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真题政治

2022-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2014年考研真题政治

2014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

一、金融改革启新篇

【背景材料】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

2014年1月11日,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考点探析】

《经济生活》角度: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使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金融体制改革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能够推动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

《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加强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推进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试题预测】

1.2013年7月20日,央行决定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样做有利于( )

①促进银行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④增加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答】A。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有利于促进银行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①②正确。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诸多因素有关,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不一定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③错;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有关,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不能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④错。故选A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不少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财政部表示,2014年将探索更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和手段。

材料二 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构建市场导向、高效而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支持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化解金融风险,与财税体制和要素价格改革等相配合。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

(1)有人说,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靠政府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国内国际多方面的问题,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为防范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风险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1)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民间资本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该观点看到了政府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中的作用,有正确的一面。

但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企业本身制定科学的企业经营战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小微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增强金融机构的信贷信心。故这个观点又是片面的。

(2)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金融体制改革,要处理好国内国际等多方面的问题以防范风险。②事物的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根据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加强金融合作与监管,正确处理储蓄与消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国内和国际的关系,防范和化解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风险。③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金融体制改革,要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应对改革中的各种风险。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金融体制改革涉及财政和货币、银行和企业、国内和国外等方面,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统筹考虑,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防范风险。

二、感动中国树楷模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10日晚上20时,“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于2013年10月启动,经《光明日报》等全国30家媒体组成的“感动中国媒体联盟”联合推选、网络公开投票以及评选委员会综合评定产生。最终,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等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考点探析】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等,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能够进一步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举措。

《生活与哲学》角度: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感动中国人物”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人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试题预测】

1.每一个“感动中国人物”都有一段感人的事迹,体现出他们对人民、对社会负责任和无私贡献的美好品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②应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答】A。“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①应选;“感动中国人物”都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正确。③是政治生活中的要求,不是哲学方面的启示;④观点本身正确,但不是启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从2002年开始,迄今共举办了13届,共评了一百多位“感动中国人物”,这些人物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每个中国人,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材料二 沈克泉和沈昌健只是普通的农民,却有培育出优质油菜花品种的梦想。35年的科研路,28万元的负债,1000多次反反复复的失败都没有让沈克泉、沈昌健放弃心中的梦想。2014年,这对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人生价值的实现路径。

【参考答案】(1)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开展“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②开展“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油菜花父子” 培育出优质油菜品种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这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油菜花父子”为培育优质油菜品种,辛勤劳作,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像“油菜花父子”一样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索契冬奥促交流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7日至2月23日,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索契冬奥会共有88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队参加,是历次冬奥会参加国家最多的一次。索契冬奥会共设15个大项、98个小项比赛项目。俄罗斯凭借东道主优势力压挪威、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时隔20年后重登冬奥会奖牌榜首位。中国代表队获得3金、4银、2铜。

习近平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次选择俄罗斯作为年度首访国。

【考点探析】

《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推动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这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冬奥会为索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这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冬奥会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精神对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3.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冬奥会可以展现各国的风土人情、独特文化,人们可以通过它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态,有利于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政治生活》角度: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举行中俄两国元首2014年的首次会晤,对中俄关系发展作出规划和部署,达成新的重要共识,这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试题预测】

1.索契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起到了振兴俄罗斯大国地位的作用。这说明了(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 ③文化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答】A。冬奥会有助于振兴俄罗斯的大国地位,说明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正确。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不能决定经济,②错;优秀的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③错;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源泉,而不是基础, ④错。故选A项。

2.对于索契冬奥会,西方国家显得十分冷淡,而习近平主席在美欧等领导人都不参加的情况下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在境外举行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习近平上任以来第二次选择俄罗斯作为年度首访国。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探析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并举行中俄两国元首会晤,说明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习近平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体现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视和支持,有利于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

四、习连会晤话梦圆

【背景材料】

2014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关系存在的很多问题一时不易解决,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联结、共同的愿景,这是推动相互理解,携手同心,一起前进的重要力量;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考点探析】

《政治生活》角度:

1.公民应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生活与哲学》角度:

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坚定不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试题预测】

1.习近平主席从两岸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两岸双方要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这说明了( )

①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答】C。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①错;④是认识论角度,不选。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与连战会晤时指出,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如何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答案】①公民须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义务。作为中国公民,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一切分裂活动作坚决的斗争。②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要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胜利

第2篇:2014年高考政治核心考点突破

每年高考都会涌现出一些“黑马”,这些“黑马”在最后冲刺关头,不会向现实低头,不会有丝毫的松懈和怠慢,而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全力冲击核心考点,考什么就突击什么,从而快速提高成绩。本文在研究高考政治试题及其命题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本年度最新的高考信息和社会热点提炼出核心考点,旨在指导考生理解高考政治的核心考点,把握最后的提分机会。

一、《经济生活》模块

核心考点1·商品的价格

【答题线索】

(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②供求影响价格,价格随供应量的变化呈反向变化,价格随需求量的变化呈同向变化;③市场的货币量影响价格(可结合国家财税金融政策分析市场的货币量),市场的货币量增加、流通速度提高,会导致物价上涨,反之,物价会降低;④市场竞争因素影响价格,如投机炒作、国际市场价格等影响物价。

(2)价格变动的影响:①物价影响消费水平,一般说来,价格上升则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则需求增加;②价格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题目预测】

(1)价格——供求曲线型选择题。

(2)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要根据农产品的特殊性从生活和生产两个方面给予分析)

(3)结合我国当前物价上涨的现状,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建议。(既要从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供给、抑制需求等稳定物价措施来分析,又要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以提高居民应对物价上涨能力的措施来分析)

核心考点2·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答题线索】

(1)影响消费的因素:①生产决定消费,即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家庭的现实收入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都会影响家庭的消费水平,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③物价影响居民的购买能力;④消费心理、消费观念、消费环境等都会影响消费。

(2)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意义: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应对金融危机、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要求;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⑤提高消费水平有利于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题目预测】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央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必要性。(可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树立正确消费观、生产和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反对“奢靡之风”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从生产决定消费、正确的消费观、财税政策调控等方面提建议)

(3)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当前应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可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稳定物价、适度消费的观念、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研究对策)

核心考点3·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答题线索】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2)企业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探究企业的经营战略。

①从使用价值与价值角度来看,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凭借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②从价格变动影响的角度来看,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根据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角度来看,要诚信经营,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④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要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要根据企业和市场情况,进行适当的兼并和联合,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实现规模化效应。

⑤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企业要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要利用世贸组织规则应对贸易摩擦,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走出去”,成长为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题目预测】

(1)结合当前现实,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扩大就业、增加国家税收等角度思考)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回答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看,要加大财税和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从企业的角度看,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企业走出产能过剩、利润下滑的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从经营战略、自主创新、企业信誉、面向世界等角度,分析如何降低成本、适应市场、增加盈利能力)

核心考点4·国家的财税政策

【答题线索】

(1)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税收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是调节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杠杆。

【题目预测】

(1)从财政的作用的角度分析中央财政为什么要向“三农”倾斜。(可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农业投入促进资源配置、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等角度思考)

(2)针对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应实行怎样的财税政策?(从财政政策看,要通过调节财政收入以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增加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增加社会保障、社会公共事业、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从税收政策看,要运用税收调节收入差距)

(3)运用所学的财税知识,就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财政角度看,要加大对环保企业、环境治理和环保改造的财政支持,增加对环保技术的科研投入;从税收角度看,要运用税收手段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降低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

核心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

【答题线索】

(1)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途径: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市场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对资源进行调节;③要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之上,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2)发挥市场作用的途径:①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建设市场体系,必须要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要遵守法律和市场道德,规范市场秩序。②正确处理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要通过调控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题目预测】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应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强调市场调节的决定作用,又要强调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建议。(可从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加强财税和金融支持、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等方面回答)

(3)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优化顶层设计,从完善市场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央优化顶层设计应坚持怎样的方向。(从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角度回答)

