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故事简介

2022-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亡羊补牢故事简介

亡羊补牢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养了十多只羊。白天,农夫赶着羊群到山上吃草;傍晚,农夫将羊儿赶回羊圈,清点对数后,他才安心去睡觉。

一天早上,下起大雨。雨水把羊圈冲坏了,羊圈上出了一个窟窿。农夫发现后没有立即动手修补羊圈,他想等那天有空时再补吧。

第二天早上,农户准备去放羊,刚走到羊圈,他发现羊圈上的窟窿更大了,羊也少了一只。他才突然意识到昨晚可能有狼进来把羊叼走了。农夫非常心痛自己丢失的羊,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羊。看到地上的血迹后,他才明白羊是被狼吃了。

好心邻居大伯知道后,忠告农夫应该赶快把羊圈上的洞修补好,否则,会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

农夫接受邻居的建议,他立即找来一些木材,将羊圈的窟窿修补好,修补后的羊圈比以前更结实更坚固了。羊圈里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生活中出了差错,应设法及时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学习也是这样的,错了就改,那么,相同的或者相似的错误也就不会再犯了。

广西柳州市景行小学0802班三年级:彭周洲

第2篇: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 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板书: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结果

(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再也没丢

第3篇:亡羊补牢寓言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过。篇二: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三合一小校本部片教学设计比赛 参赛人:陈燕

参赛作品: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温故揭题,引入新课

1、回忆学过的寓言。

2、说说什么是寓言?

3、揭示课题,齐读。说说你对“亡”和“牢”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字词,正音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如:“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2、 交流、汇报,相机引导。

四、悟理

1、默读,想一想: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

2、交流: (1)、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1)、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五、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3、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1)、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2)、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4、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六、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2、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相机进行偷盗法制教育,交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防偷盗方法。) 板书:

亡 第一次丢羊 毫不在意 未

羊 第二次丢羊 后悔——修羊圈 补 结果

牢(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再也没丢 为 迟 也篇三:

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优质课教学实录 《亡羊补牢》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词语、会写8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给你们猜的不是日用品、也不是动植物。我们来看图猜成语。请同学们看。 师:你们真棒!百猜百中!谁知道这些成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板书:寓言) 师: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寓言? 师:(ppt)师:对。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道理,寓言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板书:故事 道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亡”是什么意思?师:“牢”呢?

师:这两字个的意思都清楚了,谁能完整的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篇故事内容?

(二)、句中识字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1、三个学生分别读句子,再齐读。

2、 理解“街坊”意思?。

3、 请同学们来观察标红的字体,你感觉哪个字比较难写?

4、 伸出你的小手,一起来写一写“窟窿”这两个字。

5、 同学们准备好生字本,一起来听写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 寓言 两则 窟窿 叼走 街坊 劝告 后悔 狼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窟窿”这个词不但难写,它还给养羊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呢。谁来说说它带来了哪些麻烦?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假如你的羊圈上有个窟窿,你会怎么办?

师:可是这个养羊人呢?街坊劝告,他不听。假如你们就是丢羊人的街坊,你快来劝劝他吧。(齐读)

(出示ppt: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劝说养羊人的? 师:哪个词看出他着急?

师:街坊应该用什么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怎样想的呢?谁来做养羊人? (出示ppt: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师: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ppt) 师: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谁来和我们合作着读一读这组对话。 师:读的非常好。请同学们和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吧! 师:哪位同桌来展示一下呢?

师:引: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 (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师: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句子中读出来的? 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那么两次亡羊之后,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后悔)他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从“后悔”一词中了解到了什么? 师:你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四)、体会寓意 (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师: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

生: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习不认真等。 师: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同学们应该读过很多的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篇,并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师: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版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其它的寓言故事。

二、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窟窿 破劝 丢 补

学生听写的生字

第4篇:《亡羊补牢》

陈亮的爸爸是个普通的牧民,靠养羊为生。他总共养了十只羊,个个膘肥体壮。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一匹饥饿的狼正在四处寻找食物。突然,他听到似乎有羊的叫声,于是循着声音往前跑。果然,前面有一个羊圈。跑近一看,呀!好多又肥又大的羊。它一边流着口水,一边用粗糙的舌头舔着那毛茸茸的嘴巴,紧接着便拼命地用它那锋利的前爪不停地凿着羊圈墙壁 。不一会儿功夫,羊圈就被它凿出个洞。它缩着身子钻了进去,抓了一只羊美美得饱餐了一顿。其它的羊都蜷缩在墙角,吓得浑身发抖。这匹狼得意洋洋的看着其它的羊,心里想:哈哈,以后,我就再也不用发愁没有吃的了。于是,心满意足的走了。

