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2022-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的功能。制定这个制度有很多预防措施,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预检分诊工作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摘要】门诊预检分诊是护士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就诊次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过程。为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门诊预检分诊失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本文对如何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预检分诊;护士素质;分析;对策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患者的窗口。很多的病人可以在门诊得到诊断、治疗和保健。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是指护士根据病人描述的症状,根据其病情的轻重及所属的科室,通过初步的病情诊断后安排病人去相应的专科就诊的技术过程。在门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预检分诊工作是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第一环节,在门诊工作,每一位护士都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热情服务,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护士预检分诊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信誉及经济效益,因此在门诊工作中能否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合理化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得到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为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门诊预检分诊失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本文对如何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医院是笔者所在地区的一家综合性的医院,担负着本市及相邻地区患者的诊疗工作。门诊设置专科三十多个,每年接待病人的门诊量为三十五万人次,日门诊量一千多人次。本文统计了2014年1月1日到3月31日期间挂错号的1976名患者。

1.2方法

对来门诊部签字换号的患者进行询问,了解错挂号的原因并记录,然后再与当日分诊护士核实,并分析错挂号的原因,进行登记,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2014年一季度本院门诊量共接待患者人数为79969人次,其中由于分诊形成的失误为1380人次,占总人次1.73%。对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由于护士诊断错误造成的失误为362人次,占总人数的26.23%;同于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不畅原因造成误诊为330人次,占23·91%;由于病人的方言不同影响造成的错误诊断为241人次,占17.47%;由于在就诊的高峰时段护士的人力不够,对于病情分析不细致准确而形成的误诊为243人次,占17.61%;由于病人的文化程度对于沟通的影响为101人次,占7·32%;由于护士的服务态度不够良好,而与病人没有很好的交流沟通所形成的误诊为67人次,占4·86%;由于护士对于医院专科诊疗范围不清楚而造成的影响为36人次,占2.61% 。

表1 预检分诊失误情况统计

3 预检分诊失误原因分析

3.1护士分诊判断错误

在一季度1380人次预检分诊失误中,护士诊断错误为362人次,占26.23%,是分诊失误主要原因之一。在门诊中做预检分诊的护士由于在院校主要学习的是护理学知识,医学的诊断能力较弱,对于现代医学的初步诊疗能力有限。特别是护士对新开设的专科门诊信息了解有限,对病人的病情不能很好的进行初步诊断,从而造成了分诊失误。

3.2分诊护士与病人的沟通问题

由于护士与病人沟通不顺畅形成的分诊失误占23.91%,这说明在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分诊护士没有很好的与病人及家属迅速的建立起友善的关系,没有很好的应用语言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同时由于一些病人来自于乡村,在沟通方式与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一起问题,不能很好的表诉病情,也是护士与病人沟通不畅的原因。

3.3病人来自各地,多使用地方方言与护士沟通,由此影响了护士诊断,经分析此类原因占17.47%。使用方言表诉病情,较难让护士理解患者表述的症状,易造成预检分诊失误。

3.4 分诊护士人力少

门诊护士的工作职责较多,职能包括导医、分诊、传染病预检分诊职责,同时负责导诊、分诊、诊区的整洁和消毒、护送危重病人就诊和住院等工作职责,当患者就医时段较为集中时,门诊护士工作量较大,有时对于患者的症状了解不全面,也会造成分诊失误。

3.5护士服务态度欠佳及医院个别专科范围不明晰

由于医院专科较多,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增的科室也较多,有些专科诊制范围不明晰,这让护士分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由于个别护士服务态度欠佳,对于患者的病情症状了解不清楚,也会形成误诊。

4 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的对策

4.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医院应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让护士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让患者感受到医院良好的服务水平,让患者心中产生信任感,安心接受医生的诊治。

4.2护士应有冷静、耐心、富有同情心的工作态度。预检分诊中的病人多是求治心切的病人,希望能够尽快的求医,缩短等待时间。此时,护士应有冷静、耐心、富有同情心的工作态度,安抚患者,劝导患者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并提高效率,及时的预检分诊。

4.3更新观念,丰富现代护理知识。预检分诊护士要积极的学习业务知识,更新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具体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对于分诊护士医学诊断学知识欠缺影响疾病诊断的情况,医院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请科室医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对疾病的识别水平,及时的解决分诊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当医院有新成立的科室时,要对分诊护士进行培训,让其了解诊治的范围。

4.4加强护士的服务态度的管理

分诊护士是医院对患者服务的窗口,其对患者的服务态度质量直接对于医院的形象有直接的影响,医院要加强对护士的管理工作,建立了针对服务态度的考核和处罚制度,加强护士的思想意识,提高护士服务水平。

4.5合理调配人力

适当增加分诊护士,在病人就诊高峰时段,安装合适的人员缓解分诊的压力。对病人病情进行较好的初诊,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提高医院的诊治效率。

对门诊分诊护士进行分诊能力、沟通能力的培训和服务态度的管理,是提高病人对医院门诊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淑兰,鲁云鹤.分析急诊观察室病人特点强化急诊特色管理.中国医院管理, 2008, 3(23): 51-52.

