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工作总结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市经济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1

全市经济工作、城市工作会议后,我镇认真研究,精心策划,科学布局,于1月7日上午在镇委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全镇经济、城市工作暨当前重点工作推进会议。现就有关事项报告如下:

参加会议的有全体镇机关干部,村\"两委\"正、副职干部,镇直(属)单位及企业负责人等。会议传达了全市会议精神,着重部署2016年镇域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安排了当前的工作。

2016年,全镇将围绕\"一个力争、两个提高、三项突破、四项重点\"开展工作,实现跨越赶超。

一个力争,即争位次。镇域经济发展、党政干部综合实绩、目标责任状三大块考核都要实现争先进位。

两个提高,即提高增幅,提高速度。克服总量小的局限性,在增幅上做文章,在速度上做文章,实现\"弯道差车\"。

预期目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确保新增投资额达1000万元的生产性企业2家,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家。税收、固定资产投资、规企生产总值等指标比上年增长20%。

三个突破。一是着力招商引资,在产业发展上寻求突破。树信心,强服务,融投资,创市场,倾情培育,重塑卷扬机辉煌,打造\"比力建筑机械\"新品牌,力争总产值过2亿元。加强自身挖潜和自我完善,不断拓展产品市场,促进卫兴化工机械、利丰菊花加工、鸿润藕制品加工项目扩规上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水资源优势,引进大型水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使之成为经济跨越的有力支撑,成为精准脱贫、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二是着力功能配套,在城镇建设上寻求突破。以\"五城同创\"为载体,坚持\"建\"、\"管\"结合,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加强镇区路网建设,完善\"两纵五横\"的城镇路网构架。启动龙骨湖新区规划编制,保障城镇扩规有序推进。强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垃圾综合治理,深入推进街道\"十乱\"整治、社区死角垃圾清理、单位\"门前四包\"等,实现全天候保洁。

三是着力特色优势,在农业产业上寻求突破。突出做大做强\"三大农业板块\",即1千万羽畜禽孵化养殖小区、1千万条草编制品聚集区、1万亩高产优质水产养殖带。建设\"三个农业生态观光园\",即笑堰山综合生态休闲园、新垸子花卉苗木观赏园、曹李垸菊花观赏园。

四项重点。一是突出基础夯实,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服务和协调,保障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国土整治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突出民生改善,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以产业带动为主线,引导贫困户立足家庭,发挥优势,挖掘潜能,保障800户1126人尽快脱贫。

三是突出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加强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促进协调发展。

四是突出环境优化,大力推进文明创建。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垃圾综合治理,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集中、镇转运\"的模式,保障垃圾清运有序运行,建设美丽宜居新村庄。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切实遏制秸秆露天禁烧。

全市经济工作总结2

20__年1-12月,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9.5亿元,增长13,创近10年来最高增幅;完成财政总收入25.33亿元,增长22.7,创近9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7位,其中地方收入15.46亿元,增长17.5,创近7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30.8,创近9年来最高增幅,全省排第7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增长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亿元,增长12.1,全省排第10位;招商引资项目816个,协议引进国内资金172亿元,其中实际进资133亿元,增长42.8;实际利用外资12933万美元,增长54.1,全省排第1位;外贸出口5969.9万美元,增长79.4,全省排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2元,增加6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65元,增加475元,创近8年来最高增幅。

一、主要特点

1、生产总值增幅再创市新高,三次产业增长有快有慢。按可比价格计算,20__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从产业构成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88.5、111.5、89.5亿元,比重由上年的30.2:37.8:32.0调整为30.6:38.5:30.9。从四个季度增加值增幅来看,一产分别为4.4、4.9、4.8、6.9,总体呈上升趋势;二产分别为21.4、20.9、20.6、18.2,总体呈减慢趋势;三产分别为7.3、9.7、11.4、12.0,明显递次上升,以上表明,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对我市第一、二产业产生了明显作用,农运会的召开极大地繁荣了我市第三产业。

2、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全年用电量为19.5亿千瓦时,增长18.2,其中工业用电量达到11.1亿千瓦时,增长24.7,占73。全市工业生产呈现“高开高走”局面,除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的7、8月份外,其余各月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7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41.5;规模以上工业利税11.65亿元本文,增加1.68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目标,实现利润总额3.28亿元,增盈0.42亿元。工业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9。

3、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各地一方面认真落实中央粮食惠农各项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抓好了以果业、蔬菜和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和规模化畜禽养殖。20__年全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经济作物生产形势良好,主要畜禽产品全面增产,粮食总产量达316万吨,增长21;肉类总产量43.4万吨,增长7.9;水产品产量22.13万吨,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是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好于往年,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收入平稳增长。

4、财政收入高幅增长,财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财政总收入突破25亿元,占gdp比重为8.75,增幅比上年高出0.5个百分点;地方收入突破15亿元,增收2.3亿元,增幅提高7.2个百分点,地方收入增幅是近6年来我市第一次进入全省前8位,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位置前移目标。全市财政收入结构得到优化,增值税、营业税等主体税种快速增长,主体税种增收支柱作用进一步强化,其中:增值税(100)9.36亿元,增长32.8,主要由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营业税4.19亿元,增长29.8,主要是来自于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房地产等行业。

5、开放型经济方兴未艾,外经贸实现“三个突破”。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已实施808个,其中开工项目469个,投产开业率41.5;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69个,同比增加27个,实际进资26.88亿元,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资在全省排第4位。全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5000万美元,占市目标的145.6,占省目标的157.1;批准合同外资首次突破2亿美元,增长79.7,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8个,增加15个;实际利用外资首次突破1亿美元,占市目标的102.6,占省目标的143.7。

6、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高速发展。全市10个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35.97平方公里,增加7.1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87亿元,增长40.9;园区内新增投产企业154家,园区企业总数达到700家;安置就业人员8.1万人;园区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5.9亿元,增长10.7。园区工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长77.5;园区税收成为财源增长的最大亮点,全市10个工业园区上交税收均超过1000万元,上交税收达3.9亿元,增收1.4亿元;园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7亿元,增盈2.04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投入仍然不足。我市工业投入总量偏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偏低,仅为12.6。

2、利用外资项目结构不尽合理。利用外资工业项目小、散、弱,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项目占了较大比例。新批工业项目合同外资额仅占总量的38.3,平均仅为171.2万美元,比新批项目总平均数少137.74万美元。

3、农民盲目跟风现象严重。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生产盲目性大,跟风现象严重,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差、附加值低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建议

1、金融部门在有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尝试新型融资类与服务类运行方式,处理好支持大企业、重点行业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关系,加大对规模大、污染少、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的工业项目的支持力度。

2、各地、各部门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推动招商引资由全民型向专业型、游动分散型向固定网点型、自然接受型向产业选择型转变,重点选择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力争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

3、随着20__年我省取消农业税,农民种粮积极性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农业部门要及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生产,发展 订单生产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粮食部门要做好有关启动最低收购价格预案等准备工作,防止谷贱伤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上一篇:农村中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经济转轨时期财政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