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首每一天的周而复始,你是否在工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宝贵的成长经验?工作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工作是见证我们成长的标志,为自己写一份独有的工作报告吧。让我们在回首自己忙碌岁月的同时,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寻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农业局办公室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农业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省农委主任于强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省“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吉林省“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2015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整体工作从去年开始启动,已有1年多时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良好开局。5月18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长刘国中主持召开了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前期工作给予了肯定,对下步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会上,省农委副主任刘丰艳传达了巴音朝鲁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切实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等重点工作,为如期实现率先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于强强调,此次会议重点是以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省率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要求,通报2016年14个率先县(市、区)目标责任状考核结果,总结工作,部署任务,调动和集聚推动率先工作的强大合力。从一年多的工作看,各地、各部门都能以高度的政治觉悟自觉承担和抓好率先任务,着力抓规划落地、推进机制和标志性重点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总体规划稳步落地。编制完成省、9个市(州)、14个率先县(市、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分解到44个省直部门,将率先工作纳入部门绩效、市(州)政府绩效、县域突破考核、目标责任制考核。省政府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农业现代化。二是基础建设力度加大。整合发改、国土、农发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33亿元,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209万亩,打造8个10万亩水田集中片区。启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试点,争取和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6.78亿元,建成的261个农机大社。落实松花江干流治理等重大项目22个,中央投资计划综合完成率达到93.26%。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全省调减籽粒玉米332.58万亩,推进24个畜牧业全产业链大项目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项目1264个,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新建规模化棚膜园区36个,新增棚室2.1万亩,改造棚室3万亩。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200亿元,同比增长7%。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000个。集中打造吉林大米、吉林杂粮杂豆、吉林长白山人参、吉林长白山食用菌等特色品牌。四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探索培育家庭农场联盟、合作社联合社,大力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合作、实物地租等规模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分别增长8.5%和20.6%。率先县土地确权整省推进试点完成实测面积超过90%。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从3个扩大到25个。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14个率先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谋划和推动落实上与发展要求,与《总体规划》部署仍有不小差距。很多地方存在着“等靠要”、“推着干”的思想。有的地方还没有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重大战略,摆上突出位置,重点研究、重点部署,尤其是在项目整合安排、制定扶持政策、推进改革创新等方面力度不大。特别是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不到位、参谋不到位、协调不到位,率先工作没能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推进很慢。二是发展思路还需进一步理清。不能很好落实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求,个别县(市、区)自身发展定位不准,对制约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建设的矛盾和问题认识不清,对“发展什么、谁来发展、怎么发展”谋划不够到位。有的县(市、区)抓标志性重点工作缺乏系统思考,不能与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相结合,脱离实际。一些市(州)对推进城市周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谋划部署和系统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政策资金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涉农项目“散、杂、多”等问题,不能有效整合,“撒芝麻盐”的问题普遍存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难以形成合力。有的对农林牧渔投入力度与率先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既不能从本级做起增加现代农业建设投入,又没有建立形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吸引社会各方面投资,就是在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和资金上也热情不高,缺乏动力。四是改革创新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大。很多县(市、区)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缺乏思变求变精神,对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创新、重大技术、品牌培育、生态建设等方面谋划不够,发展建设缺乏活力。有的面对经济调整缺乏改革精神、发展信心和“破冰”勇气,思想不够解放,一定程度存在畏难情绪。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领导小组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扣《总体规划》提出20项重点任务,全力抓好标志性、引领性重点工作的推动和落实。于强对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和组织领导方面,提出四点意见:

一、狠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任务落实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显著标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紧紧抓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各率先县(市、区)要深入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做足种植业结构、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文章,加快构建具有更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产业体系。

(一)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坚持“稳粮、优经、扩饲”,优化种植结构,调减籽粒玉米。洮南、前郭、敦化、撫松都处于玉米生产非优势区,要加大米豆轮作、粮改饲、旱改水和发展红干椒、杂粮杂豆等其它经济作物力度,推动和引导籽粒玉米向鲜食玉米、饲料玉米、专用玉米调整。重点打造洮南燕麦、绿豆、红干椒、西甜瓜、牧草等生产基地,打造前郭高粱、花生、观光采摘基地,打造敦化东北最大小粒黄豆生产基地。中部县份发挥“吉林大米”品牌优势,围绕发挥前郭、孤家子等老灌区潜力,从水资源出发增加优质水稻。

(二)加快发展棚膜经济。从今年起,省政府把发展棚膜经济作为一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制定实施加快发展棚膜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加大了财政投入、金融扶持、用水用电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9个市(州)城市周边,大都处于棚膜经济的重点区域,要充分利用政策契机,围绕菜、果、瓜、食用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棚膜园区建设。14个率先县(市、区),大多都形成了很好棚膜产业园区,要积极适应市场消费升级的变化,下大力气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品种,坚持宜土则土、宜洋则洋,既培育发展新、特品种满足高端需求,也要发展简易棚室满足大众需要的叶菜、果菜,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实现本地菜全年生产、全年供应。

(三)持续建设畜牧业全产业链。各市(州)、各率先县(市、区)要扎实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着力抓好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奶牛和梅花鹿等6条产业链开发,加快洮南雏鹰、梨树正邦、榆树正榆等大项目落地并达产达效。各率先县(市、区)要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发展清洁化、规模化养殖,加快畜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长春、农安、梨树等市县要做好“无抗肉”试点示范。

(四)继续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市(州)、各率先县(市、区)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和市场价格低的有利时机,要从大项目建设、加工业扩能升级、发展产业联盟入手,加强指导、协调和服务,推进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打造一批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特色加工业,围绕人参、食用菌、中药材、林下资源等特色优势,建设长白山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二、狠抓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重点任务落实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是先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解决农业的发展动力和生产效率问题,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标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紧补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设施装备落后、科技创新不足等短板。各率先县(市、区)、省直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补“短板”意识,着眼高标准、高水平,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机械、技术装备建设。

(一)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率先发展第一项重点任务,省里的决心是很大的。从去年开始,探索实施了“五个集中”办法,核心就是把全省的任务、全省力量集中到14个率先县(市、区)。从去年实施情况看,双阳、抚松等县都较好完成年度任务,但大部分县年度建设任务没有完成。针对去年高标准农田未完成任务情况,审计署今年年初就提出了审计意见,省里已督促各地进行整改。这次考核情况较好,大部分县都已在6月30日前完成了。但从工程量和投资量看,不成比例,希望各地要实事求是,扎实推进。从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比这个发展指标上看,只有永吉、公主岭达到率先标准的60%,而大部分县与标准差距巨大。这些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超常措施,下更大的决心和力气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要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需要强调的是,14个率先县(市、区)必须把高标准农田作为率先工作第一重点任务统筹起来,农业部门要大胆协调、大胆工作,这是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必须不折不扣的开展起来,要让县里两个“主官”按照率先发展的要求亲自定调、亲自安排、亲自督促落实。省里对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强化调度督导,凡是进度慢、完不成任务的要通报批评,严重的追究责任。二是要与重点工作统筹实现集中连片。今年省里提出“五个结合、五個优先”,即,结合种植结构调整、“五区”创建、产业化经营、“三园”建设、产业扶贫,优先支持水田建设、高效特色种植基地、龙头企业基地、示范园区、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其中,最为关键是推进集中连片,特别是榆树、永吉、前郭、德惠、梅河口、九台要抓紧推进8个10万亩水田大片区,一年压一年,项目接续安排,力争今年、最晚明年全面完成。前郭、农安、九台、永吉等县要贯彻落实前农、长吉示范区和华侨农场示范园规划,集中向交通主干线摆布。三是要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创新。要改变高标准农田项目只靠国家投入的老办法,学习外省的先进经验,发挥金融资本、龙头企业、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通过财政奖补、资本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探索实施一批PPP、BOT等项目,同时要注意解决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征占补偿、项目整合、资产管理等各类问题。

(二)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各地要紧紧抓住引松供水、河湖连通、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灌区现代化改造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机遇,争取让重点工程在本县早开工、早发挥效用。前郭、永吉、东辽要全力启动做好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建成前郭、星星哨、灯杆河高标准示范片区。

(三)加快全程农机化整省推进。各率先县(市、区)要扎实推进全程农机化整县推进,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个环节,探索一系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要紧紧抓住农机化新型主体示范建设,打造“一乡一强社,一乡一示范区”,坚持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区、规模化生产基地相衔接,力争在2~3年内14个率先县(市、区)全部完成全程农机化新型主体建设任务,形成全程机械化发展新格局。省里在项目安排上优先向14个率先县(市、区)倾斜,只要14个率先县(市、区)有积极性,就全部满足。要加大秸秆还田、保护性耕种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力争到“十三五”末,14个率先县(市、区)市秸秆还田、保护性耕种技术等全面铺开。

(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各个率先县(市、区)要把科技创新放更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广以手机信息服务为引导的节本增效技术,实现测土施肥在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手机信息化服务全覆盖;推广以生物防螟为重点的绿色植保防控技术,防治领域由单一玉米向水稻拓展;推广以航化植保为重点的统防统治技术,推广以减少生产环节降低生产成本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以抗旱保墒为核心的深松技术。各地要扎实做好玉米籽粒直脱收获烘干、鲜食玉米花生可降解地膜、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墨西哥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玉米控肥和水稻控药控水等五项新技术引进示范。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要基本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农药施用量负增长。榆树、公主岭、农安、梨树等县市要扎实做好黑土地保护试点和项目建设,东辽、前郭等县市扎实做好施用商品有机肥试点。

(五)加快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各市(州)、各率先县(市、区)要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市场监管,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全面完成标准化村级信息服务站全覆盖工作。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設,使电子商务在便利农民生产生活、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取得明显成效。

(六)启动抓好五区三园建设。“五区三园”建设是今年中央部署启动的重大工程,省里下半年将陆续部署启动。各地要抓住政策机遇,将“五区三园”建设与率先工作统筹起来,争取更大政策支持。在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上,各率先县(市、区)要早动手、早安排,中西部重点建设玉米、水稻生产功能区,东部重点建设大豆生产保护区。要突出区域布局、功能定位,积极创建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4类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上,省里已公布认定舒兰、通化、公主岭、前郭、梨树为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长春、敦化、和龙、抚松为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单位。各地要以本地创建规划和方案为指导,全面启动创建各项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和创新举措落实。在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上,在做好国家级、省级创建申请的同时,各地抓紧制定指导意见、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实行率先启动一批、提升壮大一批、谋划新建一批“三个一批”的创建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争取和投入力度,将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打造成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标志性工程。

三、狠抓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任务落实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织方式、服务模式的有机组合,重点是解决“谁来种地”和经营效益问题,是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显著标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强调,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各率先县(市、区)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突出规模经营的引领性和带动作用,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加快构建机制灵活、运转高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制度。

(一)下大力气发展规模经营。各市(州)、各率先县(市、区)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抓主体、抓模式、抓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在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方面,要加强新型主体的整合和再造,培育和规范农民合作社经营,搞好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评选认定,打造一批家庭农场联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要扎实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推广利用手机APP开展吉林省“吉云智农”云平台信息化培训。在发展规模经营主推模式方面,要大力推广普及土地托管、实物地租、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经营模式,探索推广私人订制、休闲种植、体验采摘等经营模式试点,各率先县(市、区)每年农村土地流转规模要提高3~5个百分点。在强化规模经营服务方面,要围绕农机作业及维护、统防统治、农村金融等项目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学习推广吉林市棋盘村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组织,支持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承包作业、养殖业粪污专业化处理等服务。

