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研究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础化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的基础课, 课程包括无机化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相应的实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可以为专业学习提供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本课程通常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所以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和运用, 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所以, 我们依据本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现状对基础化学课程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1 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的学生总体基础薄弱, 我校生物制药专业招收的学生类型有:普通理科、普通文科、农学类, 有的同学甚至没有高中化学基础。因此, 部分学生对基础化学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 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惧怕学习基础化学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迎难而上, 克服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 使其学习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2]。

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要,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满意感,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基础化学的魅力, 了解到基础化学和专业课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基础化学的需要,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 讲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时, 可以举几种新药、特药, 或者众所周知的药物来分析, 说明这些药物具有某种作用是由于药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某一基团的缘故, 让学生明确基础化学知识是学好专业知识必备的基础, 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 在课堂上及时介绍本专业发展动态, 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的研究热点[3], 使他们尽可能多地掌握具有超前和应用价值的新知识及新信息, 学生对这些前沿的、能学以致用的内容非常感兴趣, 由此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1.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有了学习兴趣, 还得有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对基础化学学习的畏惧的心理致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 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教学过程中, 首先, 教师对所授课程应抱有积极、热情的态度去感召学生, 学生由于对教师的尊敬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迎合教师的期望, 教师也往往会从学生积极的反馈中获得自身的价值, 增强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 形成良性循环。其次,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 要进行赏识教育, 多鼓励, 少批评。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 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问题, 解答时有的放矢。同时应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还要信任学生,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学习基础化学的自信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 对其所取得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 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从而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比如, 在学习滴定分析时, 我们重点讲解酸碱滴定法, 学生运用对照学习法, 学会了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沉淀滴定的终点确定方法、滴定突越范围确定、滴定误差以及指示剂选择等知识, 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 这样学生就有了成就感, 从而改变了原来对学习化学知识的逆反心理, 消除了学习的恐惧心理, 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2 实验课改革

基础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课的一部分内容, 实验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思维方式是非常好的途径。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做实验。为此, 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验课的力度。

2.1 实验课的授课方式改革

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培养良好的素质, 这种教学体系既能使枯燥的基础知识易于被高职学生接受, 又符合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要求。比如: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这部分放在实验室讲解, 让学生在溶液的配制实验中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通过亲自动手获得的知识要比课堂上被动接受获得的知识更能灵活应用, 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实验课授课内容改革

实验课内容的选取要与专业密切相关, 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具备一定实验能力的基础上, 可尝试安排1-2次设计性综合实验。比如:在掌握滴定操作的基础上可以设计测定某种药物中某一成分, 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自己配制溶液, 设计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与一定的指导。通过开设设计性实验, 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思维方式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多种设计中得到启发, 达到教学为科研和生产服务的目的。

3 教学手段改革

3.1 多媒体辅助使教学更生动[4]

基础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 通过视频、动画、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学生对抽象、枯燥的化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讲到物质结构这一章内容时, 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主动思考, 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杂化轨道的类型、各种类型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有机化学部分内容的讲解中多媒体手段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比如:通过多媒体演示来理解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过程, 一些药物分子的结构分析等。但是,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很容易出现屏幕代替教案的现象, 致使教师照本宣科, 这样就起不到多媒体的作用, 笔者认为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需要配有传统的黑板教学, 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在黑板教学熟悉的前提下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开展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化资源。近年来, 笔者所在的学校大力发展质量工程, 积极鼓励教师创建网络课堂, 教师需将本课程相关的电子课件、电子教案、课后习题及答案、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中, 其他教师和学生均可以登陆查阅, 可以教学平台上进行在线答疑、在线讨论和布置作业, 克服了传统教学受课时、地点的限制, 这样不但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交流, 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共享。

4 考核方式多样化

采用平时考核、实验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考核方式[5],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平时考核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及作业完成情况, 要求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和早退。擅自旷课者每次扣5分, 旷课学时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迟到和早退者每次扣1分, 这种扣分制度可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核包括出勤、实验报告书写、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态度及实验方案设计, 每一个实验教师都要制定评分标准, 实验过程采取学生自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 这样可以敦促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实验, 这部分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为理论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联系实际自由发挥, 占总成绩的40%;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既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 又体现了技能获得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 学习主动性提高了, 化学基础扎实了, 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实践证明, 该教学模式有利于高职高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应根据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 结合学生实际, 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实验课改革、教学手段改革以及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对高职高专生物制药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基础化学,课程改革,制药

参考文献

[1] 董泽华, 刘宏芳, 邱于兵, 等.工科基础化学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13, 1:38-41.

[2] 李志华.兴趣理论在高专药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轻工科技, 2013, 4:166-167.

[3] 廖强强, 杨延, 任平, 等.基础化学课程中的电力特色教学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94-95.

[4] 林春田.浅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支持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11 (14) :100-103.

[5] 萨仁图雅, 白哈达.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教通讯, 2013, 15:54-56.

上一篇:悬臂挂篮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运用下一篇:农户融资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泰州市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