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心得体会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医内科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中医内科学心得体会

浅谈中医护理实习生带教的心得体会

摘要临床实习是每个大学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帮助护理专业的大学生将大学期间学习的护理基础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带教老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并且将直接决定着即将面向社会的护理人才的工作能力以及护理质量,因此临床护理的带教老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本文将以中医护理学科作为研究背景,分析现阶段影响中医护理实习生带教成果的几点因素,并探讨提升中医护理实习生工作能力以及临床动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中医护理 实习生 带教 心得体会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Nursing Inter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O Zhimin[1], HUANG Si[2]

([1]Depart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u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2]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

1現阶段掣肘中医护理实习生带教成果的几点因素

1.1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中医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不乏有一些带教老师其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并且其自身缺乏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方向的专业知识,因此造成中医护理实习生的最终实习成果相对较差。由于一些带教老师其自身原本是学习西医出身,因此对中医护理中的各项基础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与认知,因此在开展临床带教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专业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带教老师自身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心,甚至对实习大纲都不是非常了解,对应当传授中医护理实习生的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基础护理方法,没有系统地传授给实习生,最终造成实习生自身的临床实习经验以及学习水平没有系统性可言。

1.2带教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在现阶段的医疗机构中,普遍面临着病人多、医护人员少的现象,因此造成临床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少,造成其比较繁重的工作负荷。因此,中医护理带教老师要在日常带护理实习生的基础上,还要执行医院制定的医护人员排班制度。并且由于中医护理的实习生的实习时间通常以白班为主,因此带教老师的带教时间相对较少,由于带教老师自身比较疲乏,因此会造成其自身教学精力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带教的整体质量。

1.3护生对基础理论知识过度缺乏

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中一直处于被保护和呵护的状态,因此在面对日常学习时,通常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并且部分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生源数量,因此学生在入校时其自身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并且一些学生呈现出素质较低的现象。因此在后期入校后,突然脱离父母的掌控,其自身对专业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差,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较低。

2提升中医护理实习生带教成果的有效对策

2.1提升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以及业务水平

在中医护理实习生进入到实习岗位之前,首先,医院与学校双方应当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对即将负责带教的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培训,并组织相关知识技能考核,针对考核合格的医院内护理人员,方能够让其开展带教工作。在对带教老师筛选过程中,应当积极改变传统观念,无视在医院的资历以及工作年限,只要医院内的护理人员其自身护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识以及教育能力,即能将其安排为带教老师,负责中医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1]其次,在带教老师选择完毕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带教老师开展培训活动,使其能够充分掌握新的护理知识,提升护理老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并引导带教老师能够积极转变其自身的工作理念,在面对中医护理实习生时,应当加强对其自身科学精神以及专业技能的有效训练,并注意学生自身心理状态的疏导。

2.2确保带教老师的带教时间

在中医护理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首先应当确保带教老师的带教时间。医院内可采用两种带教,其中一种方式为以白班的护理人员为主,所有中医护理实习生都由白天的护理人员进行带教。另一种方式为一对一带教,主要是将实习护理学生指定一个带教老师,护理实习生的上班制度与带教老师同步,其中包括白班和夜班。两种方式都能够有效实现带教老师能够在日常上班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来指点中医护理实习生的临床操作。[2]有效规避了以往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只带不教的弊端。并且通过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教学,能够使中医护理实习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临床操作,进而有效提升中医护理实习生的操作自信心,帮助中医护理实习生以正面的心态来面对初次接触的临床护理工作。

2.3培养护生中医整体观念以及辨证施护能力

在对中医护理实习生开展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时,首先应当为其普及中医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特色,并帮助实习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来掌握中医护理临床操作的基本理论以及基础的临床操作技能,进而为其日后毕业,真正走入到正式的工作岗位后,能够扎实的掌握中医护理的操作技巧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中医护理主要从中医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评价等五个方向进行。[3]在此过程中要求中医护理评估运用中医四诊来进行。护理诊断则是以《中医标准护理计划》作为理论依据,着重突出中医辨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其自身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且与病人讲解时病人也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通过对中医整体护理流程的培训,不仅有效规范了现阶段中医整体护理的工作环节,同时又提升了中医护理实习生自身的护理水平。

2.4带教老师应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中医护理实习生到医院进行报到以后,首先带教老师应当做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对中医护理实习生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培训内容。教师在对中医护理实习生进行培训过程中,首先需要帮助实习生调整自身的工作态度,并培养其自身专业的护理技术,使其能够在实习岗位中能够做好自身的工作职责,在对患者展开服务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五心”服务,即接待患者要耐心、诊疗过程要细心、对待病人要精心,面对病人家属解释要细心,征求家属意见过程中要虚心等,并且应当引导中医护理实习生在面对一些比较恶劣的护理环境时,应当有不怕脏、不怕累的职业精神。[4]在对中医护理实习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过后,应当带领自己所负责的中医护理实习生对医院进行整体的参观与了解,首先应当带领实习生对医院的基本概况、科室位置、病区环境,使其对医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应当为其普及不同科室的规章制度以及岗位职责,使实习护士能够深刻掌握自身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以及需要遵守的相关和规章制度。进而有效帮助中医护理实习生能够调节好自身的状态,将自身从学生的角色快速转变到护理人员的角色中来。与此同时,带教老师还应当为中医护理实习生做好前期的护士礼仪以及如何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使其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中。

2.5培养人文素质,学习医院文化以及护理理念

在中医护理实习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首先带教老师应当引导其深刻理解“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文化,并且在带教过程中,应当加强与中医护理实习生的沟通,将护理人员“教师”这角色转化为中医护理实习生的良师益友,如此方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护理水平。其次,带教老师应当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中医护理实习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导,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实习生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5]在此,带教老师在日常对中医护理实习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培养实习生正确的医德医风,并且引导中医护理实习生能够在实习岗位中做到四多,即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沟通,进而帮助实习生能够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以及紧急事件处理能力。

2.6加强法律知识培训,帮助护生戒备职业风险

随着医疗机构内部机制的不断改革,现阶段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已经不在适合现阶段临床护理的需要。由于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频发,患者家属伤害医生以及护士的案件很多,在此背景下,带教老师应当做好对中医护理实习生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在工作岗位中保护自己,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安全法律常识。[6]带教老师可利用課余时间引导中医护理实习生阅读与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以及《护理应急预案》,使护理实习生能够深刻掌握自身与法律之间的关联,并使其深刻理解自身的掌握职责,进而帮助其能够深入理解在护理岗位中应当行使的岗位职业以及应当享有的法律权利。

