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士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产科护士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个人隐私权的维护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维护好病人的隐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医疗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医疗行为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患者的隐私,故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隐私已逐渐纳入管理的重心。

第一篇:产科护士论文

妇产科护士与内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摘要】目的:了解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7名妇产科护士和47名内科护士进行对比性调查分析。结果 妇产科护士SDS均值高于内科护士(49.12±8.06对44.18±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9,P<0.01);SAS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8,P>0.05)。妇产科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u=3.38,P<0.01)、工作量及时间分配(u=3.06,P<0.01)、工作环境及资源(u=4.93,P<0.01)、病人护理(u=3.11,P<0.01)、管理及人际关系(u=2.96,P<0.01)等方面的压力源得分明显高于内科护士。结论妇产科护士抑郁状况比内科护士严重;妇产科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妇产科;内科;护士;心理健康

Comparis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Between Gynecologic and Obstetric Nurses and Medical Nurses

Yang Juan

【Key words】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urses;Psychological health

為了解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对妇产科护士和内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1月分别选择本院47名妇产科护士和47名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其中,妇产科护士年龄21~35(24.5±1.5)岁,护龄2~14(5.5±2.5)年;已婚13人(27.7%),未婚34人(723%);学历:大专36人(77.6%),本科11人(23.4%);职称:护士32人(68.1%),护师以上15人(31.9%)。内科护士年龄21~36(23.5±25)岁,护龄2~15(6.5±1.5)年;已婚15人(31.9%),未婚32人(681%);学历:大专35人(74.5%),本科12人(25.5%);职称:护士31人(66.0%),护师以上16人(34.0%)。两组护士的年龄、护龄、婚否、学历、职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每个量表均有20道问答题,记分范围为1~4分。正向记分题A、B、C、D按1、2、3、4分记分。“没有或很少时间”:记为1分;“少部分时间”:记为2分;“相当多时间”记为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记为4分。判断标准:SAS标准分≥50分为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3分为抑郁状态[1]。压力源测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2],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分配、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方面的问题,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明压力越大。所有调查均运用自评问卷的方法进行,发出问卷94份(妇产科护士及内科护士各47份),收回94份,有效问卷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测试结果均以x±s表示,采用《实用医学统计学》[3]中的方法,大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u检验。

2 结果

2.1 妇产科护士与内科护士SAS、SDS评分比较:妇产科护士心理状况测试结果显示,SDS均值高于内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S均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妇产科护士与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源比较:妇产科护士在压力源5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内科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妇产科护士的焦虑情况与内科护士相同,但抑郁分值明显高于内科护士,表明妇产科护士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科护士,提示妇产科护理工作存在着导致心理抑郁的特殊压力。

从两个专科的护理工作压力源比较可以看出,妇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内科护士。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妇产科护理工作环境和专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经常的急诊接产工作,使她们经常昼夜颠倒,三餐无规律。妇产科护士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应激源,如临产的产妇由于产痛而发出的痛苦喊叫声;产妇、新生儿病情变化需随时抢救时,由于家属不理解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冲突;畸形较明显的婴儿或死胎的娩出;潜在的乙型肝炎、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影响,都极易导致妇产科护士心理负荷的加重[4]。此外,妇产科的工作环境使护士所接受的职业危害因素比内科护士更多。化学制剂对人的皮肤、呼吸道、胃肠道有一定不良影响,作敷料时,空气中的棉絮飞扬及消毒剂的污染均对呼吸道有一定的慢性损害。每天直接频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中各种传染源,都对妇产科护士构成了极大的威胁[5]。

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有效地解决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就妇产科的护士长或护理管理者而言,应针对妇产科护士的职业特点,除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外,更要注意帮助护士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好职业环境中的一些影响。可通过交流、商讨、听取建议和相互沟通的方式,帮助她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积极应变能力[4]。同时,可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或鼓励个人多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让护士们能有机会宣泄内心的压抑感,养成乐观、豁达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1] 车兵. 精神科与门诊护士心理状况的对照比较[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1):149

[2] 李小妹,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调查[J]. 护理管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 陈飞. 实用医学统计学[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勤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1992:99- 101

[4] 杜飞燕,罗婷. 妇产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 广西医学,2007,29(6):870-871

