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2022-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氯气 化学品英文名: Chlorin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氧化剂、漂白剂的原料。生产多种有机氯产品和氯化物的原料。用于金属工业、杀菌、橡胶制造、锡再生等。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释放强烈刺激性的氯气,氯气在空气中不燃。但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加压气体-压缩气体,皮肤腐蚀/刺激-2,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1,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2,急性毒性-吸入-2,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内装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造成皮肤刺激、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可能造成昏昏欲睡或眩晕、造成严重眼睛刺激、吸入致命、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预防措施: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戴防护面具。 只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作业后彻底清洗。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沾染的衣物需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式的休息姿势。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如发生皮肤刺激,就医。 安全储存: 存放处需加锁。

防日晒、存放在通风良好处。 保持容器密闭。 收集溢出物。 废弃处置:

处置内装物、容器需按照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物理和化学危险: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主要成分: 含量 : CAS No. CL 99.6% 7782-50-5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至少15分钟。保持安静,注意保暖,然后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便携式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按上述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特别危险性:本品不会燃烧,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中和后排入废水站。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

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醇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

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易(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1 前苏联MAC(mg/m3):1 美国TLV TWA:OSHA 1ppm,3mg/m3[上限值]; ACGIH 0.5ppm,1.5mg/m3 美国TLV STEL:ACGIH 1ppm,2.9mg/m3 监测方法:甲基橙比色法;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饱和蒸汽压(Kpa):506.62(10.3℃) 熔点(℃):-101(纯)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相对密度(水=1):1.47 临界温度(℃):144 沸点(℃):-34.5 临界压力:7.71 溶解性:易溶于水,碱液。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CLo:2530mg/m3/30分钟;LCLo :500ppm/5分钟;LC50:293ppm/1小时 (大鼠吸入);LC50:137ppm/1小时 (小鼠吸入)。

皮肤刺激或腐蚀: 眼睛刺激或腐蚀: 呼吸或皮肤过敏:家兔吸入2-5mg/m3,5小时/天,1-9月,出现消瘦,上呼吸道炎、肺炎、胸膜炎及肺水肿等。

大鼠吸入41-97mg/m3,1-2小时/天,3-4周,引起严重但非致死性的肺水肿与气管病变。 生殖细胞突变性: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20ppm 。

精子形态学分析:小鼠口服20mg/kg/5天(连续)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一过性的眼及上呼吸道粘膜

刺激症状。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氯气可引起眼、上呼吸道及皮肤的刺激症状。 吸入危害: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度可致死。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把废气通入过量的还原性溶液(亚硫酸氢盐、亚铁盐、硫代亚硫酸钠溶液)中,中和后排入废水站。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人员戴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橡胶手套。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中国危规编号:23002 UN编号:1017 IMDG页码:2116 包装标志:第2类 有毒气体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可用液氯槽车、大、小液氯钢瓶(1000kg、500kg、80kg、50kg、3okg)包装。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必须防止撞击、曝晒和高温。钢瓶装卸、搬运时,必须戴好瓶帽、防震圈,严禁使用叉车装卸。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包装、职业危害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 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2002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3年12月7日起施行)

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423号)

5、《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53号令)

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

7、《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2009)

8、《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

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08)

1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

11、《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

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13、《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

14、《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

15、《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等。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数据审核单位: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编制;

第2篇:航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航空煤油是石油产品之一。英文名称Jet fuel No.3,别名航空煤油。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是由直馏馏分、加氢裂化和加氢精制等组分及必要的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一种透明液体。主要由不同馏分的烃类化合物组成。

总酸值,mgKOH/g≤0.015

芳烃含量,%(V/V)≤20.0

烯烃含量,%(V/V)≤5.0

总硫含量,%(m/m)≤0.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主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职业中毒极少见。

急性健康影响:吸入高浓度蒸气时,先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头痛、乏力、酩酊感、肌肉震颤、共济失调、甚至昏迷、惊厥等,同时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直接吸入液态煤油时,可发生急性渗出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干燥、皲裂及毛囊炎等。

