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通识教育信念现状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英语通识教育对于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符合现代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及要求。本文通过对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通识教育信念提出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策略,有利于推动高校英语教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通识教育信念;

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育工作同专业教育工作出现脱节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二者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上的不同,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无法发挥教学实践成果的积极作用。通识教育信念是现代教育工作发展领域中的热门研究项目,其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需要进行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通识教育信念培养研究。

2 通识教育信念概念

通识教育是指要求各年级教师拓宽自身教学课程广度,实现教学育人全方位开展,其核心理念为“人本”教育项目,即以“人”为教育工作核心。教育信念是指教师个体对于教育活动命题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存在主观上的假设性,并具备思想引导的功能,使得教育工作自身存在非理性工作特点,且教师个体之间存在显著的个性化差异。在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通识教育信念研究活动中,活动中心是高校英语教师,根本任务是让英语教师形成通识教育信念,进而完成教学内容改革,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质量([1] 白凤华,薛辉,郭艳.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实践———以“化学与文物考古”课程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8):17-22." 白凤华等,2021)。

3 基于通识教育信念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

素养现状

3.1 职业道德方面

通识教育理念模式下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要求具备个人职业道德素养,这也是从事教育行业人员的必备基础素质之一。英语教师需要对自身文化身份、教育职能、教学水平有良好的正确认识,并且在个人意识及教学目标追求等方面,都符合教师职业素养要求。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自身要厘清英语教育与艺术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教师职业素养要求,将高校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树立为教育事业贡献个人的职业发展理念,将能够持续在教师岗位上发光发热作为自己的终身教学目标。

3.2 教学能力方面

艺术类高校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其就职基本要求,随着“产教结合”理念在艺术类院校中的深化发展,通识教育信念下的高校英语教学逐渐由传统的英语口语训练、单词记忆,拓展为语言实践应用,即学习者自身语言能力。但就艺术类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方面,教师实践教学应用较少,缺少“双师型”师资教育人才,教育体制不符合人才培养规划。近几年艺术类高校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大量教育工作者涌入职业院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英语教学压力,但水平良莠不齐的教师队伍也成了阻碍艺术类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就通识教育信念要求而言,由于其属于一种全方位教育理念培养,短时间内无法匹配符合高校教学要求的英语教师。现阶段英语教师多数自身专业能力较强,但是,缺乏讲授教学能力,通识教育扩散不足,造成学生只能从英语翻译层面进行语法解读,无法实现知识文化普及。长此以往,学生不能在已有知识体系基础上进行创新,仅能遵循传统教学模式,阻碍艺术类高校学生未来发展方向。

3.3 终身学习方面

目前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不在少数,但就教学角度而言,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其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许多艺术类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已经开始呈现出年龄断档问题,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资历深教师年龄过大,即将面临退休;而年轻教师虽然充满活力,具备较高学位,但资历尚浅,缺乏教学经验无法保证专业教育水平。通识教育信念下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不断发展的终身学习理念,保持一颗持续学习的心,不断进行英语知识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英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提高个人职业发展素养,明确英语知识学习节奏,做好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决心([3] 颜希.基于“大思政”环境下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以体育课程为例[J].品位·经典,2021(7):159-162." 颜希,2021)。

4 基于通识教育信念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

发展策略

4.1 规划职业发展

传统高校英语教师评比标准主要为教学班级的期末综合成绩,过分强调教师日常行为操守约束,造成英语教师教学工作实践意识薄弱,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由于长期缺乏对于英语教师的人文关怀,不仅会降低教师工作积极性,更会影响高校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许多新进的年轻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逐渐减退,并且许多年龄较大的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仍沿用过去的思维模式,无法完成通识教育信念普及,对艺术类高校英语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高校方面应改变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将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作为最终培养目的,构建出一个长期、可持续化的生态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发展环境;帮助教师完成教育在岗一体化发展,将个体生存作为参考主线,建立起外部环境与个体协调之间的互助共存机制,完成个体意识形态优化,树立起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的通识信念。

教师专业内在结构强调的是入职前教育、入职中辅导、入职后锻炼的教学整合,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有效完成教学革新。其中,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应用是基于通识教育信念教师专业内在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教育活动实践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应制定完整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这是教师在艺术类高校教学环境下对于教育工作本质及教学行为认知的改革,优化自身对于教材的理解能力及创新能力、保证良性教育意义的关键,其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知识实践。可以建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电子档案,搭建咨询内容自助服务平台,借助信息管理建设缓解英语教师教学压力,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自助服务平台,切实提高英语教师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教育工作效率,为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实现个人职业价值提升。

4.2 提升教学能力

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条件下,教师需要提升个人专业教学能力,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基于通识教育信念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发展培养模式,应该加强高校英语双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将英语技能应用效果作为教育发展基石,成立“双师素质”专业教育团队,严格制定并实施行业发展管理制度。同校外艺术类企业进行合作,引入企业培训机构模式,结合自身理论学习基础,逐步提升英语教师队伍水平。应鼓励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参加专业资格等级考试培训,并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教师实际考试经历,更好地指导高校学生通过考试,有效提升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综合技能水平。长此以往,英语教师可以在已有知识体系基础上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认清未来发展方向。健全高校内部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各种新型设备及理论进行教学,提高英语教育“双师素质”教师资源队伍的建设([4] 张铭.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21,34(4):56-58+75." 张铭,2021)。

此外,基于通识教育信念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发展工作,还应进行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培训,为其灌输教育行业从业意识,帮助高校英语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在教育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学习特征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一味追求考试分数。教育部门要不断进行英语教材资源的丰富提炼,结合视频教学、数据资源库等载体,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学习主动性,并给予其更多的自主性,强调价值创造,匹配相应的奖励方案;结合校企合作等手段,为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提供到企业内实践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人才转化率。

4.3 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发挥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通识教育信念的核心要求之一,实践环节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树立起个人思辨能力,更要具备逻辑创新能力,继而提升教育质量。进行高校英语教师创新思维培养时,应结合行业最新应用技术,开放创意办学思路,不断进行培训方案开发,创新教育人才培训方式,选择如校企联合、学术讨论、现场观摩等多渠道共同培训方案。在通识教育信念的教育背景下,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强大的专业水准,更要拓宽知识面,了解教育行业发展主流方向。高校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设计基础教学课程,通过邀请行业人士进行宣讲的方式,创新高校英语文化环境模块。英语教师自身也要对教学知识结构形成思辨逻辑,提升个人知识储备,完成教学逻辑创新,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开创项目孵化模块,将英语学科知识竞赛融入高校教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帮助英语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通过创新完成自身知识体系架构的逻辑思考,进而处理好英语教学科目与其他教学科目之间的关系,切实提升教育质量([2] 王发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通识课堂中的实践策略探究———以《中国现当代诗歌读解》课程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3):89-91."王发奎,2021)。

5 结语

教师是教育活动改革中的先驱者,也是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输出端,其个人教学信念对于教育工作质量有着直接影响作用。通过对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师通识教育信念现状研究,探究其未来发展策略,切实提高高校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科学规范职业发展规划,为艺术类高校教育工作优质发展提供信念保障。

参考文献

[1] 白凤华,薛辉,郭艳.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实践———以“化学与文物考古”课程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8):17-22.

[2] 王发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通识课堂中的实践策略探究———以《中国现当代诗歌读解》课程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3):89-91.

[3] 颜希.基于“大思政”环境下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以体育课程为例[J].品位·经典,2021(7):159-162.

[4] 张铭.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21,34(4):56-58+75.

上一篇:地基处理技术综述论文下一篇:城市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数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