房屋价格让不少年轻人萌生退意,没有能力买房甚至逐渐成为大中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城市转型期探究人才引入带来的住宅用地供给需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应用经济学原理,对于房价形成机制,以及人才引进对于房价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出其中形成的原因以及长短期影响。并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二、基于四象限模型对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问题分析

房地产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为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问题。关于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的研究框架,最早见诸于由迪帕斯奎尔和惠顿(Denise DiPasquale和William C. Wheaton, 1995)提出的静态四象限模型(简称D-W四象限模型)。该模型是一个结合了四象限模型和投资收益率对房屋价格、房屋租金在使用市场与资产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均衡分析的模型。该模型将房地产市场分成了影响房地产供给的资本市场与房地产需求的使用市场。具体分析如下图1所示,图片被坐标轴分为四个象限。

在Ⅰ象限主要表现为房屋租金R与房屋存量S之间的供需关系。其中市场供给为住房总数,根据现实生活,我们默认为市场需求就是普通居民的住房需求,用D表示。随着租金R的变化,按照经济学中供给需求原理,供给与需求将会达到均衡状态。在Ⅱ象限的直线斜率,即为租售比。租售比在一定程度上地反映了房产市场上的投资收益率。由于房屋价格与租金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租售比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为了使得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的这一过程可以更加直观地刻画出来,具体如图3-1所示。其中P1、 R1代表起始均衡条件下(如图1实线框所示)销售价格,R1代表起始均衡条件下的租赁价格。

由于住宅具有投资属性,因此在四象限模型中,学者多将住宅看成一种变相的资本市场的资产,房屋持有者的收益除了租金R,还包括折损、收益等。因此,住宅价格P可以被视作是投资者未来预期租金收入R的折现值之和。租售比增加,即房地产投资收益率减少,则意味着短期内Ⅱ象限直线斜率将向下倾斜。因此,在使用市场上租金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图示斜率的减少,即租售比的下降,将会使得房地产价格增加,此时住房的价格将会呈现增加趋势,即由P1变为P2。在资产市场上的反映为新施工的项目开发量的增加,因此将会有更多的资本,流向房地产开放市场,随着热钱的涌入,会导致开发量地加大。这种现象传导至消费市场就变现为房屋存量的增加,房屋存量增加的结果反映在使用市场上,为原曲线中的租金下降,即由R1变为R2。上述是从短期动态分析,若从长期动态来看,住房市场为了达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其动态关系势必从买卖市场转移到租赁市场。此时,新增的房屋需求量大于当前的房屋租金存量,由于供不应求,住房价格上涨(由R2变为R3),房屋租赁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平移,两者重新恢复均衡。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解释房屋租赁市场中,存在的住房屋租金赁滞后于销售市场的现实状况,同时可以发现,房屋价格与房屋租金在短期内会出现不同的变动方向,但从长期来看,房屋价格将与房屋租金呈现一定幅度的协同关系。

其中由实线所围成的正方形就是房地产市场的均衡状态。当人才落户政策实施时,由于人才的引进导致人们住房的刚性需求上升,整体需求有所上升,因此I象限中的需求曲线上升。由供求关系可知,房地产市场的租金R也会有所上升,租金收入的增加会在Ⅱ象限中,这将导致住房这种资产的资产价格P的上升。同时,在Ⅳ 象限 中,由于住房屋价格P的上升,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建设量将增加。这一过程传导至象限I后,存量S会进一步上升。

三、基于预期理论的传导机制分析

当人才落户政策颁布后,购房者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会通过对未来可能产生的情形进行合理的预期∶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对于符合条件的购房群体,购房者对未来的购房情况比较乐观,认为购房的形势将更加轻松。在这种情况下,购房者会在政策实施后,完成自己的购房行为,通过人才落户政策提供的政策优势来降低自己的购房成本,当人们人才落户政策实施后,完成购房这一行为将会大量增加当期的房地产整体需求,住房屋价格也会随之提高。由于人才落户政策会使房地产的整体需求提升,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屋价格的上升,因此不符合人才落户政策的购房者会在人才落户政策实施之前,完成自己的购房行为,导致购房需求上升,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屋价格上升。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购房者通过人才落户政策的颁布这一信号,认为政府将在未来采取更加宽松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来消化住房存量,由此将导致已经降温的房地产市场重新升温。购房者认为人才落户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场上的刚性住房需求,使得房地产市场的整体需求提高,进而对房地产市场的住房屋价格起到推动作用。综上所述,人才落户政策的颁布,不管是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还是对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都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由于人才政策的颁布,象征着具有投资潜力的大中城市房地产限购政策将有所松动,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将会因此而重焕活力。由于有落户资格的人来讲,其出于对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这将推动其消费行为,潜在影响其他合格購房者,包括本地人口的购房行为,掀起一轮“购房热潮”。周边符合购房条件的投资者也会将新一线城市的房产投资,作为首要考虑方向,发挥人才引进带来的“羊群效应”。对于这批人来讲,传导机制如下:人才落户政策颁布后→预期未来购房困难下降→未来购房需求上升→未来住房屋价格上升

然而对于不符合人才落户政策的购房群体,由于自身本不受人才落户政策的保护,依然没有购房资格,其传导机制如下:人才落户政策实施→预期未来住房屋价格上升→未来住房屋价格上升。

四、人才涌入对于城市房价的长短期影响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人才政策均会对房屋价格造成影响,会促使城市房屋呈现价格上升趋势。