(二)加快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各市(州)、各率先县(市、区)要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条件,支持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探索推进各种类型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农民和从事种养业的主体,向储运、加工、销售等二三产业链延伸;鼓励加工型龙头企业,通过订单、股份合作、信托等方式,直接参与种养环节,探索走出带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产业融合高效的新模式、新机制。各地要下力气推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制定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扶持政策,实施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程、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培育工程,研究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农家乐休闲农业聚集区建设发展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休闲农业规模,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

(三)加强培育农产品品牌。各地要积极参与全省农业品牌创建中来,突出“吉字头”品牌,按照“‘吉字头’背书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架构,重点打造大米、人参、杂粮杂豆、玉米、食用菌和优质畜产品等六大品牌。要突出本地特色农产品,建设和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核心生产基地。要抓住吉浙对口合作机遇,办好农展、产销对接、品牌推介等推介活动,塑造吉林品牌良好形象。要研究制定本地农业品牌创建工作意见和扶持政策,组建品牌产业协会,采取“政府+联盟+企业”的方式,授权管理运营品牌,强化政府品牌创建牵头作用和市场主体品牌创建的主体作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培育形成吉林省品牌农产品集群和整体形象。

(四)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各地一定要突出抓好重大基础性、制度性改革任务落实,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动力。一是扎实推进土地确权和产权制度改革。省里三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马上下发。各地要研究制定本地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保确权工作如期完成,年底前发放确权证书。要深入研究落实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并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二是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落实省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要求,加快构建基础金融、物权增信、信用信息及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农村融资服务体系,为涉农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金融服务。抓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扩大试点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实现率先县全覆盖。三是推进农垦改革。启动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和垦区办社会职能分离试点。开展农垦土地确权登记,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发证任务。实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场提升行动。四是推进林业改革。制定出台国有林区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创新经营机制,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监管,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主要任务。继续抓好供销合作社改革、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等工作。

四、狠抓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组织领导

当前,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正处在关键阶段,容不得丝毫放松和懈怠。省直各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里部署,紧紧抓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总方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步伐。

(一)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们务必要深入贯彻和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务必把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摆上吉林振兴发展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率先的力度不能减,抓率先的劲头不能松,抓率先的标准不能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紧扣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题,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加快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明确,到“十三五”期末全省9个市(州)城市周边和14个率先县(市、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说明率先县(市、区),不仅要做全省的先行者,也要做全国的先行者。从现在开始还剩三年多时间,如果慢了就有可能完不成任务,如果标准低了就有可能达不到要求。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必须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瞄准目标找差距,紧扣重点抓落实,攻克难点求突破。要注重抓标志性、关联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和重点工程项目,突出典型模式示范引领,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全省农业现代化树标杆、趟路子。

(二)切实落实点面结合思路。按照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推动“点”上率先突破,进而推动“面”上提升。就“点”上而言,14个率先县(市、区)和9个市(州)城市周边,就是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点”。14个率先县(市、区)和9个市(州)城市周边也要落实这样工作思路,围绕20项重点任务和重点区位,将率先工作与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农村各项综合改革任务统筹起来,瞄准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分门另类地打造3~5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9个市(州)城市要制定城郊型农业发展意见,按照土地集约、特色鲜明、技术集成、效益显著的总体要求,明确都市农业发展思路目标,规划实施一批观光、体验、休闲、食品供应等重点工程和项目,推进全省城郊型农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14个率先县(市、区),要集中安排三产融合、集体产权、新型城镇化等试点任务,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互联网+、黑土地保护、农副资源综合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整合。就“面”上而言,就是对标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细化分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一项一项对比,拿出哪些指标已达到要求标准的,哪些指标还未达到标准但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哪些指标未达标准而且从目前基础条件、政策投入等情况看,近期很难达到标准的,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将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具体部门单位,实施有针对性政策措施。省里已有部门分工方案,我们还将评价体系指标分解到具体部门,比如,畜牧业的任务和指标,就由省畜牧业局负责;水利现代化任务和指标,就由省水利厅负责。就省农委内容,也要将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处室和单位。省率先办要根据去年14个率先县(市、区)考核结果抓紧制定一个评价体系指标任务分解通知,请省政府主管领导审核后印发实施。从市(州)、县市具体情况,也要这样做,进而形成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

(三)切实加大政策措施力度。省直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履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和职责,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在政策打捆、资金整合和项目落地上拿出实打实的招法。要加大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和政策创设力度,围绕高标准农田、农机装备、农田水利、农业科技等农业重大基础支撑能力建设,集中办一些大事和实事。9个市(州)、14个率先县(市、区)要从打造亮点、补齐短板出发,谋划制定一批有实招、有含金量、有力度的政策措施,调动和激发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要借鉴高标准农田项目“五个集中”的做法,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类现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要加大抓项目、抓环境、抓落实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资金和项目及时有效到位落地。各地要盯住国家有关政策,把握政策导向,对标谋划一批、儲备一批重大项目,抓紧推进一批项目前期,超前做好项目审批和开工准备,尽量打出提前量,抢出工作进度。要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探索农业BOT、PPP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鼓励和促进工业与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调动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切实增强工作合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涉面广、难度大、任务重,必须举全省之力合力攻坚。要建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密切沟通配合,强化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落实,切实把责任落实到部门、领导、岗位和人头,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省直各部门要在满足资金项目使用要求前提下,将各类涉农资金最大限度地投向14个率先县(市、区)和市(州)城郊都市农业。要加大督查督办督导力度,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制和绩效考评机制,赏罚分明,奖勤罚懒,确保工作不跑粗、不跑空、不流于形式。要充分发挥督查考察的指挥棒作用,省里已建立形成了市(州)政府绩效、部门绩效、县域经济考核、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四个方面考核体系,与14个率先县(市、区)签定了工作目标责任状。省率先办将按照《吉林省率先总体规划》所确定的20项重点任务和24个考核指标,对标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不断加大督查、督办、督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省里还计划设立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衡量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成效,推动我省率先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省率先办 供稿)

第2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0年种植业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脫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巩固种植业发展好形势,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20年种植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抓好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推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抓好种植业稳定发展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脫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在目标任务上,突出“守底线、优结构、提质量”。“守底线”就是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三大谷物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确保2020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优结构”就是继续优化种植结构。巩固区域结构调整成果,调优品种结构,提高产品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质量”就是推动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小康之年农业丰收

(一)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调整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总额稳定,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创新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遴选发布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粮食作物新品种和新品牌,集成示范一批粮食生产全过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建设生产全程机械化、投入品施用精准化、田间管理智能化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二)保持棉油糖合理自给水平。完善棉花、油料、糖料扶持政策,力争棉花面积稳定在5000万亩、油料面积稳定在1.9亿亩、糖料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加快推广陆地中长绒棉、“双低、双高”(低芥酸低硫甙、高产高油)油菜和国产自育甘蔗优新品种,集成推广绿色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降低用工成本,提高质量效益。

(三)保障“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稳定蔬菜面积,保障供应总量平衡,促进季节、区域、品种结构均衡及质量安全,特别是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蔬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抓好南方冬春蔬菜生产,稳定北方冬季设施蔬菜面积,稳步形成品种互补、档期合理、区域协调的供应格局。集成推广壮苗培育、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加强对关系民生的26种大宗蔬菜、5种水果市场价格和产销形势的监测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产销衔接,引导科学种植、顺畅销售。

(四)推进科学防灾减灾。研判全年农业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推进种植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加强灾害监测,密切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重灾区,开展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加大救灾支持,尽快恢复生产,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五)抓好草地贪夜蛾防控。壓实防控责任,建立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防控机制。制定防控预案,针对西南华南、长江流域、黄淮海玉米和小麦产区,分区提出对策措施,提早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监测预警,组织开展区域联合监测,加密增设测报网点,确保西南华南边境地区、迁飞扩散通道、玉米小麦等作物种植区全覆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进科学防控,按照治早治小、分区分时、全力扑杀的要求,聚焦重点区域,加强分类指导,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确保草地贪夜蛾不大面积连片成灾、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六)加强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推进植物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网点,提升监测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组织实施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防控,确保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县”创建活动,提高统防统治覆盖率。着力抓好柑橘黄龙病、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和金线虫等重大植物疫情阻截防控,推进海南、甘肃等良种繁育基地检疫联合执法行动,强化疫情监测与检疫监管。

(七)压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严格考核评分标准,加大支持粮食生产投入的分值比重,推动主产省提高产能,非主产省提高自给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研究建立粮食生产监测预警机制,科学确定分省粮食自给目标和底线要求,加强跟踪分析和及时预警,压实地方政府责任,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到实处,提升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二、持续推进结构调整优化,提升种植业供给质量效率

(八)巩固结构调整成果。巩固“镰刀弯”地区结构调整成果,防止非优势区玉米面积大幅反弹。提升优势产区玉米产能,确保全国玉米面积基本稳定。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大豆面积稳定在1.4亿亩,建设40个前瞻性、引导性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展示与试验示范千亩片,示范带动大豆单产水平和油脂蛋白含量提升。因地制宜在黄淮海和西南、西北地区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拓展大豆生产空间。积极发展长江流域油菜生产,扩大黄淮海地区花生种植。

(九)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蚕桑、花卉等特色产业。优化布局结构,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匹配的生产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市场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增加更加丰富多样、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绿色优质产品供给。开展低氟茶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推广,在边销茶主产区建立一批示范低氟茶园。进一步落实《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认定认证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引导中药材生产向道地优势产区集中。

(十)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实施轮作休耕试点面积3000万亩以上,以轮作为主、休耕为辅,扩大轮作、减少休耕。稳定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为主的轮作面积,重点扩大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水稻—油菜、玉米—大豆或花生等轮作规模,适当扩大西北地区小麦—薯类或豆类、玉米—豆类等轮作规模。逐步退出地方积极性不高、试点效果一般、三年试点到期的休耕任务。

三、稳步提升种植业质量效益,助力产业扶贫农民增收

(十一)促进粮食发展质量提升。调优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食用大豆,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产销衔接,鼓励实行订单生产、定向收储,实现优质优价。举办全国性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品质品鉴宣传推介活动,公布一批优质高产、食味品质好的口粮品种和品牌,打造一批原粮优质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粮食精品强镇强县。

(十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加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鼓励龍头企业建设加工示范基地,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种植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国家棉花产业联盟(CCIA),推动“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一体化布局深度融合,建立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创响“CCIA”国家棉花品牌。在苹果、柑橘、葡萄等优势产区,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行“一份合同+一个基地+一套标准+一支队伍+一张保单”的生产模式,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挖掘种植业增收潜力。

(十三)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药肥料标准体系,再组织制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加快制修订一批肥料安全性标准、农药产品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快集成组装一批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监督检查,加大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农药、不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等问题的查处力度。推进科学用药,促进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农药,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十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立足资源优势,加大对特色扶贫产业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长效扶贫产业发展。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技术模式集成示范项目,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力推广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组织种植业专家组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加大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产品产需衔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提高扶贫产业质量效益。

