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士护理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研究责任制带教模式对提高手术室实习护士的操作技能以及护理质量的效果。可看出手术室实习护士采取责任制带教模式效果显著,明显提高其操作技能以及护理质量,明显改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增强其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且增加实习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程度,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医疗事业发展,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习护士护理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习护士护理论文 篇1:

实习护士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 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

【关键词】 护理管理;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要求也更加严格。实习护士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2006年全国共发生9800余起严重事件,医院经济损失2亿元[1]。这些现象从一侧面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不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患双方都存在明显的风险及不安全因素。我们面对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护理管理者必须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如何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把护理隐患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护理安全管理,防止医患纠纷,是需要护理管理者探讨的严峻课题。

1 实习护士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主要原因

1.1 管理隐患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监控不严,制度不落到实处,护理人员分工协调不当。

1.2 护理人员素质隐患 对病人护理不周,服务态度差,言语冲撞。有章不循,违反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依赖陪人、护工、实习同学,工作责任心差,观察不细,粗疏。情感受挫,情绪波动失控,注意力分散,错误用药或执行医嘱。比如和家人或同事闹矛盾等,情绪有波动,做事心不在焉,这是导致差错发生的最大隐患,差错的发生有时就在几秒钟,一闪神之间。

1.3 技术隐患 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或不熟练,操作失误或操作错误均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如对急救设备不会使用,使抢救不得力。

1.4 环境与卫生隐患 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放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湿、过滑致跌伤、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环境污染所致的隐性不安全因素,如由于消毒隔离不严格等造成院内感染。

2防范措施

2.1 更新管理方法 (1)护理部严格依照规章制度管理,重新细化安全考核标准,注重流程中的督察力度,组织定期检查、随时检查、重点检查、滚动式检查、堵塞漏洞,防范缺陷。(2)护士长管理从细节开始,构建严谨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护理单元,利用晨会、交班会、例会等评析护理工作中的得失,设想某种不周可能导致的后果。(3)每位护士明确护士的法律责任,严格依法执业,持证上岗。熟悉病人享有的权利,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及护理带教中的法律责任问题。

2.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的识别准确性 健全与完善各科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中、后,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2.3 提高用药安全 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等高危药品,必需单独存放,醒目标志。对药名、剂型、外观等相似相近的药品具有识别技能。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预防输液反应。

2.4 提高病人满意度 加强护患沟通:沟通也是一种护理,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2]。护士必须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根据病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的程度,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和避免纠纷发生。

2.5 提高护理风险识别能力

2.5.1 建立科学的护理风险管理系统 建立不良事件、压疮预报制度,不管是否受到伤害,都要鼓励护理人员及时上报安全隐患,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如隐瞒不报,则按相关规定实施惩罚。

2.5.2 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在工作中强化对识别疾病、护理操作、用药、意外事件中的风险能力外,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如车辆的刹车、吊杆、氧气、门窗的安全、床栏功能完好等。

2.5.3 发挥患者监督作用 护士可能由于工作繁忙忽视某些不利于护理安全的行为,或由于某些习惯性行为而忽略其危害性,但患者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健康信息传播,提高病人的卫生信息拥有量,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为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赢得机会和时间,提高管理效率。

2.6 培养学习型护士,规范护理行为 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专业水平,提高对高危病人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瑞敏,杨春玲.护理风险管理与患者安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33-38.

[2]裘秀菊.36例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护理管理,2007,7(9):63.

作者:唐明琴 严光菊

实习护士护理论文 篇2:

责任制带教模式对提高手术室实习护士的操作技能及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

【摘要】通过研究责任制带教模式对提高手术室实习护士的操作技能以及护理质量的效果。可看出手术室实习护士采取责任制带教模式效果显著,明显提高其操作技能以及护理质量,明显改善实习护士综合能力,增强其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且增加实习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程度,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医疗事业发展,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操作技能 护理质量 责任制带教 手术室

