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从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角度探索了中国民间艺术对现代插画的启示,分析了民间艺术在插画中运用的意义,通过一些案例探讨了如何将中国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插画中去,旨在提倡中国的插画师们善于发掘本土文化的内涵与民族精神,为中国插画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以实现我国民间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与共同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民间剪纸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间剪纸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篇1:

民间剪纸创作传承的数字化探索与实践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本文以民间剪纸的非遗价值为基础,探索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数字化艺术传播途径。通过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分析,阐述民间剪纸在形象传播、影像保存、互动体验、制作技术等方面的数字化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民间剪纸;数字化实践

江西剪纸艺术源远流长,1972年就在瑞昌境内发掘的西汉古墓墓砖纹饰上找到剪纸的雏形。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加强,数字化应用日渐广泛,扩大了传播范围、新的储存方式,架构了参与和体验的互动平台,使传统剪纸实现了形式的多元化和功能多维化,并且成为高校艺术教育中民间技艺实践及传播的重要设计元素。

1、剪纸艺术的数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1.1.民间剪纸形态表达的数字化。数字化技术为民间剪纸提供了全新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将多种媒介信息进行整合创新,形成信息化传播的新平台,不受国界、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剪纸艺术在数字时代无可回避的多元化、全球化高效传播。运用各类新媒体技术实现数字化表达,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色,即各种声音、灯光、影像、图形、电子等介质的综合运用,调动人的多种感官和获取信息的体验,大大增强了剪纸的表现力和传播力。在实践中尝试CG数字插画、电子期刊、 影视动画、网络媒介等作业应用,使剪纸形态借助数字技术展现新型、多样的面貌,并借以网络平台实现了远非想象的远距离和大范围传播。剪纸形态的数字化,改变了人们与剪纸的传统交流模式,创造了传统艺术在信息社会的时代特色。不仅启示了民艺自身创作如何适应新的媒体,也是改变和拓展民间艺术传播途径的强大平台,将新媒体对乡土艺术的消解转换为助力,丰富了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建立了新的传承方式。

1.2民间剪纸影像传播的数字化。传统剪纸技艺手工操作,剪刻镂空创作,作品难以保存。这是剪纸在数字时代传承面临的难点,也是发展的瓶颈。而数字技术可以方便的進行信息归类与存储,各类物质媒介不仅扩大了作品的保存方式,且能够提供多种创作渠道和展示平台,对传播内容建立更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如剪纸操作的工艺流程视频记录,民间剪纸作品、图片资料的数字化拍摄。江西省非物质文化数字博物馆在这方面做的较为科学和完善,首先将主要产地进行划分,内容结构上注重历史溯源,题材寓意,并配有视频讲解,区域性艺术、欣赏价值等,条理清晰,信息全面,翻阅浏览极为方便。在学生的专题练习中,指导制作特别强调了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中的传导、感应、视音频、编程技术以及计算机图形学等跨学科知识,穿插各种电子文档、艺术处理图片、传承人影像、工艺操作视频等,不仅要赏析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还要再现工艺流程,有利于观者了解、培训和普及化学习,辅助实现民间艺术的有效流传和长久保存。

1.3民间剪纸创作媒介的数字化。民间艺术是现代设计的创意源泉。其色彩意象、图形纹样、装饰技法,甚至形态造型、工艺材料等,都成为汲取设计灵感的原型。通过主题性提炼结合数字技术,运用图形设计原理,以及装饰手法、图形表达、色彩运用的借鉴等,使现代设计既有当下时代特征,又包含有民间艺术气韵,承上启下、既古承新的文化形象和视觉冲击力。剪纸是最流行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传统工具和材料简单、粗犷,有特殊的纸感、独特的刀刻韵味。再加上夸张的造型,独特的审美形象,是动画作品中常用的设计元素。教学案例是可口可乐公司曾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剪纸篇》动画广告,以春节民俗文化元素做为创意点,并在制作中巧妙利用了民间剪纸、窗花,创作出了迎合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艺术形式,成为剪纸动画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是设计融合中西文化的良好例证,这个阶段作业实训尝试民间故事的剪纸练习,通过透空的平面化制作方法,塑造了动态的视觉效果,演绎了剪纸数字化虚实相间,互生有无的艺术意境。

