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2022-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剪纸,指的是用纸剪出来的艺术品。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创造了大量的剪纸作品,或人物或植物或动物,内容不一,形态不一,唯一相似的是那创造出来的美,每幅作品带给人们的都蕴含着原始的美。《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学习民间剪纸可以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帮助孩子丰富感性经验。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篇1: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是荆楚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鄂州民间剪纸艺术的内涵、装饰语言、艺术形式,论述鄂州民间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展示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价值。

剪纸艺术在鄂州民间生根开花,已成为民间文化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而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本原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荆楚儿女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也创造出了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州剪纸艺术

鄂州剪纸是荆楚大地民间艺术瑰宝,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记录着剪纸技艺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承续着历代艺术精华,荟萃了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犹如剪纸艺术的历史长廊;它融合南北艺术之精髓而自成一体,以其清新活泼、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立于民间艺术之林;它植根社会、取材民间,题材广泛,内容朴实,表现手法奇特,各种流派和风格迥异的作品争奇斗艳,堪称珍贵的民间艺术宝库。当今更是赋予美感的造型和丰富的感情色彩,使剪纸作品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表达出朗朗向上、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

鄂州民间剪纸审美特色

鄂州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其超越自身民族背景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它,也就有了存在过程的审美价值。对于鄂州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的独特艺术魅力是需要我们传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主观意象创作

主观意象是按照人的構想进行剪纸作品的创作,不受自然形态的左右。鄂州民间艺术剪纸艺人感情浓烈,从朴素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是直接流露的主观自我表现,也是心灵深处情感体现。鄂州民间剪纸艺术在构成中不受任何物象间真实存在的束缚,自由随意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象进行安排。南京金陵神剪的第四代传人张方林的剪纸作品“富贵鼠”、吉林张春颖的剪纸作品“鸿运当头”等,都是经过了作者主观性处理的优秀作品。前者作品中用各色的牡丹花围绕着可爱的老鼠,寓意深刻;后者作品中用黑底配红色莲花,凸显了画面中间九条重复出现的鱼儿。它们头顶红球,首尾相续,将“连年有余”的传统题材和现代艺术理念有机融合,体现出深厚的荆楚文化意蕴。

2.独特装饰风格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朴实而夸张,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功底,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达到雅俗共赏、工艺传神的独特境界。经过时代的发展,如今已经实现了剪纸的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的有机融合。综观琳琅满目的剪纸世界,轻盈的纸制品折射出丰富的平面视觉效果,传达出美妙完整的艺术构思和章法,展现了人们热爱生活、向往吉祥、喜气盎然的景象。鄂州剪纸艺术以其夸张和变形艺术形式围绕着表现主题内容,有效地增强画面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3.精深制作技巧

由于剪纸材料、工具的特点和具典型,鄂州剪纸艺人在长期的创造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技巧。剪纸的制作需要把线条的粗细、疏密、虚实等安排得当,而且要根据剪纸的特点,尽量发挥它的长处,同时要充分地考虑镂空技艺的精湛。镂空的艺术技法,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细部作有效地深入刻画来增强剪纸的艺术表现力。随着镂空技术的使用,对剪纸结构要紧密相连的要求也提出来了,因为剪纸要剪刻镂空,拿取粘贴,如果没有很好的整体性,就不便于制作和使用。剪纸艺人在构图时必须设法让所有的表现对象都巧妙相连,不出现断连现象,达到较强的视觉效果。

4.浓郁乡土气息

鄂州的民间剪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图像、花卉禽兽。风格粗犷、淳朴;表现手法简练、夸张,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鄂州剪纸分为两类,一是单色,一是彩色。单色,是用一种颜色的纸剪成,朴素、大方、明快,表现力强。彩色,则绚丽多彩,色泽丰富,表现力强。它大多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鹤鹿同春”等。鄂州民间剪纸特别讲究对称,成双成对,这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外在反映。

