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2022-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不虚度,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详细记录自身的成长,可促使我们认真、全面的了解自身,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我,在往后的工作之路上,不断成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民培训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探讨

摘要:农民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科技兴国、科技兴农”的战略性措施,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科技培训;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将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中国农业必然要走向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走产业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向农民传授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多年参与星火计划实施的体会,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作了一些探讨。

1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在农村,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的素质还比较低,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产出率的提高。有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仍在沿用传统的农业栽培技术进行生产,产品只限于自产自销和自给自足,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业冲击很大,同时也对农业的生产手段和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农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出口量也占较大的比重,特别是近几年果品、蔬菜、畜产品等出口效益也比较好。就果品而言,要想保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求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具有充分的科技含量,从合理施肥(防止土壤污染)、农药的合理施用(减少农药残留)、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防止生产和大气的污染),到提高果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如各种果品套袋、增糖技术)等,都是生产绿色产品的基础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农民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从对整个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看,实施农民科技培训措施,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因此,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2 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前提

以农民智力开发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的传统农业改造战略,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靠科学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项新成果的推出,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是靠科技培训、科技教育去开发人力资源,然后通过这批技术力量去进行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近几年来,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在推广果树设施栽培技术方面开展了层层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对技术管理部门的领导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认识;其次在重点县区的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培训县(区)级技术骨干,使之掌握其技术要点;然后再培训有一定基础的农民技术员,使之能掌握应用新技术,这些技术员可走村串户进行技术指导,并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提高对新技术、新成果的认识。最后组织大规模生产,根据生产中的每个关键环节,定期对农民进行普及培训应用技术,科技人员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大棚,逐项技术进行实地指导培训,使广大农民在技术素质上有较大的提高,技术普及率迅速扩大,产业化也迅速形成。如胶南市高科技精品园中有170个大棚种植了“凯特杏”,涉及150多个承包户,经过定期定点技术培训,农民按技术要点精细管理,当年形成足量花芽,第二年公顷平均收益就达15—75万元,充分显示了农民科技培训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3 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措施

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农民奔康致富等方面着手,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明确农民科技培训的动力机制,构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组织体系,探索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全新方式。

3.1政府重视与政策导向

农民科技培训能否顺利进行并能在现代化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取决于农民科技培训的动力机制的建立,这种机制表现为微观的利益诱导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把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实施星火计划人才培训、绿色证书培训、阳光工程、科技下乡活动等。但由于农民数量大,整体素质差,要真正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仍需要政策倾斜和宏观调控、机制引导。要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的人才、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支持。

3.2因地制宜。提高科技培训质量

根据农村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结合农民科技培训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能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民喜欢的先进适用技术作为科技培训重点,使科技真正服务于农业、农民。如果树、蔬菜、水产、家禽、畜牧等养殖种植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通过科技培训的形式,尽快传授到农民中去,同时结合科技示范和科技推广,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让农民能看得见、信得过、照着做、见效快、扩散广、效益高。

3.3加强科技培训体系建设

科学技术的普及、新成果的推广应用,都需要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在农村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和培育农村龙头企业,按照“扶一家,带千家”的发展思路,建立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创办技术含量高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人才培训一技术辐射带动一技术普及一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一增殖龙头企业”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解决科技人员下乡的待遇问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作者:孙敬国

第2篇:刍议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

[摘 要]党和政府的“阳光工程”为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以近年来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对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 教育培训 探究

农民工是一群家在广大乡村而栖身于城镇的庞大社会群体,其生存与教育问题历来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及“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他们越来越成为“三农”专家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多年参与农民工文秘与办公自动化劳动技能培训工作,通过观察与分析提出如下见解,以供参考。

一、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招生难

大部分农民工认为进城务工,只要能干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就行,至于参加教育培训达到提高劳动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与技能没有足够的认识,更不用说充满热情,更有甚者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其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需支付必须的生活费用,认为不能挣钱还要额外负担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主动自费参加技能培训之说。另外,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部分农民工也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由此,势必造成各级党和政府花很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来组织农民工培训,结果参训的人数不多,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掌握劳动技能难

任何一项教育培训,要真正达到培训目的,受训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即达到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由于农民工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由此很难达到教育培训目标。

