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预案

2022-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群体性事件预案

应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研究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不断深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近几年来我国高校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但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对高校稳定和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危害,甚至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表明,在1993~2003的10年间,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由10000起增加至60000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最近,仅2008年中就发生了“瓮安6.28事件”“云南省孟连县胶农冲突事件”“甘肃陇南上访事件”等多起规模大、影响广的群体性事件。社会学家预测,今后若干年内至少到2020年是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频发期。高校是社会公共组织,与社会的联系非常紧密,成为各类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区域。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发生了一系列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如西安大学生游行抗议日本留学生辱华事件、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集体骚乱事件,以及部分高校多次发生的群体闹丧事件、群体暴力斗殴事件,等等。这些群体性事件不但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增强高校危机管理意识,提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预案,成为当前我国高校必须正视的严峻问题和重要的战略课题。

二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高校师生在特定环境背景下,因为共同的要求或共同的利益问题,自发或自觉集合起来发泄某种不合理情绪,表达诉求和主张,为了引起学校与社会关注的集群行为。

(一)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征

1 事件的突发性

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无论在年龄或心理层面都属于敏感、脆弱且易冲动的阶段,因而容易在受到鼓动和刺激后作出过激的行为。如因校内停电、停水、断网发生的起哄、砸门窗甚至与校园管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的事件,因个别学生间的小摩擦引发的老乡间群体互殴,恶性报复事件。

2 个体的从众性

高校青少年人口高度密集,学生间交往密切,使得一有风吹草动,高校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群。而如今发达的信息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和手机通信等,又使得各种小道消息和过激的情绪能以极快的速度在校园中传播和蔓延,从而使得高校管理者的应急反应速度和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3 公众关注度高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场所,社会各界,包括各级政府,新闻媒体,以及无数的学生家庭都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许多最初由高校学生组织发起的群体行为,后来大量的社会人员加入进而推动事件向社会公共事件转化。

4 传播的迅速性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现代通讯工具层出不穷,使得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最大范围地加以扩展。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手机短信、E-MAIL、BBS、QQ、MSN等發布一系列言论、消息,串联发动相关活动等。利用现代化通讯和传播技术进行群体性事件消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

(二)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

根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规模、表现形式、出发点等因素,我们可以将事件分为:一般事件(Ⅳ级)、较大事件(Ⅲ级)、重大事件(Ⅱ级)和特别重大事件(Ⅰ级)四个等级类型,如下表所示:

三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构建

通过构建一套符合高校实际,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对策,最大程度的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降低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维护校园稳定发展。

(一)预案设计思路

1 设计依据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的制定是一项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预案制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2 工作原则

一是预防和危害最低原则。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防患于未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二是第一时间反应原则。要求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程序,相应工作组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第一现场的干部、群众怎样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怎样控制事态、抢险救援。三是先进技术手段原则。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

3 组织体系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所有的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作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一名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学校办公室、保卫处、学生处、宣传部、团委、后勤管理处、人事处、网络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领导组成(如图)。工作职责是负责全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和应对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组织和领导,统一决策、组织和指挥具体的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响应行动。

(二)预警管理机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基本方针,建立全面系统预警网络体系,实行稳定的实时预警监测,做到分类式、程序式的预警处理方式。

1 预警体系

预警网络体系由预警组和预警员构成;预警组组长由各年级、班级辅导员担任;预警员由辅导员选拔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负责收集并及时向群体性事件预防机构送达高校师生中出现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情报,负责监督网络等重大舆情动态,及时反应师生的思想动态,为预防组织决策提供基本的信息保障。

2 预警监测

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发展趋势,找出其中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及时有效地分析风险信息,监测危机动态,并采取适时适度的措施加以调控,从而降低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性。要求思政工作者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多交流、多观察、多留意、多思考,做好危机信息的监测和预警,并把掌握的危机信息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及时上报给上级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预控工作。

3 预警处理

采取果断稳妥的处理方法处理复杂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对事态的驾驭要及时果断,尽可能及早介入,及早控制事态的发展,不能因为反映迟,行动慢,使矛盾走向激化对抗。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以便抓住先机,争取主动,尽快控制事态的发展。

(三)实时处理机制

1 现场处理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应急预案,派现场处理工作组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同时调动各个工作组开展行动。

第一,紧急抢救。突发事件发生后,坚持以人为本、救人第一的原则,学校群体突发事件医疗救护组,组织校医院、学生处、保卫处、相关职能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紧急救援,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护理等工作,严重者送达附近医院抢救,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业救援组织进行紧急抢救。由后勤保障组协调,后勤管理处牵头,后勤服务总公司参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负责对水、电、气、热进行控制,为现场处置提供必要的物资、车辆、通信、饮食等保障,积极开展救护等工作。

第二,讯请传送。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传递事件发生情况,情况不明常常会延误救援,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在第一时间迅速准确地获取第一手资料,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限上报,以便于上级领导及时决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坚决杜绝瞒报、隐报、谎报等渎职现象。

第三,安定秩序。由突发事件善后处理组处理,党委办公室牵头,学生处、团委、后勤总公司等部门配合。负责妥善安置疏散人员和受伤受害人员及家属的医疗、处置、安抚和心理援助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做好饮食、住宿等后勤保障工作,恢复学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

2 信息披露

由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向校内通报情况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拟定对外宣传报道的口径,协调管理有关新闻机构对事件的采访;密切关注广大同学的动态。第一时间透明地把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布正确信息,说明实际情况,对于制止不良传闻,以正视听,缓解大众的恐慌心理是非常有效的。事件中的参与者都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学校应该密切关注不同声音,切实关注学生的需求,合理满足,不能任由这些利益诉求聚合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冲击力,从而造成更大影响。

3 心理干预

由学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组,组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处、团委、相关职能部门等参与。负责事故当事人、其他相关学生的心理干预工作。研究表明,许多存在心理危机的受害者不知道心理危机干预,遇到突发事件之后,获取心理危机化解信息的渠道单一,缺少正式的心理危机疏导工作;有的受害者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更不知道向谁获取必要的帮助。高校要对公众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和化解,最主要的是要能帮助受害者摆脱当前的困扰,恢复到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能够获得面对将来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需要考虑到干预方式的多样性、支持系統的多层次性和干预材料的丰富性,全方位着手,多方面着力,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四)善后处理机制

