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声唱美世界——试论童声合唱团的组建与基本训练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学校音乐课堂的延伸。合唱训练不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 有利于在校内开展。童声合唱的训练是一个复杂的训练过程, 初组合唱团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进行了以下探讨与思索。

1 童声合唱团的组建

1.1 合唱队员的选取

科学研究得出:低龄儿童处于稚声期与童声期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肺活量小, 音域较窄。当合唱团达到成熟期时他们难以胜任和声效果丰富的合唱曲, 不利于合唱团的成长;中年级学生音色明亮圆润, 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有所增强, 将会成长为合唱团的主力军。因此, 合唱教师初组合唱团时应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主, 并在每学年伊始及时递补新队员, 使新老队员交替不断层, 保持合唱团的长青。

1.2 合唱团的人数及选拔方法

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实践得出:低于30人的小型合唱团, 虽然易于管理和训练, 却无法表现复杂的合唱曲;高于60人, 则在声音训练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增加了难度。因此, 合唱队在人数的控制上尤为重要。人数固定以后, 就要考虑如何选拔合唱队员?我常采取以下选拔方法:

1) 任课音乐教师的推荐。

选拔合唱队员, 最省时省力的方法就是请音乐教师推荐。任课教师对于他们班学生的音乐水平了解较深, 请他们推荐, 既保证了队员的歌唱水平, 又节省了选拔时间。

2) 自愿报名。

该选拔方式, 需要指导教师逐一筛查:测试报名者的音色、音准及简单的节奏等。此外, 指导老师还可以在学校的历次文艺演出中, 留心观察表现力强的好苗子, 鼓励他们加入合唱团。

在挑选合唱队员时还应注意:在声乐艺术中, 独唱讲究个性, 合唱讲究共性。在挑选队员时要侧重于那些声音具有共性的孩子, 有利于合唱团后期整体声音的融合。

2 合唱的基本训练

合唱团组建完成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解决“合”的问题即合唱队员快速进入合唱, 达到合唱状态。这就要求合唱教师要有扎实的声乐基本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唱团的训练计划。基本的声音训练通常从调整全体队员的气息开始, 逐渐转入到歌唱的发声训练。

2.1 呼吸训练

“善歌者, 必先调其气”。没有正确的呼吸, 就没有好的歌唱声音。在对儿童歌唱呼吸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无音高训练结合音高训练。

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 我创造了“心情愉悦身直立, 闻花吸气勿耸肩, 气息保持有控制, 呼气均匀不憋闷”的呼吸口诀。即站姿挺拔, 保持心情愉快, 像闻花一样口鼻同时深吸一口气到肺叶底部保持住, 看指挥手势唇开一小缝, 将气息均匀缓慢呼出, 并发出“si”或“wu”音, 教师要用启发性语言帮助他们理解感受:“像闻花, 像吹蜡烛[”学生就会很快掌握要领。

上述练习, 尽量延长“si (wu) ”的长度, 由慢转快, 由无音高渗入音高进行训练。

该练习侧重于训练急吸急呼, 使学生在迅速换气的同时, 用腹肌弹出每个音。

2) 整体性呼吸的训练。

整体性呼吸是合唱中最基本的呼吸方法即合唱队员同时呼吸—换气, 几十人如一人。童声合唱团训练的对象为8~12岁左右的儿童, 因此训练的方法要灵活, 同时结合有趣的练声曲, 使他们在训练的同时感受到合唱的美妙, 保持对合唱学习的兴趣。如:

3) 循环性呼吸的训练。

循环呼吸是合唱中最具特色的呼吸方法即合唱队员在作品的不同地方轮流换气, 整体声音延连不断。循环性呼吸在无伴奏合唱中应用较多。如无伴奏合唱《月亮月光光》就采用了循环呼吸的技巧。这条循环换气的练习, 要求A、B、C在各组的“呼吸点”换气, 实际上每次换气的只有1/3人。在练习中, 启发学生从容换气, 配合默契。

2.2 声音共鸣的训练

在掌握正确呼吸的基础上, 要对学生进行共鸣训练, 使他们尽快获得“声音共鸣”。童声合唱要求发声位置高, 声音靠前集中, 音色干净圆润。指导老师训练中要牢记以下十六字诀:“响而不燥, 轻而不虚, 高而不挤, 低而不压”, 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头腔共鸣的训练方法。

在头腔共鸣训练时我启发学生模仿“打哈欠”“向远处喊人”, 体会声音通过鼻咽腔靠前发出, 找到头部声音的位置。“d2”是较容易获得头声的音阶, 头声训练应从d2开始下行音阶练习, 启发学生要将所有的音用头声的方法唱出来, “声音越低越要像唱高音那样”。

2) 母音转换训练。

金铁霖教授曾经将歌唱的通道比喻成高速公路, 他说:如果路修不直, 修不平, 则汽车走不顺走不快。反之路不平, 又窄又堵塞, 好车也开不快, 很难到达目的地。

在合唱训练中, 母音转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选择正确的母音, 对于合唱声音的训练非常重要。在对他们的声音训练中, 要多练习“U”母音, 尽快形成“U”通道。

3) 声音均衡统一的训练。

在呼吸和母音训练时还要对合唱队员进行音色统一的训练。合唱的音色统一是指每个队员的音色向全体队员形成的集体音色上靠拢, 即通常所说的“直音”。这要求老师有好的发声示范和敏锐的听觉。在训练中让孩子多进行轻声的哼鸣练习, 往好的音色上靠拢, 还要防止孩子的声音“冒”泡, 从而达到合唱团整体的音色统一。要鼓励合唱队员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 感受优秀合唱作品声音的和谐及情感的处理, 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将美的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听众。

3 合唱歌曲的选择

合唱歌曲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合唱团的训练和后期的演唱效果。歌曲的选择要依据“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的原则, 从学生实际水平和生理特点出发, 扬长避短。我通常从孩子们喜爱的轮唱歌曲《春天》《星星月亮太阳》逐步过渡到二声部合唱曲《雪绒花》《月亮勾勾》;还可以结合音乐教材里出现的合唱曲《八只小鹅》等,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级阶段可以选取《跨世纪的新一代》《香格里拉》等;在合唱团具备了一定的合唱表演能力时可以选取一些难度稍大的曲目如《山童》《在灿烂的阳光下》《打靶归来》, 甚至可以尝试一些无伴奏合唱和一些国外优秀合唱歌曲《回声》《哆唻咪》《闲聊波尔卡》等。合唱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大舞台, 给合唱团提供展示的机会, 使合唱队员体验到:把美的声音传递给听众的成功和喜悦, 给合唱学习带来动力。

童声合唱团的组建与基本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对队员的咬字吐字、音量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 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要充满耐心陪着他们一起成长壮大, 使他们在学习合唱的同时, 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相信:终有一天, 我们的童声一定会唱美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郑重.花开的声音·童声合唱训练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2012.

[2] 雷维模.童声合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浅析加强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下一篇:煤矿安全检查员的职责及安全管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