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卫生监测小结

2023-0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次供水卫生监测小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二次供水卫生监测小结

上海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

基金项目: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预警及监督体系优化建设”项目(GWⅢ-39)

作者简介:陈嘉(1973— ),男,主管医师,硕士。

摘要: [目的] 了解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二次供水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中二次供水卫生监督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本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及水质自检等方面合格率较低,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仍低于同期管网水合格率。主要不合格指标为耗氧量、菌落总数和余氯。 [结论] 二次供水水质卫生仍存在薄弱环节,应通过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实现二次供水的科学监管,确保二次供水水质安全。

关键词: 二次供水; 卫生监督; 监测

二次供水是指集中式供水在入户之前经再度储存、加压和消毒或深度处理等,通过管道或容器输送给用户的供水方式。[1]二次供水主要是为弥补市政供水管线压力不足,保证居住、工作在高层楼房人群用水而设立的,也是高层供水的主要形式。由于城市市政供水压力不可能满足城市所有地方和任何高度供水压力的需要,楼高超过一定范围的建筑,都应设计和建设二次供水设施,确保用户的正常供水[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二次供水设施也不断增加,二次供水覆盖的供水人口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城市供水的主要形式。二次供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已建立覆盖全市的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监测网络, 并通过“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平台)综合分析评价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现将平台中上海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寻找二次供水卫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同时探讨平台在二次供水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辖区内市政水厂供水人口的比例确定二次供水设施水质监测点。共设置284个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水质监测点。每季度进行1次水质检测,采样点为二次供水设施的出水口处。监测数据录入平台并进行分析。

对全市的二次供水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检查采用统一的二次供水卫生监督检查模板,检查内容包括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二次供水设施情况、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等。监督数据导出生成Excel表进行分析。

1.2 水质检测指标与方法

检测指标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規定的除放射性指标外的常规水质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消毒剂余量指标等共计40项,水质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执行。

1.3 评价标准

水质指标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进行评价,每件水样所检测的指标中有1项指标不符合评价标准视为不合格水样。依据《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评价。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

二次供水单位卫生管理情况总体情况良好,日常卫生管理制度、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制度的合格率均在98%以上。2007—2010年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水污染事件防范措施的合格率平均为91.0%,与之相比,2011—2012年有了较大提升。但2011年二次供水单位使用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合格率仅为65.4%,2012年上升至81.0%,尽管较2011年有提升(P<0.01),但在卫生管理整体情况中,其合格率依然偏低(表1)。

2.2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防护情况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防护情况良好,卫生防护合格率在97%以上。(表2)

2.3 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情况

二次供水单位的定期清洗消毒记录的合格率为98.6%,但检查二次供水单位清洗消毒后进行水质自检并能提供水质自检报告的情况,其合格率仅为81.0%(表3)。

2.4 二次供水设施水质检测结果

2012年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样品合格率比2011年有所提高,但仍明显低于同期管网末梢水的样品合格率(P<0.05),见表4。

2011—2012年二次供水水质检测不合格指标共计352项次,菌落总数、浑浊度、余氯和耗氧量等为主要不合格指标(表5)。

3 讨论

上海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监测结果显示,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质状况总体情况良好,但二次供水仍存在隐患,水质合格率低于同期管网末梢水水质,二次供水单位在水箱清洗消毒及水质自检等方面仍存在管理漏洞。应依托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提高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效率,保障二次供水卫生安全。

3.1 本市二次供水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一直是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重点。近年来随着卫生监督工作力度的加强和宣传培训,全市二次供水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提升。但从卫生监督结果来看,本市二次供水依然存在安全隐患。本市二次供水单位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合格率2012年较2011年虽有大幅提升,但与总体合格率相比,依然偏低。水质自检合格率也仅为81.0%左右。二者合格率偏低显示部分二次供水单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消毒产品,忽视清洗消毒后的水质自检,这将会导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效果差,带来水质卫生隐患。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低于管网末梢水水质合格率,同比降幅超过10.0%。影响二次供水水质的不合格指标主要为耗氧量、菌落总数和余氯,分别占比46.3%、27.6%、8.5%。耗氧量超标显示水质可能存在有机物污染;菌落总数和余氯不合格,显示水质消毒效果差,存在微生物污染。而这些都和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不彻底有关。今后,应针对这些薄弱环节,督促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加强管理,消除水质安全隐患。