在危机得到有效控制、事态逐渐平息之后,宣传教育组的工作重点应逐步转移,针对突发事件的后续影响进行善后处置。

第一,心理辅导。由于高校突发事件突发性和危害性的特征,一旦爆发会在短时间内造成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引起师生个体的思想混乱和心理恐慌。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宣传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对事件的当事人和受影响者进行心理辅导,矫正失衡情绪,帮助当事人重拾信心,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第二,事后教育。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突发事件使受教育者处于最佳的教育情境之中,教育者容易成功地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也最容易接受并信服。宣传教育组应充分利用好突发事件提供的特定教育情境,结合大学生的亲身体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增强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第三,总结反思。认真总结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处置等阶段的工作,细致甄别突发事件的诱因,对学校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其他问题进行全面排查,解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增强民众危机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培训计划,分析突发事件对思想观念、道德品德和社会心态可能带来的持续影响,对在应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而对那些有明显失职、过失的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给予处分并追究责任。

四 结论和建议

高校建立完善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体系是保障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剖析其群体性突发事件原因、特点,构建了一套符合高校实际,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预案,最大程度的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确保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建议国家、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更详细的法律,进而规范与完善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希望各个高校也将更加重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管理,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起完善的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管理预案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 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4.

[2]丁烈云,杨新起.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武汉:华中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杨连专.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律规范和控制机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3).

[4]克科·W·巴克.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176.

[5]刘毅.突发性群体事件中舆情信息的汇集与分析[J].学 术交流,2005(10).

[6]雷寂.高校危机管理预案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兰州大学 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8.

[7]王琭璐.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 学(北京),2011.

[8]严励.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预防处置机制[J].政 法学刊,2000(03).

作者:黄炳超

第2篇: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编制研究

摘要: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下,化工企业呈现出集中园区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整合资源配置和便于安全管理。但也给环境污染风险防范赋予新的挑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在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中对优化流程,加强个人防护,提升后勤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个人防护;后勤保障

Key word:Environmental emergency monitoring plan; Emergency environmental events; Personal protection; Logistics support

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集中园区化的优势愈加明显。化工产业的联合优化了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但增加了园区内的风险源,因此引起的突发性环境事故屡见不鲜。由于突发事件的难以预见性,造成的环境污染带有连锁性,监测环境的危险性、监测任务的复杂性等特点,对环境监测人员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 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是指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为发现和查明环境污染情况而进行的环境监测。据《2015年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30次,涉及到经济损失,社会稳定,民生安全等问题。而环境应急监测是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之一,可探明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能为决策部门科学地评价污染事故、控制污染扩散、制定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为了提高事故应急监测能力、适应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的需要,制定环境监测应急预案是确保顺利实施应急监测任务的重要保证。

2 建立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2.1 整合环境风险物质

化工园区存在大量的环境风险物质,以企业为单位,建立一企一档,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对风险物质所处的作业场所进行整理。以下表为例:

基于上述表格,确定园区主要污染排放企业及其排放特征,结合在线采样分析技术对各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排放源谱特征解析。明确每家企业的重点预警监测因子和园区重点风险源管控企业。以便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监测。

2.2 明确应急组织架构

以監测站人员为主,事先组建应急监测小组,分别有监测指挥组,应急采样组,实验分析组,后勤协调组。明确各组负责人职责与分工,以应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兼顾到人员的流动性,做好备选方案加以应对。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专家库,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参与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研究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和污染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建立环境应急监测资料库,包含应急监测预案、采样分析方法、报送数据表格、设备说明书和校准记录、案例分析记录等,同时做好资料的实时更新。

2.3 优化数据的报送流程

后勤协调组负责整合监测数据,向指挥组报送数据,畅通报送渠道,优化报送程序。整合数据可调用在监测资料库事先整理好的表格,根据实际污染情况、监测方案调整表格内容。以时间为纵坐标轴,以采样点数、监测点位报送、批次量作为横坐标,结合专家对数据的评估与建议进行报送。

优化数据传输设备,确保报送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针对现场情况,设立临时数据汇总中心,结合电子信息设备如便携式电脑、无线网卡、USP电源,实时推送监测信息。

2.4 应急监测仪器的挑选原则与日常维护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以下称《技术规范》),应急监测可分为现场便携式监测与实验室监测,其中现场监测包括便携式分析仪与应急监测车。

便携式分析仪应具备以下原则:(1)携带方便易操作;(2)分析快速,检测范围广,抗干扰强;(3)分析结果直观,能与实验室分析结果对接,具有普适性。应急监测车应配备卫星传输系统、照明系统、供电系统、充足的水、气以应对现场监测所需的条件,在恶劣条件下提供稳定作业场所。

应急设备的日常维护,要建立设备档案管理,施行一物一档,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型号、出厂编号、厂家联系方式、使用期限、维护校准记录。定期保养设备要落实到具体人员并进行定期检查。

2.5 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

由于环境应急监测的特殊性与危险性,做好人员的安全防护是开展应急监测行动的基础。以消防员的安全防护为参照,建立环境监测人员安全防护系统。其定义是监测人员从事采样、监测活动中,由监测人员随身携带并能为自身安全和职业健康提供保障的装备及其管理和所有方式方法的总称。[]

2.5.1 安全防护的三大基础装备

人员安全防护应包含三大基础装备:(1)环境预警装备。主要起到实时监控外部环境,预警监测人员的作用。如易燃易爆气体报警装置,辐射计量仪等。(2)个体防护装备,保护监测人员人身安全。如特殊型防护服(手套,胶靴)、各类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多功能安全头盔、应急照明灯等。(3)通讯记录装备,能实时保持与指挥中心的联系,记录现场污染情况。如防爆对讲机,防爆相机等。