从短期来看,人才落户政策通过放宽落户门槛、发放住房补贴等措施来刺激人才的流入。由于落户政策的放开,人口涌入某座城市,会使得住房需求提升。与之带来的影响是,租房和购房需求的上升。由于外地人口涌入,尤其是年轻缺乏财力或其他情感因素影响的群体选择不购买房屋时,对于租房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对于富有财力的但在当地原本无购房资格的群体,直接拥有了购房资格,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住房需求量提升。从房屋供给方的角度来看,由于人才落户政策带来的住房需求量上升,将会使得当地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回笼速度加快,更快的资金流通速率代表了更快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速率,反向推动地产市场火热。

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才落户政策的实施,所在城市将适应人才落户政策带来的影响,各个城市开展的人才落户政策将达到稳定水平,短期内造成的房屋价格上涨将减缓。后续房屋价格上涨的动力将由两点组成∶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购房需求与收入水平的提升;基于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的房屋价格积极的预期。

关于人口结构改变导致房屋价格上涨。由于落户新政的实施,人口结构将得到优化,而人口结构的优化是房屋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人口优化是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的,分别是人口的年龄结构、教育结构、产业结构。首先,人才落户政策实施带来的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是通过提高适龄购房人群数量与提高当地收入水平来达到的。人才落户政策吸引的青壮年有着更加旺盛的购房需求与更高的收入水平。随着这一部分人群的流入,当地的住房需求将会逐渐提升,房屋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其次,人才落户政策带来的教育结构的改变,将会提高当地的收入水平。人才落户政策吸引来的毕业生与技术人员,相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他们的收入水平与收入上升空间更大与更高,随着这一人群的落户,他们的收入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当地的住房需求也会上升,进而刺激房屋价格的增长。第三,人才落户政策带来的产业结构的改变,人才引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当地收入提高,推动住房需求增加、房屋价格升高。由于人才落户政策吸引的人群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这两个产业的收入水平相较于第一产业明显较高,从事这两个产业的人群对于住房的需求明显更加旺盛,经济能力更强,随着人口的流入,当地的住房需求会上升,进而刺激房屋价格的增长。

关于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群体积极的预期。市场经济下购房者都是十分理性的,都希望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自己的成本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人才落户政策的出台激发房地产商与购房者对于收益的追寻行为。房地产商在受到市场的刺激信号时,比较供需双方在未来的力量,考虑到人才落户政策对未来购房需求的持续刺激作用,房地产开发商将会大量的批地建房。潜在购房者在人才落户政策出台后,发现落户人数大量增加,限购政策效果减弱,预期未来房屋价格将会上涨,为了避免房屋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将会进行提前的购房行为。同时满足购房条件的人才落户群体基于对未来人才落户政策持续性的预期,预期人才落户政策将会长期存在,所在城市对其他地区人口的吸引力将会持续,购房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当地房屋价格同样会持续上升,人才落户群体同样会积极购房,而房产开发商与购买者对未来房屋价格的积极预期,会提升人才落户政策的实施效果。

五、政策建议

(1)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障住宅用地平稳发展

地方政府在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时,首先要确保本地区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的住宅用地和建设用地已经得到合理配置,同时还需考虑引入人才总量在中长期内所引发的人口迁移所再来的房价需求增加、人口密集度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城市区域异质性,改革土地供给机制,在合理安排土地供给总量的基础上,保证住宅用地与房地产产业发展平衡,保障住房用地的基本供给,满足居民住房的基本需求。

(2)完善房地产监管体系,引导市场供求相协调

政府在出台人才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以达到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时,需要注意到这一系列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为了避免房价上涨所引发资本逐利的投机行为,需要地方政府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体系,同时通过道德强化与市场监管,引导房地产商采取合理设定商品房库存量和引导消费者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购买住房,促使房地产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房地产供给与市场消费者住房需求相协调。

(3)合理规划落户政策的受众人才

由于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其对人才的吸引强度也各有差异,如果城市片面追求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入而实施低门槛的人才政策,一方面会导致本地住房供给无法满足当前人口和未来人口迁入带来的住房需求,在短期可能会吸引一定程度的高素质人才,但从长期看,容易出现留不住新的外来人才和本地区人才现象。相反,如果地方政府人才政策太过于狭隘,政策自身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可能会导致人才落户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佳,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作用甚微。

(4)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城市自身人才素质培养

人才政策主要面向高素质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并且此类人才大多倾向于迁入经济发展较快的一线城市。而对于本身经济基础较弱的城市而言,难以在人才政策下短时间内吸收高素质人才,为自身发展助力。因此,高素质人才缺乏城市与其采取高额代价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不如投入更多经费来提高教学层次,借用高质量的教育来培养人才,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来吸引人才。

参考文献

[1]任远.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实困境和机制重构[J]. 南京社会科学,2016(08):46-52+58.

[2]彭秀芬.“双一流”背景下基于“推拉理论”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研究[J].黑河学刊,2020(05):30-32.

[3]厉以宁.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的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06):5-19.

