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进入21世纪, 网络文学无论在内容的品质数量、作者影响力还是IP价值上, 都已取得可观的成果。但是, 随着大众文化的通俗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商业规则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也愈发重要。那么, 在进入商业时代之后, 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的真正价值与发展前景呢?

一、发展现状:进入商业时代之后

学者杜林在《网络文学审美特性研究》一文中对网络文学的定义做出了如下概括, 即“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的一种艺术应用”, 是“作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写作、首发于互联网、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受众主要通过在线阅读的新型文学艺术形式”, 因此若单纯的从创作角度来看,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 传统文学批评理论仍适用于网络文学。以此为基础的话, 就单一作品价值的评价尺度来看, 网络文学的基本语法同传统文学基本无异。

但是, 当我们将网络文学的创作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看待的时候, 它的独特性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特征体现在网络文学从创作到被阅读的过程中, 作者和读者间有了一种新的审美预期, 即文学接受和审美存在状态是在网络文学领域这一文化生态环境下具体展开的。学者崔宰溶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某一 (超) 文本或某个人的 (文学) 行为在网络中所获得的独特意义和特征。”这种解释其实为许多批判网络文学碎片化的学者找到了问题之所在。即在网络文学领域, 第一身份作为“网民”读者和作家有着心照不宣的心理预期, 与随着社会历史缓慢变更的现实语言不同, 网络用语有着前者不可比拟的新陈代谢速度。因此网络小说《悟空传》不必耗费篇幅去交代故事背景, 因为其读者群大多是观看过《大话西游》的网络用户。而随着网络文学逐渐走向成熟, 这种来自于自身创作的原始特点渐渐也赋予网络文学解构经典, 颠覆传统语境的特质。学者张天舒将这种特性定义为“广泛的自由性、开放互动性”。而这种来自于民间的自由性恰恰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网络文学对传统精英文化进行消解的最集中体现。

在这个层面上, 网络文学的盛行其实是在推动传统文学的大众化与通俗化, 网络空间的缔造者们抢先传统作家们, 快速反映着新时代中的文化现象。而在网络文学对抗传统文学过程中, 也渐渐完善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创作模式, 从而在扩大自身受众数量的同时也在不断明确受众需求, 一些特定的题材被明晰, 一些特定的桥段被建立。在这种趋势中, 逐渐走向成熟的网络文学终于进入了市场, 成为了一条拥有巨大经济潜力的经济产业链条。

当网络文学的商业价值被市场发现之后, 后者对于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产业链条反应其实是相当及时。本文无意讨论这种商业运作本身以及其运作规律, 只是对其中显现的几个和文学本身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一下简单的概括。

首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问题, 在知识产权意识本就相对薄弱的中国, 网络作家的所面临的各类侵权行为自然是显而易见的。但网络文学创作的产业化其实也没有对这种现象做出良性引导, 近几年来, 网络文学与以“知识产权”为含义的“IP”一词频繁共同出现, 催生了很多由网络文学IP改编而来的现象级热门影视作品。然而, “在资本市场中, 网络文学IP纷繁错杂的售卖、分销、囤积、抛售, 不仅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还会造成整个网络文学原创市场的萎缩。”从这个角度看, 建立商业链条体系之后的网络文学创作其实离传统意义的文化形式渐行渐远, 这也要求跳出我们对网络文学研究“局限于作品内部, 而忽略了发生在整个网络中的文学活动的意义”的传统框架, 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网络文学的发展未来。

综上所述,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建立在文学通俗化和商业化的大背景下的, 只不过相比已经形成固有模式的传统文学的存在方式与传统中国作家的职业环境, 这股潮流对于网络文学的影响更为明显而已。

二、发展预期:回归文学本体的必要

不止网络文学, 在当代中国, 传统文学创作甚至整体文化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大致一致。即文化输出如何在商业体制中保持一个合适的存在状态。而就现状而言, 我们的文化环境其实不够合理。

一个基本的问题在于从事文学、艺术产品创作的艺术家不具备话语权。网络文学的现状则尤为明显。由于创作方式的独特性和网络写手缺乏组织性的生存状态, 网络文学已经将对受众需求的满足转化为对商业需要的满足。掌握话语权的传统文人时常会抨击网络文学粗糙的语言、形式、故事等这些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但是在这个商业资源趋于垄断, 独立作家生存空间被压榨的大环境下, 网络写手又该如何看待自身的创作呢?