核心考点6·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答题线索】

(1)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措施:①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②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③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利于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具备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①要有规则意识,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法规;②树立新的发展观,大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把营销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优化出口贸易的结构;③要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自觉抵制低价竞争,实施名牌战略;④要坚持市场多元化的原则,积极开拓新兴的国际市场;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支持企业应对国外贸易壁垒,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及相关保障制度,实行有理有度的保护。

【题目预测】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中欧光伏贸易之争给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启示。(从利用世贸规则、质量和品牌优势、优化出口结构、市场多元化等方面回答)

(2)简要分析我国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根据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中国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的措施。(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要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回答)

二、《政治生活》模块

核心考点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答题线索】

(1)重视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②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题目预测】

(1)有人认为,打击有组织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犯罪活动,会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从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两个角度来回答)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严惩贪污腐化行为的原因。(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角度回答)

核心考点8·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答题线索】

(1)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原则:①我国政府工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②依法行政。

【题目预测】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推行行政审批改革的意义。(从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等方面回答)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上,如何实现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从公民角度看,要提高政治素养,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支持政府工作,监督政府行为;从政府角度看,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

核心考点9·加强党的领导

【答题线索】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4)党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一般应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

(5)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6)党的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7)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8)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题目预测】

(1)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从保护党的先进性、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角度回答)

(2)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中国式发展难题”。(从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角度回答)

核心考点10·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题线索】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基本内容:①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基本立场:独立自主;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题目预测】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坚决维护对南海、钓鱼岛的主权。(从主权的重要性,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立场、基本准则等方面回答)

(2)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当如何处理中日关系。(从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方面回答)

三、《文化生活》模块

核心考点11·文化的作用

【答题线索】

(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表现: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题目预测】

(1)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表彰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净化少儿出版物市场等活动的必要性。(可从文化影响人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回答)

(2)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行,请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本届艺术节突出文化艺术的群众性,为老百姓奉上艺术饕餮盛宴的依据。(从文化是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回答)

核心考点12·文化创新

【答题线索】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创新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调动广大人民参与文化创造。

(4)创新的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创新的具体抓手: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

【题目预测】

(1)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应怎样把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成为文化强国。(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主体、抓手等方面回答)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受到观众热捧的意义。(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主体等方面回答)

核心考点1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答题线索】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的途径:

(1)政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①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③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④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题目预测】

(1)近年来频频爆出“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等种种负面新闻。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扶不起”的看法。(政府要加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荣辱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营造“敢扶”的氛围;公民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重在行动)

(2)公共文明是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体现的文明状态,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加强公共文明建设。(可以从培育“四有”公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回答)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

核心考点1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题线索】

(1)物质的决定作用:①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②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②方法论: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题目预测】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分析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哲学依据。(从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自然界的客观性等方面回答)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哲学依据。(从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等方面作答)

核心考点15·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题线索】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原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真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题目预测】

(1)人类千百年来对太空的不断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的?(要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两个方面分析)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评价“治民”“驭民”的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这一论述的合理性。(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方面回答)

核心考点16·坚持联系的观点

【答题线索】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5)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题目预测】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依据。(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树立全局观念、系统优化等方面回答)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依据。(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改变事物联系的具体状态、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等角度分析)

核心考点17·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答题线索】

(1)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质变,坚持适度的原则。

(4)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也要看到外因,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5)树立创新意识,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题目预测】

(1)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深化改革为什么需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从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分析)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树立科技创新意识的意义。(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其意义)

核心考点18·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题线索】

(1)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方法解决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矛盾具有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矛盾的普遍性。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题目预测】

(1)成群结队的大妈伴着音乐大跳广场舞的场面,已经成为中国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但是,公园周边居民不堪聒噪,广场舞变成了扰民舞,和谐平静的生活无端添了忧烦与纠葛。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简要评述“中国大妈广场舞”现象。(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进行评述)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从发展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核心考点1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题线索】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①社会存在的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题目预测】

(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央纠正“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回答)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的原因。(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基本矛盾、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回答)

核心考点20·人生价值观

【答题线索】

(1)价值评价问题: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2)价值导向问题: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价值取向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价值实现问题: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基础之上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的指引。

