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课程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并实施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论文 篇1: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建设

摘要:本文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论述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精品课;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1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

(1)计算机技术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自1985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基础理论课和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课就被列为大连水产学院的重要基础课。十多年来,修读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学生由最初的8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的372人,发展到现在的30个本科专业1800多人。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不仅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前导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基本途径。该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要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今天,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它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素质教育课,特别是在对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起到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课程教学的着眼点转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上来,课程体系也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门,改为两门必修课和多门选修课的形式。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国家等级考试的变化、就业形势的变化而不断改革,适应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计算机技术基础教研室多年来一直进行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活动。自1985年开始组织规范的教学研究活动,每月一至二次。课程设置由原来的Basic语言、Fortrain语言发展到今天的C语言,由Foxpro发展到今天的Visual Foxpro。选修课程也由原来的一门单片机原理发展到今天的多门课程,如VC、VB、 Power Builder程序设计、Java、网络技术与应用等课程。课程组成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课题,“水产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02年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大连水产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教研室现在正在进行水院教改项目“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和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通过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不断改革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教学,适应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提高了课程建设的水平。

(3)师资是课程建设的关键

自98年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组新进教师6人,其中研究生4人,本科2人。课程组8人中有2人在读博士、正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教师队伍年轻化,适合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的需要。课程组全体人员,既承担理论课教学,又承担实验课教学,人均年教学工作量300多学时。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超额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得到了学生与老师的赞誉和好评。

(4)高度重视教材的使用与建设、保证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使用的是新世纪计算机基础教育优秀教材,符合国家教委的白皮书的要求,与国家等级考试紧密接轨。2002年,我们参加了农业出版社组织的十五规划教材的教材编写工作会议,进行了有关教材方面的深入研究与探讨。2003年,我们参加了农业出版社组织的十五规划教材《计算机公共基础》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的编写工作。2006年,我们作为副主编参与了十一五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的编写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材的内容老化逐年显现,尤其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和方法不能得到足够的反映,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此我们在多次讨论和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自编了《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

2 多方位进行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1)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研究,重新审视水产院校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进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改革”教学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作用不仅仅是为后续课打基础,而且更应该在大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体现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从而提高了全校师生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的认识。

(2)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

多年来,计算机技术基础仅开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门课,已经不能满足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我们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既对各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有利、又对学生毕业设计有利的一些选修课程,如C++、PB、JAVA等。我们已申报校教改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进行大范围的整改,这将对各院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现在已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以若干门2或2.5学分的选修课为辅,因材施教的新课程体系。

(3)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确定了必修加选修的课程体系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必修课中讲哪些内容、选修课中讲哪些内容、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接口”如何设置。我们认真研究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结合各专业对计算机技术基础的要求,配合教学计划及教学时数的调整,对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及科学的组合,力求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具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特点。同时,介绍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及新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选用了适合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21世纪优秀教材,将讲课内容进行了改革,对等级考试和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有利的内容多讲、细讲,对教材后面的新增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为选修课设置了必要的“接口”。

(4)教学方法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基础中蕴含着很多科学的思维方法,而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也是适用的,所以领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中科学的思维方法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这些方法的学习就是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具体内容。为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彻底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学到什么”向“如何学”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运用发现法教学,使学生把自己作为一个发现者,探索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我们也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考虑到土木、船舶、机械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往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科学计算,我们在教学中,重点加强了学生在计算方法与数值分析中的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相应的计算工具;对于电子、通信、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强化了学生在基本位运算、硬件地址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为学生在将来的电路系统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海洋、环境学科,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统计分析、方差回归等教学;外语系、经济管理学院侧重数据库理论、图形设计等教学。此外,为了满足学生对于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穿插进行了关于本课程的提高版本C++以及相关热点领域的介绍和讲解,深受学生的关注和好评。对于部分能力出众的学生采取单独指导,让他们借助参考资料学习更深一层的内容等。

针对目前课时紧张,教授内容较多的情况,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备课,准备好电子教案,选择恰当的例题、习题进行精讲;尽量多的采用电子演示文稿、大屏幕多媒体联机演示等先进教学方式,把计算机课程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可省下大量的教学时间;在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课件课件已放到校园网上,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向学生公布主讲教师邮箱,利用网络资源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即将开通BBS教师论坛供教师们讨论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整体水平。

