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证书登陆

2023-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行证书登陆

Win7系统农行证书登陆,提示网页无法显示解决办法

Win7系统,点击“证书登陆”后出现网页无法显示,如下图:

解决办法:点击Internet Explorer“属性——高级——安全”,将安全选项中“检查发行商的证书是否吊销”前的“√”去掉,应用、确定即可!

第2篇:农行证书过期更新需提供客户端

无法登录个人网上银行,系统提示“此业务需要证书”?

答: 通常这样问的客户都是因为证书的问题而进不了网上银行,目前根据我行客户证书存放的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证书存放在IE浏览器:

先查找证书,具体操作:点击浏览器的“工具栏”→internet选项→内容→证书,在“个人”栏里看查有无农行客户证书,如果有,就说明证书是存在的,先删除临时文件,还有cookies,然后重启机器。如果重启完后,还是提示“此项业务需要证书”,再导出证书,然后删除原来的,再导入,一般都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浏览器里没有证书的,且没有进行证书备份,须回去网点重新申请。

(2)证书存放在K宝中:

先查看证书是否在K宝中,通过证书工具查看K宝容器里是否有无农行证书。如果没有证书,须回到经办行重新补打密码信封;如果有,但是在登陆时还是提示“此类业务需要客户证书”,可以使用华大的CSP工具“注册证书”,再重新登录。

18388965

3V2S9U7NMEMPMTCY

第3篇:农行网银证书自动更新的最简单方法

本月初收到农行发来的短信提示本月证书即将到期,过期前没有在官网更新证书将影响网银的正常使用,研究了三天,也看了不少教程,还是一头雾水,问题主要停滞在手动下载证书前填写参考号和授权码后提示号码无效的问题上,(参考号和授权码也是在官网登入账号后申请的,)之后在官网上发现更新说明,于是按照步骤慢慢来证书一会就更新好了,没想到是如此简单,还是怪自己不够仔细呀!原来问题出在之前用的是IE浏览器,而本次用的是搜狗,官网说明也有提示IE不支持自动更新,因此我觉得别的浏览器应该也可

以支持自动更新证书吧?

话不多说。下面是我操作的步骤,一步步慢慢来吧!

先插上K宝,打开我的搜狗浏览器进入农行官网,并以证书登录的方式进入网银,

进入账户后,接着点击/客户服务/网银安全管理/证书更新,后面就可以按照提示一步步确认自动更新证书就OK了!也不用手动填写参考号和授权码这有多简单呀!自动更新好后提示关闭浏览器重新登录网银试试,而此时在屏幕右下角的农行网银证书安全控件里查看证书使用期限发现时间已经往后延长了,恭喜!你成功了!

下面是附官网的证书更新说明

更新证书

目前我行的证书使用有效期为2年。证书临近到期时,为继续使用网上银行,您需要进行证书更新。当前我行提供自助更新和网点更新两种方式。如果您的证书还没有过期,您可在到期前一个月内登录我行网上银行进行自助更新,更新后您的证书有效期将自动延长2年(到期前一个月前更新证书的并不增加有效期)。如果您的证书已经超过有效期,您必须到网点进行更新。您可以通过查看证书功能来查看

您的证书有效期。

自助更新

如果您是IE证书客户,将不允许进行自助更新,您必须到我行任一营业网点进行证书更新,或者升

级为K宝证书客户。

自助更新具体操作如下:

1.用您的证书客户登录我行网上银行系统,先进入“客户服务”,点击“网银安全管理”下的“证书更新”,再点击提交,系统将自动根据您所持有的证书类型判断。

第4篇:登陆维客

1、学员注册

http:///-----------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进入 --------核心课程网站----------登陆用户中心--------注册----班级ID:50743282-------注册完成之后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和密码并把它记录在你的注册信息.doc中。

2、登陆维客平台

http:///-----------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进入 --------核心课程网站----------登陆用户中心-------------维客平台 -------V10课程-------------新疆------伊犁州电大v10培训 -------选择小组