四、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促进种植业持续发展

(十五)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夯实测土配方施肥基础,继续开展测土化验、肥效试验和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运用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系统挖掘测土配方施肥十五年大数据,分区域、分作物提出科学施肥意见。推动农企合作,科学制定大配方,推进配方肥落地。选择300个粮棉油生产大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集成推广水稻侧深施肥、玉米种肥同播、小麦一次性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和新型肥料产品,示范带动全国化肥减量增效。系统总结“十三五”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经验做法,探索形成化肥减量增效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十六)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实施范围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倾斜,试点作物从苹果、柑橘、蔬菜、茶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积极探索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内的畜禽养殖大市开展替代试点。创新工作机制,推动试点省完善先建后补、考评结合、奖惩并用等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开展有机肥积造施用全过程、托管式、专业化服务,优化肥料结构,增加有机肥施用。加快修订有机肥料农业行业标准,开展施用风险评估,探索建立有机肥原料正面清单制度。

(十七)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行动,继续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重点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蜜蜂授粉等绿色增产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推行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开展“百万农民科学安全用药培训”活动,加强技术指导,推广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着力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十八)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按照控制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提升用水效率的要求,集成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根据水资源禀赋,调整种植结构,推行适水种植,示范推广蓄水保墒、集雨补灌、垄作沟灌、测墒节灌、水肥一体化、抗旱抗逆等旱作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华北、西北等旱作区建立220个高标准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旱作节水技术大面积应用,示范区水分生产力提高10%以上。

(十九)探索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会同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监测调查。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回收模式,划分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和使用者的回收义务,鼓励使用者自发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引导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服务。落实《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指导意见》,探索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加强试点经验总结,宣传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有序开展。

五、强化行业管理和体系建设,提高种植业工作效能

(二十)全面加强农药监督管理。加强农药生产、经营管理指导,开展农药产销用信息监测。积极稳妥推进高毒农药淘汰,选择2—3种高毒农药开展风险评估论证,适时采取禁用措施。推进农药质量追溯体系和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药生产经营行为。开展农药经营标准化服务门店创建活动,示范带动经营者规范经营行为。强化安全生产督导,督促指导农药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春秋季举办两期全国性农药管理专题培训班,重点培训省级农药管理、执法监督和重点市县人员,指导各地做好技术培训。

(二十一)加强肥料监督管理。强化用肥需求预测分析,建立流通部门、行业协会、大型企业定期会商机制,及时发布肥料市场价格动态、关键农时肥料供需形势分析等监测信息,有效服务农业生产。开展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价。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组织开展肥料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十二)优化行政许可审批。按照国务院“放管服”要求,进一步优化技术审查、专家评审和行政审批,提高农药审批质量。完善农药登记审批“绿色通道”政策,为生物农药、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和企业兼并管理创造良好环境。优化农药进出口管理服务,推进农药登记试验数据互认工作。推进肥料行政许可审批改革,优化安全性风险低、生产成熟、质量稳定的肥料产品登记程序,严格管理有安全性风险、如出质量问题会对作物生长和土壤环境造成不可逆危害的肥料产品。规范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健全风险评估制度,保障引种安全。完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国外引种检疫在线申请、全程办理、动态跟踪功能,实现许可事项“一网办理”、生产调运全程可溯。

(二十三)推进种植业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出台,尽快制定配套规章。举办全国性病虫防治法规培训班,普及宣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修订《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制定《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

(二十四)推进规划编制和重大课题研究。围绕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种植业体系,编制《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十四五”种植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编制《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做好农药生产布局、产能规模、产品结构和政策措施等顶层设计。组织开展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等重大课题研究,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和指向性。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关键之年,保障粮食安全,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具有特殊重要性。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切实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下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着力调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加快推进粮食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不断提高种粮效益,进一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总产量。

(二)目标任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通过优化品种、集成技术、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5%以上,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5%。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要重点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大县奖励、制种大县奖励、旱作农业等粮食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强跟踪调度,切实做好全省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整改提高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深化专项治理成效,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努力提高种粮比较收益,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确保粮播面积基本稳定。确保全省粮食面积达到4000万亩以上,其中小麦达到1100万亩以上,玉米达到1500万亩左右,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以上,力争达到1200万亩。冬小麦以陇南、天水、平凉、庆阳4市为重点,确保冬小麦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河西和沿黄灌区春小麦稳定在300万亩;结合粮改饲试点,玉米重点在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力争达到1200万亩左右,在河西及沿黄灌区发展水地半膜玉米和制种玉米300万亩以上;马铃薯重点扩大中东部旱作区种植面积,定西、兰州、白银、临夏等市州要大力发展高淀粉、菜用型和主食化加工型马铃薯600万亩以上。在河西及沿黄灌区重点发展全粉、薯条薯片和主食化加工型马铃薯200万亩以上。在天水、陇南发展早熟菜用型和主食化加工型马铃薯200万亩以上。在定西、陇南、平凉、张掖、武威、白银、临夏等市州的脱毒种薯生产优势区生产脱毒种薯100万亩以上。尤其是平凉、酒泉、金昌、武威等市要针对近年粮播面积下降明显的情况,狠抓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的稳定。

(三)狠抓旱作农业任务落实。省上已印发了《2019-2020年度旱作农业项目推广任务及实施方案》,继续在全省51个旱作农业县(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00万亩。截至去年底,各地已完成秋覆膜面积738万亩,未完成覆膜面积62万亩。各項目县区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今年返乡农民工回乡时间长的特点,广泛动员,科学组织,确保春季完成762万亩顶凌覆膜任务。省上将继续实行周报制,每周通报顶凌覆膜任务完成情况。有关市县农业部门要及早谋划,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措施,尽快将顶凌覆膜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和到地块;要及早做好补贴地膜招标采购和发放工作,并及时将补贴地膜发放到户;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整合资金,稳定地膜补贴标准,稳定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玉米和马铃薯面积,特别要提高对贫困户地膜补贴的标准;抢抓农时,在土壤解冻后及时开展顶凌覆膜;要搞好春季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积极开展以旧换新,提高回收利用率。

(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要制定细致的工作方案,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着力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加快推进2020年度242万亩建设任务,确保完成2019年度220万亩建设任务,推动藏粮于地、藏糧于技。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节水工程灌溉技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提高建设质量与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承包关系不变、土地性质不变、社内互换的原则,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一户一块田”,以便于机械作业、农田灌溉,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积极推广优质中筋小麦品种,对现有小麦主推品种开展提纯复壮,配套小麦宽幅匀播技术。玉米重点推广抗旱、耐密、宜机收、粒收、高产优质品种,配套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抗病、抗旱、适宜主食开发的新品种,配套黑膜全覆盖垄作栽培技术,全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现藏粮于技。要调优品种结构,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马铃薯、粮饲兼用玉米等,力争优质小麦面积达到500万亩,优质马铃薯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优质玉米面积达到600万亩。大力发展青贮饲料玉米,力争粮改饲面积达到400万亩,促进农牧结合,进一步调优粮经饲结构。会宁县、安定区、环县、凉州区、甘州区等18个产粮大县要用好用足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确保夏粮总产稳定在300万吨左右,进一步巩固提升秋粮优势产区生产水平,提升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关键增产技术应用水平,力争秋粮产量稳定在800万吨以上。加快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提高自主品种研发推广水平。

(六)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扶持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培育一批高产稳产、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加快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步伐。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着力打造粮食生产示范区。以提高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建立一批省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和示范县,探索总结不同区域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机具配套方案和社会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一乡一农机合作社”试点、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试点建设,鼓励市县财政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对粮食生产机具实行累加补贴。鼓励面粉加工等企业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

(七)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围绕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总结好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不断提高示范带动能力,力争2020年将创建县稳定在8个以上;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500万亩,生物有机肥、水溶肥、微生物肥料使用面积达到150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10万亩,力争化肥使用总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减少5万吨,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在宕昌、岷县等贫困县区建立26个农作物病虫害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探索和集成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力争完成示范防控面积66万亩以上,辐射带动防控面积660万亩次,全省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总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减少50吨,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八)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草地贪夜蛾已在我国定殖,今年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省上已提前下达补助资金5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监测防控工作。各地要及早谋划和安排好监测防控工作,完善应急防控方案,强化防控措施,压实属地责任,贮备防控物资,早监测、早发现、早防治,突出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应对有方、应对有效。同时,要认真抓好马铃薯晚疫病、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控工作,力争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推进科学抗灾,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减灾技术,努力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防范自然风险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一项大制度,坚决落实好是各级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不可推卸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始终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抓紧抓好,做到粮食安全警钟长鸣。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坚定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定抓工作落实的劲头不放松。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将粮食生产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层层分解任务,靠实责任,抓好落实。

(二)努力增加投入。各地要进一步用好用足整合项目和资金,努力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尤其是2019年粮食省长责任制考核中粮播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市州,要切实提高粮食生产重要性的认识,统筹好发展经济作物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制定稳定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保证粮食面积和产能的基本稳定。

(三)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种地养地结合,实现“藏粮于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积极组建农村专业化服务队,开展机种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代耕托管等社会化服务。

(四)加强督促检查。继续完善粮食生产工作督导制度,创新督导方式,使督导工作与调查研究重大问题、解决生产突出困难和重大技术推广相结合,努力提高督导效果。

(五)加强宣传引导。要大力宣传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各项加强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主动适应新政策、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能。要重视做好粮食生产和防灾减灾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全省粮食稳定生产行动顺利实施。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0年全省畜牧獸医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保一推”为总体要求,以生猪稳产保供作为第一要务,以实施“四大行动”为总抓手,推动全省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主要工作目标是:生猪存栏达到1044万头、出栏达到1800万头,恢复到稳产保供目标任务的8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以全面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目标任务为抓手,全面开展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行动”。

(一)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两手抓两手硬,进一步完善防疫和治理设施设备,在做好生物安全和污染防范的前提下积极补栏,推动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提档升级,稳步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标准化猪场,促进新建产能落地投产,着力增加市场供应。大中城市周边、资源禀赋条件有限的地区可积极探索发展多层式集约化养猪,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保供自给率。苏北、苏中主产区要集聚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加快恢复生产进度,实现稳产增产,为全省做贡献。苏南主销区要紧盯自给率目标不动摇,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生猪养殖场,确保地产生猪的保有量,同时可通过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提高掌控猪源和市场稳价保供能力。

(二)加快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坚持产业规划与用地保障联动、稳产保供与环境保护并重、种养结合与畜地平衡兼顾,推动养殖区域布局调整方案落地落实。紧紧抓住新一轮土地规划调整机遇以及当前设施农用地政策机遇,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协调配合,将生猪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规模种植基地中安排一定的一般农用地,配套建设生态循环型生猪养殖场。大力推广把适度规模的养殖基地与基本农田相配套、产业兴旺与农民增收致富相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响水模式”,以及将生猪养殖基地纳入土地总体规划、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实行永久性保护的“扬州模式”。

(三)加快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推进规模畜禽千亿产业规划实施。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租赁兼并、生产托管等新型合作经营,带动有条件、有能力、有意愿的中小养殖场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到2020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0%。按照“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粪污利用有效、产出高效安全”要求,综合运用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境控制、智能监控等现代化设施,大力推广节水、节料、节能生产工艺和臭气减控技术,着力提升畜禽养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水平。持续开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推进部省示范创建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联动,树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标准化示范场,新增一批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场。