3.2 进一步加强二次供水监管,确保用水安全

① 完善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以立法助推二次供水良性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二次供水设施也在不断增加,二次供水管理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如新形式二次供水的出现、新材料在二次供水中的应用、现有管理模式中某些管理职权划分不明、管理职责不清等。而现行的《上海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办法》制定于20世纪90年代,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已不适应目前城市二次供水发展和卫生监管的需要。应尽快着手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对二次供水产权主体、管理责任、行业标准,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做出具体的界定和要求,保障城市二次供水良性发展。

② 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二次供水科学监管。二次供水设施数量多,存在巨量水质监测数据。如单纯依靠有限的人力监管,难免不出现监管盲点,导致水质安全隐患。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于2009年建立了“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二次供水卫生中实现科学监管。“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控制平台”的目标为实现生活饮用水的监督预警和科学管理,整合了包括出厂水、管网末梢水、二次供水等多种供水形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利用,最终达到科学监管的目的[3]。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通过与平台密切相关、覆盖全市的监督监测网络,定期进行水质监督监测,监测结果汇总入平台数据库,并进行分析整合,以便及时发现水质变化规律和异常情况,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此次通过对平台内的二次供水监督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并通过与管网末梢水水质数据的比较,发现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及水质卫生隐患,说明平台的建立与运用有利于掌握和分析全市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状况,防范二次供水污染危害人群健康,有利于合理调配有限的卫生监督资源,实现二次供水的科学监管,为科学决策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二次供水卫生安全提供支持。

4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甘日华,温伟群.饮用水卫生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

[3]毛洁,张怡琼,应亮,等.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预警控制平台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773-774.

作者:陈嘉 毛洁 应亮等

第2篇: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现有的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效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近几年城市供水现状,寻找相关影响性因素,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大二次供水的监督执法力度。因此,论文针对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对策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城镇化进程开始加快,二次供水已经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间接性造成饮用水污染的影响性因素。在此期间,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排除相关安全隐患,加强对二次供水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一步地保障水质与水体安全,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管。

2 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问题

2.1 各部门权责划分不明确

在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了解目前城市的生活用水监管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明确不同部门的监管范围。但是,相关的规定指明,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饮用水的卫生监管工作,而行政主管部门则负责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工作。在现实生活中,两个部门同时监管饮用水卫生,但缺乏部门间的沟通协作,管理上的信息衔接存在问题,用水的安全监管和安全保障无所适从,管理和监管难以明确化,导致整体的二次供水管控存在较大的缺陷。

2.2 二次供水设施未经过卫生监管

在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中,部分二次供水设施设备并没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且未进行预防性卫生监督,无相关的机构主动向行政部门提出审查和验收管理,使得整体的供水设施设备的蓄水池容积过大、用水量过多,只注重水量的保障,缺乏对水质的确定。其中,一旦储水时间大于两天,那么会导致消毒剂繁衍出较多的细菌,出现微生物指标超标情况。即使饮水和消防处于同一水池中,那么容易出现死水层,导致蓄水池检查口和顶部口处于同一高度,会导致设施的安装的不规范和不合理,出现防雨、防尘、防虫等情况,且导致室内水箱顶部与屋顶距离小于80cm,卫生监管人员难以进入其中进行消毒清洗[1]。

2.3 蓄水池的间断性使用

在城市的二次供水监管中,部分高層小区的蓄水池存在间断性使用的情况。在蓄水池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经常性出现储备水,导致市政供水出现正常供水停留时间过长的现象,尤其在春夏季水量用大的情况下,经常出现水质变质污染和污染物过多等情况,使得供水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在进行蓄水池的建设时,部分老建筑的蓄水池是应用传统的水泥混凝土材料,材料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导致水池缺乏维修管控,经常性出现锈蚀、结垢等问题,导致水质污染问题十分严重[2]。

2.4 卫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在城市的二次供水监管中,想要对城市二次供水系统进行合理管控,提升整体的安全质量,必须做好基础性的系统维护,实现高标准的安全卫生监管。由于凭借一人之力难以完成基础性工作,且需要应用多种设备、器材以及消毒剂,故如果没有资金作为支持难以实现卫生监管的高效率。一般来说,部分管理单位为了降低资金支出,通常会自行清理或延长清理时间,且通常有相关的管理单位不具备清理和维护的资格,导致相关工作难以达到基础性的卫生安全要求,且难以达到清洁卫生目的,降低水质的安全性。由于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卫生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水暖工兼任,其用水意识淡薄,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知程度低,将供水职责与日常清洁管理等同化,导致整体的小区供水卫生得不到保证[3]。