2.7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中医护理工作岗位中,由于该项工作与其他岗位相比工作内容比较繁杂,且工作时间较长,需承担的工作压力以及工作量相对较大。因此带教老师在前期开展带教工作时,经常会出现忙于自己岗位上的工作,护理实习生只能进行一些跑腿打杂的工作。[7]在此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中医护理操作理论的讲解以及操作示范,长此以往造成实习生自身对护理工作的操作较少。但为确保中医护理实习生在结束医院实习阶段都能够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开展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性人才,带教老师应当在带教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让实习护理生操作的机会,使其能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能够从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亦能够帮助护理实习生从学生的角色快速地转变为一个专业的护理人员。因此,带教老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如何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学会基础的患者急救技能、熟练掌握患者的血液以及其他检查项目的采集工作,在不断临床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使中医护理实习生能够掌握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技巧,并逐渐掌握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但在带教老师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自己对中医护理实习生的放手尺度,避免出现管理方向上的问题。在加强学生们操作水平的同时,带教老师应当做好对中医护理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避免中医护理实习生在日常实习过程中出现着装不整、职业责任感缺失或无视医院纪律的现象时,应当对其及时展开批评教育,纠正护理实习生自身的一些错误的思想。与此同时,带教老师在让实习生进行独立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监督工作,一旦发现中医护理实习生的护理技术不规范,应当及时给予指正。

3灌输中医在护理中的基础性以及重要性

从中医角度认为疾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由此可见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任何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一个整体过程,其中内因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带教老师在日常对学生开展培训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患者的局部病变,并注意体表的时刻变化。通过患者的体表特征来反映出患者有关脏腑的疾病。并且应当帮助护理实习生深刻理解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以及患者自身的体质情况以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引导护理实习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对患者以及患者病情进行详细的观察与了解,正确的认识疾病,运用中医辨证开展科学合理的中医护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中医护理实习生开展带教教学过程中。首先,医院应当为其选择具有一定专业水平以及教育思想的护理人员作为带教老师,并且带教老师在开展带教工作时应当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以及合理的带教计划。并通过提升带教老师的责任感以及自身的中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来有效提升对中医护理实习生的临床知识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带教老师应当注重对实习生的因材施教,在带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并重点突出中医护理特色,进而帮助中医护理实习生提升其自身的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霞,刘亚男,陈兴莲.研究分阶段目标教学在中医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4):315.

[2]刘雪芳.中医护理带教新模式在临床中医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023(030):4400-4401.

[3]曹芳.“六心”护理带教模式在中医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v.26(06):172-173.

[4]周福珍.临床进修带教坚持中医特色之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0,020(018):296,298.

[5]韩学科,白俊梅.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精细化管理的运用分析[C]//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2019.

[6]桂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PBL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技术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9,009(022):253-254.

[7]刘亚男,王琴,陈兴莲.探讨小组教学模式在中医護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029(027):318.

作者:肖志敏 黄思

第2篇:肝癌病人的中医护理体会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1],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发现多属中晚期,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肝癌病人晚期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低。中医认为此病多由情志郁怒,饮食不洁,外感时邪,正气亏虚所致。所以中医的情志,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对此有一定的优势,现将本病的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我科2011年1月—2012年2月共收治肝癌患者78例,男性:56例,女性:22例。年龄48—87岁。

2 护理

2.1 情志护理

2.1.1 调畅情志法:首先热情服务病人解除紧张情绪,令其放松心态,诱导病人主动讲所思所想,进而了解病人所需。大多数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较为忧虑,甚至感到恐惧,护士应及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鼓励病人自己查询相关疾病资料或者与相同疾病病友交谈,了解自己疾病需要注意事项,对疾病治疗加强信心。

2.1.2 移情易性法: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移情易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是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思想焦点从疾病转移于他处,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患者不与不良刺激因素接触,或改变病人的心虑恋的指向性,使其从某种情感转移于另外的人活物上等等,通过学习,交谈活动,扫除病人因心的杂念,或改变错误的认识,古文中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护士应鼓励住院病人多看书,听广播,音乐。可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如做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起到调神去疾的作用。

2.1.3 情志相制法:即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的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病人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听他们的烦恼诉说,有意识的多说些笑话,让其多看喜剧、滑稽戏,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

2.2 饮食护理

2.2.1日常饮食要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宜多吃具有软坚散结、抗肝癌作用的食物。如:赤豆、薏米、大枣、海带、泥鳅等。

2.2.2 宜多吃具有护肝作用的食物:如甲鱼、香菇、蘑菇、蜂蜜等。多吃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

2.2.3 坚持低脂肪、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及酸奶。食物要新鲜,不吃发霉变质的食物。

2.2.4 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病人应吃富有纤维素的食物及每天喝一些蜂蜜,忌葱、蒜、花椒、辣椒、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2.2.5 对腹水病人应限制钠的摄入,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宜吃赤小豆、海带、黑鱼、鸭肉等。禁食腌制食物,可用糖醋烹调法以调剂口味。

2.2.6 肝昏迷前期或肝昏迷病人应给予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总量20—40g,尽量选用生理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宜吃刀豆、薏米、牛蒡子、河蚌、海马等。

2.3 疼痛护理

2.3.1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耐心听取患者倾诉,给予适当安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痛阈。

2.3.2 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患者所能忍受的范围及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呕吐等。

2.3.3 指导病人减轻疼痛的方法,疼痛时尽量深呼吸,以胸式呼吸为主,减轻腹部压力刺激,取舒适的体位,取患侧卧位及半卧位,局部轻轻按摩,不可用力,否则易致肿块破裂或扩散;保持情绪稳定,焦虑的情绪易使疼痛加剧;可看小说、漫画等分散注意力。

2.3.4 使用中药止痛,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维持人体平衡,从而缓解疼痛;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药能起到“通则不痛”的功效,中药止痛作用明显,而且疗效持久和缓,副作用小。常用的止痛中药有元胡、细辛、米壳、白屈菜等,以及易溶于酒精的乳香、红花、姜黄、冰片等。肝癌患者早服中药,可防止使用吗啡、杜冷丁等止痛药产生抗药性和依赖性。

2.4 并发症护理

2.4.1 消化道出血:肝癌病人因伴有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血管破裂,发生呕血和黑便。一旦出现立即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甲床、四肢温度判断出血情况。出血期间禁食水,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食量,可给温凉流质,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及时安全有效的补足血容量,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保暖,及时清理床单,地面上的血迹,保持病房的整洁。

2.4.2 肝性脑病:密切观察病人的性格、行为、睡眠、生命体征、神志、状态、黄疸、出血等。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及时清除肠内积存血液、食物和其他含痰物质,避免使用含痰药物、催眠药、麻醉药、及对肝脏有毒的药物,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肝性脑病倾向的病人避免使用过快和大量的排钾利尿剂和大量放腹水,防止大量输液、防止感染、根据患者病情和自身消化能力自觉控制蛋白质的量、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

2.4.3 癌灶破裂出血:在外力作用下,如剧烈咳嗽、过度挤压、呕吐等,腹压骤然增高所导致肝癌组织破裂出血。出血量小者,病人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腹带加压包扎,避免对肝区的压迫。出血量多者,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并给予抗休克治疗,及时输注新鲜血或进行成分输血。

2.4.4 继发感染:病人在长期消耗及放疗、化疗引起的副反应等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继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褥疮、泌尿道感染等,嘱病人增加营养、多饮水、勤翻身,引导病人有效咳嗽,由下而上进行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按病情需要适当增加雾化吸入,口腔护理的次数,同时对易出现褥疮的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正气虚损,邪气郁结,肝病乘土,健运失司,至毒邪积聚,更生肿块”是产生肝癌的原因,中医的情志、饮食、疼痛及并发症护理在肝癌治疗中十分重要,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葉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4—183.