手术室属于医院重要技术科室,为患者提供抢救以及手术场所,其中良好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主要条件,为患者预后提供有效保障。由于手术室工作环境特殊,对操作专业性以及无菌技术要求非常严苛,实习护士因缺少临床相关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护理质量较差,无法独立进行护理工作。根据相关报道顯示[1],有专家提出,临床带教在培养人才中具有重要意义,属于外科护理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同带教模式可能严重影响实习护士学习质量[2]。因此我校展开研究,选择我校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实习的80名手术室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采取责任制带教模式对其操作技能以及护理质量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实习的80名手术室实习护士,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名。其中对照组,女40名,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1±1.1)岁,同为中专学历;研究组,女40名,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7.3±1.2)岁,同为中专学历。比较两组实习护士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实习护士采取传统带教模式,包括:所有实习护士进入科室后,由带教老师统一讲解手术室相关知识并熟悉各种环境,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向实习护士展示手术室常规操作技能,并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以及操作考试。研究组:给予实习护士采取责任制带教模式,由固定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指导实习护士进行常规护理操作以及手术配合工作;传授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主动与实习护士沟通,并解决其遇到难题,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定时批改手术记录,并指导实习护士进行修改,随时解答疑惑。

3.观察指标

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以及操作考核,考试内容包括情感、认知以及技能方面,其中情感占总分值30.00%,认知占30.00%,技能占40.00%;实习护士总成绩大于90分表现优秀,70~90分表示良好,60~70分表示及格,小于60分表示不合格。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习护士考核成绩

经过观察两组实习护士考核成绩看出,研究组优秀及良好率均比对照组多,但研究组及格以及不合格率均比对照组少,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考核总成绩

经过观察两组实习护士考核总成绩看出,研究组情感、认知、技能方面以及总成绩水平均比对照组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程度

经过观察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程度看出,研究组满意度有92.50%,明显比对照组满意度82.50%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三、讨论

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突发状况多、专业性强以及无菌要求严苛等特点,实习护士对护理工作认知仍停留在理论知识中,面对手术室内先进仪器设备、病情复杂患者以及严格规章制度,实习护士无法快速适应[3]。随着手术室工作量日趋增加,实习护士通常未完成专业培训就进入护理工作中,明显延长实习时间,不利于人才培养。传统带教模式是指带教老师向实习护士宣讲相关理论知识与临床操作知识,随着老师思维方式进行实习,明显降低实习护士独立思考能力,且缺少与患者沟通并解决问题能力。传统带教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因此选择何种有效带教模式成为医疗界关注重点[4]。

随着带教事业不断发展,有专家提出[5],采取责任制带教模式效果更好,明显改善实习护士操作能力以及护理质量。在责任制带教模式中,实习护士可明确自身责任,在学习过程中确定目标,与带教老师一起进行临床工作,并采取分管形式,有利于提高实习护士责任感,更快融入自身职业中,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其独立工作的自信。并在带教中锻炼实习护士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同时指导实习护士按照培训计划,将理论结合实际,提高独立操作能力。带教老师则根据手术室相关情况,突出专科护理特点,并结合实际护理要求,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带教方式。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看出,研究组优秀以及良好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多,但研究组及格以及不合格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P<0.05);且研究组情感、认知、技能以及总成绩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实习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度有92.50%,明显比对照组满意度82.50%高(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习护士采取责任制带教模式可明显提高其操作技能,有效增强实习护士学习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质量,促进实习护士与带教老师之间师生关系,为推动医疗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芳,贾勇刚.责任制带教模式在实习护生临床护理技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140-142.

[2]曹丽华.责任制带教模式在手术室实习护士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6):928-930.

[3]罗培培,杨叶香,陈美红等.小组责任制带教模式在骨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17):1829-1830.

[4]韩成俊.责任制式带教管理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2):382-383.

[5]刘继红,白凤羽.阶段式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1):1360-1363.

作者简介:刘克平(1973.09-),男,汉族,江西吉安,学士,外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科临床教学与实训操作指导。

作者:刘克平

实习护士护理论文 篇3:

系统化健康宣教对提高妇产科实习护士的护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摘要】通过探究应用系统化健康宣教于妇产科实习护士的教学中对其护理质量的影响情况。可以看出在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加入系统化健康宣教的教学内容,可显著提高护生对护理过程的认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系统化健康宣教 孕产妇 护生 带教质量 母乳喂养