(5)考试方法的研究

引进了考试系统,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定期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和期中期末考试。

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理论课,另一个是实验课。前者是考试课,后者是考察课。由于理论课讲授中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知识,期末试卷测试中采用与二级等级考试相似的题型。成绩划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主要评分依据为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及出勤情况等。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期末突击学习现象的发生。实验课考核分平时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均利用考试系统进行。同时要求学生作关于课程的综合设计的大作业,综合所学程序设计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运用能力。

3 教学效果

近几年,由于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教研室老师严重短缺,每位老师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都处于超负荷工作。但是,由于教研室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改革,繁重的教学任务并没有降低教学效果,相反,我们的课程受到了校内同事的一致好评和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辽宁省非计算机专业二级等级考试水平考试中多次取得较好成绩,有些班级的通过率达100%。课程组全体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时时渗透国考的题型,将讲课内容与国家教育部的白皮书及等级考试紧密结合在一起。虽然2005年我校等级考点刚刚申请下来,但经过短短的一年时间,我校学生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提高了17.44个百分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校督导组多次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近三年的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师的评价很好,主讲教师的学生打分的优秀率达100%。

兄弟院校的同行们对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在如此缺少课时的情况下,面对这么多的学生,超额完成教学任务,感到非常钦佩。

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赞誉,我们并没有骄傲与自满,感到自身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我们深知,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为深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入门课程。所以我们必须走在时代的最前沿,紧跟时代的脉搏、不断进取。在参加全国农林院校的十五规划教材的教学和教材研讨会上,我们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与会的全国其他院校同行的一致赞同。我们编写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已在全国多所农林院校使用。

4 结论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课程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要渠道,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课程建设要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将为分级分类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基础。课题组教师在多年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的架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张 菁 王 颖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论文 篇2:

“三三制”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励大学生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课程的“三三制”教学模式,并实施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上,绪论课应充分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抓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问题,创设“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等教学专题,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三三制”教学;在教学设计的实施条件上,制定高校政策支持、基础课教师能力提升、学生主体体验式教学以及“三三制”教学网站建设等配套措施。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三制”教学;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的“三三制”教学模式是指坚持“理论引领、实践育人、网络育人”三个教学原则,从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理论教学和研究性实践教学三个维度,以及教师问题导入、学生合作研讨、教师引领与提升等三个环节实施的教育教学综合体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教学设计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以绪论课为关键点和突破口,如何设计涵盖“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创设实施的具体条件,是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三三制”教学模式下“基础”绪论课的重要意义与教学目的

“基础”绪论课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第一堂课,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推行“三三制”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一)从绪论课开始让学生了解、认同并支持“三三制”教学模式

学生对“三三制”教学模式的认同、支持和主动参与度是“三三制”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为“三三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实践活动,课堂小组研讨、辩论比赛、模拟实践等课堂活动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和重视直接影响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所以在绪论课上,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从学习纪律要求、教师指导方案和考核考试方案等外在措施鼓励学生参与,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利益需求讲解“三三制”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当学生认识到该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全方位、多渠道地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且这些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与大学生大学階段乃至未来人生的发展密不可分,才能激发学生支持与参与“三三制”教学的内在动力。

(二)从绪论课开始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具体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三三制”教学模式下的“基础”课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必须具体、详细且富有操作性,才能保障师生有条不紊地予以完成。绪论课之后每一次课堂理论教学不仅以学生完成网络自主预习为基础,而且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成果和思考,将直接影响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最好在绪论课安排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专题内容等,具体详尽到每一周,引导学生紧跟教学计划完成课前预习与实践调研等学习任务,在绪论课为顺利开展“三三制”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开端。

(三)从绪论课开始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

“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三三制”教学模式从课程性质出发,确立和强化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新方法,即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和体验现实生活中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在实践中感知并验证所学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理解和认同。为此,从绪论课开始就应当有意识地利用与学生学习、工作或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法律与道德案例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譬如绪论课可以要求学生必须自觉购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正版教材,禁止携带复印教材或盗版教材进入课堂,这一类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案例有助于学生体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及其价值,培养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和道德观。

二、“三三制”教学模式下“基础”绪论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创新

“基础”绪论课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是实现绪论课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其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基础”课的核心内容与教学要求,又符合“三三制”教学模式的目标。

