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摩尔质量教案

2022-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的书写过程是对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整理过程,包括教学课时、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导入、讲授、讨论、作业、板书,还有教学后的反思和小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总结提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摩尔质量教案》,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高中化学摩尔质量教案

高一商检无机化学摩尔质量教案

高一无机化学教案

课题:

摩尔质量 授课人:XXX 课型:新授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4.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教材分析

上一节课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那么通过本节摩尔质量的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明白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有关化学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1.本节重点 摩尔质量的引入. 2.本节难点 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

三 教学过程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那么归根结底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一个公式n=N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摩尔质量,学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纽带。 板书

摩尔质量

引入 那么什么是摩尔质量呢?顾名思义 板书 摩尔质量的定义

引入 我们学过物质的量的符号,那么同样摩尔质量也有属于自己的符号。 板书 符号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的一个表达式,那么摩尔质量的表达式是什么呢,我们还是集体来推导一下。已知物质B的质量是m,物质的量是n,那么它的摩尔质量是多少?

学生活动 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推导出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公式

引入 我们知道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那么摩尔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 通过老师的指引,学生自己推导出摩尔质量的单位 板书 单位

引入 1mol任何物质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虽然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的基本单元的质量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摩尔质量也不同。举例:数量都是20个,但是20个西瓜与20个芝麻质量相差甚远。下面我们分别来看原子的摩尔质量,分子的摩尔质量,离子的摩尔质量分别是多少,怎么得出的? 板书 原子的摩尔质量

引入 规定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 分别说出 H元素,C元素,O元素的摩尔质量 引入 原子的摩尔质量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么分子的摩尔质量我们顺水推舟可得出

学生活动 算出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 引入 离子的摩尔质量也是一样,忽略其得失电子的质量 学生活动 写出氢氧根,碳酸根的摩尔质量

引入 通过本节课刚开始我们自己推导的摩尔质量的公式,学习该公式的两个变形公式

学生活动 根据三个公式进行随堂练习

小结 在老师的带领下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重点的剖析,让学生们加深印象。

第2篇:化学教案-摩尔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能力培养: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引导学生逐步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由数据归纳客观规律;由理想模型出发进行逻辑推理。 重点、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直观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言】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基本微粒构成的。衡量物质所含微粒数多少用哪个物理量?该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1mol物质含有多少构成它的基本微粒? 1mol不同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它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呢?这是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回顾上堂课内容,回答: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约为6.02×1023个。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再现进入新的认知过程。

【投影】1mol铁、铝、铅、水、硫酸的质量、密度、体积。引导学生分析投影数据。

【展示】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43页图2-1和图2-2,并出示1mol铁、铝、铅、水、硫酸实物,引导观察。 分析投影数据,归纳并猜想:

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 看课本插图,并观察分析实物,进一步证实上面的猜想。 引导学生从感性、理性两方面认识事物客观规律,培养他们进行科学归纳的能力。

【设问】对于1mol不同的固态和液态物质来说,为什么其体积各不相同?

【讲述】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在讨论物质所

思考,但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不愤不悱。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占体积时,可以从其结构出发来分析。下面我们把微观粒子与宏观的球体类比。

【设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

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和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③微粒本身的大小。

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讲解】可以从上面得出的决定物质所占空间大小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不同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关系。

【小结】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同的。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体会运用普遍规律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

1mol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所含基本结构微粒数都相同,构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都很小,因而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其结构微粒本身的大小。由于构成不同液态或固态物质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体积也就有所不同。

在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老师带动学生分析问题。 【设问】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1mol不同气态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

【投影】标准状况下1mol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密度、体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

【讲述】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在标准状况下,即温度为0℃、压强为1.01×105Pa条件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分析归纳数据,计算出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都约为22.4L。

采用由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一、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Vm=22.4L/mol 【讲解】气体摩尔体积可用“Vm”表示,注意其单位为“L/mol”。 记下板书。

发散的思维收敛,落实知识点。

【设问】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包含几个要点?规定了什么条件?什么描述对象?结论是什么?