[5] 朱洪玲. 产科护士与普通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4):504-506

作者:杨 娟

第二篇:产科护士的情绪管理

【摘 要】在我国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产科护士需要面对处于特殊时期的正常人群,产妇和家属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再加上工作压力较大,医患关系容易紧张,导致产科护士较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将会对产科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护理事故和护士自身的伤害发生。因此,产科护士需要对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管理,使自己能更好工作和生活。

【关键词】产科护士;产妇;不良情绪;管理

引言: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护士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育年龄的增大以及二孩政策的开放,产科收治的高危妊娠产妇越来越多。该类产妇分娩时风险较大,产妇及家属的心理较为紧张,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产科护士在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护理时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这种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在高度紧张下进行护理工作,护理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产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危害。情绪管理是通过管理手段使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情绪的一种管理方法。

1 产科护士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1.1职业应激反应

由于产科所面对的患者的特殊性,产科护士经常需要面对多重刺激,比如产妇在产前的叫喊,产前产后的出血,新生儿的紧急抢救和难产等情况。在各项的工作中都需要同时考虑到两条生命,也正是由于关系到两条生命,所以病情变化较快,也较为复杂,从而导致护士所承担的压力大,工作负荷重,风险大。

1.2心理压力

由于产妇多是正常人,但分娩过程却较为复杂,因此产妇及家人通常会对产科的要求和期望值较高,有时候产科护士还会无端受到产妇家属的无理羞辱,因此,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重经常会发生角色、个人价值和现实的冲突,产生压力。而这种压力如果持续存在而不进行排解,会导致职业性的倦怠,不仅影响护士本身的生活和健康,也会对护理对象产生不可预知的危害。还会影响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最后整个科室护士队伍都会对患者和工作失去应有的热情。

1.3社会压力

产科护士除了在工作中需要面对产妇和产妇的家属,遭受患者的责难,承担职业的责任,在家中还需要照顾家人,工作和生活需要同时兼顾。这不仅让护士的压力加大,也使护士的情绪更加的低落和压抑。

1.4技术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高,还要求护士能学到更多的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护理素质。然而护士的学习和深造机会较少,这既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容易发生技能不足而带来的压抑,也会由于缺少学习机会而晋升无望带来更大的压力。

2 情绪管理的应用

2.1为护士举行心理讲座

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对产科护士进行心理讲座服务,讲解如何控制情绪和缓解压力,讲解如何体察自身的情绪,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如何进行情绪的宣泄和压力的释放。提高产科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2.2重点关注高压力护士

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对护士进行心理状态的调查,筛选出压力较大的护士,并对其重点关注,通过不定期的沟通及认真观察,发现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和不足之处。通过科室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和沟通交流,帮助这部分护士调整心理状态,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

2.3建立科室护士交流微信圈

建立科室护理人员微信群,共同商议决定群名。将微信群内的护士视为一个整体,大家目标一致、互相关爱。除工作交流外,逢年过节发送相关问候,艰难时期相互鼓励,好事临门相互恭喜。请假调班时,群里其他护士会主动要求顶班,分享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快乐,发送节日问候与护理人员的生日祝福,及时发布消息鼓励大家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

2.4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

产科护士由于需要面对产妇这一特殊人群,她们的情绪常常会变化无常,常常会因为护士的一句无心之言而对护士进行投诉。因此,护士应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语气和用语,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真诚和关爱。尤其是需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为患者着想,这样就能减少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矛盾纠纷。

2.5为护士提供情绪发泄的平台

护士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工作既辛苦又繁重,而且在工作中还可能会受到患者的误解和责骂,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在科室内可以设置情绪的发泄本,由护士在本子上大胆尽情的宣泄不良情绪,也可以在科室内设置一些情绪发泄的设备,如减压掌上陀螺和沙包等。不良情绪产生一定要尽快进行宣泄,只有将不良情绪宣泄出去才能抛去烦恼,精神焕发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2.6营造良好的科室环境

护士长需要多关心护士的工作,通过护士生活和护理技能情况,合理地进行护理排班,让每位护士都感受到关心和公平。同时在科室内定期开展活动,培养护士的团队协作。既能通过活动加深护士之间的关心,也能舒散护士心理的不良情绪。

