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综合农业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以植物遗存为中心

摘要:农业是史前生业系统的重要组成,是社会考古和经济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作为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重要组成,海岱地区史前文化与社会发展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区史前社会发展经历了从平等社会向分层社会、由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的演进。在这一过程中,史前先民农业经济发展、生业模式变迁所发挥的作用值得关注。对单个文化区农业格局乃至生业模式演变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区域内部文化发展和社会演进的经济背景,也有利于对早期中国时期先民生业经济策略的总体观察。得益于今山东、安徽、江苏、辽宁、河南等地田野考古工作和植物考古研究的开展,学界积累了本文化区的丰富史前植物遗存材料,为该学术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试图在对上起扁扁洞类型遗存、下至岳石文化植物遗存量化分析和整合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动物遗存、工具遗存乃至聚落形态等诸方面证据,综合审识本区史前不同文化发展阶段及不同地理单元或文化小区先民的农业经济结构,剖析农业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原因,讨论这种农业格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对本区与周邻地区史前作物地理及先民植食资源利用方式的对比观察,进一步审识本区先民生业模式变迁与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本文的研究材料有植物遗存、动物遗存、工具遗存、聚落形态等;研究理论有农业起源、复杂社会等;研究方法有植物考古、定量分析、归纳演绎、对比分析等,藉以对所研究问题进行现阶段的合理阐释。根据研究目的,可将全文划分为以下10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研究的时空范围和所涉概念予以界定,回顾学界既有研究简史并简要述评研究现状,阐释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介绍研究中所用到的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本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史前文化序列。对研究区域内的自然地理概况予以介绍,以便为后续分析提供地理条件;综述目前学界对海岱地区史前环境考古的相关研究,以便为后续分析提供环境基础;简介海岱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以便为后续分析提供年代背景。第三部分,本区史前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与量化分析。在新的个案分析基础上,综合梳理本区史前时期既往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包括炭化种子、果实、基盘、穗轴、印痕、木炭和微体形态的植硅体、淀粉粒、孢粉及间接证据如碳氮稳定同位素等。出土有可鉴定种属植物遗存的遗址有:扁扁洞类型1处,后李文化9处,北辛文化22处,大汶口文化早期14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32处(其中菏泽定陶十里铺北、济南章丘榆林2处为笔者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新研究案例),海岱龙山文化83处(其中青岛即墨三官庙、菏泽定陶十里铺北、济南章丘城子崖、济南章丘榆林4处为笔者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新研究案例),岳石文化21处(其中菏泽定陶十里铺北、济南章丘城子崖、济南章丘榆林3处为笔者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新研究案例)。在此基础上,运用植物遗存的绝对数量、数量比例、重量比例、出土概率、遗址占有数量、遗址覆盖率等量化指标,对各时期植物遗存加以量化观察,以期对植物遗存概况有总体认识。第四部分,本区史前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布局。粮食作物是先民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的主体,也是农业地理的主要研讨对象。在对考古发现梳理及量化分析基础上,讨论粟、黍、稻、小麦、大豆等5种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与利用的演变历程及区域差异;进而综合讨论本区史前各时期、各小区的粮食作物组合及构成状况,推论其所反映的农业种植制度变迁状况,认为后李文化、海岱龙山文化是本区史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2大重要节点。时代特征以外,同一时代的不同文化小区之间,同一文化小区的不同聚落之间,作物结构及种植制度也有异同。总体来讲,同一文化小区内部的统一性大于差异性。作为植物考古研究中的重要议题,相关生产技术、杂草及农田杂草也是本章讨论内容。第五部分,本区史前其他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除粮食作物外,以食物资源为代表的其他植物资源也对先民生计有重要影响,但就植食资源利用乃至生业模式视域而言,北辛文化以降,它们在时人生活中的地位整体逊于粮食。囿于研究手段,目前尚不确知其他植物中有无栽培种、何者为栽培种。作为史前农业社会生活中农人的生活组成,对它们的观察与分析也是必要的。本章以植食资源为主,讨论了可能属于蔬菜、水果及其他食物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利用问题,并对非食用类植物资源对先民及今人研究的作用予以概述。第六部分,本区史前农业复杂化进程的综合观察。在植物考古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动物、工具、聚落组成要素分析,综合审识本区史前生业模式状况,认为农业经济演变总体可划分为3大阶段,分别为:1.扁扁洞类型至后李文化,农业因素出现,农耕生活产生,但农业在生业系统中比重低于攫取性经济;2.北辛文化至大汶口文化早期,农业经济发展,占生业比重有所提升,农业社会逐渐确立;3.经由大汶口文化中期过渡,大汶口文化晚期至岳石文化,农业发展呈现强化特征,稻作在海岱龙山文化达到区域内史前高峰。在农业经济的复杂化进程中,史前先民的食物资源利用模式经历了由攫取性资源为主向生产性资源为主的转变。第七部分,本区史前农业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原因。史前农业地理格局及生业模式的形成及其演变因素较为复杂,可大致分为自然地理与社会文化两大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方面,长期暖湿的气候为定居生活、农业生产及渔猎采集活动奠定了基础;阶段性气候波动虽对时人生活有一定不利影响,但并未造成大规模的毁灭性灾难,先民在应对自然条件变化时调整生计策略、农业类型;遗址所在地微环境也利于食物生产及攫取。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与周邻各时期诸文化的交流互动,利于本区先民汲取外来农业因素;悠久的食物生产传统及技术代代相承,加以大致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人口增殖,促进农业经济强化及文化发展。第八部分,本区史前农业格局形成与演变的影响。农业经济演变给史前文化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稳定的取食策略尤其食物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程度,降低了攫取性经济及单一作物种植的风险,增强了时人体质,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利于手工业生产及公共工程营建等领域,对早期文明化进程有裨益。然而,攫取性经济及相对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对当时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得益于农业等生产性经济发展,区域文化实力得以增强,在对周邻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区史前先民植食资源利用及农业地理为本区商周时期先民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及作物结构奠定了基础。第九部分,本区与中原史前先民粮食作物结构、植物性食物资源种类与利用模式的比较观察。为便于更深入理解本区史前先民植食资源利用状况及其演变过程,本章对这2大文化区史前先民植食资源利用模式、农业地理状况对比研究显示,裴李岗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与后李文化、仰韶时代的仰韶文化与北辛文化及大汶口文化早中期、龙山时代前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阶段诸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时代后期的中原龙山群体文化与海岱龙山文化、二里头时代的新砦文化一二里头文化与岳石文化相似性与差异性共存,这是两区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交流等因素的结果。仰韶时代、二里头时代的部分阶段,中原地区部分遗址的作物资源利用程度稍高于海岱地区。不过,农业地理并非两地区文化发展走上不同道路的主要原因,整个社会系统的有机运转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第十部分,结语。在现有材料和方法基础上得出阶段性结论,总结本区史前农业经济乃至生业模式的演变历程、原因与影响,并对本文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扼要说明。囿于考古学学科及植物考古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所得结论是基于现有材料和方法的阶段性认识,所提相关假说有待将来新考古发现及研究的检验与补正。

