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普通地质学真题

2022-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考研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1年同济大学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结晶分异作用2.风化作用3.捕虏体4.逆掩断层5.不整合接触

二、问答题(40分)

1.热变质的代表岩石以及其原岩。(6分)

2.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圆,请简述地球外部的形态(6分)

3.白云岩的特征和形成过程(6分)

4.世界生物大爆发即生物体大量繁殖的时期,中国地质工作者在那个地方发现了中国的生物大繁荣时代的化石。(4分)

5.变质作用于岩浆作用区分的界限。(6分)

6.沉积物有那几种胶结物。(6分)

三、看图填空(45分)

1.给的是《普通地质学》P84页地球内部的分层表,填其中的几个空。(5分)

2.给的是《普通地质学》P68页地质年代表,填时代和对应的生物特征。(8分)

3.给的是一个等高线图判断冰川,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6分)

4.给的是四个卫星照片有关褶皱的,根据褶皱的长与宽的比定义褶皱来判断图中褶皱。(8分)

5.意大利那不勒斯太阳神庙的石柱有一段附着着贝壳,现在底部出露在地表,判断经历过的构造运动的过程。(6分)

6.图中给的是大洋中脊。转换断层。海沟三种立体地形,判断那里是毕鸟夫带的特征。(6分)

7.给的两幅图一个是硅酸盐的电镜片,一个是碳酸盐的电镜片,问题是深海软泥按成分的分类。(6分

四、作图题(15分)

给的是河床沉积物的柱状图,分析河床沉积物从底到上的沉积相。

五、论述题(30分)

1.海底扩张的提出者;海底扩张的主要观点;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

2.什么是沿岸流,形成那些特殊的海洋地形。(8分)

3.地质填图题:一个褶皱和两个断层;地层的新老关系(15分)

第2篇: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3、2004 年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

附录: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0

3、2004 年普通地质学考研真题2003年

一、名词解释(50分,每题 5分)

1.克拉克值 2.火山作用 3.变质作用 4.生物层序律5.洋脊 6.河流的平衡剖面

7.地震的烈度 8.沉积构造 9.准平原 10.环境地质学

二、简述题(60分,每题 10分)

1.湖泊的地质作用。

2.举例说明控制岩石风化特征与风化速度的因素。

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4.简述地球上地震的分布。

5.板块构造的含义和板块划分的依据。

6.地球上生命形成和演化的主要阶段。

三、论述题(40分,每题 20分)

1.试论述显生宙时期地球演化的特点。

2.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地球系统科学”的特征、研究内容和方法。

2004年

一、名词解释(44分,每题 4分):

1. 河流阶地 2. 冰期 3. 间冰期 4. 地层 5. 生物风化作用 6. 相对年代

7. 绝对年龄 8. 矿物 9. 大气圈 10. 冰川 11. 雪线

二、简答题(28分,每题 7分):

1.什么是黄土?其成因是什么?

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 论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4. 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和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78分):

1.外力作用的三大因素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15分)

2.简述湖泊的地质作用。(15分)

3.如果大气CO 2含量急剧升高,将会导致什么结果?(15分)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5分)

5.谈谈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8分)

第3篇:20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14普通地质学真题

单选题50道

风化壳的垂直分布带,河流向源侵蚀,河流上修建水坝,河流的侧蚀作用,河谷中沉积物的“二元结构”,包气带形成的岩溶地形,冰川沉积物的特点,冰川侵蚀地形,波浪,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珊瑚礁,鲕状灰岩,锰结核,干旱区湖波发展的阶段,风的搬运作用,风成砂,风成黄土,成岩作用方式,蚀流沉积物的特征,沉积构造,层面构造,磁异常条带的特征,板块构造理论,转换断层,板块边界,大洋板块,大洋中脊,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对地面建筑物破坏最强的地震波,震源

简答题

1、将下列地址年代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排序:寒武纪、伊迪卡拉纪、泥盆纪、三叠纪

2、什么是震级?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还是多个震级?

3、将下列矿物按硬度从硬到软排列:石膏、斜长石、方解石

4、什么是矿物的光泽?请为金属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的矿物分别举一个例子

5、什么是克拉克值?

6、画出平移断层的素描图

7、地质年代单位系统和年代地层单位系统是如何一一对应的

8、将岩浆中的矿物按照抗风化能力从大到小排序:角闪石、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石英

9、河流流入海洋之后如何发生机械沉积作用?