应急监测人员一旦进入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就必须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未经现场指挥或警戒人员许可,不应进入事故现场进行监测采样。

2.5.2 加强安全教育

在事故现场,监测人员往往对应急事故性质、危害程度、可能出现的应急突发情况了解不充分,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缺乏应急避险技能,更多只注重应急响应的快速性,导致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监测人员的安全隐患。因此应定期开展个人安全防护教育,加强应急采样监测模拟实战训练,着重进行突发环境事件案例分析,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应急响应与自身安防的关系,保障好自身的安全[4]。

2.5.3 规范个人安全防护装备管理

规范的装备管理是保障安全防护系统效能的必要条件。首先做好安防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其次开展使用培训,既有利于装备性能稳定性,又能提高人员装备的熟练度。建全安防装备的领用、维护、保养、报废等管理制度,及时更新过期的安防装备,确保安防系统中各组件的完整性[4]。

2.5.4 强化防护训练

开展应急监测模拟实战训练是正确使用个人安防装备,实现安全防护系统性的前提条件。定期开展安全防护装备的培训讲座,加大安全防护装备的训练力度,模拟特定条件下的采样监测训练,强化防护器材装备操作的应用场景训练,使监测人员切实做到了解安全知识、掌握性能参数、精通应用操作,将安全防护训练纳入日常工作中[4]。

2.6 切实提升应急监测实战能力

应急环境监测区别于实验室常规的监测分析,应急监测不仅要求监测速度要快,项目要全、数据要准,而且要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分析要素,按水、气、土壤、溢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要素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毒性逐一甄别,同时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人群活动区域的空气、农田土壤等敏感区域的影响。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数据,遵循《技术规范》的布点原则,确定采样监测点位。另外监测工作中要时刻保持与应急指挥中心的联系,以应对突发情况便于及时调整。

通过开展定期的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进行评估总结,从预案的可行性,人员的应急能力,设备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优化监测工作流程。确保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的及时响应,提高应急监测实战水平。

以下为应急监测工作流程表:

2.7 应急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的有效性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3]。应急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包括日常管理与现场监测。日常管理包括应急监测预案的合理性、监测人员培训、设备性能核查、检测方法和试剂的有效性、实验记录的完整性,并以此来保障监测数据的质量。现场监测包括应急方案的可行性、现场采样和检测的规范化、实验室分析数据的质量控制 [4]。

2.8 应急监测的后勤保障

要充分认识到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建立起后勤保障渠道,完善后勤物资管理,协调应急情况下的物资调度,供应包括但不限于饮用水、便携式高热量食物、保暖防护、急救医护用品、应急电源等。通过同社会力量的合作,提供如快餐、汽车修理、汽油供应、医疗急救等服务。同时要定期走访,更新后勤保障清单,确保后勤物资服务的有效性。

2.9 探索第三方监测力量的有效补充

根据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估事故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探索寻求第三方监测力量的合作与补充。如就近挑选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签订战略协议和保密协议,更好、更快地完成应急事故下的环境监测任务,结合社会资源,优化监测力量的布局。

3 结语

针对于危险化学品种类多、数量大、差异化等问题所带来环境风险的挑战,尤其是近年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环境应急监测工作任重道远。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有利于监测部门全方位、多环节发展完善应急监测技术,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确保突发环境事故时的快速响应,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数据支撑,为公众了解事故中的环境污染情况提供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

参考文献

[1]刀谞,滕恩江,吕怡兵,陈烨,阴琨,高愈霄,加那尔别克·西里甫汗.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和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04):169-175.

[2]傅晓钦,胡迪峰,翁燕波,et al.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1):107-109.

[3]张妮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实例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3):174-174.

[4]吴志强,张玉升,杜春发.浅谈消防员个人安全防护系统建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5):423-425.

[5]边归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J].中国应急管理,2008(1):43-45.

[6]边归国,肖毓铨.化工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2016(2).

[7]杨秋贤.论监测数据质量的系统控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2):97-98.

[8]刘卫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8,24(1).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簡介:张嘉宏,男,汉族,研究方向为环境应急与预警平台。

作者:张嘉宏

第3篇: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通过分析传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的优缺点,针对性研究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探讨护理预案在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通过对多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经验进而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应急处理策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理念,避免传统的应对方案弊端。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要及时迅速的启动护理应急预案,以保证大部分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及保存性命。由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确定性 不可预见性情况复杂的特点[2]。其医疗救援处置难度和要求都很高,这是反映某医疗救援机构的应急水平和能力。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应对的重要一环,“预案管理”有着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3,4]。预案是根据预测及经验,对潜在的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及影响程度提前制定的相关的应急处置方案。然后按照既定的预案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让应急处置更为有效规范。

公共卫生护理是疾病控制中心很关键的元素,世界各国都重视。比如20世纪初美国就开始培养专科护士专门从事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美国还出版相关杂志《公共卫生护士》。在丹麦每名公共卫生护士需要负责5000人的保健指导工作;而日本的每个町(类似我国的街道委员会)都配有公共卫生护士,当居民患某种疾病时,就会有人对其进行保健指导;而我国目前公共卫生护理工作的状况如何呢?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SARS)严重威胁我国政府,人民意识到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防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一样重要,温家宝总理做出“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健全体系、完善机制”的重要指示[5]。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也迅速发展起来。自2004年国家共为疾病控制机构基础设施投入近百亿元。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长期存在,并严重影响公共卫生的安全,因此,我国的公共卫生合理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关于公共卫生护理的管理问题

关于我国的关于公共卫生护理管理问题有:护士执业管理不到位;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不规范(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中有 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有关[6]);缺乏公共卫生护理工作质量监督。

