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和企业文化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执行力和企业文化

浅议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建立和执行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树立良好的风险文化理念是构建银行风险文化的核心,营造优秀的风险文化氛围是构建银行风险文化的保证。本文通过阐述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提出建设风险文化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文化

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的实体,有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来源,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速度和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着极其复杂的经营风险。因此,如何控制风险,并从风险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是现代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经营管理目标。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充分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作用,加大投入,早日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内涵

风险文化,又称风险文化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衡量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风险文化既强调精确的技术处理,又强调深刻的人文观念,它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风险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成四个最基本的方面: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主要价值观体系主要表现为前瞻性、预警性、科学系统性等。具体表现形式有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员工的行为准则、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等。而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意识是核心,对其他文化要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文化,顺应国际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外金融市场的持续深化和竞争加剧,金融市场蕴藏的风险也愈来愈大,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巴塞尔协议规范下的银行竞争,也将是风险文化的竞争。因此,加快推进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建立和执行,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是银行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和危机的冲击,既为了安全、高效的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也为了使我国商业银行迅速的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保障其持久稳定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创建平安金融的战略举措。

2、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文化,是银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风险管理文化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方式,搞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是银行治行之本、动力之源、持续发展之基。一家银行倡导的文化,决定了这家银行在市场上能够走多远。在商业银行经营指导思想上,各级管理层要明确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到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这些都能体现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因此,提倡和培育风险管理文化、强化全员风险意识是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和前提,才能使银行的经营目标和风险机制得以有效实现,在效益增长的同时把风险约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3、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软因素”,经营管理风险是银行的日常业务,银行开展的各项业务就是在管理风险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获取收益。对于银行来说,由于风险可以通过资本杠杆被放大若干倍,因此,受风险威胁的程度远远高于一般企业。银行在发展各项业务时,要特别注意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实现防范风险与长效发展的协调统一。作为企业文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佳结合点之一,准确理解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要求,强化资本约束的理念,把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明确实施新资本协议总体框架的战略安排,率先从各个业务条线入手来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以此来构建持久的竞争优势支撑中小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使商业银行走以内涵式为主的发展道路。

4、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文化,是银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武器。风险管理文化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它能使绝大多数银行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银行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商业银行经营指导思想上,全面落实个人负责制与集体负责制,认真做好风险的预警及提示,树立自上而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为促进银行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三、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建设的现状

1、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落后。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协作。但是我国许多商业银行防范银行风险的意识及观念没有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里乃至每一个操作过程。首先,在经营实践中,对于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认识得还不够明确。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着重防范信用风险,而往往忽视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第三,风险管理理念还不能完全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2、风险控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现阶段,我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关法律建设相对滞后,各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风险监管工作还局限于风险形成后的事后监督,业务规章制度不完善,检查和责任划分上,缺乏对风险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分析预测,缺乏先进预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缺乏有效内部控制,内部稽核制度相对薄弱,无法从总体上把握全行的业务动态和经营状况。

3、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商业银行需要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但现在我国各商业银行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手段与技术和方法普遍落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依靠计划指令,使用层层分解指标的方法控制风险暴露,不注重风险的定量分析,对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数据和技术手段支撑。就贷款风险来说,贷前调查岗仅依靠判读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决定贷与不贷,而在处于转型经济的中国,贷后管理上信贷人员不能有效、及时、科学的识别客户的潜在风险预警信号,这时已经明显的失去了风险处置的最佳时机,由此可见,风险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已严重滞后。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借鉴《新资本协议》所凝结的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全面提升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水平。

4、没有专业专职的风险管理队伍。

目前各商业银行既懂风险管理技术又会业务的风险管理人才奇缺,没有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兼职,风险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目前,信贷的风险管理都是由信贷员兼任,其在开展具体业务过程中不能够对关键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和评估,较难准确掌握放贷后的风险及其控制状况。并且他们工作繁重,既要营销贷款、做各种信贷报表、录入维护信贷基础数据、催收贷款本息等日常工作,还要对每笔贷款进行监管,风险管理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5、风险管理工作分散,信息披露不完善。

严谨、缜密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是商业银行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没有集中的监督管理部门。这就造成在风险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部门的定位不明确,从而使全面风险管理 “徒现其形而未具其神”, 全面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可持续性发展和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的支持效能无法充分发挥。同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风险管理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风险管理的分散不利于风险信息的归集和汇总,实物层面的文化缺乏,不但使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影响风险报告制度执行。而且会对银行经营形象和声誉产生不利影响,极易产生人为操纵现象,影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对于发达国家银行业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存在较大问题,发展仍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很难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特别是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后,面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国内银行承受了比以往更大的竞争压力,对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及时发现、分析、防范和化解。

1、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加强对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文化的教育尤为重要。纵观历史,各种金融机构由于风险管理不当而倒闭,往往并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机制,而是因为其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在日常工作和日常学习中向各位员工反复灌输风险意识,根据风险约束、资本约束和成本约束条件,根据风险管理能力与控制能力,全面落实个人负责制与集体负责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于实力达不到的地方,风险管不住的领域,一定要严格控制,防止盲目发展。认真做好风险的预警及提示,树立自上而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形成一个对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约束机制,防止重要信贷事项的民主决策流于形式,使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培养员工的风险敏感性,在每一个具体的经营活动和工作环节都受银行风险意识的制约与指导,使员工时刻防范风险。

2、完善风险控制体制。

国家要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金融法制环境。首先,完善的风险控制体制应注重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全面风险管理要求银行全员参与,自上而下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其次,要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标准,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合理运用不同风险的管理手段。商业银行要打破行政性的支行设置方式,在人员机构设置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最后通过不间断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有效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保证和基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保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得以落实。良好的措施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与之配套。首先,通过授权管理、岗位制衡等手段防止操作风险在业务环节中的出现。其次,通过标准化的内部控制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和系统化,从而严格控制银行内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最后,通过不间断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其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样,将经常的对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各个机构乃至银行业务经营的全过程进行风险预警检查与控制,有效的将金融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4、制定详细的风险操作标准

