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家庭工作总结

2022-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忙碌的时光虽然匆匆,但不虚度,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应当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详细记录自身的成长,可促使我们认真、全面的了解自身,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我,在往后的工作之路上,不断成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创建和谐家庭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创建和谐家庭工作总结

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工作的思考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一实际出发,要保证新农村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把人口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人口计生工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农村发展的总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 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 这一主题, 把开展创建计生新家庭活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人口计生部门以及基层计生工作者,如何把握大局,认清形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自身优势,尽其所能,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创建目标如期实现。笔者认为,我县开展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人口问题分不开,人口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一实际出发,要保证新农村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把人口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人口计生工作。

一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按照“量上控制,质上提高”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农村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新农村建设营造好的人口环境。工作方法上立足于抓基层,打基础,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平衡发展,加强对工作基础薄弱的乡镇、村的重点指导,切实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关注生殖健康、出生人口素质、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充分考虑到人口对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广泛影响,追求一个数量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人口状态。

二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要围绕生产发展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使计划生育家庭率先实现小康。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按照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原则,确保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计生对象每人每年按时领到奖励扶助资金600元;实施“少生快富”工程,落实对农村主动放弃二胎生育一次性奖励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对农村计生困难家庭特别是因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疾病等导致贫困的家庭的社会救助机制,既帮助其解决眼前困难,又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

三要实施“三结合”帮扶工程。将计划生育“三结合”融入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局,以政策帮扶为主导,以基地建设为龙头,以项目覆盖为抓手,整合部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宽载体,不断深化计生“三结合”工作,引导和扶持计生家庭学技术、上项目、会经营,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增值快的产业,促进其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同时,通过发挥计生家庭的骨干带头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少生快富,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狠抓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促进广大农村乡风文明

生育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生育文明建设融入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之中,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等为载体,推动先进思想、文明观念、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进村入户,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培育生育文明。

首先,要强化婚育新风宣传服务。运用多层次、网络化、立体式的现代宣传手段,积极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等社会风尚,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要加大优质服务进村入户力度,大力开展生殖健康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加大生产、生活、生育服务力度,积极引进、推广、应用计划生育新技术和新产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群众政策知识知晓率、“三查”到位率、随访服务率、免费服务率和新法接生率。

其次,大力实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工程。以“树立新的婚育观念、创造新的婚育生活、倡导新的婚育风尚、规范新的婚育行为、建立新的婚育方式”为主要内容。按照“走向生育文明、建设幸福家园“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婚育观念好、生活方式好、致富技能好、文明家风好、遵纪守法好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五好新家庭”创建和评选活动,与“小康村”、“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计划生育六好新农村”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同步实施。大力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园区、文化大院、文化品牌建设。

指导文化园区和文化大院宣传基本国策,弘扬生育文明,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村民,组织农民群众茶余饭后到人口文化大院看书读报、下棋对弈、运动健身,以此增长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使农民群众能够自觉抵制酗酒赌博等陋习,在广大农村营造浓郁的生育文明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促进生育文明、乡风文明。

三、加强基础阵地建设,促进乡村村容整洁美化

促进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人口计生工作要抓住这一时机,着力加强计划生育基础阵地建设。

一要从加强乡村计生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抓好乡镇计生服务站、村计生活动室、村计生服务室、村人口学校等阵地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健全计生技术服务网络,让农村群众享受安全、高效、便捷、优质的计生服务。

二要从加强乡村生育文化阵地建设为切入。着力加强生育文化活动中心和生殖保健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保健、学习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场所。

三要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切入。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狠抓网底建设,真正做到人员、职责、报酬、阵地、设施“五落实”,真正建立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户落实的人口计生工作长效机制。

四要从加强技术服务入手,促进农村人口素质提高。围绕农村广大群众生殖健康,开展以实施“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快农村计生服务阵地改造升级,提高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四、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强化基层基础

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民自治、推进民主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村民在计划生育方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

一要健全自治组织。以计划生育协会为运作主体,以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为依托,健全群众自治组织。

二要建立自治机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等,规范自治程序,形成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机制。