(一)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方案

以介绍和展示“三三制”教学模式为绪论课的教学导入,有助于学生明确“基础”课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了解“三三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三个维度之间的学时和学分安排以及考试考查方案等。“三三制”教学模式由网络自主学习、研究性实践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三个维度组成,主要需开展以下学习活动。

一是网络自主学习。网络教学是为了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前置程序,学生按照课程章节依次开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内容的预习,经过一定学时的资料浏览与思考后,参加本章的网络测试,掌握了本章基础知识后才便于进入下周的课堂学习。

二是研究性实践教学。学生先依据课程实践教学大纲要求以及教师的指导意见,自主设计实践主题和方向,设计调研问卷,安排调研分工协作与具体进度,策划、组织和实施具体活动方案,在课堂之外通过参观访问或开展道德与法律现象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等活动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最后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成果考核展示。

三是课堂理论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既可以由教师根据章节专题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小组互动讨论,然后教师点评引领,也可以由学生小组就网络自主学习或研究性实践学习中观察、思考、探究所得的问题形成课堂讨论主题,开展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课堂理论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引导式或体验式等教学方法。

总之,在绪论课上,教师应当重点介绍上述活动的学习要求和考核要求,实际演示“基础课”“三三制”教学网站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提升学生对教学网站以及学习资源库的认知度和兴趣,并指导学生选取和设计研究性实践学习的主题与方案。

(二)抓住“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根本问题开展绪论课的“三三制”教学

“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根本问题是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主旨问题,是学生学习、实践以及教师教学和研究该门课程的出发点,是经过授课教师熟悉、把握课程章节内容及逻辑联系、知识体系之后抽象出来的核心教学内容。“三三制”教学模式应当对课堂教学内容而不仅是教学方法做出重大改变,因此,笔者尝试参考“基础”课绪论章节的导读,凝练课程内容的根本问题,形成以下绪论课教学设计框架。

一是以“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为绪论教学专题。在“三三制”教学中,以专题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围绕某一专题进行系统且深入的思考、探讨和分析。结合“基础”课的教学目的与理论内容,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学阶段以及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这类专题内容开展绪论课教学。其一,该教学专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亟须思考的现实课题。“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以及未来发展紧密结合,具有生活化、直观化的特点,同时还富有方向性和时效性,有助于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促使大学生针对这一专题结合自身的行为实践、现实案例等开展研讨式的自主学习,从而帮助与引导大学生去构思大学和未来生活所希冀的美好蓝图以及实现路径。其二,该教学专题是“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根本问题,在全部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一方面,这一专题反映了大学生发展的基本矛盾,即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与大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之间的矛盾。例如从社会进步和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发展面临现实与理想、学习与工作等问题;从社会民主与法治建设来看,大学生发展面临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从社会交往来看,面临友谊与爱情的问题等。大学生对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关系着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贯穿于整门课程的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在绪论课开宗明义地提出这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引发大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推动“三三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主题选择、提炼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调研主题,可以成为绪论课的讨论主题。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提高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把握其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了解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提高“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以学生实践调研的优秀选题“广西师范学院课堂无手机活动与课堂教学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调研”“关于大学生宿舍节约用电和用电安全问题的调查”为例,问题本身源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反映大学生客观存在或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既能结合“基础”课“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等章节内容开展调研汇报和课堂讨论,又能使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的深刻含义与内在价值,进而认同习得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并自觉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

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绪论教学专题的思想高度。创设“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任务”这一问题情境后,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教学专题的思想高度,归根结底需要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绪论部分是‘基础’课程教材核心思想的集中概括和高度浓缩”,而绪论的核心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课整个知识体系的“树干”,两者的关系表现为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又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规范与素质。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其一,大学生通过遵守道德与法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其自觉行动。其二,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其精神追求,从内心信念到外在行为符合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自身成长成才的使命要求,从而解决大学生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见,教师在绪论课的教学总结与提升阶段,应当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解决问题的行为实践中,最终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并促进实践履行。

三、“三三制”教学模式下“基础”课绪论教学设计的实施条件

“三三制”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基础”课绪论教学中有效实施“三三制”教学模式,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条件。