1.1 传统护理预案管理的优劣:对于护理预案的管理,目前各医疗机构常用的模式有:针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比如群体中毒应急预案、群体车祸伤应急预案、矿难应急预案等。这种护理预案管理模式优点是每个预案的针对性强,通常此类预案中可以较评估和安排各个阶段所需的物资人力和分工,但弊端是相对一个医疗机构来讲,预案多且种类繁杂,不利于实际组织。预案管理的不可预见性、复杂性、突然性和必要性,因此,传统的预案管理难于在实际工作中起预期作用。在突发的紧急状况面前,要想按照既定书面预案组织救援,既可能因为难于记忆而不宜实施,又可能不适应具体情况而组织效果达不到預期甚至于少数地方预警机制不健全,根本就无法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析预测而无法形成针对性应急预案[7]。

1.2 创新的预案管理模式值得探索:通过分析传统单灾种的预案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合理有效的预案管理模式要求能够帮助管理者有效组织应急体系,并能够帮助应急参与者明确自身的责任,因此,有效的创新的预案管理模式最好预案种类精而少并且内容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分工明确。

2 对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摒弃传统的单一类型式预案应急处理方案的弊端,归纳出创新的“统一式应急处理方略”。其四大核心环节分别为: 急诊科组织第一波应急处理;在统筹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和科室各司其职,形成次级处理流程;动态评估,流程再优化;双轨制确保日常急诊患者运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只需牢牢抓住这四大核心环节就能组织起有效的应对[8]。该统一式应急处理策略的预案管理模式在5.12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甲型 H1N1流感防控以及青海玉树地震医疗救援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不失为一种探索方向[9]。具体环节如下:

2.1 急诊科初级处理:在日常管理中急诊科护理管理者需要强调医护合作,重视管理技能,需要反复演练应急处理,在面对突然发生的灾害事故时全体医护人员能够训练有素地组织起初级的应急处理流程,应对第一波灾情[4,10]。主要是快速动员急诊护理人员,划分区域集中人力,分区域集中收治不同类型的伤病员[11]。

2.2 统筹指挥,各司其职,动态评估,优化流程:在该应急处理策略的指导下,日常工作中医院各职能部门及临床科室应该明确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并在不断的联合演练中得到强化,在医院领导下开展具体的应急处理工作,医务部护理部负责突发灾害事故需要对总体预案的制定及管理;从医院收集整理信息,动员和整合资源,协调各科室和职能部门,指导并支持急诊科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的开展。后勤保障部应根据急诊科提出的实际需求确保物资支持,总之,各部门应该迅速、积极主动、高效地合作。

突发事件的灾情伤情会随着救援工作的深入不断发生变化,管理层不断根为提高项目县卫生行政部门以及适宜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的工作开展,对各地卫生适宜技术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级,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基层与各大型医院信息教育对接。

2.3 技术的筛选及应用:结合当地社会需求进行技术的筛选,做到因地制宜。要结合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为提高农村地区疾病的筛查诊治能力,需要与当地的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和专业建设互相结合。

2.4 设立公共卫生护理专科护士: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我国护理管理及教育者已认识到了建立专科护士制度,但建立专科护士培训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公共卫生专科护士是今后预案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可以在CDC培养配置相关的公共卫生专业护士。

2.5 加强公共卫生护理人员的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公共卫生护理服务质量的重点。目前国内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数量不足且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为护理人员穿凿继续接受教育的条件。可以通过网络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可以创办公共卫生护理相关的专科杂志,以增进护理人员对健康保健及健康管理方面新知识的认识。

2.6 健全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管理功能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远程的医学咨询、培训系统的对接、教学、会诊等管理功能。通过建立这样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公共平台服务,可以及时、系统的完成适宜技术信息的编辑和分类,并且掌握本地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反馈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适宜技术的筛选与需求,方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和开展的情况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万明国,王成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1

[2] 张安琴.突发公共事件护理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护理实践与研究上半月版,2010,7(1):78

[3] 胡卫建,苏林.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运行模式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14-15

[4] 李远建,曹钰,勾承锐.构架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16

[5] 王翠兰.我国公共卫生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5,8(5):59

[6] 徐明,何长新.临床实习人员普遍预防知晓率调查.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64-665

[7] 李璐.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研究[J].重庆医学,2007,36(18):1904

[8] 叶磊,刘敏,李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探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9):160

[9] 叶磊,刘敏,李明凤.从青海地震救援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略[J].重庆医学,2011,40(13):1336-1337

[10] 郝淑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部组织管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105-106

[11] 陈竺.温故而知新——汶川地震医疗救援的教训与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1):1142

作者:李菓 牟强

第4篇: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辛发〔2011〕22号

关于印发《辛街乡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

预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总支)、各村委会、乡直有关单位: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通过,现将《辛街乡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辛街乡委员会 2011年2月15日

主题词:综治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责任追究 规定 通知

中共辛街乡委员会

2011年2月20日印发

(共印26份)

辛街乡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条

根据《中共隆阳区委办公室、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委政法委、区综治维稳关于开展创建“平安隆阳”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结合辛街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是指以下可预防但未落实防范措施而发生的案件: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居民区内发生的重大入室盗窃案件。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内现金存放量超过3000元以上的被盗案件。

(三)停车场、居民区、宾馆、饭店、企业、事业单位内的机动车辆被盗案件。

(四)金融单位的金库、运钞车、营业网点现金被盗、被抢案件。

(五)枪支被盗案件。

(六)未严格按照爆炸物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销售管理的规定执行,所发生的爆炸事故,或爆炸物品流入犯罪分2 子之手后所发生的爆炸案件。

(七)未严格按照易燃、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储存、运输、销售管理的规定执行,所发生的丢失、泄露、污染等事故,或发生的危险物品被盗和犯罪分子利用危险物品实施的侵害他人人身安全的案件。

(八)因调处不力引发的恶性民转刑案件。

(九)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使用报废车辆或车辆超载运输所导致的交通事故。

(十)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

(十一)未及时整改火灾隐患酿成的火灾事故。

(十二)发生10人以上群体性械斗,并造成人员伤亡后果的。

(十三)发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因严重违反民族政策,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引发的恶性事件。

(十四)“法轮功”、“门徒会”人员及重点人员脱管失控,发生赴昆进京滋事的。

(十五)其他因未落实防范措施而发生的案件(事件)。 第三条

实行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责任追究,旨在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加强所辖区域和单位内部的安全保卫和治安防范工作,推动平安创建和 3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四条