(3)积极性不高

受城乡经济的影响,大量农民工涌进城镇,他们在建设和服务

等行业工作,而这些领域大都是城里人认为低下的工种而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加之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里人”发生冲突,造成他们自卑心理严重,由此,普遍认为是否参加教育培训意义不大。其次,受户籍、教育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对农民工的歧视性非常严重,农民工能谋到比较固定的工作非常难,更不用说能够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漂泊”、“侯鸟”式劳动状态,使他们根本就谈不上积极参加教育培训的“冲动”。

二、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才能真正发挥“阳光工程”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完善制度,用“订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吸引农民工参加培训

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教育培训单位充分领会“阳光工程”工作的实质,认识到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政策之一。为了把“阳光工程”落到实处,农业部门必须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各级培训与就业部门建立沟通与监管机制,与企业联合实行订单培养模式,走“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促培训”的路子。其次,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广泛联系,为了把“阳光工程”抓到实处、抓出成效,必须结合农民工的实际实行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作为劳动用工制度的抓手。

(2)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考核

“阳光工程”是由国家出资,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市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的。教育培训工作大都由相应的职业院校与农口相关的院系来完成。加强对它们的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接收培训学员的数量、后勤服务与保障及生活安排、课程设置、实训场所的选择、师资人员的资质、教学与管理人员的企业工作经历等软硬件条件必须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对不合格的培训单位必须严格淘汰,加大检查与社会监督的力度,建立由农业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纪律监察部门联合检查考核机制,严厉打击套取国家培训资金的犯罪行为。

(3)强化实用型培训形式,走“厂中校、校中厂”的培训模式

为了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必须立足强化实用型培训。培训内容要侧重于动手型的技能培训,比如,在文秘与办公自动化的教育培训中,我们往往注重计算机操作与维护方面的技能操作,同时对少数有一定文化基础者,加强对其实用文书的写作,重点教会他们计划、总结、合同及各种条据的写作。

总之,党和政府的“阳光工程”为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要真正做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非一日之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加速从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强国,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一个子课题,这需要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要真正关心他们学一技之长,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郝懿(1971-) 男,汉族,硕士,职称: 副教授,究方向:秘书学。

吴琼(1971-)女,汉族,职称:英语高级,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作者:郝懿 吴琼

第3篇:浅谈如何做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

[摘 要] 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是国家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转移,提高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从业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的一项重大工程。承担此项培训任务的市县农业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遴选培训学员,积极提供人力,物力等保障,认真组织实施培训并搭建平台、做好跟踪服务,达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 农民 创业培训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国家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转移,提高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从业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必须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呢?笔者结合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2010年,我们泰安市农广校承担了省农广校分配的300人的农民创业培训任务。在泰安市农业局党委和山东省农广校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积极筹备,认真组织实施培训工作。于2010年9月至12月期间,经过集中授课培训,实践操作和跟踪指导三段式农民创业培训,分两期完成了300人的培训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认可。

在全省农广校农民培训工作会议后,市农广校对农民创业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泰安市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会议,认真学习省校关于创业培训的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及时向局长、分管局长汇报,争取市农业局的支持。市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资金、车辆等问题,两期培训班市农业局先后垫支资金6万余元,派出车辆接送管理工作人员。分管农广校工作的姜云省局长多次调度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亲自参加两期培训的开班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激发了学员的创业热情,保证了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准备,精心遴选培训学员

市县两级农广校积极筹备农民创业培训工作,市分校首先制定了2010年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实施方案,两期培训日程安排表,培训时间安排表等有关材料。然后认真选择培训基地,经过多次筛选,最终确定在历城区三职专开展两期农民创业培训。与此同时,指导县分校严格遴选培训学员。岱岳区委组织部以泰岱组发【2010】51号文件《关于举办省农广校“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的通知》下发至各乡镇,组织部人才办专门召开了由组织委员参加的会议,认真部署了培训工作,并做好参训人员的遴选,确保了参训人员的素质和带动能力和参训人数,为培训班顺利开班、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东平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乡镇(办事处)要充分认识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培训人员推荐选送,切实按要求选准人、选硬人、选能人。”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由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各乡镇组织室具体组织报名,人才办、农广校负责把关筛选。经过层层推荐与筛选,在全市三个县区范围内遴选出了300名综合素质好、思想品德端正、具有强烈创业意识、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外出务工人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参加培训前,各县区分校专门召开了动员会,区委组织、人事与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的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使学员在培训期间安心学习。东平县电视台连续三天在东平新闻中报道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三、措施得力,确保培训效果