(四)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步推进规模养殖场和非规模养殖场户治理提升,指导养殖场配套完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督促畜牧大县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扫尾工作,继续支持非畜牧大县整建制推进,以农牧结合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和引导在养殖密集区建设集中处理中心,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将管网和储粪(液)池等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农田建设予以用地保障,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20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五)加快发展家禽、牛羊等其他畜禽生产。积极发展生产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的肉鸡、肉鸭和蛋鸡生产,大力推广肉鸡笼养、肉鸭笼养、蛋鸡层叠式饲养技术,着力增加禽肉禽蛋供给。加快优质肉羊扩群增量,推行高架舍饲养羊模式和全混合日粮(TMR)加工饲喂技术,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扩大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范围,推进奶牛精准饲喂管理,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促进奶业振兴。因地制宜发展肉兔、肉鸽、鹌鹑等特种畜禽生产,丰富市场动物蛋白消费种类。

二、以全面抓好非洲猪瘟防控为重点,全面启动动物防疫能力建设“强基行动”。

(一)推进防控能力提升。进一步压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的防疫主体责任,推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保障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强化基础免疫,指导养殖场(户)由集中免疫向常年免疫和程序免疫转变,开展免疫效果评估,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抗体合格率双达标。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切实做好主要动物疫病定点监测、集中监测、飞行监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评估疫情风险、查找疫情隐患。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完善相关政策,落实技术培训、指导示范、观摩学习等措施。畅通疫情举报渠道,严格疫情举报核查,对可疑疫情要按程序及时规范处置,及早消除风险隐患。

(二)推进生物安全措施升级。加强养殖、运输、屠宰、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生物安全防控,不断提高动物疫病生物安全防控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各环节动物防疫制度,重点加强人车物出入场管理及清洗消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细化和落实日常人员管理和科学消毒等制度和责任。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大力提升规模猪场、种猪场和生猪屠宰企业生物安全水平,加强洗消中心建设,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生猪屠宰企业应有配套的洗消中心并确保正常运行。

(三)推进体系队伍建设。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确保各项防疫工作有机构负责、有人办事、有钱办事。强化兽医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全省动物防疫技能竞赛和检疫技能竞赛,着力提升人员素质水平。强化兽医实验室建设,加强检测人员培训和能力比对,力争所有生猪主产县(市、区)均有非洲猪瘟检测授权实验室。强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强化应急队伍演练及培训,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及技术规范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制定印发《江苏省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布局和建设规划》,争取将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大力推进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优化升级行动,重点解决收集处理体系生物安全、环保安全不到位等问题,调动资源要素集聚,尽快落实各环节的升级资金和升级主体,切实提升无害化收集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水平。

三、以“突出三坚持、实施五强化、实现五转变”为主线,全面启动屠宰管理“提升行动”。

(一)持续推动生猪屠宰转型提升。推动生猪屠宰产能从销区向产区转移,鼓励苏南地区生猪屠宰企业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到苏中苏北生猪养殖主产区建设标准化屠宰企业,减少活猪调运及代宰比例。积极扶持发展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全产业链经营企业。淘汰桥式劈半锯、敞式生猪烫毛机等落后屠宰设备,淘汰牛、羊、禽手工屠宰,不再批建年屠宰生猪15万头及以下、肉牛1万头及以下、肉羊15万只及以下、活禽1000万只及以下的屠宰建设项目。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底,全省30%以上的生猪屠宰企业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化水平。

(二)持续规范牛羊禽集中屠宰管理。全面完成不合格牛羊禽屠宰场点的清理工作,鼓励猪、牛、羊、禽屠宰集中设置、区域隔离、分车间屠宰,推动建设一批符合防疫、卫生、环保等规定要求,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工艺布局科学合理的牛羊禽集中屠宰企业。推进屠宰品质检验提升,加强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培训,切实落实屠宰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牛羊禽屠宰检疫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提升检疫工作水平。

(三)持续强化屠宰监督执法。规范监督检查活动,注重检查结果的应用,坚决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现象。强化远程视频监控巡查,充分发挥“天眼”监督威慑作用,建立远程视频巡查“月通报”制度,杜绝巡查工作组织管理不到位、问题查处不及时等问题。严格执法查处,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持续保持打击私屠滥宰、注水注药、屠宰病死猪等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严禁以行代刑。

四、以平安畜牧业建设为主攻方向,全面开展行业安全发展“护航行动”。

(一)强化消毒灭源推进动物防疫安全。组织开展全域集中大消毒、重点区域持续大消毒,彻底净化环境。指导科学选用消毒药品和消毒程序,全面做好养殖、运输、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制度化、常态化、机械化、科学化的清洗消毒工作,突出强化历史疫点、疫区以及掩埋点、无害化处理场所、交易市场、运输车辆及规模猪场、种猪场等重点目标的集中消毒、突击消毒、反复消毒措施。督促指导各防疫主体完善清洗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确保动物防疫安全。

(二)强化检打联动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落实检疫监管,建立以风险评估、疫病监测等措施为主的产地检疫分级管理机制。加强外埠入苏动物及动物产品备案管理,强化指定通道管理制度。与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联动,加强外埠动物及其产品落地监管。持续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行动,推介一批减抗技术、模式和替抗产品,组织实施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坚持检打联动,做好畜禽产品、生鲜乳、“瘦肉精”、兽药、饲料等质量安全和风险预警监测,主动排查发现安全风险隐患,实施精准打击,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三)强化保处联动推进生态环境安全。综合运用畜牧生产、动物防疫、财政奖补等措施提高养殖场(户)保险积极性。大力推进能繁母猪、育肥猪和仔猪养殖保险,做到应保尽保。会同保险机构完善保处联动机制,将保险承保、查勘、定损与无害化处理收集转运工作同步进行,提高工作效能。鼓励成立社会化服务队伍,协助开展保处联动工作。加快保处联动信息平台建设及应用,力争到2020年底实现全面应用,努力提升养殖保险覆盖率、无害化集中处理率。

(四)强化专项整治推进畜牧业生产安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对全省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畜禽屠宰企业、无害化处理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再排查,建立完善各类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数据库,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高危化学品等重点危险源的风险管控,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指导,提升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梳理安全生产风险点,强化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探索将安全生产内容纳入兽药、饲料生产和畜禽屠宰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范畴,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

五、强化推进机制,有力提升畜牧业支撑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加快扶持政策落地见效。推动落实好国家和省扶持生猪生产各项政策,用好非洲猪瘟防控及恢复生猪生产、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項资金,积极保障生猪生产、疫病防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有效落实,重点支持规模猪场恢复和扩大产能。主动推动相关部门打通环评、用地、信贷等瓶颈,纠正随意扩大限养禁养区等问题。配合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更好发挥政策效应。

(二)加强科技支撑与指导服务。强化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加强地方猪品种保护,支持种猪培育、仔猪保育、商品猪饲养等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强化种公猪站、种猪扩繁场建设,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良种供应能力。进一步落实规模猪场指导员挂钩联系制度,实行生猪恢复生产信息定期调度和通报制度,对标对标抓落实。进一步加强产销监测预警,做好规模猪场月度监测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强化形势研判,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适时出栏。加大非洲猪瘟防控核心技术、母猪繁殖和育肥猪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力度,通过远程培训、现场培训、专项培训、分区培训、手机APP推送、专家入户指导等方式,推广大型养殖企业有效防控模式,宣传复产成功经验,提高养殖场户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饲养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加大推进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畜产品质量追溯一张网信息化监管。以“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为原则,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立省级管理平台,建设监管对象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加快推进各级畜牧兽医机构信息化管理,加快建设涵盖畜禽生产、经营流通、屠宰加工、动物防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内容的畜牧兽医信息化系统,实现在线化管理、可视化监控、实时化服务,全面提升畜牧业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动物源性食品生产、流通、加工全过程的精细化、高效能监督管理,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强化调研督导。建立完善生猪稳产保供工作推进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地方责任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聚焦恢复生猪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和督查指导,建立问题清单,交办相关地方和部门协调解决、跟踪落实。及时总结各地恢复生猪生产、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3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0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畜牧兽医工作对稳住“三农”工作基本盘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面对生猪稳产保供和非洲猪瘟防控的严峻形势,以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艰巨任务,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坚定信心和决心,“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畜牧业生产”,努力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全国畜牧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决策部署,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战略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完成生猪生产恢复发展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两大硬任务,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畜禽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畜禽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强化饲料、兽药、生鲜乳和屠宰行业质量安全监管,稳步提高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

(一)推动责任落实和政策落地。实施《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落实好养殖用地、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抵押贷款试点、规模养殖场建设补助、贷款贴息、良种补贴等支持政策,推动落实到场到户。开展各地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和政策落实情况跟踪督查,推动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二)强化生产监测和市场引导。加强养猪场(户)基础信息备案动态管理,做好主要畜禽生产和效益监测,强化规模猪场全覆盖每月调度,加强数据核查,及时通报各地生猪生产恢复情况。加强生猪屠宰环节跟踪监测,对所有屠宰企业开展全覆盖每月调度。完善全国饲料生产企业月度统计监测,增强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强化形势分析预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合理安排生产。

(三)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鼓励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加快布局、扩大养殖规模,推动在建项目尽快形成产能。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大带小,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等多种方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加快补栏增养。分片区开展生猪安全高效养殖技术专题培训,组织开展“大场带小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总结推介成功防控经验、选种选配和复养关键技术等,宣传地方和养殖场户恢复发展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四)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紧盯重点区域、关键环节,落实监测排查、清洗消毒、调运监管、禁用餐厨废弃物等现行防控措施,确保疫情不反弹。完善应急实施方案,科学开展疫情处置,及时足额兑付强制扑杀补助经费。严格核查非洲猪瘟疫情举报线索,防止瞒报漏报。巩固屠宰环节“两项制度”成果,加强运输过程监管,加快推进和完善分区防控试点工作。支持加快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做好指导和评价工作,持续做好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

二、确保完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任务

(五)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持续推进肥料化利用,确保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组织起草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限量标准、液体粪肥还田利用标准、猪场粪污深坑贮存建设规范、畜禽粪污沤肥技术规程,推动建立畜禽粪污全链条养分管理制度,因地制宜推广全量还田利用技术模式。

(六)强化政策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价。支持开展整县治理,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指导和培训,定期通报进度,督促项目尽快开工落地。开展2019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估,组织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七)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广专业化集中处理模式,提高集中处理覆盖率。强化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各地制定补助标准,优化无害化处理场布局,健全无害化处理体系。制定无害化处理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开展病原灭活情况评估。加快推进病死畜禽無害化处理信息化监管,完善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

三、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八)支持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再创建一批国家级标杆示范场,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围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对畜禽养殖设施装备的支持力度。

(九)积极推进种养结构调整。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继续实施粮改饲,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生产,力争全年完成1500万亩以上。培育筛选优质草种,推广高效豆禾混播混储饲草生产模式。培育发展优质饲草收储专业化服务组织,示范推广优质饲草料的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收割、标准化加工和商品化销售模式,加快推动现代饲草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家禽企业健康发展,支持发展肉牛肉羊生产,落实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畜牧业,加快促进马产业发展,实施蜂业质量提升行动。落实好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加强政策培训和指导服务。

(十)扎实推进奶业全面振兴。实施奶业提质增效行动,推广一批降低饲草料成本、就地保障供应的典型模式,提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服务能力,开展牧场主和业务骨干培训,推广应用奶牛养殖物联、智能技术和设备。新建高产优质苜蓿基地100万亩,示范推广苜蓿青贮和饲喂技术。加快构建以奶农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改造提升2000个奶牛家庭牧场,支持有条件的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探索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实行购销合同备案管理。创新举办奶业20强峰会,实施小康牛奶行动,指导奶牛休闲观光牧场提升发展。