(一)高等院校应重视并支持“基础”课的“三三制”教学改革

创新模式的“基础”课绪论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和高校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有关,特别是与课程教学任务、教学计划、考核方案等高校教学管理紧密相关。为了推进“三三制”教学改革,高校教学管理既要遵循制度管理的科学性和严格性,又要保持一定的灵活度,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据“三三制”教学模式改革“基础”课的教学、考核方案,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三三制”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灵活设计“基础”课的教学計划和学时安排。“三三制”教学改革后,“基础”课教学包含网络自主学习、课堂理论教学和研究性实践教学三个维度,总课时安排应当与之相对应,而不能仅仅拘泥于课堂学时,要允许“基础”课教研室依据教师与学生在三个维度的投入合理规划和分配学时。特别是加大实践教学计划的学时比重,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可或缺,同时,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也可以通过实践调研报告汇报、模拟辩论、模拟问题情境等多种形式凸显实践性教学的安排,提升“基础”课教学有效性。其次,改革教学效果检验方式即实践报告与考试方案,综合评定学生课程成绩。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三三制”教学改革的外在激励机制。考核方案形式应多样,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网络测试成绩、实践报告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应计入课程总成绩,所占比重要合理,重点考查学生参与行为实践与训练的内容。即使在期末理论考试中,考试内容也应当强调考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分析能力,而不再重复网络考评环节考查的基础知识,试题要紧密结合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社会热点话题,并且设计开放式的试题答案,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克服以往“基础”课片面强调知识考试所带来的局限,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高校对公共课教学改革应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为了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教师开展“三三制”教学改革,给予“基础”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网站建设等资助政策或经费。

(二)“基础”课教师应具备主导“三三制”教学和激励学生参与的能力

“三三制”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安排上的改革对“基础”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教师能否上好绪论课,能否设计好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以及理论高度的课堂教学精品专题,能否确保学生按教学计划积极参与网络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教学实践活动,能否指导和组织学生完成实践调研活动、撰写调研报告并做好考核以及评优,是检验“三三制”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标准。

首先,教师要重视做好绪论课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材内容整合、学生问卷调查、教师公开课制度等方式融会贯通课程内容,设计内容精当的教学大纲、进度表等,实现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社会现实、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其次,教师应具备专题教学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绪论课可以开展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需要将教材内容凝练为核心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学生参与专题教学需要提前预习,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一起通过提问、研讨提升思维能力、学习创造性以及分析技巧与方法。课堂讨论是开放的,不是预先提供答案,而是提供给学生自主思维和讨论的空间。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并各抒己见,整个课堂教学在师生交流中完成。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提升。最后,教师应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其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可以在绪论课指导学生设计实践调研选题、安排学习计划、指导调研报告写作,提出相关问题或建设性意见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代表的带动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调研,特别是形成小组汇报讨论的惯例,让学生把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讨论,集思广益,开拓解决问题的途径,营造活跃的互动式教学氛围。总之,从绪论课开始推行“三三制”教学模式,受益者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自身,能促使教师更关注和思考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学习用易于被学生理解的方式表达思想,并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适应这种教学需要,同时,学生的即时反馈也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

(三)重视以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达到道德与法治自我教育的境界

“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决定了课程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摆脱被动、顺从的地位,通过自我参与和主体体验进行自我教育。“教育别人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人们用以自我教育的途径来引导他人”,“基础”课教育本质上属于自律式的自我教育,且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效果远优于被动接受,仅仅靠道德或者法律知识的单向传授并不能解决“基础”课空洞说教、实效性欠缺的窘境。只有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和体验者,在真实的现实情境或虚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探索、思考和学习,通过自主思维活动和行为选择,自觉将所学道德、法律知识转化为真正能在实践生活中起作用的道德、法治素质。

首先,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收集、整理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案例,灵活运用案例教学、真实情景模拟、事件处理模拟、道德或法律情景剧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理念、法治理念与实践行为之间的融合与对接,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对思想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的思考和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这些知识与观念转化为行为。以绪论课要求学生购买正版教材的教学设计为例,可以就课堂纪律要求鼓励学生开展课堂讨论,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结合当下鼓励“大众创新”的政策,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产权保护的道德、法律规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大学生自身权利保护之间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既是知识创新的受益者,又是未来的创新者和知识成果所有者,他们的利益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有权利也有责任维护知识产权。教师由此类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里的道德与法律关系以及价值追求,符合青年大学生认知特点及教育规律。