关键词:海岱地区;史前时期;农业经济;生业模式;植物考古

学科专业:考古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时空范围与相关概念的厘定

一、时空范围

二、相关概念

第二节 研究简史

一、田野资料积累阶段

二、初步研究阶段

三、全面系统研究阶段

第三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一章 海岱地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史前文化序列

第一节 现代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地貌和水系

二、气候、土壤和植被

第二节 史前气候与环境背景

一、华北地区史前气候与环境大势

二、海岱地区史前气候与环境概况

第三节 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海岱地区史前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

第一节 扁扁洞类型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

第二节 后李文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

第三节 北辛文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

第四节 大汶口文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

一、大汶口文化早期

二、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第五节 海岱龙山文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

第六节 岳石文化植物遗存的考古发现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海岱地区史前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布局

第一节 海岱地区史前粮食作物种植的出现、发展与扩散

一、粟作的出现、发展与扩散

二、黍作的出现、发展与扩散

三、稻作的出现、发展与扩散

四、麦作的出现、发展与扩散

五、豆作的出现、发展与扩散

第二节 海岱地区史前农业种植制度的变迁

一、作物组合与构成的时间分布

二、作物组合与构成的空间分布

三、种植制度的演变

第三节 农业技术的植物考古观察

一、土地利用

二、灌溉与施肥

三、收割、储存与加工

第四节 “农田杂草”的相关问题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海岱地区史前其他植物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第一节 植食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一、蔬菜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二、水果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三、其他辅食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第二节 植物资源的其他功用

一、时人对植物资源的其他利用

二、植物遗存的环境指示意义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海岱地区史前农业复杂化进程的综合观察

第一节 史前农业复杂化进程分论

一、植物遗存视域

二、动物遗存视域

三、工具遗存视域

四、聚落形态视域

第二节 史前农业复杂化进程总观

一、农业因素的出现与农耕生活的产生

二、农业社会的确立

三、农业经济的强化发展与局地转型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海岱地区史前农业演进的原因与影响

第一节 史前农业演进的原因

一、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评价

二、农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

第二节 史前农业演进的影响

一、对同时期区域内部的影响

二、对周邻地区的影响

三、对海岱地区商周时期农业地理及植食资源利用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海岱地区与中原地区史前农业演进过程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原地区史前农业的植物考古观察

一、裴李岗时代

二、仰韶时代

三、龙山时代

四、二里头时代

第二节 海岱与中原地区史前作物结构与植食资源的历时性比较

一、前裴李岗一裴李岗时代的海岱与中原

二、仰韶时代的海岱与中原

三、龙山时代的海岱与中原

四、二里头时代的海岱与中原

五、综合观察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附图1 海岱地区史前各类家畜出土地点分布图

附图2 本研究新鉴定部分植物遗存显微照片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娱乐消费论文提纲下一篇:学生历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