1.4民间剪纸体验流程的数字化。传统技艺的手工操作特点决定了它的传播属性,家庭化、师徒式小范围传带方法很不利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数字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很多难题:首先,数字绘画方式可以形象、详尽的描绘这些工艺场景、使用道具以及制作的细节;其次,数字交互技术可以让用户体验工艺的操作流程,通过视觉与触觉完成工艺操作信息的传达和接收;第三,数字媒体的便捷性,以及各类跨屏设备的易用性,方便受众随时随地观看和使用,并获得真实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媒体交互技术研发的深入,不仅提高了数字时代民间艺术的参与性、体验度,也增强了观众和剪纸作品之间互动的虚拟性、娱乐性,使“乡土味”浓郁的民间艺术拥有契合时代特征的、观众更乐于接受的传媒形式。如通过探索人工智能指挥和操控皮影表演,将传统皮影引入了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实践中可通过数字交互投影技术感应操作,单纯、夸张、透空的剪纸在光影科技与传统艺术的交汇中,不仅有平面媒体的宁静,还有数字媒体的韵律,展示为跨时间、越空间的新型表达。

1.5民间剪纸制作技术的数字化。数字化技术辅助指将计算机数字化运用到传统剪纸操作和表达形式中。通过原手工剪纸形态为主体,以数字媒体软件实现作品创作。计算机图形绘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模拟传统艺术的媒介如素描铅笔画、钢笔速写、水粉水彩、传统水墨画等已有很好效果,实践中可熟练的感受数字速写、水彩,甚至油画风采,而电脑辅助剪纸艺术还处于初期。目前计算机剪纸系统以CAD设计软件运用较为普遍,主要研究单元符号库构建和单元形态组合。先将手工剪纸做对象,建立剪纸的外部形态,再进行造型和构成的分析,根据此结论构成计算机纹样库,不同纹样可以灵活置换再设计不同的图案组合,也可以修改。这种方法有利于将传统剪纸的抽象信息转化为色彩、风格等具象内容要素,以及形态、造型等的单元视觉要素,整合输出为可复制、可延续的数据形式,调动用户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剪纸技术的数字化,在创作者与制作者之间实现分离,减少了操作的重复劳动,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凸显了数字技术的优越性。

2、结语

纵观目前现状:一,信息传播日益“快餐化”,发源于手工技艺、根植于农村的剪纸艺术,生存土壤在数字化环境下日渐消失;二,数字化传播影像化、全民化、融合化的特征开启了新思路,带来了技术在物质与工具层面的更新换代,更借助媒体语言拓展为科技与艺术的创新。艺术教育的数字化实践,在于反思其对传统民艺的消解,看到新媒体带来的机遇,通过探索民间剪纸的传播策略和途径,使文化遗产由封闭、沉寂、固态的传统资源变成开放、鲜活、流动的当代资源,才能更好实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冬梅,刘肖健,孙守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8.

[2]雷鸿源.剪纸片动画的数字化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4,34( S1) .

作者简介:席兴利,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

作者:席兴利

民间剪纸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篇2:

民间艺术对现代插画的启示

摘 要: 本文从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角度探索了中国民间艺术对现代插画的启示,分析了民间艺术在插画中运用的意义,通过一些案例探讨了如何将中国民间艺术运用到现代插画中去,旨在提倡中国的插画师们善于发掘本土文化的内涵与民族精神,为中国插画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以实现我国民间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与共同发展。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现代插画 造型 色彩

插画是一种视觉语言,插画师将或故事情节、或文字内容、或要传达的想法与情感,用插画这一视觉语言翻译过来,仿佛厨师一般,用带有自己风格的调味料将要传达的信息烹调成一道美味的佳肴。不同的地方自然有各自相异的菜式与味道,同样的,不同地域的插画也应该有相应独特的味道。在中国插画师的身份意识下,在作品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在创作上寻找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文化区域性的表现图式与绘画语言,才能使中国的插画有自己的特色。

在一定程度上讲,民族文化的特质就是以它的民间文化为主干的[1],因此,中国的插画艺术应将形成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特征放在重要的地位,向民间艺术学习,发展民族化的插画艺术。