作者:张丽君

第3篇:中医教学方法运用体会

摘 要: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验、便、廉、安的特点,在临床中形成了良好的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中医护理技术。

关键词: 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验、便、廉、安的特点,在临床中形成了良好的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中医特色技术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护理技术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笔者在中医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中医理论内容抽象,理论空洞,知识点记不住;上课时玩手机,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中医护理技术。

一、经典教学法,体验经典文化魅力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它凝聚着丰富深奥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卓越的思维智慧。中医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医文化,经典语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与记忆,对于在校生是一个适合教学的内容。《内经》被奉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内经》语言是智慧的结晶,是人们获得智慧的重要源泉,人们通过语言的启迪将中医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作为行动的指南。笔者在教学中以《黄帝内经》为主,选择其中养生、治未病思想、脏腑理论等适合护理在校生的学习内容,形成了校本教材。

二、多媒体教学法,让中医护理的课堂“动”起来

笔者在上课前,通过分析教材,查阅资料,精心准备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高质量、艺术性强、观赏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形象化、逼真化,使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空间。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中医护理的课堂“动”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低的状况。通过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接受,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对于中医护理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课件中,为了体现中医护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方便学生记忆,笔者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歌诀等,让知识点更加清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与脏腑疾病相关的临床病例,通过展示临床真实可信的图片直观显示脏腑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表现等。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图片上是哪个脏腑出了问题,进而引起学生想要探索正常情况下脏腑的功能是什么,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三、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笔者在中医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疑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创设的情境多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熟悉、放松的氛围中学习,在趣味性强的课堂中合作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配合分组讨论教学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班级氛围。通过这种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讨论中开阔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潜能。比如在讲五行学说时,笔者上课时以这样的问题引入教学,“我们上街买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东西”,紧接着教师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说买南北呢”。问题一提出,教室立刻安静了,学生们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四、直观演示法

笔者在中医教学中,增加了在社区、医院等广泛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实践教学,以期望让学生尽早熟悉临床技能。在实践课中着重介绍针灸、拔罐、刮痧、推拿、耳穴等教学内容。笔者发现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的方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和临床动手能力。通过直观演示法,学生先是模仿教师的动作,然后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练习,加深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学生通过学习,能规范和熟练地进行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在中医护理实践课中运用直观演示法,充分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到心到、眼到和手到,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笔者认为在中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增加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融入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使用所学知识,体验使用中医知识带来的养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红. 基于西医高等院校中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再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6-27.

[2]潘卫英.中医学基础教学中愉快教学方式的探讨[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9):137-138.

[3]苏春梅.中医经典语言在中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2):28-30.

作者简介:曹月(1981-),女,中医硕士,中级职称,许昌学院医学院,研究方向:中医教学与临床研究。

作者:曹月

第4篇:学习中医内科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内科学学习心得

中医内科学学习体会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

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篇二: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中西医整体护理的心得体会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中西医整体护理的心得体会 摘要:因nicu是神经内科重患者密集的场所,患者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护理工作强度大等特点1,因此中西医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内在护理质量,也能使患者得到全程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中西医整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22-02

1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模式,可以更全面的观察病情,搜集资料,促使病人康复

1.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病变可影响全身,内脏病变也可以从神色、形态及五官、四肢体表反应出来,故《丹溪心法》曰:“盖有诸内者,必行诸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的望神、望色、舌诊、脉诊尤具特色,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以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为理论依据。如心与小肠相为表里,主血脉,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为表里,主气,开窍于鼻等。如脾胃功能失调,可见舌苔厚或腻,口唇、面色萎黄不泽等。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仅要注意患者局部的病变,同时也要注意相关脏腑的变化。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患者体质的变化及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才能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的治疗和护理。 篇三:中医内科实习心得

中医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 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 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 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 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 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

书则是为了实践。

5、注重细节 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记住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且要记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全部细节: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我们得经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等。给血压高的患者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给有损伤的患者包扎换药等等。

6、培养思维 在临床工作,我觉得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这点也是我有所欠缺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接触病人后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就要求实习医生详细正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关信息是进行正确临床思维的关键,尽管现在先进检查设备很多,但是辅助检查只能取到辅助诊断,印证结果的作用,只有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体征才是对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观依据。此外,还要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学,不严谨的“联想”,应对病人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结合病人主要表现及其相关的背景因素,将各个方面的“症状”整合起来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7、悟 其实个人觉得,这一点在于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悟。 其实在中医科实习的体会远远不止上述几点,心之所向,即为天堂,我们心中充满世界,充满爱,自然你便能给你的身边带来爱,你的身边都满满的是爱,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个爱的世界吗?

世人多疾苦,在医院实习的时间,自己看到了许多病人背后的事,家境,付出,责任,承担,辛勤,汗水,泪水,荣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观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观世人,世人皆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之所向,即为天堂。

本学期前,我曾上过武当山·太子洞拜访过洞中唯一的道人,贾爷爷,那双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灵魂,发自肺腑的言论,讲述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为世界,人类,动物,植物,大的阴阳。历史留下精华,遗毒,责任,都将一代代传下,由我们承担!

壮哉我大中医!以蓬勃的文化,思维,带这个世界走向光明。

合十

另附:武当山·太子洞·贾爷赠

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做出样,上善若水老子讲,

冤家宜解局和谐,你让我柔共吉祥,

遵纪守法灾祸少,节能环保促健康,

相亲相爱相互帮,忍让柔弱胜刚强。

安分守己

风吹草动莫紧张,坚定正确大方向,

维稳第一不动荡,莫要乘风去做浪,

蚂蚁休想充大象,蚯蚓不可把车挡,

安分守己爱本行,勤劳致富最久长。

顺从天意 天意不可去违抗,只能顺从不可挡, 下雨由天嫁由娘,凡夫俗子谁能犟, 掩耳不忙细细想,替天行道莫迷向, 良心无愧自知详,知足常乐无祸殃。 敬老爱幼 人在世间为谁忙,磨去磨来有多长, 上为父母孝应当,下为儿女来教养, 不可白活人世间,千方百计务正行, 孝悌忠信礼义讲,廉耻分明最高尚。

