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

2023-05-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清明随笔

未到清明说清明杂文随笔

清明粿。微友珍惜提供下午,杭州招商回来,躺倒就睡了。这不,还做了一个奇怪而让我记忆犹新的梦。一位在云山街道马岭背开百货店的大妈,让我写一篇春天的心得。而在梅溪大山里开衣服店的大妈,叫我说说美好的未来。

两位大妈,提醒我在写心得和做打算时,不要忘记老家的父母。一位大妈说,你父母也许不会接受春天里绽放的鲜花,但旧年的果实还是要的。另一位大妈说,他们不会去穿春天里锦缎般的衣服,却懂得人世间几多冷暖。清明节,是不是快要到了?我查了年历,琢磨着梦里一个个谜语。

这是一个普通的竹筐。先前,用到它的时候,大多是红事,放五斤白糖包头和五斤红糖包头。也盛放“三牲”,与鸡呀猪肉呀为伍。现在,做红事,已不太需要它了。这不,到了快过年的日子,父母从储藏间里拿它出来,清洗一遍,并贴上红纸,图个吉利。

微友三味提供

这是一处还算过得去的老宅。也许记载着你的童年与少年里发生的故事。后来,你长大了,有如意的女朋友了,在城里安了家了,也有可爱的小孩了。它逐渐淡出你的视线,作为一个老故事在你的记忆的箱底保存。老宅,它老了,如父母的容颜;老宅,它老了,终究赶不上时代的节奏。

小里小巷。微友远足提供

这是一朵玉兰花。每次看到它的时候,我都会驻足凝望。这春天里的佳作,是哪一家美丽的仙女绣的?绣得冰清玉洁,绣得内心无邪。

粉红让蓝天更富有朝气。但粉红,真的只属于少女的梦色吗?其实,咱们涉足的地方,父母曾背着铁锄,拿着红色塑料桶,一把把泥土覆盖,一勺勺泉水浇灌,一心为了子孙后代。

来自摄影专题。微友可爱的小布提供

还是做一只只清新的小鸟吧,让清脆的声音尽快地传递,传递到老家父母的面前,祝他们在天国里温暖如春。与此同时,好好接受来自上天的祝福,让天下每个家庭清明如初,让咱们国家清明太平。

小小鸟。微友远足提供

也可以暂时把兰溪、江南大半个中国,比喻成一只在春水里栖息的水鸟,让我等待天明,让我吹个简单的晨曲,唱个发自内心的歌,献给老家敬爱的父母,也献给脚下步步回暖的土地。

第2篇:清明随笔[范文]

清明随笔

夜雨却是今日曲,终无眠。曾经模糊的,现而今一切又变的清晰。纵使是碑林,奈何只临摹得几抹笑靥,香烛牵着风已走远了。我在这,您,一定也在这里吧。据说案上这菊,就是人与魂间的灵犀,那请聆听后再告诉我吧,哪怕是要用一切去交换,怎样才能回到过去 。

——题记

春天,四月,清明又至。

闲步校园,微风倚着微雪消融的意味,于残桓之上凝眸无语。纤弱的风在春意盎然的四月编织了一份肃穆与庄严,编织了一份古今皆有的怀旧心绪。清明是个让人哀伤的日子,便纵有千般良辰好景亦为虚设。

犹忆得漫天飞雪的光年里,一树寒梅凌于风中,随着雪花舞着曼妙的身姿,不经意间便恍如入了梦境,在无数文人墨者笔下挥就了千载不老的传奇。而今,残梅在季节的交替中已然淡去,惟一抹幽香沁在记忆深处,然而清明时节丝柳悠然中亦有雪蝶曼舞,感慨之余仍为一件乐事。

儿时每年清明节来临,大人们总习惯把前一年清明节插在楼房和储藏室门旁,那几支已经干枯的柳枝轻轻拿掉后,再把从街上新买的几支翠绿的柳枝重新插上。拿下来的这些柳枝,经过一年的日子,早已被风化得水分殆尽,枯槁得像夹在书本里的标本一样,用手一触,上面的叶子和柳眉儿就簌簌地落了下来,看到这些,使人油然对沧桑的岁月,生出一些感慨来。