实行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责任追究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进行,实行一票否决制或黄牌警告制。

第五条

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追究的适用范围: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凡辛街乡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发生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后,追究上述单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

第六条

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防范和预防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其他领导和有关责任人根据承担的职责负相应的责任。

第七条

工作责任

(一)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把预防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作为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定期分析研究,经常排查治安和事故隐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内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强化遵纪守法意识;加强治安管理,落实防范措施,切实增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能力;本单位办公区、宿舍区守楼护4 院、门卫值班等防范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二)认真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预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把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本单位的特点,落实重点部位防范措施。

(三)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分析排查本村、本单位的治安和事故隐患,及时加以整治整改,切实改变治安混乱状况,减少多发性案件,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第八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追究:

(一)因为防范措施不落实,发生重大治安、重特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事故,给国家、集体和个人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

(二)单位领导和有关责任人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治安和事故隐患未进行排查或对有关职能部门发现的隐患要求整改而未及时整改,导致发生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

第九条

追究方式

(一)责成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二)对责任单位通报批评。

(三)扣减责任单位当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分值。

(四)对责任单位实施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五)对责任人工作不力的,乡党委、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 5 予免职、调离工作岗位等组织措施。

(六)对责任人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条各款可单独执行,也可合并执行,根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确定有关责任人应承担的责任,并视责任轻重予以追究。

第十条

发生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由乡综治委予以追究。 第十一条

追究程序

(一)辖区内发生本规定第八条所列案件后,安全监站、派出所等有关职能部门以及村委会、乡直各单位都有权向乡综治委提出书面责任追究建议。乡综治委收到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追究建议书后,应及时进行审核,认为应予追究的,应在收到追究建议书之日起30日内(情况复杂、审核时间较长的可延长为45日)作出是否追究的决定。涉及本规定第九条第

(四)、

(五)、

(六)款追究方式的,应召开综合委成员会议,作出是否追究的决定;根据需要也可直接提交乡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

(二)实行责任追究后,乡综治办或追究部门应及时将责任追究决定以书面形式送达被追究部门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并上报区综治维稳委和相关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被追究单位或责任人对追究决定不服的,应在收6 到追究决定书之日起7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追究决定的乡综治委或其他追究部门提出申诉或申请复议;受理申诉或复议的部门,应在收到申诉或复议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将复议决定以书面形式答复提出申诉或复议的单位或个人;对受到纪律处分或法律追究不服的,按纪检监察和司法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乡综治委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5篇: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平山区预防和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妥善解决水库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全面提高应对涉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和安置区群众的整体利益,实现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确保社会稳定的目标,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2)坚持以镇(办事处)属地管理为主,区综合指导为辅的原则。发挥镇(办事处)、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移民到市集体上访,杜绝移民大规模到省或进京上访。

(3)坚持做好移民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和听取移民意愿,为移民答疑解惑,切实帮助水库移民解决实际问题。

(4)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的原则。对于即将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以教育疏导为主,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

(5)坚持慎用警力、警戒和强制措施的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群体事件,要严格按照公安部有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规定,依法果断处置,防止因使用警力、警戒和强制措施不当而激发矛盾,扩大事态。

1.3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处置重大群体性事件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各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有主要领导分管,要有专人负责,切实把工作摆上重要日程。

(2)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区一盘棋”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坚决把重大群体性事件化解在初发状态,避免扩大和升级。

(3)超前预警,信息畅通。要做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工作;重大节日、庆祝日、敏感期,要加强对重点单位和重点群体的排查,对预警性、内幕性信息及时报送,并积极做好跟踪督办工作;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掌握事件动态,将发现的各类情况及时上报;处置结束后,事发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及时反馈善后工作进展情况。

(4)依法办事,严明纪律。参与处置工作的人员要严守纪律、文明执法,严格依法办事,防止授人以柄。在事件的处置工作中,要相互配合,令行禁止,严禁推委扯皮、各自为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敏感性,防止失密、泄密现象的发生。对工作中的失职行为,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5)各级信访、移民工作人员,要耐心听取移民反映的问题,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符合政策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加以解释;对符合政策但解决有一定困难的问题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争取移民的理解;对无政策依据而移民有确有实际困难的,各级政府要实事求是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引发不稳定因素。

(6)完善预案,抓好落实。各镇(办事处)、各单位要按照本预案要求,并结合各自的职责、任务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方案,把任务落实到人头。

1.4编制依据

《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辽

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6]44

号)以及《本溪市重大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试行)。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区范围内发生的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2.指挥机构与责任分工

2.1平山区预防和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现场指挥部。一般级、较重级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部由信访联席会议召集人担

任总指挥,严重级群体性事件由信访联席会议总召集人担任总指挥。区信访办、区公安

局、区水利局、发生地和事发单位领导担任副总指挥。下设现场控制小组和劝返劝离小

组。现场控制小组组长由区公安局局长或委托一名副局长担任;接谈小组组长由区信访

办主任或委托一名副主任担任;劝返离小组组长由发生地领导担任。

2.2平山区预防和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政策、法规及

工作部署;预防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发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统一组织、指挥和

协调全区应急处置工作;对全区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存在的隐患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判断,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制定我区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对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预防处置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

2.3平山区预防和处置大中型水库移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职责

2.3-1公安机关负担维护现场秩序的主要责任。包括维护现场治安秩序,搜集掌握事态

发展的内幕性信息,及时收集和固定现场证据,实施新闻控制,以及配合有关地区、有

关部门开展劝返劝离工作。

2.3-2信访部门担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上请下达、协调、督办责任。

2.3-3事发镇(办事处)、主管部门担负劝返、劝离上访群众和解决问题的主要责任。

2.3-4事发镇(办事处)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负有现场稳控、劝返、劝离和直接指挥现场

