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系统

2022-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预检分诊系统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摘要】 目的:探討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

2月-2018年1月本院急诊科就医流程优化前接收的急诊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急诊科就医流程优化后接收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比较两组急诊分诊时各指标状况、医护人员对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前后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评估用时与挂号用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各方面满意度均高于应用前(P<0.05);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患者的就医流程进行优化,效果明显。可缩短急诊评估用时及挂号用时、提高分诊准确率,同时可提升患者就诊流程中各环节的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评价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 优化就医流程; 患者依从性

Analy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Optimizing Medical Treatment Process by Emergency Pre-examination Triage System/PAN Yaqia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9,16(25):0-094

【Key words】 Emergency pre-examination triage system; Optimize the medical treatment process; Patients’ compli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Jiangsu Changzhou Wuj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angzhou 21316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9.25.023

急诊预检分诊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快速对患者各临床状况进行有效的初步评估,并且依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快速确分类,并确保分类对准确性,便于续治疗工作的推进[1]。传统对预检分诊效果较差,不仅效率低,且进行病情评估时耗时较长,抢救成功率不够理想[2]。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能够依据急诊患者病情,对就诊顺序等进行判断,该系统可应用预检标准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有序地分类,有效解决了医院急诊的拥堵现象[3]。先进的预检系统应用至急诊患者的分诊中,能够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医疗资源的运用更加合理[4]。当前医疗阶段,我国尚无统一的急诊预检系统,主要靠护士的临床经验进行分诊,除危急患者应用绿色通道外,尚不能对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严格区分,分诊标准尚处于缺乏阶段,使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性受到限制[5]。本次研究对本院急诊科实施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前后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就医流程优化前接收的急诊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就医流程优化后接收的急诊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诊分级量表的相关标准;(2)年龄不小于18周岁。排除标准:(1)已经办理入住手续,入住本院的患者;(2)精神功能障碍,无法进行病情描述者。两组为同一批医护人员接诊,包括急诊医生(工作时间超过1年)与急诊预检护士,共30名。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传统急诊预检分诊,由当班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询问患者及家属相关病情,结合临床症状,依据相关分类标准对患者进行病情分类,依据急诊等级来安排治疗顺序,属于危重患者,则开放绿色通道入室抢救,非危重患者,需分流至相关急诊科进行专科处理[6]。

1.2.2 研究组 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分诊。(1)首先对分诊护理人员进行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才可对患者实施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分诊[7]。(2)制定系统标准。由急诊科主任、职称医师以及预检护士,一同参照加拿大相关标准制定,同时结合急诊科实际状况,调研、讨论后制定相关标准。标准共分四类,Ⅰ类危急:患者生命体征不稳,需进行抢救室急救,呼吸心跳停止,急需进行心肺复苏;或呼吸不稳定的昏迷者;急性心梗者;血糖低于3.3 mmol/L者;休克或消化道大出血者(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500 mL)[8]。Ⅱ类紧急:生命体征不稳,存在生命危险的可能,收缩压不足85 mm Hg或超过180 mm Hg;心率不足50次/min或超过120次/min;血氧饱和度不足90%;呼吸频率超过30次/min;急性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毒、腹痛、高烧达39~40 ℃,此类患者需由护士安排优先就诊,候诊时间不能超过10 min[9]。Ⅲ类普通:存在急诊需求,但生命体征及病情较为稳定[10]。Ⅳ类非急诊:上呼吸道感染,配药或输液治疗。患者急诊时按照急诊顺序诊治,患者可每半小时到护士长进行病情再次评估,或者患者出现自觉病情加重现象,也可再次进行病情评估[11]。(3)系统的应用。护士对患者病情及基本情况进行询问后,用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检测,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后,将信息上传,挂号后分至各区。系统还可对患者身份证及医保卡信息进行录入,系统自动分诊,并将电子分诊标签打印出来[12]。患者信息能够在分诊台与分诊系统共享,120急救车直达急救区[13]。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两组急诊分诊时各指标状况比较,指标包括急诊评估用时、挂号用时、分诊准确率。(2)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前后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比较。在系统应用优化前后1个月进行满意度调查,应用本院自拟医护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内容包含方便性能、有序性、就诊优先性、准确性、患者依从性5方面。应用Likert 4级评分法:不满意(1分)、一般(2分)、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回收率为100%。(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满意度评分参照本院自拟的《急诊科满意度调查量表》来评价,包含等候环境、候诊时间、就诊顺序、预检服务、诊疗信息获取5方面,不满意(1分)、一般(2分)、满意(3分)、非常满意(4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不能完成问卷者可由其家属完成,本研究中问卷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66例,女54例;年龄18~66岁,平均(42.6±1.5)岁。研究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18~68岁,平均(42.9±1.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急诊分诊时各指标状况比较 研究组评估用时与掛号用时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医护人员对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前后的满意度比较 应用后,医护人员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应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兩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是给予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模式,同时将急诊计算机网络融入,而形成的预检分诊软件系统[14]。该软件系统能够提供方便的人机对话界面,所有评估项目都可进行勾选项操作[15]。此软件系统能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直接扫描录入,还能自动识别录入的异常体征数值,并向分诊人员提供警示。此外,针对急诊科常见的病症与向关症状进行联系,确保分诊的准确性[16]。该系统针对老人、产妇及儿童等,还设置了单独模块,有效减少了因护理人员经验缺乏导致的分诊错误。