为保证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培训前由县区分校为每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泰安市分校成立了创业培训教务组和会务组,具体负责两期农民创业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及后勤保障工作。为保证学员一到校就能立即投入学习、训练,市分校组织管理人员在每期培训开班前一天就赶到三职专,把训练服、学习材料、洗涮用品等一一准备好,保证了培训活动顺利进行。到校后每期150名学员分3个区队、15个班,每个区队选出一名区队长,每个班选出1名班长,实行军事化管理。报到的当天晚上立即组织学员学习了培训纪律以及《向军队学管理》课程,保证了培训在严格的制度下顺利进行。农民创业培训内容分四个模块:一是创业意识与理念模块。包括向军队学管理、时代与创业、农业创业理念、农业创业扶持政策、成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与要求、评价创业者自身等。二是创业知识与技巧模块。包括农业创业的市场机遇、农业创业市场分析、农业创业政策解读、组建创业团队、预测创业利润筹措创业资金、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等。三是创业训练与实践模块。包括模拟练习、企业实习和市场考察等。四是创业计划与企业创办模块。包括选择你的企业、构思你的企业、创业计划书的制定、创办你的企业、实施创业计划等。为实现学员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培训任务的顺利进行,每区队安排一名农广校人员具体负责区队的纪律。要求学员上课期间手机一律关闭,自觉遵守作息时间,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为了保证学员专心学习,我们以人为本,搞好学员的生活工作,尽量做到细致入微,在吃饭上十人一桌,十菜一汤,每餐二种以上主食,每天都有新花样,每天都有新菜谱;为预防水土不服和意外,专门购置了必备的药品。住宿上四人一标间,配有卫生间、洗浴室,保证环境安静、室温舒适。市区农广校领导密切配合,深入到学员们中去,嘘寒问暖,及时沟通,有问题、有不足,马上解决。总之在生活上考虑周到细致,保证满意,受到了培训学员的称赞。

培训期间,穿插进行军事体验和士气练习,参观考察了柳埠镇的农家乐、近郊游等项目。在返回当地期间,组织学员到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践实习。东平县分校在这次参加创业培训的老板中,选择了七家不同类型的公司工厂作为县农广校创业培训的实验实习基地。9月15日下午组织全体学员,到郑佳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学习,公司董事长郑玉峰带领学员参观了新建公司及生产加工车间,并向学员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让广大学员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了创业并非想象的那么艰难,对创业产生了强烈的欲望。

四、搭建平台、做好跟踪服务

为了解学员的创业情况,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农广校健全和完善了五项措施。一是成立学员创业联谊会。根据学员的意愿,分别成立了种植联谊会、养殖联谊会、农产品深加工联谊会、农业休闲观光联谊会、综合联谊会等五个联谊会。各组联谊会学员互相介绍了创业发展计划,交换了联系方式,达成合作意向等(市校印发泰市农广校字9号文)。二是建立了宁阳、东平、岱岳区三个农民创业培训QQ群。吸纳创业培训学员加入QQ群,互相交流创业计划、创业技巧,共享创业乐趣。三是统一制作印刷了培训学员通讯录。岱岳区农广校还专门在通讯录上印制了学员照片和岱岳区农广校农民创业指导中心服务热线电话号码,方便了学员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四是市县分别成立农民创业培训跟踪服务领导小组,建立跟踪服务专兼职队伍(市分校印发泰市农广校字10号、11号文),五是县区分校跟踪服务责任到人,按照一名教师跟踪服务十五名学员,分配好服务对象,做好电话回访。每年到学员家中服务不低于6次。六是县区分校建立创业跟踪服务档案。将跟踪服务的情况以表格的形式记录完成,做前后对照。发现创业进程缓慢的学员,将重点帮扶。