妇产科是对女性生殖器官疾病诊断、救治以及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发生的各种问题的处理科室,整个治疗过程需要患者给予较多的配合。故该科室的护理过程中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对在该科室实习的护生应着重健康宣教的教学,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加深护生对疾病的认知[1]。为研究将系统化健康宣教应用到妇产科对护生的教学中的效果,特选取了近年来在我校在医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60例做临床平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校在医院实习的60例护生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护生30例。其中,对照组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在16岁至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7.22±0.34)岁。实习期间共护理产妇90例;观察组护生均为女性,16岁至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7.03±0.48)岁。所有护生的学历均为中专生。实习期间共护理产妇88例。确保所有护生的出勤率、学历以及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2.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即每位护士带一至三名护生,安排护生每日的工作,并做好交接班管理[2]。

观察组护生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系统化健康宣教,即安排护生对产妇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学习,学习如何进行围产期系统化的健康宣教。具体操作如下:(1)产前教育:根据产妇的基本资料以及妊娠期各项反应制定教育计划,采用发放基础知识手册以及面对面的宣教方式,告知如何进行妊娠期卫生管理,及时更换内衣,遵医嘱补充叶酸,做好营养补充,要合理搭配饮食[3]。日常做好自我检测,记录血压、体重以及心率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不能私自用药。指导何为分娩先兆,何时需入院待产,并讲解顺产的优点,鼓励患者选择顺产。(2)产中教育:指导产妇正确呼吸,通过给予腹部适当压力缓解疼痛,与产妇进行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使产妇保持轻松,配合完成分娩。(3)产后教育:根据产妇的喜好制定营养食谱,指导产妇恰当的锻炼,保障充足的睡眠,做好阴部护理。并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以及如何正确喂养,对乳房进行恰当护理等[4]。

3.疗效评定标准

实习结束后对护生进行考核,题目由带教老师制定,分为理论考核以及实践考核,分数各占50%。理论考试为书面答题;实践考试为模拟产妇生产过程,从产妇产检、生产以及产后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试结果进行评定。优:总分超过80分;良:总分超过60分;差:总分未达到60分。合格率=优秀率+良好率。

以教学质量量化评分为依据,由护生对带教过程进行评分,分值与教学质量成正比,评分需公开进行,保证量表的真实性。

记录两组产妇的生产结果。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结果,χ2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结果,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对比护生的实习成绩情况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6.67%)、(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对比护生对教学质量评分情况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教学质量评分分别为(26.77±4.54)分、(14.09±5.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对比两组产妇妊娠情况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感染的总发生率(3.41%)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对照组产妇顺产以及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产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三、讨论

妇产科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且需有基础知识、综合临床各项知识的科室,与外科、内科以及儿科等均有较密切联系[5]。产科护理是提高临床工作质量重要的部分,较其他科室的不同,该科室除需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需对产妇以及患者做好详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以及产妇做好日常自我护理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加其治疗依从性。实习是护生在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将学校里学到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我能力,以便日后可更好的工作。以往常规实习过程为一名带教老师负责一至三名护生,对护生进行简单指导后,安排护生工作,对健康教育的学习未提高重视。现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系统化健康宣教,可安排护生全程跟踪产妇围产期的健康教育方法,提高护生对生产的认知,让护生体会到健康教育在妇产科中的重要性,也加深对护理过程的理解,降低产妇生产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提高实习成绩。同时也增加产妇对顺产以及母乳喂养的优势了解度,提高成功顺产以及母乳喂养率。本研究表明,实习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6.67%)、(66.67%);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教学质量评分分别为(26.77±4.54)分、(14.09±5.88)分;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以及产褥感染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对照组产妇顺产以及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观察组产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表明,通过对妇产科护生的教学方案中增加系统化健康宣教,可提高护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提高责任感,显著提高护生实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郭睿. 应用护理志愿者模式为孕产妇提供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7):60-62.

[2] 梁彩珠,廖素娟. 孕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干预[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1):152-153.

[3] 覃玉娥. 探析健康宣教對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97-98.

[4] 宋孟霞. 关于开展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宣教[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1):3404-3404.

[5] 吴娴芬. 孕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5):2683-2684.

作者简介:熊东梅(1973.11-),女,汉族,江西进贤,学士,妇产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妇产科临床教学与实训操作指导。

作者:熊东梅

上一篇:中铁企业建设论文下一篇:老年大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