借鉴国际银行的先进经验,认真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法,并加快改进风险计量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大幅度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向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发展,以便更加动态地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真实运营状况,从而把潜在风险杜绝于萌芽状态之中。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市场风险评估系统和操作风险的内部计量;制定并推广完整的风险评分体系,有效地把风险标准细化,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经常性的对每一个具体的经营活动进行赋分,让每一个市场开拓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白风险每一个具体的经营活动的具体风险尺度,然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5、树立“以人为本”经营理念

金融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管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来构筑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首先,造就令人心情舒畅、有助于激发和释放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其次,对现有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着力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风险管理水平。最后,建立科学的专业人员任职机制, 应积极推进风险经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风险经理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业绩评价和考核管理机制, 逐步建设起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忠阳.论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十项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09(4)

[2]杨艳林,陈银娥.中国金融人才战略的调整对策[J].金融与保险,2011,(1)

[3]郑先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树立的理念[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8,(5)

作者:佘松涛

第2篇:探讨电力企业文化构建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

摘 要: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影响执行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文化构建和企业员工的行为。企业执行力就是把企业的理想、企业的目标和企业的计划转换成行动。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只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展一个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的结合情况对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力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执行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电力企业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电力企业的文化构建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决定了电力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电力企业执行力的大小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最终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执行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员工的意识、观念、道德、规范和准则的结合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管理方式,是把价值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把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实现员工人生的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电力企业是否可以发展起来主要在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否合理、企业员工之间是否具有团队意识、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执行力。企业文化和企业执行力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如果企业文化建设不够优秀,那么企业执行力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决定了企业执行力。企业执行力也展现了企业文化,企业执行力越强,就越证明企业文化水平越高。大部分优秀企业的执行力都是比较强的,因为经过长期的发展,这些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是十分优秀的,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执行力的相互配合下,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

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增强企业执行力的强度

当电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企业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企业执行力的大小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电力企业如果没有很强的执行力,那企业必定会衰败。要想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执行力。电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一)企业领导要起到模范作用,提高企业的文化水平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企业管理者的品格、文化素养、领导能力会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实际上企业管理者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企业管理者的价值观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执行力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企业执行力的强弱程度。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起到一个模范作用,给员工树立一个榜样,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企业就不能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执行力下降。企业管理者还要做到与时俱进,和企业员工共同努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二)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展现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建立一个规范的制度可以促进员工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建立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帮助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助,让工作更有效率。要想提高企业制度的建设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确保建立的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建立企业制度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工作水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企业中各部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优化企业的运行机制,对企业运作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管理体制。建立的制度相互配合,互不矛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规范员工行为和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3.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即使建立了企业制度也无法有效的实施。所以企业一定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制度可以确保企业制度执行的更有效果。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重视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的培养,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精神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从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情况就可以看出企业的精神文化水平。企业如果具有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就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员工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员工的思想出现了问题,那企业也无法正常的运转。所以企业如果想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水平。让企业员工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这样就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帮助企业走向成功。

(四)为员工提供学习平台,提高员工的素质

如果企业员工的素质比较低,那么企业的执行力也会随着降低。为员工提供一个学习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素质。员工素质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就增强了,企业就可以更好的发展了。

三、总结

总体来说,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水平,电力企业执行力来自企业文化,如果电力企业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发展的基础,那么电力企业的执行力相对就会比较弱。电力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要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执行力。电力企业只有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时,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焦敏.企业文化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6):114-115.

[2]张琳.浅谈电力企业文化构建对企业执行力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2(26):396-397.

作者:林阿芬

第3篇:企业执行力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通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加强企业执行力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对于推动企业战略落地至关重要。

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

执行力文化的实质是强调“实干”,而实干是我们党的传统文化的基因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在多个场合要求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苦干实干”“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为企业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的讲话简洁明了、掷地有声,告诫我们一切成就都应该在实干中产生,一切成就也只能在实干中产生。

推动企业战略落地,需要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

每个企业都会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战略目标和战略蓝图,而如果没有干部的带头示范、没有员工的身体力行、没有全员的真抓实干,便无法推动企业真正得到发展。因此,企业应亟需培养一种知行合一的执行文化,企业赢在执行力,培养和弘扬执行力文化对企业发展十分必要。

有效提高企业执行力,需要加强执行力文化建设

执行力文化,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让企业内部的运转更加顺畅、高效,有助于推动企业员工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和决定员工的行为、行动;行动经过多次的重复,就养成了习惯;习惯的沉淀和积累,到最后便形成了一种根植于员工和企业的文化。通过打造、加强执行力文化,去影响、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模式,把执行力作为员工行为的准则,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任务。

影响执行力文化的三个因素

执行力文化主要由行为、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组成。因此,影响执行力文化的因素主要有:

以执行力为重要能力的团队建设

执行的关键是人,要靠每名员工脚踏实地去做工作,需要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还需要在选拔、培训上下功夫,在组织设置、人员配备上做到科学合理,不仅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特长,还要将具有不同特质的员工合理搭配,将员工整合成团结、协作、高效的整体,形成推动企业战略落地的坚强团队。

以执行力为重要标准的制度设计

执行力需要有力、有效、有体系的制度、机制来进行保障,其中包括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等等。管理制度需要合理、可行,具有针对性、严谨,在制度设计上需要简明实用、便于执行、以执行力为导向,提高具体执行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以执行力为底层逻辑的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企业就会出现裂痕,不光是士气下降,利润和绩效也会随之下降。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就要以执行力文化为底层逻辑,明确企业文化理念,既从内容上明确文化理念的概念、内涵,又从践行上明确实践要求和方法,让员工知深、悟透、行实。还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正向引导和正面宣传,使整个企业上下形成一致的文化氛围、行为习惯、价值追求。