[2]曾会群,李垒.护士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29.

[3]杨百芬.浅谈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浙江临床医学, 2004, 6(6): 536.

[4]王英.加强医院门诊工作管理的实践.现代医院管理, 2006, 4(3).

作者:王利娟

第2篇:儿科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探究将人性化护理干预作用于儿科门诊预检分诊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共计纳入200例需接受预检分诊工作的患儿进行统计,所有患者纳入时间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根据护理措施差异结合随机数分组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100例)、观察(10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本门诊分诊护理,观察组患者强化基本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就诊时间以及满意度作为两组患者统计差异效果区分标准。结果:组间患者在就诊时间的对比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 <0.05);组间患者在满意度方面的对比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 <0.05)。结论:基于基本门诊护理,对内容进行优化,以人性化护理作用于儿科门诊分诊,可显著降低患儿的就诊时间,对保证患儿的安全性,提高患儿的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儿科;门诊预检分诊;人性化护理

预检分诊工作及通过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各类不同程度病症患者进行分类护理,进而促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相应的治疗,以提高病症患者的治疗预后,而预检分诊工作作为医院急诊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在患者接触中相对频繁,且流动量较大,预检分诊工作的有序性以及服务质量是患者对医院的第一印象[1]。儿科作为主治儿童的主要部门,其工作质量需求较高,既由治疗依从性的欠缺,儿童患者在护理方面需提供更高的需求,治疗中易产生冲动表现,因此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或医师与患儿家属的纠纷率也相對较高[2]。儿科病症主要特征在于发病急、进展快,同时需要经过门诊部门进行分诊后才可准确开展治疗措施,通过对其病症情况给予分诊、分分流,促使其中危急病症患儿可得到准确的治疗,以此保证患儿的安全性,显著降低病症患儿的病死率,分诊部门的护理对改善患儿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与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3]。现为探究人性化护理对门诊患儿的作用,以200例患儿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时间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共计200例儿童患者进行统计,根据护理措施差异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以100例患儿形成对比,对照组,男性患儿61例,女性患儿39例,年龄1岁~5岁,平均年龄(2.21±0.84)岁;观察组,男性患儿54例,女性患儿46,年龄1岁~6岁,平均年龄(2.03±0.79)岁。两组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标准的病症患儿均符合临床危重病症诊断的护理标准;②病症患儿无其他遗传性疾病、功能障碍以及其他护理药物禁忌症;③实验调查于患儿家属知情条件下进行统计,由家属代签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结合其他遗传性疾病、功能性障碍或药物禁忌者;②患儿家属拒绝进行调查统计者;③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以基本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按照门诊分诊诊断规范对患儿进行护理,给予心理干预、知识指导等相关护理措施,针对依从性较差的患儿需提前进行沟通。

1.2.2 观察组基于基本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①规范就诊环境,保证就诊环境的质量可有效降低病症患儿的紧张感,同时减轻患儿焦躁的情绪,由此需要加强对就诊环境的调整。例如急诊大厅需保证宽敞、明亮,以手动和自动门方便病症患儿家属的选择。进行大厅布置时,可在墙壁以及地面的醒目位置粘贴各类指示牌,同时将各类医护人员的职业、姓名以及照片等一般信息悬挂于该位置,另外每日就诊的护士及医师排班规律需于张贴栏放置,以了解当前医生的就诊情况及特点,方便患儿或家属选择医生,进而保证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基本了解。另外需要为家属提供相应的咨询室,同时由专人负责接待患儿,进而保证家属对患儿的病症形成一定的了解[4]。②开诊前需备好温度计、就诊登记簿等用品,同时需要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室内同时可张贴各类画报或带有卡通图样的健康宣教内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出门诊基本介绍,同时调整室内的温度,保证患儿情绪稳定。保证分诊工作的准确和迅速,接待患儿就诊期间,医疗人员需迅速判断病症患者的病症程度,同时采用类别划分方式对患儿的病症程度进行划分,根据最终结果对当前患儿的就诊顺序进行排列,促使部分危急病症患儿可迅速得到救治,分诊期间需要护理人员保持动作迅捷、准确,通常情况下分诊时间因保证在30s~3min内,于该时间内完成对病症患儿的放置和转送。分诊期间需密切关注病症患儿的病症变化情况,若在期间产生其他异常情况,需及时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并迅速调整分诊顺序,以患儿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优先[5]。③首次就诊患儿须严格按照就诊流程进行挂号、收费、检验等;④自主选择医生和挂号的患儿可告知等待的人数和具体等待时间,并嘱咐其进行休息并等待。同时协助未能自主挂号的患儿和家长,将其讲解相关医师的专长等治疗,以提供选择目标[6]。⑤保证该良好的沟通,在患儿急诊期间,需要及时取得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并向家属了解当前患儿的病症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分诊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对于病症患儿家属的各类需求需尽量提供满足和尊重,同时对于积极配合医师的患儿家属给予肯定,而对于部分焦躁的家属,需要为其进行讲解,使其理解分诊工作的中心,同时为该类家属的患儿做出一定的安抚,稳定其情绪,减少不良情况产生。在进行分诊问答期间,需充分考虑患儿及家属的文化程度,以简短的语句为家属进行阐述,沟通期间着重讲解病症治疗的内容、方法以及预后效果,同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方式进行讲解,对于各类临床用药,需详细讲解药物的具体使用剂量、次数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⑥就诊期间做好临床表现护理,存在休克、高热、惊厥、抽搐的患儿需立即告知医师并进行急诊处理,另外视情况给予体温、脉搏等护理,同时了解其就诊情况[7]。⑦提供休息区和饮水区,同时提供母婴室方便母亲哺乳,取药后为其讲解药物的使用规范以及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部分急诊患儿,家属均表现为急躁、不安等病症表现,护理人员需进行及时理解,对于患儿及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需予以充分的解答,同时对病症患儿进行安抚,提高患儿自身的接受度,意识清醒的患儿需予以鼓励,提高患儿的自信心,舒缓其负面闹情绪,患儿当前的病症情况需如实告知家属,同时对家属执行心理护理,确保家属的配合度。⑧发放宣传手册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包含母乳喂养、防寒保暖、卫生习惯、用药规范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护理的重视程度[8]。