2.5 审核验收不过关

在城市的二次供水监管中,城市二次供水卫生与安全管理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且有对应的检验标准。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经常性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对卫生管理条例进行调整,即卫生监管部门不能主动对建筑施工系统水质进行检测和处理,只能在事故发生之后完善自己的检验工作。在此期间,城市二次供水排水系统由于经常受到外部污染源的入侵,其内部会出现较多的饮水安全问题,从而导致整个设施设备的细菌滋生,外接管理不到位,卫生死角情况经常性出现,水质不卫生情况也频繁发生[4]。

3 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城市的二次供水监管中,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饮用水监管的规章界定,对二次供水机构进行卫生行政许可认证,做好日常的监督管控,做好明确的规定和监管。根据相关供水监管情况以及工作实践,对工作内容进行完善,明确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实行网络化监管,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切实做好二次供水的卫生安全监管工作。此外,还必须加强和重视对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审查、施工和验收,实行不同环节的预防性管理,完善相关手续的办理工序,实现高标准的卫生监督认可,保证投入使用的供水设施设备具有较高品质。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使得该项工作引起政府等部门的注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获取较高的社会关注度,提升该项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3.2 提高二次供水单位的管控标准

在城市的二次供水监管中,必须加强对于二次供水责任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定期组织培训,重点结合二次供水污染案例进行分析,了解二次供水管理规范示范单位评定标准,使得参与培训人员通过培训增强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性且具备安全责任意识的团队,有效掌握二次供水规范需求以及专业性知识,建立相关的可应用型管理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相应的蓄水池进行消毒,做好水质检验,实现高标准的供水设施巡查维护和管理。无论是二次供水还是初次供水,都需要从源头着手,对自来水厂的供水系统优化,实现输水管道的更换,提高供水的质量,进一步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二次供水单位的水资源合理管理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管控标准,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5]。

3.3 加强审查预防工作

在城市的二次供水监管中,由于二次供水系统涉及安全卫生问题,因此,除了基础性的审查外,还必须做好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作用,确保综合检查工作有序化。如果二次供水系统的基础性设施设备不符合实际需求,那么需要在水质产生污染前对系统修正和完善,使其达到安全标准,提升卫生安全的防治效果,减少问题产生的概率。由于我国目前很多城市都会对供水的加压技术进行创新,使得二次供水不需要注水池等设备就可以解决水池污染问题,使得管理部门积极地引用新技术,实现高标准的城市新技术应用,完善供水模式,减轻水质污染问题。我国城镇中的清洁水箱经常会出现二次供水卫生死角,故管理单位必须加强对基础设施设备的管控,制定合理的清洁策略,定期对水箱进行消毒,实现高标准的二次供水系统水箱配备,定期抽查检验水质的清洁度,并定期做好记录。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管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二次供水的质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了解二次供水卫生安全问题,提升供水的安全性,完善供水模式,减轻水质污染,以城乡的经济实力为依据配备高质量的供水设施设备,引进新技术和新理念,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基础性认知掌握程度,促进二次供水工作的可持續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霍玉刚.大同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6):65-66.

【2】王宾.城市二次供水卫生与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1):285.

【3】周秀梅,李皖宁.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现状及管理措施[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6,5(2):96-97.

【4】杨生,韩方岸,张辰.城市二次供水发展趋势及卫生管理措施的探讨[C]//中国卫生监督协会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121-1124.

【5】白喜顺,杨延彬.郑州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011):1371-1372.