企业执行力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影响执行力文化的三个关键因素,从浅层、中层、深层三个层次,通过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对企业执行力文化建设进行路径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在浅层文化上,构建企业的行为模式

浅层文化,指的是在企业员工行为中体现出来的文化,是企业员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员工完成工作目标的综合反应,企业文化理念可以、也应该通过行为文化层体现出来。在浅层文化上,重点是要通过强化员工行为规范,加强员工执行能力培训,营造良好的执行氛围,构建企业员工的行为模式。

明确员工行为规范。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出发点,以企业执行要求为导向,提出易理解、可操作的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将企业文化具体为可操作的行为,强化正向引导。比如:针对客户服务方面的文化理念,可以具化为“微笑面对客户,耐心解答、细心服务”“不让客户多跑一次”等具体行为;针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可明确为“不欺诈客户”“不浪费公司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积极参与组织各项工作”等具体行为;针对企业精神,可明确为“在每一项工作中思考改进、改革的措施”“任劳任怨、不斤斤计较、不怨天尤人”等具体行为。企业还可根据不同业务特性,设计各自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的行为模式。

加强员工执行能力培训。执行力是员工业务技能、工作态度的综合体现,有的员工有能力、但工作态度不够好,有的员工工作态度很好、但工作能力有所欠缺。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培训,既培训业务技能,又训练提升工作素质,让员工不仅想干事,而且能干事、会干事。

营造良好的执行氛围。思想观念会极大地影响执行力文化,因此要想更好地打造执行力文化,就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宣传大抓执行、大抓落实的价值主张,通过在企业内部媒体开设抓执行的专栏,宣传企业关于提高执行力的相关要求、各部门抓执行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执行氛围。

在中层文化上,完善企业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执行力文化的中间层,它彰显着企业执行力的文化规范,是浅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桥梁,把行为和精神有机联结。在中层文化上,重点是要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文化、完善日常工作制度、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建立起执行力文化规范。

建立良性循环的沟通文化。在横向上,部门间要坚持事前沟通、常态沟通、主动沟通、有效沟通,以传递信息、消除误解、解除壁垒、解决问题、达成目标为沟通的目的,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化为制度,解除沟通协作上的一些顾虑;在纵向上,上下级单位建立常态的上传下达机制,以制度形式明确需要各级单位需对下传达、部署的内容以及传达的形式,明确各级单位需要向上级报告的事项、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在部门内部,建议互通有无,通过公开各岗位工作计划、需要协调的事项等方式,让每名员工不仅了解自己的工作,也能了解身边人的工作,为更好地沟通协作打好基础。让干部员工的信息沟通反馈渠道更加通畅,通过企业论坛、员工合理化建议邮箱、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形成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推进企业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在修订制度前,应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本着规范、简便、实用、有效的原则,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制度培训、部门培训、自学等方式加强制度宣传贯彻,让员工肯看制度、看懂制度、熟悉制度、用好制度。

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将企业员工执行的成果融入监督考核机制,比如:腾讯公司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理念融入制度,制定了四条鼓励创新的管理制度,鼓励科技人员把最多15%的时间用在自己选择和主动提出的计划中,设立专项奖金,激励开发原型及市场营销研究人员进行创新等。可参考相关做法优化企业监督激励机制,将体现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员工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畴,让考核指标具体化、可量化。

在深层文化上,塑造员工的精神气质

深层文化是企业在经过长期实践、持续强化执行中形成的文化生态,是执行力文化的精神成果,是企业员工行为的观念导向,是推动企业战略落地的意识形态力量。在深层文化上,重点是通过企业的执行伦理、执行价值,塑造员工的精神气质,形成独具企业特质的执行力文化。

塑造执行伦理。将“知行合一”作为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基础伦理,“知”不仅是指知识、知道,同时也指良知,是员工的职业道德和集体精神,是对执行的判断力和感知力。“行”是指道德实践,是源于内心意识的、基于良知经验的自觉行动。总的来说,通过执行力文化的打造,将“知行合一”作为企业员工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基本遵循,做到知深悟透、知行合一。

倡导执行价值。倡导员工“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传播“知行合一”的执行力文化,推动始于自信、行于自觉、成于自强的执行力文化实践。按照导入战略、融入管理、切入业务、植入行为的要求,将执行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促进企业员工在行为上与企业价值要求高度契合,将执行力文化轉化为企业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作者:杨柳