1.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对插画的启示

在中国民间艺术——木雕玩偶、儿童玩具、民间陶瓷、染织刺绣、编织扎制、民居建筑、傩面面具、门神年画、民间剪纸、皮影等中,无论是偏重实用性或偏重观赏功能性,每一类品种,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民俗文化的差异与个性化,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更加多元化,为我们探索中国现代插画艺术的“中国化”之道,提供了丰富的创意源泉,无论在表现主题、造型语言还是色彩表达上,都有很多值得插画师借鉴的地方。

1.1民间艺术的造型对现代插画的启示

中国民间艺术作品的造型,不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形式为主,而是具有自身的寓意逻辑,强调神似重于形似,在追求视觉表现的同时反映了创作者的一种自然的审美情趣,充满人情味。这种质朴的情感使民间艺术作品不仅满足视觉的愉悦,同时还满足心理的愉悦。对这种人本精神的追寻也是现代插画艺术所追求的。

中国民间艺术的每个夸张概括的造型都有其本身的寓意。如门神年画中的神像,本身神像就寓意驱邪避灾,再将神像的造型进行夸张——夸大头部、缩小身躯的比例,让神像更显威风凛凛,这是民间艺术家融合自己的情感观念而创作出来的。

图1 凤凰卫视中文台台标

从内涵上看,中国民间艺术用点、线、面等构成的抽象图形符号是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提炼与改造进行的一种抽象表达,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如凤凰,是代表幸福的灵物。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图1)借用了中国民间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运用从中国传统太极符号演变出的“喜相逢”结构形式重新组合,反映出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喜相逢的构形方式,使凤鸟两两相对,线条优美流畅,旋转的翅膀又极富动感,给人以活泼、舒展、飘逸、紧凑、韵律感及向心力的感觉。台标借鉴中国民间图形符号的造型手法,既体现出凤凰卫视传媒的特色,又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将中国民间艺术造型运用到现代插画中,并把造型的寓意与现代插画所要表现的寓意结合,定会让观者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与体会。

1.2民间艺术的色彩对现代插画的启示

现代插画可从中国民间艺术色彩的象征意义中得到启发,通过民间艺术色彩的象征性特征来传达概念,使人在情感上与色彩的象征产生心理的共鸣,从而更为深刻有力地表达创意主题。中国人崇尚红色,这一点在民间艺术中反映得很明显。红色容易引起人注意,象征喜庆、庄重、积极、向上、温暖、前进、神秘等。红色在各种现代视觉传播媒介中也被广泛采用,如婚宴的请帖,还有食品包装、礼品包装等都可见红色的影子,蕴涵了一种喜庆、富贵、吉祥如意的情感。

中国民间艺术色彩明快,多用纯色和对比色,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这可以为中国插画的民族化提供养料。例如民间艺术中经常用到的红绿对比,黄紫对比和高纯度的原色使用,也可在插画中使用,使色彩更富装饰性,刺激夸张,更具视觉冲击力。

民间艺术的色彩在表现夸张刺激、鲜艳夺目效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和谐统一。木版年画的民间艺术家善于处理色调和谐中的多种对比关系,不是依靠单纯的原色对比,而是用软色和硬色的对比,形成和谐明快的色调。有口诀“红喜绿,白为媒”,红和绿是“硬”型对比色,所以要以白相隔,方能产生和谐优美的节奏。

民间艺术的色彩是大众的情感表达,是大众色彩审美心理、文化观念的反映,现代插画在借鉴运用的同时应不被传统文化所束缚,要在现代审美标准中进行重造,这样才能使民间艺术色彩的生命力最大限度地被激活,从而丰富现代插画内涵。

2.民间艺术在插画中运用的意义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民俗生活的一部分,取其适合有用的元素运用于现代插画中,不仅对于大众有心理层面上的价值,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有一定的意义。

2.1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插画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插画使我们幻想的事物视觉化,使抽象的思想、观念具象化,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由于表现方式更适于广泛传播,数码插图在创意构思时,要更多地考虑到大众的审美习惯或者说群体审美意识[2]。但综观目前中国的插画,多为对西方表面图式的挪用,实际上既缺乏对西方文化演变的了解,又缺乏对中国人审美心理的理解,图式更多是表面化的形式,缺乏精神上更深层次的挖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观念等都存在明显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而越是注重民族化、本土化的味道,在我们这东方的国度,肯定越具有感染力。原因是,在插画中融入民族化、本土化的元素,通过熟悉的视觉语言来激发记忆深处的感受,能使其与大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感,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更好地感染大众的情绪,达到插画信息传达的最终目的。