本研究中,研究组评估用时与挂号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该分诊系统可有效减少危重患者的救治诊时间,有效提升分诊的准确率,最大限度对患者的生命生命安全进行了保障。传统就诊多依据护理人员的经验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来决定诊治顺序,操作中缺乏分诊指标及依据[17]。分诊就医流程优化后,护理人员可将患者及家属主诉与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数据结合,依据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快速分级,使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分诊。研究组分诊准确率达到100%,整个候诊无意外发生,可见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后,缩短了危重患者候诊时间,患者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积极救治,对“时间就是生命”进行了真实体现[18]。对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后,患者均能做到有序排队,相应的就诊时间也缩短了,对就诊环境也较为满意,且诊疗信息能够及时获取,且对等候时间进行抱怨的患者显著减少。

本研究中,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前,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较低,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各指标评分均有所升高(P<0.05);表明急诊医护人员对患者数量超负荷、嘈杂的环境也存在抱怨现象,特别对于危重、一般患者,都在急诊排队,导致有限的急诊资源浪费,护士也疲于应对患者优先就诊的要求。结果可见,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前,医护人员在患者就诊优先性、依从性、有序性等方面存在不满现象。就医流程优化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候诊有序性、优先性及分诊正确性方面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均较高,可见该分诊系统可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科学、正确的分诊,研究组各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会将录入的患者信息全部同步至后续医护信息平台中,避免了临床医生反复询问的现象,针对未交费检查的状况,有效避免了重复登记“三无”患者检查信息、影像报告无法区分等现象[19]。该系统共享界面简洁、快速,能有效确保急诊患者治疗的及时性,同时还能在后续治疗中对先前相关诊疗信息进行查阅。该分诊系统能够将每位患者的护理资料完整的保留,提升了疾病传报工作的便利性,减少了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管理部通过此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各急诊科患者等级的百分比进行了解;该系统不但降低了分诊人员的配备需求,且能确保危重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20]。

从本院急诊分诊预检系统的应用中,发现仍存在需要探讨完善之处:第一,打印的分诊标签过大,所占书写病历本的空间过多,导致病历本更换过于频繁;第二,分诊标签改小时,分诊内容字体过小,医护人员分诊信息查询吃力;第三,为方便起见,需在分诊台病历打印机;第四,现有系统需在电脑终端操作,现实分诊中,护士在预检时需要来回走动,电脑终端信息录入不方便,需实现移动端的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建立在信息系统上的预检分诊系统会受到更多医护关注人员的青睐。

综上所述,应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患者的就医流程进行优化,效果明显,急诊评估用时及挂号用时更短、分诊准确率更高,同时可提升患者对就真流程中各环节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高于系统应用前,评价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张毅,杨智凯,邵明飞,等.不同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7):75-78.

[2]李小勤.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结合预挂号新模式应用的临床意义[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7):802-806.

[3]施惠宣,吴谨准,陈国兵,等.儿科急诊五级预检分诊系统实践与应用现状的单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8,56(12):933-938.

[4] K?osiewicz T,Skitek-Adamczak I,Zieliński M.Emergency medical system response time does not affect on incidence of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after prehospital resuscitation in one million central European agglomeration[J].Kardiologia Polska,2017,75(3):240-246.

