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科研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护士科研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构建基于工作坊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包括40个课程内容,27学时;培训人员包括临床护理专家、医学医生、统计学医生、护理研究生和护理教育专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50名。采用培训模式。

第一篇:护士科研论文

基层医院护士对护理科研认知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对护理科研的认知情况,分析基层医院开展护理科研的困难及需求,为针对性地实施科研指导提供依据。

作者:邱美宁 陈 芳

第二篇: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水平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三甲医院60名临床护士进行护理科研状况调查,了解其在科研工作中欠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结果:68.1%的护士有搞科研的愿望,44.4%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80.6%护士工作太忙没有时间,98%护士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9%护士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结论:应从提高护士科研意识,加强其继续教育,增强科研管理意识着手提高临床护士护理科研水平。

【关键词】护士;护理科研

调查分析护理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对护理学领域的未知事物进行反复探讨,系统观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科学分析的一种认识活动。护理研究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1]相比,我国护理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尚属薄弱环节[2],与医学其他学科相比,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待发展[3],护理学发展依赖于护理研究和结果的应用,而护理队伍中的临床一线护士做的护理科研并不多,本文就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限制护理科研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加强在职护士科研能力的继续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1月,采用方便取样随机调查法,调查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60名,现场发放问卷,不记名答卷,现场收回。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 调查内容: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5个方面:①护士基本资料(含2个小项目);②护士开展护理科研的现状(含6个小项目);③护士对护理工作及护理科研的态度(含3个小项目);④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含1项多选);⑤护士希望在科研方面得到继续教育的内容(含1项多选)。调查问卷有是非和多选题两种。

1.3 分析方法:应用Excell软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在被调查的60名护士中,护士占46%,护师以上职称占54%,中专学历占63.2%,大专学历占27.4%,本科学历占5.9%。

2.2 护理科研现状:60名护士中仅有10名(17.1%)接受过系统科研知识学习,15名(25.3%)参加过护理科研,4名(4.9%)取得过科研成果,3名(4.5%)发表过科研论文,41(68.1%)有搞科研的愿望。由此可见大多数护士有搞护理科研的愿望,而真正搞过科研的人数却不多,取得过科研成果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参加过科研并取得科研成果与学历有关。

2.3 护士对护理科研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认为搞护理科研对提高护士的地位没有意义者占36.1%;21.2%护士认为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从事的,高不可攀。

2.4 护士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80.6%的护士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作为科研中最大的困难,认为选题困难者46名(75.7%),有39.2%的护士把没有经费认为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外语水平低23名(36.5%),得不到其他人员的协作17名(28.1%),仅有15(24.7%)认为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还有名(18.4%)对所搜集的资料不会统计分析是在科研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5 护士为提高科研能力,希望得到的继续教育内容:外语依旧是护士最大的障碍,本调查结果46名护士(75.7%)希望得到外语的再教育,其次是如何撰写科研论文42.4%,38.9%的护士想学习如何设计科研论文,希望得到继续教育统计学的有38.9%,仅有30.2%的护士希望得到文献检索的继续教育。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有98%希望得到外语方面的学习,71.1%希望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

3 结论

3.1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护士的科研基础条件差,只有17.1%的人进行过系统的护理科研知识的学习,75.7%的护士最想得到的继续教育是外语。目前,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中有2/3第一学历是中专,基础文化水平较低,综合、分析、理解、逻辑思维、文稿撰写、统计推理等能力欠缺,缺少应有的科研素质,影响了护理科研的发展。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有一批的研究生、本科生毕业分配到医院从事護理工作,但现实的教育仍落后于实际需要。教育能增加护士科研知识,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发展多种教育模式是最多被建议的教学措施[4-5]。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的方式,所谓多层次,即指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对症下药”。从基础理论、人文学科到与科研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与培养。所谓多渠道,即指自学、成人高校、业余大学或短期专修班。所谓多样化,即不断组织和举行各种形式的讲座、专题讨论,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护理期刊,及时了解国内护理发展动态。