2.2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民俗现象,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民间艺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它依附于民俗活动得以长期流传而不至于被历史淹没。一方面民俗活动为民间艺术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动力,另一方面民间艺术又丰富了民俗民风的内容和表现形式[3]”。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中,民间艺术几乎无处不在。春节前后用的门神年画、春联、剪纸窗花,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的龙舟彩船等,中国传统节日里都有民间艺术的存在。在民俗活动中,民间艺术是物化了的民俗视觉形象,丰富了民俗活动并扩大了民俗的传承。而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域之间的地理条件、风俗、气质方面都各有不同,使民间艺术又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

在经历了这几千年的社会变革之后,民间艺术仍保持着其纯真和质朴的艺术本源,我们从中吸取营养,丰富插画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是对于本土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3.民间艺术在插画中的借鉴运用

从民族的角度讲述自己的故事,学习民族文化,领悟民族文化,表现民族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插画师们开拓自己本土化的艺术道路。

近几年国内一些颇有艺术修养的新生代插画师,他们通过专业敏锐的视觉捕捉与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剖析,创作出不错的插画作品。

图2 娃娃造型插画

图2的造型设计来源于中国民间艺术中的抓髻娃娃造型。抓髻娃娃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保护神,其造型千奇百怪,每个娃娃身上的图形设计均有他们特定的含义,如“招魂娃娃”、“送病娃娃”、“抓钱娃娃”、“拉手娃娃”、“八卦娃娃”等。插画形象的脑袋造型则融入了抓髻娃娃的头大身子小的夸张特征,有一个娃娃穿着李小龙的服装,想要展现中国国粹之一——功夫;另外一个娃娃则拿着孙悟空式的金箍棒,脚下踩的“跟斗云”却是现代才有的音乐播放器。插画师就是这样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传统与现代,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在插画中应该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

所以说,要使中国插画事业有所发展,可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基础,支持鼓励新生代插画师大胆地创新与创作。

图3 u-idesign插画作品

图3是u-idesign设计工作室的插画作品,他们善于创作“中国特色”的插画。如图,其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中国符号元素,如舞狮的形象、东方韵味的图案等,国画的白描手法也常被他们所运用。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前来助兴,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插画师用其形象与代表现代文明的喇叭结合在一起,顺应了大众对本土民族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依恋心理。

如何在插画中把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人视觉审美要求结合起来,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我们唯能对其蕴涵着的符合我们艺术个性的那些因素进行选择,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自己的艺术创造并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4]”。这一点,由u-idesign的作品可看出,他们正在努力去做,因而别具特色,强烈吸引你的眼球。

Dennis Juan Ma是在中国出生,后生活于新西兰的华人插画师、设计师,在东西方文化背景的碰撞中,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中国传统味道(见图4、图6)。其作品里视觉元素本身的视觉表现力、感染力都和中国人产生微妙的内心共鸣,从而提高了插画作品美的层次和内涵,既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影响大众的审美情趣。

图4 Dennis Juan Ma插画作品

图5 桃花坞年画·玉堂富贵

图6 Dennis Juan Ma插画作品

图7 木版年画·四季平安

图4大致采用了对称的构图形式,京剧人物手拿不同乐器,姿势有所不同从而打破对称的格局,更显均衡。插画主体色彩绚丽,运用了民间年画那种饱和明快的颜色(如图5桃花坞年画·玉堂富贵),营造了一种中国年画的感觉,充满喜气洋洋的氛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亦内蕴着民族文化意味。

“民间美术家们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出来,还能将从多角度观察到的几组物体的特征作综合表现。他们又能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合在同一画面,表现事物的多层次、多角度与多瞬间[5]”。山西新绛木版年画《四季平安》(图7)将一年四季不同时节开放的牡丹、荷花、菊花、腊梅汇集一堂,以四季花木繁荣象征平安吉祥。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表现,常为民间艺人所用。Dennis Juan Ma的插画作品图6也借鉴了这样一种时空综合表现手法,不仅将荷花和牡丹同时放于画面,还将花安排在白马的头上、白兔子的背上长出来,背着穿旗袍的年轻女人的白马“奔跑”在有着汹涌波涛的海面上,远处是绵绵起伏的群山还有白云。这样别出心裁和出人意料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宇宙时空、对自然的特殊感受和理解。“动漫创作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吸收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不要去限制想象”。确实,在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传统视觉图形符号重新演绎,设计将会充满光彩和富有生命力。

4.结语

民间艺术是现代插画艺术不断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其发展的肥沃土壤。插画师们若立足于本土文化、立足于传统,从中国民间艺术中寻找造型风格、艺术符号和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审美和技术,将拓展插画的视觉语汇,开创真正的“中国风格”,使中国插画在世界插画舞台上绽放出自己独特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袁浩鑫,刘小军.承袭的元素:民间美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41-144.

