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绿色校园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高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示范作用的需要,是伴随着绿色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

[提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高校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注,高等学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但事实上,我国校园文化的研究,尤其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缺乏体系。文章旨在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紧迫性问题和可能性途径,探索出一条可供示范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之路。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体系构建;旅游商贸

[作者简介]邹旗辉(1979—),男,硕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师;肖润花(1979—),女,硕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师;袁建华(1978—),女,硕士,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师。(江西南昌330100)

本文系2008年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院级教研课题资助项目(编号:LSJG-08-0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如今已发展到今天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规模,这种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的,旨在培养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尽管发展迅猛,但也因其急促的功利目的导致我国高职教育在取得飞速发展之后越来越凸显出其内在的深层矛盾,即高职教育因其以技能教育为核心的“生存教育”理念导致对人文素质教育的淡漠,进而忽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现状,最终必然不利于学生的终生职业规划,也难以形成高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成为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状逐渐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内涵的独特性

校园文化的概念早在1932年就曾被美国学者华勒(W•Waller)提出过,但在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作为一种亚文化由高校提出,而且时至今日,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依然众说纷纭,而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则是更晚的事了。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大多高职学院将主要精力致力于校园的硬件建设和专业设置上,普遍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和研究,相比较于我国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而言,显得非常不足。目前尚没有一本相关的专门论著,单篇的论文成果也不多,且从事相关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少且层次不高。尽管不时有最新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但主要集中于现状和对策的研究,且大多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其中尤其缺乏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的深层探讨,对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结构及其传导关系,信息环境下校园网络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利弊影响等问题的研究都显得十分匮乏。可见,对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是当前高职理论研究界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课题。

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分歧:一种认为校园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对群体文化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创设性成果;另一种认为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自下而上形成的某种共同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文认为,综合以上两种观点的合理性,校园文化首先应该是教育单位自上而下的一种自觉的创设性成果,与此同时,校园文化也是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和动态发展的系统过程,是全体师生逐步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具有“高职”本质的独特内涵。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姓高名职”,它属于高校校园文化的范畴,同时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文化特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这两个方面上做好文化定位,才能真正凸显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内涵,进而找到文化体系建构的关键所在。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和紧迫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其研究与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是极为不相称的,不少高职院校对技能培养的过分强调进而单纯强调对高职学生的技能教育和实践培训,忽视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淡化校园文化建设,重“技能人”塑造而轻“社会人”与“文化人”的培养,最终必然导致高职教育偏离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宗旨,使得高职教育等同于技术培训,影响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有偏差

与粗放型的高校扩招举措相类似,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普遍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急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面前,有的高职院校甚至认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可有可无,并不影响学校的发展实际。他们认识上思想僵化,在水平上停留于物质层面,认为塑几座雕像,树几块标牌,建几个亭园就可以,其余的事情交给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就万事大吉,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学生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教学环节割裂开来,最终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相脱离,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极其有限,“校园文化力”的作用自然难以显现。

(二)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欠准确

从内涵的界定来看,应首先明确高职教育与一般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区别,否则将难以找准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建构的关键。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对自身高校校园文化的定位并不明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大部分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目前还忙于资源整合,处于教学转型的适应阶段,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尚停留在以往的简单的文娱体育的低水平、低层次的活动层面,与高校提倡的创新精神培养和人文教育等大学精神相去甚远。

(三)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待提炼

高职教育之于一般本科教育的区别在职业特色,与中职教育的不同则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属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关键是要处理好职业特色和文化属性这一两难矛盾。从目前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和今后职业院校发展的趋势来看,提炼学校特色,打造职教品牌,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院校的发展必须打好文化这张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着力凸显专业及行业的职业特色,而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和其他普通高校“千人一面”。

(四)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规划较缺乏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校园文化层次的一般划分来看,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桥梁,精神文化是核心。几千年来,我们的管理模式从人管人的家族式管理,到泰勒始创的用制度来约束人的制度化管理,发展到现在,学界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在一所学校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搬到另一所学校就可能行不通,原因就是文化背景不同。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停留于物质层面和制度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体系建构的系统规划,否则将陷于盲目性、临时性、应付性而使效果难以显现。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对策和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性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高职院校历时十余年的教育实践过程逐渐凸显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对此,本文认为除了从物质文化层面和制度文化层面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外,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对策和途径。

(一)以党政班子为主导,规划校园文化体系构建

清华的严谨求实和北大的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文化建设的层次性和长期性要求各高职院校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长远眼光。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从引进企业文化、突出职业特色、加强人文教育、实施人本管理、强化制度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整体地规划,要充分地发挥宣传部、图书馆、学工处、院团委和学生社团等部门和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自上而下地组织,有针对性地着力于校园网络文化、宿舍文化和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性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全院师生和谐互动的文化氛围。如江西旅游商贸学院依托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创建,开展基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在党委领导下,学工处、团委、思想品德教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具体组织,以分院为工作重心,党、政、群、团、教、学齐抓共管,全体教师、学生骨干以及行业企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参与的建设格局。

