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信息服务

2022-05-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业综合信息服务

基于天基信息的农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摘要 阐述了天基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涉及的地理信息、遥感和导航技术(3S技术)、云计算和天基信息服务技术。针对现代农业物流需求和发展趋势,借助天基信息提供的货源、位置、时间等信息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天基信息的农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设计方案,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各组成系统的功能,最后讨论了该方案的特点和优势。

关键词 天基信息;物流;农业;系统;平台设计

Design of Integrated Service Platform for Agricultural Logistics Based on Spacebased Information

ZHANG Yanna1, ZHOU Ke2 (1.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Henan 475004;2.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Henan 475004)

Key words Spacebased information;Logistics;Agriculture;System;Platform design

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指出:由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多种产业共同构成的物流业是一种复合型的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1]。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供给侧改革、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央非常关心的问题,“三農”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2],重点是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广大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就是通过出售农产品来获得的。尤其是山区、革命老区以及贫困地区,农产品的外运能力与农民增收密切相关。中间环节过多、运输道路情况不明、货源情况不明等是当前农产品外运和农民增收面临的主要困难。物流服务一手牵动农产品生产市场,一手牵动农产品的销售市场,能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是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的核心。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物流服务对象对物流服务提供者的物流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生产和流通空间范围不断扩张,为了向物流服务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友好的物流支持,物流服务网络中源点和汇点之间的物流活动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可以保证整个物流服务能够形成快速、灵活的供应体系。这些都要求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尤其3S技术,即充分利用基于卫星获取的空间、位置与计时信息等信息,构建高效、便捷、快速、统一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为物流从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3]。

1 相关技术

1.1 3S技术 3S技术是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总称。3S技术包括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可视化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4]。

3S技术提供了新一代的观测手段,3S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头两眼”的框架[5],RS和GPS是“两只眼睛”,通过RS技术获取的空间信息源可以了解物流集散地分布情况和物流货源预测等信息,通过GPS技术可以获取物流运转效率和当前运行状态等信息,二者向GIS提供空间、位置以及授时等信息,GIS进行空间分析后通过服务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从RS和GPS提供的大数据中提取用户关心的目标信息,并进行综合应用。3S技术应用模式如图1所示。

1.2 云计算 互联网出现后,人类社会进入数据与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如何将这些庞大的数据存储管理好并从中提取出对某种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先后出现了以Yahoo、Google、Bing、Baidu、Sougou和360为代表的信息搜索服务商,与搜索业务密切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方案先后出现,再加上信息中心(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越来越高,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6],通过云数据中心,降低各类服务用户建设信息系统和运维的投入,只需要通过联网即可得到高效的计算服务。

在云计算中根据提供服务的类别突出强调了3项内容,即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这3种服务层次不同,可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系统建设要求,用户可以方便灵活地通过付费或免费的方式使用。3种服务方式中,IaaS对用户的要求较高,PaaS方式对用户能力的要求次之,SaaS对用户的能力要求最低。SaaS也是用户最喜欢的方式,用户只需要关注具体的业务需求即可,其他全部交由服务商解决。

1.3 天基信息服务技术 天基信息服务涉及的技术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前面提到的3S技术(即遥感、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而且涉及到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李德仁院士提出的“对地观测脑”这一新概念是对天基信息服务技术的高度概括[7]。 “对地观测脑”本质上是通过卫星观测星座、通讯星群、导航星群、空中飞艇与飞机等获取地球表面空间的有用信息和知识,服务于决策支持,进而实现天空地一体化协同的实时对地观测与服务,最后建设天基信息实时服务(PNTRC)。

2 系统组成与应用模式

2.1 系统总体架构 基于天基信息的农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的设计是天基信息服务实现针对物流交易服务产品和物流出行服务产品的优化和创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构建天基物流应用综合数据库;②基于国产卫星的天基信息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包括物流空间产品集群生产系统、天基信息物流应用系统、应用网络化服务体系;③基于手机和车载终端的农业物流综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

2.2 功能组成 基于天基信息的农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包括8个部分(图3):①天基信息物流综合数据库;②天基信息物流集群生产系统;③物流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④“通、导、遥”一体化车辆监控系统;⑤物流市场信息遥感精准服务系统;⑥农产品货源地遥感监测系统;⑦农产品物流调控系统;⑧农产品物流服务终端系统。

2.2.1 天基信息物流综合数据库。天基信息物流综合数据库系统主要负责组织、存储、维护和支撑面向物流服务的海量空间信息分析、应用与服务,其系统组成主要包括2个部分。

(1)物流“天地一张图”时空综合信息仓库。物流“天地一张图”时空综合信息仓库是針对构建物流“天地一张图”的现代物流卫星应用服务平台所需而设计和研制的,除了物流“天地一张图”所包含的数据成果外,时空综合信息仓库还包括生成物流“天地一张图”所需的基础数据、模型算法、特征数据以及业务运行数据等。这些数据主要通过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模型算法、遥感应用特征、实验验证、信息产品、运行管理和信息服务等专题数据库进行组织、存储和管理。

其中,基础空间地理信息库有DEM库、DOM库、DLG库、DRG库、控制点库、社会经济数据库等组成,为海量空间信息分析、应用与服务提供空间基底、高精度控制和专题背景数据支撑;模型算法库由数据处理模型数据、参数反演模型、信息提取算法、实验验证模型等组成,为信息产品生产、实验验证和信息集成与共享服务系统提供存档和应用支撑;现代物流卫星应用特征库由陆地特征数据、大气特征数据和水体特征数据组成,为空间信息提取与分析所需的模型算法研发及遥感3~5级信息产品生产提供遥感应用特征数据支撑;信息产品库由3~6级物流遥感信息产品组成,负责为各系统提供信息产品支持;信息服务库由用户数据、订单数据和系统管理服务数据等组成,为信息共享服务系统运行提供支撑;运行管理库由元数据、安全信息数据、日志数据、监控维护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功能所需的基本数据等组成,为综合数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2)物流“天地一张图”信息仓库运行与服务支撑系统。物流“天地一张图”信息仓库运行与服务支撑系统基于分布式架构由数据智能检索子系统、数据交换服务子系统、海量数据云存储子系统、数据汇集整编子系统、数据库安全管理子系统以及综合数据库运行管理子系统构成,不仅可为时空综合信息仓库智能快速检索、存储、管理、运行安全提供支撑,而且可为用户和应用系统提供信息数据共享和交换支撑服务。