慢性影响:以神经衰弱症状为主,重者可出现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本品对人体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较少,误服可消化道吸收。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迅速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让其呼吸新鲜空气,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清洁被等保暖。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污染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呼吸困难时给于输氧。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抢救治疗。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槽车、容器泄漏时,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应戴自给式防毒面具,用无火花工具收集漏液密封。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物料不能排入下水道,对大量泄漏物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对少量泄漏物用砂土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待处理)。对处理过场地

用大量水冲洗,排入废水处理系统。大量泄漏围堤收容。注意对周围水体污染。 第七部分: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必须穿规定防护服、鞋和手套。高浓度接触要戴防毒面具。

2)工作环境,严禁明火、金属碰撞,严禁穿钉鞋。

3)要使用防爆工具。

4)槽车灌装时先要接好静电接地线。

5)开、关阀门要缓慢操作,严格控制流速。(不超过3m/S)

6)槽车容器要专用设备,灌装时要密闭进行。

7)严禁超压和超装,容积≯95%、重量≯行驶证限量。

8)禁止撞击和震荡,要轻装、轻卸。

9)要经常巡回检查,防止泄漏。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库温不得超过25℃。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储存须知:

1)储罐储存要有防火防爆技术和喷淋措施。温度不宜超过30℃。

2)桶装仓储要密封不能与酸、碱、氧化剂混储,应分开储存。

3)仓库储存要通风,阴凉,仓温不宜超过30℃。

4)远离热源、火种,防止阳光直射 。

5)储存仓库内的电器照明、风机等要防爆,开关应设在仓库外。

6)现场配有固定消防设施和喷雾状水装置,并要有小型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等灭火机。

7)定期巡回检查。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最高容许浓度)无规定。

美国:TM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无规定。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水白色至淡黄色流动性油状液体,易挥发。pH:

熔点(℃):无资料

沸点(℃):121

相对密度(水=1):0.78~0.8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g/cm

3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28~60

自燃点(℃):224

爆炸上限%(V/V):0.6

爆炸下限%(V/V):3.7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溶剂、杀虫喷雾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不详

聚合危害:不详

分解产物:不详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属低毒类和微毒类,C50:125-225g/m3(大鼠吸入含芳烃0-22%航空煤油) LD50:>28mg/kg(大鼠经口,主要是C10-C16的烷烃,芳烃很少)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不详

刺激性:不详

致敏性:不详

致突变性:不详

致畸性:不详

致癌性:不详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不详

生物降解性:不详

非生物降解性:不详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不详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1)运输时要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危险品运输的规定,须有“危险品准运证”、“危险品车辆驾驶证”和“危险品押运证”。

2)运输途中不准在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 。发生故障或事故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处理。

3)槽车要有导静电拖线。

4)要用专用槽车,夏季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

5)车辆要备有二只以上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机和防爆工具。

6)不能与氧化剂同车混运。

7)桶装用汽车运输时,桶要堆放整齐,稳固,上层桶中间线不准高过栏板。

8)押运员要随身携带“危险品押运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该物质为第3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无资料

第3篇:汽柴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汽油)

一、标识

中文名 汽油

英文名 gasoline;petrol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CAS号 8006-61-9

危险性类别

第3.1类 低闪点易燃液体。

论学类缴

烷烃

二、主要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C4~C12芳烃和环烷烃。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主要用法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

三、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

1、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木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疼、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疾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眼膜溃烂、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溃疡,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引起肝、肾损害。

2、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混乱、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神经分裂症。皮肤损害。

四、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1 眼睛接触 提起眼皮,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出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五、燃爆性与消防 燃烧性 易燃 。

闪点(℃) -50;爆炸下限(%) 1.3 ;引燃温度(℃) 415-530;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 0.813。

危险特性 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爆燃。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汽油是汽油发动机的专用燃料。按其应用场合有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汽油之分;按其组成特性分有含铅汽油和无铅汽油。为减少汽车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已规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炼油厂一律停止生产车用含铅汽油,改产无铅汽油;同年7月1日起,全国各销售网点一律停止销售车用含铅汽油,改售无铅汽油;相应地全国所有汽车一律停止使用含铅汽油,改用无铅汽油,实行汽油无铅化。