(十一)促进饲料兽药产业提质增效。组织成立全国动物营养研究委员会,全面开展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建立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大数据库。推广饲料精准配方技术体系,挖掘利用国内饲料资源,规范发展新兴生物饲料产业。健全饲料兽药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加强兽药及兽药残留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加强评审队伍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兽药评审新机制。

(十二)推进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推动地方完善畜禽屠宰地方性法规规章,优化生猪屠宰产能布局规划,引导优势屠宰产能向华北、黄淮海和中南部分省份养殖集中区域转移。严格审批新设立生猪屠宰企业,优先支持新建大型屠宰厂;深入整顿清理小型屠宰场点,确保小型屠宰场点数量只减不增。

四、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

(十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动物防疫能力与当地防疫需求相匹配,组织开展县级动物防疫机构效能评估。实施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推动落实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和官方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在全国推行执业兽医资格“机考”和“一点注册、多点行医”管理模式,强化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开展兽医卫生检验员行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开展兽医实验室考核及能力对比,举办动物疫病防治员技能竞赛。

(十四)加强优先病种防治。实施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做好优先病种防治工作,强化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施布病分区防治策略,强化区域联防联控,严格落实调运监管措施。做好包虫病免疫驱虫,巩固家畜血吸虫病查治工作成效,持续强化狂犬病免疫,推进马传染性贫血净化。

(十五)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和净化。推进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建设,鼓励已建成的无疫区和无疫小区扩大区域和病种范围。修订完善动物疫病净化技术标准体系,以种畜禽场为重点,优先净化垂直传播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推进规模养殖场疫病净化。继续推进净化创建场和示范场建设,探索开展区域净化试点。

(十六)加强监督执法和生物安全管理。开展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专项整顿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举办全国动物检疫技能竞赛。研究制定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官方兽医配置标准,建立健全产地检疫风险评估机制,开展高级别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

五、持续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十七)强化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双随机、一公开”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检,落实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加强养殖环节自配料生产和使用管理。开展饲料产品非法添加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市场整治,严厉打击饲料环节非法添加药物和违禁物质、销售假劣兽药等违法行为。强化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测,以牛羊为重点开展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整治,严格实施兽药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生产经营等质量管理规范。实现兽药生产、经销单位全覆盖追溯,加快推进兽药使用环节追溯。

(十八)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奶牛绿色健康养殖行动,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和监管。加强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运输等重点环节监管,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专项整治检查。推进地市级生鲜乳收购第三方质检中心建设试点。

(十九)加强屠宰行业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定点屠宰制度、肉品质量安全责任、健康消费知识宣传,修订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制定国家生猪屠宰环节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瘦肉精”、私屠滥宰、屠宰加工病死猪、注水注药等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查处违法企业和个人。

(二十)推进兽药减量使用。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和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加强兽药使用监督和指导,开展“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百千万接力公益再行动,有序推进抗菌药类促生长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工作。集成推广养殖业全链条抗菌药减量替代技术规程,鼓励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绿色添加剂产品研发上市。

六、抓好基础性长期性工作

(二十一)加快推进畜牧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在5个省开展生猪全产业链监管监测信息化试点,引导养殖场户建立健全电子养殖档案。大力推广“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全国数字奶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全国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平台”、“国家兽药产品追溯平台”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畜牧兽医大数据建設,促进技术、营销和金融等社会化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

(二十二)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支撑机构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协作,引导围绕当前产业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做好畜牧兽医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十四五”行业标准体系研究。实施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和农牧交错带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等技术试验示范项目。

(二十三)深化畜牧兽医国际合作。加强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法国等重点国别技术交流与磋商,做好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评估。推进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贸组织(WTO)等国际组织和东盟、欧盟等区域组织合作,参与相关技术议题和标准制修订。

(二十四)切实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推动取消兽药广告审批,组织开展下放审批事项抽查。取消乡村兽医登记等许可事项,优化农村兽医资源配置。优化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审批程序,完善评审技术规程,增加评价试验机构数量。落实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品备案制度,加快下放菌(毒)种和样本跨省调运审批事项。

(二十五)加快立法工作进程。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制修订工作,推动修订《兽药管理条例》,以及《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兽药注册办法》、《生猪屠宰分级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发布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和《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建立饲养场等五类场所选址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养殖场分级管理。

(二十六)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十四五”《全国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奶业振兴工程建设规划》、《全国现代饲草产业发展规划》、《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等规划,引领畜牧业和兽医事业发展。

(二十七)打赢畜牧产业扶贫攻坚战。以“三区三州”、环京津贫困地区、联学共建对口帮扶村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发挥科技服务、金融保险等支持作用,持续巩固扶贫成效。搭建“龙头企业带万户生猪产业扶贫活动”平台,促进项目落实落地,构建脱贫增收长效机制。

(二十八)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生猪稳产保供、非洲猪瘟防控、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敢于担当、勇于作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确保生猪稳产保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硬任务如期完成。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干部职工要求真务实,坚决杜绝“数字达标”、瞒报漏报疫情等情况;依法行政,坚决纠正以“保供”等名义限制生猪及其产品正常流通的不当行为;严明纪律,坚决查处监督执法、检疫出证、行政审批等环节违法违纪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政风行风。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各地畜牧兽医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畜牧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认真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和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多措并举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千方百计恢复畜牧业正常生产秩序,努力确保肉蛋奶稳产保供,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作出贡献。

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政府口岸办)等四部门《关于深入优化京津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若干措施的公告》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推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优化京津口岸营商环境,结合实际,京津两地联合推出第六批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具体改革创新措施。现公告如下:

一、进一步简化单证办理

(一)精简报关随附单证。自2020年2月1日起,进口申报环节企业无需向海关提交装箱清单,出口申报环节企业无需向海关提交装箱清單、发票。

(二)取消或简化办理进出口许可证证明。不再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对外经营者登记表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或备案回执证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由政府内部联网核查。

(三)全面推广进出口许可证电子化。在取消118个进口许可证和全面实现进口许可证申领和通关作业无纸化基础上,自2020年1月1日起对属于限制出口管理的货物实行出口许可证申领和通关作业无纸化,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联网核查。

(四)推行滞报金缴纳凭证电子化。自2020年1月17日起,进口货物收货人缴纳进口货物滞报金后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互联网+海关”自行打印版式《中央非税收入统一票据》。

(五)推进口岸物流类单证无纸化。建设天津港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无纸化平台,4月底前实现船代、堆场以及用箱人之间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电子信息传输。推动提货单无纸化,引导国际班轮公司(船公司)试行电子提单和国际贸易相关方接受电子提单。

二、深化通关申报模式改革

(六)进一步推广进出口“提前申报”。完善“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开通互联网“关企合作平台”,企业可线上办理“提前申报”报关差错复核业务,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提前申报”比例。

(七)全面推广“两步申报”改革。自2020年1月1日起,一般信用等级以上(含)的境内进口收货人或代理人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或“互联网+海关”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对实际进境的货物采用“两步申报”,也可通过“掌上海关”APP开展非涉证、非涉检、非涉税货物的概要申报。有需求的企业可采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导入功能开展“两步申报”。

(八)建立两步申报容错机制。对“两步申报”修改进口日期,以及由于装运、配载等原因造成货物变更运输工具的,不予记录报关差错。

属于不予记录报关差错情形的,报关单位可以自相关报关差错记录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通过“关企合作平台”向海关申请复核。对申请内容符合上述不予记录报关差错情形的,海关企业管理部门复核后予以更正,不需要报关单位再到现场提交纸本申请和相关说明材料。审核时间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减少为3个工作日,复核更正的报关差错记录不作为海关认定企业信用状况的记录。

(九)对于免办3C认证证明的部分进口汽车零部件产品,实行申报时“先声明、后验证”,可凭收货人《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我声明》,按《免予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进口汽车零部件申报指南》办理申报手续,允许货物提离口岸至目的地后实施3C免办证明核查。

三、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

(十)合理优化查验指令设置,优化随机抽批和查验整体比例。对企业有紧急需要的,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优先实施查验和检疫处理,合理提高查验作业效率。

(十一)在京津两地口岸大力推广机检集中审像作业模式,扩大智能审图作业覆盖范围。

(十二)鼓励企业主动披露涉税违规行为。对于主动报告存在违规情况的企业,经海关确认属于企业主动披露处置范围内的,可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货物放行后,纳税义务人通过自查发现少缴、漏缴税款,主动披露并补缴的,海关可依法减免税款滞纳金。

(十三)扩大高级认证企业便利化措施。扩大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范围,降低对高级认证企业的布控率和查验率,实施高认企业专属协调员制度等,切实对企业在跨境贸易便利上给予精准支持。

(十四)推广检验监管便利化措施,对仅实施商品检验的进口汽车零部件产品,企业可直接提离至目的地,由目的地海关实施现场检验和抽样检测工作;在企业有紧急需要时,可优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检验。

对涉及3C认证的所有进口汽车零部件产品,海关在检验时将采信认证认可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原则上不再实施抽样送检。

四、提升港口作业服务水平

(十五)加强天津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更新集装箱岸桥、场桥,进一步提升码头承载能力。完成北疆港区东突堤和东疆港区太平洋码头区域内封闭式查验场地建设,提供码头人工查验配套保障。充分发挥关港协同机制,依托在码头新建成的海关查验场区,推进顺势查验、嵌入式查验,降低时间成本。

(十六)加快天津港建设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以无人集卡作为水平运输工具,通过高精地图和5G网络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车路协同,建设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全面推广智能理货、无人驾驶电动集卡的规模化应用,加快运营管理智能化。

(十七)鼓励国际班轮公司(船公司)、船代公司在船舶抵港前放单,鼓励进口企业提前办理换单押箱手续。鼓励船公司提供出口舱位网上直销;鼓励出口企业积极采用网上直销模式订舱。

(十八)推广天津港进口“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模式,鼓励企业应用,全力保障进口货物“船边直提”作业时效。

五、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十九)自2019年12月16日起,进出口货物申报、舱单申报和运输工具申报业务统一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其他申报通道仅作为应急保障使用。

(二十)加快推进中国(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延伸覆盖至保税区、自贸区、京津两地口岸,拓展跨境贸易保险、空运快件等应用领域,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程“一站式”通关物流信息服务。

(二十一)推动京津两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监管信息、航班(船期)信息、港口物流、船代、货代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对接和信息对碰,推进国际贸易与运输领域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资源整合,推动口岸“通关+物流”一体化服务联动,方便企业查询,增强进出口企业预期。

六、持续推进口岸提效降费

(二十二)优化阳光价格结构,实施天津港阳光价格3.0版,打造“一站式阳光价格+阳光服务+阳光效率”的“三阳服务”模式,综合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十三)加强宣传推广,扩大天津港阳光价格影响力和加盟店数量,鼓励支持北京货代企业加盟天津港“一站式阳光服务”,扩大阳光价格覆盖率。

(二十四)持续规范口岸收费。强化口岸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依法查处强制收费、垄断收费、只收费不服务、乱收费等行为,推动货代、报关等行业协会公布基本收费目录,明示基本服务收费价格,落实降费措施,切实降低边境合规成本。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方案》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近年来,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使用禁用药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兽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等行为仍然存在。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统一部署,推动我省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特制定我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方案。