年年岁岁,门旁新插的柳枝是一样的翠绿;岁岁年年,清明节的仪式也几近相同。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当清明节来临时,在乡下的老家,总要赶在日出之前,在自家的院门和屋门的房檐下插上些新折的柳枝;早饭后,父亲便领着我来到村南那些埋有先人的祖坟地里,先摆上几样供品,然后再让我在坟地的树上噼里啪啦地放上一挂鞭炮后,便开始烧些纸钱。父亲一边祭祀祷告,一边说:这些先祖,就是咱家的根,他们会保佑我们的,年啦节啦,一定要给他们上上坟,烧烧纸,不能忘了他们。那时,我不以为然,窃认为父亲这是迷信,但不敢说出来。祭祀完后,父亲再用随手带来的铁锨,往那一个个坟头上添些新土,告诉我说:这叫圆坟,我却颇不耐心的看着四周长满了的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只觉得新鲜,偶尔也会采得几支。

如果说,天朗气清,阳光明媚的清明是诗意的话;那么,阴雨缠绵,细雨霏霏的清明也有着别样的诗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这个被雨水打湿的清明节,虽然对他来说有些狼狈,也有些落魄,但它却有着跨越千年的美丽,扣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唯美的心弦。雨中那披蓑戴笠的农人,刚刚祭祀过的或者刚要去祭祀的不认识的陌路人,都是泫然欲泣的表情,或者已然红过的眼圈。

然而,清明时节不仅仅是一个令人追思和缅怀的季节,还是一个适宜踏青和郊游的时节。这时候,没有了早春的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也少了反反复复、阴晴不定的天气。天色是湛蓝的,阳光明媚得有些艳丽,天空澄澈得几近透明,空气中有微微的花香隐隐约约浮动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大地在柔和的抚摸下醒了来,草色遥看,像铺了一床绿色的毯子,千树吐翠,万木竞绿,花儿也开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在这样一个美好时节里,聚集到户外踏青旅游,不仅能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对于那些正处于钟情的少男和怀春的少女来说,也是一大机遇。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忆碧桃影里,誓三生。” 桃李红艳草长莺飞的浪漫里,巷陌尽头柳色已然渐浓,在风中飘着自是一种飘逸的春韵。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在梦里捻一瓣春花寻找春讯化魂于此逐水而去,那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许就静候在不远的彼岸。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四月的春天芳菲无尽,每一种花都在昭示着这个季节的灿烂美好。但时光呢,抬手间似就过去了。

恍然便是清明,恍然便是一生。

是不是把什么丢在了上个季节,记忆似乎是重新的开始,一切的一切不知该从何记起,罢了,丢弃就丢弃吧!就学那些落叶型植物,忘记上一季所有的美丽与他人的赞美,在又一个春季的到来,吐露自己新的枝芽,展现自己又一别样的风采,那些过往何必在心中依然的念念不忘?

翻埋在黄土底下的人,你们是在等着生命的轮回吗?春天的步伐早已踏入了我们的生活,万物复苏的季节来临了,你们快乐吗?我想,是的,你们应该快乐。

第3篇:清明夜杂文随笔

清明夜无眠望月月不圆

闭目思故人

泪水挂满面

一年又一年

祭拜烧纸钱

香烛滴滴泪

默默表心愿

在清明时节特别怀念,已故的父亲和妹妹,明早天明去祭拜已故亲人,祈愿他们在遥远的天堂里快乐,再无病痛的折磨,一切安好!

妈,儿想你。 我在合肥,外边的雨刚停,夜已深,思母心切,就简单写下来吧。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动人的文采,很简单,就是想你。 四年了,也是四年前的清明假期,想给你打电话,却没打,不料却成为终身的遗憾,没来的及告别,你就离我而去。 这几天,一直在想你。想着你过去的容貌,心中一直...

低空飞行的皮卡

我理解的潜规则

很早就听说吴思写的《潜规则》一书特别畅销,今天终于有机会读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中国历史中真实的游戏,书中以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为基准,总结出一个历史规则,试图给人某些启发。 我还没读到作者定义的潜规则是什么意思,在我心里,潜规则是说在某个行业里,为了更方便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设...

帅哥哥美女

观《中国诗词大会》随记

人生抒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从军励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见偶像如“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遇挫折则“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思乡时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离友时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细节控小马哥

什么样的人生才能称得上“潇洒”

我常说自己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难听点就是“墙头草”吧,觉得这样也对,那样也好,没什么鲜明的观点,坚持的态度却很强烈。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混沌”中自我分析,却也从来没有结果,反倒累出一颗“苍老”的心。 趁着这么一个“耐心养伤”的时候,终于下决心翻开去年“双11”买回来的《苏东坡...

