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尤其是边远农村中学的教育,并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农村中学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学

摘要:素质地教育的本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为探索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必须加强体育知识教学。改革运动教学课,其中重点把身体锻炼作为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处锻炼,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前言

为更好贯彻教育方针,素质教育与全身健身计划,探索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效果,应把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作为重点。体育课的改革以从《体育与健康》为蓝本,结合 农村 中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二、总目标

向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育,培养增强体质的意识与能力,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能力,为终身体育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目标:

1、体育知识能力教育:掌握身体锻炼、卫生、营养等基本知识与方法,掌握体质测量与评价方法,逐步提高自我鍛炼能力,使学生今天与将来初步能自我健身。

2、身体锻炼: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

3、品德与其他教育:在教学与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护运动器材、设备,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团结合作、乐观自信、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和风尚,陶冶美的情操为学生创造一个团结、优美的学习环境。

三、方法

3.1加强体育知识教学

毛泽东思想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之道与智育,而德、智皆溶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教育学生科学健身,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或维护环境卫生,保护生态平衡,使自己与他人更好地生存发展,这是体育与德育的互相渗透体质的增强会促进智力和发展与学习文化的精力提高,智力的开发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与体育能力的发展,这是体育与智育的相互促进。因而,体育教学综合多样学科的知识,同其它学科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体育课教学是要学生获得体育运动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会锻炼的科学方法,从练习中锻炼自己,陶冶自己逐步提高自己。因而体育课教学必须有严格、周密的教学计划,目的明确,内容充实,方法得当。

3.2身体锻炼

身体锻炼是指用自身的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质的过程。身体锻炼在全面锻炼的同时,以突增期的指标,以学生群体整体的反应差的指标,同时心肺机能任何时候都要作为重点指标。身体锻炼的素材,根据锻炼的具体目标,从运动文化、体操、传统体育中提取,如发展臂力应提取敏捷性练习,提高协调性与柔韧性应取舞蹈与健美操等,根据增强体质的目标,从运动文化中提取运动素材,并按身体锻炼的原则与方法进行运动,练习过程中不要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只要注意练习的实用必,针对性。要把身体锻炼与竞技运动,娱乐运动的本质区别,防止练习的成人化、训练化。

身体锻炼时,引起能量物质的消耗,便异化过程和优势,但锻炼后,异化诱导同化过程的加强,物质更新的恢复,恢复的结果会超过锻炼的水平。同化要根据锻炼目标,因地制宜地从学生已学习掌握的教材中选择若干个练习,这个单个练习一般是无氧代谢的练习,对提高肺功能与耐力的作用不大,但把这若干个练习组合起来,采用巡回基综合锻炼的方法,配以联续,重复与间歇锻炼法,连续运动15分钟左右,脉率控制在140次每分钟(微喘至稍为厉害),同时注意动作练习的放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强度与密度的调节,以及不同能力群众之间的不同的动作要求,强度与密度,量的区别,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的相互配合。

3.3品德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

运动教学课在室外进行,所处的空间较大,师生间的距离较远,学生的心理,动作表现,思想品德易从练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此时的学生的优缺点、长短处,在练习中一览无余,这给学生的修改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时机,教师要对症下药,面对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同进也给良好的品德教育提供了机遇。因此,不但需要课堂学生掌握和课堂组织纪律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的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品德的升华。

3.3加强课外的锻炼

课外体育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爱好和特长以及学校的实地器材方面的情况,坚持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小型多样,灵活分散,易于开展的兴趣小组,以校内为主,坚持讲求实效,行动活,持之以恒的原则,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定期举行评选星级兴趣小组活动,对于表现好的,开展发动有质有量的,组员都能积极参与的,各种能力都得到提高的小组适当给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4加强心理教育

现代的学生,社会、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傲慢、自以为是,抗挫折能力差,狭隘的自我感觉,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的气质,性格特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教育应遵循因势导利的原则,个别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

四、小结

素质教育的中心,要教育学生公正做人,科学办事,敢于挑战创新,与他人能友好相处,心理承受能力强,因此,体育教学要正确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避免教学竞技体育的成人化、训练化的倾向,又要学生多动脑多参与。