5.多维造型艺术

鄂州剪纸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在构成上,剪纸要求所表现的实物通过一个平面展开,造型高度简练并且外轮廓要高度概括,艺术语言夸张变形。鄂州民间剪纸艺术产生和流传非常广泛,为表现某一丰富的主题采用多维立体的创作方式,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抓住抓住特征入手,概括提炼出最能体现物象本质特征和情感色彩的特定外在形态,通过抓外轮廓的方法,对物象进行传神的刻画,把物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鄂州剪纸艺术的风格粗犷、简化、浪漫,轮廓和形状坚实而清晰,纹样生动有趣。鄂州剪纸艺术作为民俗活动的载体,传承着民俗文化,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承传性、固定性。加之剪纸手法、纹样的规定性,所以就形成了鄂州民间剪纸相对稳定的特殊造型艺术。

鄂州民间剪纸文化价值

鄂州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其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它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和几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是我国大地上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造型特征、形式美感和率真的感受等,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博大深厚的文化基因库。剪纸艺术具有强烈而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形式。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朵最灿烂、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品种。它凝聚着我们祖先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是民族文化艺术的源泉和灵魂。鄂州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活动,它的大部分都是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剪纸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情民风,融入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善恶判断。鄂州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这是人类最重要的亟待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文化遗产之一。

鄂州剪纸艺术传承与创新

鄂州民间剪纸的形式和风格应该多样化,艺术劳动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不断创造和创新。同样,鄂州民间剪纸艺术一直在是与时俱进中传承的,已不是单纯的指传统的民间剪纸类型,更多的是指那些立足于传统民间剪纸形式美的变化法则的基础之上,开创出具有新内容新变化思维的中国现代创意性剪纸。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生存价值观的变化影响了鄂州民间剪纸的传习,民间传统文化在教育上的长期缺失,使年青一代对剪纸传统淡化甚至陌生,这是中国民间剪纸传承的最不利因素。

基于对鄂州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学习与研究的深入思考,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剪纸艺术,生活需求的依托已使民间剪纸的存在边缘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多学科专业的交叉学习与借鉴。创新是民间剪纸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但整个过程是一个艰辛研学的劳动过程,至少要掌握民间剪纸的基本造型规律和其承载着的深厚的文化与艺术的语言符号等本质的东西,更要解决造型造意的问题。鄂州剪纸艺术做为服务于人的吉祥文化意识的艺术形式,对内塑造了人的精神情感世界,对外引导了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鄂州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应该是让最真实的生活情感激励我们去创意,让中国的剪纸艺术走向世界,成为当代一道充满魅力的艺术风景线。

结语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要想在艺术之林中永固长存,除了依靠外界的关注和支持外,还要借助剪纸本身的特殊形式和艺术质量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对现有成果加以选择、取舍,保留精髓——蕴含其间的,为民众世代传承的独特审美情感和不朽的民族精神。鄂州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这是因为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因为它那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从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今天我们对鄂州民间剪纸艺术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探寻原始文化之根,也有助于完善和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内容,更可以让人们了解鄂州剪纸艺术这一民间文化的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肖巍(1982—),男,碩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肖巍

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篇2:

始于民间剪纸艺术·提升幼儿审美情趣

【 摘 要 】剪纸,指的是用纸剪出来的艺术品。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创造了大量的剪纸作品,或人物或植物或动物,内容不一,形态不一,唯一相似的是那创造出来的美,每幅作品带给人们的都蕴含着原始的美。《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学习民间剪纸可以让孩子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帮助孩子丰富感性经验。所以在大班我们开展了民间剪纸活动,旨在通过剪纸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新美的能力。

【 关键词 】剪纸 提升 审美情趣

一、初步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幼儿阶段是审美能力形成及发展的敏感期,也是对其终生审美态度、兴趣、能力等培养的良好契机。审美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直接影响幼儿早期的人格发展、对其创造性的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幼儿早期审美偏爱及审美态度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物质环境,让孩子初步感受剪纸艺术

