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示范工作方案

2022-05-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项工作不能盲目的开展,在开展前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准备,这就是方案存在的意义,那么要如何书写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环境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精选,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整治示范工作方案1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区重点流域和区域最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我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统筹城乡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区域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1、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3、示范片区可在一个乡镇行政区范围,也可跨乡镇行政区实施。

4、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集中安置区等。

5、优先支持乡镇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有保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示范区。

(二)重点示范区域

选择饮用水水源保护任务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污染较严重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难度大的江流域和敖江流域为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

三、工作重点、预期目标与示范效应

(一)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及全省、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是实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

(二)目标任务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水源清洁”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区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基本完善,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逐步搬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家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得示范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田园清洁”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区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两禁”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通过集中力量实施以上示范工程,在三年时间内,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村”,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示范效应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有效解决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同时,取得以下示范效应。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资金效益。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是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

四、配套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资金由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补助50%,省级配套40%,市、区配套10%。原则上,整治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按市、区各承担50%的比例配套。区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示范片区,共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完善配套设施。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我区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

1、市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副调研员

成员:区发改局副局长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区环保局局长

副主任:区财政局主任科员

成员:各有关部门主管科室负责人

区政府将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增加有关乡镇和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

2、职责分工

根据市里工作要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市直部门抓点促面、督促检查、协调指导,区政府总体负责、组织落实,区直部门协调落实配合开展有关工作,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区政府对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负总责,并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连片整治工程的组织落实、协调推进和考核验收。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对本辖区整治工程具体负责,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片区筛选,实施方案编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实施。

区环保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会同区财政局负责示范片区的申报、下达,落实环保配套资金。指导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负责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工程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财政局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市级配套资金,督促乡镇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统筹中央和省、市级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农林水局指导推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和“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方面,负责对农村畜禽养殖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整治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方面,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国土资源分局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工程。负责对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建设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城管执法局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发改局结合统筹城乡工作,配合各部门推进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合力打造示范亮点。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连片整治的预期效果和目标要求。

(二)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示范片区所在地政府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组织落实,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各项保障条件;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队伍,抓好落实。区环保局应设立负责农村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有关乡镇也必须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专人管理、推动和落实。

3、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整治规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加强管理,监督考核。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对示范工程的组织管理、整治任务、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要建立通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每季度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辖区内项目实施情况;区环保、财政、农林水、城管执法、国土资源等部门对示范工程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进行考核,并予以通报。

5、科技先导,技术支撑。加大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投入,开发和引进低成本、操作简单、高效实用的农村环保新技术,建立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

6、建立机制,保障运行。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农村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保设施管理、运行专项资金;创新管理模式,保障治理环境污染设施长期运行。

环境整治示范工作方案2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指标体系》要求,通过实施示范工程建设,建立长效环卫管理机制,创建环境优美示范乡镇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文明卫生素质,为市创卫工作做出贡献。

二、实施步骤及工作方法

为确保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分三阶段逐层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一)动员部署阶段

1、目标

抓好集镇容貌治理工程、乡村整洁工程、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力争在整治集镇、村庄环境卫生、提高保洁水平、普及卫生和文明常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具体工作:

(1)街道整洁工程。一是清理政府大院、街巷、集贸市场、公路、公厕、公路沿线的垃圾和杂物,配备专人进行日常清扫,提高保洁水平。二是规范户外广告、牌匾的管理,清理广告乱涂乱画。三是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治理占道停车。在泸宜街、商贸街画停车线,严格车辆停放秩序,整治无序占道停车、阻碍交通问题。四是规范建筑工地管理,治理施工现场噪音扰民、扬尘污染、建筑弃土污染等问题。五是以治理生活垃圾为重点,因地制宜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

(2)村庄清洁行动。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围绕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突出抓好“四清”(即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中的“清垃圾、清杂物”工作,重点清理房前屋后的污泥,清理道路、河道、沟渠中的杂物;大力推广“一池三改”建设,即:建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二是对村庄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保持村庄整洁。三是规范家禽、牲畜饲养和清洁卫生管理,减少禽畜粪便污染。

(二)深化整治阶段

1、目标

镇容镇貌整治和村庄庭院美化等专项治理工作,基本达到“四化”评价体系标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素质,实现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2、具体工作

(1)改造城乡环境基础工程。一是加强街道日常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力度。二是加强镇容街景整治。按照和谐、统一、美观、规范的要求,联合相关部门重点整治支棚搭架、乱搭乱建,“牛皮癣”等现象,拆除乱搭乱建的棚架、不规范建筑和更换设置不当、质量低劣以及严重影响镇容的各类广告牌(箱)和店牌门匾,户外支棚实行统一标准,保持街道整洁美观。三是加强场镇公厕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公厕保洁制度,落实专人管理,保持公厕地面、墙面整洁,便盆、门窗等设施完好,无乱刻乱画,做到厕所无蝇蛆,便池无尿碱、粪便不满溢外流。

(2)镇容镇貌整治工程。一是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建设。新建40个垃圾中转坑,配置100个果皮箱,确保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垃圾收集、清运及时彻底,日产日清,无裸露垃圾。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逐步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方式处理;对生活污水,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处理。二是十二米横街及老街治理,维修破损路面,改迁电杆、电线,搬迁变电器。三是进一步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交通管理设施,合理设置车辆停放区域,整治无序占道停车、阻碍交通问题。四是实施集镇亮化工程。五是规范农贸市场管理,做到划行就市。六是修建村镇文化体育设施,新建篮球场,便于居民健身锻炼。

(3)村庄庭院美化工程。一是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要求,重点抓好“四清”中的“清污水、清污泥”工作。突出抓好小型供水、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设施建设重点治理污水乱排。二是开展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特色美化,并进行农村配套的“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工作。三是开展庭院环境整治,搞好庭院绿化美化,着重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四是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条件的村庄要全面推广和普及沼气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建庭院经济、建沼气池”工作。

(三)、巩固提高阶段

1、目标

结合整治工程实践,重点抓好完善设施、巩固并建立及安全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城市品质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各责任人员根据整治实践,对照既定的整治标准,完善补充整治行动,巩固整治成果,确保环境卫生问题不反弹。

2、具体工作。

(1)开展“完善提高、健全机制”活动。结合整治工程实践,对照既定的整治标准进行完善、补充,在日常保洁、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问责、督查指导、全民参与、舆论监督等方面探索形成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有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法规、政策,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二是农村要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并引导村民自觉遵守,与各村(社区)签订《爱卫目标管理责任书》,提高卫生文明和公民道德修养,巩固、发展城乡环境综合成果。

(2)开展典型教育示范活动。总结、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先进经验,评比表彰环境综合整治先进部门和个人,树立一批卫生文明、道德高尚的普通居民典型,全民提升城乡居民卫生素质和道德修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我镇的一项重点工作,由镇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组负责全镇综合整治的指导、协调、考核工作,各村(社区)、单位要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督察本辖区的整治工作。同时,要抽调相关部门专门人员,建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工作;要根据辖区公共区域面积,按行业管理标准,配备稳定的清扫保洁专职人员,保证创建优美示范乡镇工作全面完成。。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创建环境有没示范乡镇,关键在基层,基础在农民。为此,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全力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提高居民、村民环境卫生和秩序意识,引导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环境综合整治、人人支持环境综合整治、人人为环境综合整治作贡献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镇机关干部联系村(社区)制度,形成综合整治合力;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政管理负责制,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配合,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切实把此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逐级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推进创建环境有没示范乡镇方案实施。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应对措施论文下一篇:六一儿童节促销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