------创建新页面-----设计自己的页面 (可以参考别人设计的)

3、学生分组在学生管理中也要分组

4、建立自己的作品文件夹主文件夹是学校加姓名

5完成模块测验

6完成小组互评和自评

7

在维客页面上设计自己的页面并把

自己的作品上传上去。

第5篇:登陆阿里巴巴

登陆有两种方式,网站登陆和阿里旺旺登陆,网站登陆,不用下载(DownLoad)软件,直接在阿里巴巴页面上单击登陆就可以,主要用于阿里巴巴后台的管理和操作。阿里旺旺登陆的话,就要去阿里巴巴下载(DownLoad)1个类似于QQ是软件阿里旺旺,安装后登陆,可以用于和客户聊天,也可以管理店铺,跟QQ很类似。

第6篇:联合抗击登陆作战

抗登陆防御作

抗登陆防御作为抗敌海上入侵的手段,还在远古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很多世纪以来,随着海、空运输器材的发展,对抗双方作战能力的提高,以及在陆地和海洋战区军事行动的规模和坚决性的增长,有关抗登陆防御组织与实施方法的理论观点不断得到完善。但真正能达到战役规模的抗登陆行动,通常认为是到本世纪才出现的。因为只是在笫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抗登陆行动,才开始在其规模和投入的兵力兵器方面具备了独立战役的某些特征。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抗登陆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多方面原因,首先是受其强烈的阵地战格局影响,没有留下实施渡海登陆和抗登陆战役的显著经验,尽管其中某些有一定实践意义。这一时期抗登陆战役的成功通常取决于很多因素,特别是要及时判明登陆战役企图,使防御者得以建立强有力和组织严密的抗登陆防御,有效地运用陆军部队、海岸炮兵和抗登陆雷障,并与海军行动相配合。

战争中最有名的是土耳其抗击英法联军的达达尼尔海峡抗登陆战役(1915-1916年)。英法联军发动此役的目的是,控制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是这一战役的倡议者。但是,英法联军统帅部低估了敌方的抗登陆防御能力,忽视了战役准备的隐蔽性和第一批登陆兵上陆的突然性,登陆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暴露而缓慢,致使德土联军判明了登陆企图,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了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防御。在土军的顽强抵抗下,英法联军仅在头两天战斗中就损失1.8万人,占领了纵深仅有1-1.5公里的登陆场。为了争夺登陆场,双方陆续向加里波里半岛增兵,使随后的战斗行动陷入了僵持不决的阵地战。这次战役持续8个多月,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包括保卫海峡的海上作战和抗登陆的陆上作战两个阶段。英法联军损兵折将14万多人,没有达成预定目标,最后不得不将军队撤出。丘吉尔也因此被迫辞去海军大臣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德土统帅部在抗登陆战役中巧妙地使用了陆军、海岸炮兵和抗登陆水雷障碍,并注重实施积极的反击行动。德国舰队在海上交通线上的有效作战,也保障了战役的成功。

与之结局不同的另一次较大规模的抗登陆战役是俄国人抗击德军进攻蒙海峡群岛的蒙海峡抗登陆战役(1917年)。其经验表明,不重视加强抗登陆防御能力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德军登陆兵的编成为陆军一个师(2.5万人),海军300艘舰艇,空军100架飞机。而里加湾的俄国海军有 116艘舰船,各岛守备部队总共只有1万步兵和2000骑兵,16个小口径海岸炮兵连构成了抗登陆防御的基础,其中只有一个炮兵连( 305毫米口径)能有效抗击德重型舰。在兵力对比上相差悬殊,俄国舰队和蒙海峡群岛守备部队指挥部又没有采取应有措施加强群岛抗登陆防御。因此,尽管有波罗的海水兵的英勇作战,仍未能守住群岛。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抗登陆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美、日、英、苏等国先后进行了数百次登陆、抗登陆作战,其中战役规模的作战也有70次之多。抗登陆战役成为最高、最复杂的防御行动样式,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教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战役理论。