2013年8月下旬,贾道爷赠

度人无量,要把好东西教给别人共同修炼,度人即是度己。 篇四:内科学习心得

内科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中西医学子,三年来的理论学习让我在浩瀚的医学殿堂里如饥似渴,同时也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的鄙陋,一边是中医经典的研读,一边是西医现代医疗的发展,很多时候会令人措手不及,尤其是这学期接触的内科学习,让我更是认识到,中西医的结合目前做的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探究。 首先内科学是所有医学课程里面很重要的一门主干课程,它不仅理论性很强,临床实践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临床有很大一部分常见疾病都可以归属到内科中去,比如心血管类,呼吸性类,消化科类,泌尿系类疾病等等,什么脑出血,冠心病心,心肌梗死,高血压病,肾炎,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胃炎,贫血,糖尿病,毒蛇咬伤,农药和食物中毒等都是内科科室经常接诊到的病例,所以内科疾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内科学至关重要。

经过这一学期的内科学习,虽然很大一部分都是停留在理论基础,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不多,但在为数不多的见习过程中,我还是掌握了一些常规病的认识,熟悉并了解这些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心内科应注意病人体位,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2型糖尿病较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疼痛等等。

这些疾病中医西医临床各有一套常用的诊疗措施,西医往往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再结合心电图、影像学x线等辅助诊断,经西药抗感染降压利尿等,对证支持治疗。而中医则是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并且中医讲究的是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两者虽有区别,但疾病本身复杂多变,二者相结合反而扩大了我们的对疾病的认识视野。病人病情好转后,还要嘱咐病人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复发。由此我们还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就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很重要,我们临床过程中也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在实践中,我还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对症用药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

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有害性,比如激素类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紊乱。而这些中药的优势很明显,辩证施治,对证处方,只要不违背中药的配伍禁忌,汤药总是能很快的扶助病人正气,驱邪外出,所以中医养生一直得到大众的高度认可。见习课上因为只能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临床技能操作方面尚欠缺,所以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时间很快,一学期的内科课程已接近尾声,而内科学习并未中断,在理论学习后的真正临床实践,我才刚刚入门,所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更是需要很大幅度的加强。但我会客观的对自己不足之处做总结和努力,并珍惜好自己接下来的实习机会。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不仅仅是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同时要学会做一名聪明的医生,对病人负责,正确处理好病人与病人家属的关系,加强沟通。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更希望在医院实习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种,能够掌握视触叩听,能够了解一些临床常用技术,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

11级中西1班 侯志珍 学号 201112020428 篇五: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对中医外科学的心得体会

2013级针灸推拿专升本业余本科班

这个学期,学校给我们针灸推拿专业开设了《中医外科学》这门科目的学习。经过了几节课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讲解,还有书本的内容,让我对中医外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运用。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由于地区不同,方言各异,致使病名不统一,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阶段、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是否传染等命名,有一定规律可循。

《灵枢 痈疽》篇首将外科疾病的分类以痈疽概之,并以脏腑隶之。后人又以疮疡两字概括一切外科疾病,且以病变在皮、肉、脉、筋、骨的不同,来分别表里阴阳;又依据疮疡的发病过程分为肿疡、溃疡,未溃的疮疡统称肿疡,已溃的疮疡统称溃疡。这样的分类笼统、不实用。直至隋《诸病源候论》以疾病的病因、病理、性质归类,才使疾病的分类渐趋合理。

外科疾病多生于体表,易诊断,但每一种外科疾病都有不同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中医临床主张“审症求因,辨证论治”,不同的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也就不同。因此,掌握病因病机,对于诊疗外科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觉得这些分类及病因病机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当今社会,乳腺恶性病变在我国就位居女性癌的首位,被医学界称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运用《中医外科学》的相关阐述,我就从中学到了如何分析辩证乳腺疾病。

首先,我通过学习知道,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外因和内因等七个方面:

一、外感六淫;二情志内伤;

三、饮食不节;

四、外来伤害;

五、劳伤虚损;

六、感受特殊之毒;

七、痰饮瘀血。

所以,我会考虑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血热与火凝结而成”。总之,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胁、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状。

了解到情志与乳腺疾病的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有效疏导病人的情绪来着手,确定正确的袪病方案,而不至于搞错大方向,导致病情的延误。

其次,我会考虑痰饮瘀血与乳腺疾病的关系。

局部经络阻塞是外科疾病总的发病机理之一;同时身体经络的局部虚弱也能成为外科疾病发病的条件,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经络也是传导毒邪的通路,它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故体表的毒邪,由外传里,内攻脏腑;脏腑的内在病变,由里出表,外达体表,是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形成的。此外,患处部位所属经络,与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联系。

现实生活中,女性的乳腺疾病一般会经过几个时期的发展----初期的乳腺瘀堵表现为:结节,小、有压痛感;中期的乳腺囊肿表现为:大、厚、边界光滑、有痛感;后期则属于癌症了,表现为:硬、边界坑坑洼洼、无痛感。并且,产生瘀堵的位置各不相同:有些女性是堵在乳房外侧,有些是位于乳头上下位置,还有一些是发生在乳房的内侧范围。通过经络定位,我们就可以知道,乳腺疾病是发生在哪条经络上,也就是说,我们就可以考虑可能是胃经,可能是肾经,也可能是肝经发生了经络阻塞,那么,在治疗上,我们就可以从这条经络着手,进行乳腺疾病的治疗,正确考虑如何消除乳腺结节或囊肿。

又例如当下,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痔疮,我们运用中医外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就知道可以具体从三点来辨证,这三点就是:便、血、痛。例如从患者大便的性质、软硬,每天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时出血情况,是否呈点滴养还是喷射养,大便表面是否附有鲜血或脓血;排便时是否伴有疼痛等各方面来分析病人的具体疮疡情况,然后再加以内外方法的治疗。

老师说过,中医外科的特色就是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先辨病,后辩证。“望闻问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需要好好掌握,另外,我体会到在中医外科上,一定要注重观察,要重点掌握中医外科疾病辩证的辨病,阴阳辩证,部位辩证,局部辩证,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免诊断错误而耽误病情。

通过结合实际病况的分析,我发现,中医外科学对我们了解掌握外科疾病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中医外科学。

第5篇:中医内科实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已经在附一实习结束,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来,第一次真正的上临床,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离开了枯糙的书本,面对着的是活生生的病人,而我也充当了一回冒牌的实习医生。

在我们下科之前经过简单的培训,可是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临床工作的我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适应和学习很多东西。我把在中医内科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1、继承创新文明务实 校训短短的八个字,就是出入校门前永远的记忆,所需继承的太多太多,前辈们的精神,乃重中之重,而后才是思维方式,最后才是药房等等,创新,思维方式与药剂的创新,文明,谦而有理,务实,踏踏实实,无论做哪一行,哪一业,做好脚下,我觉得这八个字不光是运用在学习医学,在各行各业中,都应该有这种精神,前辈们一步步辛勤的走下的路,我们应该走的更加辉煌。如此一来,这大学,也算得上并未白上了。