[4]李晓红.房屋价格波动对居民财富差距的影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4)

202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人口、住房、土地”视域下城市抢人大战的经济学分析——以十五座“新一线”城市为例”(编号:JS2020706091),负责人:谢爱民,指导教师:吴常艳、李言

作者:谢爱民

第3篇:省级地区新一轮人才引进政策与落实机制分析及改进研究

摘要: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新一轮的人才引进政策和组织落实机制为研究对象,剖析各省市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引进组织落实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各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的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一些共性问题较为突出,人才引进工作落实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因此,应提高人才政策与地方实际的匹配性,搭建系统化的人才管理政策体系,特设人才政策的统一化管理部门。

关键词:人才政策;组织落实机制;长江经济带;省级地区;文本分析

人才历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内数十个大中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争相引进人才,新一轮“抢人大战”在全国轮番上演。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以杭州、西安、武汉、成都、南京为代表的15个“新一线”城市陆续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截至2020年底,已有超过180个城市发布人才新政。

不仅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颁布,而且学术界也开始对特定区域中不同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例如刘媛(2012)、鞠炜(2013)、刘玉雅(2016)、刘晓光等人(2018)分别对江苏省、京沪浙粤苏、四川省的人才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地人才引进政策的共性和差异,提出了相应的人才政策优化建议。[1-4]也有部分学者将研究聚焦于某个特定人才类型的引进问题。如李国君(2013)、陈文(2018)、吕旭宁(2018)等人分别针对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科技领军型人才、科技智库型人才进行了人才政策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建议。[5-7]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不难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针对某个区域展开,研究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目前针对江苏地区、京沪粤苏浙地区、东西部地区、沪港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研究都曾见诸于刊[8],然而并未检索到对长江经济带各大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此外,虽然已有针对我国“十二五”以来省级引才政策的研究,但2017年以后的最近一轮“抢人大战”下的引才政策并未纳入分析的样本中。鉴于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17年以后該区域省级人才引进政策的属性信息和文本内容特性,挖掘人才引进政策和组织落实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各地的人才引进提供改进思路。

一、研究设计及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文本内容分析法为核心,结合文献研究结果,解构样本中的政策内容,通过政策属性信息的统计分析来提炼反映政策本质的计量性特征,最终发现新规律、获取新观点。此方法有助于降低定性研究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便全面、精确和深刻地理解政策文件的统计特征。

在样本选择上,无论是从政策颁布的时间前后性上还是从主流媒体的口径上来看, 武汉市2017 年颁布的人才引进政策都可以作为新一轮城市人才竞争的起点。[9]因此,本文以2017 年作为样本采集时间起点,按照人才引进政策得出台顺序,通过政府官网信息搜集和整理了长江经济带9省2市所公开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才引进政策文件。其中,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通过政策发布机构的层次和内容的覆盖面进行衡量。政策文件的统计信息见表1。

为便于对各省人才政策的进一步分析,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以人均GDP为标准对9省2市采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K值取3,分成了高、中、低三个类型。然后按照宜昌为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点,湖口为长江中游和下游分界点的常规做法,从各省市所处的长江区位角度,将9省2市进行归类。具体结果见表2。

二、人才引进政策特性及问题分析

各地人才引进政策的陆续出台显著促进了当地人才的流入量。以武汉为例,2017年人才引进政策颁布后,留武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已达28.29万人,是颁布前2016年的2倍。虽然各地人才引进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通过上述对政策文件的量化分析,不难发现人才引进政策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和问题。

(一)人才引进力度的差异较大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对人才引进观念的不同,长江经济带上的各个省市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差异性较大。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看,呈现“中间强、两头弱”的橄榄型特点(详见图1)。

具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和很低的省市的人才引进实施较晚、力度较小,而处于中间位置省市的人才引进工作实施较早、力度较大。例如,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人才政策的数量和力度较小,而诸如武汉、长沙、重庆则快速制定并颁布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这些城市政策的刺激下,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浙江、江苏等省才开始加强人才引进的工作。因此,某种程度上而言,东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更多源于中部地区的刺激而为之。

(二)过于偏重高层次人才引进

通过对样本统计发现(详见表3),所有省份地区的引才政策都涉及高层次的人才类型,甚至部分地区的政策文件标题就含有“高层次”这一关键词,如上海、浙江、江苏等。此外,引才政策涉及海外人才的省份地区占72.73%,涉及技能人才的地区占54.54%,惠及高校普通毕业生的地区仅占27.27%。不难发现,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对于普通毕业生的“引、留、用”问题,除地处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北和湖南较为关注,大多数地区都未能重视起来。

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而言,高端人才固然能起到引领作用,但相对基础的人力资本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尤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的省份来说,在普通人力资本已经大量外流的情况下,一味地高价引进高端人才并不能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效应。

(三)奖励性政策偏多,发展性政策不足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员工管理包括选、用、育、留四个方面,其中“育”和“留”是重中之重。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吸引人才仅仅是人才管理的第一步,如何留住、用好人才才是核心问题。通过对样本统计不难发现(详见图2),几乎所有地区的人才政策中都包含了诸如补贴、创业支持、科研经费等方面的奖励措施,而在诸如个人发展路径、职称荣誉等方面的发展性政策严重不足。这说明目前绝大多数省级地区的人才政策往往更侧重于吸引人才,忽略了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的问题。

这将导致两种后果,一是人才对于地方缺乏“粘性”,在面对更有诱惑力的条件时,大都会远走高飞,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二是由于缺乏发展性政策的激励,人才在流入后往往安于现状,进而退化成为普通人力资本,不能发挥出人才应有的价值。

(四)发文机构众多,不利于政策宣传

各地的引才政策大多由2个及以上部门联合发布,四川省制定的《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实施办法》涉及的部门最多,由13个部门联合印发。从机构参与的情况看(详见表4),省委的参与度最高,其次为省政府、省人社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该结果说明省委、省政府是省级地区人才引进工作的主导机构,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机构则从各自的业务方向提供支持。当引才政策主要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人才时,一般该领域的对口机构都会参与政策的制定发布。