汽油无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含铅汽油,如90号车用汽油铅含量不大于0.35g/L,93号、97号不大于0.45g/L。无铅汽油并不是汽油中一点不含铅,根据质量指标,它的铅含量不大于0.013g/l,只不过与含铅汽油相比要少得多。为什么无铅汽油铅含量不大于0.013g/L?如果铅含量超过0.013g/L,就会毒害发动机催化变换器内的摧化剂,所以国际上对无铅汽油的定义是以低于该数值为标准的。

六、性能要求

根据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先将汽油和空气混合气吸入气缸,经过压缩后由火花塞点燃,放出热量,使空气膨胀,产生压力,推动活塞下行,经连杆带动曲轴旋转而对外作功,同时将废气排出。由此可概括汽油的使用性能:良好的蒸发性能;良好的抗爆性能;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能和良好的抗腐蚀性能。这称为汽油的四大品质要求。

(一)蒸发性

汽油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性能,称为汽油的蒸发性。汽油蒸发性是否良好,直接影响汽油机中的燃烧是否正常,影响发动机的功率和经济性能,因而汽油的蒸发性能十分重要。

汽油必须具备适宜的蒸发性能,蒸发性能太好,则汽油在未达到汽化器前就会在供油管路中蒸发,形成气栓,导致汽油不能顺利进人汽化器,严重时会中断供油;使发动机熄火,停止工作,这就是所谓的气阻现象。汽油蒸发性太差,会使油气混合气中含有较多的悬浮状汽油液滴,混合气组分不均匀,燃烧不完全,发动机工作不稳定。液滴进入气缸后会破坏气缸壁上的油膜,流人润滑油箱则会稀释润滑油。最终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磨损加剧,燃料耗量增大,甚至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

因此,汽油要具有良好的蒸发性能。我国用馏程和饱和蒸气压两个指标来评定,汽油的馏程为35-205℃。

(二)抗爆性

汽油的抗爆性是指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不发生爆震现象的性能。汽油应具有良好的 抗爆性,以保证发动机运转正常,不发生爆展,充分发挥功率。用来评定汽油抗肠性能的 指标是辛烷值和抗爆指数。 辛烷值是车用汽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是一个国家炼油工业水平和汽车设计制造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汽油的辛烷值越高,其抗爆性越好。 所谓辛烷值是指和汽油抗爆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使用中汽油的辛烷值则是与标准燃料在试验仪器上测定得到的一个比较值。辛烷值的测定方法有马达法和研究治两种,马达法测定条件较为苛刻,因而同一种汽油用研究法测定的辛烷值要比用马达法测定的辛烷值高8个单位左右。抗爆指数(ONI)是同种汽油研究法辛烷值(RON)与马达法

3 辛烷值(MON)的平均数,即 ONI=(RON十MON)/2用来表示汽油的道路行驶中的抗爆性能,更接近于车辆运行时的实际情况。随着汽油发动机压缩比的不断提高,发动机的功率随之提高,经济性增强;但发动机产生爆层的倾向增大,为此对辛烷值的要求也越高。提高辛烷值的方法有:改进炼油工艺;在汽油中加人高辛烷值组分和加入抗爆剂。

(三)安定性

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安定性好的汽油,长期储存也不变质,反之汽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颜色变深,生成粘稠胶状沉淀物。使用这类安定性差的汽油,会在油箱、输油管和过滤器中形成胶状物,堵塞油路甚至中断供油。胶状物还能使气门粘滞,关闭不严,降低发动机功率,在高温时会分解生成积炭沉积在气缸盖、气缸壁和活塞顶上,致使气缸散热不良、发生过热,引起爆震和加大磨损。此外,汽油胶质的增加会使辛烷值下降,酸度升高,因此,汽油必须具有良好的安定性。汽油安定性用实际胶质和诱导期两个指标来评定。影响汽油安定性的根本原因是汽油中存在不安定组分,特别是不饱和烃如二烯烃等。它们虽含量不多,但极易氧化,对油品质量危害很大。汽油的安定性还受到储存条件的影响,如温度、空气、阳光、水分和金属等,都会加速汽油的氧化变质。改善汽油安定性的方法通常有:采用先进的炼油工艺,如重整和加氢裂化,尽可能除去汽油中的不良组分;采用降低储存温度、减少温差变化,尽量使油罐容量装至安全高度,避兔与水分、非金属接触等,以延缓油品的氧化变质速度,也有利于减少蒸发损耗;加入抗氧化添加剂;提高油品的抗氧化能力。