(二)以社团活动为媒介,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品位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媒介,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社团活动的开展不能游离于学院整体的文化建构体系之外,而应在锻炼学生成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思想指引下,按照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方向,在思路、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增强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品。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每年五月举行的“红五月”活动,定期与企业搭台联“姻”举办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活动月”,以及“旅商十佳青年”的评选活动等,充分调动全院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院逐渐形成了积极好学、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学风,全方面地塑造广大学生的文体综合素质、创业精神和职业意识。此外,各分院还结合专业特色举办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文艺和竞赛活动,这种校内外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的人文素质,实践与动手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情趣得到提高,视野得到开阔,最终达到能力得以提高和人格得以升华的目的。

(三)以课程开发为手段,凸显校园文化职业特色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社团活动的开展,要真正凸显文化特色就要在日常教学上得到渗透和体现,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化知识的学理内涵,将知识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使知识在技术能力形成过程中,不仅是一种经验的引导,而且是一种文化的实现。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专业和课程的设置改革应该结合学院优势和发展特色来进行,同样也必须考虑在校园文化上的外在显性特征。以课程开发为手段,凸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建设方向。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借鉴一些兄弟院校的做法,在旅游分院开设的“校园导游”实训课程对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该课程体系包括学院发展概况、学院地理环境、学院导游图、企业文化的融入、学院发展前景展望以及校园导游等几大模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课堂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之间的距离,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为学生能尽快达到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并能独立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也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角色意识、行业认同感等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需的各项素质。

(四)以学术沙龙为纽带,推进校企文化相融通

中科院院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贺贤土指出:“高职教育就是为地方建设服务,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高职教育的根本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既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继承,也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进校园文化企业化的进程中,高职院校可以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等一系列校企合作形式相适应,既要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也要坚持以企业文化为主导,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化传播力量,通过举办学术沙龙的方式,聘请成功的企业人士来校讲座,通过企业人讲述艰苦创业史让学生看到严峻的实际问题,使其认识到坚忍不拔的品质的重要,理解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从而让企业文化影响学生的价值文化;同时以校史展的形式宣传往届优秀校友的成功事例,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

(五)以网络应用为载体,引导校园文化发展健康化

在如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校园文化的建设无疑受到了网络文化等众多亚文化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大学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接触到各类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正确把握和引导网络文化的方向,是当前职业院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问题,也是一条有效途径。图书馆能在瞬息万变、数量庞大的信息中为读者提供“新、快、准、全”的信息的功能,在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提供健康、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这方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还结合精品课程的网络题库的建设,率先实现网上期末考试,加强网络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引导功能,将学生漫无目的的网游习惯引导至利用网络加强专业学习的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1]张志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力构建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唐光辉.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5).

[3]贺贤土.职业教育应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9).

[4]董显辉,曹小红.浅析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J].才智,2008,(14).

[5]林丽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化构建的双向实践和理论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6.7(上).

[6]樊莉莉,赵宁. 以课程开发带动校园文化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责任编辑:林婷]

作者:邹旗辉 肖润花 袁建华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篇2: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绿色校园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高校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示范作用的需要,是伴随着绿色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在规划、建设、运營、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深入实践,使绿色校园硬件建设与绿色校园软文化建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经验,为常州市高校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结合工作实际,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例,就此谈谈自己的探索与认识。

[关 键 词] 绿色校园文化;规则;宣传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伴随着绿色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在建设之初就确定了绿色生态校园的建设目标,将建设一个低碳节能、永续共生的绿色校园作为学校长期的目标与追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在规划、建设、运营、推广等方面不断摸索,促使绿色校园硬件建设与绿色校园软文化建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对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持续的探索与实践。

一、绿色校园文化整体规划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它既是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保障绿色校园创建活动持续和有效开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盘棋,要从校园“硬文化”和校园“软文化”两个方面着手,在校园建设和运营前期做好整体规划,用绿色环境影响人,用绿色理念熏陶人,用绿色文化感染人。

(一)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全面响应绿色校园规划的要求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之初的整体规划立足点、政策、制度的制定均需要从全面响应《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出发,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新校区在硬件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绿色文化的渗透,编制了以“水墨江南、田园绿岛、建筑学园、持续空间”为理念的总体规划方案,并结合绿色校园建设编制了绿色交通规划、物理环境规划、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生态景观规划、能源监管规划、垃圾资源利用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以校园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为指导,对如何贯彻绿色校园文化理念中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出系统的建设方案,在充分利用“硬文化”环境育人的同时,注重“软文化”的建设和推广方案的制订。