处置工作的责任。

2.3-5区政法委、综合治理办公室担负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综合协调责任。

2.3-6事发地点、主管部门对去省进京群体性事件具有接谈劝返责任。

2.3-7宣传部门担负重大稳定问题的舆论控制责任。

2.3-8司法部门担负依法打击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责任。

3.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等级划分

根据事件的急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

发展蔓延的趋势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级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50人左右的规模性集体访。

(2)较重级:50人以上严重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影响正常办公秩序;50人以上封

堵市内交通主要干线事件;100人以上大规模集体上访;

(3)严重级:聚集封堵铁路运输线的群体事件;100人左右大规模集体上访,50人

以上大规模去市、去省进京上访;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骚乱的群体性事件。

4.预防预警机制

4.1预警信息级别

群体性事件预警信息按照可能发生的规模、影响等,分蓝、黄、红预警信息级别。

蓝色预警信息:群体性事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聚集、串联等活动的信息。

黄色预警信息:通过张贴通知、组织串联,具有明确的聚集时间、地点和一定规模的一

般级群体性事件信息。

红色预警信息:通过酝酿、串联、可能引发的较重级、严重级群体性事件信息。

4.2 预警信息报送和处理

按照群体性事件三级预警工作机制,由区信访办负责蓝色预警信息的督办处理;由

区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黄色预警信息的复核、跟踪和督办;由区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

联席办公室负责红色预警信息的协调处理;由公安机关对可能发生封桥堵路、群体聚集

或去省进京上访的重要信息,进行红、黄、蓝三级预警评估,报送区委、区政府及区有

关部门;各镇(办事处)维护稳定重点单位及主管部门要及时收集、反馈可能引发群体

性事件的信息,报送区委、区政府及区有关部门。

5.应急响应

5.1 现场处置主要措施

5.1-1加强法制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提纲、发布公告、流动宣传车等方式,现场宣传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告知事件人员非理性、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劝其立即离

开现场,要依法理性反映诉求。

5.1-2开展教育疏导。依据《信访条例》,与群体事件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话,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解答有关问题;对能解决的,要明确时限予以解决;对暂时不

能解决或现场无法答复的,要说明情况,并明确告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取得群众

的理解和支持,尽快劝返劝离。

5.1-3实施警戒隔离。根据指挥部指令,结合现场情况,由公安机关使用隔离绳、隔

离桩,派警力对铁路运输线、党政机关及影响国际民生的重要目标周边设立隔离带。

5.1-4进行交通管制。根据指挥部指令,由公安机关调集警力和车辆,赶赴事发地实

行交通管制。设立警戒线,疏导车辆和行人,保证交通干线畅通。

5.1-5全面调查取证。由区公安局适时派出秘密力量,隐蔽贴近事件人群,掌握事态

动向。对发现的违法犯罪嫌疑人,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处置证据。

5.1-6采取强制措施。经指挥部批准,公安干警要对冲进警戒线、进入警戒区的事件

人员强行架离;对实施打、砸、抢、烧者强行带离;如有封堵铁路、公路,冲击党委、

政府机关等重大情况发生,公安、安全部门要马上开展工作,对组织策划、积极参与的

重点人员及时取证,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2 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处置办法

5.2-1本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一般由当地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和涉事单位及其主管

部门负责人,必要时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现场处置时,对群众提出

的意见,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

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解决;对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

的,要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

5.2-2堵塞铁路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各相关单位接到指令后,要迅速赶赴事发现场。

由公安机关组织警力在现场设置警戒,清理、剥离和疏散围观群众,分流现场道路的车

辆,维护交通秩序,实行交通管制。由信访部门、事发地区、事发单位及主要部门领导

和工作人员到现场做说服和劝返劝离工作。如已堵塞铁路线,现场警力要迅速强行架离

堵塞铁路人员,尽快恢复铁路运输。在强行架离过程中,如发生暴力抗拒情况,由公安

机关将施暴者强行带离现场审查并依法处理。

5.2-3封堵区内主要交通干线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迅速赶赴事件现场实施交

通分流、疏通车辆,并进行法制宣传,敦促事件人员停止堵路,自行散离。如不听劝告,

可调集警力沿道路中心线穿插,将堵塞道路的人群分割推向道路两侧。信访部门、事发

镇(办事处)、事发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劝说事件人员迅速离开现场,经再

三劝说仍不离开的,听从上级指挥,将其架离交通主要干道。如强行架离措施难以施行,

可采取强行驱散措施。

5.2-4严重围堵、冲击党政首脑机关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严重围堵或冲击区委、

区政府,防碍正常办公秩序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由公安机关首先采取有利措施将上访人

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设置警戒线保护首脑机关安全。在事态稳定后,不间断地用

宣传车进行法制宣传,形成强有力的依法处置氛围。采取坚决有力措施约束事件人员的

过激行为,对牵头组织者和骨干人员,采取稳妥措施使之与事件人群分离。信访部门、

事发地区、事发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现场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对话,解答相

关问题,开展说服教育和劝返劝离工作。

5.2-5发生打、砸、抢、烧等严重骚乱事件。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区公安局、区

检察院、区法院等部门要及时介入,迅速采取强制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公安干警、

武警、采取穿插、分割等方式将闹事人员强行驱散。采取公开与秘密相结合的方法获取

证据,抓获制服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并强行带离现场。对参与打、砸、抢、烧的人员当

场拘捕,必要时可使用催泪弹、高压水枪强行驱散。近距离相恃时,可使用警棍等非杀

伤性武器制服或驱散。事态平息后及时清理现场,救治受伤人员,解除现场管制,恢复

正常秩序。

5.2-6发生去省进京上访并形成群体性事件。由上访群众属地党委、政府和涉事单位

及其主管部门指派有关负责人,并组成工作组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开展疏导、化解和接

返工作;由公安机关安排便装人民警察到现场掌握情况或派出少量着装人民警察维持秩

序,并做好随时出警处置的准备。

5.3后续工作

5.3-1群体性事件处置结束后,如有必要的,由事发单位或地区负责把现场清理干净,

公安机关配合做好秩序维护工作。

5.3-2由区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向区联席会议做出报告,向全区做出通报。

5.3-3事发地或事发单位在事件发生后要主动开展工作,分析引发事件的原因,尽快

研究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对已经承诺的问题,必须尽快

解决到位。

5.3-4由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区信访办、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督促检查,确保法律法规