2、医人医心 现如今太多病从心起,我们只能医人的躯壳,医人心,却是另一项浩瀚渺茫的工程,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不断的在思考这一问题,如何医人心?以佛心观人,人人为佛,以魔心观人,人人为魔,花开生两面,佛魔一念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最终的答案,是以自性悟本真。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是时代,历史的榜样,而是自己的榜样,做好自己,自然会有人来拜访你,你由着他拜访,给他提点,解惑,自然能够医人心结,路还很长,无论是否从医,应有一颗医者之心。

3、目标 在医院实习的同学很多,有很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好好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对于我来说,是把实习放在首位的,毕竟只有那么一次,时间是那么的珍贵,岂能浪费,正因为这样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实习期间好好锻炼自己,无论自己今后是否从医,都要在学习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应对日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在实习期间订个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我们就没有进取的方向,而我的目标是: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己临床思维、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掌握各项临床操作技术、掌握各项急诊的处理,能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些杂病。定下目标之后,就向着目标努力,有目标的做事情比毫无目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适应 医院的学习和课堂学习不同,刚刚实习的同学可能很深有体会,没有课室,没有教材,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我刚开始也晕了,感觉自己太多东西不会了,又有太多的活儿等着我们去做了。我认为:边干边学,干就是学。既然在临床学习就是应该是“实践第一”,它意味着你要去干有关诊断、抢救、观察、治疗一切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科里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干活,而不是在看书,这就需要我们去适应在临床上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像有些同学说的一样,在病房工作又忙又累,啥都学不到,其实这是方法不得当。我的适应方法是,看书结合临床,上班看病,下班看书;比如来了一个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我会先把类风湿关节炎这章看一遍,掌握其诊疗规范标准,然后再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情况,对照书本,书本-实践-书本-再实践。事先看书可以指导你的临床实践,事后看书可以对你的临床实践予以校正、补充和深化。对于我们这些初出校门的实习生,在学校里看书是为了学习,而在临床工作中看书则是为了实践。

5、注重细节

在病房里工作,不但要记住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而且要记住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全部细节:药名、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注重细节。我们得经常去查房,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等等。给血压高的患者量血压,给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方案,给有损伤的患者包扎换药等等。

6、培养思维

在临床工作,我觉得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这点也是我有所欠缺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接触病人后形成初步临床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要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就要求实习医生详细正确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尽量掌握病人所有疾病的相关信息是进行正确临床思维的关键,尽管现在先进检查设备很多,但是辅助检查只能取到辅助诊断,印证结果的作用,只有详细的病史和可靠的体征才是对疾病推理性分析的客观依据。此外,还要建立严密的逻辑思考,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实习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但切忌不科学,不严谨的“联想”,应对病人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结合病人主要表现及其相关的背景因素,将各个方面的“症状”整合起来思考,抓住问题的实质,有限度地寻找相关理论来解释,而最终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7、悟

其实个人觉得,这一点在于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悟。 其实在中医科实习的体会远远不止上述几点,心之所向,即为天堂,我们心中充满世界,充满爱,自然你便能给你的身边带来爱,你的身边都满满的是爱,那你的世界,不就是一个爱的世界吗?

世人多疾苦,在医院实习的时间,自己看到了许多病人背后的事,家境,付出,责任,承担,辛勤,汗水,泪水,荣耀,使命。哎,以善人心观世人,世人皆善!以魔人心观世人,世人皆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之所向,即为天堂。

本学期前,我曾上过武当山·太子洞拜访过洞中唯一的道人,贾爷爷,那双澄澈的眼神,放佛洞穿了我的灵魂,发自肺腑的言论,讲述着我们身上的责任,我心之所向,我心之所念,是为世界,人类,动物,植物,大的阴阳。历史留下精华,遗毒,责任,都将一代代传下,由我们承担!

壮哉我大中医!以蓬勃的文化,思维,带这个世界走向光明。

合十

另附:武当山·太子洞·贾爷赠

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做出样,上善若水老子讲, 冤家宜解局和谐,你让我柔共吉祥, 遵纪守法灾祸少,节能环保促健康, 相亲相爱相互帮,忍让柔弱胜刚强。

安分守己

风吹草动莫紧张,坚定正确大方向, 维稳第一不动荡,莫要乘风去做浪, 蚂蚁休想充大象,蚯蚓不可把车挡, 安分守己爱本行,勤劳致富最久长。

顺从天意

天意不可去违抗,只能顺从不可挡, 下雨由天嫁由娘,凡夫俗子谁能犟, 掩耳不忙细细想,替天行道莫迷向, 良心无愧自知详,知足常乐无祸殃。

敬老爱幼

人在世间为谁忙,磨去磨来有多长, 上为父母孝应当,下为儿女来教养, 不可白活人世间,千方百计务正行, 孝悌忠信礼义讲,廉耻分明最高尚。

2013年8月下旬,贾道爷赠

度人无量,要把好东西教给别人共同修炼,度人即是度己。

第6篇: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华总结

18

退后的

34阴水

肺热津伤 湿热浸淫 49 痿 证 脾胃虚弱 肝肾亏损 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 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 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 数。 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 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 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 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 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晄白或萎黄无华,面浮。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 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 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 少苔,脉细数。 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 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 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 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 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 黄,脉弦。 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脘 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 质红,舌

苔黄腻,脉弦滑数。 头摇肢颤,面色晄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 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 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舌苔薄 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 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 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临床表现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 冷合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清热润燥,养阴生 清燥救肺汤 津。 清热利湿,通利经 加味二妙散 脉。 补中益气,健脾升 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六君子 清。 汤(肥人痰多或脾虚湿盛) 虎潜丸/鹿角胶丸、加味四斤丸 补益肝肾,滋阴清 (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六 热。 味地黄丸(热甚),右归丸(阳虚 畏寒) 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圣愈汤送服 益气养营,活血行 大黄蛰虫丸(肌肤甲错,形体消 瘀。 瘦,手足痿弱) 镇肝息风,舒筋止 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 颤。 清热化痰,平肝息 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 风。 益气养血,濡养筋 人参养荣汤 脉。 填精补髓,育阴息 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 风。 补肾助阳,温煦筋 地黄饮子 脉。 治法 代表方 脉络瘀阻 风阳内动 实证 痰热风动 50 颤 证 虚证 气血亏虚 髓海不足 阳气虚衰 序 号 病证 辩证 外感腰 痛 分型 寒湿腰痛 散寒行湿,温经通 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 络。 51 腰 26 外感腰 痛 湿热腰痛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 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清热利湿,舒筋止 四妙丸 痛。 活血化瘀,通络止 身痛逐淤汤 痛。 滋补肾阴,濡养筋 左归丸 脉。 右归丸/青蛾丸(无明显阴阳偏盛 补肾壮阳,温煦静 者),河车大造丸、补髓丹(房劳 脉。 过度) 51 腰 痛 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 跌扑闪 瘀血腰痛 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 挫 人有跌扑闪挫病史。 肾阴虚 肾虚腰 痛 肾阳虚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 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 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 晄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7

第7篇:中医内科学速记

感冒 1风寒 荆防败毒柴胡姜 羌独枳桔苓甘芎 2 风热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草竹子过桥 葱接山河 3暑湿 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 双解汤 荆防麻薄石芩栀连梗5气虚 参苏饮内陈皮草 枳壳木香半夏苗 葛根前胡桔梗茯 气虚外感此方妙. 6 阴虚 加减葳 汤:用白葳 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 阴虚外感最相宜.

