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教育与中国文化发展关系研究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农业的建设发展不仅需要立足当下,顺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从我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文化本源出发,挖掘并整理我国农业文化的丰富资源,力保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文化建设得以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综合性研究基础上找到科学化、民族化和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由赵佩霞、唐志强共同主编的《中国农业文化精粹》一书是以我国农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著。该书旨在呈现我国历史悠久、厚重丰富的农业文明,梳理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形式,包括丝绸文化、棉麻文化、茶酒文化、历史文化名村等,并对我国传统的古代农学思想进行了分析论述,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农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与农业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更深厚的文化滋养。

该书内容丰富,共包括15个论述部分:第1部分从农业起源的传说说起,追溯了原始的几大代表性的早期农耕文明,包括旧石器、新时期、河姆渡、半坡等农耕文明;第2部分介绍了我国农耕文明的精髓,即精耕细作,并论述了我国以精耕细作为核心的古代耕作技术体系;第3部分论述了我国农业生产的三要素,即天时(物候)、地利(肥料)、人和(良田改造);第4部分介绍了我国传统的代表性农具,包括耒耜、曲辕犁、三脚耧、水利磨面机等;第5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包括兼顾漕运和灌溉的运河工程、润泽农桑的水利工程、镇海伏波的堤塘工程等;第6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渔猎生产活动;第7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畜牧业生产活动;第8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农产品加工,包括农作物加工、禽肉制品加工、调味品加工等;第9部分介绍了我国悠久的茶酒文化,并分别从茶和酒的生产、发展和文化流传进行了说明;第10部分介绍了我国丝棉麻毛的农业文化;第11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分析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营思想理念的先进性与落后性;第12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经典流传的农书,包括《夏小正》《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茶经》《蚕书》等;第13部分介绍了我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的古典园林,包括灵囿、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第14部分介绍了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村,包括它们的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第15部分介绍了我国极具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我国丰富多样的农业物质文明和农业精神文明出发,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农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高度重视农业教育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构建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综合性农业文化体系,整合并利用我国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资源,科学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就我国悠久的农业物质文明和农业精神文明来说,我国是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积累了丰富且深厚的农业物质文明财富和农业精神文明财富,给中国人留下了许多引以为豪的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文献、历史文化村落、农事文化等等,而这些农业物质文明财富和农业精神文明财富通过现代的传承发展既能够弘扬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形成我国农业建设的强有力的文化生命力,也能够系统化地整合我国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建设与创新创意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庄园、历史文化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量和规模都十分宏大,一定程度上为农业产业的精细化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此,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地域文化出发、从院校办学特色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相关农业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增进学生对农业文化、农业思想、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经营模式等问题的认识与反思。

另一方面,就农业文化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建设与农业人才教育方面的意义来说,农业文化是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农业文化内核能够为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文明支持和精神文明支持,内外兼修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农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农业文化的传承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农业文化课程亦是高职院校农业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我国农业文化体系的建构成果来看,大量优质、多样的农业文化资源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高职院校可以以这些农业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探索高职院校农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设置创新化的农业文化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我国农业的历史、文化,并运用前瞻性的专业研究视野,积极探索农业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新路径。

综上所述,该书较全面地呈现了我国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农业文明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现代高职教育的农业专业教育来说,农业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文化上延续对农业的重视,不断丰富我国农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国的现代农业文化建设和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下一篇:PRT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行动研究法的改进策略