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文化功能的失效与重建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近年来在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文化功能失效的问题,导致戏剧艺术教育出现边缘化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缺乏主体文化自觉、缺乏文化精神、缺乏良好的教育手段等等,不利于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工作的高效化实施。这就需要在高校的实际教育工作中,重点分析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文化功能失效问题发生情况,然后重构文化功能,为戏剧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文化功能;失效;重构

引言

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工作中,由于过于重视创新功能,忽略文化功能,导致教育工作失衡,甚至会出现发展滞缓的问题。在此情况下高校应该重点关注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文化功能的重构,形成主体的文化自觉性,重构文化精神,达到预期的文化功能重构目的。

一、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文化功能失效分析

目前在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化功能失效的现象,会导致戏剧艺术的教学出现边缘化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文化功能的作用,不能确保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合理性,内容体系不完善,甚至还会出现严重混乱的问题。出现文化功能失效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在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期间,过于重视创新功能,忽视文化功能,导致通识教育出现失衡的现象,高校在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发展中也面临好呢多困境,不能保证文化功能的相互契合,不能保证整体的通识教育工作的高效化开展。

二、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文化功能的重构措施

高校在开展戏剧艺术的通识教育工作中,应该重构文化功能,系统化开展有关的通识教育工作,充分将文化功能发挥出来。具体的重构措施为:

(一)重点关注主体文化自觉

教育教学中明确具体的宗旨,可以理清头绪,学生按照宗旨学习知识,领悟文化要领,此情况下高校在开展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工作期间就应该明确具体的宗旨,夯实教育工作根基。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工作中开始面临诸多的难题,例如:民族传统优秀文化难以传承,甚至存在优秀文化生存危机的现象,如果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现代化的理念和思想国强,自身的行为态度过于现代化,不能积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会导致文化素养降低,出现畸形发展的现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要想实现良好发展的目的,就应该从深层次上坚持着自身的文化归属,有着一定的文化自觉,而培养此类大学生人才,也属于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意识,注重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首先,应重点开展文化线的相关工作,将其当作是基本型的前提保障,此时需要注意,不可以按照时代性、区域性分割文化知识,也不可以结合编年顺序开展区分工作,以免因为机械性的分割导致戏剧艺术通识教育中的文化内容出现割裂的现象,创建完整性的文化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中的内在逻辑和精神深度。其次,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到,戏剧艺术文化传播期间具有连续性特点,一旦其中的“链条”脱落,很容易诱发文化根基的问题,所创造的时代精神也不够完整。所以,在教育期间应注重戏剧艺术文化的连续性,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觉观念意识,在学习戏剧艺术文化期间自觉研究和分析传统优秀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到新的环境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自主性选择、学习、掌握戏剧艺术的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各个民族地区、大学生都应该有着一定的自我文化涵养,注重坚守文化根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学习戏剧艺术文化的过程中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甚至于可以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改善目前的通识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在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西方中心主义”的现象,在教学中过多引入西方戏剧理论资源,难以充分凸显我国传统戏剧优秀文化的教育功能,对通识教育的文化功能会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中,重点引入我国古典的戏剧艺术文化作品、传统优秀文化知识等等,营造真实的教育情境和环境氛围,汲取我国戏剧艺术中的写意内容、美感等等,打破传统教育工作模式,确保能够有效重构相关的通识教育文化功能。最后,在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形成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本土文化思维、民族文化思维,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深入分析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特点、演变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在理性分析评价的情况下,可以明确把握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炼文化精神,自觉传承、学习戏剧艺术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性。