第4篇:执行力和企业文化

执行力和企业文化

先讲一个小故事。一曲“敖包相会”使得内蒙古的敖包名声远扬。去过内蒙你就会知道,原来此“敖包”并非是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在敖包上面,竖立有木幡杆,上面还挂有一些五色彩带。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据说在敖包旁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包上,这样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并且,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也是蒙古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多人贡献,某个人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聪明的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敖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隔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自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企业文化”是现今时髦的词语,也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只是满足于几条新颖的口号,或写几篇煽情的使命声明,或者,由总经理发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这些都是有效的吗?这些都溶入了员工的血液了吗?我们见过太多诸如“求实”、“奋进”、“争创一流”此类的词语,但是,这些企业真的是这样在做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把标语贴在墙上,却没有写进员工的心里。小华森在《父子同心缔造IBM》一书中写道: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意在激发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前门刻有(IBM无所不在)的座右铭“思考”二字,每一个字母有两英尺高,一走进去,是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踏着楼梯去上每天的课程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IBM就是这样一间把自己的信念象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华尔街日报》曾经指出,IBM的文化极为深入,以致于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象移民一样。”我有不少朋友出身于可口可乐,尽管离开这家公司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那种对可口可乐文化可怕的信仰:坚持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坚持认为可口可乐的销售技巧是最好的销售技巧,坚持认为可乐就是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坚持只喝4度的可乐并认为那是最好的风味。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培育出充满着对公司无限忠诚并把执行工作任务当作使命的员工。企业文化产生于何处?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的深深烙印。它需要靠从上而下不断的宣导、复制、灌输和身体力行。而最关键就是身体力行的复制。上司就是企业文化?我们看到在很多企业,文化和信仰并没有从上而下地渗透,而是在不同的部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每一个上司和主管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来确定部门的风格,并且都认为那是优秀的。而这些自认为优秀的结果是什么呢?盖洛普曾经对一家零售企业做过一个员工工作环境的调查,结果在一项关于员工拥有的“设备和材料”的项目中,原本硬件完全一样的A店和B店却有34%的差异。——这里的一切,包括硬件环境,都打上了经理的印记。而这些差异造成的结果就是绩效的差异,好的经理的部门文化,创造了好的绩效,不好的经理的部门文化,则相反。显然不是每个部门都会很幸运地碰到一个能塑造好的部门文化的经理,公司的挑战,在于在全公司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变成上司就是企业文化。很多公司空谈“文化”而沦落为废纸,就是由于他们容忍了这种“亚文化”的存在而忽视了企业真正优秀的文化信仰的宣导。企业的文化始于招聘,我们需要招募的是认同企业文化的每一级的员工,而不仅仅是优秀的。不认同企业文化,他就不会按照公司的理念去做事,最终,也将降低执行力,导致绩效的低下。铁杵磨成针也许是古人的看法,但是显然是违反成本的观念的。越是不认同企业文化的能干的铁杵,越不可能成为公司的针,也越对企业文化的复制过程产生巨大的杀伤力。但凡伟大的公司,文化必定是单一的。但凡平庸的公司,都有各色花样的“上司文化”、“部门文化”。执行力也是一种文化执行力诞生于企业的文化,并且也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执行也应当是领导者和每一层经理最重要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溶入在企业的各个角角落落。执行不是空谈战略,它应该是细微而现实的,它是每一个细节的探究和顶真。在大多数平庸企业的领导人在办公室里幻想着公司未来远景的时候,可口可乐的总裁在上海的马路上询问“为什么卖茶叶蛋的老大妈不卖可口可乐?”——尽管可口可乐的分销网点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欧莱雅的CEO在商店里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竞争品牌的柜台陈列——尽管欧莱雅早已把这些竞争对手都全部击败。执行就是每一层的经理都用公司的文化标准去判断和做一件事情。WALMART的老SAM的勤俭一直到他的一个店经理狭小寒酸的办公室,无一不体现着WALMART的成本观念,也无一不体现着它严格执行对成本的控制。如果你要员工“诚实守信”,你可以再继续为逃避了政府的税收而沾沾自喜吗?收起你那可笑的自己都不相信的标语吧,建立起你真正的经过时间锤炼的企业文化的信仰,建立一套从上而下深深渗透的执行文化的系统。首先,你要身体力行,其次,每一级别的员工都必须复制。而不是其它。

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5篇:执行力和企业文化

一曲“敖包相会”使得内蒙古的敖包名声远扬。去过内蒙你就会知道,原来此“敖包”并非是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在敖包上面,竖立有木幡杆,上面还挂有一些五色彩带。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据说在敖包旁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包上,这样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并且,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也是蒙古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多人贡献,某个人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

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

敖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隔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自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

“企业文化”是现今时髦的词语,也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只是满足于几条新颖的口号,或写几篇煽情的使命声明,或者,由总经理发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这些都是有效的吗?这些都溶入了员工的血液了吗?

我们见过太多诸如“求实”、“奋进”、“争创一流”此类的词语,但是,这些企业真的是这样在做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把标语贴在墙上,却没有写进员工的心里。

小华森在《父子同心缔造IBM》一书中写道:

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意在激发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前门刻有(IBM无所不在)的座右铭“思考”二字,每一个字母有两英尺高,一走进去,是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踏着楼梯去上每天的课程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

IBM就是这样一间把自己的信念象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华尔街日报》曾经指出,IBM

的文化极为深入,以致于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象移民一样。”

我有不少朋友出身于可口可乐,尽管离开这家公司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那种对可口可乐文化可怕的信仰:坚持认为可口可乐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坚持认为可口

可乐的销售技巧是最好的销售技巧,坚持认为可乐就是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坚持只喝4度的可乐并认为那是最好的风味。

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浸淫出充满着对公司无限忠诚并把执行工作任务当作使命的员工。

那么,企业文化产生于何处?

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

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的深深烙印。它需要靠从上而下不断的宣导、复制、灌输和身体力行。

而最关键就是身体力行的复制。

上司就是企业文化?

我们看到在很多企业,文化和信仰并没有从上而下地渗透,而是在不同的部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每一个上司和主管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来确定部门的风格,并且都认为那是优秀的。而这些自认为优秀的结果是什么呢?