培训班结业后,我们紧紧抓住学员高涨的创业激情,及时迅速跟进服务,东平县分校带领有意创办有机蔬菜种植方面的学员,到寿光市进行参观考察。帮助部分学员与泰安亚细亚公司签订购销服务合同。组织部分学员到新湖乡学员王成春创办的黑木耳养殖基地参观考察、签订合同等。

五、取得的成效

经过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体学员一致表示,这种培训效果好,方法对头,能够极大地激发创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为止,良庄镇莲藕合作社理事长孙召方拿出5万元藕种,筹建10个莲藕基地,帮助农民学员创业。下港乡禹世鹏欲发展绿化苗木,苦于没有土地,在这次培训班上,遇到了承包荒山的角峪镇的段迎莹,初步达成40亩荒山承包意向。东平县分校已有近三十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工厂,广泛涉猎农产品加工、贮藏、石材加工、酿造业、种植业、养殖业等。经过调查,98.9%的学员有创业计划,其中61%的学员有加大投资加快创业步伐和规模的想法。

下一步,市县两级分校将在省农广校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做好创业培训跟踪服务工作,做好创业指导,给农民学员长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与学员保持长期联系,随时解决创业难题。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受训农民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理念建立起自己的各类企业,成为农业产业的骨干,进而带动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就业、自主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创出新业绩。

作者:王超 梅兴旺

第4篇:新型农民培训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一拉溪镇党委政府在新型农民培养方面,采取了加强培养、严格管理、分类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其在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针对全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了新型农民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适合我镇转型期建设所需的管理人才、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五中全会专门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农业部提出了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启动“九大行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就要培养新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

(二)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农村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从长远看,关键还是要靠科技进步。在科技的创新和发展中,劳动者是决定因素,只有把农民培养成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所以,我们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需要。说到底,“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我国农民基数大、素质相对偏低。

据统计,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制约了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制约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不提高农民素质,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四)培养新型农民是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可以说,培养新型农民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民教育培训是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影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因素很多,我这里主要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发挥农业部门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首先,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组织和服务的功能,要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和资金,制定规划,加强指导与评估,搭建好工作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第三,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第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采用发放技术明白纸、播放光盘、科技直通车下镇、开通科技大喇叭等等形式,开展普及性知识培训;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培训方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体系、强化手段、稳定队伍、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建立起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真正做到让农民满意。要引导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农民的需要,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效果。要以培训内容农民是否需要、培训方式农民是否接受、培训结果农民是否满意,来作为

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要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准确把握农民需求,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在组织实施上,要进村办班,利用集中讲解、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便农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确保取得实效,努力做到真正让农民满意。

第5篇:农民创业培训总结

根据XX年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德市农民教育办公室《关于举办我市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训班的通知》文件要求,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第二次青年农民创业培训时,认真总结了第一次培训工作的经验,结合本次培训要求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本次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计划执行情况

一是按学员要求结合实际调整培训时间。进入年终,参加培训学员工作繁忙,根据学员要求和实际情况,本次采取白天与晚上授课相结合方式。既保证学员授课时间,又没有因临时学习计划的改变而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二是适度调整授课内容,提高学员学习热情,满足学员需求。本次培训授课内容是由农办根据国家农民创业培训内容确定的。在授课时,授课教师根据学员要求和参训学员结构,适度调整了授课内容,使授课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受到学员普片欢迎。学员对授课教师给予了较高评价。

二、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1、编制详实的创业培训资料

为了使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在第一次青年农民创业培训讲义基础上,授课老师结合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政策,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重新编写了《常德市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训资料》,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完整、更加实用。该资料在实际使用中,受到了参训学员的高度评价,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让农民从炕头、地头迈进桌头,是一个难题,让他们安心地坐下来学习,更是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在授课时依据农民的特点,在趣味式教学、乐趣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上下功夫。在集中培训期间突出抓好“听”、“议”、“动”三项工作。在前一次培训基础上,使互动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