[5]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组.急诊预检分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6):599-604.

[6]彭姗,蒋伟,朱聚.应用思维导图在急诊预检分诊岗位培训的应用和临床观察[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6):65-66.

[7]蔡小狄,陆国平.急诊预检分诊技术[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6(6):401-404.

[8]张丽静,腾雪飞,赵鸳鸳,等.影响急诊分诊正确率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4):440-441.

[9] Weilbach C,Kobiella A,Rahemeyer N,et al.Introduction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Ultrasound into a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Area[J].Der Anaesthesist,2017,66(1):21-27.

[10] Stevanovic A,Beckers S K,Czaplik M,et al.Telemedical support for 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TEMS trial):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7,18(1):43.

[11]范清秋,方良玉,俞琦,等.门诊分诊安全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7,33(10):789-791.

[12]徐凌燕,项珍珍,刘根红,等.产科分娩患者急诊分诊指标的适用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3):343-346.

[13]潘雯,吴妙略,叶志强,等.年龄对急诊患者等待时间的影响:连续2年219 299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9):894-899.

[14]谢咏湘,李映兰,石莲桂,等.急诊预检分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5):641-646.

[15] Fukushima H,Kawai Y,Asai H,et al.Performance review of region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pre-arriv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ith or without dispatcher instruction:a population-based observational study[J].Acute Medicine & Surgery,2017,4(3):293-299.

[16] Lyon R M,De Sausmarez E,Mcwhirter E,et al.Pre-hospital transfusion of packed red blood cells in 147 patients from a UK 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Medicine,2017,25(1):12.

[17]吴琳,李雪,秦臻臻.急诊电子预检分诊系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继发心肌缺血性灌注损伤的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44(5):426-428.

[18]谢小华,王蕾,罗艳华,等.联合评估式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標对病情级别判定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2):1063-1065.

[19]陶怡,谭利平,谢红燕,等.儿童急诊分诊信息系统的研发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8,33(14):1-4.

[20] Kaku N,Nitta M,Muguruma T,et al.Medical equipment deployment in pediatric emergency prehospital medical units in Japan[J].Pediatrics International,2018,60(1):93-95.

(收稿日期:2019-07-02) (本文编辑:田婧)

作者:潘亚强

第2篇: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摘要】门诊预检分诊是护士根据病人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就诊次序及分配专科就诊的技术过程。为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门诊预检分诊失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本文对如何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预检分诊;护士素质;分析;对策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患者的窗口。很多的病人可以在门诊得到诊断、治疗和保健。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是指护士根据病人描述的症状,根据其病情的轻重及所属的科室,通过初步的病情诊断后安排病人去相应的专科就诊的技术过程。在门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预检分诊工作是为患者进行医疗服务的第一环节,在门诊工作,每一位护士都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热情服务,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护士预检分诊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信誉及经济效益,因此在门诊工作中能否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合理化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得到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为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门诊预检分诊失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本文对如何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医院是笔者所在地区的一家综合性的医院,担负着本市及相邻地区患者的诊疗工作。门诊设置专科三十多个,每年接待病人的门诊量为三十五万人次,日门诊量一千多人次。本文统计了2014年1月1日到3月31日期间挂错号的1976名患者。

1.2方法

对来门诊部签字换号的患者进行询问,了解错挂号的原因并记录,然后再与当日分诊护士核实,并分析错挂号的原因,进行登记,统计分析。

2 结果

在2014年一季度本院门诊量共接待患者人数为79969人次,其中由于分诊形成的失误为1380人次,占总人次1.73%。对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由于护士诊断错误造成的失误为362人次,占总人数的26.23%;同于护士与病人的沟通不畅原因造成误诊为330人次,占23·91%;由于病人的方言不同影响造成的错误诊断为241人次,占17.47%;由于在就诊的高峰时段护士的人力不够,对于病情分析不细致准确而形成的误诊为243人次,占17.61%;由于病人的文化程度对于沟通的影响为101人次,占7·32%;由于护士的服务态度不够良好,而与病人没有很好的交流沟通所形成的误诊为67人次,占4·86%;由于护士对于医院专科诊疗范围不清楚而造成的影响为36人次,占2.61% 。