盖洛普曾经对一家零售企业做过一个员工工作环境的调查,结果在一项关于员工拥有的“设备和材料”的项目中,原本硬件完全一样的A店和B店却有34%的差异。——这里的一切,包括硬件环境,都打上了经理的印记。而这些差异造成的结果就是绩效的差异,好的经理的部门文化,创造了好的绩效,不好的经理的部门文化,则相反。

显然不是每个部门都会很幸运地碰到一个能塑造好的部门文化的经理,公司的挑战,在于在全公司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不是变成上司就是企业文化。

很多公司空谈“文化”而沦落为废纸,就是由于他们容忍了这种“亚文化”的存在而忽视了企业真正优秀的文化信仰的宣导。

企业的文化始于招聘,我们需要招募的是认同企业文化的每一级的员工,而不仅仅是优秀的。不认同企业文化,他就不会按照公司的理念去做事,最终,也将降低执行力,导致绩效的低下。

铁杵磨成针也许是古人的看法,但是显然是违反成本的观念的。越是不认同企业文化的能干的铁杵,越不可能成为公司的针,也越对企业文化的复制过程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但凡伟大的公司,文化必定是单一的。

但凡平庸的公司,都有各色花样的“上司文化”、“部门文化”。

执行力也是一种文化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的文化,并且也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执行也应当是领导者和每一层经理最重要的工作。它是一个系统,溶入在企业的各个角角落落。

执行不是空谈战略,它应该是细微而现实的,它是每一个细节的探究和顶真。在大多数平庸企业的领导人在办公室里幻想着公司未来远景的时候,可口可乐的总裁在上海的马路上询问“为什么卖茶叶蛋的老大妈不卖可口可乐?”——尽管可口可乐的分销网点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欧莱雅的CEO在商店里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竞争品牌的柜台陈列——尽管欧莱雅早已把这些竞争对手都全部击败。

执行就是每一层的经理都用公司的文化标准去判断和做一件事情。WALMART的老SAM的勤俭一直到他的一个店经理狭小寒酸的办公室,无一不体现着WALMART的成本观念,也无一不体现着它严格执行对成本的控制。如果你要员工“诚实守信”,你可以再继续为逃避了政府的税收而沾沾自喜吗?

收起你那可笑的自己都不相信的标语吧,建立起你真正的经过时间锤炼的企业文化的信仰,建立一套从上而下深深渗透的执行文化的系统。

首先,你要身体力行,其次,每一级别的员工都必须复制。

而不是其它。

第6篇:执行力和企业文化

先讲一个小故事。

一曲“敖包相会”使得内蒙古的敖包名声远扬。去过内蒙你就会知道,原来此“敖包”并非是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

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在敖包上面,竖立有木幡杆,上面还挂有一些五色彩带。

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据说在敖包旁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包上,这样

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并且,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也是蒙古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

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多人贡献,某个人

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

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

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

敖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

执行力诞生于企业信仰

执行力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隔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记。它来自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

的企业信仰。

“企业文化”是现今时髦的词语,也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

只是满足于几条新颖的口号,或写几篇煽情的使命声明,或者,由总经理发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这些都是有效的吗?这些都溶入了

员工的血液了吗?

我们见过太多诸如“求实”、“奋进”、“争创一流”此类的词语,但是,这些企业真的是这样在做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把标语贴

在墙上,却没有写进员工的心里。

小华森在《父子同心缔造IBM》一书中写道:

这所学校的每一样东西都意在激发忠心、热忱和崇高的理想。IBM认为,这是成功之道。前门刻有(IBM无所不在)的座右铭“思考”二字

,每一个字母有两英尺高,一走进去,是花岗岩的楼梯间,意在让学员踏着楼梯去上每天的课程时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

IBM就是这样一间把自己的信念象教会一样制度化的企业,《华尔街日报》曾经指出,IBM的文化极为深入,以致于有一位任职9年后离开

的人说:“离开这家企业就象移民一样。”

我有不少朋友出身于可口可乐,尽管离开这家公司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那种对可口可乐文化可怕的信仰:坚持认为可口

可乐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坚持认为可口可乐的销售技巧是最好的销售技巧,坚持认为可乐就是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坚持只喝4度的可乐

并认为那是最好的风味。

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浸淫出充满着对公司无限忠诚并把执行工作任务当作使命的员工。

那么,企业文化产生于何处?

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

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

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

的深深烙印。它需要靠从上而下不断的宣导、复制

第7篇: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执行力和战斗力

——读《向毛泽东学管理》有感

我认真阅读了《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后,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深刻领会到了毛泽东同志及其理论的精髓,他领导一支军队,一个国家,战胜了重重困难,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他的理论精髓以及人格魅力值得我们长久地学习。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借鉴前人的理论成果,从实际出发,把伟人的理论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

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能够使企业具备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执行力和战斗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后,笔者有以下体会和认识:

一、 企业也要通过特定的思想教育打造铁的纪律来提升执行力

纪律是保证,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重要前提。部队有一种说法,叫做“只有令行禁止,没有三令五申”。企业要发展,如果不严明纪律,不动真格的,执行力从何谈起?但是毛泽东同志反对“愚兵政策”,他认为军人的无条件服从不是来自什么天职,而是来自革命军人的崇高觉悟。但是,要提高觉悟,思想教育很重要。毛主席的思想教育是卓有成效的,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军人变被动为主动,执行力肯定有较大提升。对企业员工也一样,要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和引导,使企业员工产生归属

1感,对价值有共同的认识,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成员都会主动地为公司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企业员工也能实现自身最大价值,执行力自然有较大提升。《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认为,“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因为“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

没有监督检查机制也就没有执行力。毛主席的观点“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企业要制定切实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者必须是广大职工,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必须考虑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另外,有了好的制度后,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严格的问责制,违章的必须受到严肃的处分,制度对每一位员工都是公平的。既然是广大员工参与制定的制度,每一位员工必须无条件执行,自觉地执行。执行力是保证,企业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就能令行禁止,就具备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二、 作风就是战斗力

军队的作风一贯是比较优良的,这种战斗的作风就是一种精神力量。作风是一种稳定的行为习惯,要靠长期地,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一旦形成良好的作风,就能鼓舞士气,就能转换成一种精神动力,这也是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这种部队的作风,在企业中,是一种氛围,一种人文环境的重要体现,因此,应注重提炼和培养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创建、生存与发展壮大中始终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而企业在创建和发展壮大中又形成和完善了企业文化。