大班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感知,活动范围面也拓宽了,对身边的很多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经常有意识地带他们去感知身边的事物,带他们去观察幼儿园里的树叶,孩子们的思维就放宽多了。在她们渐渐喜欢上了剪纸活动后,我及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剪纸材料:剪刀、手工纸;准备丰富的辅助材料。如:宣纸、瓦楞纸、皱纹纸、毛笔、广告色、彩笔水、胶水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提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丰富活动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

(二)精神环境,让孩子深入感知剪纸艺术

《纲要》中说道:“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经验。”要很好地表现艺术,首先应该让还需感受到艺术的美。在孩子们刚接触剪纸的时候,我收集了大量的剪纸作品供孩子们欣赏,让孩子们看那些各地的民间剪纸作品,我自己也买了剪纸书和孩子们一起坐下来慢慢斟酌,体味民间艺术的味道。每次活动前都让孩子欣赏老师的剪纸作品,但告诉孩子这只是借鉴,而不是要他们模仿!在孩子们完成剪纸作品后,我把孩子们完成的剪纸称为作品,因为这些东西是经过孩子自己的加工、加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而完成的。

二、继续提升幼儿表现美的能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剪纸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我、不断创新表现美的过程。对于如何选择幼儿剪纸内容,如何使孩子的作品展现童真、童趣,这个问题我一直思考着。

(一)初现于内容选择,有助于幼儿适应

在剪纸教学的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内容。首先注意活动的内容应富于童趣性、发展性与层次性。因此我选择了形象生动、孩子又易于接受的内容,如动物类的蝴蝶、刺猬、小兔、大象等;植物类的小松树、花朵等;人物类的小娃娃……每一次对于内容的选择都具有计划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

(二)着重在运用材料,有益于幼儿发展

剪纸所需的材料不外是纸、剪刀、刻刀等。纸张——是剪纸的基本材料,纸张选择得好,能为剪刻带来很多方便与好的效果。单色剪纸一般我们选用是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普通大红纸,或经染色后的宣纸,效果大方。纸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作品的味道不一,太薄了没有质感,太厚了剪不出四方连续。纸张不能太脆,太脆会导致孩子很难把握,重了容易撕碎,轻了又很难减除边缘的圆润,纸的色彩还影响作品的形象,表现物体的颜色最好根据物体本身的颜色去进行选择,这样剪出的物品才生动形象。

剪纸活动中教师也要注重幼儿之间的差异,要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所发展,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做到难易兼备。分了层次的材料虽然无声,但它体现了教师的隐性支持,使材料有针对性的作用于不同的幼儿。在幼儿第一次接触二方连续剪纸的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四个层次的材料来引导幼儿学习剪。

三、开拓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一)引用故事,帮助孩子快速融入活动

每次剪纸前我都会用一个小故事引出,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学会了把自己完成的剪纸作品给她编个好听的故事,虽然很简单,但是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前提。有次剪了个“塔桥”,孩子们就发挥想象力了,故事开始了有一天,双胞胎小狗出去玩,今天天气多好啊,小狗来到草地上,跑跑来跑跑去,后来发现前面有座桥,跑过去一看,不对呀,这桥怎么和以前看到的不一样呢,狗狗,狗狗我告诉你这是塔桥……”

(二)家园共育,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活动

发挥家长的作用,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创造,例如,班级里有一位小朋友的奶奶擅长剪一些民族的图案,我们特别邀请她来班上为幼儿现场表演,她熟练的技巧能把幼儿想象中的图案瞬间表现出来,幼儿在惊讶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剪纸不仅仅是模仿,创造的图案更美、更吸引人 。此外,我们在节假日还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 剪纸的组合作品,既能复习原有的技能,又能在家长的帮助下,实现幼儿大胆的设想,激发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三)言语故事,帮助师幼共同发展进步

