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论文

2022-04-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其拥有卓越的智商,而在于其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其实也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在高中学段,影响学生高尚品德形成的主要学科就是高中思想政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高考科目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对于学生形成健康情商的影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论文 篇1:

试论高中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体制逐渐完善,探索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全面进行变革,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真正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中,全方位进行整体工作的改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把更多的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发展之中,能夠优化教育教学的结构,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并主动的进行参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渗透

新的教育教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教学特色更加明显,关注课堂教学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优化整体的教学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促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来说,本身的德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拥有全新的认知,客观的进行描述,不仅能够很好的探索课程的本质,同时也能为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深度的进行课程的延伸,及时的进行调整,渗透德育教育,真正把握整体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促使课堂教学的体系更加完善,吸引学生的目光,全面进行课程的改进,活跃学生的思维,真正帮助学生进行政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与学生成为朋友,以塑造学生优秀的情怀,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全面深化课程体系。那么在实际的高中政治课堂中,应该通过哪些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融入爱心,把握德育教育的内涵,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用优美的语言,倾注更多的心血,与每个孩子进行接触,能够升华教育教学

的内涵,兢兢业业,把更多的教学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高中政治践行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展现德育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让学生内心的主动性得以持续的上升。比如在进行《神奇的货币》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货币进行正确的认知和思考,使学生能够了解货币与自身的联系,并且培养学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良好品德。教师要通过正确的金钱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进行成长和发展,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的策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使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自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每周的消费明细和额度进行记录,使学生能够在记录当中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浪费和开支情况。

二、分析时政,优化德育教育的体系,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全面探索时政热点,融入新的教学内容,真正保障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优化德育教育的提示,同时也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更加深度地进行知识的把握,真正体现高中政治课程的优点,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接受更多的政治知识,并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自由的成长和进步,从而为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如在教学《走进国际社会》这一课程的时候,政治老师和当下热门时事政治的新闻相结合。为政治课堂注入了时事血液,并且使学生在理论上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老师对这件事整体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让学生可以了解到时时发生的政治热点问题,并参与到讨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建立学生的爱国思想。在谈到领土争端问题时学生就需要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来深度的研究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了解到国际关系的内容与基本形式以及决定因素,接下来,老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坚定的维护我国的利益以及该如何维护,使学生对国际关系的掌握和理解得到加强。

三、强化实践,凸显德育教育功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性的改革,不仅能够很好的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全面进行课程的延伸,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合德育教育,以更好的升华课程内容,真正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选择更为精心的内容,凸显实践的特色,然后借此进行德育教育价值的挖掘,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水平,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考察、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强调以学生的经验和社会实际生活为核心,倡导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亲自参与,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实践、考察、服务、反思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将德育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内化为自身经验,自觉地认识自我、追寻自我和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综合性的研究,深层次的进行课程的调整,要全面研究学生的各种状况,有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能够耐心的进行疏导,全面进行把握,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付出更多的爱心,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耐下心来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和互动,真正与学生成为朋友。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更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的融合,全面分析上述手段,真正与学生的成长需要进行结合,以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传圣.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29).

[2]刘海. 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2):20-23.

作者:吴志勇

高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论文 篇2:

在高中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分享

摘要: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其拥有卓越的智商,而在于其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其实也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在高中学段,影响学生高尚品德形成的主要学科就是高中思想政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是高考科目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对于学生形成健康情商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学

影响学生快速融人生活的因素不仅仅在于是否具备较强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因素是他是否具有健康的情商与高尚的品德。事实上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中也是品德方面所占比重较大。在高中学段思想政治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品德发展的主要责任,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必然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来谈谈高中政治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常用方法。

一、树立生本观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一点是不管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必须遵循的目标定位。“以人为本”指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和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这种观念也是以一种“立德树人”理念的体现,教师重视学生和引导学生才会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学习发展,从而才会加强自己对道德的重视,也才会去改善自己和提高自己。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间接式的德育方法,学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才会不断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道德。

二、让学生学会分析生活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理念是不符合学生生长发展规律的。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去理解一些教材知识点,教师常常会举出一些社会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了解完事例后便会形成对知识点的认识,从而进行相关记忆。举实例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立德树人”教学法,教师在举例时可以不用说出例子反映了教材的哪个知识点,而是先让学生对事例做出相关评价,然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责任”这一节内容来进行事例说明。比如:“一位老大爷为了生计在学校附近摆摊,而城管面对这个现象以殴打、掀摊等暴力手段来解决这种所谓的‘城市污秽’问题。同学们,你们说这到底是谁的问题呢?”针对这个实例,学生可能会针对“政府”和“大爷”两个角度进行评述。有的学生会说政府管理城市是政府的责任;有的会说大爷摆摊是违反城市管理条约的,应该受罚;有的也会说政府应该帮助大爷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伤害大爷。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会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一种看法也折射了社会道德、人类品格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表述自己观念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过程,因此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和素质培养也会通过学生对事例的了解以及对事例的反思体现出来。“德育树人”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教授来实现,更能够通过学生的自悟和自省来体现,并且这种方式更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三、让学生“德”用生活