(二)系统动态地制定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制订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既要充分调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又需要紧密贴合方针政策、学校实际和学生的需求,不断探索并不断完善,以此确保规划制订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绿色校园文化的打造

绿色校园文化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绿色技术的保障,还必须通过绿色校园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使全体师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需要从环境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活动文化等多方面着手,把绿色的理念渗透到各个环节,使绿色校园文化“入耳”“入眼”“入心”

“入行”。

(一)硬件建设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合理利用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委托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单位参与绿色校园规划设计。按照绿色校园和绿色建筑相关标准,从校园空间复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校园绿色照明等方面对校园进行系统设计,学校所有建筑已全部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对照《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学校新校区满足三星级绿色校园设计标识各项指标要求,在硬件上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学校还充分利用绿色校园这个有利条件,努力打造“校园大课堂”,把绿色校园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各项绿色节能技术以微景观的形式予以展示,在校园各个区域布置了八十余块展板,结合绿色节能设施介绍相关知识点,例如“外遮阳系统”“光导管系统”“地板采暖管路”等,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熏陶”的良好氛围。同时,组织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参观绿色校园,把“绿色的种子”埋入学生的心里,用绿色的环境影响每一位建院学子,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二)课程染绿在绿色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的推动

课堂是育人的主战场,也是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和形成的主阵地,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课标时要贯穿绿色的理念,用“绿色的营养”滋润每一门课程。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要求所有课程“染绿”,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绿色行为养成、绿色节能技术运用的相关内容。开设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公共课程,对广大学生进行绿色校园相关课程教学、培训活动。通过系统性、普及性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绿色校园的内容、策略、技术及成果。绿色可持续通识课程选课率达到30%以上,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

(三)绿色运营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支撑

学校注重绿色校园硬件规划和建设,同时重视绿色校园软文化的打造。绿色运营是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为此,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成立了绿色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和绿色后勤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的绿色校园运行管理制度。学校所有用能设备均采用节能型设备并安装了精密计量表具,对建筑用能进行分类和分项计量,建设了校园能耗监管平台,对建筑能耗进行在线监测、实时采集、动态分析和能效测评,实现了校园建筑能耗的科学管理。通过开展节能标兵、节能宿舍、节能班级评选,在校园内掀起绿色节能之风;通过开展人人都是绿色志愿者的宣传活动,在校园内掀起绿色使者之潮。通过日常管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发挥了管理育人的作用。

(四)校园活动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促进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绿色校园文化是否形成的显性内容。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和学生活动,以兴趣为导师,以活动为载体,把绿色的理念通过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示。通过绿色讲堂、绿色节能作品展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理念,提升认识高度,并努力贯穿到终身专业实践中去。通过节能作品征集和巡回展、城建艾科杯绿色创意作品大赛、绿色饮食倡议活动、绿色维权活动以及“我为城建添点绿”的主题植树活动等项目,推动学生绿色意识的形成;倡导“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上操场”三走工作,组织“奔跑吧城建”、不竞速不计时的校园夜跑和时尚欢乐的荧光夜跑活动,鼓励广大同学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学校承办“绿建大会校园分论坛”的契机,成立“正能量交换站”,促进绿色行为素养养成;以“我为城建代言,我为绿色代言”为主题开展“我为城建代言”之美在城建校园自拍大赛、校园绿色形象大使选拔等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绿色的先行者。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和互动,扩大覆盖面,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和品位。呼吁广大学生从自身做起,绿色生活、绿色学习、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环保节能,培育自己的绿色理念,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展示青春风采,在绿色校园建设的进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绿色人生。在学生绿色行为养成、绿色理念形成的过程中发挥活动育人的功能。

三、绿色校园文化的宣传

学校把绿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构建了以“人与自然对话”为核心的校园绿色文化体系,打造了独具特色的2公里绿色文化展示圈,将校园本身建设成教学平台和科普平台。学院于2015年被授予“常州市科普教育基地”,为校内外的绿色教育提供服务。学校还将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思路、经验与成果通过接待参观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专著等各种方式进行推广,自学校建成至今已接待各高校、相关单位参观来访近百次。学校还积极参加了第十一届绿建大会,并做主题交流发言,把学校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做法通过多种形式予以宣传。第八届江苏国际绿色建筑大会在常州召开,学校作为绿色校园的分会场,在推广绿色技术的同时,把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成功经验广泛推广。

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学习,依托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的优质资源,致力于打造绿色校园文化,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高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引领绿色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万里,鞠叶新.绿色校园发展建设策略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4(7):235-239.

[2]阚宝奎.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21-123

[3]金玉婷.构建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D].北京林业大学,2010.

[4]金玉婷.浅谈绿色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评价[J].才智,2010(3):189-190

[5]冉光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分析[J].剑南文学,2012(11):372-373.

