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中国近代铁路管理教育与北平铁路大学研究

摘要: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取得初步发展,催生了对铁路人才的需求,兴起了一批铁路学堂。早期的铁路学堂中所传授的知识以工程、机械为主,目的是为建造铁路而培养专才,但中国铁路的管理弊病丛生,洋员充斥各大路线,国人铁路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知识匮乏,由此产生了管理权旁落,贪污腐化等严重问题,因而提高中国铁路管理水平,首在育才。在曾鲲化的倡议下,中国第一所铁路管理学堂——铁路管理传习所诞生。中国近代铁路管理教育最早可追溯至此。晚清覆没,民国肇建,孙中山积极提倡兴修铁路,发展实业。然而北京政府政局不稳,铁路发展缓慢,铁路人才仍旧是稀缺资源。为整合国内铁路教育资源,叶恭绰等人发起组建交通大学,但交通大学培养人才存在数量不足,层次过高两大局限。为解决此问题,1924年夏秋之际,关赓麟创办北平铁路大学。关赓麟为交通系要员,对于兴办铁路教育颇为积极,加之此时北京政府对成立大学的条件放宽,也为北平铁路大学的成立提供了契机。学校成立时,董事会成员多数为交通系要员,并与交通大学一半董事会成员重合。然而此时,交通系政治势力已日落西山,其政治色彩并不浓厚。学校多数董事会成员长年任职铁道部门,为学校的成立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学校后续发展资金来源单薄,财政较为困窘。后因其发展受国民政府大学条令及学校内部问题的影响,学校的办学层次逐渐由大学降至学院,最终降格为专科,主办权也由关赓麟个人让渡于中华全国铁路协会。该校办学层次虽历经降格,但铁路管理教育始终弦歌不断。北平大学铁路管理教育能够坚持13年办学,与其办学模式密不可分。首先,严格的选拔制度能够吸收优良的生源,入校后严格的督导,为培养优质的铁路管理人才打下基础。其次,学校铁路管理教育学制与课程设置既继承了曾鲲化所倡导的铁路管理教育思想,又借鉴了了交大京校的课程设置,采用专门部、大学部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出不同层次的铁路管理人才。最后,学校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参观,使学生能够学习到铁路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学校的教学离不开优良的师资,铁路大学的师资群体多为国内铁路学界颇有名望之士,他们不仅具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学术能力,也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然而,该校师资同交大京校存在相同的问题,即教师兼任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学生除在校学习外,社团活动及学术活动也较为丰富。其中学生会活动多与爱国主义运动相连,也存在发展时断时续的缺陷。其余的社团多为学术性团体,尤其以铁路管理研究会人数最多。学生也多热衷于学术研究,发表了较多的探讨中国铁路交通相关问题的文章,展现了学生对中国铁路现状的认知。学生毕业后,由交通部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各路实习,考核合格后取得岗位。未被交部选中者,可由学校联系各路,自费前往实习,经考核同样能取得工作。学校的就业情况良好,十年来各大主要铁路干线均有学生就职。学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基层铁路沿线,发挥了“铁路道钉”的作用,为中国近代铁路管理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铁路管理;北平铁路大学;关赓麟;交通大学

学科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概念和时间界定

(一) 铁路管理教育

(二) 北平铁路大学

三、研究综述

(一) 中国近代铁路高等教育研究概况

(二) 关于关赓麟的研究概况

四、研究方法

(一) 历史文献法

(二) 比较分析法

五、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 难点

(二) 创新点

第一章 清末铁路的发展与铁路管理教育的兴起

第一节 清末铁路事业的艰难发展

第二节 铁路教育的兴起与铁路管理人才的困境

一、铁路教育的兴起

二、铁路管理人员的非专业化

第三节 曾鲲化与铁路管理传习所的创办

一、曾鲲化铁路管理教育思想的形成

二、铁路管理传习所的创办

第二章 北平铁路大学的创办

第一节 交通大学的组建及培养人才的局限

一、交通大学的组建

二、交通大学培养人才的局限性

第二节 “交通救国”——关赓麟创立北平铁路大学

一、关赓麟铁路教育的实践

二、北平铁路大学成立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北平铁路大学初期概况与沿革

一、董事会与资金概况

二、北平铁路大学的沿革

第三章 北平铁路大学的办学模式

第一节 入学选拔与学生督导

一、严格的入学选拔

二、严苛的督导制度

第二节 铁路管理科学制与课程设置

一、学制与课程设置

二、铁路管理科课程设置的评价

第三节 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参观制度的实行

第四章 北平铁路大学的师资与学生群体

第一节 专业而非专任的教师群体

第二节 北平铁路大学学生群体

一、学生的社团活动与学术研究

二、学生的就业概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现代作曲技法民族音乐论文提纲下一篇:跨国财务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