作者:李子扬

第3篇:长春市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卫生危害因素调查及管理建议

摘 要 通过对长春市高层建设二次供水卫生现状调查,了解造成卫生危害的可能因素,经结果分析,对此提出管理建议。

关键词 高层建筑 二次供水 危害因素 防护对策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刘玉莲 王 宏 孙 磊 赵奕妮 李 杉

第4篇:二次供水小结

卫东区卫生监督所二次供水现场培训小结

8月4日,卫东区卫生监督所举办了二次供水培训班暨现场观摩会,全体卫生监督员参加了培训。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某某某、某某某等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信息公示、卫生管理及日常维护等做法,市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员罗婧现场作了卫生监督管理经验介绍,现场解答了卫生监督管理方面的疑问。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直观,达到了交流学习、学用相长、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预期效果,对规范全区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〇一六年八月四日

第5篇:二次供水卫生清洁制度

为确保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保护业主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和市、区卫生行政职能部门的规定和要求,现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 认真学习国家和市、区卫生行政职能部门对二次供水的法规 和要求,切实做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二, 做到高、低水箱(池)周围10米内、无工业、生活污染, 确保水质卫生。

三, 二次供水设施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做到每年一次体检和参 加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四, 每天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两次巡查和现场余氯测定,有记录备查,并做好环境清洁。

五, 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工作,请专业清洗队伍,每年清 洗、消毒二次,并接受区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样检测,确保水质安全卫生。

六, 积极、主动配合区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加强对本单位二次供 水设施的管理,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6篇: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确保二次供水的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根据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2001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

1、设施周围应保持环境整洁,应有很好的排水条件,供水设施应运转正常。

2、设施与饮用水接触表面必须保证外观良好,光滑平整,不对饮水水质造成影响。

3、通过设施所供给居民的饮水感官性状不应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不应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引起肠道传染病发生或流行。

4、设施(水箱或蓄水池)应有相应的透气管和罩,入孔位置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入孔或水箱入口应有盖(或门),并高出水箱面5cm以上,并有上锁装置。水箱的容积设计不得超过用户48h的用水量。

5、设施不得与市政供水管道直接连通,不得与大便口(槽)、小便斗直接连接。

6、蓄水池周围 10m以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和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围 2m内不应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7、水质检测必须:色度、浊度、嗅、味及肉眼可见物,pH、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增测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

8、设施的管理部门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

9、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上岗。

第7篇: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一、认真学习国家和市、区卫生行政职能部门对二次供水的法规和要求,切实做好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工作。

二、做到水池周围无工业,生活污染源,确保水质卫生。

三、二次供水设施由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做到每年一次体检和参加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四、按时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两次巡查和现场余氯测定,有记录备查,并做好环境清洁。

五、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每年至少二次,确保水质安全卫生。

六、积极、主动配合卫生监督职能部门,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8篇: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为加强二次供水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宾客身体健康,根据《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 组织机构

成立二次供水管理办公室

主 任:黄

成 员:

卫生管理办公室下设工作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工程部。

组 长:

成 员:曾太金

二, 卫生管理

(一)建立健全二次供水专项档案;

(二)从事二次供水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证”后方能上岗。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三)从事二次供水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凡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及病原携带者,治愈前不得从事二次供水工作。

(四)确保二次供水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水箱、水池周围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无有毒有害物质、无污水管线;

(五)每年定期对水箱、水池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水质由具备法定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将清洗记录归档。保证清洁的水箱、水池不受污染,防止二次污染;

(六)每次清洗消毒后,应将检验报告书存入档案,并记录检验日期;

(七)在清洁保洁过程中,必须做好对水箱、水池入孔加盖密封、加锁,对排气孔、溢水管、排污放空管口加金属网罩,防止蛀虫、老鼠等异物进入;

(八)一旦发现饮用水水质有异常变化,不得隐瞒,因立即报告卫生管理办公室和成都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防止介水传染流行。

附:兼职卫生管理员

曾太金

成都润邦国际酒店有限公司

第9篇: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参考模板

请各二次供水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该模板建立自身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为确保我单位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订如下卫生管理制度:

一、认真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切实做好二次供水卫生管理。水箱(水池)应封盖加锁,周围10米内无工业、生活污染源。

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并做到持证上岗。

三、每天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巡查和现场余氯测定,有记录备查,并做好环境清洁工作。

四、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由卫生管理人员或委托专业清洗队伍进行,清洗消毒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每年清洗消毒1-2次,并有记录。清洗后做好水质检测,水样必须送当地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接受卫生监督部门的抽样监测,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五、水质余氯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必须进行整改(加氯消毒等方式),并做好登记工作,保证余氯达标。

六、积极、主动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对本单位二次供水管理的监督,对管理人员违反二次供水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按本单位的职工考核规定进行处理。

二次供水卫生管理组织

******(请自行组建)

二次供水水质消毒制度

为规范二次供水水质消毒工作,保证水质的安全卫生,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加强二次供水水质消毒工作管理,制定消毒操作程序,明确管理操作人员,确保消毒工作质量。