三要开展自治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落实村民民主决策权、民主选举权、民主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民主管理,通过自治的形式保障村民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

特别要注意发挥那些少生快富的村民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大家的事大家办,一家有难大家帮助活动。通过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改革,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计生村民自治机制,发挥计生协会组织作用,使广大村民依据国家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五、加强组织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将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活动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要紧紧围绕“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 这一主题,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坚持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任务明确、分级负责的工作协调机制。乡、村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给予经费保障,发挥“两室一校” 阵地作用,认真按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的十条标准和计划生育新家庭的六条标准,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确保创建工作抓出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省宁陕县人口计生局)

(编辑 饶晓宇)

作者:张鸿全

第2篇:论学校档案工作与创建和谐校园的互动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发展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是教育人、塑造人、完善人的精神领地;学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站,是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加油站。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向学校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的新任务,这是时代赋予学校的责任,是广大师生在新时期的共同追求。

一、创建和谐校园需要做好档案工作

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新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学校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状态,并能与社会其他系统相适应地协调发展,良性互动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和谐校园的美好构想,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理所当然地承担起全方位信息服务的支持和参与作用。必须重视搞好学校档案工作,和谐校园的构建需要学校档案工作的有力支撑。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档案管理活动日益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当我们把档案服务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考察,就会看到档案与校园和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档案不完善、档案工作搞不好的学校不可能实现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重要子系统。构建和谐校园,要求各方面和谐发展,也为学校档案工作提供新的契机。其他子系统、要素的完善为档案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们之间有着互为支撑、共同促进、和谐发展的内在联系。

二、做好档案工作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档案具有延伸人类记忆的作用,具有文化存贮作用,具有社会教育作用,具有文化传播作用,具有知识产生作用,具有社会调解作用。具体到校园档案工作可以概括为两大主要功能:育人、存史。

1. 发挥学校档案的教育功能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存在的意义在于育人,学校是培养合格公民的主要场所,是培养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大众的社会栋梁的主要阵地。学校档案工作具有育人功能,学校档案工作立足于教育,以育人为出发点,塑造品学兼优的未来一代,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检验学校档案工作开展好坏的标准。学校档案具有历史性、真实性、客观性、原始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的生动素材;学校档案可以生动真实地再现还原学校所发生过的活动;学校档案室以其丰富的馆藏,对教师和学生可以起到巨大的感召力,感召学生们向善向上。如我校鄭少颖老师在首届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高中组特等奖,郑少颖老师取得的成绩是福建省二十多年来在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取得的最佳成绩,为莆田五中争得荣耀。这一荣耀已化作巨大的感召力,鼓舞和激励着广大师生昂扬奋进积极向上。学校档案室通过对优秀人物的建档,可以带动激发学生立志去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并努力增长才干,做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档案室丰富的图像、文字材料及实物等,可以真实生动地展示给师生自己所在的学校取得的巨大成就、走过的辉煌历程,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以校为荣,以自己可以参与到这个学校的发展为荣;增强主人翁意识,热爱学校,从而成为和谐校园的参与者、建设者,人人都有责任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和谐、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新校园。校园档案是一个无声的教具,因其真实性、贴近性,能够起到更好的说服与教导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实现育人的功能。

2. 发挥学校档案的文化贮存功能,致力于创建和谐校园

文化大部分都是通过各种资料的记载存在于各种档案中得以传承的。学校档案是学校教育实践的真实记录,记录和反映了学校的全过程,是研究学校发展历史、校园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是学校的重要文化财富。校园文化的价值观,是一个学校某一时期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发展壮大的灵魂。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校的校园文化就会具有不同的内涵,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校园文化都有值得汲取而继续发扬的地方。我们对不同时期、发展阶段校园文化的认识,追溯校园文化发展脉络,传承校园文化,就需要依靠档案地整理留存,从而进行挖掘分析、整理加工,然后领会不同发展时期、发展阶段校园文化的精髓,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基础。校园文化通过学校档案的留存传承,使后来者继承发扬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产生新的校园文化。一个学校形不成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难以立足社会,难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档案室通过档案对校园文化解读提取,展示给师生,可以使师生优化校园文化,使学校的共同愿景、思想理念深入师生内心,激发师生自学的行为,为创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利条件。