一、總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指示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落实《市场监管总局 公安部 教育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的通知》整治措施,进一步创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在全省范围试行合格证制度,督促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探索构建以合格证为抓手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管理新模式,形成他律自律相结合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格局,全面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食品安全省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体推进、因地制宜。按照全国范围内“统一试行”、“统一合格证基本样式”、“统一试行品类”、“统一监督管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通查通识的总体要求,全省范围内同步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各地可结合特色优势产业,适时扩大试行品类和生产者主体范围。

(二)坚持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在试行主体上,选择农产品市场供给率高、商品化程度高的种植、养殖生产者,在试行品类上,选择消费量大、风险隐患高的主要农产品先行开展试行。边试行、边改进,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展。

(三)坚持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全省合格证开具和出具工作,同时积极协调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凭合格证入市销售,逐步实现合格证制度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

三、试行范围

(一)试行区域:全省范围。

(二)试行主体: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列入试行范围,其农产品上市时要出具合格证。鼓励将小农户纳入试行范围。

(三)试行品类:全省同步将蔬菜、水果、活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等五类食用农产品纳入试行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扩大试行品类范围,将辖区内其他特色优势农产品、“三品一标”获证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品牌农产品纳入试行范围。

四、开具要求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指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严格执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对所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自行开具并出具的质量安全合格承诺证。

(一)基本样式:全省统一合格证基本样式,大小尺寸自定,内容应至少包含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重量)、种植养殖生产者信息(名称、产地、联系方式)、开具日期、承诺 声明等。若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的,也可以在合格证上标示。鼓励有条件的主体附带电子合格证、追溯二维码、产品相关认证认定标识等。

(二)承诺内容:种植、养殖生产者承诺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符合农药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对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合格证真实性负责。

(三)开具方式:种植、养殖生产者自行开具,可手写也可打印。合格证开具两联,一联出具给交易对象,一联留存2年备查,并在生产档案中记录相关销售信息(电子出证的,可电子存储备查)。

(四)开具单元:有包装的食用农产品应以包装为单元开具,张贴或悬挂或印刷在包装材料表面。散装食用农产品应以运输车辆或收购批次为单元,实行一车一证或一批一证,随附同车或同批次使用。鼓励将合格证相关固定信息印制在定型外包装上,一联上市前在包装上填制相关品名、数量(重量)、开具日期等信息,另一联合格证填制批量信息存档备查。

五、实施步骤

(一)深入部署动员。自本方案印发之日起至2020年2月底前,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省直管县(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方案,抓好动员部署,推动县、乡两级做好组织发动、指导服务等工作。2020年3月底前,全省全面启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工作。

(二)健全主体名录。省农业农村厅整合现有的涉农数据系统、平台,建立完善覆盖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以及试行小农户的监管对象数据库,完善生产者名称、产地和联系方式、农产品名称等合格证信息模块,为实现合格证现场打印、大数据统计、全程电子追溯等工作奠定基础。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省农业农村厅有关监管对象数据采集要求,完成本辖区种植养殖生产者名录数据库录入工作,确保试行范围规定的主體全覆盖。

(三)加强培训指导。省农业农村厅将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关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培训,市县要强化合格证制度培训指导,印制合格证制度告知书、明白纸,充分发挥乡镇监管站、村“两委”和村级协管员作用,将合格证制度告知书、明白纸、合格证样版发放给辖区内所有种植、养殖生产者,做好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生产主体以及试行小农户开具工作的指导服务,确保合格证填写规范、信息完整、内容真实。

(四)营造浓厚氛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开展合格证制度宣传,特别是在生产基地、农村主要路口等显著位置制作宣传展板、张贴相关宣传彩图,做到醒目易懂,增强生产主体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在地方电视媒体制作播放合格证宣传片,实时报道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进展情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营造全社会落实合格证制度的共治氛围。

(五)强化监督检查。省农业农村厅成立省级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试行合格证相关机制,实行监管名录数据库录入和合格证开具情况月报、通报制度,督促各地从快从实推进合格证试行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将开具并出具合格证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既要检查种植、养殖生产者是否按要求开具并出具合格证,也要核查合格证的真实性,严防虚假开具合格证、承诺与抽检结果不符等行为。对于虚假开具合格证的,要纳入信用管理。对于承诺合格而抽检不合格的农产品,要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帮助种植、养殖生产者查找原因、整改问题。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高度重视试行工作,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成立合格证制度试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2月底前要印发本区域工作方案,明确具体措施,细化任务分工,确定时间进度,建立试行工作责任制,保障工作抓紧落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实行合格证制度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参评各类品牌和奖项、给予项目支持,认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化基地、健康养殖场和申报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名特优新农产品等事项的必要条件。

(二)加强保障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将合格证制度试行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工作力量,强化人员保障,将试行合格证制度有关经费纳入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财政预算;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技术服务、农产品认证等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定期组织开展合格证制度宣讲和业务培训,逐步构建专业化检查员队伍,确保合格证真实开具、有效使用。

(三)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准入查验机制,推动农产品收购商、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入场销售者对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合格证查验,把好市场准入关口,倒逼生产主体主动开具合格证。督促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或委托检验,把自检、委托检验结果作为开具农产品合格证的依据。动物检疫部门为畜禽和禽蛋开具检疫证明时,要把生产主体开具出具合格证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内容。

(四)加强绩效考核。省农业农村厅将合格证试行工作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市、县级政府食品安全考核评议、质量工作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考核,以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试行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将监管对象数据库录入比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情况纳入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态评议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水平。对于将小散户纳入合格证试行范围、推动开具电子合格证的地方,及时进行通报表扬,在各项考核评议中酌情加分。

(五)加强总结提升。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试行过程中,要注意跟进基层试行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不断完善合格证制度,分别于2020年5月10日、8月10日、12月10日前形成书面报告,报送至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0年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实施方案》

为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做好广西2020年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关于实行珠江禁渔期制度的通知》、《农业部关于发布珠江、闽江及海南省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珠江禁渔期制度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禁渔内容

(一)禁渔时间:2020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

(二)禁渔范围:广西壮族自治区管辖内陆所有自然水域和通江湖泊、库区。

(三)禁渔对象: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无船、艇等载具)外的所有捕捞作业类型。因养殖生产或科研调查需采捕天然渔业资源的,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经自治区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管理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五位一体、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水上和陆上监督检查,把好水上、码头、港口、停泊点、市场管理关,确保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顺利实施,基本实现“江上无生产渔船,水中无作业网具,市场无捕捞江鱼”的管理目标。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3月1日以前)。

1.组织领导。自治区成立广西内陆水域禁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禁渔工作的组织协调。组长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分管副厅长担任,副组长由渔政渔港监督处陈国良处长担任,成员由自治区渔政指挥中心主任陆毅、自治区渔港监督局局长陈军、渔政渔港监督处副处长吴杰光及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玉林、百色、河池、来宾、崇左、贺州14个市渔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渔政渔港监督处,负责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渔政渔港监督处处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渔政渔港监督处、自治区渔政指挥中心、自治区渔港监督局有关同志组成。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内陆水域禁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禁渔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3月10日前,各地要以书面形式将组织机构建立情况报广西内陆水域禁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制定方案。各市、县(市、区)要提高政治站位,积极主动担当作为,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本地区禁渔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责任、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压实管理职责。

3.宣传发动。各市、县(市、区)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广泛宣传内陆水域禁渔制度。要组织工作组深入渔区、渔村、港口、码头、水上停泊点、市场等场所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通告,出动宣传车(船)巡回广播。在禁渔宣传工作中,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还要注意及时向渔民通报疫情进展、普及健康知识,使广大渔民群众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教育渔民群众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吃熟食等健康生活習惯,引导渔民群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疫情防控期间做到不聚餐、不串门、不聚众聊天,确保内陆水域禁渔期制度顺利实施,为内陆水域禁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完善渔船禁渔档案。各地要组织力量深入沿江渔区开展调查摸底,摸清禁渔渔船数量和停泊点,做好禁渔渔船登记,完善渔船禁渔档案,保证禁渔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和监督管理的有效开展。

5.设置禁渔标识。有关市要在广西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省的江河分界点设置相对固定的“广西内陆水域禁渔区”标识,做到禁渔范围明确,标识清楚。

6.加强检查与指导,强化执法保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配强执法力量,保障执法车船艇运行经费。要立足于抓早、抓实,加强检查与指导,在2月29日以前,对各自管辖内陆水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应禁渔渔船在3月1日0时前一律停止捕捞作业、封存网具。

(二)实施阶段(3月1日至6月30日)。

1.严格监督检查。各地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海事、市场监管、生态保护等部门协作联动,完善机制,形成执法合力,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巡航执法行动,强化禁渔期间的监督管理,确保渔政执法力量在禁渔区域中常态化存在。特别是禁渔期首日,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水上联合巡航执法行动。重点加强对渔船集中停泊点、鱼类产卵场水域、水利枢纽上下游以及省、市、县交界水域的巡航检查,加大集贸市场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电、炸、毒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大力开展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工作,查处违法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行为。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群防群治管理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购买劳务、组建群众性护渔队伍等方式构建禁渔管护体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禁渔护渔的积极性。要深化“扫黑除恶”工作成效,积极推进渔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惩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刑事处罚的惩戒作用。要主动联系检察部门,对破坏资源的行为提起公益诉讼,进一步推进生态赔偿制度。对违反禁渔规定的渔船要在媒体上曝光,抓住反面典型,达到“处罚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

2.加强安全管理。禁渔期间,各地要在渔村、渔港、码头、水上停泊点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火、防盗,消除隐患,做好禁渔安全工作。要坚决制止渔船非法从事旅游运输活动,严厉打击渔船从事载客载货等违规行为。

3.建立举报制度。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要设立禁渔举报电话,通过报刊、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公开,接受广大渔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对群众举报事项经登记后,要明确负责查处的部门、要求和时限。同时,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工作纪律,不泄露举报人有关举报情况,切实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禁渔期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举报电话为0771-5775673(24小时值班)。各地举报电话要向广西内陆水域禁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备。

4.切实做好服务。禁渔期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防控疫情指挥部,始终把渔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实解决渔民生活困难的各项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对巡查检查中发现的发烧、咳嗽或有其他症状的疑似渔民,要立即向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禁渔结束前,要组织做好燃油供应等后勤服务保障,确保渔船、渔民在6月30日24后能正常下水生产。

5.加强信息报送。禁渔期间,各级渔业渔政部门要注意掌握本辖区禁渔进展动态,及时将禁渔进展情况、典型案例及成功做法逐级向上报告。

(三)总结验收阶段(6月30日至7月15日)。

禁渔工作结束后,各市、县(市、区)要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并以市为单位形成书面总结材料,于7月15日前报送广西内陆水域禁渔工作领导小组。

第4篇:农业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总结中成长,在不断的审视中完善自己。自从2011年8月我进入农业局,我一直在办公室从事文印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全体同志们的关心与支持下,我虚心学习,踏踏实实的干好本职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比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为了更好的做好工作,现将这三个月年工作总结 如下:

思想方面

我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视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念,积极参加局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针对自身工作特点,学习有关文件、报告和辅导材料,通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方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是积极学习有关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有关知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培养自己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并在学习中掌握其精髓,把理论知识践行到实际工作之中。

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我深知业务学习刻不容缓,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在工作中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在我能够又好又快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熟练的操作各种办公系统软件,操作失误、差错明显减少。