思考并回答:①条件是标准状况下,即o℃、1.01×105Pa;②描述对象是1mol任何气体;③结论是体积约是22.4L。 剖析概念,引导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理解更准确。 【设问】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可得出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物质的量有怎样的关系? 【板书】V=Vm×nn表示气体物质的量。 【提问】该公式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思考并回答: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等于气体摩尔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乘积。

回答:在标准状况下,应用对象是气体。 由概念本身推出其简单应用。

【设问】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相同?在这个表面现象后隐藏着怎样的本质原因?

【讲述】这要从气态物质的结构去找原因,可从前面得到的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出发来分析问题。 【指导】阅读课本44页第

二、三自然段。 思考并讨论,但难以给出合理解释。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在老师启发下给出问题的答案。 分子数一定时,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标准状况下,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所以任何物质的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22.4L/mol。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运用事物规律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问】气体摩尔体积约是22.4L/mol,为什么一定要加上标准状况这个条件?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有没有可能为22.4L。

【讲述】强调课本中所指气体摩尔体积是特指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

思考并回答: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的体积;在非标准状况下,只要温度和压强适当,1mol气体的体积也可能是22.4L。 激发学生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逐步引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并不一定是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的气体其体积是否相同?

【讲述】分子数一定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决定于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不一定是标准状况,各种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近似相等的,因此,同温、同压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其体积也相同;同样,同温、同压条件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其分子数也相同。这一规律称作阿伏加德罗定律。 猜测:一定相同。

认真听讲,体会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导出过程。

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板书】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 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 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设问】该定律的要点是什么?应用 对象是什么?规定什么条件?有什么结论? 记下板书内容。

思考并回答:应用对象是任何气体,条件是温度、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结论是气体的分子数相同,也即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落实知识点。

使学生对该定律的要点理解更准确、更牢固。

【设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和气体的分子数、气体的物质的量呈什么关系?

【追问】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什么? 【板书】V1/V2=n1/n2 【提问】该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回答:呈正比关系。

回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回答:同温、同压条件下的任何气体。 引导学生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是,正确理解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掌握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点,并会运用该定律进行简单推理。 认真听讲,回顾本堂课内容。

明确主次,抓住要点。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和1mol氢气的体积都约是22.4L (B)2g氢气和44g二氧化碳的体积相

第3篇:高一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案3

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

Ⅰ.学习重点:

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推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

Ⅱ.学习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Ⅲ.训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5B.25℃,1.01×10Pa,64g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2.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在同温同压下具有相等的( ) A.原子数 B.体积 C.质子数 D.质量 3.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

A.80g SO3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4.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目,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 9mL 水 ④0.2mol H3PO4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23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个分子 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子直径的大小 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D.分子数目的多少

57.在0℃ 1.01×10 Pa下,有关H

2、O

2、CH4三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密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B.其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C.等质量的三种气体,其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倒数比 D.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其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8.A气体的摩尔质量是B气体的n倍,同温同压下,B气体的质量是同体积空气的m倍,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m/n B.29m/n C.29mn D.29n/m 9.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比为16:11 B.密度比为11:16 C.体积比为1:1 D.体积比为11:16 10.24m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点燃,反应后剩余3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分子个数比为( )

A.1:16 B.16:1 C.17:7 D.7:5

231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 ②3.01×10个HCl分子 ③13.6g H2S ④0.2mol NH3, 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

a.体积②>③>①>④ b.密度②>③>④>① c.质量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

A.abc B.bcd C.cba D.abcd 12.0.2g H

2、8.8g CO

2、5.6g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的( ) A.0.913倍 B.1.852倍 C.0.873倍 D.1.631倍

13.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时为116g,充满CO2时为122g,充满气体A时为114g,则A的式量为( )

A.60 B.32 C.44 D.28 1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2气体与3体积Y2气体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3 B.XY C.X3Y D.X2Y3

15.混合气体由N2和CH4组成,测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821g/L,则混合气体中N2和CH4的体积比为( )

A.1:1 B.1:4 C.4:1 D.1:2 16.1mol 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放电2O3,如有3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是( )