1.3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组间为患者的就诊时间。以患儿及其家属从挂号排队开始进行统计,统计患儿进入儿科门诊预检分诊后的时间。统计对比组间患者在满意度方面的差异,以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进行区分,根据患儿及家属对等待时间、等待中提供的环境质量、问题咨询情况、护理人员的处理方式以及门诊预检分诊的结果表述方面进行统计,由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询问,统计是否存在环节遗漏。并统计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就诊时间对比

组间患者就诊时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见表1。

2.2 組间患者满意度对比

组间患者满意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见表2。

3 讨论

门诊护理的作用往往直接影响了患者对整个医院护理质量的评估,同时作为接触患者的第一部门,其护理水平对降低纠纷、提高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预检分诊可采用科学的方式对患儿进行病症归类,通过识别患儿的病症程度,促使其能够迅速改善病症,降低病症患儿的致死率[9]。目前预检分诊成为急诊工作的中的重要环节,受各大医院重点关注。由于儿童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同时家属对就诊的环境以及服务具有较高的需求,保证门诊分诊护理的规范性可使家属和患儿得到安全感以及依从性,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技能对患儿的心理状态、救治效果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其中以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影响最为明显。

以人性化护理服务,可针对家属对医生的选择、环境的清洁、流程的规范、就诊情况的了解、意外情况的治疗以及规范用药等方面进行明确的指导,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干预,进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保证其质量,可大大节省患儿及家属的就诊时间,提高家属对病症就诊流程的了解,进而提高效率和依从性[10]。

本文以200例患儿进行调查分析有结果:观察组的就诊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分析指出以人性化护理用于儿科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可缩短患儿的就诊时间,提示病症患儿及家属可在预检分诊期间取得更快的等待时间,以此可保证患儿的及时救治,为患儿的病症治疗及生命安全奠定了前提条件;另外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前提作用,保证了患儿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对确保医院整体护理的专业性,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减少医患纠纷率具有重要影响,整体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使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以人性化护理干预作用于儿科门诊预检分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患者在常规护理下的等待时间,并提高满意度、保证患儿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丽芳,颜绵.儿科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6):884-885.

[2] 吴立锦,王雪林.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1(6):14-16.

[3] 奚敏,沈琳,陈嫣嫣.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20,18(19):100-102.

[4] 王海燕,田俊华,蔡晓玲.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0):48-50.

[5] 何东萍.儿科急诊预检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216-217.

[6] 许丹.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20.424(17):98-100.

[7] 杨春飞.人性化服务在儿科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215(9):227-228.

[8] 吴立锦,王雪林.人性化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558(6):14-16.

[9] 谢华,孙翠苹,肖敬.门诊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822(24):170-171.

[10] 徐晓宏.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6):238-239.

作者:黄倩

第3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门诊预检分诊的服务质量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门诊就诊量不断增加,而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在门诊直接得到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所以门诊预检分诊的质量和服务显得愈加重要。在门诊工作的每一位护士都应具备亲切热情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因为只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留住病人,才能再次来我院就诊,才能得到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门诊 咨询导诊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咨询台是病人的第一站,她肩负着对病人提供正确及时的预检分诊,优质的健康宣教和各种咨询护送服务等,是医院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台的老师除了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多是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从而做到让病人满意。咨询分诊人员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的形象,病人会从导诊服务来联想到更多,比如: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态度、医院诚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服务技巧,做到恰到好处的礼仪风貌。