表1 预检分诊失误情况统计

3 预检分诊失误原因分析

3.1护士分诊判断错误

在一季度1380人次预检分诊失误中,护士诊断错误为362人次,占26.23%,是分诊失误主要原因之一。在门诊中做预检分诊的护士由于在院校主要学习的是护理学知识,医学的诊断能力较弱,对于现代医学的初步诊疗能力有限。特别是护士对新开设的专科门诊信息了解有限,对病人的病情不能很好的进行初步诊断,从而造成了分诊失误。

3.2分诊护士与病人的沟通问题

由于护士与病人沟通不顺畅形成的分诊失误占23.91%,这说明在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分诊护士没有很好的与病人及家属迅速的建立起友善的关系,没有很好的应用语言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同时由于一些病人来自于乡村,在沟通方式与语言表达方式上存在一起问题,不能很好的表诉病情,也是护士与病人沟通不畅的原因。

3.3病人来自各地,多使用地方方言与护士沟通,由此影响了护士诊断,经分析此类原因占17.47%。使用方言表诉病情,较难让护士理解患者表述的症状,易造成预检分诊失误。

3.4 分诊护士人力少

门诊护士的工作职责较多,职能包括导医、分诊、传染病预检分诊职责,同时负责导诊、分诊、诊区的整洁和消毒、护送危重病人就诊和住院等工作职责,当患者就医时段较为集中时,门诊护士工作量较大,有时对于患者的症状了解不全面,也会造成分诊失误。

3.5护士服务态度欠佳及医院个别专科范围不明晰

由于医院专科较多,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增的科室也较多,有些专科诊制范围不明晰,这让护士分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由于个别护士服务态度欠佳,对于患者的病情症状了解不清楚,也会形成误诊。

4 提高门诊护士素质做好预检分诊工作的对策

4.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医院应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让护士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让患者感受到医院良好的服务水平,让患者心中产生信任感,安心接受医生的诊治。

4.2护士应有冷静、耐心、富有同情心的工作态度。预检分诊中的病人多是求治心切的病人,希望能够尽快的求医,缩短等待时间。此时,护士应有冷静、耐心、富有同情心的工作态度,安抚患者,劝导患者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并提高效率,及时的预检分诊。

4.3更新观念,丰富现代护理知识。预检分诊护士要积极的学习业务知识,更新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具体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沟通。对于分诊护士医学诊断学知识欠缺影响疾病诊断的情况,医院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请科室医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对疾病的识别水平,及时的解决分诊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当医院有新成立的科室时,要对分诊护士进行培训,让其了解诊治的范围。

4.4加强护士的服务态度的管理

分诊护士是医院对患者服务的窗口,其对患者的服务态度质量直接对于医院的形象有直接的影响,医院要加强对护士的管理工作,建立了针对服务态度的考核和处罚制度,加强护士的思想意识,提高护士服务水平。

4.5合理调配人力

适当增加分诊护士,在病人就诊高峰时段,安装合适的人员缓解分诊的压力。对病人病情进行较好的初诊,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提高医院的诊治效率。

对门诊分诊护士进行分诊能力、沟通能力的培训和服务态度的管理,是提高病人对医院门诊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淑兰,鲁云鹤.分析急诊观察室病人特点强化急诊特色管理.中国医院管理, 2008, 3(23): 51-52.

[2]曾会群,李垒.护士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329.

[3]杨百芬.浅谈急诊预检分诊的管理.浙江临床医学, 2004, 6(6): 536.

[4]王英.加强医院门诊工作管理的实践.现代医院管理, 2006, 4(3).

作者:王利娟

第3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门诊预检分诊的服务质量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门诊就诊量不断增加,而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在门诊直接得到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所以门诊预检分诊的质量和服务显得愈加重要。在门诊工作的每一位护士都应具备亲切热情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因为只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留住病人,才能再次来我院就诊,才能得到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门诊 咨询导诊 优质护理服务

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窗口,咨询台是病人的第一站,她肩负着对病人提供正确及时的预检分诊,优质的健康宣教和各种咨询护送服务等,是医院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台的老师除了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多是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从而做到让病人满意。咨询分诊人员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的形象,病人会从导诊服务来联想到更多,比如: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态度、医院诚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服务技巧,做到恰到好处的礼仪风貌。