虽然很多地区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该地工作和生活。但现实往往是某人因为个人原因到该地工作和生活,然后才了解并享受到一些零散的人才政策,引才政策中“引”的价值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一方面,各地区的人才政策习惯性的对内传达,忽略了对外宣传,导致政策只有内部人知晓,自然无法发挥政策“引才”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省级区域人才引进政策的来源较多,政策文件分布零散,缺乏一个统一的政策归口部门。虽然部分地区特设省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但该小组缺少实体属性,不能发挥政策宣传和政策咨询的实际职能。

三、人才引进政策改进及组织实施建议

科学合理的人才政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上述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人才政策与地方实际的匹配性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各地人才政策缺乏地区特色,跟风和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对人才的引进和管理不能采用简单地照搬主义,而应结合地方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与地区特点相匹配的人才政策。在我国,城市所处发展水平对于人才聚集起到显著的影响作用,长江经济带中的省市地理上呈现从东至西分布,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區域人才分布的不均衡。因此,在人才引进上,东西部地区的政策应该有所差异,否则相似的政策实施后必然对处于地域劣势的省市造成不利影响。例如,上海作为超一线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不需要通过资金补贴和福利待遇吸引人才,仅凭其户籍、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类政策就足以招到符合要求的高层次人才。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略显不足,吸引力处于劣势,其人才政策提供的不能只是资金补贴,还要配套高规格的发展性政策,以期吸引到所需人才。此外,对于西部地区而言,高层次人才固然重要,基础的人力资本同样不可忽略,因此政策的目标群体应进一步扩大,制定普惠性的人才政策,使普通高校毕业生也能享受政策红利。

(二)搭建系统化的人才管理政策体系

人才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人才政策制定应该满足系统化的要求。首先,人才的管理要系统化。人才政策内容应涵盖从引人、育人、留人到用人的各个环节。根据双因素理论,个人成长和成就方面的因素能给员工带来满意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育人、留人和用人比“引人”更加重要。围绕人才引进政策,还应配套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有助于提升人才对城市地区“黏性”的发展性政策措施,分层分类评价不同人才群体的绩效产出,实现对人才绩效的精准化管理,进而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效能。其次,政策的目标群体要系统化。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产业结构,相应地也要有对应的人才结构。制定政策的目标群体应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发展进行统筹规划,高层次人才固然不可少,中低层次的人才也应受到关注。最后,政策的管理要系统化。对于人才政策,不能一发了之,后续政策的有效落地、政策的效果评价、政策的动态优化等环节都不可或缺,完整的政策管理闭环可以显著提高人才政策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化不是平均化,不论是政策内容的制定,还是政策目标群体的选择,都应该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

(三)特设人才政策的统一化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均设有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上文的政策发文机构分析不难看出,各地人社部门对人才政策方面管理的参与度并不相同。有的地区虽设有省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但该小组更多的是从事人才政策的审批事务,没有真正履行对人才政策的全面管理。正是由于一些地区的人才政策管理部门的工作缺失,其人才政策往往只停留在发文的阶段。因此,各地政府有必要特设人才政策的统一化管理部门,推进政策向纵深发展。所设部门将负责地方人才政策的归集、宣传和咨询,建立政策效果评价和改进机制,跟踪分析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协助政策发文机构不断修改和完善政策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媛,吴凤兵.江苏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72-75.

[2]鞠炜,刘宁.京沪浙粤苏人才政策比较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5):87-92.

[3]刘玉雅,李红艳.京沪粤苏浙地区人才政策比较[J].中国管理科学,2016(S1): 733-739.

[4]刘晓光,黄惬.我国东西部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文本比较——以四川省和江苏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24): 51-56.

[5]李国君,韦伟光.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9):82-84.

[6]陈文,胡翔,李燕萍.江苏省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政策演进脉络——2003-2017年政策文本内容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23):43-51.

[7]吕旭宁.科技智库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10):258-262.

[8]瞿群臻,孙丽玲.沪港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政策比较研究[J].江苏商论,2011(7):83-84.

[9]赵国钦,张战,沈展西,等.新一轮“人才争夺战”的工具导向和价值反思: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6):75-84.

作者:张艳 杨康

第4篇:北京墨泰 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把握人才政策

自从08年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技术型企业开始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

在最初,一般企业会比较看重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由25%减到15%对于企业来讲确实能省下不少。但是对于现在的企业,越来越看重其他的一些政策,比如人才引进的政策,项目扶持的政策。留住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人才引进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外国(地区)、外埠在京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可为其聘用员工申请北京市工作居住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驻京研发机构、金融企业、文化创意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规划要求的单位申请;非法人分支机构申请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人。

申请的条件,所学专业或岗位属于本市急需专业或岗位,且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申请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1)符合规定条件的申报单位连续聘用满6个月以上;

(2)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取得学士(含)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资质;

(3)在本市有固定住所;

(4)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那么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会有如何的优惠了?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的外省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市人事局批准,给予《工作居住证》,享受本市市民待遇。持《工作居住证》工作满三年的,经用人单位推荐、有关部门批准,办理调京手续。1.凡持有市人事局核发的《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上述人员,均可在本市行政区内购公房、存量房(四合院除外)。 2.市、区县房地产交易及权属发证部门应给持有《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上述购房人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现行有关规定收取税费。

根据以上的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为员工办理工作居住证的机会还是挺大的,但是也必须满足其他的一些申办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是重点扶持的,但并不意味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所以企业在帮助员工申请的时候还是应该多研究一些政策,争取能够充分享受国家的政策。

一般申请材料有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外国(地区)、外埠在京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的原件及复印件;

(2)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在京固定住所证明:自己有住房的,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合同;租赁房屋的,提供派出所和房管部门出具的准许房屋出租的证明以及与业主签订的租房协议;租赁公房由房屋产权单位出具证明;借住亲友住房(私房)的由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和房产证;