艰苦奋斗就是良好的作风。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永不过时,毛泽东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本色,优秀的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是重要原因。华为公司之所以一步步走向辉煌,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华为是靠无数的优秀儿女贡献了青春和热血,才形成今天的强大。奋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时刻保持危机感,面对成绩保持清醒头脑,不骄不躁。艰苦奋斗这种优良作风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作风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永不过时。

三、 团结就是战斗力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无穷的力量,就是一种战斗力。为何近两年来曾经一度大讲特讲的“狼文化”受到多方质疑?原因在于“狼文化”破坏了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导致人心涣散,消耗内力,结果不是增强战斗力,而是损耗战斗力。组织内部的团结,尤其是班子间的团结,直接决定了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和团队的战斗力。我们的企业就是一个集体,集体就像大海,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会显示他的才华和生命的价值,有了大海的宽阔才有浪花的多姿多彩,也因为浪花的壮美,大海才有魅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占领一席之地,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实现内部团结的解决办法: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是管理人员,更应该从自身做起,从高级干部做起,通过民主生活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让大家把缺点暴露在阳光下,让

员工把各自的主张和诉求通过组织的渠道有序地舒解出来,使人际关系得到进一步的纯洁。团结,是一个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象征,是一个领导班子良好的整体形象的标志。“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员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高层的表率作用胜于耳提面命式的说教,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中高层、各级管理层的齐心协力,有利于推动公司工作作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核心力量和中坚力量的形成。

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企业独特的个性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经营理念,一种行为准则,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决非易事。企业文化对企业能力的形成、作用、保持和促进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决定着该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态度,决定着企业产品属性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自身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敬业态度和奉献精神,决定着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等。这都是企业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后续保证。因此,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和战斗力,必须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同时,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推动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硅料厂检修车间潘喜顺供稿

联系电话:13577429180

2013年3月6日

第8篇:企业文化建设与落地执行的认识和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没有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其经营往往是随波逐流的,其员工也没有主人翁意识,这样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上长久生存下去。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机遇,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新里程,是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还需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人对文化的反思开始。在许多美国人心目中,日本只是一个国土资源缺乏的弹丸小国。但是就是这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占世界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使美国感到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也开始了加强对日本企业的研究。

日本企业飞速崛起随之与美国企业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在汽车、钢铁、电子等行业美国受到很大挫折。美国人在研究了日本之后,认识到: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日本的原因,不是科学技术部发达,也不是财力、物力缺乏,而是因为美国的企业管理没有日本好。美国要重振经济雄风,必须对美国传统的经济文化和传统管理方式进行深刻认真的调整,建立起真正具有美国精神的企业文化。于是,美国企业兴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纷纷以日本企业文化为基础,结合自身文化背景、经济体制等因素来致力于本国的企业文化。

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实践始于日本。日本运用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经营管理,

第1页

并取得了成功经验。美国学者对日本的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进行调查、总结、研究,并进行理论的概括,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使之成为可以指导美国企业管理改革的管理理论。其后,日本学者又从美国学者的研究出发,致力于企业文化研究,试图从本国的企业文化实践中提取理论。以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就这样,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得以兴起和发展。

那么,让我们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与本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经验,来谈谈怎么建设企业文化和文化的认识与文化落地的思考。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客观存在于每个企业之中,有些积极的文化促进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长盛不衰,但有些消极落后的文化却极大地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提出,它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自企业文化理论诞生以来,中外许许多多管理学者对企业文化给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A、是企业的传统和氛围产生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表明企业的风格,如激进、保守、迅猛等,这些风格是企业中行为、言语、活动的固定模式,管理人员以自己为榜样把这个固定模式传输给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员工。

B、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中人们做事的方式,是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和象征的凝聚。

C、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可见企业文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不是社会文化的简单的分解,不是企业中自然形成的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中的文化,它有着严格的内涵和外延。它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

第2页

根本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文秘部落。

2、企业文化的特征

人文性:企业文化的人文性就是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内外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这也是企业文化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根本区别。

社会性:企业文化是企业这个经济社会群体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生活信息等等。它是一种社会群体心理文化、物理文化、行为文化。

团队性: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将自己的价值观、规范和制度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的,是依靠一个企业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个异性: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性、殊异性特色。从生产设备到经营品种,从生产工艺到经营规模,从规章制度到企业价值观,都各有各的特色。任何一般的大众企业文化都不可能有持久的强大的生命力。

综合性: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它实质上是精华的吸收与再创造,包括生产新的文化,企业文化的综合性越强,生命力就越强。

规范性: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所创造出来的,企业具有整合功能。要求企业内个人的思想行为至少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应当符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与企业文化认同一致。

第3页

时代性:企业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又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着自己的形态。不同的的时代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代文化也有不同特点。可见时代特点感染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反映着时代风貌。

民族性:任何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比定时某一民族文化的微观表现形式。民族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的根,企业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企业文化的发展往往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

3、企业文化的原则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

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的态度进行工作。

许多美国跨国公司都能坚持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同时也都能体现美国企业精神中的八大原则。

宝洁: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领导才能、诚实、正直、积极求胜、信任。

第4页

公司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

强生信条: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他们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整个团队的作用,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的成功。不断学习,他们知道一个人的竞争能力还反映在他的学习能力上,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吸收新的思想和方法,他们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错误中学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A、从战略高度看,企业文化可以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可以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并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士气。

B、从经济的角度看,只有实现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然后才能有文化的昌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当前,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群众的文化消费也将进入更加旺盛时期。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中,精神文化含量越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越高。

C、从文化的角度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文化在保持其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其产业属性也越加明显。一方面,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等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和社会化大生产已成为现实,文化产业已普遍具有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市场条件下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随着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将越来越高,文化传播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将会得到空前的发挥。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也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人类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