第4篇:清明雪杂文随笔

清明真是一个有灵性的日子。入春以来就没有有效降水,焦躁得很。工作人员给小区内的花草树木漫灌似的浇水,远处路边的树木花草却只能眼巴巴望着,还得使劲挤出绿芽和花瓣,来为春天和春天的人们喝彩。见着地面的地方起着干土,人踩的多了会起土灰。总是想,有一场痛快一点儿的雨多好!

谁知又是两天难捱的浮尘天气。土蒙蒙不说,总有土尘味进入呼吸,躲在家里也不行。

赶紧来点儿雨吧,哪怕是雪,听说有些地方下雪了。

上午出太阳了,能见度比前一天好。中午转阴,气温有些下降。下午有风了,还是土蒙蒙的,不敢上街。怎么不来一点儿“清明时节雨纷纷”啊!

傍晚,风大了,有白色小点随风斜下。盯着看:真的大了;真成片了;成花了。心里欢呼:“下雪了!”于是,心里热乎乎的,冒黑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

不愧是清明,有灵性的日子。这世界,万事万物,明里暗里,都有关联,特殊的日子,总有不同的表达。表达可以迟到,表达不会缺席!

早上,竟是冬天的模样!落在树上建筑物上的雪白白地晃你的眼。穿上厚实的衣服,赶紧去黄河边看这难得的清明雪。

凛冽清爽的空气,白雪、红花、绿树配成的色彩,安安静静的清晨,这空间胜过前些日子繁花似锦、人们与花合欢的情景。这个日子,这样繁盛的雪,胜过烂漫春花。

好一场清明雪啊!

清明雪

清明的雨夹着雪 行人的魂断了肠 清明下雪,料来也属于稀疏平常的事情。毕竟北京一整个冬日都没有雪,叫南方来得同学多了些许遗憾,也叫我们这些北方人少了些乐子。 陈然,拿同学来取乐自然是不对的。 但是单纯而快来的欣喜则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 尤其是对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风中被凝固...兮笧

《论语》

子路第十三 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说,既然不能得到依中庸之道而行的人,与之同处,怎么也能得到狂狷之人吧!狂,是有进取精神的人,狷,是很小心、谨慎,守节无为的人。北宋大儒邢昺的《论语义疏》说,“中行,行能得其中者也。言既...

希_92f

4中国护士为何要先学USRN再考托福或雅思?

护士是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护士就是病人眼中的天使。据世界卫生局统计,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急缺护理人才。有国际报道称,美国急需护士80万人。在美国,护士一直是社会地位较高、薪资丰厚、容易就业、失业率低、优先拿绿卡的职业之一。 然而,在中国,据《护士条...

宏景国际

第5篇:清明扫墓杂文随笔

《演繁露》说:“古不墓祭,祭必于庙。”《云麓漫抄》说:“自汉世祖令诸将出征拜墓,以荣其乡,至唐开元诏许寒食上墓,同拜扫礼,沿袭至今,遂有墓祭。”但《吴越春秋》载:“夏少康封禹庶子于越,春秋祠墓于会稽。”《春秋》也说:“辛有适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可见夏朝就有祭墓了。《白虎通.崩薨》载:“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到春秋时,坟墓的规格有了定制,而《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把祭祀和国防作为了头等大事,这个祀当然也包含了天、地、祖先。而“清明”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则出于《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五代史》则说:“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人们直接来到坟前

清代杨韫华《山圹棹歌》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清明插柳戴柳之俗,有一种传说是:柳为“鬼怖木”,可以避邪。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也有“取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说,上坟去,自然更需要柳枝了。

江南还有“清明放断鹞”之谚。鹞,就是风筝,断鹞,就是扯断了鹞线,过了清明,放风筝的季节也就过了。唐人高承的《事物纪原》说:“以竹为弦,吹之有声如筝,故又曰风筝。”清明正值春暖花开时节,人们出城到郊野扫墓祭祖,一面是祭墓思亲的哀情,“纸灰飞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另一面却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举家踏青郊游放风筝,不忘应时行乐。因为“清明佳节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扫完墓,踏完青,就该忙于农活了。

第6篇:清明众生像美文随笔

四海黄土埋白骨

清明迢迢为上土

人人作为众生像

谁是悼念亲旧故?