“听”。就是组织学员集中听老师讲课。授课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有关农村的政策和法规的要求,以编写的教材为基础,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定义问题趣味化、枯燥问题乐趣化为授课原则,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把学员的人和心都留在课堂上。如向成干老师在讲解如何提高创业自信心时,就以“秀才赶考”故事融入到教学中,让每个学员在笑声中了解自信心重要性。陈桂平老师在讲课时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积极性,刘军棋老师能够结合常德本地情况授课、既幽默又有针对性。教师授课深入浅出,深受学员欢迎。

“议”。就是授课完后给学员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兴趣的学员可以说出自己目前创业情况及打算。展示自我,增进学员之间的了解,为以后交流、沟通提供更多信息。如桃源的敬友勇、武陵区印惠英等几位学员就谈了自己的创业和创业计划。这种交流既给学员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学员展示自己提供了舞台,深受学员欢迎。

“动”。就是采取互动教学的方式活跃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根据老师提问回答一些问题。如:为了激发学员创业激情向成干老师举例猴子摘香蕉的故事,为了增强学员对管理的认识举了和尚分粥的故事,刘军棋、陈桂林老师在授课中也穿插了许多故事,通过学员参与,锻炼和提高了学员的表述能力、思维能力。从故事中、娱乐中深刻领会管理重要性。

总之,在集中培训过程阶段,我们充分地考虑了广大农民朋友的接受能力,通过大量的事实佐证,向广大的农民朋友展示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完全可以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创业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过上富裕的日子。

三、参加培训学生的表现和社会效果分析

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比上一次人数多,年龄结构更复杂。有90年代出生的也有60年代出生的。思维方式、对知识的需求等都不一样。在交谈中得知,很多学员不是主动报名参训、而是“被参训”的。这部份学员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来的。但我们为了让每个学员来有所成、学有所获,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去学员房间与他们进行了广泛接触与交流,听取他们意见与建议。鼓励他们去听课,当他们坐下来认真听课以后,怀疑的态度消失了,学习的热情上来了。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大家改变了原先态度,都说培训真的很有用,这样的培训要多办,以后他们一定主动参加。

在与学员交流沟通中也碰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他们都参加了第一次创业培训如安乡的王俊、桃源敬友勇等。问他们为什么还参加,他们都认为这种培训开拓了思维、拓展了视野、改变了观念,非常值得。虽然,耽搁了时间,但收获更大、更划算,对以后把企业做大做强更有用。

由于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学员们听课认真、积极性更高、互动更多。下课了还围绕老师问问题、互相探讨。很多学员都说,时间虽短,但通过培训改变了很多固有观点,创业的激情更高了,自信心更强了,争取想办法早点创业,通过创业自己致富,也带动相亲近邻致富。

四、创业培训给我们的启迪

1、在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中间,很多农民朋友都有创业的想法和原始冲动。只要加以培训引导,加以呵护、挖掘和扶持,他们就会奋力拼搏,成就事业。参加培训的学员,有的很年轻、学历高、思想新,如:临澧的刘立,本科毕业,1986年出生,安乡王俊,大学生村官,也是80后,石门向军,本科毕业88年出生等等,这样例子很多;有的有了自己的实体企业,如桃源的莫茂林,就有一个家具厂,;桃源敬友勇,创办了生态渔业已有一定规模;桃源黄俊超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就开始创业,目前承包了山林搞综合养殖业,还有很多朋友准备创业。

2、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通过创业培训,可以使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再由体能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的基础上,实现向创业型就业的方向迈进。

3、通过鼓励农民创办和经营企业,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就地深加工。

4、如何加强政府、学校与农民创业交流与沟通,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培训中,许多学员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政府多深入基层了解创业者需求,开展切合实际的培训,希望有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教师做企业的技术顾问、管理顾问。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创业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根据农民需要灵活应用他们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教学与技术指导、编写通俗实用的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学员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存在较大差距,给授课带来较大困难;学员对讲故事等比较有兴趣,对有参考价值的专业知识认识不够。

二是个别区县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工作不力,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六、建议

1、在培训学员选择上,应该有一个标准,让参与培训的学员的情况基本一致,这样更能保证培训效果。让想学习的朋友参加。

2、加强培训学员组织工作,确保参培学员数量和质量。

3、政府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在资金、技术、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4、加强学校、主办单位和农民朋友的沟通,在讲义编写、课件准备等方面更能满足学员需要。