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抗登陆战役是各军种为粉碎渡海登陆战役,在海上、空中和海岸协同实施的防御战役。它通常是根据原定计划,在预有准备的海岸防御基础上进行的。抗登陆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陆军的构筑阵地,预有准备的火力配系,近岸航道和岸上的雷障和工程障碍配系,侦察与观察配系,地面设施,沿岸防区道路网。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进行的抗登陆战役的分析表明,通常情况下,抗登陆战役开始于发现敌人准备或开始实施登陆战役的时刻。当敌人放弃上陆,抑或其登陆兵被消灭或被迫撤回舰艇时,抗登陆战役可以认为是获得了成功。抗登陆战役通常可划分为以下五个基本阶段:

(一)敌作战准备阶段:以空战粉碎敌方登陆企图。如1939年11月,法西斯德国制定了在英国登陆的“海狮计划”,集中3个集团军、6300余艘舰船,准备在6个星期内完成整个登陆战役任务。英国空军经过4个月的空中搏斗,使德军损失了1733架飞机和12%的舰船,其登陆作战能力受到重创,不得不中止实施“海狮计划”。

(二)敌集结上船阶段:以远程奔袭突击集结地域和上船地点的敌军兵力。如在1942年的莫尔兹比抗登陆作战中,美军获悉日军登陆企图后,便调动2艘航空母舰,以舰载飞机穿越新几内亚的重山峻岭,突然对日军在岛上的莱城和萨拉莫阿港湾集结的登陆兵及舰船发起猛烈突击,重创日军舰队,迫使日军放弃了在莫尔兹比登陆的企图。

(三)敌海上航渡阶段:集中海、空军力量消灭或削弱登陆兵及其掩护兵力。如1942年4月的珊瑚海海战,日军为继续扩大“外防御圈”,决定向西南太平洋推进,夺取新几内亚东南海岸的重要港口莫尔兹比。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判明日军的南下企图,立即向珊瑚海调集舰只,迎击南下日军。5月7-8日,美、日航母编队在珊瑚海开始了太平洋战场上的首次交锋。双方均以舰载机实施远距离攻击,始终没有机会以舰炮互相射击。这次交战美日损失大致相当,但却是日军自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首次受挫。由于海军受伤的航母和飞行员的损失在短期内难以得到修复和补充,日军被迫推迟对莫尔兹比港的进攻。

(四)敌突击上陆阶段:以陆军为主在近岸水域和滩头抗击登陆兵上岸。其中表现最坚决和最有成效的是德国法西斯军队抗击1942年8月英国登陆兵在迪耶普(法)以及1943年9月英美军队在萨勒诺(意)的上陆。例如,1943年9月9日,美英军队开始在意大利的萨勒诺登陆。尽管在登陆前对德军阵地进行了夜间轰炸,舰艇进行了强大的炮火支援,登陆兵仍遇到了德军的强烈抵抗。德军航空兵首次使用了遥控导向滑翔炸弹,对盟军的炮火支援舰艇进行了突击。盟军在上陆的第一天仅攻占了一小块立足点,直至11日才占领萨勒诺,建立了一个登陆场。德军统帅部利用迟滞盟军赢得的时间,得以调集2个师的兵力向该地区进行猛烈的反突击,压缩盟军登陆场,并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眼看盟军登陆兵败局已定,幸好盟军大批空军和3个师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总算保住了登陆场。