第二天早上,陈亮来赶羊时发现羊圈破了一个洞,再数一数羊:“

1、

2、

3、

4、

5、

6、

7、

8、9„„咦,怎么少了一只?”他把这事告诉了爸爸。爸爸想肯定是有狼来过,就对陈亮说:“不用管它,我有办法了。”便附在陈亮耳边说了几句,接着,父子俩便咯咯直笑。到了晚上,父子俩假装睡了,等着狼的到来。不出所料,狼真的来了。它迫不及待的钻进羊圈,看到一只比昨天还要肥还要大的羊,高兴极了。张开双臂扑向小羊,刚咬一口,就大叫一声,“啊,我的牙!”这一下子就掉了三颗大牙,然后,就落荒而逃了。陈亮和爸爸看见了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原来啊,陈亮和他爸爸为了对付这匹狼,做了一只特别逼真的小石羊。

第三天,他们就把羊圈补的结结实实。从此以后,狼吃羊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第5篇:亡羊补牢

9《亡羊补牢》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假托而又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板书:故事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生齐读《亡羊补牢》。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说题目中的“亡” “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查字典)坐牢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课件出示两个字的字义,生选择。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3.师:这个小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到故事中体会吧!

三.自学生字词。

(一) 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拼音,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序号。

3.用横线画出丢羊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修补羊圈的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三句话: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1)抽生读,正音,齐读。

(2)强调:羊圈“圈”是多音字。“窟窿、街坊”轻声的朗读。“叼”的读音。

(3)齐读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师:初读课文,你知道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课文哪两句在写丢羊?

一天早晨, 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一只羊。

2、默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想一想两次丢羊的原因?用双横线画出来。

第一次:

出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1) (看图)“窟窿”是什么意思?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

的事。

(2) 这里的“原来”就是“原因”的意思。

(3) 句式训练。

晓丽今天没来上学,原来是。

因为,所以今天没来上学。

3、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

第二次:

若生回答: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又”说明养羊人这一次丢羊的过程同第一次一样。

4、为什么两次丢羊的过程会一样呢?让我们来读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出示: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1) 齐读。街坊就是——邻居。

(2) 面对街坊真诚地关心与劝告,养羊人怎么说的?(齐读)

(3) 从养羊人的回答中,你看出养羊人是什么态度?(无所谓,毫不在意)他可能在

想什么?(羊已经丢了,就回不来了和羊圈没关系。羊已经丢了,没有必要修羊

圈)。

(4) 同学们分析得十分透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街坊的关心,和养羊人

无所谓的态度。

(5) 师生读,分男女生。

(6)养羊人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

(7)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所以,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

齐读: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

小结:两个“又”字,让我们深深地明白了,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概括,就是——亡羊。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二次丢羊以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养羊人想法的句子。抽生读。

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后悔是什么意思?()

他在后悔什么?用(要是„„就„„或如果„„就„„)

师: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晚,为什么?

(因为羊圈修好了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

(2)所以,他(齐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为什么养羊人要“赶快”修,可以把“赶快”去掉吗?

(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想再丢羊了,所以,要赶快修羊圈。)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究竟晚不晚?课文中哪一句话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从那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4)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 根据板书,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做错了:不听劝告,考虑问题不全面

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停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师:是呀,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生:(齐读)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3.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让我去看病,我以为是小病,就没有去医院看病,昨天就发起烧来,为了减少病痛,我早上去看医生,买了药,吃过后,现在好多了。)

六.总结,当堂过关。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还明白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作业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寓() 悔() 狼()

遇() 梅() 猪()

盘() 叼() 硬()

盆() 叨() 便()

2、选一选,填一填。

牢:A.羊圈;B.监狱;C.坚固,牢固。

(1)我读过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2)老师的话牢()记在我的心中。

(3)武警战士监守牢房(),决不让一个罪犯逃掉。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2)他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4.选词填空。

劝告劝说

(1)幸好我及时地接受了妈妈的(),要不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2)经过大家一再(),他终于愿意参加这次活动了。

都有“劝人改正,听从”的意思。

“劝告”一般指使人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

“劝说”一般指劝人做某种事情或使人对某种事情表示同意。

第6篇: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答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请齐读课题 。(寓言两则

《 亡羊补牢》)

师:今天学习第一则《 亡羊补牢》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很有道理的故事)

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则:相当于篇

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习道理 )

板书:道理)

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一开始就学习道理吗? (要知道故事

) 板书: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师:谁能给《亡羊补牢》的“亡”组词? (亡羊补牢

灭亡

死亡) (板书:死亡)

师:请给“牢”组词。

(坐牢

牢记

牢固

监牢

)

(板书:监牢)

师:“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请把你们查字典的情况告诉老师好吗?