2.7患者管理

患者的不合理要求和无理的举动也是导致护士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护士长需要通过实地观察和意见的听取,经常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进行了解。一旦发现存在心理不稳定或对服务不满的无理患者,需要及早对问题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护士进行指导,给予意见并提出防范措施。另外,通过每月总结会议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对处理较好的医患管理进行案例分析,并形成患者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2.8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调整护理人员结构,实施分配绩效考核、岗位分级管理,量化工作人员的考核方法,根据岗位专业性、风险性、工作量、难度等因素设置岗位系数值,按质量检查计算表对每个人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让护士感觉到公平公正。合理安排学习、考试和检查时间,尽量做到集中统一。科室设置一个情绪发泄本,护士可将自身一些不满的情绪、愤怒记录在发泄本上,此举不仅能够发泄护士的情绪,还能使翻阅的人获得乐趣减轻心理压力。

3 讨论

产妇产后负面情绪是影响母婴健康的重要问题,做好产妇情绪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有文献研究显示,妊娠分娩對产妇的情绪有明显影响,在初产妇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传统的护理管理虽然强调了产妇的心理干预,但在缺乏系统培训的情况下,护士很难有效对产妇的负面情绪进行干预,还可能引起产妇不满,导致护患纠纷。护士的情绪干预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单纯对护士进行心理干预方面的培训,与同时进行沟通技巧培训的护士相比,在心理干预质量上有明显不足。这说明,针对护士情绪管理能力培训的同时也要重视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培养,确保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从而提高情绪干预效果。本研究充分考虑这一点,同时对产科护士的情绪管理和临床沟通能力进行培训,聘请专家进行授课,采用小组形式弥补低年资护士跟不上进度的情况,从实际效果看,护士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均明显提高,对产妇情绪的干预效果明显提升。从满意度情况看,经过培训后产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只有心理健康的护士才能给患者提供健康的护理服务,才能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繁重而又复杂,尤其是产科护士所面对的患者为特殊的产妇,工作压力更加巨大。而在工作中又常受到患者的无理取闹和不被重视等情况,护士常常会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护理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参考文献

[1]潘小萍,周晔,麻晓敏,等.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妊娠结局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6):122-124.

[2]郑莉伟,李新明,王惠君.聚焦解决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孕期随访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38-1641.

[3]吴庆珠.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产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22-1423.

[4]李玥.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产妇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32-133.

作者:金周英

第三篇:妇产科护士如何保护病人隐私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个人隐私权的维护也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维护好病人的隐私,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医院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医疗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医疗行为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患者的隐私,故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隐私已逐渐纳入管理的重心。

关键词:护士病人隐私保护

隐私(privacy)先由美国法学家沃伦和布兰德斯于1890年提出,后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患者的隐私是指患者不愿公开的有关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的秘密。它主要包括:①患者的个人身体秘密,主要指患者的生理特征;②患者性生活的秘密;③患者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秘密,包括夫妻关系,家庭伦理关系,亲属感情状况等。患者的隐私权是指患者拥有保护自身包括躯体的隐秘部位、某些疾病、病史、生理缺陷、特殊经历、遭遇等隐私,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侵犯的权利。

妇产科是个特殊的环境,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检和护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多方面的隐私问题,如生殖器官的暴露、未婚先孕、性传播疾病、异常婚育史、婚外性伴侣、生殖器畸形、不孕不育等,大多数患者对此存在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

1 目前妇产科病人隐私保护现状

1.1女性患者的心理。在进行妇科检查时,需暴露隐私部位,很多女性患者,特别是年轻未婚女性,怕男医生检查,不愿有男实习生在场,觉得在男性面前暴露生殖器很难为情,同时也存在怕被家属不理解的顾虑。有某些隐私的女性患者,例如:生殖器畸形、有性传播疾病、未婚先孕等,在接受妇科体检和询问病史时,更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怕隐私被暴露而受到歧视或影响夫妻感情和正常生活,造成夫妻家庭不和,心里充满矛盾和不安。

1.2患者对隐私的认识。大多数的患者认为病情和某些部位属于个人隐私,也有部分患者认为婚育史和某些心理活动属个人隐私。

1.3隐私被暴露的原因。

1.3.1隐私被候诊患者旁听。很多患者和家属受好奇心驱使或因对自身病情的焦虑或怕被插队,往往不听护士的劝说,习惯于拥挤在诊室内,旁听其他患者讲述病情窥视他人的隐私。护士强行阻拦就冠以没有人性化、态度差等恶名。

1.3.2在临床教学活动中缺乏对隐私权的保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把患者作为“活教具”让学生观摩实习,尤其关于患者的个人信息、身体的隐私部位、个人的秘密等使患者感到自身人格、自尊的侵犯和伤害。