[2]林韬.关于数码插图的探索(下)[J].美术向导,2003(6):10-13.

[3]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

[4]徐炼.中国民间美术[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5]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作者:梁淑敏

民间剪纸艺术插画设计论文 篇3:

皮影艺术图式分析和造型语言应用探究

千百年来广泛流传的传统民间艺术,在传情叙事的文学性上和以意造型系统性上都凝聚了质朴的情怀和智慧的光芒。有丰富寓意象征的文化传递,有以型表意的精神寄托,也有因材施艺悄然天成的造物手段以及缤纷多彩的造型图式。

笔者从艺术设计教学的造型学角度出发,对民间艺术品类做形态意象、分解构成等造型方法和规律的分析,对应造型艺术教学中的形式法则运用,通过分析比对,揭示出潜藏于民间艺术造型形意之间的手法和规律,将富有本土化、原生态的造型语言和成型规律引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当中,让成长于新世纪的一代新人,看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价值所在。是造型规律的探究,亦是对文化遗产中的造物、造型智慧的认识和发扬光大。

传统民间艺术品类繁多,表现形式各具特色,不同的品类有其不同的形成渊源和艺术特色。我们以民间皮影艺术为例进行分析,是否也能看出民间艺术的元素构成、性格塑造和动作设计等诸多方面的巧妙之处呢?

一、皮影艺术的特色和造型规律解析

皮影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和广泛的地域分布。曾作为佛教教义传播普及和戏曲故事演出形式广泛地流传于民间,是集剧本、人物角色、道具场景造型和音乐唱腔为一体的传统艺术形式,深受民众的喜爱。其造型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与画像石刻、佛教传播的变相和地方戏曲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等其他品类之间也有着相互影响、借鉴和派生的关系。其戏曲内容及完整的艺术效果,是通过灯光、影幕(亮子)、音响、唱腔和艺人们操控影人表演来完成的,演出影戏的皮影人,既是戏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品。

皮影戏是以皮影人作为道具来完成其戏曲演出的,所以,皮影人的造型、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造型艺术所应该重点关注的。皮影造型有着制作成型和角色造型设计的双重而统一的含义,成型多体现于制作工艺,而角色造型则侧重于人物身份、性格的塑造理念。影人制作的材料多采用加工了的牛、羊和驴皮刻制而成,故有“皮影”的称谓。一个完整的皮影人,通常是由头、胸、腹、双腿、双臂、双肘、双手等形态部件来组成,少则有四五个,多则十几个部件来剪裁、刻制、上色描绘、上漆、组装等工序来完成。民间艺人将影人的头部称为“头茬”,作为人物角色形象的重点来刻画,其角色身份的区分多体现于此;将身段的部件称为“花轮”,如胸部、上肢、腰和下肢等部件形态,链接部件的节点称为“骨眼”,是影人整体链接和动作展开的关键。影人的头部大小在5厘米左右,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在1/6左右,高度多在20至35厘米之间,有个别地区的影人高达60多厘米。影人的造型特点讲求平面化、装饰化,与汉代画像石、民间剪纸艺术相近,以侧影体现形象和动态。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戏曲人物的生、旦、净、丑角等变化众多的角色形象。在影人制作中,艺人们将头部单独制造,和身段链接处留有槽口,可以进行头部与身段的互换,可以变化出更多的角色形象。在民间皮影演出的戏箱中,少则三四百件,多则五六百件皮影人物和道具,有着极为丰富的影人角色造型。

另外,皮影的系列造型中还配有极为丰富形象的场景和道具,如山峦树木、桌椅、幔帐等,为曲目故事的叙述表现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形象,也形象地记录下广泛的社会生活景象。