第5页

用确实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具有全局性的决定意义。因此,面对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发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5、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的重大影响

A、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创业者和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会极大地影响他们对待生产劳动的态度从而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所以精神气质是人力资本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是否能够承受创业活动的辛劳,这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衡量一种文化能否对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核心的标志在于这种文化能否培育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

B、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的软环境。从具体内容来看,企业文化表现为与民众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精神状态,即民众个体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这是企业文化的微观内容;企业文化也包括鼓励并支持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环境和制度,这是它的宏观内容。在硬件条件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一个企业的软环境。软环境本质上是人的素质问题,软环境的好坏影响到市场秩序、投资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C、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具体来说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第二,文化的类型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以及鉴赏能力,都有可能摧毁或者挽救一个产业。第三,消费者的水平将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的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消费意识和消费品味对企业的产品

第6页

开发和技术改造产生强大的影响。好的消费者是一种竞争力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6、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

A、企业文化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国家政策、国际规则等外部因素的变化,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企业发展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经营业务类型,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以及它的竞争地位,避免盲目跟随别人,造成决策失误。

B、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全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竞争力之本、创造力之源。要建设学习型企业,树立忧患意识,着力增强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发明、反思、推广、执行的能力。要拓展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渠道,探索企业内部知识分享的办法。要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经营团队的学习能力,并转化成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保证。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内同行业中寻找战略伙伴,通过持有外国公司股权,跨越式提升研发水平。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实现双赢。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标准制定工作。可以大力推进企业制度创新,使具备实力和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上市。企业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一个企业融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引进一套外部规范机制,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

C、企业文化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有利于化解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风险。大量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增强承接国

第7页

际产业转移的能力,积极引进与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管理与技术,善于利用国际资本、人才等资源和市场,采取合作、合资等方式,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但在合作、合资过程中,要谨防“国际化陷阱”,注意规避风险。

7、企业文化能够打造企业名牌文化,确保名牌之树常青

为了使企业文化更好地托举和支撑名牌,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必须在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器物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名牌文化的培育,确保名牌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

A、是在精神文化层面上,要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意识是指企业领导和员工主动追求名牌、培育名牌、发展名牌的意识。它是名牌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产品的前提。具体讲,名牌意识又包括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科技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品牌形象意识、大市场的意识和现代营销意识等。一旦将这些意识植入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作风等等领域中,就会影响企业全局并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过程,那么企业离名牌就不远了。

B、是在行为文化层面上,要狠抓名牌管理。名牌管理是指企业为创造和保持名牌而在制度文化方面对企业组织及员工的各种行为所做的规范和约束,它是创造名牌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狠抓名牌管理,就意味着必须把名牌愿景转化为企业宗旨,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细化为经营方向、经营目标,成为职业理想,再具体输入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尤其是企业员工录用制度、工作规程、员工行为规范等,用制度激励员工创造名牌业绩;狠抓名牌管理,还意味着必须树立典型榜样,加强员工培训,让员工知晓、领悟名牌文化的真谛,使员工具备追求卓越的思维习惯,进而产生创造名牌的心理需求。

C、是在器物文化层面上,要打造名牌品质。名牌品质既包括产品的高质量、

第8页

高性能、优质服务等,又包括商标的名称、样式以及产品外观包装等要素。打造名牌品质,首先要狠抓产品质量,包括提供一流的售后服务,这是名牌的生命。为此,要随时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积极参加质量认证工作,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并重视研发投入,以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8、完善制度管理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不断发展的成果,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是从两方面得以实现的,其一,通过体现并承载员工共同信奉并付诸实施的价值理念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实施,是硬性的管理部分;其二,企业价值理念的文化道德约束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常常被忽视,其结果,一方面,只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因此,产生了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教育和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成为主要手段的现象;另一方面,不考虑本企业管理的实际,想通过照搬其他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完成企业落后管理的兑变;这都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所致。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关系,完善的制度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完善的基础管理,文化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张瑞敏在总结海尔成功经验时曾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制度约束是基本保证,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企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把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企业制度中,在制度的执行中,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规范企业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包含员工行为)规范。

由于历史上我们对泰勒制和科学管理原理的片面理解和简单化批判,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被发达国家那些表面的最为时尚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所吸引,

第9页

从而忽略和没有真正认识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在本单位经营管理、产品设计与生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执行不利、缺乏指导员工的标准工作流程、没有形成规范的员工行为准则等管理薄弱现象,必须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建立完善的基础管理体制。

9、在继承基础上要不断创新企业文化

基于企业文化理论,继承性和创新性同属于企业文化的属性,在企业文化建设务实中,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继承基础上要创新企业文化。继承就是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应该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特别要善于挖掘和提炼本企业的精神文化。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并融入到本企业文化之中,塑造出新的企业文化。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汲取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10、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强调以人为中心,激发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目标,同时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基础的一致性。但是,在外部,因国家、民族、地域、行业的不同,在内部,因发展历史、类型、性质、规模、心理背景、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差异,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工作作风、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因此,即便在企业文化理论

第10页

基础上具有一致性,在管理实践中,它的独特性仍然会保留,在一定条件下独特性越明显,其内聚力越强。所以,文化建设重点是在共性的基础上要塑造本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

11、在灌输的基础上要身体力行

企业的核心理念只有从倡导到践行再到形成习惯,最后溶入到员工的血液以至成为信仰,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从企业文化实践看,领导的身体力行尤为重要。领导的带头作用体现在带头灌输企业理念和带头执行企业制度。联想集团有定期的高层文化布道会,灌输联想理念,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灌输是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在于参与,实效在于执行。海尔的质量观念是“砸冰箱”砸出来的,对收购企业的文化移植是制度执行出来的。郭为在联想因工作的失误曾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做检查,柳传志、杨元庆都曾因上班迟到在楼门前罚站,联想的作风是领导带头执行出来的。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行为方式,只有经过灌输——执行——再灌输——再执行这样多次反复过程,才能被员工所接受。领导带头,身体力行是关键。