3.2 增强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44.4%的护士认为“只要服务态度好,合格护士与科研无关”,21.2%的护士认为搞护理科研是少数专门人才的事。任萍等1994年在“科研对临床护理工作没多大帮助”调查中,赞成此观点占36.3%[6]。护理人员缺乏科研意识是开展护理科研面临的重大困难。许多护士终日辛勤工作,有的从事护理工作20~30年,虽然掌握了不少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但因缺乏自觉的科研意识而停留在缓慢的积累经验的水平上,不能上升到理论,总认为只有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护士才能懂得或从事护理研究[7]。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意识首先要把护理科研纳入护理管理的议事日程,由护理管理者起带头作用并适当施加压力,再者采取多渠道组织学习及科研知识培训,抓好学科带头人的工作,有计划地选派护理骨干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护理发展动态。克服自卑心理,消除搞科研太深奥的想法,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矛盾,正是进行临床护理研究的最好选题。

3.3 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资料报道有25%的护士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并缺乏获取信息的意识[8]。在本次调查中80.6%的护士认为工作太忙没时间,这是科研中最大的困难。长期以来,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及日常护理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使得护理人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主动性,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采取双重激励的方式强化护理人员的主动参意识,在上级奖励金额基础上加倍奖励。发表论文者给予报销版面费并按发表杂志等级给予不并作为评选优秀护士、优秀医务工作者和晋升专业职称的重要条件之一。

3.4 充分发挥护理科研网络的作用:特别是重视发挥科研信息的作用,以解决护士没有时间看资料、信息不灵、选择困难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高层次护理人员的智慧、潜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要普及文献检索知识,把文献检索纳入护理教育和继续教育中[9],鼓励查新,提高护理科研的创新性,鼓励护理人员走进图书馆,把握信息,充实知识,使科研更具先进性、创新性。

晋升网(http://www.js120.net)致力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标题、关键词检索及全文检索,并独家研发刊社管理和刊社加盟系统、在线投稿、在线查稿、在线阅读、远程审稿、在线下载等系统;聚刊社力量,建服

参考文献:

[1] Retsas A. Barriers to using research evidence in nursing practice[J]. J A dv Nurs, 2000, 31(3): 599.

[2]雷 琼,余祖妹.加强护理科研工作提高护理科研综合水平[J].吉林医学,2004,25(11):19.

[3] 王进伟,王进文,鲍美英.临床护理观察在护理科研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7,628(18):1940.

[4] Kajermo KN, Nordstrom G, Krusebrant A, et al. Percepti ons of researc h utilizati[J]. J Adv Nurs, 2000, 31(1):99.

[5] Nilsson Kajermo K, Nordstrm G, Krusebrant A, et al. Barriers to and facilitators of research utilization, as perceived by a group of registered nurses in Swede[J]. J Adv Nurs,1998,27(4):798.

[6] 任萍.對科研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的初步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1994,9(11):9.

[7] Miracle V.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research[J] Dimens Crit Care Nurs,1999,18(5):56.

[8] 沈宁美国护理教育的变化及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6):480.

[9] 肖顺贞护理研究[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

作者:于船

第三篇: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工作坊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构建基于工作坊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包括40个课程内容,27学时;培训人员包括临床护理专家、医学医生、统计学医生、护理研究生和护理教育专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某三级医院临床护士50名。采用培训模式。采用护理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和科研创新能力量表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临床护士培训后的护理科研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 < 0.01)。培训后,临床护士发表论文数、专利数、新服务和技术数、科研项目立项数均高于培训前。结论:基于车间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养体系是可行的。将其应用于临床护士培训中,可以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三级综合医院; 临床护士; 科研能力; 工作坊; 科研创新; 在职培训

引言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注册护士在医院的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要求医院将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实际专业水平和职业发展的注册护士在自己的单位,并确保护士接受培训按照计划。我院护理部积极探索在职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改革培训方法和考核形式,逐步构建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分层培训模式。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湖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N0、N1、N2、N3、N4名护士50名进行培训,每级10名。入选标准:①具备护士执业资格,从事一线临床工作;②工作时间> 6个月;③自愿参加这项研究。排除标准:

①护士培训;②培训期间因工作或产假不能上班。其中,男6例,女44例;年龄24 ~ 51岁(34.46±7.37)岁;学历:中专生2人,专科生19人,本科生28人,硕士1人。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以工作坊模式组织实训教学,组长主持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研讨会。训练时间为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每周1次,每次约80分钟,共14次。考虑到护士工作的性质,一节课教两次,同一门课连续教2周,每个内容所有护士至少要参加一次讲座。将50名护士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人。具体模式如下。