2.2.2 天基信息物流集群生产系统。天基信息物流集群生产系统是一个集遥感、位置信息数据分析、处理、产品生产、过程监管、质量检查以及入库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系统,能够实现数据转换、显示增强、常规分析处理、影像编辑、镶嵌配准处理,能够进行涉及农业遥感监测的信息产品的生产,如正射产品、辐射产品、反射率产品、NDVI指数产品、LAI指数产品、生物量产品、耕地覆盖产品、草地覆盖产品、核心农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产品、核心农作物长势监测产品、农业面源污染产品、核心农作物估产产品等,可对数据生产作业进行有效调度和可视化监控。

2.2.3 物流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物流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系统主要实现多源空间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发布,实现多级农业物流信息的可视化查询检索、订购、下载,可为用户提供在线综合显示、轨迹追踪、信息通讯和在线客服功能。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可提供不同权限级别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等。

2.2.4 “通、导、遥”一体化车辆监控系统。将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技术与当今的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及监控管理等技术相结合,建设和运营“通、导、遥”一体化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实现监管重点运营车辆、特种行业车辆,强化车辆运输生产安全监督,提升运转效率,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监管力度。

2.2.5 天基信息专题应用服务子系统。

(1)物流市场信息遥感精准服务系统。物流市场信息遥感精准服务系统是以物流“天地一张图”空间信息为依据,实现对信息整合、资源共享、供应链优化,提供物流市场信息的订单需求发布、车辆匹配、仓库状态监控、仓储选址以及货源信息挖掘等服务。结合导航、通信及移动终端,充分利用基于国产卫星的物流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在道路网络及时更新与道路信息推送、物流路径规划、低能见度下车辆导航、道路地质灾害与障碍物提醒等方面为物流车辆出行提供服务支持。

(2)农产品货源地遥感监测系统。基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实现农作物种植面积精准监测、农田面积信息提取、农作物类型遥感划分、农作物长势监测、农田土壤墒情监测以及农作物产量预测等功能。

(3)农产品物流调控系统。基于北斗定位与导航服务,结合卫星遥感、通信及移动终端技术建设农资调拨物流监测业务化子系统,实现农业物流监测、粮食、农资仓储信息管理、应急运输保障车辆监控管理、农业安全生产与运输过程数据分析等功能,实时、动态监控和管理日常、应急农资运输保障车辆,确保重要农资调拨、运输过程安全可控和应急救援效率,帮助农业部门、农资使用、生产、运输、仓储部门安全生产,协助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重点监控车辆进行实时管控、应急救援、遇险报警、资源调控等,实现后方管理部门对前方车辆、物资、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指挥,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农资调运安全。

(4)农产品物流服务终端系统。以手持、车载终端为载体,结合卫星导航、卫星通讯、无线网络等应用技术,融合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基于Android平台,将3S技术融合,实现农业信息发布服务平台,通过手持、车载农业仓储监测业务终端、农业物流监测业务终端为农业粮食、农资储运、调度、应急配给、防洪抗旱、防灾减灾提供业务支撑与辅助决策支持。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 结语

物流行业涉及到现代物流行业的主管部门以及仓储单位、运输单位、驾驶员等多种不同的用户。通过构建互联网+天基信息+物流的基于天基信息的物流服务模式,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物流行业的車货信息消费,而且也将创造出新的空间信息消费领域,如物流卫星货源预测专题图、车货匹配最佳路径分析、物流卫星路网通行能力专题图、物流卫星路网可及度专题图、物流车辆服务站点最优布局专题图、大宗商品物流趋势分析等。

通过互联网技术,以手机、PAD、车载终端为载体,为物流从业者提供快速的车货信息交换,有效解决物流领域的车、货信息不对称问题,将极大地压缩物流的成本;通过天基导航监控,为物流运输车辆提供最优路径规划以及车辆维修,保养服务,降低车主的车辆维护成本;通过天基遥感监测信息,加快运输车辆的路网更新,将扩充物流服务范围,降低车辆空载率,同时借助于遥感监测手段,实现货源的精准预测以及车辆运行道路安全风险预估,为物流承运人提供精准的物流信息服务。

借助于互联网+天基信息+物流的新型物流服务模式,以遥感、导航为代表的空间信息快速进入物流行业的主业务,拓宽了物流行业服务范围,提升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

今后的研究应着手搭建示范系统并选择具体的应用示范区,结合该研究提出的基于天基信息服务的农业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架构进行验证和测试,为构建精准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指导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的通知[A/OL].(2014-09-12)[2017-07-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04/content_9120.htm.

[2] 龙腾飞,王敏.当前农民增收面对的主要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15):10-12.

[3] 王佐.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J].中国流通经济,2014(2):34-40.

[4] 陶渝,丁洪富.3S技术集成及其应用[C]//GIS与数字测绘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西安:中国测绘学会,2002.

[5] 蔚喜春,李海瑞.单一与集成3S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3):84-85.

[6] 马勇,张旭,郭颖,等.林业遥感云平台的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J].世界林业研究,2013,26(4):50-56.

[7] 李德仁,王密,沈欣,等.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2):143-149.