1做好预检分诊

预检分诊工作不是轻松、简单的工作,同样要求分诊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运用专业知识担负起交流沟通及正确分诊工作。分诊护士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做好预检分诊工作,根据询问病史,指导病人到指定的地点就诊。对发热原因不明,疑似感染性疾病、有传染病接触史及出现相似病症者,应指导患者在感染性疾病门诊就诊、筛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2安全有序的分诊

门诊病人流动量大,对象复杂,为了能准确挂号、缩短病人就诊时间,确保患者安全,有序,及时,准确就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分诊时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就诊先后顺序、疾病分科、以达到疾病专科专治、急病急治的目的。

3要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3.1做好人性化服务

把人性化服务融人到分诊工作全过程,满足患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在细微之中体现对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关爱,医院备有院内服务指南、专家出诊的小册子,随时发给每一个需要的患者,随时和患者沟通。配备了各种疾病的防治、护理、饮食调节等小册子,随时供患者翻阅。备有温计、测温仪、一次性口罩、手套、一次性口杯、开水,方便患者需要。并还为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及重危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交通工具。

3.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沟通的开始,亲切、礼貌、得体的称呼,服务态度和蔼,服务热情周到,语言文明礼貌,仔细询问病情,耐心倾听患者叙述病情,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失望等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护患纠纷有80%都是由于护士与患者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引起的。

3.3对待病人体贴热情.对来我院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热情、体贴,遇到行为不的老人、重病人以及残疾人,要主动搀扶,同时关心他们的其他需要,给予帮助。因为你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总体评价。

3.4主动、走动服务.我院门诊部要求咨询导诊护士及导医要以天使般的微笑,空姐般的服务,宾馆式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导诊服务中来,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主动为病人服务。主动帮助老、弱、幼、残等病人挂号、检查、取药等,尽自已的最大努力帮助病人解决困难,让病人感受到真诚的帮助。

3.5耐心解释与观察.在对病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该耐心解释,并认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让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如出现意外或病情变化应提前就诊,导医要全程陪同,让病人和家属满意。

4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4.1良好的护士形象

分诊护士接触患者时间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护士衣着整洁、表情亲切、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能使患者对就医环境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对护士产生信任。

4.2文明用语

使用文明用语,用我们亲切的问候,了解患者的需要。语气要亲切,语言应明了。认真的倾听,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有城市也有农村,面对不同层次的患者,一视同仁,特别是农村患者,不能带有轻视的语言。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患者介绍,做好详细的解答。使不同层次的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4.3道德素质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良好的道德素质有助于树立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塑造好医院服务形象。

4.4业务素质

需要有精湛的理论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掌握各科业务为更准确的鉴别患者的病情、所属科室,使导诊护士的业务有所提高,根据病史、准确分诊。保证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病人能准确无误的分诊、门诊导诊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导诊护士必须掌握门诊、急诊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的症状、体征、临床特点及各种临床检查的一般知识。

4.5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善于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善于通过自己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情鼓舞病人,以增进护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取得病人主动积极的配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急不躁,始终保持情绪稳定。

4.6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在门诊候诊患者中常有病情发生突然变化的患者,分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应变能力和急救意识,注意患者的表情、体态、言语,生命体征等,初步判定病情轻重、随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协调相关科室进行急救,迅速正确处理,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5小结

門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大窗口,分诊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分诊护士是医院的形象使者,是病人的第一印象,肩负着沟通医患关系、展现医院形象的重任。在分诊台工作,护士首先要具备“全科护士”业务知识。所以分诊护士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护士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分诊技巧,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才能把分诊工作做好。为满足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性格和不同要求病人的需求在此同时还要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倾听能力,遇到疑难杂症,虚心向各位专家请教,掌握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分诊工作。

参教文献

[1]章美华.优化护理服务品质的举措[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01期.

[2]朱冉.从护士自身谈如何提高护理质量[J].吉林医学,2010,31(23).

[3]何欢华,李健平,练慧庆.浅谈门诊导诊护士素质及工作要求[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08期.