5、在鼓励银行贷款适当向有创业意识的农民倾斜的同时,建议在扶贫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创业基金,通过周转使用,解决创业者创业初期遇到的资金问题。

5、政府搭台,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农民创业,为他们提供经营管理、销售、技术指导。

第6篇: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汇报──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县委、县政府一年比一年重视,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把培训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全面小康新农村的突破口来抓,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路子。到去年底,全县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实现劳务收入亿元。现从三个方面作一汇报: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去年年初,我们对全县农村富余劳

动力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析,深切地感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统筹“三农”发展的“瓶颈”。

⒈农村劳动力滞留农业,制约农民增收。据调查统计,去年初全县共有万人从事农业生产,按全县现有耕地估算,尚有万多农村劳动力富余,农村劳动力使用结构存在较为突出的剩余格局,以致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出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少的状况。

⒉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制约协调发展。由于低素质导致低水平就业,致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农村,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镇发展,城乡差别呈拉大趋势。我们认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农民就业问题。而只靠做农业的文章,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必须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⒊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转移

速度。近年来,随着园区建设的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城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大,一方面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用工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弹性下降。据县劳务市场统计,每周有近个就业岗位推向市场,但能达成意向的只有人左右,真正符合要求被企业录用的还不足人。主要原因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普遍较低,无法满足用工单位的要求。

如何减少农民,提高农民,把人多地少的劣势变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成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城市建设的人文优势,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了决策,把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重要产业,摆上议事日程。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做法

总结一年来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三抓

促三变”:

⒈抓宣传,转观念,变被动转移为主动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只有政府抓转移、农民想转移、社会促转移,才能取得成效。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一是干部层面,形成抓转移就是抓结构调整、抓农民增收的观念。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一定要从培训农民、提高农民、转移农民抓起。为此,通过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召开会议、建立机构等多种途径,形成“不重视农转工作不是开明领导”的共识,使各级干部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实行城乡统筹的主要抓手,并将其列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农民层面,形成洗脚进城,转移致富的观念。通过县、镇、村三级宣传体系,加强了对农民择业观念、就业

形势和就业能力及农转工作中的先进典型、重要成果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念,破除“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旧观念,树立“洗去脚上泥,出去搛大钱”的新观念,激发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学习技术的自觉性,增强了转移的主动性。

三是社会层面,形成农村劳动力是资源、财富的观念。通过宣传发动、政策鼓动、资源整合、利益驱动,工商企业发挥技术优势,职技校发挥师资优势,民间组织发挥信息和市场优势,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共同开发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培育劳务经济。

⒉抓培训,提素质,变低层次转移为高层次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核心问题是农民素质问题,只有农民的素质提高了,就业能力增强了,才能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对此,我们实施“万名农民转移

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一是制订政策,吸引农民。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县政府、农转办相继制订了《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若干意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今后年,全县每年培训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采取“财政拨一点、乡镇出一点、部门帮一点、用工单位拿一点”的办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一次免费培训的机会,有一次免费推介工作的机会,并将培训和转移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乡镇。同时,县农转办还制订了《农村富余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奖励标准》,规定经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的,按“以奖代补”办法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激发农村劳动力自觉参与农转工作的积极性。各镇乡也因地制宜出台了相应政策,做到“组织、资金、基地、人员”四落实。

二是创新机制,带动农民。主要是

开展“三种培训”,做到“三个挂钩”。开展订单培训,做到培训与输出挂钩。通过与企业、城市的联系沟通,建立劳动力培训输出稳定的接纳渠道,走“先招工后培训,以输出带培训”的路子。去年全县通过订单形式,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多人。开展菜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市场挂钩。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列出培训科目,走“边培训边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如镇根据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组织农民参加烹饪、餐旅等相关技能培训,仅去年该镇就有人转移到这些服务行业就业。开展买单培训,做到培训与发证挂钩。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培训资金,对农民培训实行买单,并对考核合格的,由县劳动部门发给资格证书或结业证书,县内企业凭证书优先录用,走“政府买单培训,企业凭证录用”的路子。去年全县取得初级职业技术证书的有人,取得结业证书的有人,培训后转移的有余人,转移就业率在以上。