(1)训人员工作坊小组成员包括主任护师

護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护理专业研究生2人,工作坊成员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长以上职称,申请科研项目或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护士长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总体安排。副护士长担任车间组长,负责协调车间实施计划和质量控制;2名研究生负责查阅国内外文献,建立基于工作模式的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四名工作坊成员负责培训现场的布置、现场主持、调研完成、培训点评等实施工作。培训前,组长向参与研究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获得他们的同意和支持;工作坊团队成员将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实施方法、评价指标等,并需经过严格考核后方可实施。

(2)培训内容

调查发现,低职称护士对疾病护理、护理技能、应急救援知识和知识技能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中、初级护士对常用器械、新技术、文献检索和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有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者在保证护理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科学认识护理质量知识丰富,品德优良,并具备管、沟等综合能力。69.4%的护理管理人员未受过管理教育。目前,很多护理管理者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达到预期,参与继续管理教育尤为重要。在对不同级别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中指出,不同年资护士的培训需求不仅包括紧急救援、应急管理,还包括沟通技能、危重护理知识、护理教学、科研等。并且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的自我修养和心理咨询有普遍的培训需求。由此可见,不同层次的护士培训需要存在不同,不仅有共性,也有个别性。而高质量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学术水平,还可以提高护士的自信心、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培训中应保质保量,培养更多实用型护理人才,从而减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隐患,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1.3资料收集方法

使用问卷星制作问卷,生成二维码。护士通过扫描代码回答问题,并在培训前后现场回答问题。不能对每个电话号码重复问题,每次回答时间不超过15分钟。培训前后共发放问卷50份,培训前后共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检验水平α= 0.05。

2.结果

2.1培训前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得分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科研创新情况 见表2。

3.讨论

科学研究工作本身既枯燥又费时。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用于研究和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采用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对临床护士进行了科研能力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缺乏系统、完整的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体系。本研究中护理研究与培训部的课程设置是由护理研究课程衍生而来,可以填补临床护士科研知识的空白,为护士的继续教育提供保障。本研究临床一线的教师和教育专家,包括临床护理专家,医学博士,博士统计,研究生护理教育和护理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从擅长的角度不同专业护理科研内容,不仅使培训的内容更全面,可以满足临床护士的实际需要。工作坊模式的应用强调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结合,通过教师的教学帮助临床护士梳理护理科研的理论知识。通过全景案例引导护士吸收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促进护士之间的交流,激发护士的创造力;通过上一节的总结和分享,护士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强调护士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避免培训后知识与实践的分离。四名工作坊成员的意见可以让护士认识到实践中的不足,从而纠正护士推理能力差的问题。结果表明,护士科研能力的总分显著提高(P < 0.01),这表明,构建培训体系可以提高护士护理部门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护理部门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但护士科研能力训练后总分是76.72 ±9.517,整体仍处于中等水平,改善范围不大,但可以薄弱因为护士科学研究基础上,增加一个更有限,提到在护理管理是把重点放在科研基础薄弱,加强理论研究的人群护理实践操作的频率和强度,从整体上提高护士科研能力水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班模式下的科研能力培养体系能够提高护士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但是,举办讲习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在未来,研究人员将不断完善培训形式,利用网络平台,使护士能够按需实时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提高护士的学习能力

自主高效的知识转移,进而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姗,杨巧芳,董 方 方.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现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7,32(18):14-17

2.吕娟,张雪梅,杨璐.老年患者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6):1104-1107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作者:林冰

