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编办依法治市工作方案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市编办依法治市工作方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市编办依法治市工作方案1

2014年,我办依法行政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致力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及满足和丰富群众法律需求,为实行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认真总结本轮政府机构改革情况,深入剖析改革的背景、重点、方式方法和经验,对改革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进一步探索县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研究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思路,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下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做好基础准备。

二、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2、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厅字〔2011〕22号、湘办〔2011〕38号和桃政办发〔2014〕10号文件精神,从严管理机构编制。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继续实行全县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总量“零增长”管理,确保全县党政机关行政编制和政法专项编制总盘子不突破。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规定的机构类别、限额、权限、程序来研究审议和设置机构。

3、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机制,探索新形势下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的新思路、新方法。完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管标准、管总量、管结构,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办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相互约束又协调配合的控制机制。抓好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强化管理手段,严格按编制进人,控制超编进人。

4、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贯彻落实中办厅字〔2011〕22号、湘办〔2011〕38号文件和“四个严禁、三个一律”纪律规定的督查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对继续超越权限审批机构编制、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自行划定年龄界限实行领导干部“提前离岗、退线改非”,部门党政领导分设,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等违规问题,按照“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依照《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严查处。

三、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5、在严把登记关的同时把登记管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监督管理上来。一方面,争取相关部门的协调,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登记的全方位监督;另一方面,也对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加强自我监督。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各项工作,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适时开展一次事业单位登记行政执法检查。

6、积极做好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按照部署,对事业单位年检和变更等登记事项网上操作,同时也以网上登记为契机,继续提升工作水平,实现事业单位登记无纸化办公。

7、继续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日常工作。要在每年月底以前完成全县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高质量、高要求地完成日常登记、变更、档案管理工作。按时高效地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检。

四、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

8、把《法治建设纲要》、《省行政程序规定》等文件纳入全办人员全年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高全办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在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等方面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水平。树立机构编制工作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观念,增强与时俱进意识、廉政勤政意识、协调服务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心系改革、勤政廉政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

9、加强机构编制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机构编制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统计方式,加强机构编制信息、工作动态、改革经验等方面的业务交流,提高机构编制统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的水平。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和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将机构编制政策法规整合分类后的结果运用在我办门户网站上,加大政策学习宣传力度。

10、科学制定规范性文件。一是结合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及时拟定本办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与修改计划,并抓好落实。二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对规范性文件按照规定在拟之日报县法制办进行法律审查。未按规定程序制发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依据。三是按要求搞好规范性文件制度廉洁性评估,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行性,注意依法、科学、民主、创新。

11、抓好机构编制法制化建设,宣传贯彻好有关法规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力度,抓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机制,继续将机构编制管理列入对各部门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坚持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部门约束机制。

市编办依法治市工作方案2

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市依法治市工作确定为“严格执法深化年”,根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现将我局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安排如下:

一、明确工作重点与工作目标

2012年,市环保局将在全面履行职责的基础上,将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作为“严格执法深化年”的执法重点,以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切入点,以黄河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辖区内7条主要排污沟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较趋于下降、重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排放废水稳定达标为目标,以在环保网站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执法依据、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为基础,以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为手段,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

二、查找工作薄弱环节,选准突破口

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永二干沟、银新干沟等排污沟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超标,医疗机构废水排放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检测达标率不高,涉水重点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时有超标等问题,2012年,将以此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二是实施排污沟整治,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三是加大重点污染源监管力度,确保其排放废水稳定达标;四是推进医疗机构废水治理,提升达标率。

三、制定工作方案、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2012年,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确定为我局的执法重点,按照工作部署,我局将制定以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内容的《市环保局2012年依法治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加密突击监察、监测频次,对发现的超标排放行为从严处罚,组织1次有声势、有影响的执法专项行动等举措,确保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真正得以贯彻落实。

四、强化培训,规范文明执法

加强对环境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环保部《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和《环境行政处罚主要文书制作指南》,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培训、考试等形式,做到环境执法人员熟悉法律法规规定。按照《环境行政处罚主要文书制作指南》和《市环保局环境违法行为处理程序》的规定,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处罚的实施、执法文书的种类、格式、内容;严格执行《市环保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实施办法》,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实施环保执法统计与重大处罚备案制度,推行环保执法文书标准化与案卷化;定期对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并将评查结果予以通报,纳入依法行政年度考核。前移法律适用审查关口,减少处罚的变化幅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申请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以保证公正执法和准确执法。

五、以严格执法,促进全体市民知法守法

以“六五”普法为依托,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通过加大对环保部门工作职责、环保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和作风建设的宣传力度,切实让人民群众全方位了解环保部门的工作状况和精神风貌。继续利用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环保网站等宣传媒体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使环保法律法规普及千家万户。以“两型家庭”、“两型社区”为载体,开展献计献策、听证咨询等活动,邀请政风行风评议员、人大、政协代表、群众代表广泛参与环保执法、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好经验、好做法,使环境法制、绿色消费、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舆论曝光力度,落实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工作。

六、严格执法责任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杜绝或减少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发生,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保证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一是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作为履行执法责任制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工作时限与任务要求,细化任务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二是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作风建设。各单位要按照年初制定的法制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和《市环境监察人员“学法用法、规范执法、营造风清气正执法环境”活动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定期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树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环保形象。三是要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规范办事流程与执法依据,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实行网上公示行政处罚案件,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市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受理规定》,规范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受理,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上一篇:国庆节安全工作方案下一篇:考核验收治理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