【题目预测】

(1)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道德模范给青年学生的人生启示。(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等方面作答)

(2)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请简述这一做法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依据。(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回答)

作者:陆正军

第3篇: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C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答案】B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答案】C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 补充性作用

【答案】B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 实行差额选举

B. 按党派分配名额

C. 按单位分配名额

D. 实行等额选举

【答案】A

7.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 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 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的补充

D. 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答案】B

8.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A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答案】D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A. 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 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

C. 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 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答案】A

11.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A. “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D. “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答案】C

12.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历形成的

A.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B.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D.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答案】D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A.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答案】A

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A. 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B.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C. 活动是道德的前提

D. 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答案】A

15.党群关系,关乎党和国家的存亡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部署并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 建设学习型党组识

B.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C.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 为民务实清廉

【答案】D

16.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概括为

A. 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友好伙伴、相互尊重

B. 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

C.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D.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答案】ABD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AD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答案】ABC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 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 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 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 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答案】AC

21.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这一段经历对邓小平后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D.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答案】BCD

2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

A.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答案】AB

23.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

A.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B. 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C.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D. 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答案】ABD

24.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讨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

A. 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B. 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C.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 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答案】BCD

25.《中共中央关于全国 》

A. 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B. 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 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D.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答案】ABD

26.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3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是

A.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B. 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C. 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D. 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答案】ABCD

27.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既颁布的《中华民间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A. 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 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C. 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BCD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所以选项B正确。临时约法》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所以选项C正确。《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所以选项D正确。选项A在《临时约法》中并未涉及,所以不选。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28.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利用和管辖钓鱼岛。1895年,请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国际文件是

A. 《日本投降书》

B. 《波茨坦公告》

C. 《开罗宣言》

D. 《德黑兰宣言》

【答案】BC

29.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 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

B. 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C. 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

D.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AB

30.柏拉图说:“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

A. 教育作用

B. 保障作用

C. 预测作用

D. 强制作用

【答案】AD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能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法律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障。所以选项D正确;法律的教育作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所以选项A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D。

31.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数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持★棺

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答案】ABCD

32.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36家中外企业和金融机构颁布证照,首批入驻试验区,建设该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

A.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

B.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

C.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D.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BCD

33.应中国总理李克强的邀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于2013年10月22日开始分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来自中国三个陆上邻国的领导人,在同一天开启中国之行,这样密集的双边访问在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这一外交动向

A.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B.深化了中国与俄印蒙三国间的盟友关系

C.反映了中国周边外交行动的延续和加速

D.顺应了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

【答案】A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科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 (1)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矛盾普遍存在,我们应当正视矛盾,承认秸秆、菌渣以及山林等问题的存在;矛盾又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清主次、善于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集中有限精力重点解决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同时也要兼顾次要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巧用大循环”过程中,从秸秆到菌菇,从菌渣、猪粪到有机肥,再从有机肥到有机果业,因地制宜实现了合理循环。

矛盾双方就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材料中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创造了实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有利条件,促进了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外因共同作用推动事物发展。材料中秸秆变成菌菇培育的原料再变成有机肥,有其内在关联,同时也离不开人们发挥能动性、招商引资加大投入这一重要条件。

(2)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我们应该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事物的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看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创造有利条件解决矛盾。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对待事物发展整个过程中的不同矛盾,全面协调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准确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人们认识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深刻而正确地认识、掌握和利用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只有在认真分析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不断解决问题。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8年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升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材料2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4分)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分)

答:(1)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既取得了辉煌的“中国式奇迹”,又面临着诸多“中国式难题”。对此,我们应辩证对待,清醒认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中国式奇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这些成就都是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

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改革认真加以解决。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通过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即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能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就是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接力干下去。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发展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认识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法拉奇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2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上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5分)

(2)如何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5分)

答:1)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2)“两个不能否定” 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当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作出的又一个准确务实的判断和清晰的论述。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这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起点。

改革开放前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工作,既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又不能照抄外国经验。因此,改革开放以前的探索出现了许多的曲折,甚至是弯路。然而中国却依然在西方国家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极端困难的国际环境下,发展“两弹一星”等高端战略后盾并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