第四篇:注射室护士如何做好新毕业护士的带班工作

【摘 要】注射治疗是门诊病人较常用的处理方式, 门诊注射室具有气候性和季节性高峰期,病人多、流动性大、文化素质高低各异,环境喧闹,工作繁忙等特点。根据以上护理工作的特点,要求带班护士更新对新毕业护士的带班模式,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给新毕业护士进行入科教育、服务意识教育、安全教育、业务技术教育、管理教育等以适应注射室的护理工作。近几年很多新毕业的护士在毕业前已参加了全国护士执业考试,一般工作几个月就能取得执业证,大家都以为取得执业证的护士就能应付我科的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就没有了顾虑,因此不重视对她们的带班和培训。其实年资高的护士不要有理所当然的想法,应该多一些换位思考,作为一位新人刚来到医院工作,经验不足,且对我科环境不熟悉,与患者沟通技巧欠缺,业务技术欠熟练,而且目前护患形势严峻,护患纠纷多,导致进行各项操作时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对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各种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未能联系实际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新毕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消除她们的心理压力,帮助她们蜕变为一位优秀的注射室护士,现介绍一些更有效的培训措施,能充分激发新毕业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能力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注射室护士;新毕业护士;带班

1 入科教育

1.1首先护士长向新毕业护士介绍科室的同事和周围环境,如更衣室、洗手间、茶水间等功能室的位置,消除陌生感,并给予配备必要的钥匙和个人私用储物柜,增加归属感,使其更快地熟悉科室环境和适应本科工作。做好岗前培训,清楚解释医院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仪表、仪容着装要求,交待工作的注意事项、要求。选择具有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刻苦好学、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蔼且有耐性的年资长、职称高的护士带班。

1.2带班护士首先向新毕业护士介绍科室布局,工作流程、方式、要求,各班的工作时间、职责,交接班的内容,各物品摆放,污物处理,器械、仪器的使用保管,水电开关位置,使新毕业护士对本科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以便于日后的带班工作。

2 服务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进步,患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带班护士应让新毕业护士熟悉我院患者就诊、交费、检查、治疗处理的流程和了解门诊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使新毕业护士可以向患者作出正确的指示和做好健康教育。带班护士首先是培养新毕业护士的服务态度,逐渐从微笑服务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说话有技巧、沟通有艺术等,杜绝不必要的投诉和护理纠纷。例如:主动为病人倒一杯水、递一块纸巾、治疗过程中多一些问候、病人离开时送一句祝福等,让病人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提高满意度。其实带班护士一些细微的动作直接影响新毕业护士在以后的工作态度,培养新毕业护士拥有更强的服务意识、细密的心思,可以更周全地照顾病人的需求。

3 安全教育

带班护士在平时工作中需加强新毕业护士医疗安全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避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3.1加强落实查对制度,备药时应检查药物质量、有效期等,配药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安全用药原则,药物剂量、用法是否有错误。目前电脑网络系统普遍应用于临床,在工作中会遇到医生输错医嘱,药房的工作人员没发现,导致错误发药的现象,这就需要培养新毕业护士具有谨独精神和广泛的医药知识,严格把关,避免差错事故发生。规范新毕业护士为病人注药前除了做好理论上所说的三查七对外,还应查对患者的年龄、诊疗卡号是否与注射单上的年龄、诊疗卡号相同,避免发生同名同姓的病人打错针的现象。并且在用药前应查病历和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用餐史,例如: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前,必须询问患儿是否有蚕豆病;中老年病人滴注葡萄糖时基于安全考慮,最好能够询问病人是否有糖尿病;需皮试后才能使用的药物,皮试后常规在病历上记录药品批号、皮试时间、执行者签名,且字迹清晰,方便以后用药查对;遇到不懂之处或者病人有疑问时,应及时询问同事或医生,弄清楚后才执行,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3.2 带班护士应重视新毕业护士消毒隔离制度能理论联系实际,教会消毒液配制、浓度监测、紫外线灯使用,加强无菌观念培养,规范无菌操作,规范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个人防护,落实保护性措施防职业暴露。例如:为病人静脉穿刺时,使用的止血带严格实行一人一管一用一消毒原则;处理完病人后,立即用消毒液擦手;操作完成后,能习惯性地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处理等。