A.16 B.17.8 C.18.4 D.35.6 17.将20.8g两种金属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将反应完全后得到氢气11.2L(标准状况),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钙和锌 B.镁和铜 C.铝和镁 D.锌和铁 18.将乙烯(C2H4),一氧化碳、氮气三种气体分别盛放在三个容器中,并保持三个容器内气体的温度和质量均相等,这三种气体对容器壁所施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

A.C2H4>CO>N2 B.C2H4=CO=N2 C.CO>C2H4>N2 D.N2>C2H4>CO 19.在标准状况下,1L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个N2分子和m个H2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 )

23A.22.4(m+n) B.22.4×6.02×10(m+n) C.22.4(mn) D.m+n 6.02102320.二硫化碳(CS2)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今用0.228g CS2在448mL O2(在标准状况下)中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二、填空题 21.阿伏加德罗定律是指:“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 。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以推导出:

(1)同温同压下:

a.同体积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与式量关系为 。 b.两种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为 。 c.两种气体等质量时,体积与式量关系为 。 d.两种气体密度与式量关系 。 (2)同温同体积时,不同压强的任何气体,与其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 22.一种不纯的铁,已知它含有铜、铝、钙或镁等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5.6g这样的铁跟足量的稀H2SO4作用,生成H2 2.24L(标准状况),则此铁块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 是 。

23.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这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跟足量稀H2SO4溶液反应,放也1.334L(标准状况)H2,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H2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 ,B的摩尔质量是 。

三、计算题

24.把11体积的H2,5体积氧气和1体积氯气在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点燃,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5.在标准状况下,H2和O2混合气体A L,引爆冷却到原始状态时,体积减少为B L,则原混合气体中H2占有的体积可能为多少L?

26.一空瓶的质量为30.74g,充入干燥的氢气后质量为30.92g。在相同条件下,充入干燥的X2气体后,质量为37.13g。求X2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7.室温下,某密闭容器中盛有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已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将此混合气体点燃引爆后,冷却至原温度,求反应容器中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

参考答案

一、1.B 2.BC 3.D 4.A 5.CD 6.BD 7.BC 8.C 9.AD 10.CD 11.D 12.A 13.D 14.A 15.B 16.B 17.AB 18.B 19.A 20.D

二、21.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1)a. m1MVnVMρM1 b.11 c.12 d.11 m乙M2V2n2V2M1ρ2M2(2)P1:P2=n1:n2 22.Cu 23.24g/mol 27g/mol

三、24. 28.9% 25.剩余H122时为3(2AB)L,剩余O2时为3(AB)L 26.

71 27.20

第4篇:高中化学《气体摩尔体积》教学反思

气体摩尔体积是中学化学中比较难的一个知识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必考点,在一节课的45分钟里,要完成结论的得到,微观原因的分析,定义的学习及应用,任务重,每年授课老师都很头疼的一节课,今天在多年经验基础上不断改进,我本人人为是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总结如下:

1、充分预习

由于,我们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往年课本上的"科学探究"关于1mol物质的体积都不会计算或懒于计算,微观分析也是一知半解,致使课堂时间非常紧,往往讲不完或刚刚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就下课。今年我前一天就明确要求必须预习且必须阅读课文至少3遍,填写预习报告,是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初步印象,课堂的学习和问题才会有针对性。

2、明确学习目的

课堂上,我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一遍,画出重点词句,反复理解。后再要求学生合上课本能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了解本节要学习的对象为气体,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有规律。并提问为什么只研究气体。使课文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目的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得到充分的理解。

3、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在讲到固体和液体的摩尔体积的无规律时候,除了课本的科学探究计算,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以外,在13页配有的插图也可以作为实例,而且使用图片更增强了感性认识。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内涵外延都得到了充分理解。所以本节课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学习其实我只是一两句话就结束了。而且,22.4L/mol只是一个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值,以及非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可以为22.4L/mol,学生的接受都非常快,这一点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本节课还做了相应的练习,使新学知识点得到巩固,我认为,非常成功。

第5篇:粘度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乌氏(ubbelohde)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的原理和方法。 2. 测定线型高聚物聚乙二醇的粘均摩尔质量。

二.实验原理:

高聚物溶液的特点是粘度大,原因大于其分子链长度远大于溶剂分子,加上溶剂化作用,使其在流动时受到较大的内摩擦力。

粘性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必须克服内摩擦阻力而做功。粘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粘度系数(简称粘度)来表示(kgm1s1)。高聚物稀溶液的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大小的反映。纯溶剂粘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力,记作0,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则是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力、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0三者之和。在相同温度下,通常0,相对于溶剂,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记作sp

sp00

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称作相对粘度r

r0

而sp则表示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仅反映了高r反映的是溶液的粘度行为,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和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

高聚物溶液的增比粘度sp往往随质量浓度C的增加而增加。为方便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的增比粘度spC称比浓粘度,而

lnrC称为比浓对数粘度。当溶液无限稀释时,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很远,其间相互作用可忽略,这时有关系式

lnrlimsplim CCC0C0称为特性粘度,它反映的是无限稀释溶液中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其值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及高聚物分子的大小和形态。其单位:浓度。

在足够稀的高聚物溶液中,有如下经验关系式:

-

1spCC

2高聚物溶液的特性粘度与高聚物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经验方程来表示:

KM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法测定粘度,通过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流经一定长度和半径的毛细管所需时间而获得。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经毛细管时,其遵守Poiseuille定律:

prt8lV4hgrt8lV4

用同一粘度计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两个液体粘度时,它们的粘度之比等于密度与流出时间之比

12p1t1p2t21t12t2

如果溶液的浓度不大,溶液的密度与溶剂的密度可近似看作相同,故

r0tt0

所以只需测定溶液和溶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就可得到对比粘度。

三.仪器与试剂:

恒温槽一套;乌氏粘度计一支;具塞锥形瓶(50ml)2只;5ml吸液管1只;10ml称液管2支;容量瓶(25ml)1只;停表(0.1s)1只。

聚乙二醇(分析纯)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平均摩尔质量的实验装置

四.实验步骤:

1. 将恒温水槽调到25℃±0.1℃。

2. 溶液配制,称取聚乙二醇1.000g,用25ml容量瓶配成水溶液。

3. 洗涤粘度计,先用热洗液(经砂芯漏斗过滤)浸泡,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冲冼。

4. 测定溶剂流出时间,将粘度计垂直夹恒温槽内,用吊锤检查是否垂直,将10ml纯溶剂自A管注入粘度计中,恒温数分钟,夹紧C管上连结的乳胶管,在B管上接冼耳球慢慢抽气,待液体升至G球的一半左右停止抽气,打开C管上的夹子使毛细管内液体同D球分开,用停表测定液面在a、b两线间移动所需要的时间。重复测定三次,每次相差不超过0.2s-0.3 s,取平均值。

5. 测定溶液流出时间,取出粘度计,倒出溶剂,吹干。用称液管取10ml已恒温的高聚物溶液,同上法测定流经时间。

6. 实验结束后,将溶液倒入瓶内,用溶剂仔细冲冼粘度计3次,最后用溶剂浸泡,备用。 五.数据处理:

1. 计算各相对浓度时的增比粘度和相对粘度; 2. 作图法求得;

3. 计算聚乙二醇的粘均摩尔质量。

六.思考题:

1. 乌氏粘度计中的C管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去除C管改为双管粘度计使用? 2. 高聚物溶液的sp、r、sp/C、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有何局限性?该法适用的高聚物质量范围是多少? 4.不同磁场强度下测得样品的摩尔磁化率是否相同?

第6篇:摩尔体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形成

(2)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相关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微观分析——联系宏观物质——得出推论——实验验证的研究方法

(2)领悟概念是如何形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化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宏观微观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轻松的学习感觉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

设计思路:

教无常规,法无定法。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如果把本节课的内容看作敌军的话,我们的充分准备可谓之十。然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所以要想攻克难关,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突破口。

气体摩尔体积以往都是采用计算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气体的体积,通过对比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但是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针对此点,我设计的思路是:从形象的小球所占的体积入手进行剖析不同的小球所占的体积受哪些因素影响,利用数学知识建立模型,同时我设计了有针对性地动画,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在学生得出规律后再联系实际,与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相联系,进而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设计数学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协作、讨论、总结,利用知识迁移,归纳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概念的同时,领悟和体会概念的建构与形成。