(五)敌巩固、扩大登陆场阶段:岸上坚守与反击结合,夺回被占的登陆场。如1940年4月,英、法军队为增援挪威抗击法西斯德国的占领,在挪威北部纳尔维克和中部纳姆索斯登陆,并分别夺取了登陆场。此时德军出动空军对联军部队及交通运输线实施空中袭击,击毁其大量船只,切断其物资供应。德陆军在追击过程中还夺取了重要铁路枢纽当博斯。英法联军恐被全歼,被迫从原登陆地点撤出。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留下抗登陆战役各指定阶段都齐备的典型战例。多是缺少(或表现很弱)抑或是前两个阶段,抑或是后两个阶段。因为防御力量在登陆兵上船或航渡时期实施恰当的行动常常可使敌放弃上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登陆战役还是抗登陆战役,就都不再进一步实施了;在敌登陆兵接近海岸时才被发现并且在海上抗击敌人已不可能的情况下,抗登陆战役则从抗敌上陆或收复被占登陆场的行动开始。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抗登陆战役主要有两种基本的兵力行动样式:一种是由海军和空军主要通过对基地集结和海上航渡中的登陆兵及其掩护兵力实施突击行动粉碎敌人登陆企图;另一种是只在海上航渡中削弱登陆兵,以便把主要力量集中用于抗击登陆兵上岸。

由于各国军队装备水平和地理条件不同,上述两种样式中的每一种在各国具体实践中又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特别是陆、海、空三军在抗登陆战役中所发挥的作用各具特色。例如:在具有强大海、空军力量的情况下,多确立在海上把敌人打垮的思想;在海、空军力量处于相对劣势,但预有海岸坚固设防的情况下,多确立近岸水域滩头歼敌的思想;在海、空军力量处于绝对劣势,海岸和岛屿滩头便于登陆,不便于组织坚守防御的情况下,多确立以纵深防御歼敌的思想。

英、美统帅部由于拥有强大的海、空军,便赋予其在海上航渡和向岸接近时节粉碎敌登陆兵的主要任务。为此,它们把大型水面舰艇(特别是航空母舰)和岸基航空兵作为主要突击力量。海、空军的强大作用使抗登陆战役的海洋性尤为突出,海空交战常常是战役行动的主要内容。

法西斯德国在抗登陆战役中则常常把重头戏放在陆军的行动上。其抗登陆实践证明,陆军依靠预有准备的海岸防御亦能粉碎登陆兵。如1943年2月德军在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新罗西斯克进行抗登陆作战时,德军第17集团军在该地区集结了9个师的兵力,构筑了三道防御地带,抗击苏军黑海方面军组织的陆、海两个方向的同时进攻。由于德军判明了苏军的主要登陆方向,进行了重点设防,使苏军登陆主力没能上陆。当苏军将主力改用于次要方向上陆后,德军集中强有力的战役预备队进行反突击,又将其击退。这是抗登陆作战史上一次以陆军为主,在海岸滩头把登陆之敌打垮的成功战例。

日军对抗登陆战役中的行动做过较多尝试。当日本海军力量强大时,如在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一带,它主要使用航空母舰、大型水面舰艇和岸基航空兵来对付美军登陆兵。而在丧失制海权后,日军统帅部又决定放敌人上岸,企图利用发达的永备工事系统和天然障碍,以陆军的地面决战将其围歼于陆上,如在琉黄岛、冲绳岛等地的抗登陆行动。在后期对付敌舰艇,特别是航空母舰时,甚至寄希望于空中敢死队员驾驶的自杀飞机(日称“神风”飞机),以之作为攻击舰艇的“肉弹”,来弥补当时技术装备上的严重不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抗登陆战役是最为复杂的作战样式。在其发展中表现出以下特征:力求建立预先展开的、纵深梯次配置的抗登陆海岸防御体系,并广泛使用阵地障碍和抗登陆雷障,以及主动在敌可能的行进航(路)线上布雷设障;多案计划使用抗登陆战役力量;在统一指挥下组织各兵种力量明确的协同动作;在登陆战役全程突击登陆兵力;歼灭登陆兵的战役掩护兵力;组织各种侦察与可靠报知。在与登陆兵的斗争中,航空兵的作用急剧上升,在战役地域夺取制空权,成为抗登陆行动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总体上看,二战时期抗登陆战役行动的结局不佳,大多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防御者先期侦察辨别能力弱,兵力部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机动性差,参战兵力缺乏明确协同和统一指挥。