外感发热 卫表证 荆防败毒银翘散 肺热 麻杏石甘汤 胃热 白虎汤 腑实 大承气汤 胆热 大柴胡汤 脾胃湿热 王氏连朴汤 大肠湿热 葛根芩连汤 膀胱湿热 八正散合小柴胡汤

湿阻 湿困脾胃 藿香正气散 湿热中阻 王氏连朴饮 脾虚湿滞 香砂六君子

痢疾 湿热 芍药汤 芩香连当槟 将军药草肉 疫毒 白头翁汤 神犀丹或紫雪丹 寒湿 胃苓汤(平胃:苍术皮老厚)不换金正气散 虚寒 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中赤石脂 粳米干姜共用之)合真人养脏汤(木桂罂,当草寇药人,柯术) 休息 连理汤 阳虚 温脾汤 阴虚 驻车丸 噤口 实 开噤散 玉枢丹 虚 六君子+石菖蒲姜汁

霍乱 寒霍乱(轻 藿香正气合纯阳正气丸;重 附子理中) 热藿乱 (燃照汤或蚕矢汤)干藿乱 玉枢丹

咳嗽 1外感 风寒 三拗汤止嗽散:陈梗芥前去百草箢 风热 桑菊饮 风燥 桑杏: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杏苏汤:桔姜枣二陈枳前 2 内伤 痰湿 二陈三子 痰热 清金化痰:桔橘草 栀母麦桑芩苓瓜 肝火 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白骨粳青陈味白茯人 肺阴 沙参麦冬汤:玉竹草 桑叶扁豆合天花

肺痿 1虚热 肺燥津伤 麦门冬汤:甘粳人麦夏枣/清燥救肺汤:胶杷麻草桑叶人麦杏仁膏 2虚寒 肺气虚冷 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肺痈 1初期 银翘散 2成痈 清肺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生薏仁 瓜瓣桃仁四物邻/如金解毒散:三黄桔栀 3溃脓 加味桔梗汤:橘及贝母戴红花 拟仁葶苈水将尽/桔梗白散:桔梗 贝母 巴豆0.6g 4恢复期 沙参清肺汤:麦薄荷芍,选贝母地丹草/桔梗杏仁煎:银翘母枳合麦枯藤胶

哮喘 发作期 寒哮 温肺散寒 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细辛苑 款冬半夏五味姜/小青龙汤/阳虚脉沉细 温阳补虚 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随 热哮 定喘白果与麻黄 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黄芩加甘草 上实下虚此方高. 缓解期 1肺虚 玉屏风散生脉散 2 脾虚 六君子汤 3肾虚 金贵肾气/七味都气丸:五味子+六味

喘证 实喘 1 风寒袭肺 麻黄汤 2 表寒里热 麻杏石甘汤 3 痰热郁肺 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 二陈三子 5 肺气郁痹 五磨饮子:四磨乌药槟沉香 枳实木香治情伤

1 虚喘 1 肺虚 生脉散合补肺汤:参芪白皮味苑地 2肾虚 金贵肾气合参蛤散 3 喘脱 扶阳固脱 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或蛤蚧粉

肺胀 1 痰浊壅肺 苏子降气/三子/六君子加减 小青龙汤 2 痰热郁肺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桑白皮汤:二黄母子夏杏栀加减 3 痰蒙神窍 涤痰汤:导痰汤(二陈汤+枳实南星)+参菖蒲,另服安宫或至宝 4 肺肾气虚 平喘固本汤 五味参虫桃 沉石苏子 款夏橘/补肺汤 5 阳虚水泛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痨 1 肺阴亏损 月华丸:补虚杀虫 滋阴镇咳 化痰止血./琼玉膏 2 阴虚火旺 百合固金合秦艽鳖甲散:二地黄 贝母玄参甘草藏 当归芍药麦冬配. 柴梅知地归. 咳喘痰血肺家伤. 3 气阴耗伤 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 补天大造丸加减.

痰饮 A痰饮1脾阳虚 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 饮留胃肠 甘遂半夏汤:芍药甘草或己椒苈黄汤. B悬饮 1邪犯胸肺 和解宣利 柴枳半夏汤 瓜蒌桔梗杏仁青皮 2 饮停胸胁 逐水祛饮 十枣汤:遂戟芫或控涎丹:遂戟白芥子 3络气不和 香附旋复花汤 苏薏二陈 4阴虚内热 沙参麦冬汤/泻白散 C溢饮 小青龙汤 D支饮 1寒饮伏肺 小青龙汤 2 脾肾阳虚 金贵肾气/苓桂术甘

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 玉屏风散 2 营卫不和 桂枝汤 3 阴虚火旺 当归六黄汤:生熟地 黄芪加三黄 4邪热郁蒸 龙胆泻肝汤加减 栀芩柴 车前泽泻木通来 当归生地甘草和 肝经湿热万能排.

血证 [鼻衄] 1热邪犯肺 桑菊饮 2胃热 玉女 3肝火 龙胆 4气血 归脾 [齿衄] 1胃火 加减清胃(清胃散用升麻连 当归生地牡丹全 若益石膏清胃热 口疮吐衄与牙宣)合泻心 2阴虚 滋水清肝饮(六味+归芍柴栀枣仁)合茜根散 [咳血] 1燥热 桑杏汤 2肝火 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 百合固金二地黄 贝母玄参甘草藏 当归芍药麦冬配 [吐血] 1胃热 泻心汤(大黄黄芩黄连)合十灰散 十灰散用十般灰 柏茅茜荷丹榈煨 二蓟栀黄各炒黑 凉血止血此方最 2肝火犯胃 龙胆泻肝 3气虚血溢 归脾汤 [便血] 1肠道湿热 地榆散(茜草茯苓栀子连芩)或槐角丸(地榆芩防枳归)加减. 2脾胃虚寒 黄土汤(术附芩 阿胶甘草地黄金) [尿血] 1下焦热盛 小蓟饮子(六一节木通当生竹栀黄蓟) 2肾虚火旺 知柏地黄 3脾不统血 归脾汤 4 肾气不固 无比山药丸(杜仲牛膝肉从容菟丝子巴戟五味赤石脂) 紫斑 1 血热 犀角地黄芍药丹 热入营血服之安 2 阴虚火旺 茜根散(芩胶柏地) 3 气不摄血 归脾汤

心悸 1心虚胆怯 安神定志(二茯人菖远龙) 2心血不足 归脾汤 炙甘草汤(阿麻麦地 桂大人甘生气 气得脉结代来心动悸) 3阴虚火旺 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5水饮凌心 苓桂术甘汤 喘咳肾虚真武汤6心血瘀阻 桃仁红花煎