个人其实倾向于通过回溯的方法重新看待网络空间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一个值得注意的现实是, 文学形式从来都是和创作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要人类的内心深处仍旧保持着对审美和故事的需要, 文学就一定会存在。回顾文学发展的历史, 无论是贵族礼乐时代中诗赋传统, 两宋市民文化兴起而带来的戏剧和词的流行, 更不必说商业时代对小说推广的巨大意义。人类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丰富着文学的表现形式和表达重点, 从这个角度看起来, 网络文学的兴起是必然也是合理的。然而, 在创作形式水到渠成的来到时代转折点之际, 我们艺术家却无法提供优秀的内容。而在个人看来, 这种尴尬的基本来源于学界甚至社会层面的对于文学创作的错误认知。

这种认知在主流学界的体现为“文学研究者在逃避没有理论、没有方法的责难中, 向着严谨的科学方法倾斜”, 可是, “我们是否应该完全以思想史和历史的方式去处理文学现象和文本”?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出结论之前, 与学术界相对的, 在利益为第一目标的文化产业体系中, 文学作品又被异化为可以被量化的商品被评估价值, 在这个大语境下, 尽管网络文学可能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合适的一种文学存在形式, 但它的创作却进入到了一个既不被学术界广泛理解又不被商业大潮认真对待的窘境。

针对这一窘境, 个人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建立有效的网络文学讨论语境。让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读者拥有自己的发声空间。这种讨论语境基本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组织的官方奖励机构, 可以参考的是日本文坛的“直木文学奖”和世界科幻学会的“雨果文学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通俗文学和科幻文学都是不被学术界重视的文学体裁, 但随着其客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社会性的舆论反馈和奖励机制对于推动后者发展的意义则显得尤为重要。日本文坛在1935年就设立了“直木文学奖”, 可见其对于通俗文学的重视程度和先进的文学批评观念, 而在“现实主义”理论仍被视为评定文学价值的最高标准的中国, 我们的主流舆论仍在刻意分割通俗文化价值与学术研讨意义的硬性界限, 这种潜在的歧视对于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通俗文化的发展其实是具有消极影响的。

除却转变主流舆论对于网络文学的态度, 网络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其实可以在网络空间建立自身的舆论环境。以“豆瓣”为例, 在这个以网民为主要组成的社交媒体平台中, 电影自身的本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凸显, 传统意义上的官方宣传语境和娱乐语境都得到了消减。而随着“豆瓣”的不断发展, 其自身建立的品牌效应其实也成为了如今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指向, 涉足到了电影制作、宣传等不同方面。从这个层面看, 与其让网络文学依附于传统的财阀规则与商业评价, 不如让其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自足, 逐步建立新的话语权。

当然, 要做到以上两点, 一个必然的损耗就是, 对于网络作家群体而言, 无法通过粗糙的作品快速获得商业利益。但其实这正是一个回到文学本体的必然过程。回到上一个部分, 从单纯的创作视角来看, 将网络文学与所谓传统文学分化对立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偏见的做法。当网络空间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稳步上升的时候, 网络文学仍作为一种低廉的牟利工具所存在的事实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摘要:现如今已经没有人能够否定网络文学形式在当代中国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这种影响的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文学模式造成的颠覆与影响, 二是围绕在网络文学这一文化现象周边所产生的巨大产业体系。而学界对于网络文学的讨论基本也都是从文化影响与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展开的。而本文也将从上述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首先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对比, 然后再针对其自身的独特性, 对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预期做出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网络文学,大众文化,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林.网络文学审美特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 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北京大学, 2011.

[3] 张天舒.网络文学对文学大众化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9.

[4] 于梦溪.我国网络文学IP运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 2016.

[5] 洪子诚.我们为何犹豫不决[J].南方文坛, 2002 (4) :20-22.

上一篇: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影响分析下一篇: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