1做好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工作不是轻松、简单的工作,同样要求分诊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运用专业知识担负起交流沟通及正确分诊工作。分诊护士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做好预检分诊工作,根据询问病史,指导病人到指定的地点就诊。对发热原因不明,疑似感染性疾病、有传染病接触史及出现相似病症者,应指导患者在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筛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安全有序的分诊

门诊病人流动量大,对象复杂,为了能准确挂号、缩短病人就诊时间,确保患者安全,有序,及时,准确就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分诊时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就诊先后顺序、疾病分科、以达到疾病专科专治、急病急治的目的。

3要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3.1做好人性化服务

把人性化服务融人到分诊工作全过程,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细微之中体现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关爱,医院备有院内服务指南、专家出诊的小册子,随时发给每一个需要的患者,随时和患者沟通。配备了各种疾病的防治、护理、饮食调节等小册子,随时供患者翻阅。备有温计、测温仪、一次性口罩、手套、一次性口杯、开水,方便患者需要。并还为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及重危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交通工具。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沟通的开始,亲切、礼貌、得体的称呼,服务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周到,语言文明礼貌,仔细询问病情,耐心倾听患者叙述病情,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失望等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患纠纷有80%都是由于护士与患者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引起的。

3.3对待病人体贴热情.对来我院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热情、体贴,遇到行为不的老人、重病人以及残疾人,要主动搀扶,同时关心他们的其他需要,给予帮助。因为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总体评价。

3.4主动、走动服务.我院门诊部要求咨询导诊护士及导医要以天使般的微笑,空姐般的服务,宾馆式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导诊服务中来,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主动为病人服务。主动帮助老、弱、幼、残等病人挂号、检查、取药等,尽自已的最大努力帮助病人解决困难,让病人感受到真诚的帮助。

3.5耐心解释与观察.在对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该耐心解释,并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让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如出现意外或病情变化应提前就诊,导医要全程陪同,让病人和家属满意。

4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4.1良好的护士形象

分诊护士接触患者时间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护士衣着整洁、表情亲切、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能使患者对就医环境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对护士产生信任。

4.2文明用语

使用文明用语,用我们亲切的问候,了解患者的需要。语气要亲切,语言应明了。认真的倾听,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有城市也有农村,面对不同层次的患者,一视同仁,特别是农村患者,不能带有轻视的语言。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患者介绍,做好详细的解答。使不同层次的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4.3道德素质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助于树立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塑造好医院服务形象。

4.4业务素质

需要有精湛的理论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掌握各科业务为更准确的鉴别患者的病情、所属科室,使导诊护士的业务有所提高,根据病史、准确分诊。保证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病人能准确无误的分诊、门诊导诊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导诊护士必须掌握门诊、急诊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临床特点及各种临床检查的一般知识。

4.5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善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善于通过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情鼓舞病人,以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取得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始终保持情绪稳定。

4.6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在门诊候诊患者中常有病情发生突然变化的患者,分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应变能力和急救意识,注意患者的表情、体态、言语,生命体征等,初步判定病情轻重、随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协调相关科室进行急救,迅速正确处理,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5小结

門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大窗口,分诊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分诊护士是医院的形象使者,是病人的第一印象,肩负着沟通医患关系、展现医院形象的重任。在分诊台工作,护士首先要具备“全科护士”业务知识。所以分诊护士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护士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分诊技巧,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把分诊工作做好。为满足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性格和不同要求病人的需求在此同时还要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倾听能力,遇到疑难杂症,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掌握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分诊工作。

参教文献

[1]章美华.优化护理服务品质的举措[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01期.

[2]朱冉.从护士自身谈如何提高护理质量[J].吉林医学,2010,31(23).

[3]何欢华,李健平,练慧庆.浅谈门诊导诊护士素质及工作要求[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08期.

作者:李璐

第4篇:预检分诊制度

邹城市峄山镇卫生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医务科 2009.5.8

第5篇:预检分诊制度

5.3.12 预检、分诊制度

l、门诊应设有固定分诊点,对就医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2、预检、分诊工作应由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的医务人员担任。

3、预检、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4、预检、分诊人员根据就诊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进行分诊就医。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6、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3.13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传染病预检由各诊室接诊医生负责,每位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必须注意就诊者的流行病学史和职业史,并结合其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即对传染病病人进行初步诊断)。

2、预检后考虑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接诊医生应指引其到传染病门诊(即感染科门诊,亦为我院传染病分诊点)就诊,其中疑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由首诊医生提供防护口罩并指导患者戴好。

3、接到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后,我院应及时成立针对特定传染病的独立预检处,并引导患者独立预检处预检,然后分流患者,将传染病病人引导到传染病门诊或发热门诊。

4、经各接诊处、预检处预检并排除传染病后,分流到普通的相应专科诊室就诊。

5、经传染病门诊或发热门诊鉴别诊断后,确定为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的,应及时收入传染科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6、预检处、传染病门诊、发热门诊等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场所和医务人员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并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7、预防保健科和院感科应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治和院感知识培训。

第6篇:预检分诊制度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 根据我院性质,我院不设传染科、发热呼吸道门诊以及肠道门诊。

