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启智实践求真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年来, 我校始终秉承“科技启智实践求真”的办学理念, 始终坚持以科技教育为载体, 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校师生参与的“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热潮, 科技小学的科普活动已成为了重庆市江北区教育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 理清学校发展思路, 确立科技兴校的特色道路

思路决定出路, 理念决定行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 我校广大教师就开始一直边实践边思考。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和面临的实际情况, 逐渐统一了思想, 形成了共识:学校发展要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传统特长, 坚定走科技教育的特色发展道路, 通过科技特色来带动和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由默默无闻的厂办子弟校发展到科技特色学校, 进而再上升到科技教育品牌学校, 这个发展变化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过程, 也是一个与时俱进, 解放思想, 实践探索的过程。实践已经证明, 这是一条让科技小学由弱变强的正确道路, 是学校教育为国家未来发展培育创新人才的必经之路。一手抓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手侧重抓科技素养教育, 双管齐下, 互补互进, “科技教育品牌学校”就顺理成章。

2 优化本体学科, 形成科技教育的日常渗透

所谓本体学科是指小学各学科中与科学素养培育密切相关的学科, 主要有科学、信息技术、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它们承担了小学科学普及的主要任务, 是实施科技教育的最重要途径。

在优化本体学科时, 我校以《科学课程标准 (3~6年级) 》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为指针, 以优化课堂教学为重点, 站在追求学生未来发展的最大化的基点上, 从观念、内容、过程、环境手段、评价五个方面切入, 强化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的能力, 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我校在其它的非本体学科中 (语文、数学、音乐等) 进行了全面的科技教育因素挖掘开发, 并加以有机渗透, 力图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和创新表达能力, 加大科技素质的培养力度, 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科技教育的学科体系。

3 统筹协调运作, 构筑科技教育活动体系

我校科技教育活动体系是由各类科技性活动构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在我校的素质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四部分构成, 活动跨越课内与课外, 涉及普及与提高, 来自教育与团队, 关联学习与课余。通过关心学生生活, 关联学生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能力提升, 形成科技实验小学的“学生特质”。

1) 开展一年一度的主题科技节活动。为了让科技教育深入人心, 学校每年都举行了一次大型的主题科技节活动, 以兴趣培养和知识普及为基因, 以主题科技节为载体, 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科技活动的行列。科技节的“电脑绘画比赛”“网页设计评比”“科普黑板报”“车模竟速”“风筝航模制作”“创客达人秀”等系列活动, 通过较为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科技活动, 向学生普及科技知识, 启迪同学们的思维、拓宽思路, 给学生动手的机会, 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 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后的总结反思, 都引导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开展少先队科技主题活动。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了它的实践性。因此, 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 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 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学校少先队大队部每年也组织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 如“科技与创新”主题班队会竞赛、“科技特色中队”创建、“科技天地”队角评比“科技小报”评比等等, 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演讲”, 也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科技教育演讲。

3) 开展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 学校建立了课外科技兴趣小组, 科技辅导员定点辅导, 让每位学生各找其需, 各显所能。课内是重在普及, 课外是侧重扩展, 校内重在普及, 校外侧重扩展, 班级重在普及, 校级侧重扩展。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实验、科技论文四小活动,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科学兴趣, 培养热爱生活创新发明能力。

4) 开展校外综合性科技教育活动。学校结合校情、地情, 认真组织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 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通过组织这些探索自然的活动,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从感情上建立起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养成对大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近社会, 让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践等活动, 了解身边的科学, 能正确认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立志从小做小科技, 长大有大发明, 并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

上一篇:谈新形势下如何监管图书出版质量下一篇: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探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