(4)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

(5)在申请单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6)社会保险缴存证明;

(7)近期一吋同版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8)《诚信声明》

(9)《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申请表》(一式三份)

(10)配偶和子女随往还需提供:结婚证书、配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聘用合同、独生子女证等。

51289417-8026

第5篇:人才引进政策

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首都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进步,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规定》和《关于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申请引进人才的单位应优先在本市行政辖区内吸纳所需各类人才。对于本市紧缺的人才,方可办理引进或《北京市工作寄住证》(以下简称《工作寄住证》)。

第四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4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者,可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一)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 在国内外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3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者,可申请办理《工作寄住证》:

(一) 具有学士学位且成绩突出者;

(二) 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

(三) 在国外获得学士学位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留学人员。

第六条 持《工作寄住证》者,不再办理户口《暂住证》,在购房、子女入托、入中小学等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工作寄住证》须盖?quot;北京市工作寄住证专用章",有效期限为两年,经市人事局批准,可办理延期手续。延期手续应在有效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内申请办理,在规定期限内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工作寄住证》自然失效。持《工作寄住证》工作满三年者,可由用人单位推荐,经主管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批准,办理调京手续。

因中止、解除聘用合同或办理调京手续后,用人单位要立即收回其《工作寄住证》,交市人事局注销。

第七条 办理程序及申报材料:

(一) 办理程序:

办理人才引进和《工作寄住证》手续,一般应由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向其所在区、县人事局提出申请,由区、县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市属高新技术企业由其主管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内的企业也可由市试验区管委会审核后报送市人事局审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也可由市对外经贸委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

特殊情况下,企业也可直接向市人事局申请办理。

(二) 应报关的材料:

(1) 引进人员或办理《工作寄住证》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

(2) 按要求填写的《引进人才审批表》(一式一份)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一式三份);办理《工作寄住证》的需填写《工作寄住证申请表》(一式三份),并附近期1寸免冠照片四张;

(3) 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的认定证明;

(4) 引进人员或办理《工作寄住证》的人员的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

(5) 引进人员或办理《工作寄住证》的人员取得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

(6) 引进人员完整的人事档案。

第八条 在引进人才和办理《工作寄住证》的工作中,严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对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发现要追究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引进人才

到区人事局办理手续的调京人员要提供的材料:

(1)单位写出“关于申请XXX调京工作的报告”。主要内容:企业基本情况、纳税情况、引进人才理由、被调入者基本情况、突出业绩和作用,单位盖章

(2)引进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3)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批准证书副本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的认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5)调京人员及随调人员学历学位证、职称证、结婚证、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

(6)《独生子女证》、《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7)调京人员及随调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通知

(8)调京人员在京固定住所证明(①自己有住房的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合同;②租赁房屋的提供与业主签订的租赁合同和《北京市房屋租赁(转租)登记备案表》;③居住单位公房的由房屋产权单位出具证明和《房产证》;④借住亲友房的由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和《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

(9)随调人员在京单位接收函,接收函上注明联系人、联系电话

(10)随迁子女超过16周岁的(高中(含)以下可随迁),须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在校证明,无工作的须当地劳动部门出具无业证明和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11)引进人员及随调人员填写《引进人才审批表》各两份

(12)引进人员和随调人员京外户口在一起填写《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一式四份);京外户口不在一起填写《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各三份,孩子户口跟随谁就填在谁的随迁栏中

(13)全家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14)调京人员到公司后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15)调京人员社会保险缴存证明

(16)单位及个人诚信声明

(17)配偶为工人身份的需提供:①招工表;②近几年工资表;③当地劳动局证明

(18)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办理工作居住证

一、单位注册

单位注册需带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高新技术企业批准证书副本原件及在北京市人事局网站上填报注册基本信息后生成的压缩文件(聘用单位注册申请里注册后所生成的压缩文件)来注册。()

二、新办《北京市工作居住证》所需材料:

(1)提供在申请单位近半年逐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2)提供近半年逐月缴纳的社会保险证明

(3)办证人员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社会团体登记证书、外国(地区)、外埠在京设立的非法人分支机构营业执照等原件及复印件。

(5)高新技术企业批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6)办证人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申请表》(一式三份)(此表由申请单位在北京市人事局网站:填报后打印)

(7)办证人的同底版一寸近斯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8)办证人的在京固定住所证明(①自己有住房的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合同;②租赁房屋的提供与业主签订的租赁合同和《北京市房屋租赁(转租)登记备案表》;③居住单位公房的由房屋产权单位出具证明和《房产证》;④借住亲友房的由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和《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

(9)办证人员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

(10)办证人的配偶和子女随办的需提供以下材料: ①配偶在京工作单位的接收函或与在京工作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②配偶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结婚证、独生子女证(有两个子女的需提供《二胎准生证》、《出生医学证明》和省计划生育条例,若双胞胎、多胞胎需提供《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④如随办子女超过16周岁的(高中(含)以下子女可以随办),须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在校证明

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信息变更所需材料: 3.1聘用单位变更: (注:须在申请人从原单位离职60天之内办理)

(1)单位申请

(2)本人申请(须本人手签字)

(3)原单位出具同意其离职的证明(须注明离职日期)

(4)现单位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5)现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6)《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

3.2居住地址变更:

(1)单位申请

(2)本人申请(须本人手签字)

(3)办证人的在京固定住所证明(①自己有住房的提供《房产证》或购房合同;②租赁房屋的提供与业主签订的租赁合同和《北京市房屋租赁(转租)登记备案表》;③居住单位公房的由房屋产权单位出具证明和《房产证》;④借住亲友房的由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和《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