二、 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除按法定程序报告外,应将病例转院至相关定点机构治疗,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后按院内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三、 在发生相关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等级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院在大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点。

四、 预检分诊点工作由业务院长分管、门诊部负责、医教科监督实施。

五、 预检分诊点配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合适的检查流程。

六、 预检分诊点应标识醒目,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七、 在预检过程中,应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曲预检,发现相关传染病疑似病例,应按规定报告,及时转诊台相关医疗机构诊治。对接诊处按院感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对相关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 预诊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按照规划严格消毒,并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2013.04.03

第7篇:预检分诊制度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一、急诊科预检分诊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要求护士迅速、准确检诊分诊,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并确定相应首诊科室,安排患者挂号或进入抢救室,及时通知有关医师尽快接诊。发现异常或意外情况及时报告。

二、预检分诊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代替。

三、扼要了解需要,重点观察体征,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急诊值班医师。

四、必要时(如三无人员),挂号、交费、取药等均可由医护人员或陪伴者代办。

五、解“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急、危、重症病人应先行抢救,后补办手续。遵守绿色通道制度,遇符合绿色通道的患者应立即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六。、采取首诊负责制度,各有关科室接到分诊护士通知后需积极主动配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七、对患者或疑患传染的病人,均应到隔离室就诊,以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确定为传染病病例立即转到传染病医院。

八、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有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九、遇到大批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医务科或总值班等协同抢救。有涉及法律等问题应向相关部门报告。

十、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并做好解释工作,不能轻率从事,以免延误病情。

十一、做好各项病人信息登记工作,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初步诊断、去向等。

十二、在分诊中遇到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分诊质量。

急诊科

制定时间:2015.12

第8篇: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第9篇: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LC—003:门诊预检分诊制度

生效日期:1997年5月18日 修订日期:2011年8月6日

一、目的:及时为来院就诊的病人提供就诊指导,使病人得到恰当的医疗服务。

二、门诊预检人员资格:

(一)护理专业毕业。

(二)熟悉医院工作流程。

(三)熟悉相关的医院可提供的病人服务。

(四)对突发事件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顾客服务知识。

三、预检人员根据病人的基本情况(如脸色、呼吸是否急促、有无疼痛及疼痛的剧烈程度等)决定病人的去向:

四、我院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

(一)需急诊处理的病人——进入急诊程序;

(二)门诊可处理的病人——进入门诊程序。

五、我院不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

(一)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介绍能为病人提供所需服务的医疗机构;

(二)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先入急诊进行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转院制度”执行;

(三)行动不便者——根据病人需要帮助联系交通工具。

六、遇突发事件,预检分诊人员立即通知门诊部、医务部、护理部,并启动应急预案。 LC—004:专家、专科门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1997年5月18日 修订日期: 2011年8月6日

一、参加专家门诊工作的医师应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人员,专家门诊排班经科主任、医务部同意后,报门诊部统一安排出诊时间并予以公示。

二、参加专家、专科门诊医师必须按排班表准时出诊,应预先安排好其它工作,保证准时上岗,不得无故停诊。如有特殊情况(如出差、开会、外出会诊、休假等),由所在专业科室安排其他专家代为出诊,并提前两天报门诊部审核。预约挂号专家原则上不得变更出诊时间。

三、专家门诊排班必须相对固定,每期至少三个月以上,以保证病人诊治的连续性。

四、参加专家、专科门诊医师必须严格遵守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着装整洁、佩带胸卡。

五、坚决执行首诊负责制,对病人要认真诊治,详细询问病史,耐心解释。

六、必须认真填写门诊病历、处方及门诊日志等。对病情复杂需会诊者,按有关会诊制度执行,确保医疗安全。

七、参加专家门诊人员应负责指导门诊年轻医师并帮助其解决疑难问题。

八、经专家、专科两次诊断不能确诊者,必须及时请上级医师或科、院及院外会诊,以确保医疗质量。

九、对查实一个月内连续二次被投诉或一个季度连续三次被投诉者,对经常不能保证专家门诊时间及误时、脱岗等情况,将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LC—005:急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急诊科全年24小时开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各项工作制度。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严格履行各级人员职责。

二、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立即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科工作人员有权上报医务部、门诊部、医院总值班或相关科室负责人。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后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与病房或手术医师做好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危、重症患者。

六、由急诊医师决定急诊患者是否需住院或留观,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医师。急诊患者如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根据医嘱对急诊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患者在急诊科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部、护理部、门诊部等。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八、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急诊工作,检验、影像、药剂、介入等7×24小时提供服务。 LC—006: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急诊科预检分诊必须由熟悉业务知识、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的护士担任。

二、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替代。

三、预检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扼要了解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T、P、R、BP),根据病情确定就诊科室,办理手续,并通知相关科室急诊值班医师。

四、对危重病患者应先通知值班医师作紧急处理,然后办挂号手续。

五、注意传染病的预检,以防交叉感染,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

六、多发伤的患者或多种(两种以上)疾病共存的患者就诊时,应由病情最危重的科室首先负责诊治,其他科室密切配合。

八、遇突发事件、大批患者来院应立即通知科领导、医务部、医院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有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预检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到达时间、患者送入病区时间。