和政策落实。

6、应急保障

6.1警力保障。由公安机关根据需要确定警力。

6.2指挥部保障。由区信访联席会议根据需要,明确办公地点、专门工作人员和车辆。

6.3培训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应对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人员及队伍的指挥和

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各单位协同处置、合成作战和快速有效反

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比较完善和规

范的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比较完善和规范的处置水库

移民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

6.4通讯保障。由指挥部明确通讯联络方式和要求,必要时将通讯指挥车开赴现场,

采取对讲机联络和手机联络方式双面保障。

6.5技术保障。由公安、安全机关负责搜集资料、证据的人员安排和装备的及时发放、

更新。

6.6物质与经费保障。一般由事发地区、事发单位负责保障,涉及全区性的报请区财

政局审批列支。

6.7医疗卫生保障。根据需要由区卫生局协调区内各大医院派出医疗救护人员和车辆

进行保障。

7、附则

7.1奖励与责任

区指挥部定期对水库移民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对在预防和处置工

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表彰。

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违反党纪、政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分条例》和有关行政纪律处分规定,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

法机关处理。

(1) 对有关规定不执行或贯彻不力,或制定错误政策、做出错误决策,侵害移民群众

利益,或对移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敷衍了事,不负责任,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致使群体性事

件发生的。

(2) 对本地区存在的可能引发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不及时了解,不做细致工作,不认

真解决,失职、渎职,甚至怂恿移民群众到上级机关集体上访,致使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3) 因泄露国家机密或违反工作纪律等行为,导致水库移民群众集体上访或引发群体

性事件的。

(4) 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甚至压制有关部

门、单位及时如实上报情况、及时处置,致使可以避免的影响和损失未能避免的,或处

置不当,造成矛盾升级、事态扩大的。

(5) 在预防和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中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7.2 预案制定与更新

本预案是全区处置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预防、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工作文件,由区维

稳办负责制定。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相关部门要遵照执行,并可参照本预案结合

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预案。

7.3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区信访联席会议负责解释。

7.4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本溪市平山区人民政府

2012年4月24日

第6篇: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南寨信用社预防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健全我社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切实维护信用社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涉及挤兑、上访的应对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县联社的有关规定办理。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下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正常经济秩序以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二、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具体处置过程中,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

预防为主,化解矛盾。坚持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防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可控状态,及时消除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种种因素。

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置,自觉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政策的严肃性。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和宣传、协商、调解等方式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对群众的说服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加强教育,正确引导。

教育群众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常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

三、预防预警机制

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

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1.及时预警

对可能属于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信息,各村有关部门在获取信息后应及时报告镇政府,最迟不超过1小时,并由镇政府负责向县政府报告。

2.预防机制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四、应急响应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信用社各职能人员要迅速报告社主任,并按各自预案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处置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到位,应急处置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后,按照各自分工迅速开展处置工作。

主要负责人要迅速赶赴现场,了解引发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工作方案,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与有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

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错误,对群众提出不合理要求,讲清道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引导和教育群众知法守法。

本预案是信用社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本预案自制订之日起实施。

南寨信用社

二○一四年三月一日

第7篇:群体性事件工作预案

大同市卫生学校群体性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为了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学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确保学校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与指挥

(一)成立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院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吴昊

常务副组长:张智勇 副组长:杜桂平 组员:各科处室负责人

应急领导小组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指挥相关教职工在第一时间内抵达规定岗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安排教职工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求救工作。

3、根据需要组织疏散师生员工,并视事件性质与状况,报请上级部门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4、根据需要对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

5、对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督察指导。

(二)一旦发生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应当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视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学校各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在校内外组织或负责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事先制定活动方案,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群体性事故,应当根据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主动纳入预案工作程序。

(四)应急状态期间,领导小组成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各科处室必须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积极服从、配合学校对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督察和指导。

二、监测与报告

(一)开展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巡视监测工作。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提高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主动巡视监测学生群体性活动,值周教师、各类活动的带队教师、学校门卫等更要提高警惕性,发现突发事件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苗头,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或领导汇报。

(二)建立信息逐级报告制度。发生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或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信息,第一发现人应及时向学工处汇报,学工处应在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汇报,并随时与上级单位保持密切联系。

(三)严格执行重大事件报告程序。对于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并根据情况及时向社会、政府各救治排险机构求救,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逐级汇报。在未得到指示前,对可能影响事故善后处理的现场、证件证物等进行保护。

(四)信息发布纪律。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信息必须经领导小组同意,在确定事件性质或者经上级有关部门鉴定核实、作出决定之后由相关部门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主观臆测、夸大其词,更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三、应急调查与救治

(一)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处理。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二)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应当在第一时间将伤病人员送往就近医院,对无法判断伤情的伤病员,应及时报警求援。

(三)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采取保护现场、疏散、隔离等措施,并做好学生安抚工作,确保学生心态和情绪稳定。

(四)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领导小组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临时停课、放学、疏散等措施,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事件处理进展。

(五)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根据事件性质,及时与涉及事件的学生亲属、教师联系,在适当条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处理结果。

四、应急预防处理措施与程序

(一)值班教师发现有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要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安抚、劝说等措施,避免事件的扩大。

(二)值班教师和主管领导可以对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主要负责人采取带走或隔离等措施,并对其进行严肃处理。

(三)值班教师或主管领导应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应及时向派出所等政府救治排险机构求助。

第8篇:群体性事件应预案

平阳县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全县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切实保障工程顺利建设,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县交通建设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化解矛盾、依法处置、防止激化、加强教育、正确引导的原则,强化法律意识和大局观念,保证处置工作高效、快速、有效进行。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涉及**、**或严重骚乱的应对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聚众阻扰重点工程建设施工、哄抢重点工程物资、在建设工地聚众械斗、违法聚众上访或请愿等扰乱社会治安秩序、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行为。