三是虚心向周围的老同志、老师傅请教,从他们身上我不但学习到了一些宝贵的工作经验,更加学习到了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为自己的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作方面

办公室是局里的重要科室,是局机关的信息枢纽,工作量相当大。一年来我积极配合科室的领导和同事们干好日常工作,勤奋严谨务实,任劳任怨,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平时工作中,我积极主动,根据工作需要,我不计报酬的加班加点,只要是办公室或其它科室工作需要加班的,我义不容辞,从来没有半句怨言,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认真为他们服务。

第5篇:农业局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4年,局办公室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协调服务三个作用,全体工作人员严格自律,强化纪律,明确分工,兢兢业业,狠抓各项工作督办落实,有效保障了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为粮食生产“十一连增”的目标实现和我区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机关管理工作

1、在全局性重大活动中,局办公室按局党委的总体部署,认真做好实施方案的制定、动员安排,学习组织、总结反馈等一系列工作。

2、认真完成本局综合性文字材料的起草,全年共起草局文件、通知、总结、讲话、汇报材料等综合性文稿20多篇,对局行政文件的行文格式、初审把关后报领导签定制发,对未按规定要求办理的一律不予发文,保证了行文的数量和质量。

3、抓好上传下达。办公室人员坚持安排好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节假日值班,保障政令畅通,没出现电话失守情况。

4、抓好创卫工作。协调农机监理站、种子公司、机关前院创建工作,保障机关卫生整洁,扎实开展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活动。

5、协调办理市区老院土地证和老干部活动室整修等工作。

二、综治信访维稳工作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是局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责。作为农业部门的一个重要内设科室,认真做好日常的信访接待工作,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在接待来访时,我们坚持来有迎声,走有送声,问有答声,留下疑难有回声。一是将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纳入单位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并将各单位的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单位的综合目标管理内容进行考核检查,严格实行年度百分考核。二是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树立预防和处理并重的观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机制,强化责任,积极妥善解决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化解各种矛盾,努力做到“一个畅通”,即畅通基层信访渠道;确保“两个维护”,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为全局系统工作、生活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经常采取专班排查与单位排查相结合,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个人排查与单位排查相结合的措施,及时排查调处单位内部不稳定因素和治安隐患。今年共办理领导批示件3件,信访件40件(含12345政府服务热线30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个个有回音。四是做好信访重点人物在“两会”及国庆、apec会议等重点时期的稳控工作。

三、“三公”经费管理情况

2014年,局机关认真执行中央8项规定、省委6条禁令、市委21条规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精简文件简报和会议活动,厉行勤俭节约,加强监督检查。(1)招待费。该招待的本着热情、节俭、适用的原则安排就餐,不该招待的一律不予招待,杜绝了奢侈浪费。2014年招待费用控制在10万元以内。(2)车辆管理。车辆使用一律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修车按先报告后维修原则定点维修。月清月结。全年未出现车辆事故。(3)机关办公管理。一是加强机关打复材料费用管理,建立办公用纸申领登记制度,控制非需打印材料的打印,尤其对复印材料严格控制,杜绝复印纸的浪费;二是尽量利用政府公务网实行材料网上报送,减少因材料报送所需的材料打印费和交通费。

四、档案管理工作

在全局档案集中、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省一级标准切实抓好档案管理工作,全年共接收省、市、区和各部办委局文件1017份,做到了传阅规范、归档及时,无一例拖延贻误现象发生。同时,认真完成了今年全局各类文件、重要资料的收发、登记、传阅、立卷、归档工作,将时效性强的来文来电及时送到有关领导批阅、传达,做到了高效快捷,没有造成延误和遗失,到12月31日为止,全年共发出行政文书139份。目前档案室建设完成达标并顺利通过省一级验收。

五、信息报送工作

2014年,局办公室认真抓好信息搜集、整理、上报工作,信息报送量居区直各单位前列。及时掌握工作中的新动态、新进展和新经验,从中挖掘闪光点,及时上报到区委、区政府“两办”及上级业务部门。对局系统工作人员发表文章、上报信息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我局信息工作上质量、上水平。今年共向区委区政府等上级部门报送调研文章和农业发展信息等材料60多篇,其中被区级以上(含区级)采用的信息有40篇。农业局信息报送采用考核分值稳居区直单位前三甲。

六、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2014年,区农业局共承办政协提案10件。其中,涉及土地流转的5件,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1件,涉及“三资”管理的的2件,涉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1件,涉及农民合作社的1件。承办人大建议5件。其中,涉及农村债务的1件,涉及现代农业的1件,涉及土地流转的1件,涉及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的1件,涉及耕地保护的1件。截止到8月底,所有提案议案都按规定时间节点征求意见,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并以局行政文件书面答复提案人,满意率100%。

七、安全生产工作

2014年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按照上级的部署和工作安排,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严格落实农机、农产品质量的直接监管责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工作目标全部完成。

八、纪检监察工作

1、狠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党章,加强党性修养,自觉用党章规范言行。加强省市区纪委通报的反面典型作警示教育,协助局系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2、做好财务收支公开,对人事变动、干部任用、引进人才聘用及工资变动等热点问题阳光操作,公开公示。

3、认真执行党内重要情况通报、报告及情况反映制度,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解决。

4、扎实抓好群众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工作。

5、协调农经办抓好规范农村经营管理、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办证工作,推进农村源头治腐。

第6篇:农业局现代农业办公室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现代农业办公室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强化大局意识,密切协调配合,突出效率效能,各项工作逐步理顺、规范。所承担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按时间节点全部完成。其中园区建设工作在全省排位靠前,项目管理逐步进入正轨,“十三五”规划初稿编制基本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和需要配合的工作全部按要求完成。

一、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作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引爆点,市委、市政府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非常重视,分别列入了今年市委全会分解任务、市政府工作报告分解任务、主管市领导重点工作任务目标。市委督查室、是政府督查室要求月度报告、季度排名。我局主要领导统筹协调、谋划安排,主管领导具体指导、亲力亲为,现代办全体同志密切配合、团结奋战,使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园区数量、工作进度等方面均位居全省前列,聂瑞平、马誉峰、李俊岭等市领导先后24次就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作出专门批示。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协调调度。市政府3月4日,6月30日,10月15日分别召开了园区建设等三项重点工作调度会,准备有关材料,并整理下发市、局领导讲话;4月14日和8月3日、11月13日,3次组织召开调度会、培训会。通过几次会议,传达省、市对园区建设工作的目标要求,就填报园区完善提升进度表和新谋划实施园区报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统计表进行了培训说明,征求各县市对我是即将出台的优惠政策、实施方案的意见建议,听取各县(市、区)、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三张表格每月由专人收集汇总上报,并及时在局工作简报刊发,目前已编发《现代农业简报》14期。

二是拟定出台政策。先后代市政府草拟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保市政办〔2014〕13号)、《关于印发2014年XX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督导考核行政问责办法》(〔2014〕保市府办186号),《关于认定2015年XX市现代农业园区的通知》(保政办函〔2015〕180号),《XX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优惠政策》(保政办函〔2015〕164号)等重要文件即将以两办名义下发的《关于推进一县一精品一乡一园区建设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实施方案》、《落实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等重要文件。先后拟定了《XX市2015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要点》、《XX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市现代农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保农字〔2015〕202号)、《XX市2015年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申报程序和评定标准》(保农字〔2015〕203号)。

三是推动园区建设。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市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园区建设数量、面积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已建正建的园区数量达81个,增加了37个;建成面积达到65.04万亩,比原来35.3万亩,增加了29.74万亩。二是土地向园区流转速度加快。目前已流转31.91万亩,增加了19.21万亩,基本满足了园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的需要。三是园区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已完成投资233.23亿元,较去年增加103.557亿元,其中企业投资达165.87亿元,占总投资的71.1%。四是园区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园区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22个,注册商标56个,产品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五是园区档次有了显著提高。涞水绿舵、高阳硕丰、XX县化强、曲阳绿阳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XX县丹凤山等20个园区被市政府认定为市级园区。

四是做好日常及临时性工作。

1、接待上级调研。4月11日,省委书记调研;5月4日到5日,省厅总畜牧师马利民调研园区;6月4日到5日,市人大调研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代市政府办公厅起草了《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16日,XX市召开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给予了肯定。12月2日,接待了省厅有关领导陪同《农民日报》记者对我市省级园区的采访。

2、局领导参加省厅座谈。7月21日,在XX县召开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张明局长以ppt形式做了题为“创新工作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典型发言,我市园区的做法受到省农业厅的充分肯定。

3、日常工作。5月下旬完成XX市“十三五”重大研究课题中《XX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课题起草工作。7月6日,将李俊岭副市长在全市农业重点工作调度会中关于现代农业园区讲话录音进行了整理并下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农业局。7月15日,完成3件提案办理工作。7月17日,转发聂瑞平书记7月15日在我局上报的《保定农业工作简报》中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所作的重要批示,并提出了“深刻领会聂瑞平书记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市政府调度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提高园区建设水平”三点要求。8月5日根据张明局长的要求,代聂瑞平书记、马誉峰市长起草了致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一封信,就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于8月14日通过市委机要室明传县(市、区)党委、政府。8月中旬,研究制定申报省级园区程序和考核打分办法,8月22日上午,组织蔬菜、食用菌、果品、中药村和畜牧等方面的五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我市14个申报省级园区进行了评审,其中涞水绿舵、高阳硕丰、XX县化强、曲阳绿阳被评为省级园区。10月22日—25日,组织相关人员赴贵阳、遵义考察学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考察报告已完成,准备按主要领导要求报市政府。11月,按照市委督查室、考核委要求,对各县(市、区)“十个一”重点工作中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分档排队,定期报送园区建设情况和进度图表。组织有关人员到贵州贵阳、遵义考察学习园区建设经验,向市政府递交了考察学习报告,给各县(市、区)介绍了贵州经验。

二、项目管理逐步规范

我局机构正式整合后,现代办努力克服项目工作人员少、业务工作生疏、头绪繁杂等困难,积极稳妥推动项目管理工作。现代办组建以来,与市发改、市财政(包括农开)、省厅发展规划处等单位密切联系,确保项目管理工作有序规范。一是强化原有项目后续管理。对“十二五”期间农业系统配合发改部门下达的预算内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力争全面掌握各类项目进展情况。按要求定期上报农业基本建设项目、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我市承担的种子工程建设项目、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进展情况。二是做好项目下达申报工作。协调配合市财政、发改等部门,先后下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度指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下达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落实了农业部、财政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资金计划(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1个省十佳农业休闲园共计1030万元)、协调落实市财政支持园区合作社发展资金,研究制定了市财政列入预算的园区建设资金及预拨资金使用方案,报领导待批。三是组织项目申报。按照市发改、财政有关项目申报要求,组织申报了2015年度巩固退耕还林项目,协调落实支持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园区资金

三、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计划,注意搜集有关资料,启动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参加了三次有关座谈会,将各单位意见融汇到“十三五”规划中。目前,我市《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初稿基本完成,正在逐步细化。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精品园区偏少。全市已建成的81个园区中,主营业务相对单一,种、养、加、游各业态结合程度不高。园区主业缺乏与互联网、电商、前沿技术等现代农业要素融合。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普遍不足,设施亟待完善。

二是工作尚需理顺。现代办原有工作比较单一,现在增加了项目管理职能和规划计划编制工作,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比较突出。业务工作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项目管理上需要协调、理顺。同时,缺乏项目管理的专门人才,很多工作处于探索、学习阶段,需要一段时间理顺。