(字典中“亡”有3种解释

1.逃跑

2.死

3.丢失)

(字典中“牢”也有三种解释

1.养牲畜的圈

2.监牢

3.结实、坚固)

师:那你们觉得“亡”“牢”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猜想。

(“牢” 是牢房的意思

“牢” 是羊圈的意思

“亡”是失去的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证据,初读课文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下面请同桌一起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听到谁读不准,热心帮帮他。

师:小黑板出示三句话:(

目的在于巩固字音)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老师这里有三句话,分别请三个小朋友来,比比谁读得准。

师: 抽生读这三句话

师:分小组朗读这三句话,

师: 全班再齐读。

三,研读,弄清“亡”和“牢”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用横线把它划下来。

师: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师巡视学习,作适当的点拨。

生:汇报:

(“亡”是丢失的意思:我是从“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证据的。)

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

(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

师:要读准“圈”、“叼”等字。

师:“亡”不是“死亡”吗?

汇报:

(是羊被叼走,他丢失了羊。)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齐读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一直都是说羊丢了,没有说羊死了,可能羊还没有死呢。)

师:(齐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小结: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

(齐回答 :丢失

板书在题目“亡”下面)

师:“牢”是什么意思?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

“牢”是“羊圈”意思。)

师:“补牢”就是“修羊圈”。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说修羊圈就是“补牢”。

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请把刚才找出丢羊和补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练读。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在读这则寓言的时候,老师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

师: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默读课文,思考)

汇报:

(我知道羊圈破了个窟窿。“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请齐读这句话。 (看黑板)

(我还知道街坊劝告,他不听。)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师: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师:他读得怎么样? (还应该读出劝告的语气。)

(应该读出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师:街坊对养羊人这样关心,可养羊人呢?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指名读,评议。)

师:可以看出养羊人的什么态度?

(可以看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满不在乎,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板书

想法

已经丢) (养羊人心里想:羊丢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养羊人想:一只羊也不算什么,丢了就丢了呗。)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

(板书

做法

不补)

师:请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养羊人又少了一只羊。)

板书 ( 结果

又少)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师: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同桌讨论交流)

师: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请看图说说。)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师: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不能,因为他要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板书

赶快堵) 师:

养羊人这么做,她在想什么?

师: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板书

后悔) (指名读)

师: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用上

“要是„„就”„„

或者

“如果„

就”„„)

(他很后悔,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他很后悔,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师: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因为修好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

(因为已经丢了两只羊,不能再丢羊了,不然羊会丢光的。) 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板书

再没丢) 师: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明理

师:我们说过,学习寓言除了读懂故事,还要读懂道理,刚才知道“亡羊补牢”的意思就是丢羊补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丢失了东西要找出原因。) 师:仅仅是丢失东西吗? (如果„„)

师:养羊人因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损失了羊。 (要乐于听别人的意见)

师:光听意见就行了吗?小组交流交流。 (不要等东西丢失了才懂得珍惜。) 师:怎样能使珍贵的东西不再丢失? (做错事要及时补救,以后就不再错。)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作业本散了,但为了不让作业本再继续散,我就用订书机把作业本订好了,作业本也就没有散了。)

(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让我去看病,我以为是小病,就没有去医院看病,昨天就发起烧来,为了减少病痛,我早上去看医生,买了药,吃过后,现在好多了。)

师:幸亏去看病了,不然会引起大病的。

师: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齐读)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板书

为时不晚)

六、复述故事

1.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劝告帮助,如果你是养羊人,会对街坊做什么? (谢谢、道谢)

2.师:把你的同桌视作街坊,你向他道谢。 (生相互视作街坊,道歉)

七:作业

(出示生字词)

1.单独出示生字词能把它读准确吗?

自由读、齐读

2.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学习的方法,除了通过道谢基本把故事讲一遍,现在还可以把生字串起来讲故事。

3.、回家向家长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为时不晚)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亡羊补牢”。谁来读。

2、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解题。

1、自由地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读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圈(quān),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

→你说。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 →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

→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展示表演读:

→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2: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 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

→生1:→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 →谁再来说一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两位孩子还愿意来表演。

5、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开你们的想象

→生1: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生2:如果我听从街坊的劝告,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现在我已经丢了两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丢了,现在得马上去修补羊圈。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对,养羊人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得读→个别读 →读中点拨,此时的他非常后悔,后悔的句子谁还想读? →老师也想读(故意去掉“赶快”。)

→生:不能去掉,因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2: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生3:加上“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

→是呀,你看(看图)养羊人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读,从此,„„。 →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1:老大爷,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你就不会丢第二只羊。 生2:大伯,知错能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生3:你做错事能及时补救,我向你学习。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说,你说。

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作业本散了,应该马上订好,及时补救。

六、复述故事

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一天,他送一只羊给街坊,向他道谢。街坊问,你为什么送羊给我?养羊人就把“亡羊补牢”的事告诉了街坊,如果你就是养羊人,该怎么告诉“街坊”这件事?先自由准备一下。

七、书写生字

1、哪个字特别难写,需要老师帮助的? 哦,“窟窿”,这两个字都是“六”,特别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师范写。

2、生写。

八、拓展

小朋友,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题目吧,这是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上一篇:德育管理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对老知青有新政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