二、消毒人员应当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三、使用的消毒剂应当标明产品的名称、生产单位、卫生许可批号,并做好索证登记工作,消毒剂配制和使用按说明书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四、根据每日余氯检测结果,当末端水水质余氯达不到规定标准时(余氯少于0.05mg/l),需进行水质消毒。

五、二次供水消毒后水质应当符合GB5749一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六、按水质消毒要求配置必要的设备,量筒、配置桶、余氯比色仪等器械,保证消毒质量。

七、规范水质消毒工作,每次水质消毒后做好登记工作,记录加消毒剂量,检测水质消毒前后的余氯。

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操作前准备:

1、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穿戴好清洁的工作衣、长靴、橡胶手套,并备有照明用具及清扫专用工具(必须清洗消毒后)带入箱池。

2、在单位醒目处张贴告示,使单位内各部门有所准备。 操作规程:

1、关闭进出水阀门。

2、打开排水阀或启动潜水泵,使水位下降至30cm左右,关闭排水阀或潜水泵,并堵塞出水口,防止污物进入。

3、清洗人员携带专用工具和水笼头进水箱(池)进行清扫和冲刷,先水箱(池)顶,后底,由里向外依次进行,如有损坏处进行及时修补。

4、洗刷和检查完毕,开排水阀或启动潜水泵,排尽污水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关闭排水阀或潜水泵。

5、用已配制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300-500mg/L)对内壁自上而下,由里向外,均匀地喷涂箱(池)壁表面,涂刷至入孔口,退出箱(池),盖上孔盖并加锁。

6、30分钟后打开进水阀,待水箱满后,开排水阀或启动潜水泵排水,彻底冲洗净残留的药物后,恢复供水。

7、恢复供水时采样送疾控中心进行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消毒液配制方法:

在专用消毒桶中事先标好相应的刻度线,并加水至满该刻度,将适量的含氯消毒原液(含氯量为4.5-5.5%)倒入量筒中,最后将量筒内的原液倒入加水的专用消毒桶,搅拌均匀待用。

二次供水水质卫生检测制度

1、每次水箱清洗后均需进行水质采样检测(市疾控中心于每周

一、二开展水质检测)。

2、水质必测项目为:色度、浊度、臭和味及肉眼可见物、PH值、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或二氧化氯);

3、选测项目为: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铁、锰、铅、紫外线强度;

4、增测项目为: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

5、水质检测记录应完整清晰,档案资料保存完好;

6、水质检测结果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二次供水水质污染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为了预防和控制突发性饮用、生活用水事故发生及水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规范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二次供水水污染预防措施及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事故应急抢救小组和事故应急后勤保障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2、事故应急抢救小组成员:

3、事故应急抢救后勤小组成员:

(二)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职责:一旦发生事故,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和水务部门报告,调配和组织相关人员及物资进行紧急事故抢救。

2、抢救小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理工作。

3、后勤保障小组职责:负责提供处理事故所需的物资等。

二、报告制度

(一)报告责任制度

1、事故报告责任人严格履行水电中心抽水加压管理员工作职责,以发现异常现象第一时间向事故报告责任人报告(5分钟内)。

2、事故报告责任人确认发生事故,立即向单位领导及时向卫生计生部门和水务部门报告(10分钟内),并同时了解事故经过,做好调查,现场组织处理工作。

(二)事故报告责任人:

三、现场处理

一旦发生事故,领导小组负责现场处理全面工作机协调工作。抢救小组承担现场处置工作任务,包括现场调查与控制,现场设施及污染的处理、样品采集、清洗消毒、水源保护等工作,快速消除污染,减少污染,启动储备水源。后勤保障小组启动贮备物资,对现场处理工作提供物资保障。

四、后勤保障及物资储备

后勤保障在事故发生时,要做好应急用水保障工作,同时购买大量纯净水或矿泉水供应各部门,若断水两天以上,要争取消防部门援助,用消防车拉水供应用水。

在稳定消费者情绪后,做好清洗、消毒和恢复供水工作。取水样送卫生计生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供水。

附: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联系电话

事故应急抢救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姓 名

联系方式 职 务

备 注

事故应急后勤保障小组

姓 名

联系方式

职 务

备 注

上一篇:社保缴纳申请书下一篇:生产安全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