本节课设计的时候参考了教育机构理论和思维导图,比较注重概念的形成性、完整性。

教学准备

教具:气体摩尔体积模型、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如何知道一个容器中气体的体积

【师】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堆积形式的小球所占有的体积问题,看看有什么帮助。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从动画演示中得出以下结论:

固体液体气体

微粒多少微粒多少微粒多少

微粒大小微粒大小微粒间的距离(T、p)

【师】物质是分三态变化的,那么你认为以上三种模型分别对应哪种状态?引出固体、液体、气体。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分析固体和液体:如果微粒数目多少一定,根据微观粒子数与物质的量关系,也就是物质的量一定的条件下,体积是否相同?

得出推论:不同。

【师】理论上的分析结果我们如何知道他的正确性呢?(必须要经过试验的验证),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演算看看是不是真的就是这样。

【练习】计算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的体积

【结论】1mol不同的固体或液体它们的体积是不同的。

【师】这就验证了我们的推论,说明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那么现在大家对于气体的情况有没有信心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分析气体:如果微粒数目多少一定,体积是否相同?

【提示】气体的体积还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件,得出:温度、压强将影响气体的体积

【演示】压强影响提示图片(运动会气球与氢气钢瓶)。

【演示】液氮使气球内的气体体积发生显著变化的实验。

【提问】为什么温度和压强会影响气体的体积呢(提示:间距)

【结论】在温度与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的体积是相同的。

【师】大家现在知道做什么了吗?对,实验演算验证。

【计算】计算在相同条件(标准状况)下1摩尔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温度为0℃,压强为101kpa)

【结论】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L。

【师】那么如果气体体积为V,物质的量为n,则该气体的摩尔体积Vm可以表示为

【板书】Vm=

那么,根据以前学过的摩尔质量的定义,能不能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呢?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辨析练习】

(1)标准状况下,(×)

摩尔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1 (2)1摩尔气体体积约是22.4L。(×)

(3)标准状况下,1摩尔O2和N2的混合气体(任意比)的体积为22.4L。(√)

(4)22.4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L气体所含分子数。(×)

(5)当温度高于0℃时,1摩尔任何气体体积都大于22.4L。(×)

(6)1摩尔CO和1摩尔CO2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师】从刚才的练习中大家能得出哪些注意事项?

①适用范围:气体

②使用时要注明条件,一般是标准状况下

③标准状况下,Vm约为22.4L·mol-1,是近似值.

【展示】气体摩尔体积模型

④单位:L·mol-1,不是L,更不是22.4L

⑤可用于纯净气体,也可用于混合气体

【师】返回气体的微观模型图并分析: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微粒数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得出

【板书】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适用范围:任何气体

定律要点:“三同” 定“一同”

【思考辨析】

1.同温同压下,分子数相同的气体,物质的量______,占有的体积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越大,含有的分子数____,物质的量______。(填“越多”、“越少”或“不变”)

【作业】课后思考: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与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

同温同压下,摩尔质量之比与物质质量之比的关系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从宏观的气体体积到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联系,又找到了一条从宏观到微观的路。

【师】大家回忆一下,今天我们是如何进行分析和学习,最后确定结论的呢?

【学生】微观分析联系宏观物质得出推论实验验证

【总结】今天的研究我们已经有所收获,但我们不能就此满足,今天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对大家今后的学习也有所启示呢?

板书

设计气体摩尔体积

一、气体摩尔体积

Vm=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

“三同”定“一同”

自我评价

即使是常规教学,我们也必须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常规。

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时候就打破常规,从形象的小球入手建立形象模型,通过学生自主地进行数学剖析,得出规律后再联系实际,进而归纳推导得出概念,符合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易于学生比较清晰、准确地理解、把握本节的重难点和形成概念。同时,坚持教学中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强化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认识,学生在方法和观念的系统形成方面也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不认识的女孩怎么搭讪下一篇:党建品牌创建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