皮影的细部刻画、描绘都与影人角色的塑造统一,龙袍凤冠、盔甲旗靠,纹饰雕刻,色彩描绘都系统体现出民间艺术求全、求满的审美情趣,也是“花中套花”、形体共用等艺术表现手段的具体体现。在影人、道具的部件形象轮廓中,通过雕刻、色彩的描绘,产生出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夸张概括的艺术造型手段与以少胜多的智慧

皮影人物角色的造型是影戏艺术的主体,与现代影视动画的制作没有本质的区别。分析影戏艺术角色的造型特点,其平面化、程式化、装饰性和组装式的节点链接,都与“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和现代造型构成理论不谋而合。

一件影人的制作,由一个头部,一个胸部,两个上臂、下臂和手,再加上两个腿部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就组成了一个影人角色;骑马武将影人的下肢不再用构件制作,而是将下肢融在马的身体中,在马的身上雕刻出腿部的形象;一个持帐侍女,只在腰间做一处连接,减少配角的动作变化。凡此种种,都可看出皮影角色形象的造型或说是成型,都是控制在整体形象轮廓之内的分解构成,用皮子剪刻出来的部件也就是构成一个整体形象的形态元素。而连接的节点是整体构成的组装,也为演出时的动作展开设计了轴点。尽可能地减少了构件之间的重叠,是出于影戏演出的透明要求,也是造型平面化、轮廓化的体现。

这种构件组装、节点变化的影人制作方法,是否为现代影视动画的制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呢?在现代的二维动画片和Flash网络动画制作中,这种部件衔接,节点转动的设计方法是相同的。

头部、身段的分解造型,元素共用的构成,有效地成就了影戏角色形象和动态的多变,也节约了影人制作的工时费用。几此种种,不能不说是民间艺术造型中惯用手法,那就是以少胜多。将民间艺术的造型经验与现代艺术创作规律比较,就会发现其中诸多相同、相通的造型创作理念。不论这种“节减”的原因出自对材料、工时的节约,还是对传统图式传承发展的需要,在造型艺术和民族文化的体现上都闪耀着聪明智慧的光芒。

三、平面化造型和动作设计与影像视觉效应

皮影角色造型的种类繁多,地域风格也不仅相同,但影人造型的平面化构造是统一的。在民间剪纸艺术和民间木板年画等诸多品类中,都能够见到这种求全、求美的意蕴追求和手段运用。

剪影式的轮廓形象,最强烈地作用于视觉识辨,这也是标志设计和平面设计所常用的方法。我们在检验一个动态是否完美时,也常将具体的形象略去,涂成一个剪影来审视检验形象动态的合理性。皮影艺术的创作艺人是否主动地运用了这些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影戏的造型和演出中充分地显现出这些造型法则和视觉规律。

影人角色的大小与演出幕布(亮子)的大小尺度,以及观众的距离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人们可以在幕布上,识辨出角色的身份特征,其视觉空间距离是有效的。人物角色造型与剧目、音乐、唱腔道白形成完整而统一的感官传递。

在传统民间戏曲艺术中,非真人演出的形式中,主要的有皮影戏和木偶戏。这两种非真人演员来表演的戏剧形式,与现代国际动画组织定义的“卡通电影”概念是何等的相似。如果说皮影戏侧重了二维的视觉效应,木偶戏则是三维立体动画原生态的创作。有人将皮影戏称之为动画电影的鼻祖先创,应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动画艺术从20世纪之初到90年代之间有过曾经的辉煌,大量的动画影片运用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民间艺术元素和艺术处理手法,被全世界公认并广泛赞誉为“中国学派”。其根本体现在艺术语言的独具特色上,那确实是几代中国艺术家广泛地吸取传

统民间艺术形象意蕴创作出来的“浓墨重彩”,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之具体体现,从文学剧本到艺术造型以及电影语言,多方面体现出中国艺术的传承和创造。遗憾的是由于文革和经济体制的诸多因素,造成中国动画艺术的滞后和以日本动漫为主的多渠道文化入侵,这种局面的成因显然不是中国艺术语言缺乏感染力。当我们历经了计算机技术的革命与普及,沉浸在电脑技术的便捷高效之后,如何发展创造中国特色的艺术语汇,当是迫切而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

众所周知,有着日本的“动漫之父”之称的手塚治虫,幼年受到中国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制作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影响,而走上动画创作的道路,在其不懈的努力实践中为日本动画电影的表现建立起一系列程式化、节约化的制作模式。这种模式具体体现在角色动作之间的节省,打破了动画电影中一个动作每秒24帧画面变化的限制,如眨眼睛仅用三帧画面来完成,在景深变化中运用变化较大的镜头语言等,使影视动画既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效地降低了动画制作的成本投入,并以此为突破与美国迪斯尼的动画大投入、大制作的生产方式抗衡,争得国际动漫市场的份额,突显出日本动画以低成本投入来表情叙事的风格特点,使日本的动漫产业跃居世界之大国。凡此例证,是否应该促使我们反思拥有自己形象语言的重要呢?