和谐校园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为实现这个美好的未来,档案工作必须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同时,更要努力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缺少的方面,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和谐校园的进程中,我们每个从事档案事业的人都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用构建和谐社会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同时推进档案工作的发展,为建设和谐校园更好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莆田第五中学)

作者:郑玉环

第3篇:创建大学生和谐人际氛围,突破思想政治工作瓶颈

【摘 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成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要想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创建和睦友好的人际氛围即是重要的通达之径。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现状突出,涉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创建和谐的大学生人际氛围,有赖于学校的重视和引导、开设相关课程、深入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借助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力量,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

【关键词】人际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 对策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现实思考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适应校园环境和社会生活,担当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因为人际关系的僵化而未能很好地沟通、传达信息或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或因宿舍人际关系的破裂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种游离于群体之外的排挤感,从而导致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容易误入歧途,而这些孩子很可能被团体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忽略;抑或是人际关系的疏离,使很多“任务型”集体活动流于形式,学生们彼此推诿责任,疲于应付,未能做到真正的育人。为了突破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加强德育的渗透力,必须重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创建和睦友好的人际氛围是重要的通达之径。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有些看似平静的宿舍关系其实早已濒临破裂;有些学生不堪自卑之忧,难以突破人际关系的困境;有些学生一直不满自己的人际交往现状,想成为每个人眼中的焦点;还有一些学生正为自己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而头疼……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在2010~2012年适应困难的新生约谈中发现,约有2/3以上的学生反映对人际关系氛围发生改变的不适感;在日常校园个案咨询中,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前来咨询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在班级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中,面谈、电话、网络教育的个案中,也以引导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根据毛小玲等的研究表明:大学宿舍的总体人际关系良好,男生的人际冲突和扰他性高于女生;二年级的人际和谐性最好,而一年级和三年级无明显差异。许传新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年级差异,大一交往频繁,大二开始减少,大三处于低谷,而大四有所回升。杨荣的研究表明,师专生中有31.9%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持不满意的态度,并且对不良关系进行归因时主要归因于他人,而很少归咎于自己。在处理宿舍中不普遍但重要的事件时,他们主要采取忍耐和回避的态度。此外,路伟认为,存在人际问题的大学生可分为“自我中心与自我封闭型”、“困惑迷茫型”和“社会功利型”三类,这些大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

三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产生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人际问题的原因纷繁复杂,综观现有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主要可能涉及心理不成熟、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和个体间的差异、学校管理教育不到位、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等。然而,仍有很多原因未被具体说明。笔者结合个人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和班导师工作经验,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层面进行分析。

1.社会因素

第一,激烈的竞争。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蔓延至校园,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考验,竞争着有限的资源和机会,如奖学金、个人荣誉、实习与锻炼的平台等。彼此之间产生的利益之争是人际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竞争的压力令他们不愿将信息或资源与人共享,对彼此充满警惕,难以坦诚相待,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隔膜。更有一些明争暗斗的不良风气,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夺取资源,使人际危机升级。

第二,学校的管理教育未得到重视。高校的教育管理对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重视不足,在平时思想政治工作中偏重对宿舍违规违纪事件的处理,而人际问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协调,或主要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未能深入细致地探讨学生内心的想法,难以真正引导学生走出人际困惑。

2.心理因素

第一,个体间的差异。每个大学生的成长经验与背景不同,所接受的文化、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和方式都会有所差别,而个性上的鲜明差异更会带来人际互动表现方式上的迥异,这些差异往往容易成为他们人际冲突的起源。