(4)《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

3.3随往人员变更:

(1)单位申请

(2)本人申请(须本人手签字)

(3)结婚证、配偶身份证,配偶在京单位的接收函或聘用合同、独生子女证(两个子女的须提供《二胎准生证》、《出生医学证明》和省计划生育条例,若双胞胎、多胞胎提供《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

3.4其他资料变更:

(1)单位申请

(2)本人申请(须本人手签字)

(3)变更项相关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4)《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

3.5补办

(1)单位申请

(2)本人申请(须本人手签字)

(3)同一底版照片一张

(4)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5)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6注销

申请单位在网上“注销申请”一栏填报,两个月后(如期间本人未提出申请变更聘用单位)由单位带上书面申请、本人申请和所要注销人员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办理注销手续。

3.7单位名称变更

(注:在“补办申请”一栏填报)

(1)单位申请

(2)本人申请(须本人手签字)

(3)同一底版照片一张

(4)与聘用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5)工商局名称变更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6)《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原件

(7)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8单位注册地变更

(1)单位书面申请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9单位查询密码

(1)单位书面申请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第6篇:人才引进政策

人才引进

外地人员调入苏州主要指: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2.具有中级职称或本科学历,且年龄男性40周岁以下、女性35周岁以下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3.在国外、境外取得学位的留学人员;

4.因家庭实际困难需要照顾父母、配偶而调动的在职干部及符合随迁条件的配偶和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

《苏州市户籍准入登记暂行办法(修订)》苏府[2007]124号文件规定的允许其配偶及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随迁。

办理程序:

1.调入单位填写《人事代理承办单》和《苏州高新区外地人才引进申请表》,向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

2.调入单位将拟调人员全部材料报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心会审。

3.审定通过后,开出调令,办理调动手续。调动人员进行人事关系、户口、养老保险等转移。

注意:调入单位必须提供调动人员的身份证号码、调出和调入详细地址及辖区派出所全称。户口迁移时,调动人员必须先持《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到辖区公安局或行政服务中心签发《准予迁入证明》,然后凭《准迁证》迁出地派出所办理户籍迁出。

呈报材料:

1. 拟调人员的人事档案。

2.《拟调干部呈批表》一式三份(正反面打印)。(要求接收单位如实填写表格,调出单位、调出主管部门盖章;如已在苏州高新区工作一年以上,档案已办理人事代理,则由接收单位提供工作期间的《劳动合同》原件和复印件,同时段缴纳社保证明的原件和公积金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

如在国外、境外取得学位的留学人员,填写《苏州市留学回国人员落户登记表》一份。

3.《户籍证明》原件。(由调出地派出所出具)

如在国外、境外取得学位的留学人员还需提供出国护照原件和复印件。

4.《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经本中心审核后原件退还)

5.《学历查询报告》原件和复印件。(由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普通高校学历查询报告)

如在国外、境外取得学位的留学人员需提供留学所在国大使馆教育处提供的“留学人员证明”及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6.《政审报告》原件且盖有接收单位及主管部门公章。(由接收单位考核出具,必须确认引进人员在政治、刑事及经济方面无不良情况,报告必须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有无参加国家禁止的非法组织行为、有无违法犯罪记录、有无重大经济纠纷等问题)

7. 个人婚育证明材料(《婚姻状况》证明由民政部门出具,《生育状况》证明由计划生育部门出具):

1) 未婚人员须提供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的未婚证明;

2) 已婚或离异人员提供民政部门法定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3) 已婚已育人员需提供独生子女证及孩子出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 已婚未育人员需提供《全国流动人员婚育证明》或《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的原件和复印件;

允许配偶及未成年或待业未婚子女随迁,还需要补充以下材料:

1) 配偶随迁提供配偶的《户籍证明》和失业证明 (户籍地)。配偶不随迁的,提供不随迁声明,其工作单位盖章核实。

2) 未成年子女提供家庭关系证明及子女《户籍证明》。

3) 待业未婚子女的待业证明。

8. 拟调人员提供苏州市居住地派出所证明或苏州市区房屋产权证、土地证、产权共有权证原件及复印件。苏州接收单位有集体户口,则提供集体户口登记卡片并加盖所在地派出所公章。

9. 属夫妻分居调动的,还需提供:

1)《结婚证书》原件;

2) 配偶的《苏州市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集体户口则提供集体户口登记卡片并加 盖所在地派出所公章;

3) 配偶所在苏州工作单位的证明。

10. 属父母身边无子女照顾引进的,还需提供:

1) 父母亲《苏州市居民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2) 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街道、居委会和父母工作单位提供的证明。

单位必须确保以上材料的真实性,同时按要求备齐后一并呈报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中心受理,所有复印件均需加盖单位公章。

受理部门: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心 人事代理窗口

受理时间:每月15日之前受理材料,次月10日之前回复。

地 址:苏州市高新区狮山路22号人才广场三楼电话:0512-68257969

第7篇:高新人才引进政策

1、 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 在国内外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引进人才所需材料

1、 单位"关于申请×××调京工作的报告"。主要内容:企业基本情况、引进人才理由、被调人基本情况、突出业绩、作用等。

2、 引进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一份);

3、 《引进人才审批表》(一式二份)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一式三份); 4、 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一份);