三、战后时期的抗登陆战役

战后时期(1946—1992年)的抗登陆战役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英阿马岛战争期间,以及在海湾战争登陆战役准备阶段得到较大发展。这一时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特殊性,给抗登陆战役的实施带来了大量新特点。

这一时期,发动局部战争的国家在多数情况下拥有海、空(主要是依靠舰载航空兵)力量的数量和质量优势。在这种条件下,遭到进犯的国家被迫履行对敌优势兵力实施海岸防御的困难任务。海岸防御更加重视由陆军、空军和海军协同加强实施,力图破坏或制止敌登陆兵上陆,防止对海岸的炮击。

应当强调的是,攻方掌握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以及密集使用最现代化的兵力兵器对付遭其侵略、没有强大海军的抗登陆力量的能力,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对完善海军战役法和战术的重视。因此,在50-7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冲突各方采用的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过的海军运用形式和方法。然而,在科技革命形势下,一批全新作战工具(喷气式飞机、直升机、核潜艇、气垫船)、武器与技术兵器(各类导弹、新型水声和雷达器材、计算机、宇宙侦察器材等)的出现和发展,不能不影响到参加登陆与抗登陆战役的集团战斗行动的特点。

例如,空降在这一时期的渡海登陆战役中逐渐得到广泛运用。在1956年英、法、以三国侵略埃及时期,首次使用了直升机从舰艇上运送登陆兵上陆。在以后的战争中,直升机的战斗使用得到进一步发展。登陆与空降相配合,促成了对海岸的两面强击:横向的(从海上,乘坐水面运动器材)和纵向的(从空中,搭乘从航空母舰起飞的飞行工具)。这种立体登陆方法被外国专家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使登陆战役具有鲜明的空海一体性。越南战争时期的大多数登陆行动、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登陆战役都具备这些特点。从海上、空中和陆地同时使用兵力兵器,加大了抗登陆战役实施的难度。

这一特点在阿根廷武装力量的抗登陆战役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 1982年4月,阿根廷政府宣布收回马岛主权,同时派兵占领了马岛。英国内阁迅速决定派遣特混舰队重占马岛。英国海、空军受命夺取制海权和制空权,封锁马岛海区,实施渡海登陆战役。按理说,英国劳师远征,航程达 13,000公里,阿军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抗登陆准备。但阿根廷统帅部低估了英国捍卫自尊的决心和军事反应能力,在英国海军主力集团抵达之前,只采取了有限的防御措施:对预备队员进行局部动员,在认为最易于登陆的地点布雷,陆军和空军集结在本土南部,舰艇编队在近岸水域巡逻。尽管在岛上部署了1.1万守备部队,但却没有部署空军。总之,抗登陆防御组织得相当薄弱,行动迟缓而盲目,没有统一的防御计划。

英军的行动先从对岛区实施海空封锁开始。英国人从其宣布的 200海里封锁区内排挤阿根廷海军,其目的是使对方不能再供应岛上守备部队,疲惫岛上人员,为其迅速占领群岛创造有利条件。由于阿根廷空军的积极反击行动,英军被迫把水面舰艇停泊在阿空军作战半径范围线上,而改用常规潜艇在群岛近水巡逻;在受岸基航空兵威胁最大的群岛西部,则用核潜艇实施封锁。

5月2日,英国一艘核潜艇在美国宇宙侦察系统的引导下,向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发起冲击,并用鱼雷一举将其击沉。这是历史上对核潜艇的第一次战斗使用。巡洋舰被击沉,以及舰艇受到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攻击的经常性威胁,事实上使阿根廷舰队失去了活动能力,无法再向岛上守备部队提供海上供应,从而使群岛陷于彻底孤立的境地。