第二,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被人际问题困扰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认知方面的偏差。一些大学生未能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坚信自己的观点和行为,难以理解和包容他人的观点、看法和生活方式,常常以自己的标准和期待的人际互动方式要求对方,一旦对方未能以预期的方式回应,就表现得非常沮丧、失望,并容易以偏概全地推论出彼此的不良关系,继而选择拒绝和远离对方。在人际冲突中,他们也因“自我中心”思维方式的影响,选择性忽视自己的不足,更多地倾向于归咎于他人而将自己置于“受害人”的角色中。另一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不合理的自我评价,使自己被“自卑”所束缚,变得敏感多疑,总觉得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容易将他人一句不经意的话理解成有敌意的,无法向他人打开心扉;此外,还有一些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学生,追求人际关系的绝对和谐,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出错误的判断,烦恼自己无法成为“所有人都喜欢或关注的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校园环境相对单纯,交往面也比较窄,大学生们锻炼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比较有限,因此对沟通技巧、倾听与尊重、交往主动性等方面的认识都比较欠缺,这也使他们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时经常感到不知所措。

第四,消极的应对方式。部分比较直接、冲动的大学生在发生人际冲突之后,经常用争吵、争论、辩解等方式,力图要求对方认同自己;而另一些比较文静、内向、敏感多疑的大学生常常感到委屈,而将情绪压抑起来,通过忍耐、逃避等方式试图避免冲突升级,但多次发生类似冲突后往往情绪失控,而事后又感到自责;更有一些大学生在沟通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之后,放弃改善和解决问题,变得消极、冷漠。

3.家庭因素

家庭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和亲子关系。一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参加宿舍组织的集体活动,也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外,亲子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特殊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其他人际交往状况。安全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对大学生们发展对人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在改善人际关系问题方面特别困难的学生,往往有特殊的家庭背景,这些学生的童年早期经验使他们往往很难发展出对他人的信任感,过分担忧受伤害,使他们难以获得自己期望的亲密关系。

四 创建大学生良好人际氛围的对策

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也是通往健康人格的重要保障,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效能,渗透育人理念的重要突破口。鉴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高校创建大学生良好人际氛围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1.引导良性竞争,改善宿舍管理,重视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杜绝恶性竞争。尽可能为学生创建更多优质的实践与锻炼的平台,使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引导大学生理性认识就业压力,鼓励共享资源,共同进步。在宿舍人员编排管理方面,尽可能多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定宿舍长、宿舍公约等规定制度,加强宿舍长的矛盾协调能力培养,从而尽量减少矛盾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现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应及时解决,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充分重视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对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理解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生的自尊、爱与归属的需要的重要影响。

2.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心理咨询服务品质

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力量协助开展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引导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强化队伍建设,力争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服务。心理咨询的进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人际信念,宣泄压抑的情绪;有助于他们学习尊重个体差异,在坚持自我的同时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求同存异,取长补短;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换位思考,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束缚,塑造和培养良好的个性;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策略,提高沟通技巧,强化合理有效的应对方式,以“面对和解决问题”、“积极沟通”、“适时表达”替代原先“逃避”、“忍耐”、“争吵”、“报复”等不当的方式;还借助个案,学会多维度地看待问题,在重新诠释和赋予新意义的过程中寻求超越,获得自我成长。

3.深入开展宿舍文化活动

高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以宿舍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活动要求应包括全体成员的参与,活动过程需要辅导员的深入观察,适时发现问题介入指导。这样的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加强宿舍内成员之间的感情,为创建健康和谐的人际氛围奠定基础。

4.开设人际关系的相关课程、讲座或团体辅导

通过积极开设高校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课程、讲座,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强化和谐人际关系意识,培养他们尊重、宽容、理解、信任等品质。还可以通过开展人际关系主题的团体辅导或素质拓展等形式提高群体凝聚力,学习应对和解决人际冲突。

5.密切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人际发展状况

加强辅导员对学生家庭状况的了解和把握,尤其要重点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发展状况。对于有创伤经历的学生,要多给予关爱和支持,多付出耐心和指导,多与他们沟通谈心,把握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紧扣他们的情感需求开展教育工作。积极建立家校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争取家长的配合,开展辅助性工作,形成家校联盟的合力,作为推动孩子情感发展和自我成长的一股社会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路伟.大学生和谐宿舍人际关系构建的现实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5):62~64