3.3带班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使用的药物性质有针对性地向新毕业护士灌输用药安全方面的知识。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输液针头,我院考虑到输液安全,建议1岁以下小儿常规使用5号输液针头、其余患者使用5.5号输液针头,以免在输液过程中患者自行调节滴速,从而发生危险。在静滴氨茶碱、氯化钾、钙剂、倍他司汀、间苯三酚、阿奇霉素等副反应较多的药物、年老体弱和婴幼儿患者输液时,滴速应慢,每分钟不能超过40滴。但静滴甘露醇时,则应选择8号以上输液针头,且应把滴速调至每分钟125滴,以保证疗效。穿刺后告知患者不能擅自调节滴速、离开输液室,并着重巡视,加强病情观察,重点交班。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等,如遇到患者询问时,可以正确解答,增加患者信任感,如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满18岁人群,癫痫史者、精神病患者慎用,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清楚,以免造成严重后果。用药前应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会出现的反应,必要时交待注意事项,例如:静滴阿奇霉素时会出现腹痛、恶心、针眼刺痛等不适,最好不要空腹滴注,减慢滴速可缓解症状;静滴左氧氟沙星针、氧氟沙星针时,可沿输液静脉走向皮肤出现条索状红斑、感觉有少许痒,如没有伴随其他不适,则不必惊慌,此乃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拨针后会慢慢消散;静滴甲硝唑针和克林霉素针会出现口苦现象,嘱患者多饮水、含服话梅可减轻不适,2至3小时后自觉症状消失;使用654-2针、阿托品针后,会面红、口干、心跳稍快等症状,即使饮水也不能缓解,大约用药后2至3小时症状会消失;肌注退热药后应多饮温开水;肌注苯海拉明针、异丙嗪针等会出现疲困、嗜睡,应避免高空作业、驾驶车辆;育龄期使用利巴韦林等易致胎儿畸形的药物时,要告知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最好半年后才孕育小孩等。预防性地把这些药物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轻出现药物反应时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

3.4,带班护士应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引渡新毕业护士独立交接班。接班时应细心观察病区环境是否整洁、安全,认真清点急救物品、药品、检查设备仪器的性能,点清押金、体温计、冰袋、车床、枕头、被单的数量,认真听清交班者交待的病情、未执行完的医嘱、特殊事件等,有疑问之处弄清楚,并认真巡视病人,注意特殊病人做好床边交班。交班前本班工作做清、卫生搞清、特殊性治疗及病情变化病人的记录写清,写好交班记录。能全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向接班者表达清楚病人病情、治疗、特殊处理,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有效性。

4 业务技术教育

4.1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带班护士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对新毕业护士实行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的操作训练。重视正规操作训练,不能因忙、贪方便而简化程序,避免形成不良的工作习惯。科室可以通过业务学习、操作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准确判断皮试结果等。刚开始静脉穿刺训练应选择合作的、血管较粗、易于穿刺成功的成年患者。成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后,多选择不合作、血管较细、穿刺后要用夹板固定的幼儿进行静脉穿刺,刚开始时带班护士可从旁协助新毕业护士进行操作,穿刺成功后指导固定技巧。待幼儿的静脉穿刺技术也较熟练后,增加婴儿的静脉穿刺操作锻炼,尤其是头皮静脉穿刺操作锻炼及穿刺成功后的固定方法。带班护士多向新毕业护士分析在实践过程中穿刺失败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配合操作的技巧、减轻穿刺疼痛的小窍门、穿刺部位的选择、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血管硬化患者血管的选择和穿刺技巧等,新毕业护士应不断总结经验,平时留心观察。准确选择肌肉注射部位,手法正确。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旧针眼处、淤血及血肿部位注射,长期作肌肉注射的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进针后,必须先抽有无回血,无回血方可推注药液。掌握“二快一慢”无痛注射技巧,注射后观察药物反应,交待注意事项。着重训练婴幼儿的肌肉注射操作,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定位不当易伤及血管及神经,部位是食指尖与中指尖分别置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注射前应指导家长固定好患儿,注射时近距离垂直进针,推注药液稍快,防小儿扭动折断针头。“惧针”心理者在注射前摆正体位,最好躺在床上进行,做好解释工作,注射时分散注意力,缓慢推注药物,减少疼痛,防止晕针发生。血友病、浮肿病人 肌注后应延长按压穿刺部位时间。认真配制好各种皮试药液,浓度准确、规范保存环境和使用时间,准确判断皮试结果,讲解有关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的因素。例如:注入药物剂量不足0.1ml,注入过深,药液外渗,使用激素或抗组织胺类药物等均可造成假阴性。皮试液配制不标准,针刺过浅,注入药量过多,患者对刺激的高度敏感,患者处于体质衰弱、空腹、疲劳、有药疹等特异的生理病理状态,皮肤消毒时对酒精过敏,注射部位衣物摩擦用手按捏,缺乏对照手段,患者的心理因素,医护人员怕担责任放宽阳性的标准、时间等原因均可造成假阳性。对于可疑的阳性或者判断意见不一致时,可用生理盐水在对侧手臂做空白对照观察实验。若确定阳性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业护士判断,并在病历上用红色签字笔注明并双签名。重视患者自觉症状的反应:如患者感到针眼发痒或有其他症状时,应定为阳性,但也要排除患者的心理因素。带班护士应禁止新毕业护士单独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操作,带班护士可在旁指导新毕业护士完成操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4.2平时工作应注重能力的培训,体现在特殊事件、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带班护士应重视新毕业护士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新毕业护士熟练掌握医院制订的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措施,当遇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药物反应、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晕针、低血糖反应,或工作过程中发生投诉纠纷、护理不良事件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从“愣住了”迅速转变到积极应变、根据情况必要时报告上级、处理后做好登记和按要求写好护理记录是需要新毕业护士在临床上刻意去锻炼,刻意去观察别人在遇到相似事件时的处理方式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对于在工作中发生的任何情况,带班护士应指导新毕业护士如何处理并完成相关记录,多组织大家共同交流讨论,分析应急处理的成功和失败例子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危机意识,使新毕业护士懂得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保护好患者和自己,避免出现法律纠纷。逐渐培养新毕业护士具有考虑问题周全、遇事处变不惊、动作利落,果断冷静的素质,不仅表现在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更应该反映在一定的预见能力上。护理工作中的应急应变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仔细的观察、正确的判断、自信的处理上,如何能提高新毕业护士的的应变能力,关键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具有熟练掌握抢救仪器设备操作、抢救药品使用和注意事项的能力,具有丰富的经验。