答:(1)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深化,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是此案,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的,贡献越大,人生价值越大。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难免发生矛盾,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的共同利益作出牺牲。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航海家哥伦布完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探险活动后、向支持他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汇报他的发现时说:“地球是圆的。”他因为这一伟大的发现而名垂后世。但是,时隔500多年后,美国《纽约时报》中东事务专栏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沿着哥伦布的航程,从美国乘飞机出发,经由法兰克福一直向东飞行,来到了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有一一个破天荒的发现。他回到美国后,悄悄地对他的太太说了一句话:“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并不是说地球已改变了它的物理形态,但这个论点的提出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揭示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的一个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以高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世界是平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乃至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因此,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平坦的世界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将如何自处?看来,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疑而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强化自己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日)

材料2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其中一段话颇令人回味:“小时候父母常常说,儿子阿,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父母会对孩子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在等着抢你的饭碗。”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在“世界变平”的时代,为什么每个人“要培养 ‘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

(2)从“抢饭”到“抢饭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1)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除了少数战略性资源外,一般的物质资源在国家实力中的地位下降,而人才、人的素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其作用和地位上升。较之以往,人才的流动性、包括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所以人才的竞争在当今世界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许多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和振兴的基础,大力培养人才。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发展的世界,特别是在信息化日益增强的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增强个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进而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要求。当今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涌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人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生活技能,提高自己认识新事物,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2)从“抢饭到抢饭碗”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成为改革 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金砖国家”的兴起,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

第4篇:文都首发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

中国知名教育品牌

文都首发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客观题

来源:文都教育

2014考研政治已经过去,现在很多考生朋友都在猜想着刚刚奋斗的成果吧。文都教育就为大家公布今天的2014考研政治客观题部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2、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3、B(价值补偿)

4、C(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5、B(决定性作用)

6、A(实行差额选举)

7、B(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8、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9、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10、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11、C(“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12、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13、A(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14、D(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15、D(为民务实清廉)

16、C(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二、多项选择题

17、BD(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8、AD(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理的结果;每个人对社会法治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19、AB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20、AC(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21、BCD(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位置;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22、AB(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3、ABD(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24、BCD(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25、ABD(增强公民的对社会的认同感;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6、ABCD(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27、BCD(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8、ABC(《日本投降书》;《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

29、AB(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30、AD(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31、ABCD(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2、ABC(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中国知名教育品牌

33、ACD(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吸引力;反映了中国周边外交行动的延续和加速、顺应了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

第5篇: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真题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真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 哲学上的价值

3、 社会形态

4、 资本积累

二、论述题

1、试述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3、试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及其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简答题

1、 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方法与实践方法是什么?

2、 简述启发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原则和具体方法。

3、 什么是价值与价值观?简述价值观教育要点。

4、 什么是主体性与自我教育?简述在自我教育中如何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二、论述题

1、 什么是个性教育?如何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 什么是教育对话?对话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开展平等的师生间、生生间对话?

3、 谈谈你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善与美的关系的理解。

第6篇:文都名师详解2014考研政治真题

中国知名教育品牌

文都名师详解2014考研政治真题·史纲分析题

来源:文都教育

2014年考研政治分析题中史纲部分选取了两段材料,第一段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段主要是选取的习近平的讲话“两个不能否定”。可以说“两个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是今年的重要时政热点,命制分析题也是在预料之中。

相信广大考生对于36题的第二问——对于“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的考查,不会感觉到有难度。而第一问则需要考生认真读题干来选择考查的知识点,题干问“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一般来讲,问“为什么”肯定是要答原因的。因此结合题干,是要考生回答为什么要永远保留毛主席像,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要永远保留毛主席像。综合看来,该题干问的相当于是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

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还领导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实践探索,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7篇:考研政治真题及分析题答案2014

201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真题(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 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 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 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 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3.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每次经济危机发生期间,总有许多企业或因产品积压、或因订单缺乏等致使其无法继续进行再生产而被迫倒闭。那些因产品积压而倒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无法实现其生产过程中的