1.3.3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如在办公室、走廊等地方,随便谈论患者病情、隐私,进出病室不随手关门,在进行操作时接听电话、接待同事或来访者等。

1.3.4医务人员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在很多诊疗操作都明确规定操作前要评估环境,符合保护患者隐私的要求,但实际上,为了省时间或怕麻烦或自认为没有必要等而被忽视。

1.3.5化验单未妥善保管。让病人自己随意取拿,这也是被忽视的泄露隐私的一种途径。

2 措施与对策

我们医院妇科门诊在如何保护病人隐私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2.1运用电子显示叫号系统,逐一应诊。我们妇科门诊的病人比较多,而且病情比较复杂,病人等候时间比较久,难免病人有时会推开诊室门去看个究竟。因此,运用电子显示屏,逐一叫号,既减少了病人的烦躁情绪,又起到了保护病人隐私的作用。

2.2“一医一患一室”制:门诊诊室合理设置,坐诊医生人数与接诊患者数原则上,同一时间,同一诊室,安排一位医生只接诊一位患者(不能准确回答的患者、老年人、行动不便者可允许一位家属陪伴,体检时屏风遮挡)。护士经常巡回,我们尽量做到一人一诊室。

2.3门外告示,门内遮帘。宣传到位,赢得患者与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我们妇科门诊在墙上贴了一张很鲜明的告示:为了保护患者的隐私,请在诊室外耐心等候。而且,诊室内的每张检查床上都装有遮帘。目的是使病人自觉与医务人员配合,共同建立起一道保护患者隐私的屏障。有了告示和遮帘,再加上一扇诊室的门关闭着,病人会很有安全感,也愿意更好地配合医生询问病史。另外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务,请她们候诊期间观看电视,浏览我们专家一栏介绍/专病门诊介绍,阅览处每天放置一些报刊、杂志等,让她们边看边等候,消除病人因为等候时间长而引起的不耐烦。从而能够提高医疗质量。

2.4注意服务技巧,提高服务质量。现在,性传播疾病、多次人流对今后的生殖健康及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询问病史时应避免家属及其他患者在场,以防揭穿患者隐私而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如遇来电话询问某位患者病情,可礼貌地拒绝,不可随便将患者的病情告之。

2.5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制度、不得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任何监测情况或被检者个人情况,规范医务人员的言语和行为,建立起保护患者的隐私规章制度,做到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着手使广大医务人员认识到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性。

2.6作为教学医院,临床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然而,所有的护理检查和操作必须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带教老师则应以身作则,在带教活动中体现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使患者安心配合教学。

2.7妥善保管化验单据,优化取单程序,各种门诊化验单据设专人保管,由化验室提取标本时发放取单凭证,患者取单时工作人员应认真核对凭证,准确无误后方给检验结果单。我院早使用了电子处方,取化验报告要出示凭证和磁卡,刷卡核对再打印发放。

3 讨论

针对医疗界的现状,我认为医院应更重视患者的个人隐私,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医疗环境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如电子显示屏显示、门内遮帘等。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医护人员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提供温馨服务、人性化服务。通过努力改善诊疗环境来设法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严格就诊区与候诊区的划分、医护人员与病人交谈时语言轻柔等措施来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而对大多数一般病人,则希望医院能主动从满足病人保护隐私的要求出发,尽量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作为病人,更应该和医院护人员做好配合工作,遵守保护隐私的相关规章制度,医护患三方共同努力,做好保护隐私工作。

4 小结

保护患者隐私,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需要,保护隐私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只要医务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必将拥有和谐的医患关系,也必将树立起医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作者:薛 歆

第四篇:实习护士对产科职业防护认知调查与干预

[摘要]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对产科职业防护的认识现状,正确评价实习护士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从预防入手加强自我防范,掌握必要的防护措施,使实习护士在产科实习期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方法:结合产科职业性危害特点设计问卷,对90名实习护士行产科实习职业安全教育前后进行调查对照。结果:实习护士普遍存在对产科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经过职业安全教育后实习护士的认知及行为明显改善。结论:产科工作节奏快、专科性强,实习护士面临更多的职业风险,实习前期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可使实习护士树立正确全面的职业防护观念,从而安全地完成产科实习。