皮影角色人物的动作情态是靠艺人们灵活熟练的操控来呈现的,与幕布空间、灯光、音乐、唱腔道白一起形成感人的戏曲艺术形式。其视觉传递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影人的动作变幻来叙事上,那动作的形成则在影人的造型构造中预先设计好,在演出操控时就有了“唱、念、坐、打”的传情动态。这种影人构造中的节点设计与演出时动作的形成和多变,是一种高明的整体设计理念,与现代动画的角色设计理念是一致的,无非传统的皮影艺术是以舞台整体的空间来体现,而现代动画则是运用了电影语言的蒙太奇手段,将远、中、近的镜头画面和平视、俯视以及推拉摇移的变化串连起来,形成视觉传递的综合效应。两者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皮影戏的停顿、“亮相”与电影镜头的“特写”只是表演形式上的不同,其视觉造型、传递规律是异曲同工的。

四、皮影造型艺术规律在现代造型设计中的转化运用

数字化通常是国际化和现代化的体现,当今的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领域无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平台。然而,在各种软件技术基本普及的艺术设计教育和创意产业中,离开了艺术表现规律的尊重,其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高效和规模化,因为艺术语言的表达并不是按下键钮就能生成的。当我们的艺术教育以技术为主线的方向行进了多年之后,蓦然发现我们所培养的人材与相关产业适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为艺术设计教育和数字化艺术整体水平的体现并不是单纯的技术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说,失去了“本土方言”的艺术作品,也不会做到真正的国际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打拼在国际平面设计领域的靳埭强、陈幼坚等人的作品中见到,将具有深厚底蕴的优秀民族语言符号整合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的成功。

民间皮影艺术的造型、动作设计和演出形式都具有平面化和平展性的特点,其形象构成的部件组装与分解构成的规律,可以举一反三地塑造出系统的形象造型。在艺术设计和教学的实践中证实,这比我们从真人写生入手的理解构造和设计动作变化来得更具有实效性。

我们试用皮影人物角色的部件构成和节点设计的原理,来设计一个卡通动漫角色的形象,并运用节点变化来派生其动漫角色的动作变化。这种平面化造型和平展化的动作变化,在网络动画、图画书和插画设计中,是经常用到的。其构成元素(部件)与影人一样,不是写实的形象,而是近似于真实物件的形态,这些形态组合构成则是依照了真人的关节。其面部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展开,是角色在文学或戏曲中传情叙事的视觉传递主体。与皮影戏里的影人动作比较,影人的动作情态是靠皮影艺人的操控,而二维的动漫角色设计则将部件元素排列。两者所表现出动作情态的感人,都在于抓住角色形象的典型动作特征。

应用案例,同样运用了部件构成的方法,分别设计了广告招贴和系列角色形象。这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制作表现,都是运用了计算机矢量绘图的软件CorelDRAW来完成的。在图形软件的平台中,基础元素图形的创建绘制和排列都是方便快捷的。当然这是软件程序所带来的表现效率,但是,没有艺术处理语言的关注,没有本土文化土壤的滋养,再先进的软件技术也不可能自动生成出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恰恰是在掌握了计算机软件之后,回望传统民间艺术之美,探究民间艺术的表现规律,才会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在语汇和表述上的生动,感受到民间艺人创造智慧的高明。

五、结语

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抢救和研究方面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自觉地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使这份有着广泛的社会学意义和文化学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发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将丰富的民间艺术创造智慧引入到课堂中,让我们的新生代能够看到传统民间艺术所蕴含丰富的文化含义、变化多端的艺术创意和因材使艺等造物规律,引导学生看出其中的奥妙所在并运用到现代设计的创意中去。这无疑对传统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刘金平

上一篇:乡司法所工作总结优选下一篇: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