英军对登陆地点、时间和方法的成功选择,上陆工具操作人员和登陆兵的良好素养,这些都促成了这次登陆战役的胜利。就连上陆后的行进路线,都是事先由乘潜艇和直升机潜入岛上的侦察组提前探查好的。为达成战术突然性,英军选择在能见度很差的夜间开始登陆,在登陆行动之前只对佯动登陆地域(斯坦利港)实施猛烈的航空与火力准备,随后却在未作抗登陆设防的圣卡洛斯海岸,以两个梯队的空降兵和登陆兵实施上陆。阿军受英国人为达成突然性和隐蔽性采取的行动的迷惑,到拂晓时才得以采取相应措施,为时已晚。英军未受任何实质性抵抗就把登陆兵送上了岸。部署在斯坦利港的阿军实际上都未能参加抗击登陆兵的战斗。

英军在马岛的登陆行动与在朝鲜和越南的登陆行动是有一定区别的:在朝鲜和越南使用的基本上是二战时期登陆的方法,并在力量上占有决定性优势(海空军绝对的优势,陆军方面3:1的优势); 在马岛登陆战役中,英军在兵力对比上优势不大。开战之前,双方兵力对比大致情况是:主力级战斗舰艇1:1,飞机1:7(阿方占优势),反舰导弹发射架1.5:1 ,舰载防空导弹为7:1(英方占优势)。 但英军使用了从质量上更新的武器和战斗器材,以及相应的新战法。如为进行火力准备和支援登陆兵,英军有效使用了能垂直起降的“鹞”式战斗机,加装导弹和旋转式机枪的“大山猫”式多用途直升机,广泛使用了电子对抗手段,并为夜间上陆配备了夜视器材,先期上岸的指挥小组还为登陆行动提供射击校正和航空兵导引。

阿军抗登陆行动最成功的经验是积极、有效地使用了航空兵。阿空军在战役期间共出动了70%架次的作战飞机,在与敌舰斗争中表现相当出色。只是由于其作战半径小(450-850公里),又是从大陆沿岸机场起飞,其战斗负载受到一定限制。从总体上看,应该说是英军实施战斗行动更为积极些。阿军面对上陆的战术登陆兵和空降兵,没有组织坚决的反冲击,反水雷防御有一定局限性,反潜防御也因阿海军的虚弱和消极而简化到最低限度。

海湾战争中没有正式发起登陆战役,美军及多国部队只是在科威特东部沿海实施过大规模佯动和登陆演习,借以掩护其地面部队主力向伊沙边境的战略机动。但即便如此,作战双方对登陆与抗登陆战役的准备行动也很值得研究,因为它反映了当今抗登陆战役的一些新动向。

在地面进攻战役开始前,多国部队摆开登陆的架式,其舰艇直接向滨海地带的伊军射击,对伊拉克抗登陆防御系统实施长时间的预先精密火力准备。此时,火力支援舰的机动区域位于距海岸18-20公里处,即在伊拉克野战炮兵有效射程以外。与此同时,这些舰只则有能力对岸实施火力毁伤(战列舰主要口径火炮的射程可达42.4公里,即实地可打到海岸抗登陆防御师战斗队形的全纵深)。两栖舰队准备运送大量登陆兵上陆实施渡海登陆战役,而作为其准备阶段,首先是在通往登陆兵主力计划上陆区域航道上的一些小岛实施战术登陆。

由于海军力量弱小,伊拉克对付多国部队的海上突击只能使用空军,但由于丧失了制空权,空军实际上被困于地面。伊拉克也没有现代化的岸基导弹综合系统和大口径岸炮,用以有效地毁伤哪怕是在近海地区运动的海上目标,连滨海陆军集团的野战炮兵自身也没有能力抗击美国水面舰艇对岸上目标的精密炮火准备。因此,美国海军可以放心大胆地打击伊拉克的岸上目标和军队而不会受到报复,就像在射击场上一样。