作者:李璐

第4篇:预检分诊制度

邹城市峄山镇卫生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为规范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门诊部具体负责本院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对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3、在门诊、急诊区域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对发热病人进行体温监测,引导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进行初诊。

4、预检处及各科室的医务人员在接诊病人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7、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医务科 2009.5.8

第5篇:预检分诊制度

5.3.12 预检、分诊制度

l、门诊应设有固定分诊点,对就医患者进行预检、分诊。

2、预检、分诊工作应由熟悉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的医务人员担任。

3、预检、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4、预检、分诊人员根据就诊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进行分诊就医。

5、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6、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3.13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为规范我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1、传染病预检由各诊室接诊医生负责,每位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必须注意就诊者的流行病学史和职业史,并结合其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即对传染病病人进行初步诊断)。

2、预检后考虑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接诊医生应指引其到传染病门诊(即感染科门诊,亦为我院传染病分诊点)就诊,其中疑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由首诊医生提供防护口罩并指导患者戴好。

3、接到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后,我院应及时成立针对特定传染病的独立预检处,并引导患者独立预检处预检,然后分流患者,将传染病病人引导到传染病门诊或发热门诊。

4、经各接诊处、预检处预检并排除传染病后,分流到普通的相应专科诊室就诊。

5、经传染病门诊或发热门诊鉴别诊断后,确定为传染病或疑似病人的,应及时收入传染科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6、预检处、传染病门诊、发热门诊等接触传染病患者的场所和医务人员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并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7、预防保健科和院感科应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治和院感知识培训。

第6篇:预检分诊

长春骨伤医院 急诊科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的概念: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

分诊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

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分诊目的: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分诊种类: 院前分诊、灾难分诊、院内分诊 分诊制度:

1.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必须由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 2.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3.预检分诊护士对来急诊科(室)就诊的病人,按轻、重、缓、急依次办理分科就诊手续,并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接诊时间、初步判断、是否传染病、病人去向等项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 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遇到分诊困难时,可请有关医生协助。

4.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危病人一般先抢救后挂号。 5.对危重患者,一边予以紧急处理,一边及时通知有关医护人员进行抢救。

6.遇有严重工伤事故或成批伤病员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及医务处组织抢救工作,对涉及刑事、民事纠纷的伤病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病情分级:

一级: (急危症)

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 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 二级: (急重症)

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各诊室优先就诊。

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 三级: (急症)

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决定:各诊室候诊。 目标反 四级: (非急诊)

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 决定: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目标反应时间:<18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应时间:<3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第7篇: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登记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二、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

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由于传染病多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性危重,并发症多且重,同时还具有传染性的特点。所以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

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传染病疫情报告员要极积参加市教体局及卫生部门的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传染病报告员未经上级领导许可,不得随意更换。

2.传染病报告员有权对辖区内的班级和个人进行传染病预防、治疗实施监督,定期检查,有权对违犯《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3.传染病报告员应有传染病登记表,做好登记项目齐全、材料完整。

4.学校要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表,并及时上报。

5.传染病报告员必须按照法定时间进行传染病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或慌报疫情。

6.传染病报告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8篇:预检分诊制度

一、门诊设置导医台,导医要采取一级防护措施。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并测量体温,对体温≥38℃的立即提供一次性口罩并引导到发热门诊,对其它患者或体温<38℃的引导至挂号台和普通门诊。

二、发热门诊和普通门诊医师接诊时必须询问流行病史、职业史并进行登记。

三、普通门诊医师结合患者主诉、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患者进行传染病预检,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立即通知导医,在对患者采取一级防护的情况下分诊到发热门诊。

四、发热门诊医师还需详细记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根据情况采取必要的检查,并进行相关处理。

五、发现原因不明病例或疑似传染病病例、妥善保存病历资料,立即报告医务科组织会诊,做出临床诊断并进行相应处理。

六、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例,应当依次采取隔离或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患者的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第9篇: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急诊科负责全院下班时间的预检分诊工作。同时,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对于日常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也要常规进行传染病预检分诊。

2、在急诊科入口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为呼吸道发热病人发放口罩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对疑似传染病的发热病人,要引导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有关工作制度。

4、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有关工作制度。

5、急诊科医师,应对发热等病人进行详细的病史追诉和体格检查,排除传染病的,转到普通门诊就诊;疑似传染病的病人,要立即转入感染性疾病科,需要会诊的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专家会诊。并在病人转走后及时对病人接触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6、预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疫情或聚集性病例发生时,要立即报告总值班、疾控科、医务科、感染管理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上一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下一篇:个人解放思想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