作者:刘波

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组织论文 篇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特色 打造软实力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以特色文化立校兴学,打造品牌。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率先在全国创建具有质量特色的校园文化,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社团建设,重视校园媒体管理,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特色;文化软实力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历史文化、行业文化、区域文化等方面加以彰显,创建出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从而以特色文化立校兴学,打造品牌。这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为典型案例,解析具有特色的高职文化——质量文化的构建,以此探索和推动高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质量文化的创建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培养质量专业人才为主要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重要性,率先在全国创建具有质量特色的校园文化,备受同行关注。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交往不断扩展,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30次提到质量,充分说明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走质量强国之路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再者,在全国以质量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学校仅有理工类本科、高职和中专各一所,即中国计量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四川质量技术监督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重新审视办学定位,瞄准质量特色,紧贴产业需求,积极探索职教规律,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学院的发展质量特色之路,也使学院质量文化走入良性健康的发展之路。如今,学院已形成浓郁的校园质量文化氛围。“质量重于泰山”的校训石和高悬的校徽时时提醒师生,“质量是大计,质量是民生,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形象”。质量特色的育人模式和质量特色的校园文化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极大地促进了学院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质量文化特色内涵的界定

随着高等教育由规模发展到“重内涵、讲特色”阶段,各高职院校越来越认识到唯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以何种载体来体现,最终还要通过校园文化来凸显。因此,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界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要有几个方面的考量。其一,要结合学校属性和专业属性,其特色内涵体现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培养的是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为培养目标上的高等性。而作为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然地带有浓烈的职业性特征。其二,与同类型院校相比,其特色内涵体现为办学模式的独特性和行业性。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大多为区域办学或行业办学,其存在和发展受区域经济、人文历史和行业发展的影响明显,因而不同地域的高职院校因地域差别而显现出文化差异性;不同行业的高职院校因所依托行业不同呈现出专业文化独特性。其三,要结合高职院校地方特色,其文化特色内涵要有地域特点。地域文化是地方特色的表征,是在特定地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每一所高职院校所处的区域都具有深厚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定的区域文化由于能使高职院校师生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氛围”和近距离的“亲和力”以及教育上的方便,正日益成为一种富有潜力和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非常重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和国际文化的统一,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精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学院领导班子经过反复斟酌,结合学院理工背景、质量专业特色和学院质量特色定位以及所处的地域文化——鹰城文化等综合因素,给出了质量文化的科学内涵。质量文化的内涵表现在科学、精准,法制、规范,责任、诚信,创新、卓越等方面。简短16个字,高度概括了学院质量文化的精华。科学、精准是结合学院理工背景的特色,要求全院师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特别在育人方面,强化专业课、实验实训课,培养学生的“精准”技能,即在业务知识上求精,牢固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在工作实践中求准,做到准确检验、检验标准。法制、规范是依据学院章程建设,树立以法治校的理念严格,在工作中树立执法从严,树立法律意识。责任、诚信是要求师生对待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以诚待人处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忠正”品格,即忠于祖国、忠于行业、忠于本职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做到清正廉洁、为人正派。创新、卓越要求师生具备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人生辉煌。

三、质量文化特色建设的实施与探索

第一,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凸显校园质量文化特色建设。校园文化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指导。当前,随着高校体制的转型与重构、利益的分化与重组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校园文化逐渐呈现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织的繁杂局面。作为高校,弘扬主流文化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将先进的质量特色文化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党建和思想政治、德育、素质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中去,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程度,营造出良好的质量育人氛围。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树立全员共建意识。校园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保障系统。只有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实行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全员共建校园文化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层面而言,要求教师和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全员共建,一方面提高了教师师德水平,发挥其率先垂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培养了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第三,加强社团建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活动最活跃的组织者、实施者。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是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当下,社会不良风气时有抬头现象,正义感、责任感的淡化,荣辱观、是非观的混淆,公德心的缺乏以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都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要培养学生相对客观而非急功近利的态度,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以及各种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把学生作为主体性的社会成员来培养,使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能够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重视校园媒体管理,展现时代风采。当下,媒体信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人们了解现代生活最佳的信息平台。管控校园媒体要具有延展性和伸缩性,要在“松”和“严”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点。如果管得过严,校园媒体对校园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就会有影响;如果管得过松,不利于校园文化主旋律的宣传。

第五,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文化传播需要对内对外的交流,才能显示出永恒的魅力。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校园文化本身,也可以是泛文化的交流,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交流的形式可以是举办学术会议、承办文化活动、开办学术讲座、招收留学生、引进人才的“引进来”,也可以是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参加社会活动、出国留学、输出人才的“走出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流,必将带来校园文化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

[2]张文杰等.宁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责编:一萧

作者:付松聚

上一篇:整改汇报3篇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3篇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