海湾战争再一次证明,要保障海岸防卫安全,免遭可能的海上突击,必须在所有滨海方向,根据潜在敌人装备的兵器能力,建立有效的防御体系。

四、海岸抗登陆防御的发展趋势

现代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各种武器装备不断更新,一些高技术武器装备大量出现和投入战场,已经并将继续引起军队内部结构和作战方法的变革。登陆和抗登陆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也在相互冲击作用下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新型直升机、偏转翼飞机、地表效应飞机、气垫船等新型登陆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登陆作战方法的不断进步(如“超地平线”登陆),登陆一方的登(着)陆空间和作战余地明显增大,也使海岸防御的立体性和纵深性问题更为突出。研究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战后年代的登陆与抗登陆战役实践,可以看出,抗登陆战役虽占有诸多有利条件,但初期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登陆者手中,无疑是其先天不足。这也是现代战争史上众多抗登陆战例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如何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改变初期的被动局面,已成为各国军事专家们研究海岸防御稳定性的首要课题。其最基本的发展趋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及早发现敌登陆作战企图。登陆者为保持尽可能长时间的主动地位,常常采取各种伪装、佯动措施,欺骗防御者,隐蔽其准备行动,以达成在登陆时间和地点上的突然性。抗方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判明对方企图,就不能尽快迎战抗击。要机动和集中大量常规兵力兵器给对方由上千艘舰船组成的登陆作战集团以致命打击,将是十分困难的。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和装备侦察预警器材,如侦察卫星、航天飞机、超视距雷达、预警机等,更新电子战武器装备,建立多层次立体警戒体系,形成高技术条件下的“火眼金睛”,使登陆一方很难再隐蔽其集结、航渡活动,从而延长防御行动的反应时间,改变初期的被动局面,甚至可能通过先期的积极行动,使登陆者被迫放弃后续的登陆努力。

第二,提高战役战术导弹综合系统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遏制敌舰艇编队向海岸接近和突击。导弹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威力在马岛战争以来已经多次得到验证。为适应未来一定时期内抗登陆作战的需要,有必要根据潜在之敌海军已有的和将要拥有的突击、防空和电子对抗兵器的能力,改进战役、战术两级导弹综合系统的质量性能,增强其抗干扰、抗反辐射能力,发展带岸舰巡航导弹的战役级岸基导弹综合系统,使岸基、舰载和机载的远射程精确制导武器能在尽远距离突击敌登陆编队,把敌水面舰艇控制在“战斧”级巡航导弹发射线以外,而航空母舰则控制在舰载航空兵起飞线以外,不让其接近海岸。

第三,重视外岛防守,加大抗登陆防御纵深。海岸前沿岛礁的防守,是海岸抗登陆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岛的有效据守,不仅可以迟滞敌方的进攻,而且能增强防御的弹性和韧性,从而起到加大防御纵深和延长反应时间的作用。这对于那些纵深较浅的岛屿防御尤为重要。目前,不少国家都非常重视发挥外岛在抗登陆防御中的屏障作用,加强外岛的海、空军力量,构筑地下防御设施,部署防空、反舰武器,提高抗毁能力,并努力发挥其前进基地作用,使其成为攻者“难以拔除的钉子”,积极配合海岸防御。

第四,加强海岸防御体系的抗突破能力,形成坚固的“外壳”。坚固持久的海岸防御也是赢得反应时间和争取在近岸滩头大量歼敌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在加强海、空军力量的拦截打击能力的同时,提高岸防体系的抗击能力。首先是调整岸防部队的机构,加强配备防空、电子对抗、工程保障、通信、侦察和目标指示器材,甚至包括配备遥控飞行器,从而确保其对海军驻泊地配系的防御以及对海岸重要和便于登陆地段的抗登陆防御,提高岸防部队在对付空袭和空降时的持久作战能力,特别是对付直升机的能力。其次是着重在质量上发展海岸炮兵,改进固定的1

52、180、 305毫米大口径火炮,发展自行火炮系统,提高其射程,完善其对海上和地面的运动目标的现代化探测、目标指示和射击控制系统。此外,充分发挥包括水雷在内的各种障碍配系的遏阻作用,也是提高海岸防御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奇妙的对联完整下一篇:家长学校制度及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