五、2016年工作设想

一是突出重点,在打造精品园区上求突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仍将作为201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突出精品园区建设,着力打造4—6个精品园区。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园区进入省级园区行列。

二是强化协调,在政策落实上求突破。加强与省厅联系沟通,争取在政策上给予保定更多支持。加强与市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争取在园区建设项目、资金上更多扶持现代农业园区;加强与土地、旅游、林业、扶贫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制定出台切实管用的优惠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壮大。

三是强化效率,在日常工作上求突破。努力做好日常工作,按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争取各项工作在全省继续保持第一方阵。

第7篇:农业局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在处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办公室按照党委、行政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工作大局,扎实抓好各项工作,使农业农村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农业办公室**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突出管理体系建设,狠抓工作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

为了把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落到实处,进一步强化责任管理意识。一是适时充实和完善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党委、行政决策提供科学客观依据,使党委、行政与各村主职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更加完善和全面;二是与村签订农作物病虫防控责任制,动物防疫责任制,农村政策性“三农”保险责任制;三是与农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签订了“以钱养事”服务合同,通过层层签订责任制,把工作任务、目标要求、责任奖惩落到实处,有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发展粮油生产,狠抓粮油的环节管理。

为了抓好粮油生产,去冬以来,处农业战线立足早动手,早安排,早培训,早办样板,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农技人员到村到户加强技术指导,实行面对面的服务,全处办培训班12场次,培训人员6000人次,发技术资料8000余份,办样板点10处,开现场会6场次。在工业项目建设占地使农田减少的情况下,由于措施得力、督办及时、服务到位,粮食生产仍获得了好收成,粮食总产33509吨。其中,夏粮6278吨、稻谷17188吨、玉米9552吨。

三、突出防汛准备,狠抓抗灾保插秧。

针对我处防汛环节复杂的形势,我们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的思想不动摇,切实做到了八个到位,即:组织机构建立到位,防汛劳力公示到位,物质器材准备到位,查险整险实施到位,通讯联络畅通到位,人员值守督促到位,防汛预案完善到位,清障除障到位。全处共落实一线劳力1600人,二线劳力3400人,三线劳力5500人,成立两个抢险应急分队,共落实草包33000个,木桩120xx个,砂石米800立方米。维修排查设备8台(套),争取资金220万元,对共青、印河、先烈水库进行了加固整治。相继开展了度汛安全隐患大排查,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抗灾自救,立足“三保”,使全处应插秧面积29700亩全部插上,为秋粮增收打下了基础。

四、突出农业抗灾体系建设,狠抓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

一是运用统防统治机制抓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适时进行柑桔大实蝇、稻水象甲,水稻“三虫三病”、柑桔大头蝇防治,防治效果全部达标。二是利用处、村、组三级防疫体系抓好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共防生猪8.96万头,家禽145万羽,山羊4200只,牛1610头,全市综合考评处于前茅,疫病防控监测效果显著。

五、突出畜牧产业的规模,狠抓农村产业合作组织的探索发展。

今年全处生猪育肥出栏达8.6万头,比上年增4%,其中规模养殖户120户,育肥出栏占总量60%;家禽出笼170万羽,比去年同期增12%,其中规模养禽38户,出笼占总量70%。我处不断扶持发展正阳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使其已发展成万羽现代化标准化养鸡场40多幢,年出笼肉鸡270万羽(处内80万羽),年产饲料12万吨,该社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社员有1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5000多万元,净利润500万元。同时,拟定投资1000万元新建种鸡场,年出苗500万羽,可创收250万元,成为湖北规模最大、组织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家禽养殖技术服务、加工销售一条龙合作社,全方位服务支持湖北澳利龙食品股份公司上新台阶。协同跻身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着力推进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经营模式运行,在坳口区域落实花生种植基地20xx亩,由农户自种,公司代收,互利共赢,**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打造宝塔岗万亩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已建优质柑桔板块基地,全面启动引进龙头企业建设优质花卉苗木基地工程,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充分发挥林业合作社带动作用;采取广纳社员,兴建基地,提升品质,加强管理等措施,使合作社成为融合式经营管理模式,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年末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社员50人,基地面积20xx亩,销售收入1200万元;康峰养蜂专业合作社先后向国家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20多项专利,其中有18项已获得授权,被福建农业大学蜂学学院确定为“重点教学实习基地”。

六、突出责任制落实,狠抓强农惠农政策的监督检查。

在执行强农惠农政策上始终立足一个“早”字(早安排,早动手);体现一个“实”字(实项、实据);突出一个“管”字(管住、管死);落实一个“查”字(检查、督查)。通过层层签订责任制和扎实认真工作,没有发生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抵扣惠农补贴资金的现象,全年发放补贴资金666.1万元。其中,粮食直补99.93万元,综合补贴417.64万元,水稻良种补贴42.11万元,小麦良种补贴21.84万元,玉米良种补贴22.7万元,油菜补贴26.48万元,棉花补贴0.87万元,退耕还林35.14万元。

七、突出农村“三资”管理,狠抓建设工程预审环节。

对全处需建工程项目实行先申报,待立项,实地预审把关,再进入投招标程序。同时,对如何完善规范招投标程序开展了深度探索。今年通过农村集体“三资”、“招投标”管理平台,对个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为村级节省资金近万元。

八、突出公益事业建设,狠抓农村基础设施配套。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继续实施城乡互联共建活动,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硬化通村公路9公里,维修组级道路16公里,争取资金170万元,对白龙、望城、金塔三村铺设饮水管道75000米,受益人口4064人,落实沼气池建设计划100口,新(改)建垃圾池(屋)60个。当枝一级路扩建工程征地,拆迁工作有序开展,应拆迁农户60户,已完成50户,征地460户,已基本完成。

九、突出秋冬农业开发,狠抓粮食种植面积落实。

为了抓好秋冬粮食生产,农业战线先后召开了两次会议,提出了“三保一推”,即:保种植面积、保种植季节、保种植质量,推进新技术、新模式运用。

秋冬种植面积6.7万亩,其中,油菜面积2.8万亩、小麦面积2.5万亩、大麦面积0.7万亩、马铃薯面积0.15万亩、蔬菜面积0.6万亩。

修复水毁工程32处,清淤除杂末级渠20900米、堰塘清淤30口,全处共投入劳力18000个,动用土石方26万方,投入资金180万元。

十、突出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狠抓政策性“三农”保险的落实。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参保面达98%,水稻投保面积2.81万亩,油菜保险面积2.264万亩,能繁母猪保险5900头,参保面达100%。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风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机制还不牢固。

二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服务功能脆弱,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乏力。

三是现有行政村管辖范围大,干部任务重,压力大,有时服务跟不上。

**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一是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通过不折不扣的兑现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和运用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提高主导产业的产品产量,增大种植业综合效益。

三是突出畜牧产业规模化养殖。着力引导和培植120个规模养猪大户,38个养鸡大户,充分发挥正阳家禽专业合作社带动效应,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提升养殖水平,避免和降低养殖业的各类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整体效益。

四是以宝塔岗基地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推广、联动协调等方式,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逐步打造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五是发挥康峰合作社、林业合作社的辐射作用,探索产品加工增值新途径。

六是探索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运作程序。

七是进一步完善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功能。

八是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大检查兑现力度。

第8篇:2005年度农业局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2005年度农业局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们在几位局长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协助配合下,紧紧围绕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按照参与政务、办理事务和搞好服务的职能要求,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来,我们积极增强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公文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半年共收、发各类文件资料1500多份,共编印《xx农情》18期,累计打印文字材料1000余份,约10余万字。坚持做到及时登记,按时分发,及时传递,正确办理。尤其是对领导批办的各类文件,能够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和情况反馈,确保文件精神和领导意图落到实处,从而及时准确地保证了各类信息的上传下达。

自觉遵守区结算中心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制度,认真做好局资金收付结报工作,严把财务收支初审关,较好地保证了各项经费的财产安全和合理使用。做到天天记帐,月月核对,积极为编报财务预决算积累资料,努力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从3月份开始,我们对2005年度的文件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与登记归档,经过了1个多月的努力,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较为规范地完成了2005年度的档案整理工作,共归档档案案卷52册(其中永久8册,长期39册,短期5册)。

不断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对各条业务线上布置的信息工作任务都能在思想上积极重视、行动上努力完成。同时及时捕捉各类信息,善于提炼与分析,积极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半年来,我们为杭州龙网提供自撰信息130余条,完成了龙网对我们的考核任务;同时还为杭州市农业局门户网站提供各类信息1500余条,较好地完成了考核任务。另一方面,根据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出台了xx农网信息工作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xx农网服务“三农”的作用,提高农网信息员的业务水平,我们举办了第一期农网信息员培训班,让信息员学会了整理和发布各种农业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学会了为本地农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等操作水平。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区政府举办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农业局在“OA”网的信息,使农业局在“OA”网保持较高的点击率。

二、主要特点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积级参加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们十分注重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凡是局里组织的各类政治学习,办公室的同志都能积极参加,努力学习,特别是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党员同志能做到思想重视,行动扎实,真正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同时我们还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坚决贯彻领导意图,自觉维护领导权威。坚持“上有批示、下有行动”,确保领导决策“不变形”、“不缩水”,确保政令畅通。

2、努力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我们一边工作,一边摸索,一边学习,通过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来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办公室业务知识学习的整体氛围比较浓厚,如积极参加财务软件管理培训和各类新闻写作培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不断端正工作态度,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端正服务态度,积极适应形势需要,努力为领导和机关提高扎实有效的服务。我们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序为有序,自觉做到急领导所急,想群众所想,努力提高办公室的整体服务水平。

4、自觉增强宗旨观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我们从改造世界观入手,牢固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始终守着一份平常心,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时时刻刻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从而确保了全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问题

仔细分析办公室的工作,我们觉得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工作缺乏时效。总觉得身在办公室,接触具体业务的机会不多,所以对各条业务线上布置的信息工作任务,能应付了事即可。没有能够积极主动地收集和捕捉一些高质量的信息,及时地把xx农业农村工作中的一些好的事例与做法宣扬出去。

2、面上情况掌握不清。平时对全区农业农村工作面上的情况底子不清,数据不明。不能及时掌握一些重大的、突发性的事件和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不善于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供领导参考。

3、

第9篇:市农业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

1、按照省农业厅、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主线,认真贯彻执行市农业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领导小组的决定、决议,制定全市农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方案和考评办法,确保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2、筹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民评督导员、局聘监督员、服务对象座谈会,并作好会议记录。及时做好民评工作各阶段小结及总结,收集、整理、归档有关工作资料;

3、指导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监督员的聘请和联系;主动与市纠风办、民评督导员、局聘监督员沟通和联系,虚心接受市纠风办、民评督导员、局聘监督员、社会各界的评议和监督,认真听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建议;主动配合民评督导组开展工作;

5、做好全市农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宣传报道,负责编发《--市农业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简报;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报送我市农业系统民评工作信息,为民评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6、组织开展对全市农业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状况进行明察暗访;

7、负责受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政风行风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

8、负责广泛征求对政风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征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汇总,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方案,整改情况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

9、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了解各基层单位评议工作的进展动态,注意发现和总结经验,为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决策提供参考;

10、负责完成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上一篇:农机安全生产月总结下一篇:语文综合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