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竞争上岗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竞争上岗实施方案1

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溧委组通[2013]23号文件关于印发《区区镇机关中层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三定”方案,特制定安监局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为依据,进一步扩大用人民主,坚持任人唯贤,拓宽选人渠道,促进全面学习,加强岗位交流,推进能上能下,激励机关中层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奋发进取,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群众拥护的机关于部队伍,促进安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全员竞争上岗工作在局竞争上岗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二、全员竞争上岗人员的资格条件

全员竞争上岗是局机关内部中层领导职位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人选,凡是符合竟争上岗条件的人员,都可以参与中层领导职位的资格竞争。全员竞争上岗应在核定的编制和中层职数限额内进行。

(一)基本条件

参加中层领导职务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二)资格条件

1、本局在编在岗的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人员。

2、竞争职位人员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男性年龄不超过55周岁(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性年龄不超过52周岁(1961年1月1目以后出生)。

3、竟争中层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在中层副职(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竞争中层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在下级岗位工作三年以上;竞争同级领导职务的,任职年限不限。

4、近三年年度考核为称职或合格以上等次。

5、身体健康。

6、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正在接受组织审查或在党纪、政纪处分期内的人员,不得参加竞争上岗。

三、全员竞争上岗的方法和程序

这次全员竞岗采取竞争任职资格或竞争具体职位的方法进行。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形式予以确认

全员竞岗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1、公布方案。结合局工作实际和竞争职位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经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报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区人社局审核同意后,向局机关全体人员公布,并按方案组织实施。

方案公布后,原任中层干部继续履行原职责,直到该科室负责人重新明确为止。

2、组织报名。报名可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名人员填写《竞争上岗报名表》,可只报一个任职意向,也可兼报其他任职意向,并写明是否服从组织安排。

3、资格审查。竟岗工作领导小组对报名人员的条件进行资格审查确认,公布参加竟岗人员名单。

4、述职和民主测评。参加竞争人员应向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述职,介绍自己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和任职后的工作设想,述职时,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派员参加。

5、组织考察。局竞岗工作小组,根据参加竞争人员的个人素质要素、述职、民主测评等,择优确定考察对象并进行考察。考察情况必须形成书面材料,提出任用建议。

6、讨论决定。考察后,召开局长办公会,根据参加竞争人员的资历、述职、测评等综合情况和考察结果,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票决决定拟任用人选。并进行公示。

7、公示任用。拟任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公示结束后,按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任职文件抄送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区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备案,《干部任免审批表》经区委组织部审核后归入个人档案。

四、全员竞争上岗人员的管理

全员竞争上岗人员实行任期制,任期三年。任期内享受岗位相应待遇。男性年龄达到55周岁,女性年龄达到52周岁后不再担任中层领导职务,转任同级非领导职务。

五、全员竞岗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了使这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顺利进行,在区委组织部、区编办、区人社局指导下,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以局长刘德波为组长,副局长张锋、许秋生、黄毓南、任伟为成员的公开竞争工作领导小组。全局人员要充分认识这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以认真严肃的态度,积极配合做好公开竞争上岗的各项工作。

2、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这次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时间紧,要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和公开竞争上岗的关系,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公开竞争上岗的具体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3、严格程序,严肃纪律。为确保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严肃纪律,接受组织人事部门监督,确保这次竞争上岗工作稳妥实施。

六、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参照执行。

竞争上岗实施方案2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合理配备、使用干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要求,依据《**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方案的批复》(*国税人字[20xx]13号)文件精神,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组织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促进**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

组织原则: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县(市)、区局为单位,市局全程监督,对各县(市)、区局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进行选拔任用和竞争上岗。

二、基层税务分局长任职的基本条件、资格

(一)基本条件

1、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开拓进取,实绩突出。

3、坚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4、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团结同志,自觉贯彻执行**集中制。

5、符合公务员任职回避规定。

(二)基层税务分局长任职必须具备下列资格

(1)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专业证书)。

(2)年龄:男50周岁(1955年4月30日后出生)以下,女48周岁(1957年4月30日后出生)以下。年龄以个人档案记录为准。

(3)应具备5年以上工龄(含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在正股级领导岗位上工作满3年以上。

(4)必须是近两年考核连续为优秀或近三年考核连续称职以上。

(5)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服从组织分配。

三、选拔任用基层税务分局长的范围和程序

(一)范围:++年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各县(市)、区局稽查局长,可通过选拔任用程序任命为基层税务分局长。

(二)程序

1、**测评。对拟任人员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测评,**测评不过半不得进入下一环节。

2、县(市)、区局党组推荐。县(市)、区局党组对经过**测评人员进行研究并票决,向市局推荐符合任职条件人员。党组票决达不到三分之二,不得向市局党组推荐。

3、组织考察。市局组成考察组,对推荐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写出考察报告报市局党组。

4、党组研究任用。对经组织考察后的推荐人选,市局党组进行集体研究,对决定任用人员进行任前公示、办理有关任用手续。

四、基层税务分局长竞岗程序

对经组织选拔任用后的空缺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进行竞争上岗。竞争上岗程序包括:公告、报名、资格审察、政治业务考试、**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组织任命等八个环节。

(一)报名、资格审察、政治业务考试由各县(市)、区局组织实施,市局人事处和监察室组成督导组,进行全程监督。

(二)**测评和组织考察,由市局组成考察组统一进行。

(三)市局党组对拟任职人员进行研究、任命。

五、竞争上岗成绩比例及人选的确定

(一)政治业务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政治业务考试为100分,占总分的35%。考试结束后,将考试人员的成绩分别按所报职位由高分到低分排列,根据考试成绩按空缺职位与竞职人员1:3的比例确定进入**测评和组织考察人员,予以公布、公示。

(二)**测评和组织考察。**测评和组织考察为100分,占总分的35%。其中**测评占总分的30%,组织考察占总分的5%。**测评不过半人员不得进入下一环节。对于确定参加**测评人员,由市局党组派出考察组,召开机关干部大会,进行**测评与组织考察。并公示**测评与组织考察结果。(赞同票达不到半数以上的不能进入县(市)、区局党组票决)。**测评成绩计算公式=(赞成票÷有效票)×100×30%。考察组根据谈话和了解情况,进行综合考察,确定被考察人的组织考察得分。 (三)县(市)、区局党组推荐为100分,占总分的30%。县(市)、区局党组根据应试人员笔试、**测评及组织考察总成绩,对入围人员思想作风表现、工作实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后进行票决,同等条件下,20xx年产生的后备干部和原稽查局长优先考虑。按空缺职位1:1确定拟任职人选报市局党组。

(四)市局党组研究确定任职人选,进行任命。

六、下列人员,可以不参加笔试,直接进入**测评和组织考察阶段,笔试分数按参加笔试人员的平均分数计算(自愿参加考试者可参加考试)。

(一)20xx年度确定的后备干部;

(二)享受副科级待遇人员。

七、组织领导

市局党组成立竞岗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其他市局领导任组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

八、各县(市)、区局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组织实施方案,报市局批准后方可实施。

九、本方案由市局人事处负责解释。

上一篇:美术欣赏教学下多媒体技术论文下一篇:哲学社会科学文明建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