5 管理教育

带班护士完成一级护理质量管理,做好专责护理和个案管理,把握关键环节的工作重点,使质控常规化职责化,并参与二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质量持续改进。培训新毕业护士积极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活动,认真执行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技术规范和工作指引,确保患者安全。新毕业护士了解护理质控的内容,参与落实科室环境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做好消毒隔隔离和指导和监督卫生员搞好卫生,遇到输液患者较多,场面混乱时应对患者做好指引,懂得疏导分流处理好患者,熟悉科室物资请领、设施设备保管保养,协调科室工作。

6 总结

护士长应重视新毕业护士的培训,平时多关注新毕业护士,及时帮助她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问題。定期检查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并组织考核。带班护士能对新毕业护士进行全程管理,系统地、有步骤地进行带班教育,及时总结经验,促进提高。共同鼓励新毕业护士不断加强学习,认清发展趋势,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白衣天使。

作者:曾锦娟

第五篇: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基层护士科研能力培训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合作学习理论在基层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和某大学护理学院合作联合培养,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我院临床护士130人的科研能力培训中,采用理论授课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培训的关键环节进行过程控制,比较培训前后护士的科研能力变化。结果:培训后科研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 ;不同雇佣方式、学历、职称和职务的护士科研能力得分,经两两比较(P<0.05)。结论: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护理科研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水平。

【关键词】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培训;合作学习

[

护理科研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方法,探索和解决护理领域中的问题,产生新的护理思想和护理知识,为护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对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基层医院的护士而言,护理科研几乎是一片空白,普遍存在护士整体学历不高,科研能力明显不足[1],如何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水平,有效教学方法的探索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互相学习的系统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2]。2018年1月本院护理部通过和某大学护理学院合作联合培养,将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应用到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教学培训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二级医院开展系统规范的护理科研能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我院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具有护士执业证书;②在临床工作的护士;③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实习生;②休假在3个月以上的护士。