十、在预检分诊过程中遇有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预检分诊质量。 LC—007:抢救室工作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抢救室专为抢救病人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设有危重症抢救流程图。

二、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三、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四、每班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五、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时重新灭菌。

六、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空气消毒每天不少于1次。室内禁止吸烟。

七、抢救时抢救人员要按岗定位,遵照各种疾病的抢救常规程序,进行工作。

八、每次抢救完毕后,主持者要及时做现场评论和初步总结,及时做好抢救登记,书写抢救记录,总结抢救经验。 LC—008:急诊留观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不符合住院条件、但病情尚需急诊观察的患者,需有急诊值班医师或门诊医师的医嘱,方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二、办理留观时应提供患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费用类别(医保、自费),及时交纳费用。医保患者严格履行医保相应流程。

三、急诊值班医师和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治疗,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必要情况应书面记录。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随时查看危重患者,及时修订诊疗计划,按规定格式及时限书写病历,记录病情(包括辅助检查)、处理经过等,必要时请相关专业会诊。急诊科值班护士应主动巡视患者,按时进行诊疗护理并及时记录、反映情况。

四、值班医师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征求患者或家属对诊疗方案的意见,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或于病历中签字确认。

五、严格执行留观病人登记制度,记录要全面、详细、认真。 LC—009: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管理范畴

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二、原则

(一)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

(二)全程陪护,优先畅通。

三、急诊绿色通道流程

(一)急诊抢救

1.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迅速摆放成患者合适的体位,给予吸氧、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急诊病历。

2.首诊医师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急会诊医嘱、检查医嘱等。

3.专科医师在到达急诊科进行急会诊时,急诊医师需陪同并介绍病情,专科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快捷有效的查体,并向急诊科医师说明专科处理意见。确定收入院患者,应优先入院抢救,由专科医师负责将患者转送到指定场所,如手术室、ICU或病区。

4.经急诊科医师评估,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的,参照我院《急症手术管理制度》规定施行。

5.多发性损伤或多器官病变的患者,由急诊科主任或在场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召集相关专业科室人员并主持会诊,根据会诊意见,由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患者,并负责组织抢救。会诊记录由急诊科完成,符合进入ICU标准的患者应收入ICU。

6.所有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必须在医师的监护下进行。 LC—009: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二)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1.门诊发现需要抢救患者,由接诊医师和门诊护士负责现场抢救,组织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如诊断明确,可由专科医师接诊,决定进一步治疗,如不能快速明确诊断,由接诊医师继续抢救,情况允许后护送至急诊科。

2.接诊医师在交接患者时要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师进行交接。

四、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一)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二)在确定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凡不属于本专业授权范围的抢救要尽快请相应专业医师紧急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在医院医疗岗位的医师10分钟内到达现场,如有医疗工作暂不能离开者,要指派本专业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前往。

(三)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1.患者到达医学影像科后,X线平片、CT检查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2.超声医师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3.检验科接受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查结果报告(血常规、尿常规等,可电话报告),60分钟内出具生化、凝血结果报告,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4.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

(四)药学部门在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五)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

(六)患者的病情、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等均应根据医院《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的规定完成对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告知,并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

(七)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接受就治时在各医技科室发生的所有费用,均由收款结算处工作人员记录在专用的“患者暂记账本”上,并有相关记录,上报院领导。 LC—010:院前急救与急诊科交接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120医师接受任务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进行初步救治,并及时与急诊科电话联系(85875245),告知患者病情,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

二、急诊护士接到急救车转送患者信息时应迅速做好接诊准备并通知急诊科相关专业医师。

三、救护车到达急诊科后,120医护人员与急诊科医护人员一道合理安置病人。

四、接诊护士快速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分级安排患者的抢救或就诊,协助将患者安全转移至转运床上。

五、“120”医师与急诊医师交接病情及诊治过程;急诊护士观察患者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皮肤情况,询问“120”护士对病情的处置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值班医师汇报。

六、“120” 急救人员将接诊病人的情况详细记录于《120救护车送入急诊科患者情况登记记录本》内,逐项填写不可漏项,送诊人员和急诊接诊的医护人员在记录本内签名。

七、全部交接完成并经急诊科同意后,120医护人员方可离开。 LC—011:入院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7月1日 修订日期:

一、各有关部门(医务部、护理部、住院部、门诊部、急诊科及各临床科室等)医务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符合收治标准的患者能够尽快入院治疗。

二、各临床科室应根据各专业疾病的特点收治患者入院。在患者入院、转科或转院前,需有与病史和体格检查所提示的辅助于诊断的各类化验和影像学检查。

三、对符合本科室收治标准的患者,具有本院执业医师执照的医师才能签发入院证明。入院证明应注明初步诊断,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初步的诊治计划、治疗结果等信息,帮助患者及家属做出住院与否的决定。