教师的评价对幼儿来说很重要,因此,教师应有一双灵敏的眼睛,及时发现每个人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如: “你剪得真认真”。“你剪得真棒,我特别喜欢,多剪点送给妈妈吧”。 “没关系,练几次就会了,我帮你吧,你一定能行”。“剪得真好,要是有点装饰就更漂亮了”。“你的进步真大,再剪大点就更好了”。教师的这些肯定、表扬、和建议性的话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逐渐对剪纸产生兴趣,在最大的限度上创造美的能力。让我们牢记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语:“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虽然,幼儿的审美情趣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和渐进深入。让我们教师去做伯乐,给他们充分发展的机会,去尽情的感受美、表现美、创新美,体验创造的快乐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我们须注重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智力的开发是首要的,如识几个字、背几首诗效果立竿见影。但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良好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将使他受益终生。这短日子我努力满足并引导幼儿生理、心理需要作为早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切入口,在科学设计环境,重视活动管理,抓住随机教育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重视活动管理,养成良好行为

1.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

不同的活动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全面养成。例如:在这学期中我开展了一个“我是餐桌翩翩绅士(小姐)”的主题活动,以故事的形式来展开,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到知识,明白道理。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名字叫葛欣悦,她平时是个非常棒的小朋友,但是一到吃饭的时间,她就显得很不自在,要么说肚子疼不想吃饭,要么就是把不爱吃的东西就扔掉,饭粒掉得满桌子,满地。于是在这次“我是翩翩绅士(小姐)的活动中,我让她当了一回故事的主人翁,让她手把手来进行故事的每一步情节,从而使她在活动中学到教育,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要爱护粮食,悦悦自从通过这么一系列进餐活动,她的这个情况很大的改善。不单单是这名小朋友其他的幼儿在吃饭期间也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也都能把饭吃完,而且桌面干净。不仅仅在幼儿园,在家里,我也时常听见有家长来告诉我,说他的孩子吃饭进步了很多,她的孩子吃饭都不挑食了什么的,这表明什么呢?这就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不挑食、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养成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进餐行为。

2.充分挖掘活动的价值。

我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诸如平等交往意识、角色意识、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有意识的挖掘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例如,“我是小小服务员”的区域活动,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看一些关于服务的碟片,再让幼儿亲身学做服务员,并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礼仪,如:客人来了要有礼貌,为客人沏茶,问客人有什么需要,记得微笑。 通过这些内容让幼儿了解“客人”的喜好,感受到互相服务的乐趣,提高了幼儿自我服务和为同伴服务的能力。期间我还带幼儿去了其他的班级和个别老师的办公室,让幼儿更进一步的学习、利用起这些礼貌来,让幼儿个个都成为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科学设计环境,引导幼儿行为

1.教室的设计。

这学期,在班级环境上我也做了很大的改变,我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带给幼儿行为的主要作用,所以我努力使环境能依附着幼儿的本身。我知道幼儿期在道德上是自利的,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会很好地遵守。这一点在通常的教育观念中被看作一种缺点,但是我却将它看作一个绝佳的起点,因为幼儿道德的自利为幼儿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例如:“我们起航咯”板块的设置,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奖一朵小红花;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奖一朵小红花……让幼儿明白,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就能够得到老师和其他孩子的肯定。起航栏使每个孩子奖到小红花的数量是多是少,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可以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能自然的调节幼儿内在的行为,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物化方式呈现集体规则。

我尽量不传统化的告知幼儿“你不可以干什么”或“你必须给我怎么样”,而是以物化方式呈现幼儿在园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例如,我在喝水的地方画上了一条宽约30厘米的平行线,让幼儿排队在平行线内等候喝水,目的是将孩子集体活动需依序进行的行为培养融入环境之中,当然一开始幼儿很不适应我的做法,常常发生推挤、抢道的行为,但是经过我一遍遍的教育、引导、示范,渐渐地幼儿开始懂了、明白了,也就渐渐学会了!再如:杯子,毛巾等幼儿的个人用品放在杯架和毛巾架固定的位置上,是个人专用,不能混用。对于这个规则,我以数字的形式表示。如某某小朋友的以“1”表示,那么他任何物品都是“1”这个数字,某某小朋友的以“2”表示,那么他所有物品都是“2”这个数字……,以此类推,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的遵守规则,也不需要我刻意的去指导孩子。