A. 劳动补偿

B. 价值补偿

C. 实物补尝

D. 增殖补偿

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已经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确分析这些新变化发生的原因,有利于我们科学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导致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生的根本推动力量是

A. 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B. 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C. 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5.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20多年的实践,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了新的科学定位,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A. 辅助性作用

B. 决定性作用

C. 基础性作用

D. 补充性作用

6.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 实行差额选举

B. 按党派分配名额

C. 按单位分配名额

D. 实行等额选举

7.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A. 生产要素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B. 我国社会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C.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按劳分的补充

D. 生产要素是价值的源泉

8.文化强则中国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其关键是

A.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C. 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9.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 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 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1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

A. 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 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

C. 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 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11.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A. “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 “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D. “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12.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历形成的

A. 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B.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 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D.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公平正义是

A. 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B.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C.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D. 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14.近年来,从“彭宇案”掀起的轩然大波,到“扶老被诬伤老,好人败诉赔钱”等事件的一再发生,使历来推崇“助人为乐”的国人遭遇考验。2013年8月1日,《深圳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的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公民救助行为立法的空白。为此,有媒体撰文《“好人法”释放道德正能量》,认为该规定无疑会释放出挺好人、做好人的正能量,对社会风气的净化不无益处。法律之所以能释放道德正能量,是因为

A. 法律是道德的归宿

B. 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C. 活动是道德的前提

D. 法律是道德的支撑

15.党群关系,关乎党和国家的存亡大计。为了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部署并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A. 建设学习型党组识

B.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C.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 为民务实清廉

16.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概括为

A. 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友好伙伴、相互尊重

B. 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

C.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D. 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

17. 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8.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

A. 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 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 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 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1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这种变化相适应,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A. 经济危机更多地表现为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B. 经济危机通常由国家间的贸易失衡直接引发

C. 经济危机各阶段的交替过程已不十分明显

D. 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只局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1.1926~1927年初,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一年。此时正值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和整个苏联燎原般发展,国家经济全面开花,市场上商品丰富、品类繁多,商店、饭馆、咖啡馆随处可见。邓小平到中山大学第一天就收到了一大堆日用品,一日三餐也非常丰富。在此期间,邓小平还认真阅读和摘抄了苏联领导人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许多论述。这一段经历对邓小平后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启示。邓小平与列宁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B.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C.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

D.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2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

A.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3.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段话生动地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即

A.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B. 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C.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取代经济建设

D. 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24.2013年6月6日,《财富》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西部内陆城市成都举行。这次论坛以“中国的新未来”为主题,集中讨论了中国西部发展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是因为西部发展有利于

A. 扩大国有资本在西部地区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

B. 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C.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 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25.《中共中央关于全国 》

A. 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认同感

B. 降低政府治理成本

C. 扩大政府管理权限

D.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6.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3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身对外投资大国行列。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意义是

A.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

B. 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C. 培育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D. 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27.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既颁布的《中华民间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毛泽东曾称赞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主要体现在

A. 它不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 它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C. 它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 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8.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利用和管辖钓鱼岛。1895年,请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钓鱼岛等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一并被割让给日本。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宣布废除中日之间的一切条约。日本投降后,依据有关国际文件规定,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应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这些国际文件是

A. 《日本投降书》

B. 《波茨坦公告》

C. 《开罗宣言》

D. 《德黑兰宣言》

29.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 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

B. 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C. 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

D.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30.柏拉图说:“法律有一部分是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们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会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要遵循的准则;法律也有一部分是为那些不接受教诲的人制定的,这些人顽固不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他们摆脱罪恶。”这段话所凸显的法律的规范作用是 A. 教育作用

B. 保障作用

C. 预测作用

D. 强制作用

31.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数极为丰富。下列诗句中反映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有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持★棺

B.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2.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36家中外企业和金融机构颁布证照,首批入驻试验区,建设该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是

A.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

B.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

C.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D.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

33.应中国总理李克强的邀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于2013年10月22日开始分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来自中国三个陆上邻国的领导人,在同一天开启中国之行,这样密集的双边访问在中国外交史上实属罕见。这一外交动向