清明,我领家人回到老家为父母上坟。从我家的老屋到万家坟场有个四五里地,一路上熙熙攘攘的有谈笑风生,有潇然落泪,有悲戚可怜也有怨气冲天!老家人大多还是认得我的,所以一路上走走停停用了尽半个小时。由于是清明当然不与平时见面那么客套,谈笑风生的我就恭维发财,低泣的呢我就点头致意。由于我对母亲的特别眷恋和对父亲的特别敬畏所以心里总是沉重的!因此对于老家的好水,好地,好风光无暇顾及了。

我的老家清明祭奠故人是有些严格的程序,首先是坟头前插上三柱香每柱三枝,表达能做故人的亲人三生有幸;然后再点上三根蜡烛为阴间的亲人引路;字碑前摆上三个小蝶必须是生肉,生鱼和麻叶果,麻叶果一般是苎麻和艾薃叶子与米粉做的,苎麻和艾薃的叶子都有驱邪的作用传说是为了驱散孤魂野鬼对于亲人的纠缠也表示后继有人,其实苎麻和艾薃叶子是很好的杀菌杀毒的草药,由于清明时节低温高湿很容易滋生出病来的,这是古人为了生存总结而遗留下来的很好的保健方法;我们接下来斟好三杯酒,这些是必须的;为了表达个人心愿,有炫富的有赎罪的有敬重的还有发泄的,从林林总总的祭品中一一表现,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向故去的亲人表达各自的心事,纸钱烧完了才意味着故去的亲人已经收到了;然后才能培土,清扫,再用三张黄表纸穿上三枝香插在坟头;最后的程序是向故去的亲人三鞠躬再放鞭炮。清明上坟大多的人们表现的是肃穆与凝重的心情,他们默默的与亲人沟通着人生。

有一坐坟好是奇怪,一半是水泥堆砌还一半却是新赔的泥土;两块石碑,一块富丽堂皇一块简单朴素。祭奠的是位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他在默念,“妈妈呀,你为什么保佑弟弟家发财我却这么艰难,儿子没钱给你装修但我有孝敬您的权力啊,所以我这一半只能暂时留下,求您保佑等你孙子赚钱了为您装修得比别人更好”;又一个三十岁的小伙子,他挥动着胳膊双手搬起好大一块带草的土呸一层层的往坟头上垒,盛是卖力。一边囔囔说“,爸爸(嗲嗲),你不是老说老大老二他们有出息吗,一个做生意有钱一个做官有权,可他们为什么不来为你上坟呢?年年的清明只有我来为你上坟啊!在世的时候你总是骂我没出息,也只有这没出息的儿子会孝敬你的吧!妈妈也是我一个人养啊,你放心好了我妈过得好着呢!!”;一位满头白发清瘦的却半拉左手老者我是不忍心看到他的,他也在为一堵新坟培土,这是他刚过世的相伴五十年而残疾双腿的老伴。05年大儿子身体不好离婚后不到半年死了,留下两个小孙孙。小儿子为人厚道在外面做点生意,生活也只能勉强,所以也留下女儿和儿子由老父亲照料。老人艰难的挖土,颤抖着一把一把地添上,然后轻轻的拍打。老人无限悲伤有气无力的,却没有了眼泪,只是经过的人一个个无声的悄然流泪。我也经过老人的身边,不想也没有打扰老人怀念亲人的悲戚。可是老人还是看见我了反身叫了我小名“小河”要站起来的样子,由于两手力量的不平衡几次没有起得来,我尽快的搀扶了起来,老人无语的把手往身上擦了擦紧紧的攥住我的双手,那是双木柴一样粗糙却有残疾的双手,双唇打抖欲言无语。我知道老人是对我曾经的点点的捐献而表示感激之意,于是深情的对老人不断的点头,转身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泪水砸在了手上。回来的路上看到一辆高级轿车,车牌是“鲁”车窗全开着,车灯挂满了红绸带,一位老人主动而客气的向路人招呼着。看的出来是老人儿子在山东发财了回来祭祖的;到了村里,我见到了同学的遗孀在破旧的长满青苔的院子前似乎找着钥匙,她脸色凝重,擦干了的眼泪仍然泪痕清晰。同学的女儿已经长成了大姑娘,首先看见我平淡的说,“伯伯好”我淡淡的微笑着。由于以前我习惯的叫她弟妹的,我觉得不知道还能否以原来的称呼,所以没有主动的与她招呼就过去了。我的同学是一位非常敬业称职的老师,因为过多的吞下了粉笔的尘埃而肺部出了问题而早逝,英年早逝啊!!

回来的路上我就决定写下这篇,今天算是完成了,我有感慨也有了好多的思考!!

上一篇:税务局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交通系统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