10、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区别是什么?

论述题

1、绘制地球从地表到地心的剖面图,标出地球内部的主要圈层和不连续面,并回答A在这些不连续面上下地震波发生了什么变化B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

2、绘图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平行不整合形成过程

第4篇: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普通地质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将今论古 风棱石 岩浆 矿物层理

二、判断题(10×3=30):重力异常知识、 有关地热流的概念、 球形风化的理

解、 倾向走向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烈度的概念。

三、读图或简述(

1、

3、4每题20分,第2题30分):

1.指出图中褶皱的基本类型,从左到右指出褶皱要素。

2.试述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及其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3.试述岩溶地貌的影响因素及主要的岩溶地貌。

4.岩石的酸度分类及对应的浅成岩、深成岩、喷出岩的名称。

2010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分)

石笋解理可燃冰产状变质作用线理

二、简答题(3*20=60分)

1、风化作用的类型;

2、河流阶地的成因及研究意义;

3、地震的成因及地震震级及烈度。

三、论述题(2*30=60分)

1、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及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2、基沿海岸的发展及地貌。

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普通地质学试题

一,简答题:1~8题 每题12分。

1.地球科学(地质学)的主要研究目的。

2.风的地质作用发育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3.海底地形单元的划分和海洋环境分区。

4.河流侧方侵蚀作用的过程及其侵蚀地形。

5.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作用方式。

6.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和岩溶地形的分布特征。

7. 冰期,间冰期的含义和地史时期发育的主要冰期年代。

8.浅海区的主要化学沉积。

二,论述题:9~10题 每题27分。

9.阐述地球的圈层系统及其与内,外地质作用之间的关系。

10.阐述板块运动与岩浆运动作用,变质作用,造山作用和成矿作用之间的联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普通地质学“这是我记在答题卡后面的原题,好好复习,祝你成功。

第5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3年资源与环境遥感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黑体

2、 暗目标法

3、 伪彩色显示

4、 特征变换

5、 (记不起来了)

一、选择题

考的比较综合、具体的题目记不清了

二、简答(冒死手抄的)

1、 红外遥感是如何探测地物特征的?并举例说明

2、根据高光谱遥感器成像原理说明为什么高光谱遥感器空间分辨率较低?

3、 地面同步定标的方法

4、根据影像匹配的原理说明实现控制点自动选取的原理及方法

5、 试述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是如何提高分类精度的

6、 高光谱影像分类前进行特征选取的原则、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

根据某卫星的发射出了一段材料,然后根据这段材料出了三个关于 变化监测 的问题如变化监测的方法、步骤、如何提高变化监测的精度等。

第6篇:普通地质学教案

※<教案编写思路>

鉴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和地学自身发展,《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国内有关教材较多,内容不尽一致,且冗长而杂,无适宜教材。本大纲暂以我校陶晓风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07)和林茂炳等编《普通地质学》(1992)内容思路为基础。将课程内容分为A、B、C三类。学生必须掌握(必讲)的内容(A)、一般掌握(自学)的内容(B)、一般了解的内容(C)及难点采用下划形式注明,不同专业讲授内容要求可在此基础上作适度调整。

5※<各章讲授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讲课1学时)

(一)、目的:使学生了解地质学、地质学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二)、讲授内容和要求

A.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B.地质学的科学特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球(讲课2学时,实习0-2学时)

(一)目的:使学生了解地球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圈层结构,地球的基本状况及地球在天体中的地位。

(二)讲授内容和要求

A.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圈层划分依据及岩石圈、地壳主要特征。

B.地核、地幔及外圈概念,地表形态及表示方法。

C.地球形态、大小、各圈层关系及其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各种物性异常及其探矿方法。

第三章 地壳的物质组成(讲课2学时,实习8学时)

(一)目的:使学生了解地壳(岩石圈)物质组成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二)讲授内容和要求

A.矿物、岩石基本概念,矿物形态及主要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岩石成因大类及三大类岩石常见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

B.元素克拉克值元素的迁移与富集;矿物分类,各大类岩石进一步分类及依据,岩石命名及原则;常见矿物、岩石类型。

C.矿床及矿石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 生命起源及地质年代(讲课1学时)

(一)目的:使学生了解并逐步建立起地质事件(地质作用、地质体、地质现象以及地球)的时间观念。

(二)讲授内容和要求

A.相对地质年代和绝对地质年代概念,年代地层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和地质年表。