[关键词] 实习护士;职业暴露;认知调查;干预

由于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实习护士在日常产科护理操作中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血液、分泌物和羊水等,调查显示,实习护士实习过程中职业损伤率高达93.3%[1],因此,实习护士在产科实习阶段是职业暴露最危险的群体,而防护的关键是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早期干预。我们对90名实习护士进行有关产科职业危险性认知情况的调查,并有针对性进行预防职业损伤知识的培训,比较干预前后的两次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行之有效的防护知识培训对于实习护士提高产科职业暴露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有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护理专业实习生90名。学历:中专16名,大专56名,本科18名。

1.2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现场调查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介绍填写方法,独立答题。第一次调查后,有针对性对研究对象进行预防职业损伤知识的培训,干预前后分别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

1.3统计学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检验。

2结果(表一)

表1实习护士对产科职业暴露知识调查统计表(n=90)

产科职业暴露知识教育前实习护士对产科职业暴露知识了解非常贫乏,教育后实习护士对产科职业暴露知识有显著提高。表1显示,采用干预措施后,调查内容中所涉及各项指标的掌握正确率与干预前比较,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院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工作场所,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2]。由于产科工作性质有别于内外科,其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和大小便排泄物高污染物中,实习护士进入产科临床实习,环境生疏、工作节奏快,操作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有害的生物理化因素,存在较高的暴露风险。当前性传播疾病及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实习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全国医学院校实习护士产科职业暴露知识课程设置尚无统一要求,教学效果不一,为了加强实习护士产科职业暴露的自我管理,因此有必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实习护士产科职业暴露的认知现状,并探索便捷有效的临床教育方法。

本文调查显示,实习护士产科职业暴露知识认知狀况不容乐观,而实习过程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学习途径,是实习护士想护士转变的前提条件,真正由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桥梁。如果实习过程中缺少产科职业防护的知识和技能,不但使实习护士面临更多的职业暴露危险,而且导致一些疾病的医源性传播。经过产科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后,实习护士的产科职业暴露知识认知状况有了明显的转变,我们认为实习护士入科后应立即进行实习前期系统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使实习护士树立正确全面的职业防护观念,从而安全地完成产科实习。我们在培训时还发现实习护士对产科职业暴露知识需求强烈,部分实习护士反应学校在产科职业暴露知识教育方面相对滞后,因而我们也呼吁积极加强护理职业暴露知识的教材建设,突出实践性,并与产科临床护理特色相结合,使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防护观,满足临床实习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淑兰.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0):58-60.

[2]毛秀英,高凤莉,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2):142-144.

[3]陈华;杨雪英;庞伟鸿; 预防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2.

[4]黄小红;覃金爱;韦志福;李绍英;黄春芳;张云;温忠萍;临床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7.

[4]刘灿兰;刘红;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08.

[5]缪素萍;医务人员标准预防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2.

作者:何伟红

第五篇:产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减压探讨

【摘 要】文章分析了产科护士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于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产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社会压力、职业认同感差、职业伤害(锐器伤、病毒感染)、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等几个方面,认为产科护士压力较大.应针对不同的压力源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护士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维护母婴健康。

【关键词】产科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减压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1]。人是否会产生应激状态主要取决于人对应激因素的抵抗能力。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科是医院对孕产妇实施助产分娩、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母子二人生命安全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产科护理工作由于其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每项工作均维系着两条生命的安危,精神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高强度工作压力会使人产生疲倦感,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会使护士患上心身耗竭综合征[2]。因此,作为管理者,应针对护士存在的职业压力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其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1 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1.1 产科护理对象的特殊性 产科护理对象为母亲和婴儿两大载体,一直以来,产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风险最高的科室,产科每项工作都维系母婴两条生命,孕产妇病情复杂变化快,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心理承受过多的压力。

1.2 社会压力问题 我院产科护士都是女性,作为普通职业女性,承担多重角色,工作与家庭都必须兼顾。长期处在充满刺激源的环境中,每天要面对千差万别的产妇,有的产妇或家属过于挑剔,稍有不满都将怒气、怨气撒在护士身上,甚至随意辱骂,而且如今大多只生一个孩子,全家人视为宝贝,也使护士在工作中时刻处于高度压力状态。