12、总结

企业文化就是决策层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和员工认识中的投影。建设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要让领导们清醒和明白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代价。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来说,通过宣传媒介、强化教育等形式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烘托固然是个办法,但实际

第11页

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却绝不是这些,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文化促管理”,而是“管理促文化”——至少在未形成固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前,管理行为的辐射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比如说企业倡导诚信,可在管理规定和经营实践中却处处以“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为行为准则,这样引导出的文化氛围势必是适得其反的。其实,企业文化是不需要特别去建设的,它与企业的制度建设、执行力建设、管理行为等同生同息,所谓的文化就是这些行为在企业人众中的反馈和折射。那些为了文化而文化的所谓宣传册、口号,其实不要也罢。否则的话,要了又做不到,只会动摇军心,在员工心中闹闹笑话!

第12页

第9篇:企业文化执行力

的认同和习惯

谭小芳

开宗明义地讲,没有危机感是执行力差的重要原因。记得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过:我们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比尔盖茨也曾说过: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正是因为张瑞敏和比尔盖茨时刻保持的危机感才造就了今天强大的海尔以及世界第一的微软。可太多太多的企业缺乏危机感,获得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从而失去去环境的敏感度。只有拥有危机感,才能不满足现状,才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不足,才时刻保持前进的动力。没有危机感就像温水里的青蛙,逐渐失去跳出温水的力量继而逐渐死去。

蔡桓公的故事大家一定还记得:蔡桓公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没有危机意识,扁鹊多次提醒,其无动于衷。具体到企业,也要有危机意识。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是异常复杂的,竞争也超强激烈,每个企业都会面对来自全球最优秀企业的角逐。在这种环境下,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很多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上很强大,但还没有哪个品牌强大到世界上没有对手的地步。与世界同类型的企业相比,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只能算是小兔子。

培养企业的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所有有利于执行的因素都予以充分而科学的利用,所有不利于执行的因素都立即排除。以一种强大的监督措施和奖惩制度,促使每一位员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并从骨子里改变自己的行为。最终,使团队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监督有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执行文化。 工作中我们经常谈到执行力的认同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执行力的来源是执行的人的互相认同,对事情的共同执行的基础就是人的互相认同。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车工小张不鸟车间主任老王。所谓不鸟,就是不认同。老王布置任务给小张,小张的执行主动性也好,积极性也好,要打个问号。一般情况下,规范化的外企或合资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因为制度很完备,上级对下级直接拥有绝对的PK权,不听话就滚蛋,那有你搞来搞去的机会?任何团队招聘员工的第一个条件是互相认同。

执行力文化的认同首先就要让所有员工明确:执行力培训就是培养员工在企业战略下,在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企业要将执行力培训作为企业自身的文化来修炼是一个企业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企业文化形成的一个过程。所有企业的问题,事实上都是人的问题,而只有文化才能改变人的意识从而改变人的行为。因此,多数企业的失败,是由于没有建立起一种执行文化,而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所致。

对员工而言,执行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但对企业领导者而言,执行力培训培养则是一套系统化的运作流程,包括领导者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它还包括对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做出假设、对组织的能力进行评估,将战略、运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进行结合、对这些人员及其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以及将奖励与产出相结合。因此,由于领导比员工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领导在领导风格上就不仅仅是一个起到监督作用的警察的角色,而是一个教练加老师。

就像是指挥一个新手开车一样,让员工在已有的知识下,在领导意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教练要想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要求传达给学车的学员必须要陪着新手上路,指导他如何加减档,如何踩油门。在以执行力培训为重点的企业中,领导必须参与到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员工状态和生存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才能找到执行各具体情况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对各个方面进行正确而深入的引导。当领导者和各员工都在执行文化中愉快做事之时,企业就会变得现代化、高效率。管理中那个“最大的黑洞”,也会消失无形。

那么,如果在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中,要共同执行任务,碰到人事方面类似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理?建议如下:

1:洗牌。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老板完全可以坦诚地给职业经理人说,项目中我派个监理,天经地义,上海现在建筑公司建筑还有监理公司呢,这个大家心里都没有疙瘩,比弄个所谓自己人要强的多。

2:洗脑。告诉所有人,自己的职责,能洗好的留下,洗不好的调整或PK。 3:流程控制。建立制度和流程,实行法治。但企业法治是个很难的过程,困难重重。核心是,中国缺乏真正的高级管理人才,真正的大公司或上规模的公司不多,法治的基础严重缺失。

大概就这三条路。不然的话,事情死于内耗的多了去了。最后失败了,最大受害的,还是老板,用当年毛主席的话说,果然如此的话,是老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我也听到很多私营企业老板总是抱怨下属如何不主动,如何不听话,如何拖沓,素质如何低下等等。但是,事实上,企业里出现效率低下,完不成任务等问题,多数情况下原因在执行力培养推行的问题。执行力培训应该在一开始施行时,由企业高层领导自上而下的推进,当执行文化形成后,将成为一种企业习惯而自行推动。

就像是人们会有嗑瓜子的习惯,当人开始嗑的时候,也许只是好奇,但当对嗑瓜子就产生了兴趣,后我们发现: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起第二颗、第三颗„停不下来。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去洗手间等等,但是,回到座位上以后,都会继续吃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

优秀企业必须首先认同执行力文化,然后将企业所想要的执行文化变成习惯,在企业中加强执行力培训将使企业在运转过程中更加顺畅,让企业在良好的习惯中,走得更远。

上一篇:基层干部党性分析材料下一篇: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