作者:张俨娜,周珂

第2篇: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

摘 要:在分析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提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思路、体系架构和工作流程。平台采用中间件法实现数据交互统一接口,实现异构数据库、web服务、应用资源等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访问。结合园区实际,开发了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和园区应用服务平台,集成应用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诊断、专家远程技术服务、养殖场信息化管理等一批系统,在武鸣区、扶绥县、龙州县、合山市、武宣县等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推广应用,提升了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水平和覆盖面。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SOA;信息平台;信息服务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1.03.012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2. Guangzhou Jiankun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0,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OA; Information platform; Information service

廣西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于2014年开始启动建设,是自治区级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1],截至2020年6月广西已先后批准建设63个园区,入园企业已超600家。随着园区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园区通过创新增强竞争力的需求更加强烈,且从园区产业创新逐步扩散到园区服务创新、园区管理创新、园区信息化创新等范围。园区作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用是最直接体现园区辐射带动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园区生产和管理水平,加速信息技术与园区各环节有机融合发展[2],对打破园区传统的管理和服务、培育园区发展新动能、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园区创新辐射带动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园区信息化应用现状

1.1 园区信息化内涵

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集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3],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和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自治区农业创新高地[4]。园区信息化实质是“互联网+园区”,即现代信息技术在园区一二三产业、产城产镇产村深入融合的应用示范推广全过程,涵盖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4个方面(表1)。当前,园区信息化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技术应用[5],而是将IOT、AI、遥感、GIS、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学、土壤学、作物学、农业病虫害防治学和地理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起来[6],为园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提供实时监测、智能操作、预测参考、决策判断等,实现园区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推动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技术模式的体现。

1.2 园区信息化发展现状

1.2.1 园区信息化服务初显成效,良圻园区信息化应用最优 图1为2018年度园区信息化应用整体表现情况。截至2018年底,已有84.78%的园区开展了信息化技术应用或相关推广,其中园区信息化系统较为丰富,有交互、交易等功能应用且年度更新发布超2000条信息的园区占总园区的58.70%。根据2017年度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分析报告[7],良圻园区信息化应用整体表现最优,该园区集成了电子商务App、生产管理、供应链物资管理、北斗农机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追溯等10个应用信息化技术子系统,集育种、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等环节于一体,实现管理过程高效化、智能化。

1.2.2 園区电子商务应用率最高,远程服务应用率最低 根据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8],园区信息化应用主要分为园区门户网站、远程培训系统、远程诊断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物联网监测监控或其他智能监控系统等5个方面应用。由图2可知,截至2018年底,园区电子商务应用率最高,建有或引进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的园区占总园区的63.04%,其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其应用率达54.35%。建有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系统的园区较少,仅占总园区的15.22%。

2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存在问题

2.1 缺乏便捷式统一的对接信息管理办公渠道

当前,园区认定、验收、管理、监测评价等工作仍处于传统工作模式,自治区园区协调管理办公室对园区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方式,尚且停留在通过邮件、QQ、微信与各园区管委会的联系和工作任务对接交流的方式,工作量较为烦琐、工作效率偏低。对于入园企业较多的园区,需要统计和管理的内容较多,加上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重,园区监测信息存在少填、漏填、虚填的现象。

2.2 多数园区宣传载体、成果供需平台不强

对比广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宣传力度仍不足。一方面是缺乏有效、多元化的宣传信息载体,多数园区信息宣传载体主要基于在某个入园龙头企业的信息平台,对人才、成果、平台等多元信息的共建共享不足。另一方面,对于入驻企业的技术需求与产品滞销等未能得到有效引导和帮助,园区调控不及时。此外多数园区信息载体出现发布慢、内容少、回复不及时等情况。

2.3 园区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整体偏弱

根据2018年度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监测数据显示,一方面,有开展农业物联网、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的园区占总园区不足30%,其整体应有率较低。另一方面有开展生产信息化技术推广的园区,大都设备技术不完善,推广力度弱,存在“装了设备,没有用”的现象。此外,多数园区信息化技术以引进示范为主,自主吸收再创新信息技术较少,信息化技术应用研发相对滞后、缺乏核心技术。

3 平台设计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数据感知、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等研究日新月异,GIS[9]、云计算[10]、J2EE[11]、C#[12]等信息技术和现代农业融合产生的信息平台应运而生,为园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整体思路。平台基于SOA技术,构建园区“一张图”展示平台,并集成园区监测评价信息管理、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农产品电商、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诊断、农业专家远程技术服务、农业物联网应用等系统,实现园区简政管理、提升入驻企业服务质量和园区竞争力。

3.1 平台框架设计

3.1.1 设计思路 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与中间件技术相结合,多个子系统协同工作的模式,完成平台总体框架搭建,硬件与软件系统间的指令与数据传输通过中间件完成。在系统与系统间,采用RPC远程过程调用、TPM事务处理监控器与多种数据库中间件搭配使用,实现不同平台数据库的统一访问。在园区的事务管理中,使用动态表单技术实现园区中各类管理与监测评价工作的高度定制化,最终形成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模式。

3.1.2 平台体系结构 平台体系结构总共分为5层:展现层、综合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数据服务层、感知层。

展现层:是园区平台的内容表现与功能体现,包括综合信息门户与园区管理应用平台。普通用户可对园区的综合信息与园区内的各项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查询浏览;园区管理类与应用类(农业企业、农户、合作社等)用户,则可通过登录平台,使用相关系统的服务应用和信息浏览。平台支持Web浏览器、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终端等)等多通道的访问,各类用户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获得信息发布服务、订阅服务、个性化服务、多媒体服务等功能。

综合服务层:通过SOA面向服务架构以服务或接口实现的方式,将应用服务层不同的业务服务与功能系统进行集中实现。通过定义统一接口将应用服务层的服务部署到企业服务总线,可以对平台的农业应用信息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利用数据库中间件实现不同服务器、不同系统的数据集中化访问。即在综合服务层,将多个独立工作的应用服务组合成为能够满足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需求的综合型服务平台。

应用服务层:是平台整体架构设计的核心,是整体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遵循高内聚和低耦合的设计原则,根据平台建设的总体需求,应用SOA设计,并采用企业服务总线实现各类型应用中间件资源的整合管理,各子系统借助组件实现功能模块快速搭建。