三、抓住随机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我们班的区域角,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了,因为这里是幼儿们的天堂,幼儿可以无畏惧的玩耍,那次幼儿像往常一样玩耍,后来岑老师为我们班送来了新的玩具,孩子们天性好奇,看见新的玩具就要跑去探索一番,于是很多孩子都跑到另一个区域角去玩,却忽略了把原先的积木整理好,我看见后特意装的很可怜的样子对幼儿说道:“小朋友,你们快来看,这些积木真可怜,它们都回不了家了,有谁能帮帮忙送它回家,好吗?“结果孩子们重新回到了这块区域,忙着将积木“送”回家了!这一看似微妙的举动,却在提醒着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有坚持性的好机会。

很多时候我常常在想,什么对与孩子来说是对的,什么又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往往这些问题困惑着我,现在想起来,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在学,我未尝不是也再学,再反思吗?所以在生活中,我要继续和幼儿并肩成长,并肩学习!

作者:陈波

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篇3:

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摘要:针对当前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在发展中呈现出的自发传承模式解体的问题,提出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传承可以以湖北高校艺术院系为依托,由自发传承转为自觉传承,使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与中国当代文化血脉相通,在自觉传承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自发传承;自觉传承

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荆楚地方民俗风情的艺术表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湖北民间雕花剪纸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极具艺术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湖北劳动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从古至今,经久不衰。其在艺术表现力上独具地方特色,以一种清新典雅的风格特立于民间艺术之林。与北方剪纸艺术的粗犷夸张与雄浑简洁相比,湖北的雕花剪纸显得玲珑剔透,纤细秀美,其人物造型神形兼备,注重灵性,想象力极为丰富。

湖北民间雕花剪纸是荆楚大地的民间艺术瑰宝,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郭沫若先生曾为之题诗来赞美这门艺术:“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巧夺天工,美在民间永不朽!”[1]在审美上,它注重装饰美。以刺绣花样为例,艺人们往往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巧妙构思,在有限空间内填充理想的纹样,把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通过多种装饰手法,在实用的前提下把它们表现出来,如一幅儿童虎头鞋花样,在鞋帮的轮廓中填入“三多”之一的“石榴”纹样;鞋底则填进“万事如意一支笔”的纹样,寓意着对孩子生龙活虎、文武双全的美好祝愿,把人们的心里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2]。在纹样的创作组织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它能够打破真实生活的束缚,能抓住对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细节,使物象形更单纯、集中、完整、典型化。如孝感地方的“丹凤朝阳”剪纸纹样,蹁跹起舞的凤凰是由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构成凤身的,这是多么大胆的想象。又如有的花样,一枝结三果,三果各不同,显示出以意领先的造型观念。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这一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注重以形表意的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历经千年,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剪纸艺人逐步加工改造而形成的。它不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而是反映了大众的习俗和精神向往,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乡土性,它能够为其他的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提供大量的艺术素材和资源。

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给人类的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在越来越重视文化经济的今天,高度重视湖北民间雕花剪纸的经济价值,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提升到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的高度,认真分析研究其潜在价值及其转化机制,合理地将民间雕花剪纸艺术进行利用和配置,将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资本优势,赢得主动。保护和传承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资源,还有利于湖北省地方文化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保护和传承是一种辩证关系,没有保护就没有传承,传承实际上是最好的保护。同时,非物质文化资源与物质文化资源相比,还有着可再生和可反复利用的经济特征。因此,充分合理地挖掘和利用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这一具有再生性的文化资源,也有助于湖北省创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6月,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中,湖北的民间雕花剪纸无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自然与它的工具有着直接的关系。所谓“北剪南雕”正是非常深刻的形容和写照。由此可见,湖北民间剪纸艺术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其奥秘就是非常善于利用雕刀,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与北方剪纸有着根本的不同,显得极其秀美。

