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与咽喉反流的相关性探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咽喉反流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括约肌以上部位, 导致咽喉黏膜损坏, 致使患者出现咳嗽、吞咽困难以及咽喉异物感的疾病, 是反流性食管病的一种, 亦是临床多发病和常见病。

慢性咳嗽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 病因较为复杂, 其临床常见原因是耳鼻咽喉科疾病[1]。慢性咳嗽患者多数首次就诊于内科, 内科临床医师往往容易忽视将之与耳鼻咽喉科疾病相鉴别, 造成误诊。本次研究通过对在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治的36例慢性咳嗽伴咽喉反流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慢性咳嗽与咽喉反流之间的相关性, 以供临床诊疗参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36例慢性咳嗽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对其进行经病史询问、食管钡餐透视、间接喉镜、纤维喉镜、食管镜检查、电子胃镜等一些辅助的检查手段发现或疑似存在咽喉反流。其中男20例, 女16例;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42.7±12.2) 岁;病史最短1个月, 最长4个月, 全部患者均主诉以慢性咳嗽, 肺部均无阳性体征, 胸部X线透视检查亦全部正常。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以及病情等各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诊断标准

咽干、咽痛、声音嘶哑, 同时伴有咽喉异物感及咽部反复的吞咽动作;部分患者有烧心、反酸、恶心等症状;对患者进行喉镜检查时发现, 患者的杓间区有黏膜增生、肥厚、充血等表现, 而且杓间的软骨见有红斑, 声带有充血性水肿;进行内镜检查, 发现患者的食管下段有黏膜糜烂、充血的症状。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药口服治疗, 分别为:埃索美拉唑, 40mg/d;莫沙必利, 5mg/d, 3次/d。对照组患者予以H2受体阻滞剂和胃肠促动力药口服治疗, 分别为:法莫替丁20mg/次, 2次/d;莫沙必利, 5mg/d, 3次/d。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 在治疗结束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咽喉症状、咳嗽以及间接的喉镜、纤维喉镜以及电子胃镜的检查结果, 后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咽喉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 杓间区黏膜无增生或肥厚、杓间软骨无红斑、胃镜下食管黏膜糜烂充血消失;显效:咳嗽、咽喉症状有所改善, 喉镜和胃镜下病灶面积相比于治疗前缩小50%以上;有效:咳嗽、咽喉症状改善有限, 喉镜和胃镜下病灶面积较治疗前缩小不足50%;无效:咳嗽、咽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喉镜和胃镜下病灶面积及程度无缩小或反而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采集的数据用SPSS 12.0进行统计学分析, 所得结果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统计学分析, 我们看出观察组患者而定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4.44%, 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6.67%, 2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在治愈率及显效率方面, 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5)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表1) 。

3 讨论

慢性咳嗽病因多种多样, 往往由于诊断不明确导致反复检查及治疗, 仍没有满意的临床疗效。目前来说, 一般的临床统计都将咳嗽看做是此证唯一或者是主要症状, 在检查显示咳嗽时间超过3周, 并且经X线胸片检查未发现显著异常的称为慢性咳嗽。在西方国家,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1%~41%[2], 在我国, 一般认为咽喉反流也作为引患者出现发慢性咳嗽的一种常见病因之一。

咽喉反流作为胃食管反流的非特异性症状之一, 是病因与胃食管反流相同的另一种疾病。这种病变的程度和反流物的成分、持续时间以及反流的频率密切相关。如果诊断患者可能是由LPR引起的反复咳嗽要着重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1) 重视对患者的问诊, 尤其是在遇到患者有迁延不愈并反复咳嗽的时候, 要想到有LPR存在的可能, 要对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是否反酸烧心、与饮食有无关系、有无偏食油腻食物、甜食的喜好以及之前有无服用其他的药物等一些有关诊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询问。在询问的患者可能不会主动的清楚告知医护人员自己消化系统方面具体的一些症状, 所以要注意对患者的病史的追问。 (2) 在检测手段方面, 目前来说常用的诊断LPR的方法主要包括食管镜检查、纤维喉镜检查、食管测压、24hpH值监测等。24hpH值监测作为当前被认为是诊断反流性疾病的一个“金标准”, 能够对患者在生理状态下食管内的PH值的变化进行客观的反映, 以确定有没有反流的存在, 同时了解反流与症状的一些关系, 鉴别出患者是生理性的或者是病理性反流。

现阶段临床对于治疗咽喉反流的方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3]。在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中, 第一就是要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 改掉诸如肥胖、暴饮暴食、夜间进食等一些不良习惯, 尽量避免烟、酒、茶以及咖啡的一些刺激性影响。进行药物治疗时主要是使用抑酸药和胃肠促动力药, 服用的目的就在于控制患者作为当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首选药物, 有着显著的抑酸作用, 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阻止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酸分泌, 在临床使用上对于缓解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的烧心、反酸以及反流症状有着显著的效果。胃动力药可以促进患者的胃食管的蠕动以及胃酸的清除, 达到抑制反流的目的, 本次的研究显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肠动力药对患者进行持续给药治疗是治疗咽喉反流患者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 咽喉反流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 临床予以质子泵抑酸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进行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索慢性咳嗽与咽喉反流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选取36例慢性咳嗽伴咽喉反流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 观察组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肠动力药口服治疗, 对照组患者予以H2受体阻滞剂和胃肠促动力药口服治疗, 均治疗8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44%,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6.67%, 2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在治愈率及显效率方面, 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5) ;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咽喉反流是导致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 临床予以质子泵抑酸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进行治疗, 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咽喉反流,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刘蠡, 林绍贤.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08, 14 (3) :287~289.

[2] Ha rdi ng SM Ch roni c.cough:practi cal con s1de ratjons[J].Chest, 2005, 128 (3) :659~660.

[3] 张园园, 胡国华.咽喉反流的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0, 1 (24) :45~47.

上一篇:基于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师资队伍建设——以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下一篇:煤矿基建项目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