数据服务层:实现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实时数据流等数据源的存储、预处理、结构化处理、交换等功能,是平台统一化数据的来源与保障。由于平台集成子系统数量较多,存在不同的数据存储介质与数据源,且各数据源存在异构性,容易导致服务响应缓慢等问题。平台通过多种数据库中间件执行分库分表算法,将数据与操作指令分发到相应数据库节点以及指令接收点,由对应的数据库与中间件负责数据的解析和获取,其结果最终返回至客户端中。在经过数据服务层的数据处理后,上层服务与系统只需要关注数据的传输、处理、应用以及功能服务的实现,应用数据库中间件使得不同服务器上异构的数据源可以统一访问,从而实现各园区数据共建共享的统一化管理。

感知层: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控制器、智能网关等设备集中管理。在硬件设备间,集成Lora、ZigBee、WiFi、Bluetooth等传输技术,形成标准化的硬件通信体系。在感知层与数据服务层间,通过路由中间件完成系统对硬件设备的指令进行下达和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分发。感知层实现数据传输的时效性、有效性与准确性,能够直观的反应环境的真实情况,是电商平台、远程服务、智能识别、农产品溯源、设备智能化控制等服务应用的数据依据。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2 平台工作流程

平台工作流程主要分四大部分:用户群、应用服务支撑、单一业务池、综合业务池,如图4所示。

用户群:主要包括普通农户、园区用户、企业用户、系统管理用户、游客用户。用户群用户通过门户访问平台发起服务请求,应用服务支撑调度相应的服务接受请求并完成相应的业务处理,并最终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应用服务支撑:是平台业务实现的桥梁,为用户群和应用服务之间的交互提供服务接口、智能路由、管理控制、策略计划等服务。

单一业务池:单一业务池是平台中所有服务的统一规范,通过服务池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业务的可重用性,是所有不同系统的应用服务的公共、基础运行环境。

综合业务池:综合业务池是将平台单一应用服务,根据业务需求,有效组合形成的复合应用服务的集合,同样通过服务池的形式进行业务管理,提高单一应用服务与平台功能的可重用性,便于应用的维护和扩展。

4 平台功能设计

平台涵盖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园区管理服务平台和园区应用服务平台等三大子平台。

4.1 园区公共信息平台

公共信息平台作为园区资讯类信息的聚合平台,功能包括园区新闻动态、通知通告、政策法规、农时农事、种养技术、新优品种、成果推广、市场价格、市场预测、供需对接、招商引资等模块,主要面向园区各类用户推送普及性的信息。

4.2 园区管理信息平台

重点开发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园区年度监测评价数据的线上填报与管理[13],设计了园区“一张图”综合展示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等技术将各园区监测评价数据、空间信息、图像数据、实时监控数据等形成“一张图”显示,主要包括动态图表、园区农业地图、热力图等各种可视化展示及交互,用户可清晰直观的获取园区的相关信息。

4.3 园区应用服务平台

平台集成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农产品电商平台、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诊断系统、专家远程技术服务系统、农业物联网等系统,为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信息化服务等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1)基于云服务的园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集成基于云服务的、以二维码为载体的园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系统功能模块包括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园区一张图可视化、投入品管理、生产管理、加工管理、销售管理、溯源管理等。支持網站、手机、智能终端等方式查询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环节的信息。

(2)园区产品电商平台: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园区企业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购物环境,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园区产品和网上支付。

(3)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诊断系统: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14],并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对作物病虫害进行模型训练,开发园区作物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诊断系统。实现作物病虫害诊断的快速化、智能化。

(4)专家远程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云服务器构建专家云服务平台,集成直播、网络学院、技术课堂等功能,构建专家保障团队,提供园区农作物种植管理等从技术咨询到实施、从管理到流通的全周期数字化远程服务。

(5)园区作物生长环境数据采集系统:选择大田生产区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终端,监测大田生产环境(空气、土壤等)变化。数据传回云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科学研究结果和决策依据。

(6)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构建园区土地水分监测网,实现不同类型作物、不同类型土壤选点监测,为园区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

(7)水肥一体化远程控制系统:针对园区已经安装喷灌系统或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在保留手控设施基础上,增设自动化控制节点,可根据相应的环境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分析的结果,进行远程灌溉或滴灌控制。

(8)全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或接入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园区的治安视频监控、作物生长状态监控、病虫害监控。通过高清显示器组成电视墙,分别实时显示各个监控点图像、倒查监控录像和所有环境监控信息。

(9)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分析温室内作物、环境、土壤等基础信息,实现对大棚温室内部环境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营造作物生产最适宜环境,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

(10)养殖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基于云模式,结合RFID技术,实现牛场养殖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包括养殖场概况、牛舍管理、档案管理、饲料管理、防疫管理等。以广西武宣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牛场养殖基地为对象,开展了系统应用[15]。

5 平台应用

平台开发测试后,为扶绥、龙州、合山、武宣、江南区等县区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园区分平台,累计发布信息超过5000条;园区监测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全区50多家农业科技园区应用,支撑了2017-2019年度园区监测评价数据采集;在南宁市武鸣区农业科技园区测试应用了柑橘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诊断系统,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在广西扶绥和龙州农业科技园区,搭建了基于农业物联网的园区生产管理云平台和监控中心,部署了大田生长环境数据采集系统、水肥一体化远程控制系统、土壤墒情在线监测系统、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专家远程技术服务系统,实现园区田间生产环境数据实时采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监测异常时自动提醒和报警;通过开展园区农产品网上销售、质量溯源和在线咨询诊断服务,提高了园区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在广西武宣农业科技园区建立了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部署了肉牛养殖环境监测系统和牛场管理信息系统,搭建涵盖肉牛出生、入栏、出栏等养殖环节全过程的智慧管理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远程疫病诊断、智能免疫提醒、专家远程培训体系,大幅提高企业养殖水平和防疫能力,降低园区养殖运行成本,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6 结语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16]是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SOA构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集成园区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病虫害自动识别与诊断系统、专家远程技术服务系统、养殖场信息化管理系统等,为园区企业和农户提供园区监测评价、农产品质量溯源、专家远程服务等服务。平台的应用,创新了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监管与信息服务模式,为建立农业科技园区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平台离全面推广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将继续完善平台各大功能,如设计开发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系统[17],提升园区项目管理水平;充实和完善平台信息资源[18],加强园区数据与科研院所共享和融合,通过科研指导园区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苏秀刚.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8.