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历史上在西晋时期,在湖北孝感地区民间就有剪纸的习俗[3]。而在湖北鄂州从汉代起剪纸艺术就非常普及,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剪纸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4]。特别是湖北孝感的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在明清时期曾达到繁盛的高峰。这是因为作为剪纸的材料——纸,产量高,且价格便宜,再加上工具简单,工艺也不是特别复杂。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制作和创作雕花剪纸出现了专业分工,既有专业的,也有半专业的剪纸艺人。这就为推行剪纸艺术提供了方便。其核心的剪纸艺术技法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最终使湖北民间雕花剪纸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奇葩。

多年前,笔者有幸收集到一本湖北孝感民间雕花剪纸作品集。注目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马上使人眼前一亮,作品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太强烈了,令人惊叹,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作品集印证了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辉煌,人的思绪能够随着作品集去想象它过去的繁荣。在20世纪初期,湖北雕花剪纸作为一个行业相当繁荣,并出现了明显的行业细分和协作生产关系,像做蜡盘、磨刀、出花样等有专门的制作工序、工艺也都是分工完成。

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虽然有着昔日的辉煌,但它在时代的大潮中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说是今非昔比,风光不再。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更加紧密,政治上的开放必然带来经济上、文化上的开放。一方面,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得各国经济既分工又协作,世界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与突飞猛进,又使得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在应用范围上缩小。另一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实施产业转移,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为了其利益最大化,常常以文化入侵的方式对其它国家输入价值观念,以巩固他们的市场,扩大其市场份额。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其表现在思想上就是一切向钱看,金钱拜物主义盛行。这对民间雕花剪纸艺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放弃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纷纷进城打工赚钱。客观地讲,在大工业生产时代,民间雕花剪纸这种小型分散的手工劳作是无法与现代印刷大工业生产分庭抗礼的,这必然导致民间雕花剪纸艺人纷纷转行或远走它乡,不少艺人渐渐淡出创作,无可奈何地结束了艺术生涯,使民间雕花剪纸艺术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从而使这一民间艺术有濒临失传的危险。

针对此局面,中央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在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湖北孝感、仙桃和鄂州的雕花剪纸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作为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工程,拨专款成立专门的机构,建立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创作中心,建立专职的创作队伍,实施专职队伍与兼职相结合的雕花剪纸艺术队伍建设策略,并建立专门的创作基地。为使雕花剪纸艺术不致失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艺人实行津贴制度,让他们带徒弟,言传身教,不仅实施专业队伍的培训,还与普及相结合,让更多的百姓了解和从事雕花剪纸艺术,扩大雕花剪纸艺术创作队伍。更为重要的是,主管部门还鼓励专业艺人参加国内外大赛,对获奖者予以奖励。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重视下,各地方将雕花剪纸艺术提升到战略层面,把雕花剪纸艺术作为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措施和策略,让雕花剪纸艺术成为当地的名片,增强其艺术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虽然湖北各级政府对湖北雕花剪纸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下了很大力气,但始终不好解决的就是传承人问题,因为湖北雕花剪纸艺术所在地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对此兴趣不大,而那些昔日的传承人又大多年事已高,纷纷谢世。这也是全国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上普遍存在的一个尴尬现象。因此,不解决好艺术传承人问题,民间艺术的未来发展就始终堪忧。