三是构筑网络,便利农民。全县建

立了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以职业技术学校和部门、企业所属培训机构为依托,乡镇成校为培训主战场,有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共同参与,全社会通力协作的培训网络。县一级设立了国际劳务技工培训中心、交通技术培训中心、计算机培训中心、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个由政府授牌的定点培训基地。同时,把培训机构延伸到个镇乡,在各镇乡建立相应的培训网点,方便农民培训。目前全县上下基本形成了多渠道、多专业、多途径的培训新格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专门建立了农民培训师资库,为镇乡和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及时提供对口的师资力量。

⒊抓配套,优环境,变无序转移为有序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问题,是畅通转移渠道,只有畅通信息、健全网络,才能使劳动力转移真正变成现实。为此,县委、县政府着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优化配套政策,积极创造城乡统筹就业

的劳动力转移环境。

一是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各镇乡成立了农村劳动力信息服务中心,建立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档案和企业空岗报告制度,设立有专业就业要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并纳入县劳动保障网络体系。县一级设立个人求职资源库,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信息平台,构筑县内电视、广播、报刊以及相关部门、乡镇计算机终端为一体的用工信息网络,并联通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加快与大中城市用工单位联网,及时了解和发布县内外单位用工和劳动力供应信息。在健全县内外用工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县劳动力市场继续推行就业服务窗口无休日制度,举办周三定期劳动力交流会,并根据用工素质特征和数量要求,到乡镇开展专场劳动力交流服务。县妇联设立了巾帼来料加工服务中心,为全县广大农村妇女创业架起了服务桥梁。

二是健全转移就业网络。去年以来,我们在抓好培训网点的同时,坚持

“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职业中介组织,支持有能力、有门路的人充当劳务输出经纪人,变盲目性转移为针对性输出,低效益外流为高效益输出,真正让劳动力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同时,主动融入长三角,跳出谋发展,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投资兴业,带动劳务输出。全县先后成立了县职业介绍所等个劳动服务中介组织,涌现出一批敢创敢干的劳务经纪人。据统计,去年通过劳动力市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达余人。

三是深化各项配套改革。着重抓了以下四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门槛,促使农民在城镇落户,转产转业。允许在城镇务工或经商的本县农村劳动力,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常住地申报登记常住户口,并积极探索方便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就业的户籍管理新路子。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土地转包、转让、

入股、租赁,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实行流转,以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不断探索劳动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城乡就业统筹制度,建立健全统

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抓好社保扩面工作,为进城农民提供社会保险,解决其住房、子女上学、养老等后顾之忧。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初步成效

我县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转变思路与观念,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⒈拓展了就业平台。通过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使农村劳动力普遍掌握了一定技术,学到了一些本领,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面进一步扩大,促进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由县内向县外转移,

也有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国内走向国际,农民就业平台不断拓展。去年,全县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就地(县内)转移人,转向县外人、省外人、国外人,转移从事

二、三产业的人。

⒉促进了增收致富。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劳务输出,一方面减轻了众多农村人口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分割”,使留在农业的人口能通过扩大经营规模,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增效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大批农民转移到

二、三产业就业,使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体,占到了整个收入的以上。

⒊带动了经济发展。经过培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不仅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而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他们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纷纷回乡创业,当地干部、群众称之为“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老师”,“出去一个苦力,回来一个老板”,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块状经济的发展。

⒋加快了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使一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科技、道德、法制等综合素质,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使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实现城乡一体化。

今后,我们将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尤其是书记的讲话精神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在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上动脑筋,在构造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上下功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第7篇:失地农民培训工作汇报

近几年,随着高速、环路、、大桥及职院等重点项目的上马建设,以及工业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招商引资的深入开展,我区征用了大量的土地,使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为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出路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我区从今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对万名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其中今年培训农民2000名,以提高失地农民