其次,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和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方案,开拓学生的实践思路,动员学生到校园、社区、人才市场、法院等广阔天地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或社会公益活动,真实体验现实生活,切身观察和思考道德与法律问题,也可以亲自组织和带领学生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司法单位等地参观调研。在参观体验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挖掘教学资源,生成教学设计案例,从而为教师提供鲜活的教育教学素材。总之,在“基础”课体验式教学中,希望学生能生成真实情境下道德与法治的主体体验,意识到道德与法律规范中蕴含的秩序。这种秩序是人类社会在发展和人与人的社会關系中形成的,是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人类行为规范的应有之意,大学生自觉地认识、体验和理解道德与法律,才能将道德与法律规范上升为行为指南与内在需求,在行动中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四)利用“三三制”教学网站引导学生开展课程知识的学习与研讨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塑造着我们的行为乃至未来,学习网站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也为“三三制”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建立、完善和利用“三三制”教学网站开展“基础”课的教学活动,既贴近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又有利于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依据绪论课布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需要在每次上新课前登陆教学网站进行规定时长的基础知识预习和测试,以便在下周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思考、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为实现这一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投入人力物力,组建网站建设团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硬件设备与技术,建设、管理和维护好“三三制”教学网站。

首先,网站教学资源应当观点正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可以按照课程章节依次开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扩展知识”等内容设置,可以共享教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参考文献、热点难点关注与解析、微课课堂视频等,还可以提供窗口和相关机制,动员和鼓励学生上传优秀调研报告、实践教学活动照片与录像等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依据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其次,网站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答疑平台、专题论坛、课程信息发布电子栏等形式,形成师生之间开放、平等、民主的网上交流空间,围绕学生所关心的社会生活、学习、“三三制”教学管理等问题予以讨论、答疑解惑,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思想碰撞。再次,网站应当建立、逐步完善并不断更新网络试题库,供学生通过网络测试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避免网络自主学习因缺乏监督而流于形式。最后,网站应当链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等网站与资源,引导学生有效地畅游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平台。

综上,本文提出了“基础”绪论课涉及具体层面的教学设计,但教学内容既需要与时俱进,又与教师主体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等紧密相关。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推广教学设计内容本身,更希望总结规律和原则,最终能助推“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进程。

[ 参 考 文 献 ]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3.

[2] 岳鹏,屈陆.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绪论部分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57.

[3] [法]孔狄亚克.人类知识起源论[M].洪洁求,洪丕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266.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卫绪华

计算机技术基础精品课论文 篇3: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研究与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的目标分析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在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方面,将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信息技术下网络精品课程发展的首要目标。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寻找自身所需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生动的多媒体设备进行网络教学,能够有效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教学中封闭教学模式与开放教学模式的不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技术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提问、规定期限内上交电子版作业等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

在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发展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对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共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将信息技术积极地运用到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中,也是实现现代化网络教学、打造精品课程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设计策略,对提高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水平具有关键f生的指导作用。

1.明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设计工作,必须明确计算机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学大纲中规定“规范教学行为、引导教学以及保证教学质量”,对此要辩证地继承与发展。对于不符合实际教学内容的编排,需要明确地进行改革。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有效地改革教学模块的编排,科学地界定各个教学模块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手段的合理化发展,并将合理的教学手段切实有效地贯彻到实际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因此,明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设计是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

2.合理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平台

在高校网络教学的过程中,网络教学的环节包括网上课堂、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网络考试系统、互助学习课程网站以及可选课件的点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媒体教学设计,使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成为师生交流的工具。在计算机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切实体会信息科技与计算机技术同步发展的重要性。另外,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资源存在的一些弊端。因此,合理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平台,能够在给全校学生打造全新教学平台的同时,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培养目标。

3.引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与应用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网络教学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在计算机教学的环节中,重视科技文献同步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教师在讲解计算机专业知识构造时,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结合信息科技的发展,对科技文献同步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认真研究现有的创新成果。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对于系统设计与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地论证,使学生在迅速发展的社会科技浪潮中,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并为以后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作者:孙晓罡

上一篇:安装合同(通用3篇)下一篇: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