面对今天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传承难题,如何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保持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对国外高校的考察,我们认为,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传承可以由过去的自发传承转为自觉传承,即以湖北各高校的艺术院系为依托,借助学校教育这一重要的文化传承途径,使年轻一代能系统地了解这一地方性的民间传统艺术的精华,从而加强文化自觉意识,在自觉传承中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毫无疑问,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阵地,学校教育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文化发展的模式。但现在我国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主要是讲授西方的设计原理和理论,而讲中国民间美术的甚少。在艺术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和学生的接触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了解很少,他们不清楚哪儿的剪纸有名,哪做的年画有名,我省有哪些民间艺术品类是进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不能不说是我们艺术教育中的缺失。这也不禁让作者想起2009年在美国大学访学期间,那里的美术学院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美国大学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视野十分开阔,其非常善于从其它国家和民族艺术中汲取营养和精华。他们经常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高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展览。在这种相互交流中,他们以其它国家的艺术营养来丰富本国的艺术,赋予艺术以一种新的生命力,美国高校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中国的高校及艺术工作者应该从中得到启发,我们更应该对我们身边包括民间雕花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加以重视,而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教育改革。应该将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这一地方性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纳入高校的艺术教育,并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民间雕花剪纸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的民族美术是由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民间美术三大部分组成[5],若忽视了民间美术,那将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青年学子是国家的希望,肩负着建设国家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如果青年学子在大学期间就能形成重视和正确认识包括民间雕花剪纸在内的民间美术的良好意识,那么在以后的艺术与设计工作中就会带着这种意识去进行艺术创作,其设计就会打上民族的烙印,具有民族特色,而对于文化和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民间雕花剪纸艺术也会借助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力量得以传承,并在新的传承模式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要借助湖北高校艺术院系来实现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的自觉传承,我们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依托湖北省艺术类高校或湖北高校的艺术院系,并与地方剪纸协会合作,设立高校民间雕花剪纸研究机构。由高校研究机构组织研究人员,展开对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资源的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同时,还可在高校设立民间雕花剪纸艺术陈列馆,除了供教学和研究之用外,还可服务于社会。

其次,以民间雕花剪纸研究为基础,进行艺术与设计教育课程改革。以多种形式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普及性地开展民间雕花剪纸的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办法,可以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必修课,针对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选修课,还可定期举办讲座,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课堂内充分感受到民间雕花剪纸的艺术魅力,也可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推广、普及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知识的目的,让他们了解到寓意深刻的民间雕花剪纸艺术所承载的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感受传统文化,达到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树立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而所需的教学师资既可依托研究机构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在剪纸艺术上有造诣的民间艺术家或知名研究者前来授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在学校内开展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对校外民众举办培训和展览,进而达到向民众宣传和弘扬民间艺术与文化的目的。此外,由于现在我国高校和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还可利用对外文化交流的机会,将这一地方性的民间传统艺术纳入到文化交流项目中来,这样一方面达到了对外宣传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些举措能使高校成为进行民间雕花剪纸艺术研究、教学、培训及对外交流的基地,通过高校这一平台宣传、推广、普及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同时也为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作型人才,使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后继有人,长久传承。

最后,在研究的基础上,依托高校,对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服务于民生。这就需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方针,借助艺术设计的力量,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创造力,将一部分现有的民间雕花剪纸作品进行开发利用。这种开发可以借鉴日本对民间艺术的做法,分两条路径:一条是保持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原生态基础上的开发,通过艺术设计对其原生态作品进行包装式开发,在使其与现代文化接轨的同时,提升其附加值,使其成为一种和传统书法一样的民间艺术收藏品;另一条是将民间雕花剪纸这一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艺术设计完全融合,创造性地进行商业性或产业性开发,增加其市场竞争力。譬如,我们也可以尝试利用湖北民间雕花剪纸的精美图形,改变材质,开发成美化生活的装饰品;还可与其它现有的一些实用产品相结合,增加其实用性,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和高级的馈赠礼品等,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让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瑰宝焕发出新的生命光彩。

综上所述,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这一具有独特地域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艺术形式,不仅极具形式美感,而且风格独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要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生命力,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又需通过湖北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研究平台,向青年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艺术教育,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历史的责任和重托。总之,民间艺术虽然是自生的,但不能任其自灭,唯有在一种自觉的传承模式中才能将湖北民间雕花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搜搜百科.孝感雕花剪纸[DB/OL].(20121210)[20130110]http:∥baike.soso.com/v52915018.htm.

[2]潘鲁生,苗红磊.剪纸[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45.

[3]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7.

[4]韩致中.新荆楚岁时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34.

[5]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03.

(责任编辑文格)

作者:杨薏 白亮

上一篇:妇联全年计划下一篇:会所装修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