“德”不仅居于一个人的内心,它更多的应该是表现在对周围的人的态度与回应上。德育是新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下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规范道德、提升素质时也要鼓励学生去践行这种“美德”,在生活实际中体现出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具体的美德和素养。比如在学习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课时,教师更加得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去关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内容。学生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不要闯红灯过马路、在校园内遇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节日里主动问候自己的家人、周末帮助自己的父母完成家务等。这些行为都是各种“美德”的体现,所以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的表述,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积极践行,体会理论的实践内涵,这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教材知识点的用意,并且在生活实践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素质和道德观,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让学生形成人文精神

人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人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人的存在都会对外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人文精神,学会正确的看待自己和他人,学会正确的对待自己和他人。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反省,能够区别于其他物种,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人文精神一说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普遍指人类对于人性、真理、生活的追求。它体现了人类的自我关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尊重。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中所凝聚出的思想结晶。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将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人文精神能够为生活、为生命的指出前进的方向,是一门高深的生命哲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種目光长远的表现。学生毕业后,不论是战斗在各个领域的精英,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人文精神都将对他们有所帮助。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中,人文精神会成为人的旅途向导,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上,人文精神是整个民族立足于世界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仅是知识的发展,高中学生是距离社会最近的新生人群之一,让他们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人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操控者,其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方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融入德育教育必然要从教师树立“以生为本,教育树人”的教学观念开始。

作者:张杰

高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论文 篇3:

基于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思考

【摘要】强化高中政治课程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既是政治课程本身的题中之义,也是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重要遵循。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存在重政治知识内容而对于其中的德育进行忽视的问题,甚至将两者完全割裂脱节,制约了政治课德育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德育 高中政治教学 有效渗透

一、强化渗透衔接,寻找合理的德育切入点

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囊括和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并对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注重高中学生的思想价值和情感态度等,推动学生德育整体水平素养的持续性提升。比如,在“树立正确择业观”一章节知识内容的教学中,要从就业中面临的竞争和困难来激励学生树立开拓精神、提升竞争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章节的教学中,在进行盗版侵权、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合同欺诈等相关内容的阐释中,要对其对国民经济的危害、对市场秩序的干扰以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等进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在學习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身道德品质和行为操守。在“生活与哲学”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要借助唯物辩证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问题解决的能力,正确地看待和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与困难、客观全面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等。在“经济生活”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对于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们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与价值有着充分的认知,并且从当前西方国家制造人民币升值的舆论压力等方面对学生实施引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注重国家利益的维护、国家经济风险的防护与规避等,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怀。

二、强化渗透引导,实现学生价值观念提升

高中生在认识上总体上处于感性阶段,在问题的看待和处理上,他们缺乏分辨是非、鉴别真伪、厘清美丑的态度和方法,而且极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当前社会舆论思潮越来越多元化,很多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发酵之下,众多纷纭、莫衷一是,很多的高中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比较容易产生错误思想甚至完全地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积极实施“引导法”,注重从一些学生们较为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对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比如,去年发生的保定孩童掉入深井之中,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动用大量的机械进行作业抢救;在最近发生的女教师为让丈夫上高铁,不顾工作人员劝解,公然用身体挡住高铁车门;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的性侵、虐待幼儿事件;大家广泛提及的老人摔倒在马路上应不应当搀扶的问题等,从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实施积极的引导,一方面,促进学生更理性的看待问题,不被错误思潮所误导。另一方面,让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念去处理类似的问题,在答题过程中不致于出现方向性的错误。在这样的经常性的热点时间引导过程中,让学生们掌握一些正确的角度、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从而更理性、更准确地解答解读相关问题。

三、强化实践渗透,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当前的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着教学渠道和形式较为单一、学生懂得道理和知识,但实际行动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当强化政治教育德育“第二课堂”的开设,组织和带领学生们积极走出课堂,在各种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各种知识内容认知和对道理的感悟。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红色展览、展演活动,也可以在清明节、烈士公祭日、国庆节等带领学生们祭扫烈士墓,在一个个历史照片的记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生平中,感受当前战火纷飞年代烈士们为国家之存亡、人民之荣辱而进行的前仆后继的奋斗,从而激励高中学生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刻苦学习、努力拼搏。可以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环境卫生整治”“文明交通疏导”“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等主题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不仅更好地理解德育是什么,而且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也可以邀请一些模范典型到校园中开设公益讲座,现身说法,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来感染和影响高中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激发出更多的正效应和正能量。还可以组织一些以政治教育德育内容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等,让学生们带着兴趣、带着情感充分参与其中,在资料的搜集中、在倾听和表演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和领悟德育。

四、结束语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强化德育的渗透,最大限度将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推动学生政治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赵定建.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快乐阅读,2016,(10).

作者:冯瑞澄

上一篇:旅游统计学项目式教学论文下一篇:莆田市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