A.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吸引力

B.深化了中国与俄印蒙三国间的盟友关系

C.反映了中国周边外交行动的延续和加速

D.顺应了互利共赢的时代潮流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科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于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后,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8年我国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时,美国《时代》杂志曾质疑说:“他们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按期实现,甚至不可能实现。”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提升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提高之后,人民群众对未来期待更高,过去施工建厂,首先考虎的是经济利益,今天引进项目,担心的却是环境污染;过去期盼吃饱穿暖,今天却追求吃的健康、安全检查过去梦想有车有房,现在则忧虑PM2.5排放,城乡居民收入整体都有提高,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近10年来中国基尼系数始终处于0.4以上,超出国际公认“警戒线”……这个经济飞速发展、财富不断积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创造着“中国式奇迹”的同时,仍有一些“中国式难题”丞待破解。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调研就选择了广东,并向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钢像敬献了花篮。习近平表示,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行。我们来瞻爷邓小平钢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3月22日)、新华网(2012年12月11日)等

材料2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摘自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1)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与“中国式难题”?(4分)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6分)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法拉奇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

★★太多,到处★★,并不是一种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能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邓小平又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2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上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5分)

(2)如何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5分)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鹦哥岭是海南省陆地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着完整的垂直带谱。在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上独占鳌头。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一直难以招聘到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

一、鹦哥岭来了大学生

自2007年起,先后有27名大学毕业生(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陆续从全国各地来到鹦哥岭保护区工作,山脚下一排破旧平房中的两间就是他们的家。“孩子们,这里的黎苗兄弟说是以种田为生,实际上就是种些橡胶,靠山吃山……你们来任务重啊!在关爱森林的同时,还要想法帮这里的百姓致富!”老站长的一席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大家。“我们不会让鹦哥岭失望着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喊出声。

二、鹦哥岭有了“档案馆”

到底鹦哥岭有多少种动植物?这是摆在大学生们面前最直接的课题、也是鹦哥岭自然保护区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大学生们背着睡袋。锅碗瓢盆和监测仪上山了,他们聚精会神地做着记录,天黑了,架起锅巴煮成米饭,和着辣酱吃了实在太困了支起帐蓬钻进去睡一觉……经过4年多的艰辛努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终于有了自己的“档案馆”;记录到城管来植物2197种、脊椎动物431种、鹦哥岭树蛙等14种科学新种以及26个中国新记录种等。

三、鹦哥岭有了护林员

鹦哥岭周边有103个自然村,近2万村民。看到村民大片砍代雨林种山芝、香蕉、作为环境保护者,大学生们痛心疾首。但习惯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说。“让我们放下砍刀、放下猎枪绝对不行!”大学生们克服阻力,用真诚和智慧动员招募了270名护林员,并与他们一起,用一个多月时间,走遍了209公里长的界线,埋下了近400根桩和50多块界碑,为鹦哥岭保护区筑起了一道看得见的保护网。

四、鹦哥岭有了农业示范田

鹦哥岭是海南的贫困山区,为帮助当地黎苗族百姓脱贫致富,大学生们特地去外地取经,在鹦哥岭通过试点而大面积推广“稻鸭共育”的方法,带动当地人致富,农户们在稻田里骄傲地插上了“农业示范田”的牌子。接着大学生们又推广林下经济,在橡胶树下种菜、种瓜、养鸡;并帮助当地人建起了环保厕所,发行了猪圈,改善了居住的环境%当地百姓手里有了钱,靠上山砍树卖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到这一切,大学生们说,“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也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5年过去了,27名大学生一直坚守在鹦哥岭,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仪式发现新物种,是敬业的科研工作者;引来环保理念,是先进理念的传播者;心系百姓喜忧,是黎苗族兄弟的贴心人!一份职业,背负三份责任。三个角色的完美融合,让我们看到了甘于寂寞的坚守力量和不甘于寂寞的奋斗精神,也让我们懂得了自已手中的笔、脚下的路、心中的秤要靠什么来指引,他们选择了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发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慨。究竟如何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鹦哥岭的大学生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2年4月9日、2013年6月7日)

