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2022-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业发展产生人才需求,课程组教师经过对重庆市生物制药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发现企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的生物制药工艺员。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制药生产过程由生物反应、分离纯化、药物制剂岗位群组成。分离纯化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把反应液中的绝大多数杂质除去,避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副作用和药害。由此可见分离纯化是生产安全无毒副作用药品的必经过程,开发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定位

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满足生产过程需要,课程组按照从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转换,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再将学习领域设置为学习情境,建立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基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按照产品生产流程先后顺序进行学习领域的序化,构建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从生产过程中得来的,要对课程进行定位,就要知道课程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整个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通过上游和中游解决原料来源问题,而原料要变成最终符合药典要求、可以销售的药品必须经过分离纯化,将原料中的绝大多数杂质除去。由此可见,分离纯化是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一个必须的环节。另一方面,在实现产业化的过程中,下游过程是生物制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和瓶颈。由此可见,分离纯化技术不论是在工艺方面还是实现经济效益方面,对于企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将本课程定位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分离纯化工艺员。

1.2 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

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是前修专业基础课、后继核心专业课衔接的桥梁,前修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制药设备、发酵技术等,后继课程有生物制药工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

2 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熟悉常用生物药物分离纯化技术及原理;掌握关键设备的构造、原理、使用及维护要求;了解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

技能目标:能读懂产品提取工艺流程;能看懂主要设备简图,平面布置图;能正确分析并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能进行工作溶液基本计算、称量和配制;能熟练应用各种常用分离纯化技术。

素质目标:具有严谨求实、自律、刻苦向上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社会交往等综合素质。

3 教学内容

3.1 客观性

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对重庆市生物制药行业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典型工作任务,分离纯化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同时结合职业资格标准,选取能够有针对性的训练岗位工作能力的教学情境。选取的课程内容是从分离纯化岗位实际出发,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3.2 合理性

针对高职学生的思维特点,将生产过程中的真实工作任务转化成了学习型工作任务,将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分散到了具体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在完成典型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也就是说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学生就学什么样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了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的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从岗位实际操作出发,突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1:1。

3.3 实用性

经过对整个生物药物生产过程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工艺流程都是从预处理工段开始,经过初步纯化、高度纯化到成品加工结束。课程组设计的学习情境,每一个都来自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完整的工艺流程,在相同的工艺流程重复了几遍之后,学生对生物制药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将会非常清楚。

不同产品其工艺流程虽然相同,但是在相同的工段,却采取了不同的分离纯化技术,将几个学习情境中相同工段的技术综合起来,就能覆盖这个工段的大部分技术。四个工段的技术综合起来,学生就能掌握整个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由此可见,不同产品的分离纯化,只是将四个工段中的技术进行不同的组合。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的是不同产品的分离纯化,也能够轻松应对。

为了使学生与生产过程进行零距离接触,课程组在教学内容中引入岗位职业技术标准,生产过程中每个分离纯化岗位都有操作规范,由此构成了分离纯化岗位职业技术标准。按照规范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4 教学设计

课程组的教学设计理念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课程内容,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能力为本”,使学生学会工作。

4.1 教学整体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认知实习—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顺序来进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由认知到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其中校内学习情境的组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进行序化,同时兼顾所涵盖的生产岗位呈递进和包含的关系。

4.2 理论与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按照企业中试的生产过程来设计,分为任务组织、任务策划,任务实施,结果评估四个阶段。

任务组织阶段,教师下发工作任务书,通过录像、实物或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学。任务策划阶段,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生产方案,并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展示生产方案,教师对生产方案进行评审,提出整改意见,学生修改方案。任务实施阶段,各小组自主实施生产,教师适时引导,提供咨询与帮助。任务实施后,对结果进行评估,通过自评、互评分析产品质量,教师根据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并对各学生的表现给出教师评价。在实施过程中,要设计教师教学方案和学生学习方案两部分内容。完成本课程所有学习情境后,学生形成了工作对象信息收集、选择工作方法和手段,制定工作路线,协调配合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过程结果,评价工作效果等固定不变的方法能力,形成了与未来职业要求对接的能力。

4.3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案

课程实施结束后,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方面来进行评价。

具体在实施过程中,知识掌握程度采用终结考核的方式来进行;技能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分解到了学习情境中,教师依据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训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给予技能评价,对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协调配合能力给予综合素质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综合考查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方法与运用

教学过程中,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任务组织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讲授法;任务策划阶段,采用小组讨论法,任务实施阶段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等;结果评估阶段采用引导法、互评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实际工作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手段与运用

课件制作方面,利用各类素材,如图片、Flash动画,操作录像等。采用真实设备图片、设备工作原理动画展示,把枯燥的工作原理、复杂的设备结构表现为动态变化过程。同时利用课程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建立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6 教学条件与满足

6.1 实训条件

本课程拥有分离提取实训室和生物制药工艺实训室等实训场所,拥有分离纯化岗位所需的大部分仪器,可满足校内教学需求。课程组一直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自2005年以来先后在重庆市5家行业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岗位训练和生产环境,在认知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2 师资条件

进行本课程的教学,需要有具备生物化工、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等学科知识的师资队伍,经过多年建设,课程组建立了一支爱岗敬业、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团队。

7 课程建设

聘请行业专家作为课程顾问,共同开发了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课程,编写出学生用教材,按照生产过程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显著的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同时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课程标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库、学习指南、视频课程等均已上网,给校内外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8 结语

教学内容针对生产中分离纯化岗位进行选取,随着分离纯化工艺和技术不断改进,新设备不段出现,课程内容还需及时进行调整,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介绍给学生,并尽快落实建设条件,满足学生实训需要。

摘要: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与满足、课程建设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旨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关键词:分离纯化,课程,设计

上一篇:对建筑住宅小区设计的综合论述下一篇:白地黑花瓷的装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