[2]毛小玲、李宏翰、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7):473~475

[3]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4):6~9

[4]杨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为分析案[J].池州师专学报,2005(6):142~145

〔责任编辑:肖薇〕

作者:翁洁

第4篇: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总结

“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总结

“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启动以来,在县妇联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乡妇联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方案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涵、拓展活动领域,为XX乡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

县上“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启动后,迅速成立“和谐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XX乡“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考核标准等。同时积极在各村(社区)召开培训会,明确目标,明确任务。结合乡情实际,我们把“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重点放在三个社区,尤其是与XX社区移民搬迁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纳入社区“两委”主要议事日程。并加大金资投入,兴建文化站、阅览室、妇女之家等阵地。

二、突出特色,创新载体。

以建设学习型家庭为先导,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同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相结合。利用农村妇

女培训学校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妇女200余人(次)。二是同普法教育相结合。针对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不良社会现象,教育群众弘扬家庭美德,增强法制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是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把和睦家庭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同时,我们准备在年底评比表彰一批好夫妻、好父母、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等家庭好角色,开展“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整体推进“和谐家庭”向纵深发展。

三、多措并举,注重实效。

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联系家庭、服务家庭、引领家庭”作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出发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家庭新模式。一是与乡司法所联合开展“妇女儿童与法”法律知识讲座,在各村(社区)、各小学大力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二是与乡计生办联合开展“关爱女性生殖健康”服务活动,向育龄妇女宣传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发放“关爱女孩”宣传资料,并为育龄妇女免费做妇科检查,提升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咨询,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发放宣传资料50多册、避孕套30盒,吸引了80多名妇女参加,受到广大妇女的好评。三是开展开展各种扶贫助困工作,为贫困女童发放学习用品,为单亲母亲发放生活用品。走访慰问了单亲贫困母亲和特困女学生11人,发放慰问品11份,并与单亲

母亲和特困女童亲切交谈,细致了解她们生活中的困难,对能帮助解决的困难协调解决。四是结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巾帼建功”创业带就业活动,利用我乡产业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把培养女性人才作为重点,组织和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举办蔬菜实用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妇女58人。发放妇女小额贷款84户356万元,其中发展蔬菜种植产业41户,发展养殖产业28户,为农村妇女创业注入了充裕的资金和新的活力。

总之,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广大群众渐渐的摒弃了一些传统的陋习。搞封建迷信活动的越来越少,参与赌博酗酒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到乡、村和社区的图书室读书看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科技发家致富奔小康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业余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将越来越好,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和睦,社会将更加和谐。

第5篇: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总结

“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总结

“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启动以来,在港区妇联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我镇妇联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方案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活动内涵、拓展活动领域,为***镇统筹乡镇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

“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启动后,我妇联迅速成立“和谐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镇“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考核标准等。同时积极在各村(社区)召开培训会,明确目标,明确任务。

(二)、突出特色,创新载体。

以建设学习型家庭为先导,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同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相结合。二是同普法教育相结合。针对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不良社会现象,教育群众弘扬家庭美德,增强法制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是同家庭教育相结合。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把和睦家庭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同时,我们准备在年底评比表彰一批好夫妻、好父母、好儿女、好婆媳、好邻居等家庭好角色,开展“特色家庭”创建活动,整体推进“和谐家庭”向纵深发展。

(三)、多措并举,注重实效。

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联系家庭、服务家庭、引领家庭”作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出发点,构建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家庭新模式。一是开展各种扶贫助困工作,为贫困女童发放学习用品,为单亲母亲发放生活用品。走访慰问了单亲贫困母亲和特困女学生,并与单亲母亲和特困女童亲切交谈,细致了解她们生活中的困难,对能帮助解决的困难协调解决。二是结合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利用我镇产业转型发展的良好势头,把培养女性人才作为重点,组织和动员广大女职工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努力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的成效:

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广大群众渐渐的摒弃了一些传统的陋习。搞封建迷信活动的越来越少,参与赌博酗酒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到镇、村和社区的图书室读书看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科技发家致富奔小康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业余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将越来越好,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和睦,社会将更加和谐。