1.2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编制、年龄、工龄、学历、职称、职务及护士掌握科研知识总体情况。②护理人员利研能力自评量表:采用刘瑞香PI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此量表由4个维度40个条目构成,包括科研基础知识(13个条目)、统计学知识(7个条目)、计算机统计软件操作(11个条目)、论文写作(9个条目)。结果分为“完全会或能”“基本会或能”“稍会或稍能”“不会或不能”4个层面,依次赋值3一。分。量表总分120分,得分越高说明科研能力越强。得分水平分为3个层次,总分在0~40分为低水平,41~80分为中等水平,81~120分为高水平,该量表有较高的信效度。本次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4。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设计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分别与培训前(2018年3月)和培训后(2018年12月)发放上述问卷,对全院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基线调查和培训后效果评价。两次分别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2 科研培训方案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首先于2018年3-12月,聘请某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专家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科研知识相关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护理科研选题、护理科研方法介绍、护理科研实践、数据的收集整理、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和投稿,共计20个学时的理论授课。由护理部统一购买《护理科研》书籍,下发到临床科室供护士学习。

其次,在进行理论授课期间,护理部利用微信平台组建护理科研学习小组,主要由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和教学老师组成,共有20人参加,按照全院授课内容进度,每次课堂授课后以科室小组的形式,把理论授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同时结合理论授课内容选定5个小组合作的主题,每科根据本科室专科疾病确立自己的科研意向,阶段性安排汇报学习体会,在群内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1.4 资料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本研究共调查130名护士,其中正式编制9人,合同制121人;年龄最小20岁,最大53岁,平均(28.91±5.91)岁;工龄1~32年,中位数7年;第一学历:中专学历82人,大专42人,本科6人,最高学历:中专学历14人,大专60人,本科56人;护士56人,护师60人,主管护师及以上14人;普通护士115人,护士长15人。

2.2 实施科研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比较 实施前临床护士自评的科研能力得分总分最低为0分,有32人(24.6%),最高为59分,平均为(8.42±10.88)分,得分率为7.01%。培训后临床护士自评的科研能力得分总分最低。分,有1人(0.8%),最高92分,平均为(27.32±17.51)分,得分率为22.76%。4个维度中得分率由低到高依次为:统计软件操作、统计学知识、论文写作、利研基础知识,培训后科研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两组数据得分有差异(P<0.05)。

2.3 培训前后临床护士科研能力得分及单因素方差分析 合同制护士在培训前后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更为显著(P=0.009);不同学历和职称得分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合作学习理论有利于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能力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科研能力总分(27.32±17.51)分,得分率由7.01%提高到了22.7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说明采取理论教学结合小组学习法的形式对提高临床护士的科研水平是有效的,与既往的研究报道[4-5]一致。把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知识培训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专题,通过教师的高效引导与护士学生的积极配合,护士既可以通过老师的讲授获得知识,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从同伴那里获得知识;同时阶段性安排汇报学习体会并展开讨论促进护士自主学习交流,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使参与学习者的科研知识和能力得以强化和提升[6]。

3.2 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提示,培训前总体存在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有行政职务者,科研能力得分越高的趋势,与赵梦遐[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培训后中专、大专学历的人员、护士职称的人员提高幅度更大;护士雇佣方式的差异也影响着护士的护理科研能力水平,培训后合同制护士的科研能力得分进步值比正式护士(P<0.009)有明显提高。在本研究中,合同制护士占绝大多数,且学历层次偏低、职称低,也是培训期间主要的获益群体。对于年羟化的护士队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说明护理研究知识的学习是每个护理工作者都可以参与并探索的领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增强了临床护士对护理科研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提高了对护理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8]。

4 小结

护理科研课程理论性较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但本研究中如何处理好不同职称、工作年限护士科研培训需求的差异以及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等,是其局限性所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护士科研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同时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具体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对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我院提高护士科研能力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14-215.

[2]孙宏玉,范秀珍.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刘瑞香.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8-9.

[4]孙瑞敏.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的构建及评价[D].河南:河南大學,2014.

[5]梅碧琳,张慧敏,梅碧琪.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现状调查[J].全科护理,2018,16(21):2671-2673.

[6]娄伟,魏碧蓉,李红玉.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培训新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4):662-664.

[7]赵梦遐,孔令磷,朱利敏.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83-284.

[8]葛玉荣,闫树英,赵丽丽,等行动研究法在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75-79.

基金项目:医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yzij-2017-004)

作者:杨显芳 陆悦 沈艳宇 李秀力 杨鲤萍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下一篇:化学与生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