5、 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批准证书或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的认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一份);6、 引进人员及随调人员的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等原件及复印件(一式一份);7、 引进人员取得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 8、 引进人员及随调人员单位接收函。由集体、民营、私营等企业接收的需由人才服务中心或上级人事部门盖章,由中央或市属单位接收的需局级以上人事部门盖章,经办人签字、注明联系电话;9、 随迁子女超大型过16周岁的,需学校出具在校证明。无工作的需当地劳动部门出具待业证明。

答案补充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45周岁以下且身体健康者,可申请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答案补充

一)办理程序:

办理人才引进和《工作寄住证》手续,一般应由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向其所在区、县人事局提出申请,由区、县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市属高新技术企业由其主管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内的企业也可由市试验区管委会审核后报送市人事局审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其研究开发机构也可由市对外经贸委审核后报市人事局审批。

特殊情况下,企业也可直接向市人事局申请办理。

第8篇: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第一、政策突破

围绕服务外籍高层次人才

●设立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办理永久居留“直通车”。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中央提出,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并提出中关村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此次推出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经中关村管委会推荐,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开辟“直通车”,就是要着重解决制约吸引和聚集外籍人才的政策瓶颈,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为进一步优化政策提供借鉴。

●畅通外籍高层次人才从就业居留向永久居留资格转换机制。此次出台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既紧密围绕服务中关村建设,又兼顾北京打造全国科创中心普遍需求。对经北京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或者经北京市科委认可企业聘雇并担保的行业高级专业人才(不受60周岁年龄限制),可以申请签发5年有效期的工作类居留许可(加注“人才”)。连续工作满3年的外国人,经工作单位推荐,可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审批期限由180日缩短为90日。

●给予外籍高层次人才入境和长期居留便利。对经北京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或者经北京市科委认可企业聘雇并担保的行业高级专业人才(不受60周岁年龄限制),未持签证来华的,可以向抵达口岸签证机关申请人才签证,入境后可按规定办理居留许可;持其他签证来华的,入境后可以申请变更为人才签证或者按规定办理居留许可。

围绕服务创新创业外籍华人

●给予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外籍华人申请永久居留突破性便利。创新发展对国外创新技术和投资具有强烈的引进需求,而外籍华人是这些因素的重要载体。给予中关村创新创业外籍华人申请永久居留突破性的便利,有助于吸引和推动外籍华人回国创新创业。具有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且持工作类居留许可在中关村企业工作的外籍华人,持工作类居留许可在中关村企业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外籍华人,提交本人曾经拥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户籍、身份证等可证实曾经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材料(或提交北京市侨务办公室出具的外籍华人证明函件),可以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给予在中关村创新创业外籍华人长期居留突破性便利。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外籍华人(不受60周岁年龄限制),提交本人曾经拥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户籍、身份证等可证实曾经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材料(或提交北京市侨务办公室出具的外籍华人证明函件),可凭工作许可和聘雇单位的担保函件,申请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未办理工作许可的,也可凭中关村管委会或中关村分园管委会出具的在中关村创业的证明函件,本人的创业计划或创办企业证明,申请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

围绕服务创业团队外籍成员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人才引进评价机制。为有利于整建制吸引外籍创新研发团队,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外籍技术人才,从而带动和促进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积分评估制度。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根据中关村外籍人才积分评估标准进行评分,达到一定分值以上的,可凭中关村管委会出具的推荐函和积分评估证明等材料,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给予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入境和居留突破性便利。符合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外籍技术人才认定标准的外籍人员(不受60周岁年龄限制),凭工作许可和聘雇单位的邀请或担保函件,可在首都机场口岸签证机关申请工作签证入境;入境后可以申请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未办理工作许可的,凭中关村管委会或中关村分园管委会出具的证明函件,以及聘雇单位的邀请或担保函件,可在首都机场口岸签证机关申请人才签证入境;入境后可以申请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

围绕服务外籍青年学生

●支持在京外国留学生到中关村创新创业。为激发外籍青年学生来中关村创新创业的热情,发挥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学链的发展,推出支持政策。在京高校外国学生有在中关村兼职创业需求的,提交中关村管委会或分园管委会出具的创业意向证明,所在高校留学生管理部门同意并出具推荐函后,可以申请在学习类居留许可上加注“创业”,在中关村实施兼职创业活动。

●扶持外籍青年人才到中关村进行实习活动。境外高校外国学生凭中关村企业邀请函件、中关村管委会或中关村分园管委会出具的证明函件,以及在境外高校在读证明,可在首都机场口岸签证机关申请短期私人事务签证(加注“实习”)入境;持其他种类签证入境的,也可凭上述材料,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接待大厅或出入境管理局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申请变更为短期私人事务签证(加注“实习”),进行实习活动。

●鼓励外国留学生来京创新创业。具有在北京创新创业意愿,并在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的外国留学生,凭高等院校毕业证书,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申请人创新创业相关证明等材料,可以申请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创业”)。在京创新创业期间,被有关单位聘雇的,应当按规定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

围绕服务港澳居民特殊人才

●首次实现港澳居民特殊人才及家属可来京定居。港澳居民特殊人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和重要力量。此次经公安部授权,突破以往的政策规定,首次实现了港澳居民特殊人才及家属来京定居并落户。经北京市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港澳居民特殊人才,可凭人才认定证明及其他材料,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号)办理手续。此外,港澳居民特殊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亦可随同办理,旨在解决港澳居民特殊人才的后顾之忧。

第二、政策放宽

●建立由市场主导、透明简洁的就业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渠道。根据实际需求,取消在京就业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对单位类别和职务级别的限制,放宽居住时限要求。对在北京已连续工作满4年,且4年内每年在中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连续4年工资性年收入(税前)50万元人民币以上;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国人,经现工作单位推荐,可以申请办理外国人永久居留。