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

家庭的经济问题是影响和谐家庭建设的经济基础。主要表现在:家庭日常支出;子女受教育的支出;养老的开支;医疗保健的费用;以及人际关系的开支同样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这种看似僧多粥少的矛盾时刻存在于每一个家庭中;子女受教育上同样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而不教;重智轻德;过度施爱;粗暴施教等等;还有就是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造成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和谐家庭缺少良好的心理支持。如此等等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谐家庭的建设。

创建和谐家庭的对策及建议:

人都生活在家庭中,可以说家庭生产着人,养育着人,维系着人,和我们每个人有着直接的联系,没有小家的和谐就不会有“大家”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说,家庭和睦是保证社会稳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社会变革越激励,对家庭的冲击就越大,也就越需要家庭的稳定。

(一)建设和谐家庭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了一些价值观念的混乱,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和谐家庭文化引导家庭成员树立和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弘扬传统和谐家庭文化中的和以处众、和衷共济、等思想观念,在家庭形成崇尚和谐、维护和谐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和为贵”,把追求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为人和善,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追求和谐的道德观念,以诚信友爱为重点,使家庭成员知荣明耻,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强大的道德力。

(二)同心协力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和“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道出一个真理:教育孩子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的家庭中常常却忽略了父亲或者母亲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指责对方做得不够,没有承担责任,必然导致家庭问题的出现。因此,作为父母双方首先只有夫妻同心,共同努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学会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三)反对家庭暴力,实现家庭的民主平等。

家庭暴力是指以家庭成员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施暴行为,除身体暴力外,还包括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高发性,不仅危害家庭,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家庭暴力是和谐家庭建设的大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反对家庭暴力,尊重家庭成员的人格和权利,是提高婚姻质量,构建和谐家庭的内容之一。反对家庭暴力,就是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平等相处。在家庭中,要形成尊重女性、保护女性的风气,不搞大男子主义。还有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有权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不搞一言堂、家长作风,要充分发扬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家庭人际关系。

***

2011年11月16日

第6篇:创建和谐家庭工作总结

按照市妇联要求,武胜县妇联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城市中开展的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农村中开展的‘美德在农家’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城乡示范点的共建、融合,加强城乡家庭牵手帮扶和互动合作,加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流动家庭、留守家庭等的工作,促进城乡家庭的共同发展。

一、开展无毒家庭创建活动,弘扬健康的生活方式

县妇联着重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预防艾滋病,健康进家庭‛活动等系列活动。把‚无毒家庭‛创建落实到千家万户,落实到全县每一个家庭,并签订禁毒、无毒家庭承诺书,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承诺活动全县共签订禁毒家庭承诺书4000多份,占全县家庭 95%以上。家庭承诺活动的开展,在全县构筑了禁毒、防毒、拒毒基层网络,进一步增强了群众防毒、拒毒的自觉性。此外,县妇联还向全县广大家庭发出了‚强化禁毒防毒意识,不让毒品进入家庭‛的致全县家庭成员的一封公开信,呼吁广大妇女及其家庭成员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拒绝毒品的危害,防患于未然,崇尚科学,崇尚文明,提高防毒拒毒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大力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县妇联主要开展了‚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廉洁家庭‛创建活动,鼓励广大家庭争做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家庭典范。号召并组织动员广大家庭特别是领导干部家庭,发挥主观能动性,

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提高家庭成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引导广大家庭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使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成为宣传家庭反腐倡廉的重要阵地。

三、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妇联组织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顺应广大妇女与家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充分利用家庭文化艺术节以及文化传媒等载体,广泛开展广大家庭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延伸家庭文化建设的领域,提升家庭文化品位,突出家庭文化特色和亮点,以家庭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组织开展‚妈妈读书‛活动;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进一步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暨‚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工作。

四、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全社会和谐家庭建设的合力

和谐家庭的创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妇联组织进一步找准和谐家庭创建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社会各方面的优势,从法律政策、资源配置、环境优化、舆论引导等方面,为和谐家庭的建设提供保障。把和谐家庭建设与推动妇女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把和谐家庭建设与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结合起来,反对家庭暴力,坚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切实增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的实效。