[2]李侃,郭航,郝少莉.现代农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模式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7):114-115.

[3]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桂科农字〔2015〕38号)[EB/OL].(2015-04-22)[2020-08-20]http://kjt.gxzf.gov.cn/dtxx_59340/tzgg/t3169671.shtml.

[4]中国科学院.科技部 农业农村部 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0-07-23)[2020-08-20]http://www.cas.cn/zcjd/202007/t20200723_4754049.shtml.

[5]陆玉莹.信息化对江苏省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2.

[6]王晗,何佳乐.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6):45-46.

[7]廣西科技厅农村科技处.2017年度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分析报告[EB/OL].(2018-08-20)[2020-08-20]http://kjt.gxzf.gov.cn/xxgk/sjkf/sjfb/t3122962.shtml.

[8]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监测评价办法[EB/OL]. (2017-12-27)[2020-08-20]http://kjt.gxzf.gov.cn/xxgk/zcyd/zcfg/t3095195.shtml.

[9]黄天亮,黄秋荣,葛吉栋,等.基于GIS的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农业信息,2018,30(6):93-99.

[10]周力青.基于Hadoop云计算技术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大众科技,2019,21(3):4-6.

[11]李瑞.基于J2EE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农业工程,2018,8(8):58-60.

[12]燕振刚,李广.基于ASP.NET的甘肃省农业服务外包信息平台设计[J].草业科学,2011,28(8):1567-1571.

[13]曾志康,李敏,韦健,等.农业科技园区系统设计与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20,32(3):61-70.

[14]李晚求.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根系形态和构型分析中的应用解析[J].电子制作,2021(4):64-65.

[15]李敏,韦健,曾志康,等.基于C#的牛场管理Web APP设计与实现[J].河北农业科学,2020,24(4):101-104,108.

[16]张骞,淮贺举,孙宁,等.信息化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21(12):8-13.

[17]吴菁.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8,20(1):30-33.

[18]白成芳.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智慧农业管理与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与实践[J].农业信息化,2020(11):61-63.

(责任编辑:柯文辉)

作者:曾志康 李敏 苏秀刚 莫小香 谢秋波 韦健 刘海峰

第3篇:江苏省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应用实效分析

摘要:针对江苏省农村村级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应用江苏省村级信息服务站系统,实现了信息资源采集、管理、推送,子站的生成、管理,远程诊断、远程教育等功能。通过对系统平台服务应用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对涉农信息资源需求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节,提供高时效性的涉农信息服务,为农户提供私人定制化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

关键词:江苏省;村级信息服务;应用数据分析

[HJ13mm]

收稿日期:2014-07-21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23052]。

作者简介:朱科峰(1982—,男,江苏宜兴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服务与信息分析研究。Tel:(02584391702;E-mail:yangda2001@163com。[HJ]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信息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由于农户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从网上获取所需信息资源能力较弱,难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涉农信息资源[1]。而信息资源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较普遍的问题是:信息资源规模小且分散,分布不均衡;信息资源建设重复现象严重,信息未能有效的整合、挖掘与开发;内容缺乏针对性、时效性;信息的表现形式单一等。

1系统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JP2]本系统旨在开发一套简化直观、易用方便、适用于农民使用的“农村信息一点通”配套信息服务终端支持系统,以集成化的农业知识库群为信息资源保障,以互联网为通道,综合智能推送技术,构建从信息资源中心直达农村基层的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系统集成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农业远程视频诊断、农村信息定制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充分利用信息智能技术,提供面向农村基层社区的信息产业化服务,逐步形成服务品牌。通过项目实施,建成新型农村信息服务技术体系,通过“农村信息一点通”等信息终端[5],让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切实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总体目标如图1所示。

通过设计与推广应用江苏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系统,将信息服务提升为知识服务,将农民寻找信息转变为专家根据农民需求帮助他们采集信息,经技术处理后向农民及其他农业从业人员推送知识化的信息[6]。以期实现江苏省村级信息服务的“统一采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7],为各级政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农民提供更科学、更高效和全方位的农业信息服务,创建一种具有江苏特色的农村信息服务新模式。

[JP3]整个系统采用B/S结构,采用Java[8]作为编程语言,[JP4]采用SSH2[9]+FreeMaker[10]作为开发框架,以Mysql为后台数据库[11]。

[F(W16][TPF1tif][F]

2系统的功能说明与部署架构

“江苏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系统”是为江苏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系统提供技术支撑的管理软件。其主要目标是以信息化规范农村工作中的主要业务流程,以信息化提高农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信息化提升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干部管理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通过信息资源管理和发布、子系统的生成和管理、农业远程教育、专家视频在线的答疑,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综合目标。系统的功能设计如图2所示。

为了更方便地管理使用该系统,根据系统功能的设计,将系统用户角色分为普通用户、村级信息管理员、县级信息管理员、省级信息管理员和系统核心管理员5类,不同角色用户与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权限关系如表1所示。

3系统终端站点推广使用情况

“江苏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系统”集成农村实用技术查询服务、 村务信息服务、农村远程教育、远程专家视频咨询[FL]

[F(W14][TPF2tif][F]

[F(W18][HT6H][J]表1系统角色与功能权限的关系[HTSS][STB]

[HJ5][BG(!][BHDFG6,W10,W50W]角色[B(][BHDWG12,W50W]功能模块[BHDWG12,W30,W20W][XXSX2-SX492]农村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农村社区站点生成与管理子系统

[XXSX2-SX292]栏目管理信息的批量采集信息添加编辑等信息审核信息抓取与推送信息浏览查询[XXSX2-SX192]子站点创建与管理管理员设置子站栏目定制信息浏览

[BHDG12,W10,W5。10W]系统核心管理员○○○○○○○○

[BHDW]省级信息管理员○○○○○

县级信息管理员○○○○○

村级信息管理员○○○

普通用户○○

[BHDFG6,W102,W492W]角色[B(][BHDWG12,W492W]功能模块[BHDWG12,W132,W18。2W][XXSX2-SX49]农业视频教育子系统农业科技诊断咨询子系统系统设置与安全子系统