(四)腐蚀性

在储运和使用过程中,油品中的不良成分对与之接触的金属产生腐蚀的能力称腐蚀性。不良组分包括硫及硫化物、水溶性酸或碱和有机酸性物质等,当然,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汽油是不会对金属产生严重腐蚀的。评定油品腐蚀性的指标有:硫含量、腐蚀试验、水溶性酸或碱和酸度。

七、车用汽油的品种、牌号和选用

我国车用汽油按现行标准有3个品种9个牌号。 (一)汽油

4 按马达法辛烷值划分为70号和66号2个牌号。其含义如70号汽油表示其马达法辛烷值不低于70。70号汽油按规定到2000年前停止生产,66号汽油已淘汰。

(二)车用汽油

按研究法辛烷值划分为90号、93号和97号等3个牌号。其含义如90号汽油表示其研究法辛烷值不低于90。90号、93号车用汽油相当于国际上的普通汽油,97号则相当于高级汽油。其质量执行GB 484-93国家标准。

八、注意事项

(一)汽油具有一定毒性,平时不要以汽油作溶剂洗手或其他物品,严禁用嘴吸汽油,也尽可能少吸闻油蒸气。

(二)注意储存油品的质量变化,尤其要注意实际胶质的变化。加油站对经营油品要做到“先进先出”。

(三)严格执行有关的操作规程,在储运、接卸油过程中,严防水分、机杂及其他油品混入。

(四)当汽车使用不匹配牌号的汽油时,可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当加用低于要求的牌号汽油时,应告诉驾驶员可将点火角适当推迟;当使用高于要求的牌号汽油时,可将点火角适当提前,以保证发动机的功率,降低汽油消耗。

(五)为防止汽车在夏季高温地区行驶中可能发生气阻,特别是载重汽车和大型客车等,要加强对发动机的冷却、通风,必要时,对汽油泵、进油管可采用隔热、滴水等方法。

(六)汽车油箱要经常装满汽油,以减少油箱中的空气量,防止汽油氧化生胶。

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柴油)

柴油主要作为柴油机的燃料。由于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功率大、耗油少、燃料火灾危险性较小等优点,使用广泛。随着柴汽比(柴油与汽油的生产量之比)的调整,柴油的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

一、性能要求 由于柴油机的结构特点与汽油机不尽相同,两者的工作原理也不一样,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是先将新鲜空气吸入气缸并压缩,使压力、温度升高,接着将柴油以雾状喷入被压缩的高温气中形成混合气;即着火燃烧,使气体急剧膨胀产生高压,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经连杆带动曲轴旋转而对外作功,同时将废气排出。因此柴油在性能上要求有:良好的蒸发和雾化性能;良好的燃烧性能;良好的安定性能和无腐蚀性及低磨损性等。

(一)蒸发和雾化性 轻柴油要具有良好的蒸发性,能与空气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为此要有合适的馏分组成和一定的粘度范围,既能保证柴油机动力的正常发挥;降低油耗,减少磨损,又能保证高压油泵的润滑和柴油的雾化质量。柴油的蒸发性用馏程和闪点两个指标来评定。柴油的馏程为200-365℃。闪点对柴油蒸发性能并无多大联系;它可看作是柴油在储存、接卸和使用中的防火安全指标。有必要提一下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凝点指柴油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冷滤点是指柴油中形成蜡结晶不能通过滤网的最低温度,同种柴油,冷滤点高于凝点4-6℃。柴油的凝点越低,输转倒装作业越顺利,发动机泵送性越好。但凝点不能作为柴油可能使用的最低温度,因为在温度降低时,柴油在凝固之前蜡结晶的出现就会造成供油不畅或中断,因而柴油凝点要比环境温度低5-10℃,这种柴油才能顺利使用。冷滤点与柴油的实际使用温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不管柴油是否加有流动改进剂,都可用来判断柴油可能使用的最低温度。