此外,在和谐家庭创建过程中,妇联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四防‛(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四无‛(无毒品、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工作和‚不让毒品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深化‚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巩固和发展家庭教育阵地,创办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站,提高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深化家庭助廉教育和‚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筑牢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家庭防线,促进妇女和家庭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中作出新贡献。

第7篇:创建和谐小康家庭工作总结

2013年,三连妇代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创"和谐小康连队"为目标,在全连广泛开展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调动广大妇女群众及家庭成员在创建活动中的积极性,维护了三连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建设和谐小康连队的重要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场党委、三连党支部非常重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

动。具体从两个方面确保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确保有人有钱办事。成立了专门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入经费,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工作日常化。场党委、三连党支部把有关和谐小康创建活动摆上议事日程,经常分析、研究和部署。全连女干部都有自己相应联系户,在每次干部例会上汇报自己联系点的隐患矛盾、纠纷等情况,做到人人参与和谐小康创建活动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健全组织,明确了工作职责。

"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广、工作面宽、为将工作量化、细化,三连妇代会协调党支部、工会、团委联合成立了三连"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邵永强

副组长:马朝军

成员:张莉、代小琴、米俊、张利红、周敏

三连妇代会坚持以家庭为主体,广泛发动全连妇女职工积极参与"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通过散发"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宣传资料,将活动引向深入,对职工群众宣传创建内

容,并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纳入了综治工作考评内容,纳入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之中,对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难点、热点问题实行领导负责制。

三、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创建活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为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妇女职工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连妇代会采用信息平台、公开宣传栏、对面宣讲、情况通报、宣传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在全连上、下迅速掀起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的热潮。使三连家庭成员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认同了"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

四、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创建活动丰富多彩。

通过举办培训班,努力在提高家庭成员法律素质上下功夫。今年共举办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培训班、《新婚姻法》培训班等4起。一年来通过组织开展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坚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努力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理解信任、关心爱护,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各睦团结。

一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场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工作,进一步调动广大妇女职工群众及家庭成员在创建活动中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妇女的社会参与和自身进步。

第8篇:创建和谐家庭工作计划(定稿)

创建和谐家庭工作计划

一、充分认识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建设和谐平安靖安的重要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和谐平安靖安建设活动中,家庭有着不可替划的特殊作用。通过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有利于达到以家庭平安促进社区平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全县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广大家庭和谐平安。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尚存,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违法犯罪的消极因素也在增多,盗窃、抢动等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拐卖妇女儿童、家庭暴力、黄赌毒、未成年人犯罪等现象,还未得到有效遏制,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安全、社区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广泛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有利于全面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是动员广大家庭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分明建活动是动员广大家庭参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家庭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特别是广大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激励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各个方面更加牢固地树立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更加自觉地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更加有效地促进建立和完善维护稳定的各种机制。

二、认真落实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

(一)目标

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目标是,通过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五个环境”即和睦美满的家庭环境,守望相助的邻 里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文明安全的社区环境;进一步增强“五个意识”即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使更多家庭做好“四防”和实现“四无”,即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动、防隐患、无毒品、无赌博、无暴力、无犯罪;使家庭更加健康向上,社区更加优美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任务

1、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调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广泛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保障。充分运用黑板报、宣传单等手段在全镇上下声速掀起“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高潮,广泛动员家庭成员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来。

2、分类指导,培养品牌,让创建活动丰富多彩

首先要突出重点,努力在提高家庭成员法律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家庭成员认真学习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学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

益;要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上下功夫,坚决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努力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理解信任,关心爱护,邻 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团结;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下功夫,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家庭、社会矛盾,努力防控和杜绝家庭不安全隐患,加强对一些吸毒人员、服刑在教人员的子女,有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以及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救助工作,强化家庭监护人责任,减少辍学学生的数量,并做好家庭、社区矫正及帮教对象的转化工作,加强对失足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助教育,预防和减少重新建法犯罪。