胸痹 1寒凝 当归四逆汤(芍桂枝 细辛甘枣木通施) 心痛彻背脉沉紧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 2气滞 3痰阻 瓜蒌薤白半夏汤 3血瘀 血府逐瘀汤 4阴虚 左归丸 5气阴 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 6阳虚 参附汤合右归丸

2 不寐 1心火 黄连阿胶汤(芩鸡芍)朱砂安神丸 2肝火 龙胆泻肝 3痰热 黄连温胆汤 4阴虚 5血虚 归脾 6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 病后血虚肝热 琥珀多寐丸;心神不交 交泰丸

厥证 急者搐鼻散苏合香或玉枢丹 1气 实 五磨饮子 虚 四味回阳饮(参附姜草) 2 血 实 通瘀煎 虚 独参汤送人参养营汤 3痰 导痰汤 4食 吐后神术散合保和丸

郁证 实 1肝气 柴胡疏肝 2肝火 丹栀逍遥 3痰 半夏厚朴与紫苏 生姜茯苓共煎服) 虚1忧郁伤神 甘麦大枣汤 2血虚 归脾汤 3阴虚 滋水清肝饮 (六味+柴栀丹枣仁)

癫 1痰郁 顺气导痰汤 控涎丹 三圣散取吐 苏合香四七汤 黄连温胆合白金丸 至宝志乱 2心脾两虚 养心汤

狂 1痰火 生铁落饮 礞石滚痰丸 安宫牛黄 当归龙荟丸(肝火脉实) 2 火盛伤阴 二阴煎 生麦玄枣茯连心通竹

痫 1风痰 定痫丸 2痰火 龙胆泻肝合涤痰汤 竹历达汤丸 3心肾亏虚 大补元煎(六味-三泻+枸杞当归杜仲人参)六君子汤 肾虚 河车大造丸

胃痛(7) 实证 寒邪饮食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 虚 胃阴脾胃虚寒

良附丸,香苏散保和丸柴胡疏肝化肝煎+左金实失笑散+丹参饮虚调营敛肝一贯煎+芍药甘草黄芪建中

噎膈 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瘀血内结气虚阳微

启膈散五汁安中饮通幽汤补气运脾;右归丸

呕吐 实 外邪饮食肝气犯胃痰饮内阻 虚 脾胃虚寒胃阴不足

藿香正气保和半夏厚朴+左金小半夏合苓桂术甘理中丸麦门冬汤

呃逆 实证 胃中寒冷胃火上炎气机郁滞 虚 脾胃阳虚胃阴不足

丁香散竹叶石膏五磨饮子理中丸+吴茱萸丁香益胃汤+枇杷叶石斛柿蒂

泄泻 实 感受外邪:风寒;湿热饮食肝气乘脾 虚 脾胃虚弱肾阳虚衰

藿香正气葛根芩连保和丸 枳实导滞痛泻要方 参苓白术散四神丸

腹痛 实 感受风寒湿热饮食气滞血瘀 虚 中脏虚寒

良附丸+正气天香散;通脉四逆汤;暖肝煎;乌头桂枝汤;附子粳米汤大承气保和丸 枳实导滞柴胡疏肝;少腹逐瘀小建中;大建中;附子理中

便秘 热气虚(气.血虚)冷 麻子仁六磨黄芪汤.润肠丸(二仁当生枳)济川煎

3

虫证 蛔虫 乌梅丸 绦虫 槟榔;南瓜子;仙鹤草冬芽;雷丸 钩虫 脾胃湿滞 黄病绛矾丸 气血两虚 八珍汤 饶虫 追虫丸 姜片虫 槟榔

胁痛 肝气郁结湿热瘀血肝阴不足

柴胡疏肝龙胆泻肝旋复花一贯煎

黄疸 阳黄 热重于湿 湿重于热 急黄 阴黄

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犀角散茵陈术附汤

积聚 聚 肝气郁滞食滞痰阻 积 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

逍遥散六磨汤 金铃子散合失笑散膈下八珍合化积丸

鼓胀 气滞湿阻腹胀不坚 食少胁痛柴胡胃苓;寒湿困脾腹大如囊 祛寒热缓实脾饮尝

湿热蕴结腹大坚撑 灼手口苦中满舟车;肝脾血瘀腹大坚满 络张积块调营饮鳖

脾胃阳虚腹大莫甚 纳呆祛冷附子五苓;肝肾阴虚腹大不舒 咽干易衄六一膈下

头痛 外感 1 风寒 2 风热 3 风湿 内伤 1肝阳 2 肾虚 3血虚 4 痰浊 5 瘀血

川芎茶调/芎芷石膏/羌活胜湿/天麻勾藤/大补元煎/加味四物汤/半夏白术天麻/通窍 太阳--羌活蔓荆子 阳明---葛根白芷 少阳----柴胡川芎 厥阴---吴萸藁本 雷头风---清震汤

眩晕 肝阳上亢眩耳鸣 急躁易怒天麻分;气血亏虚眩动悸 食少心悸归脾汤; 肾精不足眩健忘 偏阴左归偏阳右;痰湿中阻眩头重 泛恶苔腻半夏白.

中风 中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大秦艽汤羌独防 辛芩芷芎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术草 2肝肾阴虚风阳上亢 镇肝熄风汤芍天冬 玄参龟板赭茵从 麦芽龙牡膝楝草 肝阳上亢有奇功 2 中脏腑 闭证 阳 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至宝安宫,羚羊角汤 阴 苏合香 涤痰汤 脱证 益气回阳 救阴固脱 参附汤合生脉散 3 后遗证 (1)半身不遂 气虚血滞 补阳还五 (2) 语言不利 风痰阻络 解语丹 肾虚精亏 地黄饮子 肝阳上亢 天麻勾藤 镇肝熄风 (3)口眼歪斜 牵正散

痉证 1 邪壅经络 羌活胜湿 刚 葛根汤 柔 瓜蒌桂枝汤 湿热 三仁汤 2热甚发痉 增液承气汤 白虎加人参汤 羚羊勾藤汤(菊伏桑 竹茹草贝芍地黄) 安宫至宝 大定风珠 3 阴血亏虚 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五芍麦牡鸡 草甲麻甘地阿龟

瘿病 气郁痰阻 四海舒郁 痰结血瘀 海藻玉壶 肝火旺盛 栀子清肝合藻药散 心肝阴虚 天王补心丹

4 水肿 阳水 风水泛滥 越婢加术汤 湿热侵淫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 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 疏凿饮子合己椒苈黄汤 阴水 脾阳 实脾饮 肾气衰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淋证 气血石膏劳热 1沉香散 补中益气 2小蓟饮子合导赤散 知柏地黄 3石苇散 二神散(海金砂滑石)合八珍汤 4萆邂分清饮 膏淋汤 补中益气合七味都气 5无比山药丸 6八正散

