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税收工作计划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你是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书写工作计划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通用工作技能。在新的年度,很多人又在为如何写好计划苦恼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国税局税收工作计划范文2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税局税收工作计划1

今年以来,我局的税收形势异常严峻,1─5月份入库收入15926万元,同比下降5.33%,落后序时进度6.19个百分点。鉴于组织收入的形势严峻,为了进一步加强征管,挖潜增收,努力完成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经县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对年内组织收入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单位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税收形势的严峻性、完成税收任务的紧迫性,坚决做到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顾全大局,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和阻力,确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确保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

二、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各单位部门要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应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收入进度慢的单位部门要认真开展税源调查,仔细分析原因,深入挖掘潜力,做到应收尽收;收入形势好、进度快的单位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一如既往地做好日常税收征管,决不允许采取隐瞒手段有税不收,坚决防止越权减免税和违规批准缓缴税款、延期申报税款等现象的发生。

三、监控重点税源。税收100万元以上企业,由局党组成员分工负责监控;1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企业,由各个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监控。从设立登记到企业发展历程、从法人代表到办税人员、从生产经营地址到联系电话、从销售收入到成本利润、从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到税收税负,从税源产生到税款入库,等等,都应当全面掌握,全面监控。

四、实行评估稽查一体化检查。县局从全局抽调业务骨干15名(包括稽查局5人)组成5个联合检查组,从6月份开始到年底,对规模以上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企业等进行重点评估检查。从入户,到立案、处理和执行,检查组要一包到底。检查内容为国税征收的所有税种(含工会经费),检查时段原则上为2006年元月─检查所属期的上一所属期,如发现重大问题需要追溯的,报经县局同意,可以继续往前追溯。各单位部门要对抽调人员的岗位进行调整补位,重新合理安排人员岗位,确保正常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不受影响。

税源管理部门其他人员应对年纳税额在10万元以下的企业进行重点评估检查,并可对所属规模以上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企业等当期税款进行纳税评估。

五、强化企业和行业税收管理。对无正当理由长期异常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可以参照行业税负平均值或最低警戒值,按照征管程序核定征收其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账证不全或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包括一般纳税人在内)一律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重点行业是:农产品加工业、加油站、汽车摩托车销售企业、建筑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及汇总纳税企业、跨地区经营企业。由征管科将这些行业和企业筛选出来,按所属单位部门建立台帐,对照最低或平均税负标准跟踪监督,发现不作为,或工作不到位的,要对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员进行问责,每户扣罚管理员15元,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连带扣罚20%。

六、加快推行委托代征工作。在总结委托下塘镇代征税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县推广个体税收(包括生猪税收)委托代征模式,力争在7月份全面实行委托代征工作。

七、充分保障征管一线力量。要切实把全局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县局要大力精简会议,改进文书审批机制,减少其他事务性、应酬性工作,要下大力气为税源管理部门和管理员减负。各单位部门要认真落实AB岗制度,妥善调配内外勤工作时间,改变坐家收税的状况,管理员下户时间应不少于工作日的80%。

八、建立管户绩效考核机制。要求税收管理员加强对所管纳税人基本信息的了解,确保综合征管软件中纳税人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动态掌握纳税人股本结构,股东情况,关联企业,资金运转,生产经营、信用状况等其他综合信息,并加以分析运用。县局将根据岗位职责,按照德能勤绩廉等内容,制定个人绩效考核办法,量化个人工作质量,建立个人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九、完善考评制度,严格考核绩效。从4月份开始,县局每月拿出600元考核税收计划执行结果。具体执行《县国家税务局2009年税收计划执行考核办法(试行)》(长国税发〔2009〕24号),并列为全年目标管理考核的重点项目,对完不成全年收入计划的单位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制。对抽调的专项检查人员奖惩办法另行规定,年度结束后,进行全面评比,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检查组和个人给予特别嘉奖。

国税局税收工作计划2

国税局科学发展观增强五种意识推动税收工作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国税局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进一步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领会和把握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着力增强五种意识,切实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落实到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着力实现税收工作的科学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推动经济转型做出新贡献。

一是增强发展意识,树立发展观念,实现税收质量的新突破。紧紧围绕省局“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地方党委政府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转型”的工作部署和“15345”的奋斗目标,着眼地方发展大局,服务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严格实行了组织收入的层层包保责任制,按日掌握收入进度,按月分解收入任务,确保税收按月均衡入库,避免“大起大落”。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思路,加强重点税源管理集约化管理,加强一般税源专业化管理,加强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重点将年纳税20万元以上的纳税企业及重点行业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对其生产经营、销售纳税、发票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收预警及税源监控力度,有针对性地破解了税源分析粗浅、评估手段单一等征管难题,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化解执法风险,实现执法水平的新突破。围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纳税定额核定、减免缓税审批、税务稽查处罚等自由裁量权和重点工作环节,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联合运行等各项监督机制。着重强化了对增值税转型政策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督促整改,强化责任追究,注重结果运用,达到合理合法界定执法权限,严格执法审核,规范执法程序,压缩自由裁量权。与地税部门密切配合,在实现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的基础上,加强注销户、停业户、转非正常户等涉税信息的定期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国地税合作范围。与地税部门共同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出a级纳税人41户,达到了规范、加强纳税人信用等级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三是增强管理意识,强化管理措施,实现管理效率的新突破。密切关注全市经济发展趋势和重点税源、新增税源的变化情况,着重对新上码、成长性强、税源预期实现情况较好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详细掌握税源预期增长潜力。结合总局公布的行业税负标准范围,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重点行业的税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测算,对税负明显异常的重点行业或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周密分析成因,准确查找原因。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实地走访、调研工作力度,详细掌握企业供产销环节的变化规律,侧重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缴税能力,对企业税负、物耗、成本、费用率、成本利润率等重点指标实施严格监控,对明显异常环节进行认真解剖,及时、主动将问题成因传递到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为进一步做好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准确涉税信息。

四是增强民本意识,优化服务环境,实现服务质量的新突破。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进一步拓展服务渠道,健全服务机制,面向全地区近3000余户纳税人企业开展了“服务质量纳税人说了算”为主题的纳税满意度调查问卷活动,公正、客观、直接地反馈纳税人对于税务部门在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创新纳税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着力破解在纳税服务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实现纳税服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扎实深入地推行“简放提优”工作,本着“盯准问题找思路定措施”的原则,积极摸索推行规律,认真梳理、及时发现和着力解决推行工作中存在的各类显性和隐性问题,适时调整推行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推行措施,力争实现税收工作路径最短、环节最少、方法最简、程序最优的目标。

五是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效能建设,实现队伍素质新突破。从提升一线干部的岗位业务技能的角度出发,组织全体一线干部参加了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治税水平。围绕创新管理机制,特别是结合全年税收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着手修订和完善了系统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侧重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全面、深入、细致地剖析各类任务目标的构成要素、作用范围、约束条件,科学制定完成工作目标所要达到的质量、数量、时限等相关要求,以此实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在规范化管理框架内的高效运作,促使国税干部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各有其权。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上一篇:国税局六五普法工作计划下一篇:度教育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