四、普通患者入院可采取直接住院、协调护理单元住院、加床住院、预约住院方式,医师并提前告知患者住院的方式。

五、对急诊或有紧急需求的患者,优先诊治,优先入院。各护理单元应预留急诊床位,若护理单元无床,由床位协调办公室统一协调全院床位,优先收治急诊病人,任何护理单元不得拒收此类病人。

六、患者入院前需要交纳预交款,对病情不稳定需要抢救的患者,必须先进行抢救,后补款。

七、医院员工应关注那些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患者,如年老体弱者、残疾人、语言交流障碍和听力受损的患者,提供轮椅、翻译等帮助。

八、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应尽快到相应病区入住;如未入住,在院外发生的一切意外,由患者及家属承担责任。患者住院期间不得请假离院。 LC—012: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8月1日 修订日期: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①生理状态;②心理 LC—012: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生效日期:2011年8月1日 修订日期:

状态;③费用支付及经济状况;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出院后照顾者和居住情况。

2.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及帮助、

(二)再次评估

1.护士至少每班对危重、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内患者进行评估、记录,主要内容:①按医嘱定期测量生命体征;②生理状态;③心理状态;④营养状况;⑤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⑥患者安全;⑦家庭支持;⑧教育需求;⑨疼痛和症状管理;⑩治疗依从性。

2.在下列情况下,需对患者及时评估及记录;评估重点内容按医嘱及病情需要决定。

①判断患者对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反应;②病情变化;③创伤性检查;④镇静/麻醉前后。

八、教育监督考核机制

(一)对于具备患者病情评估资质的临床医师及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由医务部、护理部每年组织1-2次患者病情评估培训和教育,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二)本制度执行情况将纳入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中,与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和奖金挂钩。

(三)医务部、护理部、质管办等职能部门对患者病情评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并限期整改。

(四)对于在执行患者病情评估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者,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LC—013:首诊医师负责制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并认真书写病历。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和住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五、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六、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七、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收入院执行我院《危重患者协调管理制度》。

八、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九、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患者稳定之前不宜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患者,须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十、急诊科严格限制以“共管”形式管理跨科、跨专业患者,预检分诊时应根据患者的主诉与病情程度分清主次,由一科为主管理患者,其他科室以会诊的形式协助诊治。若无法分清主次,则首诊科室全面负责,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十一、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LC—014:三级医师负责制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三级负责制,逐级请示。三级负责制体现在急诊、手术、抢救、查房、值班、解决疑难、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管理等方面。即主治医师应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

二、副主任和主任医师在科主任领导下,对本科的医疗质量负责,具体指导下级医师,解决疑难病例,审查新入院和急危重患者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组织急危重病例的抢救,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听取诊疗护理意见,改进和提高医疗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医院交给的相关工作。

三、主治医师受副主任和主任医师领导,负责本科患者的诊治和指导下级医师工作,具体对本科患者定期进行系统查房,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护汇报,倾听患者意见,修正病历记录,应邀参加会诊,决定出院计划,检查医疗护理工作,制订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成各级交给的相关工作。

四、住院医师受主任、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领导,负责分管患者的诊疗工作,认真执行查房制度,及时接管新进患者,按时完成住院病历,制定初步诊疗计划,征询上级医师意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实施各项诊疗措施,监督医嘱执行情况,分析各项检查报告,观察处理病情变化,据实做好病程记录,主动征求患者意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同时负有指导实习、见习和进修医师工作的职责,完成科室交给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各级交办的相关工作。

五、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听取上级医师的指导意见,上级医师有责任查询下级医师的工作,上通下达,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

六、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若下级医师未请示上级医师,主观臆断,对患者作出不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推诿、拒绝或未亲自查看患者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

七、若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仍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决定,事后再与上级医师进行诊疗意见探讨。 LC—015:查房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含副主任医师)

每周查房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重点是审查和决定急、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及治疗;决定邀请院外会诊;抽查医嘱、病案和其他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对“三基”掌握情况,进行必要的示教工作;分析病例,讲解有关重点疾病的新进展,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的意见。

二、主治医师

每日查房一次,应有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参加。对所管患者分组进行系统查房,内容包括:系统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特别要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危重、诊断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听取指导住院医师及其他主治医师对诊断、治疗的分析及计划;决定一般手术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有计划的检查住院医师病历书写质量及医嘱,纠正其中的错误和不准确记录;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三、住院医师

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系统巡视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患者,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随时记录,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检查患者;主动向上级医师汇报经治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等;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意见;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开写次晨特别检查医嘱和给予的临时医嘱;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征求患者对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四、 对于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五、上级医师查房时,下级医师要作好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等各项检查报告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情况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明确的指示。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并请上级医师签名。

六、节假日查房:节假日期间病房应安排值班人员。各医疗组每天至少保证一名住院医师或以上职称人员查房,值班住院医师每天要进行病房巡视,注意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上级医师保持联系。