癃闭 膀胱湿热溲短赤 舌苔黄腻八正散 肺热壅盛溲不畅 烦渴咽干清肺饮 肝郁气滞溲不爽 善怒胁胀沉香散合六磨汤 尿路阻塞溲细线 舌暗瘀斑代抵当丸 中气不足溲困难 小腹坠胀补中益气合春泽汤 肾阳衰惫溲无力 祛冷腰软济生肾气

腰痛 寒湿 湿热 瘀血 肾虚 甘姜苓术汤加味 四妙丸(黄柏 苍术 牛膝 薏米) 身痛逐瘀汤 右归或左归

消渴 上消 肺热 消渴方 中消 玉女煎 下消 肾阴亏虚 六味地黄 阴阳两虚 肾气丸 并发症 盲 杞菊地黄合羊肝丸 痈五味消毒饮 脉阻 黄芪六一汤合犀黄丸

遗精 心肾不交烦多梦 心悸健忘连清心 湿热下注溲热赤 口苦苔腻分清饮 劳伤心脾悸健忘 肢困面黄妙香散 肾虚滑脱腰酸软 低热盗汗六味左.

耳鸣耳聋 肝胆火盛 痰火郁结 风热上扰 肾精亏虚 清气不升 龙胆泻肝 温胆 银翘散 耳聋左慈丸 益气聪明汤

痿证 肺热津伤 筋失濡润 湿热浸淫 气血不运 脾胃亏虚 精微不运 肝肾亏损 髓枯筋痿 清肺救燥汤 加味二妙散 参苓白术散 虎潜丸 黄柏地 陈母姜芍锁虎龟

痹证 行 防风汤 痛 乌头汤 着 薏拟仁 热 白虎桂枝汤

内伤发热 肝郁发热 瘀血发热 气虚发热 血虚发热 阴虚发热 丹栀逍遥散 血府逐瘀汤 补中益气汤 归脾汤 清骨散

虚劳 气 肺 补肺汤 脾 加味四君子 血 心 养心汤 肝 四物汤 阴 肺 沙参麦冬汤 心 天王补心 脾胃 益胃汤 肝 补肝汤 肾 左归丸 阳 心 拯阳理劳汤 脾 附子理中丸 肾 右归丸

第8篇:中医内科学考试

1、 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

6、 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

11、 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

16、 如何根据痰的色、质、量、味辨别咳嗽的病性?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2、 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3、 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4、 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 )

5、 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 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 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7、 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8、 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9、 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 )

10、 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 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 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12、 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13、 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14、 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 )

15、 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 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 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咳而少痰多属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多属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寒;痰黄而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属虚寒;咯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如脓血相兼,为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多属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者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的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17、 诊断:胸痹(心血瘀阻证)

症候分析:该患者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阳不振,阳气不宣,血行无力,久而成瘀,痹阻心脉,发为胸痹。心脉痹阻,不通则痛,故心胸刺痛,痛引肩背,每于夜间发作,乃为瘀血致痛的特点;瘀血阻滞则胸阳不展而见胸闷;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则心悸;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皆为瘀血之证。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桃仁 红花 赤芍 柴胡 桔梗 枳壳 牛膝 当归 生地 降香 郁金 甘草

18、 水肿(肾阳衰微证)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常用药:附子 肉桂 巴戟天 仙灵脾 白术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牛膝

19、 水肿(脾阳虚衰证)

证机概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皮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甘草 ) 20、 消渴的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6、湿邪于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湿邪为患。湿邪即可以从外感受,亦可以自内而生。如外感湿邪疫毒,为湿从外受;饮食劳倦或 病后郁阻湿滞,属湿从内生。由于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发为目黄、肤黄、小便黄之病证。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因此《金匮要略》说:“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7、积聚癥就是积,癥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的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就是聚,瘕聚是指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病史较短,病情一般较轻。

8、头痛外感头痛: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多属实证内伤头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之,多属虚证

归经病位1.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2.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3.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连及于耳4. 厥阴头痛则在巅顶部位或连目系

引经药:太阳头痛选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选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选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选吴茱萸、藁本等。

9、泄泻与痢疾泄泻与痢疾: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便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便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区别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内伤发热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郁、湿阻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染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不减。发热程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者居多。

11、中脏腑闭症与脱证

闭症属实,因邪气内闭清窍所致,症见神志昏迷、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俩手握固、肢体强痉。脱证属虚,乃为五脏真阳散脱,阴阳即将离觉之侯,临床可见神志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此外,还有阴竭阳亡之分,并可相互关联。闭症常见于骤起,脱证则由闭症恶变转化而成。并可见闭外脱之侯。

12、试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水肿发病中的意义。 水肿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病理因素为风邪、水湿、疮毒、瘀血。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外感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及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成水肿。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13、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名词解释:

1: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哮病:是一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3:胸痹: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4: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病轻者在短时间内苏醒,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严重者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5: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床呕、吐常同时发生,故合成呕吐。

6:眩晕: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同时并见而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

7: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8: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重者可内舍于脏。

9:血证: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亦称血病,失血。

10: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第9篇:中医内科学教学小结

班级:2005级

学时:120

学:2008(春季学期)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以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用中医基本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症的病因病机及其论治规律。指导中医内科的临床实践,系统地反映了辨证论治的特点。同时,考虑我校的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在中医内科教学中,适当补充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以启迪学生寻找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培养和造就新一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才。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领和重点,并尽早熟悉中医内科学各病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保持中医内科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的完整和统一,同时注重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材以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七版)为蓝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中医内科学的内容作了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阐述,尤对各章节的相关病证重点、难点及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常涉及的问题作了重点介绍。旨在向学生介绍简明实用的学习方法,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得其利器者,定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讲授每一个病证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病证的大体范围,预防调护,以及研究进展;熟悉各个病证的病因病机及诊断要点;掌握相关病证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分型论治。对于每个病证的教学内容我们注重介绍:

(1) 介绍相关病证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 分析相关病证的病因病机。

(3) 介绍相关病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详细讲解相关病证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分型治疗。 (5) 突出讲解每个病证的重点及难点。

(6) 简要介绍相关病证的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7) 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结合提问,病案举例,病案分析。 (8) 注重课后作业的检查及阶段性医院教学见习。

在系统的理论学习中,籍此可直取其要,画龙点睛;在实际应用中使学生籍此可有备无患。

从本次考试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对试题的理解与回答较好,反映出与该课程相符合的教学效果。其中90分以上1人,占5.0%,80-90分者8人,占40.0%,70-79分者10人,占50.0%,60-69分者1人,占5.0%。

而没有不及格者。具体来看,学生对名词解释、简答题出错较多,反映出少数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同时也反应出部分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提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知识结构、知识点撑握不够扎实。缺乏知识的嫁接与转移,因而掌握应用不够灵活。

(2)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扎实,因而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招商银行实习心得下一篇:如何加快品牌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