(二)燃烧性 柴油的燃烧性也叫发火性或抗爆性,它表示柴油自燃的能力。 柴油经高压油泵喷入燃烧室雾化,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自行燃烧,这个过程的长短 决定了柴油机能否正常工作。为此要求柴油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自燃并正常地完全燃烧。评定柴油燃烧性能的指标是十六烷值。十六烷值是指和柴油燃烧性能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柴油十六烷值的测定和汽油辛烷值测定相似,使用中柴油的十六烷值是与标准燃料在专门试验机上测试得

6 出的比较值。使用十六烷值高的柴油,易于启动,燃烧均匀且完全,发动机功率大,油耗率低,但过高反而会加大油耗量。因而高速柴油机可使用十六烷值不小于45的轻柴油,中低速柴油机可使用十六烷值35-40的重柴油。

(三)安定性 柴油的安定性是柴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的能力。安定性好的柴油在储存过程中外观颜色变化不大,不易生成胶质。安定性差的柴油储存一定时间后颜色明显变深,实际胶质增加,影响正常使用。柴油安定性的好坏和汽油一样,除受储存条件的影响外,主要决定于其化学组成,直馏柴油烯烃含量很少,安定性好。用两次加工馏分调合的柴油,含有较多烯烃,安定性就差,易氧化,不宜长期储存。评定轻柴油安定性的指标有碘值、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实际胶质和10%蒸余物残炭,在柴油质量指标中都作了严格和明确的规定。

(四)腐蚀性及磨损 不论是轻柴油,还是重柴油,都不能有大的腐蚀性,否则会腐蚀柴油机部件,缩短使用寿命。柴油中,硫含量、硫醇硫含量、酸度和水溶性酸或碱均能引起发动机供油系统和气缸等零部件的腐蚀和磨损。机械杂质会堵塞滤清器,磨损高压油泵和喷油嘴等,破坏正常供油,损坏机件。因此,国家对上述各项指标均作了严格规定。

二、品种、牌号与选用 柴油分轻柴油和重柴油两种。

轻柴油 轻柴油是1000r/m6n以上的高速柴油机的燃料,目前仍按质量分为优级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按凝点各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35导和-50号等6个牌号。0号轻柴油表示其凝点不高于0℃。其质量执行GB 252-94国家标准。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轻柴油的质量需要改进提高。选择轻柴油以保证最低气温高于冷滤点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情况选用:10号轻柴油适用于有预热设备的高速柴油机;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4℃以上的地区;

-1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以上的地区; -2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5-14℃的地区; -35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14-29℃的地区; -50号轻柴油适用于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在-29-44℃的地区。 风险率为10%的最低气温表示最低气温低于该温度的概率为0.1。

第4篇:2018氢氧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氢氧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caustic soda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用途极广。化学工业用于制造甲酸、草酸、硼砂、苯酚、氰化钠及肥皂、合成脂肪酸、合成洗涤剂等。纺织印染工业用作棉布退浆剂、煮练剂、丝光剂和还原染料、海昌蓝染料的溶剂。冶炼工业用制造氢氧化铝、氧化铝及金属表面处理剂等。另外,在搪瓷、医药、化妆品、制革、涂料、农药、玻璃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对水生生物有害。 预防措施: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戴防护面具。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沾染的衣物需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式的休息姿势。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 存放处需加锁。 废弃处置: 处置内装物、容器需按照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标准执行。

物理和化学危险: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固碱易潮解,遇潮时对铝、锌和锡具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汽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腐蚀性和刺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直接接触皮肤和眼可引起灼伤;误食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NaOH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急救:

浓度 CAS No. 30% 1310-73-2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20-30分钟。继用1%-5%醋酸或3%硼酸溶液冲洗中和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至少15分钟。不可用酸性溶液中和碱剂,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禁止催吐和洗胃,以免促发穿孔,可插入一鼻胃管,抽出碱性液体,再注入或口服3%-5%醋酸或5%稀盐酸、食醋、柠檬汁以中和强碱,然后给予鸡蛋清或植物油等150-200ml。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进入事故现场应佩戴便携式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按上述急救措施对患者进行急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特别危险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全面罩)。在上风方向灭火。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内湿度最好不大于85%。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2 前苏联MAC(mg/m3):0.5 美国TVL-TWA:OSHA 2mg/m3 美国STEL:ACGIH 2mg/m3 检测方法:酸碱滴定法;火焰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 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熔点(℃): 318.4 沸点(℃):1390 相对密度(水=1): 2.12 饱和蒸汽压(Kpa): 0.13(739℃)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忌物: 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毒雾。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中毒:LD50:40mg/kg(小鼠腹腔)