[XXSX2-SX13]视频栏目管理视频资源管理视频资源浏览[XXSX2-SX172]诊断室的管理专家管理视频诊断服务视频诊断请求[XXSX2-SX172]日志管理系统设置资源管理数据备份

[BHDG12,W102,W42。11W]系统核心管理员○○○○○○○○○

[BHDW]省级信息管理员○○○○

县级信息管理员○○○

村级信息管理员○○

普通用户○○○[HJ][BG)F][F]

[FL(22]服务等一体化功能,实现省、县、村三级服务一站式管理,方便快捷,适合农民使用。

按照有领导、有需求、有条件、有带动的“四有”原则,以推进“农村信息一点通”一体机为重点,开展农村信息服务。2011年在南京市江宁区和江浦区、张家港市选择了信息化基础条件比较好的30个社区开展了系统的示范应用。然后又结合江苏省农委信息中心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19个县部署安装了农村信息触摸屏一体机服务站点2 600多个,具体推广示范站点分布统计如表2、图3所示。

江苏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系统通过终端站点触摸屏一体机为农民服务,服务农民500余万人次,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地农村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以扬州邗江、南京江宁等150多个终端示范点为重点,针对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不少农村站点缺少信息员的实际,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为一体机的使用提供组织保障和技术服务支持,建立了考核激励制度。同时,采取跑点、现场指导和分区举办培训班、电话咨询等形式,为一体机的有效使用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一体机在农村信息服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系统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情况分析

江苏省是科技大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目前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成果形成的各类信息资源,如农业自然环境、农业生物、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农业统计数字、农民数字图书文献、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社区建设、病虫草害图片库、远程教育视频库等将为系统平台的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信息资源建设上,以存量资源利用与新增资源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类特色农村信息知识数据库,具体包含内容如表3所示。

除省级信息管理员统一系统开发信息资源库外,以服务站管理系统为渠道,以互惠互利、协作共享为原则,依托各机构和部门的专业资源优势,制定相应的共建共享方案,兼顾各方的利益,以适当形式将信息整合到共享平台上,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在整合信息资源的同时,还通过系统开发的信息资源访问量统计模块,对访问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2012年度徐州、扬州、常州3个地区分别选取50个应用示范点,对主

要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甘薯平台内信息数据访问量按地区、月份进行统计分析。如图4所示,2012年度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病偏重,使得农户同一时期对小麦相关信息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3类作物,可以看出,农户在不同时期对各作物的关注度与该时期各作物的生长情况密切相关,由此可以得出对涉农信息的整合与推送应该考虑将信息资源按不同时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时期推送相关信息资源。

如图5所示,通过对3个地区小麦相关信息访问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农户对2—3月份小麦返青拔节期、5—6月份小麦收割与销售行情、10—12月份小麦选种关注度显著提升,由此可以重点加强相关信息资源的采集与传播。

图6主要显示3个地区水稻信息访问量,通过3条曲线可以明显反映3个不同地区农户对水稻相关信息的关注度,南方地区农户明显比北方地区农户关注水稻相关信息,由此在信息的推送上,应该注意区域性差异,针对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差异,对其提供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通过对以上3张图的分析说明,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工作,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积累,更要注重对信息资源的细化分类,需要不同学科相互协作,共同构建。而“江[CM(245]苏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系统”是一个很好的涉农信息[CM][FL)]

[F(W22][TPF4tif][F]

[FL(22]

资源整合推送平台,它不仅是一个涉农信息的推送平台,同时也对涉农信息的加工提供方向指引,从而促进农村信息服务良性循环。

服务站系统在2011年5月上网运行,截至2012年底,系统新增各类文本信息数目达93 712条,站点数目达2 625个,站点总点击量达到500多万人次。

5总结与展望

“江苏省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系统”具有便捷、直观、易用等特点,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内容涵盖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诸多方面,给广大农民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简易型的信息获取新渠道。该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SSH2企业框架,具备稳定性高、可扩展与易维护等特点;

(2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为农村社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3系统界面简洁、使用方便;

(4建立健全的系统运行机制,有效地保障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在系统的推广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基层信息[CM(25]管理员队伍的计算机水平较低,基层信息资源维护能力较[CM][FL]

[F(W16][HT6H][J]表3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群[HTSS][STB]

[HJ5][BG(!][BHDFG12,W10,W50W]数据库群类别数据库内容

[BHDG8,W10,W50QW][SQ2]动植物新品种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玉米、甘薯、大豆、马铃薯等新品种介绍

畜禽:猪、牛、免、羊等动物品种介绍

水产品:鱼类、蟹类、虾类等水产品知识查询

果树:桃、梨、苹果、草莓、葡萄等新品种介绍

蔬菜:瓜类、茄果类、十字花科类、叶菜类等蔬菜品种查询

花卉:草本花卉、木本花卉、水生花卉、球根花卉、观叶花卉等品种查询

[BHDWG3]农业实用技术人兽共患病技术、植物保护技术、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动物养殖技术、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农产品贮藏与保鲜技术、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病害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土壤肥料技术、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等

[BHDWG12]现代高效农业国外农业、农业机械化、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科技动态信息等

[BHDWG3]新农村建设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农业园区规划、农业项目评估、农村环保、乡村旅游、农村生活、农村医疗与健康、农业标准库、农业政策法规库等

[BHDWG12]农民数字图书馆农业实用技术文库、农业电子图书、农业科技期刊、重要报纸全文库等

[BHDWG3]农村社区建设农业专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农业经济、农村金融、农村信贷、农产品贸易、农村财务管理、劳务市场、农产品贸易等[HJ][BG)F][F)]

[FL(22]

[F(W10][TPF5tif][F]

[F(W10][TPF6tif][F]

[F(W10][TPF7tif][F]

弱;信息服务终端站点分布面较广,不同区域对信息资源需求差异性较大,信息资源的更新及时率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是基于项目资金支持的,有必要探索可持续的系统运行方案等。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与完善:

(1完善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标准,提升涉农信息资源规范化管理水平,探索涉农信息资源的云存储、云共享技术;

(2顺应移动互联网趋势,研发服务现代农民的私人定制化、个人信息服务终端应用系统;

(3信息服务与农业专家系统的融合,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深度与广度;

(4涉农信息服务的市场化探索和可持续运行研究等。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HJ17mm]

[1][(#]陈诚,廖桂平,史晓慧,等 农业农村信息服务个性化推送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9:151-156

[2]黄体杨,杨勇 近三十年来我国农村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综述[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33-37

[3]张凌云,郑红剑 我国农村信息服务问题与对策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5(1:45-46

[4]高 泉,吴进明,彭吉萍 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探索[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4:62-63

[5]朱科峰,曹静,凡燕,等 基于SSH2架构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江苏农业学报,2013,29(4:885-891

[6]戴起伟,曹静,董钊,等 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推送技术的农村信息服务系统[J] 江苏农业学报,2009,25(6:1413-1419

[7]戴起伟,曹静,凡燕,等 农村科技服务重点对象、资源整合与服务手段创新[J] 农业网络信息,2010(9:8-11

[8]李小平,肖岳峰,宿元,等 基于J2EE多层架构的Web开发框架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5:1429-1431

[9]陈辉,赵洪升,张艳春 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的整合实现[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6:642-645

[10][(#]屈建明,陈洁 FreeMarker模板引擎动态生成网页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3:121-123

[11]王玉英 基于JSP的MySQL数据库访问技术[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19(14:67-70[

作者:朱科峰 张炎凌 曹静 梁万杰 凡燕 戴起伟 毛晓英

第4篇:农业信息服务

我国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意识薄弱、素质较低、服务体系不全、信息内容开发粗放等问题。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推进和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彰显“三农”工作主要的战略任务,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必将为“优化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我国农业大国的复杂性信息管理、知识管理问题,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义上产生积极影响和深层次变革。

发展农村信息化应做好以下工作:

1、规范农村信息服务行为。

乡村信息服务站要针对不同类别的服务对象,提供相应的服务:一类是经济发达村和种养大户、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贸市场、经纪人等信息重点用户;另一类是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的村以及大量的普通农户。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的办法。对第一类重点信息用户,要鼓励让他们直接上网,乡村信息服务站给予一定的信息业务指导和辅助性的信息服务。对第二类普通信息用户,通过电视、报刊等接受通过县级以上农业部门加工制作的网络信息。农民要查询政策、科技等信息,要发布市场供求信息等,可直接通过家中的电话联系或直接到乡村信息服务站点,由信息服务站点直接为农户提供相关的服务。

2、发展特色信息服务站点,做好站点综合利用。要建立特色专业信息服务站点,根据产业特点制订不同的服务站建设方案、服务工作制度。如根据各专业农户不同,建立禽蛋信息服务站、水蜜桃信息服务站、蜂业信息服务站等,将专业市场信息传递至农户。可采用“信息站、农技站、协会”相融合的服务模式,有效扩大了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信息服务点还要结合自身特点,可以建立各级管理信息系统,在促进村政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实现村委会日常办公信息化、提高办公效率、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决策支持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可增加农村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整体素质、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并为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 展开,农村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形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确立农村信息化建设新目标,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应用带动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和谐发展,在推进和发展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5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

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1、协助镇政府制定农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开展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指导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指导农业基地建设、农业名牌产品申报和创建工作。

3、承办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4、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农业建设,指导无公害、有机食品建设和申报工作,协助做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5、组织指导农业救灾工作。

6、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信息、收集、整理、发布。

7、宣传与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林业方针、政策,了解反映群众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的要求和问题。

8、配合林业调查设计单位开展资源调查工作,负责造林检查验收、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掌握本辖区内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

9、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农机化方针、政策和认真贯彻执行省农机管理条例。

10、制订本镇农机发展规划,做好本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11、切实做好本镇农机“计划、劳动、机务、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村委与农机经营户及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并监督合同的实施和协调农机为农服务活动。

12、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型适用农业的机械,切实抓好全镇农机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13、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和核发牌证及年检年审工作,达到提高机手素质,提高机械技术状态,确保安全生产。

14、负责畜禽生产技术指导、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

15、负责畜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工作,大力推进畜牧兽医技术创新。

16、负责《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

17、负责兽医卫生工作和监督检查。

18、承办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6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

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1、协助镇政府制定农业长远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导和组织农村集体、个人开展各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2、指导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指导农业基地建设、农业名牌产品申报和创建工作。

3、承办实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械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4、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农业建设,指导无公害、有机食品建设和申报工作,协助做好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5、组织指导农业救灾工作。

6、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信息、收集、整理、发布。

7、宣传与贯彻执行《森林法》和林业方针、政策,了解反映群众在发展林业生产中的要求和问题。

8、配合林业调查设计单位开展资源调查工作,负责造林检查验收、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掌握本辖区内的森林资源消长变化情况。

9、积极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农机化方针、政策和认真贯彻执行省农机管理条例。

10、制订本镇农机发展规划,做好本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11、切实做好本镇农机“计划、劳动、机务、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村委与农机经营户及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并监督合同的实施和协调农机为农服务活动。

12、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新型适用农业的机械,切实抓好全镇农机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

13、认真做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和核发牌证及年检年审工作,达到提高机手素质,提高机械技术状态,确保安全生产。

14、负责畜禽生产技术指导、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

15、负责畜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工作,大力推进畜牧兽医技术创新。

16、负责《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

17、负责兽医卫生工作和监督检查。

18、承办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7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报告

一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中心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各类精神文件,贯彻执行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灵活机动,扎实有效的做好全镇农机推广工作,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镇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三农”整体水平方面的工作,在实现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020年是脱贫攻坚至关重要的一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努力提高“三农”整体水平方面的工作,其核心是提高现代农业基本生产和生活水平。积极向农民,尤其贫困人口传授种植、养殖方面的技术和推广良种使用,实现农业种植技术上的提高,助力农业技术脱贫。与此同时,我镇重点抓新型农民培养,技术脱贫和现代化农业的试点工作,工联系选送赴XX、XX等省市级培训XXX余人次,组织镇学习班XX余次,发现XXX亩以上种粮大户X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XX个,这些工作的成绩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都为我镇“三农”整体水平的提升,脱贫攻坚的乡村振兴,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二、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

