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之方略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 是中华民族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事关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事关“中国梦”的实现。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 肩负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 那么, 如何立德树人?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区为平台,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使“三教”互为补充, 形成合力。下面, 结合自身工作谈谈有效的实施策略。

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 “对于社会来说, 学校就像工厂, 学生就像产品:学习成绩不好是次品, 身体素质不好是废品, 道德品质不好是危险品。” 所以, 立人先立德, 人的培养, 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小学是学生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形成的起始阶段, 是最具可塑性时期, 因而, 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形成全员育德的良好氛围。

一是打造校园文化环境, 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继承、创新和整合, 使先进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强势文化、主导文化, 增强学校核心发展力, 塑造学校共同价值观。

二是探究德育方法, 提高育人效果。要积极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改革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规范习惯教育, 提高德育功效。事实告诉我们,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 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透过一个个细微的习惯, 我们往往能够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就此而言, 要提升学校的育人功效, 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应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学校则要依据不同年龄特点, 突出教育重点, 确定教育内容, 选择教育方法, 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提升师资队伍素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引导教师自觉加强自我修养,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以高尚道德和模范行为影响和教育学生。

五是完善德育制度建设。立德树人是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激励、监督和评价体制, 以促进和形成学校自觉重视德育工作、教师积极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综合考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良好机制和优良环境, 保证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2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里接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首先就要提高家长的素质, 将家庭变成最好的教育单元, 以凸显其教育功能。作为学校, 应该积极引导所有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学习正确的育人理论和方法, 明确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 改变“重智轻德”的旧观念, 树立“做人”和“求学”并举的家庭德育观念。在家庭中, 积极实行养成教育, 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习惯, 为子女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并身体力行。特别是在“两免一补”政策实施阶段, 学校更要努力创设环境与时机,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加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和联系, 让家长们转变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方法, 形成教育合力, 从而着力营造好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同时, 为了发挥好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各级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宣传,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3 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

一要加强宣传引导, 营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作用, 宣传科学理论, 传播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 弘扬社会正气, 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思想道德取向, 注意对社会思想道德热点问题和出现的负面现象的引导,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地灌输到青少年的头脑中, 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 逐步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

二要拓展社区教育, 学校可以与社区共同建设教育基地, 强化其德育效果, 并聘请校外辅导员, 开发德育有利资源, 实现德育的“社会化”。学校还要借助社会执法部门积极治理社会上的文化娱乐环境, 加大社会不良因素的治理与监管, 并发动社会多种力量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及学生的生活环境, 努力造就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各尽其责的局面, 从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水平。

三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关部门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 实施精品战略, 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环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因地制宜建立、开辟专门的少儿文化活动场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少儿文化设施和场所, 资助公益性少儿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广场、社区、家庭、校园和乡镇文化活动, 从而活跃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

四要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俗话说“看到的记忆不深, 听到的容易忘记, 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 终身难忘。”这句带有诗意的话语成为“实践教育”的生动宣言。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 遵循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 恰如其分地利用教育基地、活动场所、节庆日、纪念日、共青团、少先队以及本地的优势资源,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 使未成年人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逐步形成良好道德修养。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未成年人是未来, 是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实践者, 少年兴则国兴, 少年强则国强, 培养他们成为祖国需要的具有良好品德和文化水平的一代新人是教师职责所在。教师要在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 善于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紧密结合, 共同构建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 引领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 担当民族发展重任, 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摘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道出了培养下一代的根本使命和教育规律。而思想道德教育是人才素质的灵魂与核心, “德为才之帅”,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想道德教育就必然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立德树人实践论.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4.

[2] 田建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系列讲座: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系列讲座.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3.

[3] 翁铁慧.立德树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上一篇:LCBDE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MIG的探讨下一篇:浅析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