●允许外籍和港澳高层次人才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对于已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或持有工作类居留许可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港澳高层次人才,提供个人经济担保、雇佣合同和办理保险证明,可以为其聘雇的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申请相应期限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加注“家政服务”。

●放宽在京就业外国人办理居留许可时限。立足为在京全心创业发展的外国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此次政策推出在京工作的外国人,如已连续两次申请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且无违法违规问题的,第三次申请工作类居留许可,可以申请有效期不超过5年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第三、程序简化

●大幅缩短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申请永久居留的审批时限。针对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申请永久居留的迫切需求,公安部在中关村设立专门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位于海淀区双榆树北里甲22号院的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负责受理、审核永久居留申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对申请永久居留的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审批期限由180日缩短为50个工作日。

●为就业类外国人办理入境和居留提供便利。已办理并持有人社、外专部门签发的工作许可证明来京工作,来不及办理就业手续的外国人,可以直接凭工作许可证明以及雇佣单位出具的证明函件,入境后申请有效期1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也可以向首都机场口岸签证机关申请工作签证,入境后按规定办理相应期限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相关委办局制定细化标准和办理流程。市公安局、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市侨办、市人社局等相关单位,按照“条件明、材料少、程序简、效率高”的要求,逐条制定了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办理须知。其中,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中关村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中关村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认定标准》,具体办理部门为中关村管委会或中关村分园管委会。市侨办制定了《中关村创新创业外籍华人服务工作规范》,具体办理部门为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服务窗口)。市科委制定了《北京市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和北京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认可企业标准》,北京市外籍高层次人才可到市人社局服务窗口提出申请,北京科技创新主管部门认可企业名单可到市科委和市人社局网站进行浏览和查询。申请人可根据对外发布的办理须知,到相应部门办理业务。

第四、服务提升

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取得实效,全力为中关村创造优质高效的出入境服务环境,切实增强中关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在海淀区双榆树北里甲22号院设立了公安部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负责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外国人,受理、审核涉及有关出入境政策措施的永久居留、居留许可和签证的申请,发放证件,提供咨询服务。该服务大厅将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

全市其他符合此次出入境政策措施的外国人可在东城区安定门东大街2号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接待大厅和首都机场口岸出入境办证室办理相关业务。

第9篇:杭州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定稿)

2016年杭州的落户政策 杭州人才引进落户政策

2015-12-15 11:34:21来源:网络作者:惠玲分享到:

文章《2016年杭州的落户政策 杭州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由作者惠玲投稿、户口政策栏目编辑于2015-12-15 11:34:21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年杭州的落户政策

1、凡符合市政府杭政[2000]1号文件规定的引进人才条件的人员【全日制本科学历及以上学历、全日制专科紧缺专业毕业生、具有地市级以上人事部门颁发的中级职称及以上、拥有发明专利等】,均可凭学历或技术职称证书到市公安局申请办理正式户籍进杭手续,由市公安局负责把关审批(注:落户地在滨江的由滨江公安分局审批,落户地在下沙的由下沙公安分局审批,其他区由杭州市公安局审批)。

2、具有全日制高校大专非紧缺专业学历的人员,先到市人才引进办办理确认手续,凭市人才引进办的确认件到市公安局办理进杭落户手续(注:该办法的受理部门一般为各区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交流中心受理材料后汇报至杭州市人才引进办公室确认,同样落户地的审批问题与第一条一样)。

3、具有非全日制高校大专以上(含大专)紧缺专业学历的人员或超龄的人才,先到市人才引进办办理确认手续,凭市人才引进办的确认件到市公安局办理进杭落户手续(同上)。

4、无高等学历但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先到市人才引进办办理确认手续,凭市人才引进办的确认件到市公安局办理进杭落户手续(同上)。

5、购房入户

2016杭州户口新政策:

购房入户政策实施区域范围:杭州市区(萧山区、余杭区除外)范围。购房入户时间:杭州经济开发区(下沙)、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钱江新城的购房入户办理以2006年4月12日起购房为准;新扩大区域的购房入户办理以2008年10月14日起购房为准。

购房金额要求:上城区、钱江新城购房单套总价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经济开发区(下沙)购房单套总价60万元以上(含60万元);其它地区购房单套总价80万元以上(含80万元),同时需付清房款。申报条件

申请人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传染疾病;随迁未成年子女户口的,需符合计划生育政策;①申请人未被劳动教养或追究刑事责任;

②申请人在购房地实际居住且人户一致,有稳定生活来源; ③购置二手房的,房内原户籍人员户口已迁出。

2016杭州户口新政策:

这条要注意一点:如果夫妻双方有一方已经是杭州户口,那么另一方就不能通过购房落户政策落户了,只能通过人才引进或者夫妻投靠的方式落户。

6、萧山余杭户籍人员办理杭州主城区落户 申报条件

萧山区、余杭区户籍人员,本人在老城区有合法固定住所(持房屋产权证的商品房、房改房、经济适用房,有效承租的直管公房、单位自管房,集体土地上未办理房屋产权证的除外),人户一致的,允许1户(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户口迁杭。对房屋产权证上有多个产权人的,由共有产权人商定1户户口迁杭,其他人员作放弃。(2013年已经取消居住5年的限制)

7、“三投靠”、农迁农、农转非的户籍迁入以及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由市公安局直接受理审批办理。

8、在杭各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户籍迁杭,由学校直接到市公安局审批办理。

9、知青子女回杭落户由市劳动局负责审核,市公安局负责确认办理。

上一篇:读书故事分享下一篇:平安建设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