B.地球的年龄和地质时期基本概念,相对地质年代的岩石地层学方法、古生物地层学方法,构造地质学方法。

C.测定绝对地质年代常用同位素方法;岩石地层单位,绝对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定

原理。

第五章 构造运动(讲课3-4学时,实习2学时)

A.构造运动的概念,构造运动的证据、运动的方式和研究方法,岩层产状要素,水平岩层、倾斜岩层、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概念及其要素,构造类型及其组合类型及它们的主要特征,构造运动的时空分布和历史演化规律,古、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

B.地层接触关系及其类型,岩层产状要素测定方法,构造旋回和主要旋回。地震作用基本原理及有关概念。

C.构造运动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趋势;板块构造边界类型和运动类型。

第六章 地震(讲课2学时,实习4-6学时)

A.地震作用基本原理及有关概念

B.地震的活动规律。

第七章 火山活动与岩浆的侵入作用(讲课2-3学时,实习2学时)

A.岩浆及岩浆作用概念,火山喷发的类型、产物及火山分布一般规律。岩浆侵入作用类型、侵入岩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

B.岩浆岩的产状,火山喷发方式,火山机构,岩浆活动的基本特征。

C.岩浆的分异作用与同化作用的概念,海底火山作用一般特征,岩浆起源及岩浆作用与有关矿产、地热资源。

第八章 变质作用(讲课1学时)

A.变质作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变质作用基本类型概念。

B.变质相和变质相系的概念,变质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C.变质作用有关的矿产。

第九章 风化作用(讲课1学时)

A.风化作用的概念及动力类型;风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原理及风化壳概念;风化作用的意义。

B.风化作用的地质现象及产物,铁帽,倒石堆、基岩。

C.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章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讲课2-3学时,实习2学时)

A.地面流水类型;洪流的地质作用及泥石流形成原理、形成条件;河流地质作用的动能、河水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河流的下蚀作用、侧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其磨园作用、分选作用、磨细作用的概念和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侵蚀基准面概念及河谷阶地成因及研究意义。

B.河流冲积物及其类型特征: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特征;三角洲成因、条件和研究意义。

C.片流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河流侵蚀地貌及地质现象,河心淮、河漫滩。

第十一章 地下水地质作用(讲课1-2学时)

A.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溶运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概念、原理及其产物,喀斯特作用在工程、水文、环境、旅游地质学研究中的意义。

B.地下水埋藏状态分类及潜水面概念,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运动特征,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泉及类型,喀斯特作用及喀斯特面貌,滑坡。

C.地下水的机械作用、地下水水源及水化学找矿概念。

第十二章 冰川地质作用(讲课1学时)

A.冰川的剥蚀作用、堆积作用基本概念及其作用原理,冰川的形成、运动,冰川类型及其堆积物特征,冰期与间冰期。

B.古冰川遗迹。

第十三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讲课2-3学时)

A.海水运动的类型及特点及其海洋环境地理分带特点,滨海和浅海的(机械和化学)沉积作用,物源及分类、沉积分异及沉积特征,海洋搬运作用类型及特点。

B.海进和海退概念及海陆变迁和古地理概念,海洋的剥蚀作用,溶蚀作用,滨岸沉积作用和深海沉积作用及其一般特点。

C.海洋概况,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海洋生物分布及特点,海洋有关资源。

第十四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讲课1学时)

A.沼泽生物堆积作用与成煤作用。

B.湖泊的沉积作用类型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沉积矿产,湖泊、沼泽的概念及成因类型。

C.湖水的来源,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湖水的排泄。

第十五章 风的地质作用(讲课1学时)

A.风的地质作用和灾害性及其形成条件与防治。

B.风的地质作用特点及风蚀作用方式和风蚀地貌,风的搬运作用、搬运能力、搬运量、搬运方式及其分选作用与磨圆作用,风的沉积作用,沉积特征及分带性,砂丘的形成与迁移,风成黄土与次生黄土,荒漠的成因及荒漠类型。

第十六章 重力地质作用(讲课1学时)

A.重力地质作用类型及特征

B.重力地质灾害性的形成条件与防治。

第十七章 地球科学与人类活动(讲课1学时)

A.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地球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B.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及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上一篇:树立远大理想的演讲稿下一篇:个性元宵节祝福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