二、应急组织体系

(一)县交通局应急指挥部

县交通局成立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由局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建设的副局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平阳港航分局、县公路段、各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发生群体性事件时,及时启动本预案,决定事件处置决策和应对措施,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组织实施,全面、及时掌握事件发生、发展情况并按规定上报,执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应急指令。

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建设科,负责应急事件的日常工作。

(二)现场指挥部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应立即组成现场指挥部,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现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1、做好事件先期处置的工作部署,下达现场处置指令。

2、具体组织实施现场处置工作,协调和落实现场处置中的具体工作事宜。

3、全面掌握事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及相关情况,随时向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报告先期处置情况,提出具体处置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

4、根据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的指示,组织现场善后处理,安排处置力量有序撤出,并组织好现场清理和保护。

5、负责现场处置工作全过程的总结、报告。

三、预防预警

(一)信息收集

各有关单位要制订针对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预警和处置措施,经常性地对工程建设队伍思想状况进行排查摸底,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要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二)预警信息

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等多环节的工作制度,要及时发现、掌握并尽快上报以下预警信息:

1、出现不稳定事端和群体性事件苗头,尚处在酝酿过程中的。

2、聚集上访尚未发生堵门、堵路、拦截车辆、围攻殴打机关工作人员或严重影响交通、治安秩序或党政机关工作秩序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3、发生在单位内部的表达共同意愿的聚集事件,尚未发生行凶伤人、扣押有关人员或打、砸、抢、烧等违法行为的。

4、其他由内部矛盾引起、尚未出现过激行为、需要有关主管部门现场开展工作、化解矛盾的群体性行为。

各单位要及时总结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经验教训,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预警行动

各有关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应迅速核实情况。情况属实的,各有关单位在迅速上报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各自应急预案,并考虑事件可能出现的方式、规模、影响,立即拟订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将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并根据防控情况及时调整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情况不能迅速核实的,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核查,并上报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四、应急响应

(一)预案启动

一旦发生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本预案。各有关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迅速启动各自预案开展处置工作。确需启动更高级别预案的,由县交通局按规定上报。

(二)现场处置

1、现场指挥部指挥迅速赶赴现场,了解引发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工作方案,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与有关单位的负责人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并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责成相关责任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讲清道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引导和教育群众知法守法。

2、事件涉及的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帮助开展疏导、劝解工作,告知当事人相应的救济渠道及正当的申诉方式,对当事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努力提出解决的方案,尽量缓和、化解矛盾。并按照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和本部门预案开展工作,完成任务。

(三)信息报送和处理

1、群体性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应立即(最迟不超过2小时)将有关信息上报县交通局和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同时通报需共同参与处置的各相关部门。信息报送可通过电话口头初报,随后采用传真等载体及时报送书面报告。

2、信息收集和报送应做到及时、客观、全面、准确。报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事件经过、参与人员数量和估计损失情况;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其它需要报告的事项。

(四)后期处置

1、县交通建设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应指挥协调有关单位,及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积极恢复事发地的社会秩序。

2、事件平息后,现场指挥部要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对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兑现,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反复的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做好化解工作,并加强跟踪和督察,防止事件反复。

3、现场指挥部应组织开展事件的损失评估工作,认真剖析引发事件的原因和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专门的报告上报。

4、根据事件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有关问题,有关单位应提出整改措施,修改完善各自预案。

五、附则

(一)本预案是处置平阳县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工作文件,由县交通局组织制定。各有关单位应当遵照执行,并参照本预案,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实施意见。

(二)本预案由县交通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2:

平阳县交通建设领域群体性事件

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

第9篇: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机构编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的规定,特制定《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预防和处置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的原则,坚持“教育疏导、防止矛盾激化和扩大”的原则,对群体性事件及其苗头要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坚决制止违法行为,尽快平息事态。力争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范围和级别

( 一)本预案适用于我县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集体上访、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机构编制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集体上访、越级上访;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游行、示威,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等重要单位;围攻、挟持国家公务人员;

3.聚众堵塞公共交通,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

4. 跨地区、跨行业联动上访请愿;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5人以上、3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30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300人以上(含300人)、10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0人以上(含10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在实际工作中,评估群体性事件的级别,还应统筹考虑事件的发展演变趋势、性质、影响范围等因素。

三、工作要求

(一)县编办履行下列职责:统一领导、部署排查调处全县机构编制方面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建立和完善全县机构编制方面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全县各单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排查、调解可能引发的机构编制方面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搜集、上报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宣传普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以理性方式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

四、监测和预警

1.县编办各有关科室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有关规定,强化值班制度、落实监测人员,完善监测网络,收集可能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信息,采取积极应急措施。对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

告、早处置;

2.发生群体性事件后,编办相关责任领导应在事件发生30分钟内,向应急办报告事件主要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事由、经过、影响范围、动态趋势、已采取的处置措施、现场指挥员的联系方法等,可先口头报告,随后及时提供书面情况报告,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书面续报动态信息。发生群体性堵塞主要交通干道、围堵党政机关、非法占据公共场所等特别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常规静态信息可定期报告。

五、处置程序和方法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县编办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3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协助公安等部门开展警戒、控制现场、疏散救护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分别向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等有关部门报告。参与处置事件的单位要信息共享、协同作战、高效联动。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县编办领导及有关负责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责成相关部门或单位限期研究解决;对确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如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群体性事件现场事态平息后,有关责任人对现场处置时向群众承诺解决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到位,不得搞虚假承诺或者久拖不决。要坚决避免违背承诺、失信于民,重新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现象发生。

(四)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可令其具结悔过或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对本系统内党员和干部等违规参与群体事件需追究党纪和政纪责任的,通报其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县编办设立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领导小组。

组长:(主任)

副组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局长)

成员:县编办相关科室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办综合科,负责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的协调工作,确定同志为综治维稳工作联络员。

(二)相关单位协调保障。县编办应与维稳及综治、公安等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建立联系网络,保障突发事件后果最小化。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

上一篇:企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综合办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