参考文献

5.1 毛泽东《体育研究》1917.4

作者:谢友辉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小议

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尤其是边远农村中学的教育,并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忽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忽视基本习惯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过程要求我们从最基本的、必须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影响的方面去培育人发展人,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性是素质教育最显著特征之一。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毫不含糊地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习惯的养成。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有一部分教师只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素质教育,认为重视基础训练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是落后的。他们没有领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也就是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以基础知识为根基,以良好的习惯为条件,否则,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就近两年的学生状况来看,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识字量、书写水平、计算能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明显偏低。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水平不高,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做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没有爱护公物、珍惜时间、尊重他人的习惯。没有自觉地遵守纪律、按时作习、参加公益活动的习惯,素质教育需要的不是这样的结果。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习惯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不当的减负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不可能总是那么轻松、那么快乐,想不用付出艰苦的努力、不用辛勤的劳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是难以办到的。“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业精于勤,荒于嬉”、“知识的问题是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这些朴实的真理就是见证。在学习过程中,适量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益处的。

有的人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是要让学生没有负担,没有压力。言过其实地宣扬所谓的“快乐学习”,“轻松学习”。他们的减负只是体现在形式上学习量的减少,没有认清素质教育的本质。

要使学生能快乐学习、轻松学习,我们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知识技能快速解决问题。教师尽其所能,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生动有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达到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目的。使学生感觉在学习过程中负担是一种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认清减负不是放松要求,老师不能放任自流。

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认为发展特长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征中最基本的因素是基础性、全面性、综合性,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现实形式。特长教育,不等于素质教育,它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分。在我们身边常有这样的教师,把小三门的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心,这是很不科学的。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向先进地区学习,总结别人好的做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寻找出一条适合农村素质教育之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白倩

农村中学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探讨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

“素质教育”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问世,但在笔者当地的农村学校,实施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学校如何适应当今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程,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笔者也不例外,所以想对农村学校的出路和发展做一些探讨。

一、农村中学现状

为了完成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在经济不景气、师资极缺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在匆忙中设立,先天不足导致许多问题的发生。1.因为经费不足,导致必要的教学设施缺乏。有些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学生没有宿舍,睡觉就在教室后面打地铺,教师也没有宿舍,不能保证教学时间,教学实施设备空缺,学生无法动手做实验。2.师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恶劣、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山乡、环境条件差、教师工资拖欠,曾有过教师当年的工资拖到下一年十二月才发的情况。大学生几乎不愿来,就算来了,也会想法子往外走,不能安心教学。3.学生厌学、辍学、外出打工赚钱,导致升学率极低。因为农村经济状况不好,很多学生认为读书无用,早早步入外出打工挣钱的行列,想着早点致富,因此辍学现象就无法抑制了。4.教师甚至还被学生取笑。曾有学生说教师辛苦一个月不如他的爸爸卖一个早上猪肉赚的钱多。

二、农村学校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走出困境就值得当地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尽管农村学校资金不足、设备简陋,但也有大城市的学校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农村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用武之地,当然还得从素质教育的基础———养成教育入手。因为学生进了学校一方面接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接收思想道德教育及养成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育人,而育人的首要工作是德育。一个人才如果人品不好,就有可能会往另一个极端走,所以要先从不同途径和角度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情况,使他们从小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基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由于家长都拿他们以前的生活状况和现在比,又受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农村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所以很多学生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尽管生在农村,却有不少学生讨厌劳动,连基本的打扫教室都不愿做,甚至有些学生还以为教室是教师打扫的。所以学校必须要让孩子们愿意劳动、热爱劳动、让他们以劳动为荣。

三、当地农村学校的普遍现状

如果以能考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学生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偏僻的学校往往都是打光头(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所以造成恶性循环,学校差,教师不想来,学生也不想来,来了也是应付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亲自对老师说:“是他爸爸叫他去学校玩大点才回家做工的。”所以笔者认为当今农村学校的主要任务不是你培养几个高尖人才,而是培养新时期所需的初级人才,即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所以可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分出时间学习。教师培养学生的生产劳动技能,以学校为基地,成立各种技能学习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成为“合格+特长”的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最高目标。为此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要求成立音乐、美术、英语口语对话、文学写作、摄影、舞蹈、小发明制作、电器维修、体育特长等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好兼职指导教师,既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活动,也可以走出去,比如到野外、到村里、到集市去,扩大课堂。如美术小组可到野外写生,让他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还能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电器维修组可以去集市义务为民维修服务,增加实践经验巩固知识,增强学习兴趣;养殖和种植小组,可以布置学生家里买入桑叶的种子和蚕的种子,让他们既劳动又能产生一点小小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养蚕和种桑叶中获得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所以说,农村学校虽穷,但也能通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素质教育,甚至还可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责任编辑 黄 晓)

作者:莫焕音

上一篇:节约演讲稿三篇下一篇:初中生演讲稿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