(1)为什么说鹦哥岭的大学生选择的是“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6分)

(2)怎样看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说法?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航海家哥伦布完成了他的前无古人的探险活动后、向支持他探险的西班牙国王和王后汇报他的发现时说:“地球是圆的。”他因为这一伟大的发现而名垂后世。但是,时隔500多年后,美国《纽约时报》中东事务专栏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沿着哥伦布的航程,从美国乘飞机出发,经由法兰克福一直向东飞行,来到了印度的“硅谷”——班加罗尔,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有一一个破天荒的发现。他回到美国后,悄悄地对他的太太说了一句话:“亲爱的,我发现这个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并不是说地球已改变了它的物理形态,但这个论点的提出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揭示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而又令人激动的的一个变化——全球化的趋势。它以高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地球各处勇往直前、势不可挡,世界也因此从一个球体变得平坦。

“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在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世界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世界是平的”,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乃至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因此,生活在当今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平坦的世界这样巨大的变化,我们将如何自处?看来,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疑而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断强化自己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7年7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1月1日)

材料2

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益处。其中一段话颇令人回味:“小时候父母常常说,儿子阿,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父母会对孩子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在等着抢你的饭碗。”

摘编自《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在“世界变平”的时代,为什么每个人“要培养 „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 (2)从“抢饭”到“抢饭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分析题答案 34.【参考答案】

1.“巧”在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启示之一:联系是普遍的,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启示之二: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35【参考答案】

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主要是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中国式难题”主要是指在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包括生态平衡被破坏,雾霾污染严重等等。 按照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按照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6【参考答案】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还领导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实践探索,党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两个不能否定” 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当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作出的又一个准确务实的判断和清晰的论述。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长期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这是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起点。

改革开放前期,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的社会主义道路,是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工作,既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又不能照抄外国经验。因此,改革开放以前的探索出现了许多的曲折,甚至是弯路。然而中国却依然在西方国家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极端困难的国际环境下,发展“两弹一星”等高端战略后盾并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7【参考答案】

1.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即是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是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实践中。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煞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矛盾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是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2.“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就是要求当代年轻人要有勇气有信心,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一,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第二,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追求理想需要有执着的信念。没有对理想的执著,要想实现宏伟的理想是不可能的。第三,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奋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38【参考答案】

1. 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发展的世界,特别是在信息化日益增强的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增强个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进而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涌现,需要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而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人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生活技能,提高自己认识新事物,处理新问题的能力。

2.从“抢饭到抢饭碗”说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和平崛起。但是,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中,中国不谋求地区霸权和势力范围,不排挤任何国家,将始终秉承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开放包容、同舟共济的“亚洲精神”,永做亚洲其他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中国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方针,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边和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通过援助和投资方式,真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

第8篇:文都名师独家首发2014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

中国知名教育品牌

文都名师独家首发2014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马原部分

来源:文都教育 政治名师任燕翔

2014考研政治试题中马原部分从考察内容上看,依然是哲学一家独大,4道单选中2道为哲学,4道多选中亦是2道哲学,占了选择题的半壁江山。34题分析题依然是单独考察哲学部分,而且是考察哲学部分中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没有涉及今年特别受关注的历史唯物主义。这已经是自2010年以来连续第五年马原分析题单独考察哲学,而且只考察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了。

这样的命题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马原的命题相对稳定,很少受社会热点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可从时政的角度反推马原的命题;第二,马原中的哲学部分,尤其是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是考察的重中之重,得此二章得马原。从考察风格上看,马原亦延续了往年的风格,即选择题部分,哲学部分主要为案例型试题(从具体到抽象)、关系型试题(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政经部分主要为关系型试题,而科社部分主要为知识再现型试题。分析题部分第一问是从具体到抽象,答题方法是罗列唯物辩证法部分的原理,第二问是从抽象到具体,问“启示”,答题方法却不是联系实际,依然为罗列原理,比如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主观题答题技巧讲义》4-5页)

上一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思考下一篇:生产安全宣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