为扎实推进我镇农村集体产权工作顺利进行,经党委研究成立了以党委为中心,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包括:试点申报、试点批复、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宣传动员、业务培训。实施阶段包括:清产核资、身份认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权管理、资产运营、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总结阶段包括:档案整理、总结验收。在实施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分小组下村指导改革工作,每村都进行现场指导,结合县局精神依次传达。在总结阶段,严格审查材料,保质保量完成产权改革工作,并且按时上报省级系统,完成产权改革工作。

三、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土地仍然是农民安身立命的生产资料,关系到千家万户,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我镇在土地流转工作中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有关政策,开展相关政策、流转信息、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咨询服务。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严格管控并建立土地承包流转登记簿,及时确准记载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情况。通过不懈努力,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机制,依法开展信息收集、反馈,与上级部门及时沟通联系,与本镇村民密切交流,形成了完备的土地流转专项政策。

第8篇: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2017] 第01期

龙州县气象局 签发人:李中国

下周气温偏高,有利甘蔗生长

一、前期天气回顾

自3月以来,我县平均气温18.3~19.5℃,较历年偏低0.2~0.5℃,降水量为69.7~140.5毫米,偏多1~3成。3月份低温寡照天气较多,对甘蔗的播种、出苗和健壮生长不利,长势偏弱;进入4月以后,平均气温20.0~21.6℃,较历年同期略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甘蔗的生长。

二、天气预报

预计,下周(9~15日)周前期以多云天气为主,周中期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周降雨量偏少,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12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降幅7~8℃。具体预报如下:

今晚到明天,多云,最低气温22~23℃,最高气温32~34℃; 10日,多云,最低气温23~24℃,最高气温33~36℃; 11日,多云转小雨,最低气温20~22℃,最高气温28~30℃; 12~13日,小雨,局部中雨,最低气温17~18℃,最高气温22~24℃;

14~15日,阴天间多云,最低气温18~21℃,最高气温25~28℃。

三、生产对策和建议 下周气温较高、日照充足,有利于甘蔗苗期生长和分蘖;要做好甘蔗田间管理工作,蔗地要及时中耕松土,及时开垄,查苗补苗;要勤除草、通风,以提高光合效率。

联系电话:8824068 2017年4月8日

报: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送:防汛办、农业局

(本信息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内部参考)

第9篇:2011工作总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XX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11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农业中心全体同志共同努力下,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为己任,围绕镇委、政府年初目标任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努力创新,积极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将农业工作中的一些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现将本中心一年工作情况简要总结于后:

一、农技推广工作

1、完成水稻高产示范片300亩、辐射400亩,蓄留再生稻300亩,发展再生高粱70亩。

2、完成技术培训500人次,发放资料1000份。

3、完成种粮直补工作,落实直补资金的填表登记、核发工作。全镇粮食补贴 124.24万元。

4、完成粮、果、蔬菜病虫害防治宣传工作,对水稻稻瘟病防治6000亩,一代螟虫防治10000亩,全镇共组织各种农药5吨,统一供配方肥10吨。

5、完成机插秧示范100亩。

二、林业工作

1、完成退耕还林的管护和检查验收。并做好后续工作准备。1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宣传。

3、加强森林防火,落实值班、巡山护林制度,准备应急预案

物资,成立义务扑火队2支、50人,全年无森林火警火灾发生。

4、加强林业管理,制止乱砍滥伐及盗伐9起。

5、加强天然林保护工作。

6、完成原速丰林的管护。全年共栽植、补植大叶麻竹4余万

株,巨尾桉2万余株。

7、落实林下经济万元增收计划示范户镇级10户,并全部签

订协议书。每户农户增收万元以上。

三、农村水利工作

1、全面完成2009年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总投资279万元,

实行先建后补的方式,财政补贴174万元。新建生产路12498米,维修泥结路面3902米,新修囤水田16743米,整治山坪塘15口,新修沟带路1250米,新建地坝5177平方米。

2、搞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争取国家投入资金52万元,

解决场镇饮水和农村居民饮水,已全面投入使用。

3、完成推广耕整机15台、拖拉机3台。

4、完成水库抢险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并经常到实地检查。

四、农经工作

1、收集上报统计部门的各种数据资料,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

2、完成土地流转台账的建立,土地流转率达到34.5%,集中

经营率达到30%以上。

3、对全镇3500户农户农村土地进行确权办证,已全面完成。

并将档案移交档案局。

五、农村特色示范基地建设

建设1000亩蔬菜基地一个,总投资471.55万元,争取财政

补助377.24万元。成立XX蔬菜专业合作社、晶晶藕专业合作社,注册专利包装1个,申报认证了庆云、圣灯无公害李子。

六、畜牧、水产工作

1、完成水禽存栏1.2万只,出栏2.5万只,鸡存栏 2.5万只,

出栏2.7万只,。

2、发展畜禽规模养殖户6户,建立棚舍2处,7500平方米,

生猪出栏 8000 头,兔出栏0.5万只。

3、加强动物春、秋两季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共预防口

蹄疫3440头,禽流感防疫率99%。

4、加强渔政管理,对全镇鱼苗专业户进行了清理。

5、加强名贵新鱼种的推广,共投入名贵新鱼种8万尾。

七、新农村建设

已全面完成县下达的任务。

八、扶贫开发

完成23户71人建卡贫困户两节慰问,发放慰问金14200元。

加强平时脱贫管理,全镇脱贫15户52人。

十、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完成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234人,其中镇级培训230人,县级培训4人。

以上工作是在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中心职工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在下年要认真总结,发扬优点,改正不足,鼓足干劲。加强理论学习,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搞好自己的本职业务工作,早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促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推动我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XX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上一篇:跳水教学案例设计下一篇:四级作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