(二)注重文化精神的培养

我国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文化功能重构期间,应该注重文化精神的培养,在经典中重构戏剧艺术的文化精神,以文化精神层面和角度描述戏剧经典,按照文化功能重构发展需求等创建完善的教育机制,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教育工作中采用戏剧艺术经典文化元素,其中真实反映人类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文化精神内核,体现出文化精髓的连续性还有完整性。对于戏剧艺术教学中的经典内容,可作为文化发展的链条,整合传统类型、现代化类型的戏剧经典,利用传统性的经典召唤现代化经典,借助现代化经典提升传统性经典的活力,便于动态化开展通识教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经典而言,传统、现代化的戏剧艺术经典之间已经形成了超越时间的关系,从空间层面来讲有着横向并列与联合的关系,所以在通识教育的工作中应该做好传统、现代化戏剧艺术经典的教育,指导学生学习传统内容和经典内容,自觉传承相关的知识,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知识体系,统一相关的教育标准,延续、转换传统精神,促使学生文化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从空间分布的特点来讲,戏剧经典教学工作中,主要涉及中国、外国的经典部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经典文化学习观念,不可以盲目崇拜西方的戏剧艺术文化,应准确理解中外戏剧艺术经典,提炼其中的文化精华,深入探索文化背景,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形成独特性的风格特点、审美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戏剧艺术经典文化期间,应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素养,尤其在我国戏剧艺术经典的教育工作中,应该遵循返本教育原则,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精神,实现精神上的交流和对话,积极开展审美鉴赏的活动,在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创建开放性的戏剧艺术经典教育模式,开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遵循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我们通过授课过程,把戏剧课程的内容讲解使学生充分领会戏剧带给大学生的精神情怀,例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田汉的《获虎之夜》等等。Ⓒ通识教育的工作中戏剧艺术具备一定的文学性特点与舞台性特点,有着双重艺术的特征,在通识教育的工作中应重点凸显戏剧艺术的文学性美感与舞台性美感,带领学生观看优秀、经典的戏剧艺术作品,例如:曹禺的《雷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戏剧艺术经典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感知生命,有着一定的主体文化精神,从而达到通识教育的主体文化精神的重构目标。

(三)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在开展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文化功能的重构,和学生的操作能力、理解能力存在直接联系,直接影响能否形成系统化的教育工作模式。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外在有关的研究中,提出了戏剧和其他的艺术发展形式相同,戏剧的任务就是使得人们获得到娱乐,这也属于戏剧艺术的“职责”“尊严”。在此期间,就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探索戏剧艺术的文化功能、娱乐工具功能等等,在自主研究中分析戏剧艺术中的社会态度、生活态度、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等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到娱乐游戏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审美体验感。例如:高行健《彼岸》中就描写了“演员玩绳索”的内容,其具有娱乐性的特点,教师可借助此类内容指导学生自主联想、想象,对其中的内涵要素形成准确的理解,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学习能力。目前在戏剧艺术频繁复制的环境背景下,人们的感性体验想象力降低,审美能力衰退,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文化功能也很难展现,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参与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自主研究和探索关于戏剧艺术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功能,鉴赏戏剧艺术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观点,形成抽象性思维、审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戏剧艺术的娱乐性实践操作,并非简单玩乐,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戏剧艺术价值观念,在实践操作中有着良好的审美能力、操作意识,借助娱乐项目使得学生实现审美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复位目的,在良好体验中提升综合素养,发挥高校教育领域中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文化功能与育人功能。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部分高校在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化功能失效的问题,不能将戏剧艺术的文化功能全面发挥出来,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文化精神。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发挥现当代文学中戏剧的文化价值功效创建规范化的模式,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文化自觉性与文化精神,重构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文化功能,提升整体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方瑞,左方霞.高校校园戏剧文化育人功能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庆师范大学校园戏剧发展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90-94.

[2]高晓慧,李友善.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园戏剧的教育内涵[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2):58-60.

[3]吴宗会,许文胜,徐亚楠.中西方戏剧治疗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5):110-116.

[4]肖泽.中等艺术学校戏剧(话剧)表演专业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5]马天元.理论与现实的交锋———从《应用伦理学辞典》的编纂看应用伦理学的特性和研究[J].文教资料,2017,23(27):93-95.

[6]马天元“.图书馆+”视域下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提升的实践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7,11(29):35-36.

上一篇:药品安全管理中中药伪品鉴别的局限性及调查下一篇: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工程建设中各专业合作问题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