七、查房时,各级人员应合理站位,查房医师在患者右侧,以便体检;主管医师(主治或住院医师、进修生、实习生)站在查房医师对面,医嘱记录者位于查房医师的外侧,其他人员围床而立。各 LC—015:查房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级医师应呈直立站位,不得乱倚乱靠。

八、查房时应严肃认真,全部参加人员应关闭手机或调为静音,任何人不得相互私语或做小动作,保证查房的严肃性,以保证查房的质量。出入病房应根据年资或职称依次而入而出,以保证查房秩序。

九、院领导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对患者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做好查房及改进反馈记录。 LC—016:医嘱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下达与执行医嘱的人员,必须是在我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其它人员不得下达与执行医嘱。

二、医师下达医嘱要认真负责,严禁不见患者就下医嘱。

三、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对新入院患者查体完毕或每天上午查房时,应对新入院患者或所分管患者开具或更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

四、长期医嘱内容及顺序:护理常规类别、护理级别、病危与否、饮食、体位、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及用法)、各种治疗措施等,检查无误后医师签名。

五、长期备用医嘱:常用于手术后患者或晚期癌症有持续疼痛的患者,必要时用,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上,由医师注明停止时间方为失效。

六、开医嘱用蓝黑墨水(或签字笔)书写,字迹要清楚、工整,写明床号、患者姓名、医嘱和时间,或执行电子医嘱,均须签全名。

七、医嘱可用汉字、拉丁文或英文书写,后二者仅限于国际通用的缩写字母,如tid(每日三次)、q4h(每4小时一次)、im(肌肉注射)、iv(静脉注射)等。

八、药物应写全名,不得简写,不得书写化学分子式如AL (OH)3,FeSO4,要注明剂量、浓度、用法,对未标明剂量的药物应写明××片、××丸、××毫升。

九、医师开出医嘱后要仔细复查,无误后交护理人员执行。护士应认真执行医嘱,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再执行;非抢救患者状态下不得执行口头医嘱。在抢救和手术中,如需下达口头医嘱时,由经治医师下达,护士复诵一遍,医师核实无误方可执行,事后经治医师须及时补记医嘱。

十、医嘱中包含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如需停用其中一种,应将此项医嘱全停后重新下达,更改时应先停止原医嘱再下达。

十一、医嘱不能涂改,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医嘱要按时执行。

十二、开具、执行和停止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十三、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凡需下一班护士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

十四、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新开具医嘱。

十五、一般情况下,无医嘱,护士不得对患者做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患者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场,护士可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十六、每周由病区护士长组织对医嘱总查对一次。医务部、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常规医嘱下达时间与执行时间的一致性、方式、签字情况、病历记录情况等内容不定期进行督查,并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医嘱质量持续改进。 LC—017:处方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一、医院医师、药师应当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

二、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

三、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调剂和使用。医师处方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注册地点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执业医师可以依法在我院取得相应的处方权。在我院具有处方权的医师须在医务部、药剂科、病案室及信息中心签名留样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在我院注册的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须经拥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字后有效。

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本院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开具的处方,须经我院有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审核并签名后有效。

医师被责令暂停执业、被责令离岗培训期间或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后,其处方权即被取消。

五、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六、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七、处方格式由三部分组成:

(一)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名称、处方编号、费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开具日期等,并可添列加特殊要求的项目。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还应当包括患者身份证明编号,代办人姓名、身份证明编号。

(二)正文:以Rp或R(拉丁文Recipe “请取”的缩写 )标示,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三)后记:医师签名,药品金额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签名。

(四)急诊处方应在右上角加盖“急”字图印。

八、处方由医院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注明。

九、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

(一)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处方一般用钢笔或蓝色或蓝黑炭素墨水笔书写,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 LC—017:处方制度

生效日期:2006年6月1日 修订日期:2011年7月8日

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日期。

(四)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名称书写。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五)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婴幼儿要注明体重。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要分别开具处方。

(六)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须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五种药品。

(七)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可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之后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药物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在药名之前写出。

(八)用量:一般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常用剂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九)为便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处方,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

(十)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应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一)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必须与在医务部、药学部留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重新登记留样备案。

(十二)电子处方应严格按照我院电子处方系统的要求填写。

十、药品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为准。如无收载,可采用通用名或商品名。药名简写或缩写必须为国内通用写法。中成药和医院制剂品名的书写应当与正式批准的名称一致。

十一、药品剂量与数量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应当使用公制单位: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计算。片剂、丸剂、胶囊剂、冲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霜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注明含量;饮片以剂或付为单位。

十二、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处方用量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开具麻醉药品处方时,应有病历记录。

十三、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处方后,药剂人员需打印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具备医师签名者方有效。核发药品时,必须核对打印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处方收存备查。

十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认真审核处方,准确调配药品,正确书写药袋或粘贴标签,包装;向患者交付处方药品时,应当对患者进行用药交待与指导。

十五、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须凭医师处方调剂处方药品,非经医师处方不得调剂。

上一篇:公平正义的经典事例下一篇:2019年医院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