皮肤刺激或腐蚀:家兔经皮:50mg/24 小时,重度刺激。 眼睛刺激或腐蚀:家兔经眼:1%重度刺激。 呼吸或皮肤过敏: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 。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

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稀释后,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注意防止发生环境污染。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中国危规编号:82001 UN编号:固碱1823;液碱1824 IMDG页码:固碱8225;液碱8226 包装标志:第8类 腐蚀性物质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

固碱:可装入0.5毫米厚的钢桶中封严,每捅净重不超过100公斤,塑料袋或两层牛皮纸袋全开口或半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 普通木箱。液碱:通常采用普通碳素钢制作的槽罐车、船舶散装。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钢桶包装的可用敞车运输。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 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包装、职业危害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根据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 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6年7月2日通过)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于2002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3年12月7日起施行)

4、《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动部发423号)

5、《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53号令)

6、《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

7、《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 12463-2009)

8、《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2009)

9、《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 15098-2008)

10、《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12)

11、《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

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13、《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

14、《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

15、《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013)等。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数据审核单位: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编制;

第5篇:液化气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液化石油气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丙烷、丙烯、丁烷、丁烯 大于97% 68476-85-7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

危险性类别:第2.1 类易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

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

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

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麻醉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眼睛接触: 无资料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食,催吐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

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

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

处的火

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

状水、

泡沫、二氧化碳。

灭火注意事项: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

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

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

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

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

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

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

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 1000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

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 有特殊臭味。 熔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 沸点(℃):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 -74. 爆炸上限%(V/V):33.0 引燃温度(℃): 426~537 爆炸下限%(V/V):5.0 溶解性: 无资料 主要用途: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 也可用作燃料。

其他理化性质:无资料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

避免接触的条件:明火、高温

聚合危害:无资料

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突

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

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刺激性: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无资料

致突变性: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1053 UN编号:1071 包装标志:4 包装类别:Ⅱ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

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装有液化石油气的气瓶(即石油气的气瓶)禁止铁路

运输。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

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 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

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

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

起施行,《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19号令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车间空气中液化石油

气卫生标准 (GB 11518-89),规定了车间空气中该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及检测

方法。其它法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 ([81]劳总锅字1号)。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辽宁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及标准汇编

(三)

3、国务院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15日起施行

4、《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5、《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6、《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19号令;

7、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第6篇: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和作用

根据CCAA关于管理体系审核员继续教育的要求,我选了一门《危险化学品管理基本知识》讲座,拿到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期望对安全生产和危化品管理能有一些帮助。 化学品:指天然的或人造的各类化学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它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以化学性质可分为九大类:即爆炸品、压缩和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害品、腐蚀品、放射品、杂类。以危害结果可分为三大类:理化性危险、健康危险、环境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是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简称SDS。

在国家标准《GB/T16483-2008》中规定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和项目顺序。标准规定安全技术说明书共包括16项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化学品名称和企业、危险性概述、成分组成信息,这部分告诉我们它是什么物质,有什么危害,这是在紧急事态下首先需要知道的;第二部分是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这部分告诉我们危险情形已经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三部分是操作处置与储存、接触和个体防护、理化特性、反应性,这部分告诉我们如何预防和控制危险发生;第四部分是毒理性、生态信息、废弃处置、运输、法规和其它信息。咱们监狱作为使用者,对化学品的危险性、储存、防护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是我们必须搞清楚的,这也是保证我们使用安全的要求。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第一,它是化学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使用的指导性文件;第二,它是应急作业人员进行应急作业的技术指南;第三,它为制订危化品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第四,它是化学品登记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手段;第五,它是企业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

正因为它这样重要,所以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要求化学品的流通必须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也正因为它这样重要,作为使用方一定要向危化品提供方索要安全技术说明书。谢谢大家!

上一篇:学校线路安全检查工作下一篇:夏季四防安全生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