1.3 职业认同感差 在人们的观念中,重医轻护的现象普遍存在,护理人员短缺、超负荷工作、待遇差、地位低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护理工作的付出得不到等同的报酬,这种反差导致护士的心理不平衡,致使对职业产生厌恶,从而极大程度地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1.4 职业伤害(锐器伤、病毒感染)问题 产科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液,观察产程接产过程中极易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在对产妇进行会阴缝合、抽脐带血、注射催产素等操作时极易发生针刺伤,使产科护士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损伤的危险,成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1.5 管理及人际关系问题 产科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涉及到与孕产妇、医生、助产士之间的协调性,一旦与任何一方发生人际冲突,会使工作陷入困境,引起法律问题。这在进一步规范医疗护理服务行为及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加大了护士的精神压力。当护患发生冲突时,管理者采取强制性的行为命令手段约束护士行为,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也会给护士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1.6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护士编制缺编,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劳动强度大,待遇低。我院产科护理人员仅23人(医生16人),人力资源配置有限,尤其是中、夜班工作量最繁重,心理压力大,容易让护士产生心理负面情绪。

1.7 自身素质问题 护士自身的产科专业理论技术不全面,工作经验不足,法律安全意识淡薄,自身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及面对压力采取不良的应对方式等都可给自身增加无形的压力。

2 护士职业压力产生的不良后果

长期持续的职业压力会导致护士产生忧郁、厌倦、焦虑和失眠症状,如不及时调整减压,就会出现烦躁易怒、忧伤抑郁和不稳定型等表现形式,对护理工作不能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产科护理质量下降,反过来又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制约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不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

3 减压措施

3.1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情感。注重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视野。学会必要的自我调适技术及方法,合理宣泄消极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在工作中保障孕产妇及自身的安全[4]。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缓解压力。

3.2 建立护士档案,帮助护士减压。管理者应注重采集护士信息,建立护士档案,内容包括每位护士的生日、家庭、经济状况、婚恋状况及性格特点等,要学会观察,重视护士的情绪和感受,通过疏导,减压释放,帮助护士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好职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并针对产科护士的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精通护理技术,增强工作信心。

3.3 培训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素质。产科工作是一个以孕产妇为中心,包括医师、助产士、护士、孕产妇等各类人员的团队工作。这要求产科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协调好与科室医务人员和孕产妇的关系,尽量避免发生工作失误或导致矛盾。管理者应帮助护士掌握沟通的技巧注意语言技巧的应用,加强医护及护患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技术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赖,避免护患纠纷。管理者应多层面解决护士的求知需要,提高护士的职业精神,分派技术骨干到院外进修学习或参加各医疗单位的先进技术短期培训或经验交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改善自身心理健康状况[5]。同时建立规范的产科工作流程,使护士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针对经常面对的突发事件,通过摸拟培训来提高应对技能,减轻护士的角色冲突。

3.4 合理安排工作,加强自我保护。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及护理操作规程,完善护理文书书写,严格执行签字制度,履行法律程序,避免发生护理纠纷[6]。针对职业暴露问题,应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产科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戴防护眼罩、口罩、手套,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手术刀等锐利器械,严格掌握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特别是遇到入院急产但各种辅助检查结果未明确时更应加强防护,一旦被污染针头等锐利器械损伤后应立即挤出伤口内血液,彻底冲洗伤口,消毒,并向感控办报告,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3.5 管理者的人性化管理。管理者应遵循人性化管理,从细节入手,重视护士的主体地位,了解护士需求,真正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其认识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规划其职业生涯,从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护士增强压力承受能力,从而更自如的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7]。

4 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良好的职业情绪是保证产科质量的前提。因此,产科管理者必须重视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情感,实行人性化管理,满足护士心理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舒畅的工作情绪,最大限度地减轻产科护士职业紧张的压力,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维护母婴健康[8]。

参考文献:

[1] 刘玉馥,周莉.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2] 徐朝艳,张振路,林细吟.护理职业紧张对个体疲劳水平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l(6):6.

[3] 王蕊,王玉玲,宫文红.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减轻急诊护士心理压力[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35.

[4] 刘娟.基层医院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人性化管理.基层医学论坛,2010,4(4):363—364.

[5] 郑玲.产科护士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4(15).

[6] 雷淑琴. 护士职业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52.

[7] 王美凤.人性化管理对降低护士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61

[8] 姜景梅.产科护理管理中缓解助产士心里压力的方法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7(5): 80-8.

作者简介:

叶光群,女,1976年——,研究生,学士学位,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19年。

作者:叶光群

上一篇:财政金融论文下一篇:初中素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