第9篇:创建和谐家庭促进和谐社会总结

武冈一中创建和谐家庭,促进和谐社会总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妇委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团结带领妇女开展和谐家庭建设的主力军。妇委会充分发挥各级妇女组织的优势,积极推进构建“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建设,为建设“和谐一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立足家庭美德建设,为构筑和谐社会奠定道德基础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妇委会将家庭文化建设与“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有机融合,既赋予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新特色,也使家庭文化建设有了新载体。

弘扬传统美德。开展了“孝敬父母好儿女、和睦相处好婆媳、团结互助好邻里”、“五好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有效引导了广大家庭弘扬传统美德,倡导了社会良好风气。妇女组织坚持以家庭美德教育推动社会文明全面进步,激发了家庭成员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丰富家庭美德建设新内涵。针对当前形势,妇委会以“美德在我家”活动为主要载体,激发家庭“改陋习、树新风”,积极创建健康、文明新生活,丰富了家庭美德建设新内涵。在开展“美德在农家”创建活动,使“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新时代家庭美德在广大农村中深入开展。

深入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加强家庭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家庭美德建设的深化和延伸,是以家庭为细胞存全社会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

1 耻良好风尚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妇委会认真贯彻《全国妇委会关于开展家庭助廉教育活动的意见》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家庭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构筑起社会最基础的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

二、努力提高女性素质,以女性的文明进步带动家庭的和谐 女性在家庭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一个家庭主妇的素质对她的父母、配偶和子女都有巨大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直接影响二三代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家庭的和谐程度。所以,提高女性素质是妇委会组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我们针对不问层次、不同类型的女性群体,开展各类培训。

火力开展女性健康知识普及活动。通过宣传使广大公民认识到婚前检查的重要性、必要件,提高了婚检的自觉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女性更加关注自身健康,进一步转变了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增强了预防疾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班。妇委会致力通过层层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力、自信和自强的信心,提升妇女的科技水平,提高她们的能力。

大力宣传社会综合基础知识。校妇委会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讲座,不仅提高广大妇女的知识素养,丰富她们的知识底韵,塑造她们的良好形象,也优化她们的家庭氛围,展示了当代妇女的风采,美化了环境,也稳定了社会。

三、积极开展家庭文明建设,以群众性活动为载体促进家庭和谐 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妇委会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每个家庭的和谐美满,以家庭的健康文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2 大力宣传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抵制“黄、赌、毒、邪教”进家庭。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崇尚科学、创造文明健康的新生活,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预防艾滋病”等活动。广泛发动妇女和社会各界,以家庭为主阵地,积极宣传“珍惜自我,健康抉择”国际禁毒主题。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家庭文化建设。“三八”节期间,举办妇女联谊会,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妇女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妇女崇尚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宣传循环经济,争创节约型家庭。结合实际,开展“绿色家庭”资源节约行动,在家庭中普及节约资源科学知识,增强广大家庭成员节水、节能的环保意识,积极倡导节约型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健康、节约的家庭生活理念,发挥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半边天”作用。

四、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以科学的家教促进家庭的和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科学的家庭教育对于提高社会总体素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妇女组织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传播家庭教育新理念,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家庭氛阐,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不断提高家教工作水平。妇委会针对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不断强化家长学校的建设,积极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全面开展了“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网络,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

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规划”,开展“双合格”宣传实践活动。

五、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以有效化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妇委会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倡导主流思想的同时,对造成家庭不和谐的种种因素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对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现缘依法进行调解,把矛盾消除于萌芽。着力抓好“四支队伍”建设,做好社会化维权和实事化维权。有效化解了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六、实施关爱行动,促进贫困家庭的和谐稳定

家庭的经济收入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妇委会从妇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事情抓起,以关爱行动作为服务妇女的载体,开展了关心慰问贫困家庭、贫困母亲、单亲特困儿童活动:救助失辍学女童和贫困女大学生。

通过这一系列的关爱行动,既为学校分忧,为群众服务,为特殊家庭解难,又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的安宁稳定。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谐家庭是女性梦寐以求的佳境。由于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创造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庭更和谐,社会更和谐。

上一篇:供电公司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公司保安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