的技能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至10月底止,全区共举办塑料加工、相机装配、耳机装配、电子电工、计算机、摩托车维修、酒店管理以及家禽、果树、蔬菜种养等工种的培训班期,培训失地农民人,其中普通工人,技术工人,农技工人;通过培训,使名农民实现了就业。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加强对失地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府办、劳动保障局、农业局、外经贸局、经贸局、科教局、科技局、引进办、旅游局和各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失地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分工负责。明确了各单位的责任和任务,区劳动保障局负责承担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培训工作;区经贸局、外经贸局、引进办和旅游局负责协助企业做好“订单培训”工作;区农业局和科技局负责做好农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区科教局负责协助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培训工作。各责任单位纷纷把失地农民培训工作作为份内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到位。三是落实经费。区政府计划在3年内投入万元,其中今年万元,作为培训工作的专项经费,各镇、街道也按照区下达的培训任务,以人均元的标准落实了培训专项资金,确保了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二、调查摸底,制订方案

搞好调查摸底,制订工作方案是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全面摸清全区失地农民的情况,我区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全区失地农民进行了调查摸底。今年4月份,区劳动保障局联合各镇、街道和村委会,通过每个镇、街道抽取1个自然村,每个村抽取50家农户的方法,对全区失地农民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区制订了《区2004-2006年失地农民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就业实施意见》,明确了培训目标、形式、内容、步骤和主要措施,并将培训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街道,确保了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

三、精心组织,搞好培训

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我区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联合培训、委托培训、代培代训等形式和集中上课、现场示范、实际操作等方式,多形式、多途径搞好培训工作,力求取得实效。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以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平台,分期分批组织农民进行培训;二是以区技工学校、大型企业为培训基地,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培训;三是以一带农民为培训重点,突出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以提高失地农民的技能素质。如街道办事处开展的塑料加工工种培训,采取“订单培训”的形式,首先组织农民进行了3天的集中上课,然后到辖区玩具厂观看现场示范和进行实践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实实在在地掌握了业务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第8篇: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的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18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18年,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00个,实际培训307个。于2018年4月20日前就组建起培训队伍,至5月底用2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棉花、玉米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棉花玉米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棉花玉米专业肥施用栽培技术,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教师3人。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和农技师1名。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农业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棉花玉米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四、 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承包到户,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导致学员人数多为年龄偏大,由于棉花玉米生产农事忙,在集中培训时,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召集工作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开展单一。由于培训教师多数属于兼职,承担的工作任务较多,加之作物多、生长期长,很难达到高质量。

第9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2019年上半年,我县积极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上级有关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开展技术培训,以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后,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立即着手,全面落实会议精神。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县各乡镇区、场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各单位上报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班子,并着手制定《某某县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某某县农民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某某县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二、落实培训资金

各单位也相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时也要按规定保证经费用于农民培训。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设立培训专项资金,自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交流。

三、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际,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区、农林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对如何制定好2019年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献言献策,根据收到的各类建议和意见,县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四、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服务指导

一是立足产业发展,分层分类培训。今年开春以来,重点抓了柑桔、茶叶、烟叶和养殖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到目前为止县乡共举办了130期茶叶培训班,培训人数达6500余人,培训班注重培训实用性与技术性相结合,培训内容涵盖了有机茶园建设及管理、茶叶施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茶树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茶叶加工制作及市场营销等知识。柑桔办也成立了多个服务小分队采取分区轮流培训方式,开展了柑橘春季技术培训班140期。全县橘农产销形势得到了解,生产意识加强,目标技术明确,橘农培管氛围较浓,对柑橘冻后恢复充满自信。

二是开展产业扶贫培训,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上半年以来,某某县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强力推进茶叶、柑橘、烟叶、蔬菜、养殖、林业、特种养殖等特色扶贫产业提质升级为主线,各部门认真筹划、认真组织、认真实施,做到了技术培训涵盖各个贫困村,让贫困人口拥有了一技之长,培育了“造血”功能与内生发展动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及下段工作安排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不到位。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承担这项工作职能涉及到多个单位。由于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缺少必要的政府统筹协调。二是农民教育培训宣传总结不到位。部分培训单位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结、资料收集不重视,培训后没有留下相应的资料,不能完整反映培训过程;没有及时总结培训工作经验,宣传报道工作跟不上。三是县农教办人员配置不到位。

下段工作安排:人员配置到位,抓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调研,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的农民教育培训,搞好先进典型的收集整理与宣传报道。

上一篇:旅游管理专业求职信下一篇:党课学习后的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